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届高三政治高考复习研讨会讲座_第1页
台州市届高三政治高考复习研讨会讲座_第2页
台州市届高三政治高考复习研讨会讲座_第3页
台州市届高三政治高考复习研讨会讲座_第4页
台州市届高三政治高考复习研讨会讲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台州市届高三政治高考复习研讨会

改卷回来话复习一、试题评析二、考试结果分析三、复习策略一、试卷评析1.试题结构2.试题特点3.试题存在的问题年高考文科综合试卷结构知识分布选择题非选择题合计题量分值38题39题经济24-28(5小题)20分(1)14分34分哲学29-32(4小题)16(3)分(6)分36分政治33-35(3小题)12(2)8分(5)分30分小计12小题

48分32分20分0分高考大纲知识点分布第1课第2课345678合计经济9687665956哲学12271665政治1761144<经济常识>考到的知识点: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第2课)

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货币贬值后该商品的货币表示.(第1课)产业转移后,给移出地区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优化和升级产业结构,给移入地区带来发挥比较优势的机会。(第4课)

不正当的竞争行为.(第3课)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第8课)

<哲学常识>考到的知识点:人类活动与自然界的关系。

(第1课)联系的观点.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有条件的,联系的形式是复杂多样的。

(第2课)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自然规律是客观的,人的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从而指导人们的行动。

(第1课)在事物的变化发展中,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第4课)

<政治常识>考到的知识点:我国政体与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主共和制的本质区别.(第1课)人大代表享有提案权。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的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人民代表大会作为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在立法活动中也应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

(第2课)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国际关系,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

(第5课)第38题涉及的知识点:(1)经济:政府如何应对粮食危机,控制粮食价格。宏观调控的三个基本手段,从粮食市场的供求两方面来采取相应措施。(2)政治:经济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国家通过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手段和方式,采取相应措施推动经济发展的。

(3)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一是从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二是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物质资料生产对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影响.三是政治与经济的关系.第39题涉及的知识点:(5)政治: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所决定的;经过实践证明,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民族政策和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已被写入相关法律中.

(6)哲学:整体和部分是客观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形式。整体与部分不可分割、相互依存;整体与部分相互影响.

试卷特点: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观点.重视能力.凸显社会热点.体现人文关怀.试卷存在的问题:重复考查.如:国家宏观调控.(24,38题(1))参考答案有重复.第38(2)政府对四年粮食增产所起的作用,举例说明.举例可以与(1)的措施相同.这2分可重复.试卷答案超出考纲.第38题(3)历史唯物主义道理:物质资料生产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决定性作用,是人们从事政治活动、科学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的基础(3分)。经济是政治的基础,粮食是最重要的生活资料,粮食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关系到国家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3分)。(注:若从经济与政治的关系角度回答问题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3-6分)38(1)稳定粮食需求。措施包括:杜绝粮食浪费;限制工业用粮;减少或禁止粮食出口;完善粮食储备制度等(6分;每答出1项得2分,答出3项或3项以上者得6分)。从长远看,采取有效措施,增加粮食生产。措施包括:坚持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坚持和完善农产品价格支持机制;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稳定耕地面积等(8分,每答出1项得2分,答出4项和4项以上者得8分)。

补充:宏观调控及三种手段.(1-2分)加强市场管理,打击不法经营囤积粮食.(2分)加大农业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2分)提倡节约粮食.(2分)免除农业税;提高或免除粮食出口退税;最低保护价收购粮食.(答出1点给2分)38(2)为了促进粮食生产,我国政府在制度、政策和投入方面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充分发挥了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职能(4分),对粮食连续四年增产起到了引导、保障、推动作用(2分)。举例(2分,所举例子中须有诸如政府加大农业投入,免除农业税,提高种粮补贴、农业生产资料补贴等内容之一方可得分)。

替代1:发挥了宏观调控(2分)社会公共服务(2分)经济职能(2分)(不超过4分)替代2:促进粮食增产调动农民积极性;保障粮食供给;加强农业基础入手,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政府对人民负责,发挥或起到了政府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的作用.(各1分,不超过2分)替代3:减少或禁止粮食出口限制工业用粮;完善粮食储备制度;坚持和完善农产品价格机制;坚持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两高一优”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保护或稳定耕地面积.(一点2分.举出1点就行)38

(3)物质资料生产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决定性作用,是人们从事政治活动、科学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的基础(3分)。经济是政治的基础,粮食是最重要的生活资料,粮食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关系到国家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3分)。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是历史的创造者。政府着力抓好粮食生产,解决好吃穿住这些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直接利益问题,才能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4分)。(注:若从经济与政治的关系角度回答问题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3-6分)替代:(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2分);政府抓粮食生产的措施正是从我国粮食生产的实际出发的结果.(1分)(2)正确的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必须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1分)政府力抓粮食生产维护了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的利益问题.(2分)(3)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是历史的创造者。(2分)政府着力抓好粮食生产,才能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保持社会稳定.(2分)39.(5)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没有变(3分)。历史和实践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国情,顺乎民意,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有助于把国家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结合起来(4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作为一个法治国家,党和政府必须依法行事(3分)。

变通:(1)仅答“由我国的历史传统和客观现实决定的”(1分).(2)笼统答“是由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决定的”(1分);4个有助于任答2点就得4分.学生答出引申意义,如“有利于实现民族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有利于巩固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每点1分,最多不超过3分)(3)答出“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2分);“载入宪法”“依法治国”(各得1分)二、考试结果分析成绩比较学生答卷主要问题表一政治主观题各分值考生比例:(试卷总份数:145264)分值

012345678911121314平均分38(1)3.796.199.4911.2914.6911.5915.67.29.13.23.990.991.20.20.35.0338(2)6.4.714.2.8916.320.4911.97.51.63.7638(3).1914.396.89.498.6911.115.611.998.391.990.14.1439(5)3.96.314.5924.1921.1915.199.23.91.0.403.6439(6)4.892.75.48.116.20.623.9911.295.291.20.24.85表2政治主观题区分度系数:高分区低分区区分度小计合计第38题(1)8.373841.7940430.47000.58520.5127第38题(2)6.1711511.1213680.6312第38题(3)7.2714290.7261450.6545第39题(5)5.752141.6302640.41220.4383第39题(6)6.9147112.2703950.464420年高考文科综合区分度系数:高分区低分区区分度地理34.2936956.8125240.49历史23.419.5567940.2603政治30.6804448.2414560.4315文科综合平均分省平均市平均2006年159.720年148.720年135.9学生答卷存在的主要问题:区位错误。基础知识薄弱,政治学科素养低。分析综合能力、辨证思维能力、联系实际能力缺乏。审题答题方法训练不够。书写不规范。例1:区位错误例2:错位例3:错位例4:错位例5:错位例6:基础薄弱,不知所云.例7:审题不准,不明题意.张冠李戴!例8:不明题意,弄不清题目指向和知识依据.例9:缺乏基础知识,泛泛而谈,不着题意.例:思路清晰,书写清楚.例11:条理清楚.满分14分.例12:评分不一.三、教学建议夯实基础提高能力加强审题和答题方法指导注重平时训练4、注重平时训练和讲评:a.抓材料的中心和主题b.利用材料和课本知识结合c.注意错位d.搞清试题的指向和知识依据e.书写规范f.练做题的速度和准确率.g.统改和个别面批,班级讲评和个别面谈.1.夯实基础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观点。背熟课本语言。扎实做好知识复习,建立比较完整的知识网络。注意知识的层次。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联系实际多角度应用知识。平时作业和训练时就要求学生规范使用课本语言。2.提高能力(1)获取和解读信息:a.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b.提炼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综合.c.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2)调动和运用知识:a.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课本知识要与试题考核的指向相一致.b.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和有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准确运用知识说明设问”是什么”或”为什么”或”怎么样”,等等.c.体现学科渗透,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分析问题.学科内或跨学科综合,必须运用多种知识.(3)描述和阐释事物:a.正确表述事物的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的特征.针对试题所设计的情景进行初步的概括,用专业性的语言概述材料的要义.b.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c.辨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科学的和跨学科的描述与阐释,意义完整.(4)论证和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