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3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及圈层的相互作用含解析鲁教版_第1页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3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及圈层的相互作用含解析鲁教版_第2页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3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及圈层的相互作用含解析鲁教版_第3页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3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及圈层的相互作用含解析鲁教版_第4页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3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及圈层的相互作用含解析鲁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课后限时集训(十三)(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内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图中①②③④⑤代表的自然地理要素名称分别是()A.岩石生物大气水文土壤B.土壤生物大气水文岩石C.土壤岩石水文大气生物D.生物岩石大气水文土壤2.假如当地大量植被遭遇破坏,其地理环境可能发生的改变有()①河流含沙量增大,径流量改变增大②动物栖息地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削减③河流水位降低④土壤肥力下降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1.A2.D[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环境的构成要素,依据图示推断即可。第2题,假如当地植被遭遇大量破坏,该地植被涵养水源的功能将减弱,河流径流量的季节改变增大,丰水期水位上升,枯水期水位下降,因此③错误。]读某地气候资料图,回答3~4题。3.能正确反映该地区域特征的为()A.风吹草低见牛羊B.天上无飞鸟,地上乱石跑C.旱涝严峻,多风沙D.水网稠密,河湖众多4.随着全球变暖,该地植被最可能发生的改变是()A.由落叶林变为常绿林B.地上部分叶片变大C.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D.地下部分分支削减3.B4.C[第3题,结合图中气温曲线可以推断出该地的冬季气温低于0℃,夏季气温较高,为温带气候;结合该地的降水量柱状图,可以推断出该地终年少雨,由此可推断出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植被稀有,为温带荒漠,多大风天气,地貌类型以风力地貌为主。第4题,随着全球变暖,该地的蒸发加剧,气候更加干旱,为了获得水分,该地植被的根系向更深处生长。]地表岩石风化后,由残留在原地基岩上的风化产物组成的壳层,称为风化壳。下图为不同气候—植被带的风化壳厚度改变示意图。完成5~6题。5.曲线Ⅰ、Ⅱ、Ⅲ分别代表()A.气温、降水、蒸发 B.降水、蒸发、气温C.降水、气温、蒸发 D.气温、蒸发、降水6.风化壳厚度()A.甲大于丁是因为热量丰富、降水量大B.乙大于丙是因为植被茂密、蒸发量大C.刚果盆地总体上大于格陵兰岛D.伊朗高原总体上大于恒河平原5.B6.C[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气温、降水、蒸发在不同的气候—植被带内的数量状况。第5题,Ⅱ曲线从降水量来看最高不超过2000mm,不行能代表降水;从气温来看最高不超过20℃,不行能代表气温,应当代表蒸发量。温带森林带降水大于半荒漠草原及荒漠带,因此Ⅰ曲线代表降水量,Ⅲ曲线代表气温。第6题,甲地气温不如丁地气温高,热量不如丁地丰富,A项错误。乙地风化壳厚度大于丙地是因为乙地热量丰富,降水量大,B项错误。刚果盆地位于热带森林带,格陵兰岛主要是冰原带、苔原带,C项正确。伊朗高原大部分属于半荒漠草原及荒漠带,恒河平原大部分属于热带草原带和热带森林带,所以风化壳厚度伊朗高原总体上小于恒河平原,D项错误。]瓦尔德斯半岛位于阿根廷南部大西洋沿岸,地面野草、荆棘丛生,半岛上没有高大树木,但半岛陆地上栖息着181种鸟类,半岛海湾内繁殖着大量鲸等大型海洋动物,是著名遐迩的“海鸟和海洋动物乐园”,始终以来,瓦尔德斯半岛人迹罕至,但近年来日益受到各国游客的青睐。据此回答7~9题。7.瓦尔德斯半岛上不能生长高大树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海陆位置 B.纬度C.地形 D.洋流8.不属于瓦尔德斯半岛周边海疆成为“海鸟和海洋动物乐园”的缘由是()A.海湾内风浪小、栖息环境好B.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C.人烟稀有,人类活动影响小D.半岛上多盐湖,盐度相宜9.各国游客来瓦尔德斯半岛旅游,看不到的动物是()A.海狮 B.河马C.企鹅 D.海豹7.C8.D9.B[第7题,瓦尔德斯半岛上没有高大树木说明该地区降水量少,靠近海洋且沿岸有不同性质的洋流经过,说明降水少与海陆位置和洋流无关;地处中纬度地区,因此纬度因素也不是降水少的缘由。由材料该地位于阿根廷南部大西洋沿岸,可知瓦尔德斯半岛位于安第斯山脉的西侧,虽然靠近海洋,但由于受地形阻挡,处于西风的背风坡,降水量少,所以不能生长高大树木。第8题,瓦尔德斯半岛周边海疆成为“海鸟和海洋动物乐园”,说明该海疆相宜海洋动物生存,生存环境好。读图可知,海湾内风浪小、栖息环境好,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材料提到瓦尔德斯半岛人迹罕至,人类活动影响小,所以成为“海鸟和海洋动物乐园”。半岛上有盐湖,但海鸟和海洋动物是生存在海洋里,所以D项所述不是其缘由。第9题,依据图中信息,此地有海狮、企鹅和海豹等动物,再结合瓦尔德斯半岛的纬度位置,可知该半岛不会出现热带的动物河马。]下图为某地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①上层洞窟②下层洞窟③石钟乳、石笋④岩石10.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依次是()A.②④① B.③①④C.④②① D.④①③11.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A.风蚀现象显著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10.D11.C[第10题,因为①和②处有缺口,所以该地貌的形成必先内力作用形成松软的岩石层,然后地表流失下渗侵蚀下形成了上层洞窟,然后下渗的流水一边接着下蚀到下层洞窟,同时洞窟中起先形成石钟乳和石笋。所以四者的依次应当是④①②或者④①③,故本题选D。第11题,喀斯特地貌是流水对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的溶蚀、淀积而形成的,故A、B不正确;喀斯特地貌发育区地表水渗漏严峻,地下水较丰富;我国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于广西境内和云贵高原地区,这些地区地表坎坷,土层薄且土壤贫瘠,不利于农业生产。]二、非选择题12.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没有观测仪器以前,人们要知道一年中寒来暑往,就用人目来看降霜下雪、河开河冻、树木抽芽发叶、开花结果、候鸟春来秋往等,这就叫物候。”材料二“清杭州人谈迁著的《北游录》,叙述……公元1653年,谈迁从杭州来北京,于阳历11月18日到达天津时,运输河已冰冻;到11月20日,河冰更坚,只得乘车到北京。公元1655年,阳历3月5日,谈迁由京启程返杭时,北京运输河起先解冻。”……水电部水文探讨所整理了1930~1949年,天津旁边杨柳青站所做的记录:“……运输河封冻平均日期为12月26日,开河平均日期为2月20日。”——摘自竺可桢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探讨》(1)依据材料说出与1930~1949年相比,17世纪中期京津地区的气温特点和推断依据。(2)指出影响物候现象的主要因素,并说明竺可桢利用物候探讨气候改变所运用的地理学原理。[解析]第(1)题,与1930~1949年相比,17世纪中期京津地区运输河冰冻时间提前,解冻时间推后,说明17世纪中期冬季气温较低。第(2)题,降霜下雪、河开河冻、树木抽芽发叶、开花结果、候鸟春来秋往等物候现象的改变主要与气温柔降水的改变有关;利用物候现象的改变来探讨气候改变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答案](1)17世纪中期冬季气温较低。17世纪中期运输河封冻时间较早,解冻时间较晚。(2)气温、降水(或热量、水分;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3.读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该地年降水量不足3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2000毫米以上。湖面万千飞鸟,湖中鱼群游弋,其西北面是面积广袤的芦苇地。出售芦苇成为当地百姓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但总收入并不高。材料二博斯腾湖是淡水湖,但是南侧不远有一个槽状盐沼池,池壁和底部均分布有厚厚的盐层。下图为盐池旁边的地质剖面示意图。(1)推断博斯腾湖的主要补给水源,并说明理由。(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简述湖泊、飞鸟、鱼群、芦苇之间的关系。(3)结合水循环过程简述盐沼池盐层的形成过程。[解析]第(1)题,依据材料一图可知,该地深居内陆,降水少。但是周边有高大山脉(天山),有较多的冰雪融水汇入湖泊,所以补给形式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第(2)题,该地相宜的湖水深度适合芦苇生长,芦苇又为鱼群供应饵料,芦苇地又是飞鸟栖息地。鱼群为飞鸟供应食物,鸟粪为芦苇供应肥料。湖泊、飞鸟、鱼群、芦苇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第(3)题,留意湖泊、地下含水层、盐池之间的关系。依据材料二图,博斯腾湖湖水水位高,盐池水位低。通过与盐池之间的含水层渗透,或经过地下径流将湖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