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阅读答案_第1页
《隆中对》阅读答案_第2页
《隆中对》阅读答案_第3页
《隆中对》阅读答案_第4页
《隆中对》阅读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隆中对》阅读答案

《隆中对》阅读答案「篇一」

隆中对

亮答曰:“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

国,而共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

府羊土,高祖因之以戍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图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

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刹寸

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改理;天下有变,则命一

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

迎蒋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日:“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2)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3)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4)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蒋军者乎?

3、诸葛亮认为刘备可以担当“成霸业,兴汉室”常住的自身条件是什么?

(用文中原话回答)

4、刘备的一个“善”字意味深长,请写出“善”的内涵。

[参考答案]

1、(1)大概(2)兴旺富裕(3)率领、带领(4)f天,一天比一天

2、百姓谁敢不用箪盛饭用壶盛浆来迎接将军您呢?(意对即可)

3、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4、“善”是对诸葛亮对策的高度评价;对诸葛亮的.由衷敬佩;请诸葛亮出山

的坚定决心;对兴汉事业的必胜信念。

《隆中对》阅读答案「篇二」

备由是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口:“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孤不度德量

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己,君谓计将

安出?”亮日:“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

据有江东,己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与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

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

天所以资将军也。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

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若跨有荆、

益,保其岩阻,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内修政治,外观时变,则菊业可成,汉室可

兴矣。”

1.下列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备由是诣亮诣太守,说如此

B.欲信大义于天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C.将军既帝室之胄无丝竹之乱耳

D.信义著于四海皆以美于徐公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

3.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外交政策是“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其中“结好孙

权”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分析。

4.上面这段文字节选自________主编的《__________》一书。

参考答案:

1.A

2.(1)可是(我)智短谋浅,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

(2)这大概是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

19.乙文中刘备描述了当时“汉室倾颓”的混乱局面,如果用甲文中的话概括

导致这种混乱局面的‘原因,最恰当的两句是:“,

"。(2分)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贝!无敌国外患(者)(1句1分,2分)

20甲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乙文中的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2

分)

类比论证或对比论证(1分)求贤若渴,延揽人才,复兴汉室,礼贤下士,

善听谏言,谦虚(答出一个即可,1分)

《隆中对》阅读答案「篇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22—24题(10分)

【甲】凫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

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

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

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

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

未己,君谓计将安出?

(选自晋朝.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隆中对》、,

【乙】赵将马服召赵奢之妻,赵括之母也。秦攻赵,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

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时为

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赐币帛,尽以与军吏、士大

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

赐金帛,归尽藏之;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

异。愿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计已决矣。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

随乎?工日;不也。

括既行,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选自西汉.刘向《烈女传.赵将括母》)

2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将军宜枉驾顾之顾:

(2)欲信大义于天下信:

(3)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用:

(4)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日:

2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

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2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凡三往,乃见、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两句中的乃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王以为若其父乎、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两句中的若的意义利用法也不同。

B.刘备善于听从他人意见,以诚心求得人力,终成就三国鼎立之势;而孝成

王不听从他人意见,最终兵败。

C.两段选文在塑造人物时都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甲文徐庶极力向刘备推

荐诸葛亮,侧面表现了诸葛亮的谋略与才干,乙文第一段写括母分析赵括父子是侧

面表现括母仁智。

D.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两件事三顾茅庐和长平之战在两段选文中仅以凡三往代

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就概括了,这是因为这两件事本身与突出两篇传记的主人

公的性格关系不大,这也告诉了我们写文章时与中心关系不大的事件要略写。

参考答案:

22.(4分,每小题1分)(1)拜访(2)通伸,伸张(须写出本字和解

释。)(3)因此(4)每天

23.(3分)孝成王因为赵括的母亲有言在先,因此最终没有加罪于她。(以

卒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4.(3分)C

《隆中对》阅读答案「篇五」

阅读课内文言文语段,完成问题。

亮答曰:“自董卓己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

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经,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

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

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

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士,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

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门,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

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

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

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翁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殆天所以资将军殆:一定

B.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殷:兴旺富裕

C.挟天子而令诸侯挟:控制

I).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将:率领

2.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利尽南海②父利其然也

B.①信义著于四海②欲信大义于天下

C.①则名微而众寡②有仙则名

D.①此诚不可与争锋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针对曹操和孙权两强,诸葛亮向刘备提出的建议分别是什么?

对曹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孙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D

3.(1)不仅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筹划得当。(2)百姓谁敢不用箪盛

着饭,用壶盛着浆来欢迎您呢?

4.不可与争锋,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隆中对》阅读答案「篇六」

《出师表》《隆中对》阅读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1分)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不知所言。

9.本文作者是三国时期的,这篇文章是他写给的(2分)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②以光先帝遗德()

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④悉以咨之()

11.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家兴衰之理作者深情地I可顾先帝''叹息痛

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2分)

12.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

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

“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两点即可)(2分)

13.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他鞠

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生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

点谈谈,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3

分)

答案:9诸葛亮后主或刘禅,或后主刘禅(共1分,每空0.5分)

10.①时②发扬光大③选拔④询问(共2分,每小题0.5分)

11.围绕“借先帝之意,告诫后主(刘禅)要亲贤远佞”回答即可(共2分,

围绕“亲贤臣,有利于兴夏汉室,还于旧都”回答也可以得满分或围绕“亲贤臣,

远小人,有利于国家强盛发展”回答也可得满分或围绕亲贤远佞,才能治理好国

家”回答亦可得满分)

12.①积极献言,提出三项建议(或答“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三项建议”)②积极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或回答“推荐人才”)③平定

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出师北伐④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准

备(共2分,答出其中任何一点之意即可得1分,答出其中任何两点之意即可得满

分)

13.围绕“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尽职尽货,尽心尽力作好分内的事”来回答

即可(共3分,结合原文内容1分,能围绕“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

等中的任意一个角度来谈自己受到的影响即可得2分)

阅读甲、乙两选文,叵答题目。(13分)

【甲】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

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

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

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

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

北定中原,庶竭鸳钝,摆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

之职分也

12、联系两段文字看,甲段中的“将军”也就是乙段中的'(1分)

13、甲段中加点的两个字,“胄”的读音是;“身”的意思是。乙段中加点

词语“不毛”的意思是(3分)

14、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示共同目标是什么?(用原文或自己的话概括均可)

(1分)

15、“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

字正体现了前句中的,乙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2分)

16、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除以上杜甫的诗

句外,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还有很多,请列举三个(句、

对)(3分)(不必每项都列出,只要写出三个即可)

答案:12.先帝13.Zhbu;亲自不长庄稼(的地方),意思是荒凉的地方

14、恢复汉室一统霸业(或:“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兴复汉室”“霸

业可成,汉室可兴”等)

15、“天下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6、有关典故如:初出茅庐:火烧新野:借东风;空城计;失街亭;气周瑜等

有关成语如: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等

有关名言警句如: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

襟;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等等

有关俗语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不必每项都列出,只要写出三个

即可)

阅读甲、乙两选文,叵答题目。(16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

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

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左倾颓⑦,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

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己,君谓计将安出?”

2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②将军宜枉驾顾之()

③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④由是先主遂诣亮()

24.甲文中带线句子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2分)

25.甲文中与乙文所叙的事情相关的句子是(3分)

26.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27.阅读成都武侯祠内的一副对联,回答后边的问题(2分)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对联中“两表”指的是,“一对”指的是

答案:23.卑鄙:低微鄙陋顾:拜访以:把由是:因此24.效忠刘氏父子的

一片赤胆忠心(2分)

25.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

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3分)

26.①我本来是个平民,亲自在南阳耕地,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自己,不想

在诸侯中扬名做官②(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都

不认同他(4分,每小题2分,如“躬、于、闻、必、遂、许、驱驰、每”以及宾

语前置等词语、句式落实不够,酌情扣分)

27.《出师表》《后出师表》《隆中对》

阅读甲、乙两选文,叵答题目。(10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

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

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

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日:“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

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11.解释下列句中的词语(4分)

(1)躬耕于南阳躬:

(2)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

(3)由是先主遂诣亮诣:

(4)此人可就见就:

12.翻译下列句子句分)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将军宜枉驾顾之

13.根据甲乙两选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对诸葛亮其人作出评价(2分)

答案:11.躬:亲自,自身卑鄙:低微鄙陋诣:拜访就:接近(每词1分)

12.(1)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难的时候奉命出使;(2)将军应该委屈自

己亲自去拜访他

13.出身卑微,少有大志,知恩图报,鞠躬尽瘁(答出两点即可)(2分)

《隆中对》阅读答案「篇七」

亮答曰:“白董卓己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V曹操比于袁绍,则

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经,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己拥百万

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

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

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

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

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

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

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苑、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小题1】解释下列词语(4分)

①豪杰并起()②比可以为援而不可图()

③利尽南海()④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小题2】.翻译下列语句(4分)

A.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译文:

B.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译文:

【小题3】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采取的对策不同。说说对下列对

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用原文回答)(4分)

①曹操:

②诸戎、夷越:

【小题4】诸葛亮替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什么?(2分)

【小题5】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有关他的

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还有很多,请列举两个。(4分)(不必每项都

列出,只要写出两个即可)

答案【小题1】①起兵、起事②图谋③物资④爱抚、爱惜

【小题2】A曹操于是能够战胜袁绍,从弱小变为强大,不仅是时机好,而且

也是人的谋划得当。

B挟持天子来命令诸侯各国,(我们)的确不能与之争强夺势。

【小题3]此诚不可与争锋西和诸戎,南抚夷越

【小题4】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小题5】诸葛亮舌战群儒,火烧赤壁,草船借箭;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

亮;锦囊妙计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起图恤”根据语境即可推断出意思。“利”是

注解中的重点字,也是极需注意的字,此句中是名词用法,即“物资”之意。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

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

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

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

关键词有“非惟”“抑亦"‘争锋’等。“非惟”是不仅,不只的意思,“抑

亦”是而且的意思,和前面的“非惟”是固定搭配。'争锋’是争强,争胜的意

思。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

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

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

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小题3】试题分析:根据原文中的“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

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

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可知,句子前半部分分析曹操的状况,最后提出对待曹操的

策略,即“此诚不可与争锋”。根据语句“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

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

权,内修政理”可知,对待诸戎、夷越要“西和诸戎,南抚夷越”。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信息的提取能力。

点评:整体理解文章,到问题出现的语段去寻找答案,要求用原文语句回答的

原文中一定有答案,我们一定认真去提取,务必用原文语句作答。

【小题4】试题分析:理解文章内容内容,可知语段先分析曹操,接着分析孙

权,后分析荆益二州。

在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最终的战略方针,继而写出了最终的战略目标即结尾处

“菊业可成,汉室可兴”

的语句,即这个句子就是答案。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及提取概括信息的能力。

点评:做题时,要先审题,再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确定答题范围。文言文

和现代文的做题道理是一样的,只不过文言文理解起来更要根据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来做推断,做到整体感知。

【小题5】试题分析:学习〈出师表〉和《隆中对》时老师们都会补充,即使

没有补充,在平时看的

电视剧《三国》里,也有一定的积累。如:有关诸葛亮的故事火烧赤壁草船

借箭舌战群儒三气

周瑜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等,有关诸葛亮的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等,有关

诸葛亮的歇后语三个

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名人故事的积累和概括能力。

点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尤其是文言文课后作业里面出现的积累题

一定要做,并且及时复习,做到积少成多,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

得心应手。

《隆中对》阅读答案「篇八」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隆中对陈寿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

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光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日:“君与俱来。”庶日:“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

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

未己,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己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

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经,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

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

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

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士,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

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门,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

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

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

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翁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日:“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

言!”羽、飞乃止。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屏()

(2)欲信大义于天下信()

(3)于是与亮情好日密日()

(4)愿诸君勿复言愿()

2.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犹鱼之有水也予独爱莲之山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B.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

C.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D.曹操比于袁绍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句子。

(1)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却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隆中对策”前,作者先采用侧面叙写的方式衬托出诸葛亮的与众不同

和非凡才智。

B.诸葛亮以高祖刘邦在益州成就帝业为例提示刘备可以将益州作为建立蜀汉

大业的基地。

C.诸葛亮分析大下形势,既论及地理、经济、军事等因素,乂提到了恤民和

用贤的重要。

D.文章通过隆中对策这一核心事件,突出展示了诸葛亮作为政治家和军事家

的远见卓识。

参考答案:

1.(1)屏:(2)命人退避信:(3)(通“伸”)伸张日:(4)一天天

愿,希望

2.A

3.(1)这个人值得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您应当

屈尊亲自去拜访他。

(2)将军亲自统率益州大军从秦川出击,百姓谁敢不用竹筐盛着饭食用壶装

着酒水来迎接将军您呢?(意对即可)

4.A

《隆中对》阅读答案「篇九」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等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

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日:“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士上蒙

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

未己,君谓计将安出?”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将军宜枉驾顾之()(2)欲信大义于天下(:)(3)遂用猖蹶()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小题3】刘备说自己“智术浅短”,你怎么看?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和理由。(2分)

答案:

【小题1】(1)拜访(2)通“仲”伸张(3)因此

【小题2】因此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

【小题3】刘备并不是一个“智术浅短”的人(这是他自谦的说法),从“欲

信大义于天下”中可以看出刘备志向远大;从“三顾茅庐”中可以看出他求贤若

渴;从“志犹未己”中可看出他有恒心有毅力。(2分,观点正确,理由中答出任

意一点即可得2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顾”“信”“用”皆是古今异义字词,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

用法的变化,概括语境判断。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把关键字词“由是、遂、诣、凡、见”理解准确,翻译后要疏通句

子。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了。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抓住文中关键的语句如“欲信大义于天下”,再从刘备“三顾茅

庐”的行为来分析说明刘备并非“智术浅短”。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隆中对》阅读答案「篇十」

阅读试题训练:隆中对(附答案)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

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口。然志犹

未己,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策卓己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

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经,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

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

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

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益州险寒,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

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

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

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

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小题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欲信大义于天下②挟天子而令诸侯

③此殆天所以资将军④将军既帝室之胄

小题2:下面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①贤能为之用②不

足为外人道也

B.①曹操比丁袁绍②信义著丁四海

C.①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①今操己拥百万之众②辍耕之垄上

小题3:句子翻译。(4分)

①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②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小题4:诸葛亮为刘备设计的最终战略目标是什么?为达到这个目标,诸葛亮

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通“伸”,伸张挟持大概后代(2分)

小题2:C(2分)

小题3:(1)不仅仅是时机好,也是人课划得当。(2分)(2)这大概是老天

拿它来资助将军,将军难道没有夺取它的意图吗?(2分)

小题4:目标:成就霸或、兴复汉室。战略方针: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

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2分)

小题1:

试题分析: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比如本题中的通假字

“信”,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

小题2: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刈文言

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叱,进行比较。可用排除

法,将明显不符合答案的项先行排除。A项“为”一是“被”一是“对”,B项

“于”一是“与”一是“在”,[)项“之”一是“的”一是“到”,故C对。

小题3:

试题分析:根据文章的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准确理解关键字词,比如

“惟”“抑亦”“谋”“殆”“资”“所以”等,翻译后疏通语句。所学课文,

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小题4:

试题分析:从文段中最后几句“若”中概括,注意这几句是先说策略后说目的

的,与题目提问的顺序相反。

《隆中对》阅读答案「篇十一」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

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口。然志犹

未己,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己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

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经,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

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

富,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

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匡,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益州险寒,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

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

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

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

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辐•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免

言。”羽、飞乃止。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2)欲信大义于天下()

(3)于是与亮情好日密()(4)愿诸君勿复言()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之:犹鱼之

有水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B.而: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佣者笑而应曰(《陈涉世家》)

C.因: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D.T:曹操比于袁绍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山师表》)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小题4:在对策中,诸葛亮为刘备成就蜀汉大业作了哪几方面的规划?你最佩

服他哪一点?(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2分)(1)命人退避(2)通“伸”,伸张(3)一天天(4)希

小题2:A(2分)

小题3: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刘璋)却不知道爱惜,有才能的人都盼望能

得到一位贤明的君主(2分)

小题4:内政、外交、军事路线方面高瞻远瞩、科学的预见性、重视人才等

(4分)

小题1: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

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对所学文言文名篇中的词语,可以根据所学所记直接

判断。注意字词在句子中敢变化,比如“屏”是名词动用,“日”是名词做状语。

小题2: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的提示,“意义”指字词的含义,“用法”词的变用,

哪一点“相同”都可以。了解文言常用字词多个义项,根据语境判断,进行比较。

A句中“之”都在主谓之间,不译。

小题3:

试题分析:根据文章的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准确理解关键字词,比如“殷、

存恤,智能、思”,翻译后疏通语句。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

接写出译句。

小题4:

试题分析:了解选文内容,分析诸葛亮所说的话,从内政、外交、军事策略方

面概括,表达自己的观点即可。

《隆中对》阅读答案「篇十二」

解词

[1]通假字

1.欲信大义于天下2.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

[2]古今异义词

1.将军宜枉顾之2,凡三往

3.孤不度德量力4.此殆所以资将军

5.遂用猖獗6.遂用猖獗

7.抑亦人谋也8.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3]词类活用

1.克躬耕陇亩

2.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3.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4.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4】重点词语解释

1.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2.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3.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4.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5.此殆天所以资将军,6.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7.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二.翻译

1.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2.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3.然志犹未己,君谓计将安出?

4.然操遂能克绍,以装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5.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6.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筋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三.阅读

(-)

【甲】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

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

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

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0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

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己定,兵甲己足,当奖率三

军,北定中原,庶竭鸳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

忠陛下之职分也。

1.解词

(1)将军既帝室之胄(2)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

(3)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4)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2.译句

(1)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3.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示共同目标是什么?(用原文或自己的话概括均可)。

4.“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