法律资料第八讲 犯罪主观方面模版课件_第1页
法律资料第八讲 犯罪主观方面模版课件_第2页
法律资料第八讲 犯罪主观方面模版课件_第3页
法律资料第八讲 犯罪主观方面模版课件_第4页
法律资料第八讲 犯罪主观方面模版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一、概述表现形式:

罪过

故意过失直接故意间接故意疏忽大意的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案例〔1〕某甲上山合法打猎,发现猎物旁边站着他的仇人,遂开枪将其仇人打死;〔2〕假设甲发现猎物旁边站着一个陌生人,该人离猎物非常近,甲知道自己枪法不行,如果开枪有可能将该人打死,但他想,“管他呢,打死了活该!〞遂开枪打猎,结果将该人打死;〔3〕假设甲发现猎物旁边站着一个陌生人,该人离猎物非常近,甲觉得如果开枪有可能将该人打死,但甲又认为自己的枪法很好,遂开枪射击,结果将该人打死;〔4〕假设甲没有发现猎物旁边站着的一个人,开枪打猎后将该人打死。这四种情况下,甲的心态有什么不同?什么是成心?1、认识说。〔表象说〕只要行为人认识到构成要件事实或认识到危害结果会发生,就成立成心。2、希望说〔意志说、意欲说〕只有当行为人意欲实现构成要件的内容或希望结果发生时,才成立成心。3、容认说行为人具有实现构成要件的意志因素时,才成立成心,但这种意志并不以意欲、目的、希望为必要,只要行为人消极容认、放任、同意危害结果发生就成立成心。4、盖然性说行为人认识到危害结果发生的盖然性时,还实施该行为,就足以说明行为人是容认或放任危害结果发生的,就成立成心。〔盖然性说是想通过认识因素解决意志因素问题〕成心的心理构成〔二〕2、意志因素〔对行为的态度、倾向〕〔1〕希望--追求〔2〕放任--容认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的关系1、根据意志因素的不同直接成心间接成心2、根据成心形成的时间不同预谋成心突发成心3、根据成心内容是否确定确定成心概括成心

案例1某日,甲开车执行任务途中,乙突然从右边路旁树林疾步冲出抢过马路。甲见状向左猛打方向盘,并紧急制动,仍躲避不及,车右前轮将乙左腿压断。事故发生后,甲见天色已晚,此地荒僻,又没有人,便将昏迷不醒的乙拖至路旁小树林,自己开车逃去。第二天早晨,乙的尸体被人发现。经法医鉴定:乙左腿膝盖处粉碎性骨折,因抢救不及时,导致失血性休克死亡。问:被告人甲的行为如何认定?怎样处分?分析此案起初是由受害人乙的过失行为引起的交通事故,司机甲对此事故本不该负刑事责任。但从甲将昏迷的乙拖向路旁小树林的时候起,行为的性质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甲在拖乙时应认识到乙处于极端危险状态中,又将其拖到小树林中,使其失去了被发现抢救的时机,所以其对乙死亡结果采取了放任的态度,其主观罪过形式是间接成心。案例2分析案例3被告人:陈某,男,37周岁,汉族,浙江省某市人,装卸工。1995年9月8日因本案被逮捕。1995年8月18日凌晨,被告人陈某在杭州铁路分局某站货场作业中因工作琐事受到派班员许某批评。陈某疑心同班的委外装卸工何某〔男,30周岁,系被告人之堂弟〕“告状〞所致,便迁怒于何某,寻机报复。同月19日上午,被告人陈某见何某在装卸休息室,不指名地辱骂何某。〔三〕直接成心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主观心理态度。〔其构成如图〕直接成心构成图构成种类认识因素意志因素确定故意必然性

希望确定故意可能性

希望〔四〕间接成心行为人明知自己行为可能造成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该危害结果发生的态度。〔其构成如图〕认识因素意志因素

可能性

放任

间接成心的情形行为人危害结果〔间接成心〕行为人危害结果〔间接成心〕行为人〔间接成心〕〔直接成心〕〔五〕直接成心和间接成心的区别直接故意间接故意认识因素必然性可能性

可能性意志因素希望

放任结果发生与否对定罪的影响

不影响

重大影响〔六〕成心的认定被告人陈某与同村某妇女有非法两性关系。为到达与该妇女同居的目的,陈某屡次起意杀害其妻李某,但又一直未忍心下手。1999年5月2日黄昏,陈某为晚上上山打猎而坐在院子里擦枪。这时,妻子李某从市场回到家中,并站到其身边谈市场见闻。陈某不慎触动猎枪扳机,打中李某腿部,致腿部动脉破裂,李某因失血过多而死亡。分析本案中,被告人陈某虽屡次起意杀害其妻李某,但案发时陈某并没有杀害李某的念头。既然如此,就不能说陈某是成心杀人。但陈某在擦枪时不慎触动扳机,击中李某腿部,致李某失血过多而亡,却能证明其主观上存有疏忽大意的过失。由于这种过失的存在,陈某的行为依旧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1、根据行为人所违反的义务是否属于业务要求

业务过失普通过失2、根据过失的程度轻重

重过失轻过失〔三〕过失的法定类型

1、疏忽大意的过失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以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疏忽大意的过失的特征

之一〔1〕没有预见--事实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将要导致的危害后果,没有认识应当预见的内容是法定的危害后果

疏忽大意的过失的特征

之二〔2〕应当预见--前提即行为人在行为当时,根据自己的认识能力和客观情况,对自己行为造成危害结果的可能性的预见义务。“应当预见〞以行为人有预见能力为根底预见能力的判断标准:主观标准--行为人标准客观标准--社会一般人的认识能力主、客观统一标准--以行为人的认识能力为主,兼顾社会一般人的认识能力。疏忽大意的过失的特征

之三〔3〕疏忽大意--原因疏忽大意,即不注意表现为:粗心大意、马虎草率、消极怠慢、不负责任等

疏忽大意过失与意外事件的区别

疏忽大意意外事件能否认识

可以认识

不可能认识未认识原因

不注意

客观障碍某单位的司机甲某原来是开卡车的,有一天,单位让他换岗位,做领导的专职司机,甲某容许后表示要先练练车、熟悉熟悉车况。于是他就在单位的大院里练习倒车。在倒车的时候,院子里有几个小孩在车旁边玩,甲告诉这些孩子,让他们到外面玩,自己要练车。然而,过了一会儿,还有几个小孩儿仍在练车处玩耍,便下车把这些小孩哄奏乐。结果有一个非常淘气的小孩趁其不注意在他上车后,又溜进院子里,躲在车下面,想和他捉迷藏,甲从后视镜里也没有看到,结果倒车时正好把这小孩压死了。2、过于自信的过失行为人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防止,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特征:〔1〕认识因素上,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以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有认识的过失〕〔2〕意志因素上,行为人轻信自己实施的既定行为不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轻信“轻信〞是认定过于自信过失的关键。轻信:行为人过高地估计了可以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因素,包括:自身的因素客观的因素过低地估计了自己行为导致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程度。过于自信过失与间接成心的异同过于自信间接故意相同点认识程度

可能性可能性对结果的态度不希望不希望不同点主观认识与实际状况

不一致一致对结果的态度

想避免放任(容认)某动物园的一位饲养员某甲,一天清晨起来给老虎窝清扫卫生,由于马上就要开馆了,时间比较紧,他匆匆忙忙清扫往后就走了,出门时忘了关门。结果老虎跑出来,将一名游客咬成重伤。危害行为五、刑法上的错误在某一农村,有一目不识丁的老太太。在她女儿家住着。有一天,她老家里来了几个亲戚,老太太很热情地招待他们,其中有一个亲戚说自己最近腰有点痛,老太太就自告奋勇地说,她女婿家有治腰痛的药酒,前几天还听他说腰痛喝了几口就好了。于是老太太从床下把这个瓶子拿了出来,给这个亲戚喝,结果此人喝了之后当场死亡。原来放在床下的这瓶药酒被她女婿喝完之后换装了一瓶敌敌畏,但她女婿没有来得及告诉她,致老太太不知道内情,而且该敌敌畏又装在原药酒瓶里。那么老太太的行为是过失还是意外事件呢?甲乙甲乙

4.行为因果错误

行为人对其行为于危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有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错误认识。某甲夜晚在郊外开车赶路的时候,看见他的仇人某乙骑着自行车同向行使,当时就起意杀害某乙,开车猛然撞向某乙,将其撞倒在地,某乙当时就不省人事。某甲以为某乙当场死亡,于是就将其拖到马路边的一条河里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