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规范》_第1页
《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规范》_第2页
《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规范》_第3页
《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规范》_第4页
《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SPSTC

ICS67.040

X18

团体标准

T/CSPSTCX-2020

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规

TechnicaIcodeforsafetyofsockettypewheeIbuckIesteeIpipe

support

(送审稿)

2020-xx-xx发布2020-xx-xx实施

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发布

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规范

1范围

在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的设计、施工、使用及管理中,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的方针政

策,确保施工安全,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建筑工程中采用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的设计、施工、使用及管理。

采用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的支撑高度不应大于24m。

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的设计、施工、使用及管理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

的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3术语和符号

3.1术语

3.1.1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wheel-couplertypesteeItubeformworksupport

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由立杆、横杆、可调底座、可调托撑等配件组成。立杆采用套管承插连接,

横杆采用杆端插头卡入连接盘孔内,形成结构几何不变体系的钢管支架。本规程中简称“支架”。

3.1.2连接盘diskplate

焊接于立杆上可与直插头纵横向水平连接的圆环形孔板。

3.1.3直插头adapterplug

焊接于水平杆两端,用于与立杆上的连接盘快速连接的楔形插头。

3.1.4立杆uprighttube

钢管上焊接连接盘或同时焊接连接套管的竖向支撑杆件。

3.1.5立杆连接套管connectcolIarofuprighttube

焊接一于立杆一端,用一于立杆竖向接长的专用外套管。

3.1.6水平杆ledger

两端焊有直插头,用于与立杆连接的水平杆件。

3.1.7可调托撑U-headjack

安装在立杆顶端可调节高度的顶托。

2.1.8底座hackbase

设立一于立杆底部的铁垫座。

3.1.9立杆横距transversespacingofuprighttube

模板支架横向(短方向)相邻立杆之间的轴线距离。

3.1.10立杆纵距longitudinalspacingofuprighttube

模板支架纵向(长方向)相邻立杆之间的轴线距离。

3.1.11框架式支撑结构framesupportstructure

由立杆与水平杆等构配件组成,节点具有一定转动刚度的支撑结构,包括无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

和有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

3.1.12节点转动刚度rotationalstiffnessofjoint

支撑结构中的立杆与水平杆连接节点发生单位转角(弧度制)所需弯矩值。

3.1.13单元框架frameunit

由纵横向竖向剪刀撑围成的矩形单元结构。

3.1.14剪刀撑diagonalbracing

模板支架中竖向或水平成对设置的交叉斜杆,沿模板支架竖向设置的称为竖向剪刀掾,沿模板支架

水平设置的称为水平剪刀撑。

3.1.15模板支架支撑高度heightofformworksupport

模板支架基础底而至可调托撑支撑点的垂直距离。

3.2符号

3.2.1荷载和荷载效应

坊一模板自重;

G?一模板支架自重;

—新浇筑混凝土自重;

以一模板支架每米结构自重标准值:

必一弯矩设计值;

3

”/一立杆偏心弯矩设计值;

““一风荷载引起的立杆弯矩设计值;

“1一风荷载引起的立杆弯矩标准值;

必。一模板支架的倾覆力矩设计值;

M,一模板支架的抗倾覆.力矩设计值;

"一立杆轴力设计值;

“GA一永久荷载引起的立杆轴力标准值;

%一施工荷载引起的立杆轴力标准值;

“睚一风荷载引起的立杆轴力标准值;

&为一风荷载的线荷载标准值;

为以一n机模板支架风荷载的线荷载标准值;

P—立杆基础底而平均压力设计值;

2一施工荷载:

乌一附加水平荷载;

口一风荷载:

R一结构构件的承载力设计值;

S—荷载基本组合计算的效应设计值;

S。一主、次楞梁的而积矩;

M—风荷载标准值;

IVnk-n模板支架风荷载标准值;

Wo—基本风压值.;

。一模板及主、次楞梁的正应力;

T一主、次楞梁的剪应力;

/一挠度。

3.2.2材料性能和抗力

E一弹性模量;

f一强度设计值;

f、一木材顺纹抗剪强度设计值;

、一地基承载力设计值;

[一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K一框架式支撑结构的刚度比:

k一节点转动刚度值;

N--立杆的欧拉临界力;

丫一剪力设计值;

M一同一受弯构件容许挠度。

3.2.3几何参数

从一模板支架杆件净投影而积;

,仆一模板支架的轮廓而积;

A一杆件截而积;

一立杆基础底而积;

E-支撑结构横向宽度;

上一截而宽度;

。一楼板厚度;

d—外径;

卜模板支架支撑高度:

卜.一水平杆步距;

匕'一支架顶层水平杆步距;

%一扫地杆高度;

h2一悬臂长度;

L一立杆纵向间距;

h一立杆横向间距:

Imax一立杆纵向间距L、横向间距k中的较大值;

5

1、一立杆的X向间距;

,一立杆的y向间距;

1。一立杆计算长度;

i一杆件截而回转半径;

1一截而惯性矩;

乙一水平杆的截而惯性矩;

%一立杆的截而惯性矩;

%一支撑结构立杆横向跨数;

n^一单元框架纵向跨数;

入一单元框架的X向跨数;

也一立杆步数;

r一支架横向立杆排数;

%一梁截面面积;

t一钢管壁厚;

K一截而模量;

a—%、%中的较大值;

%一扫地杆高度h1与步距h之比;

%一悬臂长度h,与步距h之比;

%一单元框架X向跨距与步距h之比;

\一计算长细比。

2.2.4计算系数

以一扫地杆高度与悬臂长度修正系数;

夕〃一高度修正系数;

九一结构重要性系数;

力一承载.力设计值调整系数;

6

7G一永久荷载分项系数;

可变荷载分项系数;

Q一系数;

K。一悬臂端计算长度折减系数;

心一支撑结构的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

从一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以一风荷载体型系数;

凡一单幅模板支架的体型系数;

-n相模板支架的体型系数;

口一立杆计算长度系数;

g一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

。一挡风.系数;

%一可变荷载组合值系数。

4主要构配件

4.1主要构配件

4.1.1轮扣节点应由焊接于立杆上的连接盘和水平杆杆端直插头(图】)。

4

4

图1主要构配件

注1:1一一连接盘;2一一连接头;3——水平杆;4一一立杆;5一—插销孔

4.1.2水平杆杆端直插头侧而应为圆弧形,圆弧应与立杆外表一致直插头为下部窄上部宽的楔形。

4.1.3立杆连接盘应为可连接水平4个方向直插头的圆环形孔板。

41.4立杆连接套管为焊接于立杆下端的专用外套管。

4.1.5立杆盘销节点宜按0.6m桢数设置,水平杆长度宜按0.3m模数设置。

4.1.6主要构配件种类、规格宜符合附录A表AT的要求。

4.2材料要求

4.2.1模板支架的主要构配件材质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模板支架的主要构配件材质

立杆连接可调托可调托

立杆水平杆连接盘直插头可调螺母

套管盘撑托板

无缝钢管

Q235BQ345或

Q235BZG270-500或Q235BZG270-500Q235B

或Q345ZG270-500

ZG270-500

4.2.2模板支架的立杆、水平杆材质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低合金高强

度结构钢》GB/T1591的规定。

4.2.3立杆钢管规格不应小于(M8.3mmX3.2mm,水平杆钢管规格不应小于648.3mmX3.0mm,钢管壁

厚(I)允许偏差为±10机

8

42.4立杆连接盘采用钢板热冲压整体成型时,其钢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集》

CB/T1591中Q345级钢的要求;连接盘采用碳素铸钢制造时,其机械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般工

程用铸造碳钢件》GB11352中ZG270-500的规定;连接盘的厚度不得小于10mm。

42.5水平杆直插头采用铸钢制造时,其机械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

GB11352中ZG270-500的规定,板材厚度不得小于10mm。

4.2.6水平杆直插头长度不应小于100mm,下伸的长度不应小于40mm,侧面应与立杆钢管外表面形成

良好的弧面接触。

4.2.7立杆连接套管壁厚应不小于3.0mnu立杆连接套管采用无缝钢管时,其材质性能应符合现行国

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的规定;立杆连接套管长皮不应小于160mm,可插入长度不应小于HOimu

立杆连接套管采用碳素铸钢时,其材料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GBU352中

笈27()-50()的规定;套管内径与立杆钢管外径间隙应小于1.5mm。

4.2.8可调托撑长度不应小于500mm。可调托撑的托板宜采用Q235B钢板制作,厚度不应小于5inni,承

力面钢板应与丝杆环焊,托板下应设置加劲板;可调托撑托板应设置开口挡板,挡板高度不应小于40nmc

可调托撑受压承我力设计值不应小于40kNo

4.2.9搭设剪刀撑、拉结等采用的钢管、扣件等构配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

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的规定。

43制作质量要求

4.3.1杆件焊接制作应在专用工艺装备上进行•,焊接宜采用二氧亿碳气体保护焊,各焊接部位应牢固

可靠。焊丝宜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GB/T8U0中气体保护

岸用碳素钢、低合金钢焊丝的要求,有效焊缝高度不应小于3.5mm.

4.3.2连接盘与立杆焊接固定时:连接盘中心与立杆轴心的同轴度偏差不应大于().3mm;以单侧边连接

外边缘处为测点,盘面与立杆纵轴线正交的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0.3mm。连接盘的抗剪承载力不应小于

e0kNo

4.3.3构配件外观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钢管应无裂纹、无凹陷,不得采用接长的钢管;

2钢管应平直,直级度允许偏差不应大于管长的1.5/1000,两端应平整,不得行斜口、毛刺,锈蚀;

3铸造件表面应光滑,不得有裂纹、砂眼、气孔、缩松等缺陷,应将表面粘砂、浇冒口残余等清除干净;

4冲压件不得有裂纹、毛刺、氧化皮等缺陷;

5各焊缝应饱满,焊渣应清除干净,不得有凸焊、漏焊、焊透、夹渣、裂纹等缺陷;

C构配件应进行防锈处理,防锈漆应均匀,附着应牢固;

7主要构配件上应有不易磨损的标识,应标明生产厂家代号或商标、生产年份、产品规格和型号。

43.4构配件应由专业厂家负责生产。生产厂家应按照本规范8.1.1条的规定,对构配件进行外观质

量检查,并按照本规范第8.1.2条的规定委托具有相应检测资质的机构对构配件进行力学性能试验。

4.3.5主要构配件力学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1轮盘焊缝受剪承载力不应小于60kN;

2横杆插头受剪承载力不应小于25kN;

3可调托撑和可调底座受压承载力不应小于lOOkN:

5荷载

5.1荷载分类

9

5.1.1作用于模板支架上的荷载可分为永久荷载与可变荷载。

5.1.2模板支架永久荷载应包括下列内容:

1模板自重(GJ:包括模板及支承模板主、次楞梁的自重;

2模板支架自重(G?):包括立杆、水平杆、剪刀撑和可调托撑等构配件的自重;

3新浇筑混凝土自重(G3):包括作用在模板上的新浇筑混凝土和钢筋自重o

5.1.3模板支架可变荷载应包括下列内容:

1施工荷载(0):包括作用在模板上的施工作业人员、施工设备和工具、超过浇筑构件厚度的混凝土

堆放荷载;

2附加水平荷载(。2):包括作用在支架顶部的泵送混凝土、倾倒混凝土等未预见因素产生的水平荷载;

3风荷载(QJ。

5.2荷载标准值

5.2.1模板支架永久荷载标准值取值应符合下列规定:模板自重标准值:梁、板模板自重标准值应按实

际计算,对于普通模板可按表4.2.1采用。

10

竹、木胶今模板面

模板构件名称次愣梁主愣梁普通模板

白重标准值0.100.200.150.45

表2普通模板自重标准值("%,)

注1;普通模板指面板采用竹木胶合模板、次愣梁采用4>48.3mmX3.6mm钢管(含双钢管)或不大于50mxi50mn的

木方的模板。

注2:梁模板自重标准值按展开面积计算。

2模板支架自重标准值:可根据钢管支撑系统设计图纸进行计算,也可参照附录A表A-2采用;

3新浇筑混凝土自重标准值:对普通梁钢筋混凝土自重可采用25.5kX/m3,对普通板钢筋混凝土自重可采

用25.IkN/n?时;对特殊钢筋混凝二结构应根据实际情况单独确定。在模板支架抗倾覆验算时,钢筋自

重:楼板取1.IkN/nf,梁取L5kN/m3。

5.2.2模板支架可变荷载标准值取值应符合以下规定:

1施工荷载标准值:可按实际情况计算,正常情况下取3kN/m:对于模板而板、次楞梁还应取集中荷载

2.5kN进行计算:

2附加水平荷载标准值:可取2%的垂直永久荷载标准值,并应以线荷我的形式水平作用在架体顶部;

3作用在模板支架上的风荷载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4.2.2)

式中:唯一风荷载标准值(kN/nf);

氏一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应按本规范附录C确定;

凡一风荷载体型系数,应按本规范第4.2.3采用;

此一基本风压值(kN/nf).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我规范》GB50009的规定采用,取重现期n=10

对应的风压值,但不得小于0.3kN/nf。

5.2.3模板支架风荷载体型系数us值,可将模板支架视为析架,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

范》GB50009的规定计算。其中单榻模板支架的体型系数应按下列公式计算:(4.2.3-1)

"st=M

式中:/々一单榻模板支架的体型系数;

放一挡风系数,0=1.24,/4,,其中4为模板支架杆件净投影而积;Aw为模板支架的轮廓而积,1.2

为节点而枳增大系数;

区一钢管风荷载体型.系数,取凡=1.2。

n根模板支架的体型.系数应按卜列公式计•算:

IV

式中:〃qw-n棉模板支架的体型系数;

「一支架横向立杆排数;

4一系数,按表4.23取用。

表3T]系数

X至1246

W0.10.970.970.970.97

0.20.850.900.970.97

0.30.660.750.800.85

0.40.500.600.670.73

0.50.330.450.530.62

0.60.150.300.400.50

注:表中:L一立杆横向间距<"«>;h—水平杆步距(mm)

5.3荷载分项系数

5.3.1荷载分项系数应按表4确定。

表4荷载分项系数

荷载分项系数

序号

验算项目

永久荷教7G可变荷载7。

永久性荷战效应控制1.351.4

1强度与稳定性验算

可变性荷载控制1.21.4

倾覆—1.4

2抗倾覆稳定验算

抗倾覆0.9—

3变形脸算1.01.0

5.4荷载效应组合

5.4.1设计模板支架时,应根据,变用过程可能出现的荷载取其最不利荷载效应组合进行计算,荷载效

应组合应按表5规定采用。

表5荷载效应组合

参与荷载项

计算项目

承载能力验算变形验算

1模板及主、次楞梁G+G?+Q&+G?+。]

支架立杆稳定性

2Gi+G2+Gy+Qi+。3G[+G?+Gy+Q+Q、

3倾覆Q1+。3

抗倾覆稳定性

4抗倾棱G、+G?+G3一

5地基承载力G+G2+Gy+Q]+Q3-

6结构设计计算

6.1基本设计规定

6.1.1模板支架结构设计应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建筑结构

荷载规范》GB50009及《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的规定,应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

方法,以分项系数设计表达式进行计算。

6.1.2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支架为框架式支撑结构体系,应采用半刚性节点连接的无剪刀撑或有剪刀撑

框架式支撑结构计算模型,其节点转动刚度k取15kN-m/rad.

6.1.3模板支架结构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模板及主、次楞梁等构件的强度与浇度验算;

2模板支架立杆稳定性验算;

3抗倾覆验算;

4地基承载力验算。

6.1.4模板支架宜进行整体稳定性分析;当水平杆直接承受竖向荷载时,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

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规范》JGJ300的相关规定对水平杆强度和挠度进行验和,并对连接盘节点进行抗剪

承载力验算。

6.1.5模板支架立杆的长细比不应大于150,水平杆及剪刀掾的长细比不应大于200。

6.1.6模板支架宜采用立杆杆端而入可调任撑的中心传力方式。当梁下采用水平杆扣件传递荷载方式

时,立杆应按不小于50nlm的偏心距进行承载力计算;当模板支架支撑高度大于8m时,立杆应按不小一

于100mm的偏心距进行承载力计算。

6.1.7模板支架立杆.为可调托撑中心传力方式且不组合风荷载时,应按轴向受压杆件计完:当组合风

荷载或水平杆扣件传递荷载方式的,应按压弯杆件计算。

6.1.8模板支架结构构件应按短暂设计状况进行承我力计算。承载力计算应符合下式要求:

YR

式中;为一结构重要性系数,按表6的规定取值,

S—荷我基本组合计算的效应设计值;

R一结构构件的承载力设计值;

外一承载.力设计值调整系数,应根据模板支架重复使用情况取用,不应小于1.0。

表6模板支架结构重要性系数为

承我荏力极限状态改计

支架结构重要性系数安全等级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

III

/o1.11.01.0

6.1.9模板支架安全等级的划分应符合表7的规定。

表7模板支架的安全等级

模板支架类型危险性安全等级

14

H三8m或D三400mm或S,三0.4m'很大I

其他一般H

注:H一模板支架支撑高度:D—楼板厚度:SL一梁截面面积

6.1.10当外防护脚手架为全封闭密目式安全网时,内部模板支架计算可不考虑风荷载的影响;当外防

护全高为散开式状况,应考虑风荷载对模板支架的影响。

6.2模板及主、次楞梁设计计算

6.2.1模板与支承模板的主、次喟梁应进行跨中与悬臂端的抗弯强度验算与挠度验算。模板宜按三跨

连续梁计算;当楞梁连续跨数超过警时,宜按三跨连续梁计算;当楞梁连续跨数小于三跨时,应按实际跨

数计算。

6.2.2模板及主、次楞梁的抗弯强度验算应按卜式计算:

W(6.2.2)

试中:。一模板及主、次楞梁的正应力(N/mm2):

M一模板及主、次楞梁的弯矩设计直(N-nun),应按第5.2.1条的规定计和;

M一模板与愣梁的截面模量(mm3):

f一模板与楞梁的抗弯强度设计值(N/mm?)。

6.2.3主、次楞梁采用木方时,应按下式进行抗剪强度验算;:

(6.2.3)

试中:丁一主、次愣梁的剪应力(N/mm2);

V-±>次愣梁的剪力设计值(N),

S。一主、次愣梁的面积矩(mm3):

I一主、次愣梁的截面惯性矩(mm』);

匕一主、次愣梁的截面宽度(mm):

「一木材顺纹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

6.2.4模板及主、次楞梁变形验算应按卜式计算:

DM(324)

式中:u一挠度(mm):

卜]一受弯构件容许挠度(廊),按本规范5.2.5条取值。

6.2.5验算模板及主、次楞梁的刚度时,其最大变形值不得超过下列容许值:

1对结构表而外露的模板及主、次楞梁,为构件计算跨度的1/400;

15

2对结构表而隐蔽的模板及主、次楞梁,为构件计算跨度的1/250。

6.3模板支架立杆稳定性验算

6.3.1无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应按本规范式(5.3.3-1)或式(5.3.3-2)进行立杆稳定性验算。

6.3.2有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应进行稳定性验算。当模板支架立杆为轴心传力方式且不组合风荷载

时,按本规范式(〈533-1)计算立杆稳定性;当模板支架立杆为偏心传力方式或组合风荷载时,还应按本

规范式(533-2)计算立杆局部稳定性。

6.3.3立杆稳定性计算公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1模板支架立杆为轴心传力方式且不组合风荷载时:

N

-----Wf(5.3.1-1)

QA

2模板支架立杆为偏心传力方式或组合风荷时:

Ne

试中:N—立杆轴心设计值,应按本规范5.3.4条计算

"一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底根据订算长细比人按本规范附泉D取值:

A一杆件截面积(mm2)

f-钢材抗压强度设计值(N/mm?)

M一立杆弯矩设计值(N・mm),M=%+MR:

仃一立杆偏心距设计值,应根据5.1.6条计算:

W一风荷载引起的立杆弯矩设计值,应按本规范5.3.7条计算:

K一杆件截面模量mn?

Xj*rr2厂A

一立杆的欧拉临界力(N)Nf=—

A

\一计算长细比,x=y;

%一立杆计算长度(mm),应按本规范5.3.8,5.3.9条计算:

i一杆件截面回转半径(mm)

E—钢材弹性模量(N/mm2)

6.3.4立杆轴力设计值(N)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并应取较大值:

1、不组合风荷载时

N=yGNGK+YQNQK(5.3.4-1)

2、组合风荷载时

N=yGNGK+WQYQ(NQK+NwQ(5.3.4—2)

式中:"仃内一永久荷我引起的立杆轴力标准值(N);

16

NQK一施工荷载引起的立杆轴力标准值(N);

N“,K一峰荷载引起的立杆轴力标准值('),应按本规范第5.3.5条计算;

%一永久荷载分项系数:

7。一可变荷载分项系数:

VQ-可变荷我组合系数,取0.9.

6.3.5风荷载作用一于支撑结构:引起的立杆轴力标准值(NWk)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图5.3.57、图

5.3.5-2)

p“2

KJ_品\«-

1Vw“一-2B-⑸3-5)

式中:月“*—n板模板支架风荷载的线荷载标准值(N/mm)

Kz=卬乩

%——n棉模板支架风荷载标准值(N/mm),应按本规范第4.2.2-3条计算;

---立杆纵向间距(mm):

la

E一—模板支架支撑高度(mm):

E---支撑结构横向宽度(mm)。

17

图2有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立面示意图

一兀框里纵向丁故(加)

图3有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平面示意图

6.3.6当支撑结构通过连墙件与稳固既有结构做可靠连接时,可不考虑风荷载作用于支架引起的立杆

轴力值(Nwk)。

6.3,7风荷载作用于模板支架,引起的立杆弯矩设计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YQMWK(5371)

M-

1V1\VK-(5.3.7-2)

式中:为一可变荷载分项系数:

MWK一风荷我引起的立杆弯矩标准值(N-inni);

2k-风荷载的线荷载标准值(N/mm),应按本规范第4.2.2-3条计算:

上一水平杆步距(mm).

6.3.8长度

无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的立杆稳定性验算时,立杆计算(1。)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并应取其中的较大

18

值:

10=(5.3.8-1)

1。=h+2k0h2(538-2)

式中:u一立杆计算长度系数,应按本规范附录E表E7取值:

匕'一支架顶层水平杆步距(mm);

h2一悬臂长度(mm):

k0一悬臂端计算长度折减系数,可取0.7.

6.3.9有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进行稳定性验算时,立杆计算长度(D)应按下式计算,并应取其中的

较大值:

\。=瓦”(5.3.9-1)

lo=h+2koh2(5.3.9-1)

式中:11—立杆计算长度系数,应按本规范附录E表E7取值:

区一扫地杆高度与悬臂长度修正系数,应按本规范附录E表E-3取值:

瓦一高度修正系数,应按表5.3.9取值。

表8单元框架计算长度的高度修正系数为

H5102030

PH1.001.111.161.19

6.4模板支架抗倾覆验算

6.4.1当模板支架侧向无可靠连援且高度大于5m高宽比大于2时,需要进行支架整体的抗倾覆验算。

6.4.2模板支架整体抗倾覆应按混凝土浇筑前和混凝土浇筑时两种情况进行验算,抗倾覆验算应满足

卜式要求:

(5,4.2)

式中:为一结构重要性系数:

一模板支架的抗倾覆力矩设计值;

M。一模板支架的倾覆力矩设计值.

6.5地基承载力验算

6.5.1立杆底部地基承载力应满足下列公式的要求:

P”a(5.5.1-1)

_N_

P二五(5.5.1-2)

式中:p—立杆基础地面平均压力设计值(N/mm2):

fa一地基承载力设计值(N/mm?);

N一立杆传至基础地面的轴力设计直(N),应按本规范第5.3.4条计算;

&一立杆基础底面积(mn?)

6.5.2

1支撑结构地基承我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支承于地基土上时,地基承载力设计值应按下式计算:

fa=^cfak(5.5.2)

式中:L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及回填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按

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CB50007的规定确定;

L一支撑结构的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当为天然地基时,取1.0:当为【可填土时取0.4。

2当支承于结构构件上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或《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的有关规定对结构构件承载能力和变形进行验算。

7构造要求

7.1一般规定

7.1.1模板支架设计应根据施工图纸进行统筹布置,不同开间的支架应进行可靠连接。

7.1.2模板支架支撑高度(H)不大于3m且楼板厚度(D)不大于200m且梁截面面积(不大于o.2肝,

可采用无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如超出此规定,应采用有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当高度(H)大于81n

或楼板厚度(D)大于400mm或梁截而面积(S〃)大于0.4m1,专项方案应进行专家论证。

7.1.3当有积固既有结构时,模板支架应与稳固既有结构可靠连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20

1竖向连接间隔不应超过2步,宜优先布置在有水平剪刀撑的水平杆层:

2水平方向连接间隔不宜大于8m;

当遇柱时,宜采用扣件式钢管抱柱拉结,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一于300mm拉结点应靠近

主(图4)。

图4抱柱拉结措施

注:1一结构柱;2一立杆;3一横杆;4一直角扣件;5—结构梁

7.1.4侧向无可靠连接的模板支架高宽比不应大于3。当高宽比大于3且四周不具备拉结条件时,应

采取扩大架体下部尺寸或其他构造措施。

7.1.5模板支架的地基应符合下列规定:

1搭设场地应坚实、平整;应有排入措施,防止产生不均匀

沉降;地基承载力应满足受力要求;

2立杆支架底部应设置木垫板,木垫板厚度应一致且不得小于50mm、宽度不小于200mm、氏度不小于2

跨。

7.1.6立杆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立杆间距不得大一于1.5mm。

2立杆接头应采用带专用外套管的立杆对接,外套管开口朝下;

3立杆的插接接头宜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得设置在同步内。

7.1.7水平杆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模板支架水平杆必须按步纵横向通长满布设置,不得缺失;

2模板支架应设置纵向和横向扫地杆,底步水平杆作为扫地杆距地高度(%)不应超过550mm;

3水平杆的步距不得大一于1.8nun.

7.1.8可调托撑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2:

1可调托撑伸出顶层水平杆的悬臂长度(上)严禁超过650mm;

2可调托撑螺杆伸出长度不应超过300mm,插入立杆的长度不应小于200mm;

3可调托撑上的主楞梁应居中,其间隙每边不大于2mm。

图5可调托撑悬臂构造

7.1.9模板支架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时,必须将高处的扫地杆与低处水平杆拉通。

7-1.10当立杆需要加密时,非加密区立杆、水平杆应与加密区间距互为倍数;加密区水平杆应向非加

密区延伸不少于2跨(图6、图7)。

1

I

11

1

11

1

1

1

二-5

1

1

1

3s

41

11

1

图6模板支架平面图

注:1一一立杆:2一一水平杆:3——加密立杆:4——延伸水平杆:5一-结构梁

22

图7模板支架剖面图

注:1一一立杆:2一—水平杆:3一一可调托撑:4一一连接盘

7.1.11当模板支架跨度为一跨的,模板支架侧向应采取可靠的稳固措施。

7.2有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构造

7.2.1模板支架的剪刀撑可采用扣件式钢管进行搭设。

7.2.2模板支架水平杆步距应满足设计要求,顶部步距宜比标准步距缩小一个盘销节点间距。

7.2.3竖向剪刀撑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模板支架外侧四周应连续布置竖向剪刀撑;

2模板支架中间应在纵向、横向分别连续布置竖向剪刀撑;竖向剪刀掉间隔不应大于6跨,且不大于6m;

每个剪刀撑的跨数不应超过6跨,且宽度不大于6m(图6.2.3、图6.2.4);

3竖向剪刀撑杆件底端应与垫板或地而项紧,倾斜角度应在45°~60。之间,应采用旋转扣件每步与立

杆或水平杆固定,旋转扣件宜靠近主节点,中心线与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

7.2.4水平剪刀撑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模板支架支撑高度超过5m时,顶步必须连续设置水平剪刀撑,底步应连续设置水平剪刀摔;

2水平剪刀撑的间隔层数不应大于6步且不大于6m,剪刀撑的跨数不应超过6跨且宽度不大于6m(图8、

图9);

3水平剪刀撑宜布置在剪刀撑交叉的水平杆层;

4水平剪刀撞应采用旋转扣件每跨与立杆或水平杆固定,旋转扣件宜靠近主节点。

23

图8模板支架剪刀撑布置平面图

图9模板支架剪刀撑布置立面图

注:1一一立杆:2一一水平杆:3一一竖向剪刀撑:4一一水平剪刀撑

24

7.2.5剪刀撑的斜杆接长应采用有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并应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等距离固

定,且端部扣件盖板边缘离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mm;扣件螺拴的拧紧力矩不应小于40N-m,且不应大

于65N,m。

7.2.6每对剪刀撑斜杆应分开设置在立杆或水平杆的两侧。

e施工

8.1施工准备

8.1.1模板支架施工前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应经审核批准后实施。

e.1.2模板支架专项施工方案应艰据施工图纸、地基条件和施工工况等情况制定,并应包括以下内容:

1编制依据、工程概况;

2模板支架方案;

3施工部署;

4搭设与拆除;

5安全质量保证措施;

E施工监测;

7应急预案;

€计算书;

9附图。

8.1.3模板支架搭设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应按专项施工方案的要求对现场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技

术和安全作业交底。

8.1.4经验收合格的构配件应按品种、规格分类码放,并应标挂数量规格铭牌备用。

8.1.5模板支架应在地基基础验收合格后搭设。

8.2搭设与拆除

8.2.1模板支架搭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根据模板支架图纸进行定位放线;

2模板支架在搭设时要求地而必须平整,当地而平整度较差时,应采取找平措施,确保水平杆与立杆可

靠连接,且水平杆在同一水平而上;

3垫板应平整、无翘曲,不得采用己开裂垫板,垫板应符合本规范第6.1.5条的规定;

4多层楼板搭设模板支架时,上层模板支架的立杆宜与下层模板支架立杆对齐;

5模板支架搭设应先立杆后水平杆的顺序搭设,形成基木的架体单元,应以此扩展搭设整体支架体系;

C水平杆直插头插入立杆的连接盘后,采用不小于0.5kg的手锤锤击水平杆端部,使直插头卡紧,保证

盘销节点水平杆的抗拔力不小于1.2kN;

7采用不小于。4nlm的插销插入直浦头下端的插销孔,防止直插头拔出;

8每搭完一步支架后,应及时校正水平杆步距、立杆的纵横距、立杆的垂直偏差和水平杆的水平偏差;

立杆的垂直偏差不应大于模板支架总高度的1.5%oo日.不得大于30nm:

S混凝土浇筑前施工管理人员应组织相关人员对搭设的支架进行验收,并应确认符合专项施T方案要求

后浇筑混凝土。

8.2.2模板支架拆除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模板支架拆除前应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同意后方可拆除,立杆拆除前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要求;当设

计无要求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相关

25

规定;

2模板支架水平杆应进行施工工况验算后方可拆除,作业层混凝土浇筑完成前,严禁拆除下层模板支架

水平杆;

3拆除作业应按先搭后拆、后搭先拆的原则顺序自上而下逐层拆除,严禁上下两层同时拆除;设有附墙

连接件的模板支架,连接件必须随支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接件全部拆除后再拆除支架;

4分段、分立而拆除时,应确定分界处的技术处理方案,并应保证分段后架体的稳定;

£拆除的构件应及时分类、指定位置堆放,以便周转使用。

9检查与验收

9.1构配件的检查与验收

9.1.1对模板支架构配件的外观质量按表9执行。

26

表9构配件外观质量检查表

序号项口要求抽查数量检查方法

1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缝、毛刺、压痕和浇的划痕全数目测

2外壁使用前应刷防锈漆,内壁宜刷防锈漆全数目测

钢管

3外径允许偏差±0.5mm,壁厚允许偏差±10%3%游标卡尺

4外表面的锈蚀深度WO.18mm3%游标卡尺

5表面应平整,不得有弯曲、裂缝现象全数目测

连接盘直插

6焊^应饱满,不得有夹渣、裂缝、开焊现象全数目测

7板厚允许偏差±10$3%游标卡尺

8材料同钢管-

立杆连接套

9焊缝应饱满,不得有夹渣、裂缝、开焊现象全数目测

10套管长度,可插入长度允许偏差±5mm3%游标卡尺

11外径允许偏差±0.5mm3%

可调托盘

12焊缝应饱满,不得有夹渣、裂缝、开焊现象全数目测

9.1.2构配件力学性能符合表10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