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完整版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1、认识克
教学内容
教材1〜2页,认识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1
克质量的概念,知道用字母g表示。
2.过程与方法:了解天平称重的方法,小组合作通过利用天平“称一称”等活动,突破
教学重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品质量的估计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物品的重量,建立“克”的概念。
难点:建立“克”的概念。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苹果、糖块、1角硬币、天平、糖、勺等。
学具准备:每小组一台天平、花生,沙子,黄豆、勺、1角硬币等物品。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多媒体播放课件。
师:大家认真看了老师收集的这些场景,并结合你同家长一起到超市购物经历,说说你从获
得了哪些信息。(让学生通过观察说出称量的工具及质量单位。)
汇报:
生1:妈妈买的盐500克一包。
生2:课件里售货员阿姨用电子秤称了300克木耳和2千克黄瓜。
生3:叔叔用磅秤称出一筐西红柿20千克。
生4:我爸爸的实验室里有天平也用来称物品。
小结:同学们现在已经知道称量物品质量的工具有(引导学生看教材)电子秤、台秤、磅秤、
盘秤等;你们所说的这些单位也都是生活中常见的质量单位,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克。(教
师板书:认识克)。
(-)探究新知
(1)“称i称”初步感受1克。
1.师:出示1勺糖(重1克)。猜猜看,它有多重?
学生猜想,代表发言。
2.师:用电子秤演示称质量,(电子秤基本没反应)。让学生小组讨论为什么并选出合适的工
具来称重。
汇报
生:称重的东西太少,电子秤应该称稍重一些的物品。选用天平来称量。
师:给予肯定并实时鼓励,
3.教师出示天平并介绍天平的用法,称出质曷1克的糖。
(2)“掂一掂”动手操作,建立“克”的概念。
1.教师出示1枚1角硬币,让学生估一估有多重。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不急于对学生的答案下结论。)
2.称一称,让学生把硬币放在天平上称一称1角硬币到底有多重。
小组合作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称量过程和结果。
生:1枚1角硬币大约重1克。
师:“克”在生活中用字母“g”表示。(板书g)
师:让学生用手“掂一掂”手中1角硬币的质量并谈谈感受。(很轻)
3.让学生想一想那些物品大约也是1克?
学生思考汇报:1个乒乓球、一个扣子、一粒黄豆等。
(3)议一议,生活中的哪些物品的轻重可以用克来作单位?
1.课件展示生活中可以用“克”来做单位的物品。
让学生说说什么情况下用“克”作单位。
指名回答。(质量较轻的物品,通常用克作单位。)
2.你还知道那些物品可以用克来做单位。
小组讨论,班内交流。
生1:1个鸡蛋的质量。
生2:妈妈的金戒指。
生3:一袋薯条质量。
小结:计量较轻的物品有多重用“克”作单位。“克”用字母“g”表示。
(三)巩固新知
1.让学生小组合作称一称其它物品的质量,班内交流。
2.完成P2页“填一填”。
学生独立思考,填空。(每一大格100g)
订正,指名读。
P2页“填一填”答案:ICOg200g900g
(四)达标反馈
(1)填空
1.计曷较轻物品的质量通常用()作单位,用字母()表示。
2.1个回形针的质量大约重(),1个鸡蛋大约重(),1个苹果大约重130(),
1包方便面重100(),
3.要想知道1枚图钉的质量我们用()称出它的质量。
(2)1块橡皮大约重9克,4个这样的桃子重多少克?
(五)课堂小结
师:通过学习这一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生1:称量较轻的物品用天平来称量,并认识了天平、电子秤等称量的工具。
生2:称量较轻的物品用克作单位,用字母g表示,并感觉到了1克有多重。
生3:我学会了适用天平的方法。
师:同学们的收获真多,课下我们找找周围的哪些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作单位,来加深对“克”
的理解。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认识克
计量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用“克”作单位,用字母"g"表示.
2、认识千克
教学内容
教材2页,认识千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认识质量单位“千克”,感知1千克有多重,建立千克
的观念。
2.过程与方法:掌握克与千克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千克”,感知1千克有多重
难点:建立“克”与“千克”的联系。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台秤一个、500克袋盐。
学具准备:4个梨、E个苹果,1个萝卜,500g袋盐。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上节课我留下了一个作业,是让同学们回家称一称自己的体重“来汇报一下,看看谁最
重,谁最轻。
生:回家我让爸爸给我称了一下,他说是33千克。
生:妈妈说我的体重是贫干克。
生:我43千克
生:...
师:同学们,不知你们注意没有,你们说自己体重的时候都用的“T克”作单位,那么T克
和我们学的克有啥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千克”这个质量单位。(板书:认识下
克)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台秤
师:课件出示教材台秤图片,讲解台秤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上面的盘子叫托盘,所要称量
的物品放在上面。下面的圆盘叫刻度盘,盘上的刻度用来表示物品的质量。同学们观察一下
刻度盘,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生:刻度盘上有10个数。
生:i根指针,字母kg。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称物品质量的时候我们一般用千克来作单位,在生活中千克也叫
公斤;千克用字母kg表示;称物品的时候指针指着儿就是儿干克,课件演示指针指到3,
指到4,指到8,
生:同学们说出相应的质量。
师:同学们在你们组的台秤上找找2kg、3kg、4kg、5kg的刻度并指给同学看看。
2.建立千克的概念
(1)认识1千克
师:同学们拿起你们组的袋盐掂一掂估计一下质最,再看看包装上的质最是塞少?
生:500g
师:如果有两袋盐你们算一算重多少呢?
生:500+500=1000(克)
师:1000克就是1千克。(板书:1000克二1千克)千克用字母“kg”表示,即1000g=lkgo
生:这两袋盐真的是1千克吗?
师:我们来称称验证一下"现在同学们看看指针指着0,卜.面我把两袋盐放到托盘上,大家
看指针指着几。
生:指着1.
师:指针指着1,表示两袋盐重1千克。
(2)掂一掂
师:我们称出了两袋盐重1kg,大家掂一掂,说说感受。
生:轮流掂掂,感觉比1克耍沉得多。
师:我这里有两个盒子,分别装有2T•克的大米和1T•克的黄豆。你们掂一掂猜猜两个盒子
里哪个装的大米,哪个装的黄豆?
生:轮流掂,一直认为重的是大米,轻的是黄豆,因为1千克的黄豆和刚称的两袋盐的差不
多,2千克大米肯定比1千克重。
(3)称一称
①拿出学生准备好的梨和苹果装进袋子里,分别掂一掂估计一下质量。小组内交流。
②用秤称一下所带物品的质量,并记录。
③展示称量结果。通过比较发现有的同学记录用克作单位,有的同学用千克作单位。同一组
同学的记录:4个梨:1千克,1000克:8个萝卜:3千克,3000克
1千克=1000克3千克=3000克
(三)巩固新知
L同学们称量一下带来的其他物品,并掂一掂,说说感受。
2.完成“填一填二
学生独立思考,填空。订正,指名读。
“填一填”答案:5kg3000g
(四)达标反馈
1、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袋大米重25()一袋食盐重500()
一袋饼干重250()一辆汽车重2000()
2、火眼金睛辨对错
一袋面包重250克。()一根火腿重100克。()
一个西瓜重3克。()一袋话梅重80克。()
3、估一估下面物品的质量
一个苹果()克一瓶矿泉水()克
一棵大白菜()千克一本数学书()克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又要进入尾声了,你能和大家说说你的收获吗?
生:我认识了“千克”,知道了称量较重的物体应该用“千克”作单位,“千克”可以用字母
kg表示。
师:我们要想真正结识“T克”这个朋友,还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多观察、多体验。
多媒体播放“生活中的千克”录像片断。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认识千克
计量较重的物品的质量用“千克”作单位,用字母“kg”表示。
1千克:100。克干克也叫公斤
lkg=1000g
3、认识吨
教学内容:教材3—4页吨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
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千克,并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交流,能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
信心。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而这也是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25kg、100kg.的物品各一个
学具准备:学生了解家里每月用水量、亲自去称自己的体重。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放图片曹冲称象)你们谁会讲曹冲称象的故事?学生边讲故事边观看称象的图片。
让学生感知大象是很重很重的动物。提出问题:大象的质量要用什么作单位?
师:大象的质量要用“吨”来作单位。你们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用吨作单位呢?举
例说明。(课件出示相应图片)。
生:买卖刚才时用“吨”作单位。
生:冬天我们买煤的时候用吨作单位。
生:大R车的载重量用“吨”作单位。
生:……
师:计最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吨(板书:吨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体会1吨的概念
师:课件演示吨的展示图,说说你在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图中有10袋大米,每袋大米的质量是100千克。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算一算10袋大米共多少千克?
生:10X100=1000(千克)
ffi:1000千克就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如果我们班平均每个学生的体重是25
千克那么我们班40个学生大约是1吨。
2。说一说
师:大家讨论一下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吨作单位,
生:上个月我们家用水3吨。
生:我家盖房用了5吨水泥。
师:然后课件显示:卡车的载重量,集装箱的装载量等。
3.填一填
师:出示教材第3页“填一填”
2000kg=()吨4吨=()千克
师:先说一说千克和吨之间的关系。
生:1吨=100()千克
师:下面学生独立完成,交流订正。汇报,说说你的想法。
生:2000kg=2吨1000千克是1吨,2000kg里有2个1000kg,即2吨。
生:4吨=4000千克1吨=1000千克,4吨里有4个1吨,即4个1000千克,即4000
千克。
师:还有其它的思考方法吗?
生:高级单位转化成低级单位乘进率1000,低级单位转化成高级单位除以进率100().
4、教学吨与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某地有小麦5吨,运走了2000千克,还剩多少吨小麦?课件演示运小麦的情景图。
生:3吨。
师:你怎么想的?
生:先把2000千克转化为2吨,在用5吨减2吨等于3吨。5-2=3(吨)
师:板书并进一步说明:必须先统一单位,再计算。
(三)巩固练习
1、第4页课堂活动掂一掂、称一称。
让学生掂一掂估计物品的重量,在称一称,看估计的质量和准确的质量差多少。
2.对口令游戏
同桌为单位,进行对口令游戏,练习克与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3.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一台拖拉机可以装货物1()
一个乒乓球重3()
一袋面粉重50()
4、判断题。
5吨=50千克()
7千克=7000吨()
一头猪重143千克。,:)
(四)达标反馈
1做一做:
2吨=()千克500Ckg=()吨6吨=()千克7000千克=()吨
2、一袋大米重100千克,()袋大米重1吨。
100块砖重200千克,()块砖重1吨。
3、3000千克水果,这辆载重4吨的卡车能一次运走吗?为什么?
4、水果店第•次运来3吨水果,第二次运来4000千克,两次共运来多少吨?
(五)仝课小结
师:说说今天这堂课你有哪些收获?
生:计量较重的物品用吨作单位。
生: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
生:1吨=1000千克
生:在解决关于质量的问题时,不同单位间进行计算时要先统一单位。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认识吨
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
1吨=100()千克
2000kg二()吨4吨二()千克
4、练习一
教学内容:
教材4—5页。练习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回忆克、千克、吨的内容,使学生对质量单位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网络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建立克、千克、吨的概念,掌握他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能进行克、千克、吨之间的单位换算。
难点:运用所学关于质量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答题纸,调查一些商品的质量。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1.谈话回忆这一单元的收获。
师: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少收获,大家在一起交流一下。指名回答自己的收
获。
生:计量较轻的物体的质量用“克”作单位。计量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计量很重
的物品用“吨”作单位。
生:质量单位间的关系是1千克=1000克1吨=1()0()千克
生:我会用合适的质量单位表示物品的质量。
2.引入课题
师:我们通过回忆交流同学们对质量有了定认识了解。不知道同学们掌握的都怎么样?今
天我们考查一下,完成“练习一”(板书)
(二)探求新知
1.出示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1题。
(1)师:引导学生观察图,提出要求:把图中物体和所给的质量按从重到轻的顺序排一排。
生:学生观察思考,小组内进行交流。
(2)组内代表汇报本组的交流结果。
生:物体,实心球〉足球〉小皮球〉乒乓球
生:质量,1000g>430g>55g>3g
师:请同学们自己在课本上用线连一连。
生:展示连线的结果,并说解题思路。
2.填一填。
(1)师:出示第2题。让学生说说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生:1吨=100()千克1千克=100()克
生:克、千克、吨每相邻2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学生独立填空,指名汇报结果。
6kg=6000g1000g=lkg8000g=8kg
(2)师:出示第4题,读一读要求。让学生独立完成,
牛.:汇报并说说解题过程,
3.判断
师:出示第6题。仔细读题,独立判断对错。
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订正。
4.数学与生活。
(1)师:出示教材第3题。
生:观察示意图,理解图意.小组内交流解题方法和注意事项.
生:列式计算。汇报,
6kg=6000g6000^-1000=6(袋)
(2)师:出示第7题,
生:读题,弄清题意。
生:组内讨论,交流解题方法及注意事项。单位不统一,要注意同一单位。
生:列式计算,汇报。3000T克=3吨3+1=4(吨)
(3)师:出示第8题
生:展示调查结果讨论汇报。
师:根据调查情况提出问题,
生:学生汇报并解答。
(三)巩固新知
完成第1、2、4、6题,交流解题思路和过程。订正。
(四)达标反馈
1.7000克;()千克3吨二()千克
2千克二()克9000克;()千克
2.学校运来3吨煤,用了750千克,还剩多少煤?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归纳复习了哪些知识?
生: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克”用“g”表示,“千克”用“kg”表示。
1000克=1千克1吨=1COO千克
生:单位不统一要先统一单位再计算。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练习一
1.“克”用“g"表示,“千克”用“kg”表示。
1000克=1千克1吨=1COO千克
2.统一单位
5、综合与实践称体重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7页称体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称体重的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巩固克、千克、吨的单位概念,初步学会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称体重和记录学生体重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初步经历收集、整理、
分析数据的过程,渗透统计的初步知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中,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与人分享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经历体重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过程,进一步巩固克、千克、吨等的单位
概念。
教学难点
通过称体重和记录学生体重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践的联
系,培养运用数学的意识,渗透统计的初步知识。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体重秤、儿童标准体重对照表。
学具准备:答题纸、小组体重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让一位比较胖的学生上讲台上来,并指着说,谁来猜猜他的体重。
学生纷纷举手示意猜,
师:同学们先想想他的体重用什么质量单位来表示比较合适?
生:用千克米表示,如果用克的话,数字比较大,不方便。
师:你准备用什么办法,使你的猜测更准确些?
牛:抱一抱他。
师:说的好,抱抱他感觉一下他有多重,谁上台来抱抱试试。
学生上台来抱抱,可是没抱动。
师:你没抱动他,你猜猜他有多重?
生:有50千克吧。
被抱的学生:不情愿的说,我有那么重吗?
生:没抱动你,猜不拿.
师:怎么才能知道他准确的体重呢?
生:用体重秤,称一称。(板书:称体重)
(二)探究新知
1.称一称、填一填。
师:请刚才那位同学站到秤上,等指针不动了,大家看看刻度盘上指针的位置(1个大
格5T克,1个小格1T克。〉指名几位学生读出体重。适时表扬读数准确的同学。
师:想知道自己的体重吗?那就来称一称吧。
以组为单位,由组长称出其他学生的体重,读出每个学生的体重数和单位。并作好记录。
师:教师指导称重,查看记录是否规范。
生:组长汇报记录结果。
2.看一看、比一比。
(1)用自己的实际体重与估计体重比一比看是否正确。
(2)出示“6--10岁儿童标准体重对照表”与自己小组同学体重记录表对照,说说发
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指名汇报,
生:超重的比较多。
(3)根据同学们的体重情况,你有什么建议。
师:适时进行健康饮食方面的教育。比较胖的同学要科学饮食,争取有个标准的体重;
比较瘦的同学不要偏食,增加营养。
3.说一说。
(1)对其中一组的体重记录表进行展示分析。
师:引导学生思考,你从记录表中知道了哪些?
生:小组内交流。
牛:我的体重是31千克,比小英重一些。
生:我的体重是25千克,比小勇轻3千克。
(三)巩固新知
组内比较书包的重量
1.小组合作完成。
2.交流比较书包重量的方法。(1)掂一掂。(2)称一称。
3.根据书包的重量提合理的建议。如:有的把与上课学习无关的都放进书包。存的书包
里很乱。真正给书包减负,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生:学会了称重的方法,并通过分析比较,发现了许多信息。
师:对于超重或体重过轻的我们应该怎样?
生:超重的要注意科学饮食,过轻的要不偏食,增加营养。
(五)布置作业
1.课下找一些身边的物品称一称。
2.如果你的体重不标唯拟定一个计划,使自己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板书设计
综合实践称体重
猜体重林体重捉建议
不准确学方法说饮食
第二单元
1、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9页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口算。
2.过程与方法:理解一位数乘整十数和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算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类推能力,发展学生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
难点:理解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算理。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小棒、课件
学具准备:小棒、答题纸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情境图。
师:大家观察一下示意图,看看这个动物家族里的成员都在做什么?
生:小兔和小猫在讨论啄木鸟吃害虫的事。
生:小鸡和小猴在计算鸡妈妈生了多少个鸡蛋。
生:小象和小熊在买玩具。
生:两只小狗在想一共有多少块积木。
师:小动物的这些问题怎么解答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解答的方法。(板书:一位数乘
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
(二)探究新知
1.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1)师:课件出示例1,观察一下情境图,说说你从图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有3箱鸡蛋,每箱20个。
师:同学们试着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个鸡蛋?
学生列式,小组内交流。
师:把同学们的算法交流•下?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20+20+20=60,每个箱子里20个,3个箱子就是3个20相加。
生:20X3=60,每个箱子都是20个,可以用乘法计算,2个十乘以3是6个是十,6
个十就是60。
师:板书:20+20+20=6020X3=60<,
(2)利用小棒,摆一摆,理解算法。
师:请同学们根据算式的意义用小棒摆一摆,并说说口算方法。
小组内摆一摆,讨论交流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
师:指名到讲台一切演示一遍讲解。
师:通过你们的操作和交流发现了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归纳出,一个整十数乘一位数,先用整十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得出结
果后,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写1个0。
2.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
师:课件出示例2仔细看图,理解题意。说说题意中的条件和问题。
生:知道的条件,两只小狗的面前都提着小正方体,每堆13个,要求的问题是一共多
少个小正方体。
师:那我们怎么计算出两只小狗一共有多少块小正方体呢?列式计算
生:学生列式,试着口算出结果,
生:小组内交流,说一说口算方法。
汇报交流
生:13+13=26.
生:13-10=310X2=203X2=620+6=26.
生:3+10=1310X2=203X2=620+6=26.
生:13X2=6
师:根据乘法的意义,摆一摆13X2,
生:演示。边摆边说,先拿出10X2=20,2个10是20,再拿出3X2=6,2个3是6,
合起来20十6:26.
师:口算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时,可以用数的组成的方法进行口算。
(三)巩固新知
1.完成教材第9页例1试一试。
(1)学生独立完成,说说自己的做题过程。
(2)仔细观察计算结果,交流从中发现的规律。
汇报:一个整十数乘一位数,先用整十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得出结果后,在乘
得的积的末尾添写1个0.
订正。
答案:120320300
2.例2试一试。
以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交流订正答案。
答案:964836
(四)达标反馈
1.口算下面各题。
30X8=50X4=70X9=80X5=
22X4=25X3=12X6=45X2=
2.解决问题。
强强和丽丽比赛踢健子,强强踢了27个,丽丽踢的是强强的3倍,丽丽踢了多少个?
(五)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数学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生:口算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时,可以用数的组成的方法进行口算。.
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我知道了,一个整十数乘一位数,先用整十数()前面的数与一
位数相乘,得出结果后,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写1个0.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一位数乘两位数的LI算
20X3=602个十乘3得6个十,即60
13X2=263+10=1310X2=203X2=620+6=26.
2、乘法的估算
教学内容:教材10页乘法的估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方法的过程,能估算•些两位数乘两位数的
积。
过程与方法:在具体情境中合理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
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
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乘法估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天平六架、苹果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教师出示秋游时拍的照片)同学们都参加过秋游吗?同学们的兴致一下高起来了。
这是教师适时提供速度和时间,让学生进行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复习。提问:他们大约走了
多远?同学们思考的同时,教师解释引出课题一一估算。
设计意图:用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场景引入新课,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
已有知识和经验,使其能自主地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师:同学们!你们去集贸市场买过梨吗?(出示教材的图片)你们从图中获得哪些信
息?
教师相机出示动画:每筐重32千克,一共有6箧。一共约有多少千克?
问:谁来解答这个问题?
生:列式32X6
师:同学们会口算吗?
(大部分学生说不会算。)
师:同学们不仅会列出算式,还明白为什么这样算,你们真是会动脑筋的好孩子。在这
里,我们可以用求出精确数据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可是,有时我们为了方便计算,节省
时间,解决这i类的问题,我们只要算出一个大约数就可以了,那这个大约数怎么算呢?我
们一起来看看小女孩是怎么说的?(启发学生想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整十乘一位数的乘法口
算。我们可以把32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来估算。)
师:说明:因为32接近30,我们可以把32估小一些,看成30,30X6=180,所以32X6
的积比较接近180。32X6=180
(由教师介绍约等号)。
(板书计算过程)
师:同学们可以比较一下,像这样的乘法计算方法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一一估算。
尝试估算
师:图片中有化肥。同学们想一想如何算出大约有多少千克?
生:48X3
师:怎么估算?
生:因为48更接近50,可以把48估大一些,看成50,50X3=150,所以48X3的积比
较接近150。。48X3=150
设计意图:这部分练习给学生创设运用口算和估算解决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多次经历口
算和估算的过程,形成相关的技能。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II算、估算习惯和意识,为培养学
生灵活运用不同计算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了基础.
(三)巩固新知
1.小组合作,用天平称出一个苹果的质量,估算5个苹果的质量?
2.我采访的是数学老师,他每天批改作业43本,一星期5天大约批改作业()本。
每本19元,王老师买了8。王老师大约用了多少钱?
设计意图:估算的内容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在口常生活中,对
最的描述很多时候只要算出一个与精确数比较接近的近似数就可以了。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
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达标反馈
1、河边种4排树,第排有62棵,一共约有多少棵?
2、今天摘籽价,柚子每个3元,要买18个,大约要多少元?
3今天搞特价,葡茄每斤4元,要买13斤,大约要多少元?
4、今天搞特价,苹果每斤4元,要买21斤,大约要多少元?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有哪些收获?
生:我们学会了估算,
师:怎么估算?
生:把一个因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再与另一个因数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回忆本节课的知识点,使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建构,感知估算和生
活密切相关。
(六)布置作业
1、运用所学的知识编一道乘法估算的应用题。
2、看台上有5排,每排43个座位,估一估,大约有多少库位?
板书设计
乘法的估算
32430
30X6=180
32X6780
答:一共约有180千克“
3、练习二
教学内容:教材U-12页练习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回忆梳理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估算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掌握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估算的方法。并能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估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知识。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口算和估算的方法。
难点:理解口算算理并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估算。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口算题卡
学具准备:答题纸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通过前几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把一位数乘整十数转化成表内乘法来进行口算;还
学会了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及用估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收获颇丰。回顾
交流一下。
生:回顾:一个整十数乘一位数,先用整十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得出结果后,
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写1个()。
生:把一个因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再与另一个因数乘。
设计意图:带领学生一起回顾所学知识,引起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思考中明确本课学
习内容。
(二)探究新知
1.仔细看图,列式计算。
师:出示教材第1题,明确题意,说说计算过程.
生:有两组小棒每组20根,一共多少根小棒。
生:20X2=40。用整十数20,0前面的2和一位数2相乘得4,在4的末尾添写1个0,
即40。
生:有6件上衣,每件80元,一共多少钱?80X6=180.用整十数80,0前面的8和一
位数6相乘得48,在48的末尾添写1个0,即480。
2.通过比较找规律
师:出示教材第2题,通过计算比较结果找出规律。
生:运用所学方法计算。
学生交流结果,反馈汇报。
生:第组30300第二组27270第三组28280第四组16160.
师:观察结果,说说发现。
生:一个整十数乘一位数,先用整十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得出结果后,在乘得
的积的末尾添写1个0。
3.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师:出示教材第8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题意。说说从中知道的信息。
生:妮妮每分钟打53个字,问题是8分钟能不能打完400个字。
师:要求8分钟能不能打完400个字,我们要先求什么?
生:要求出妮妮8分钟能打多少个字。
生:列式计算:53接近50,把53看作50。50X8=400妮妮8分钟能打完400个字。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题型的练习,使学生进•步掌握整十数乘•位数的口算和估算方法。
经历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和估算能力。
(三)巩固新知
教材练习二,3、4、5、6、7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汇报结果。集体订正。
(四)达标反馈
1.4X50=13X3=60X5=32X2=
2.估算下面各题。
93X5=41X3=39X7=52X6=
3.一间教室有6盏灯,20间教室有多少盏灯?
答案:1.20039300642.4501202803003.120盏
(五)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复习巩固,回忆一下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
生:一个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一个整十数乘一位数,先用整十数0前面的数与
一位数相乘,得出结果后,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写1个0。
生:估算时把一个因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再与另一个因数乘。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让学生学会自己对知识进行梳理归纳,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
学生的归纳能力。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练习二
1.一个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一个整十数乘一位数,先用整十数0前面的数与
一位数相乘,得出结果后,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写1个0
2.估算时把一个因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再与另一个因数乘。
4、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13页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问题情景,经历探索一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初步学习简单的归纳、类比和有条理地思考,培养学生
的数学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比算方法,掌握笔算书写格式。
难点:能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习题纸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小美他们收到了一个信封,信封上有些题,答对了才能打开,你们愿意试
试看吗?课件演示题目:2X4=10X4=12X4=3X2=20X2=23X3=
师:把会做的题做出来,不会的题可以空着(部分同学12X4和23X3不会做)揭示课
题:两位数乘一位数。
生:有两道题不会。
师:没有全部通过,真是可惜呀。不过没关系。我们观察这两道乘法题,它们都是两位
数乘一位数的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么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师板书:两位数
乘一位数)
师:虽然现在不能打开信封,今天我们学习了这节课就能打开了。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意在唤醒学生的认知意识,为本节课学习新知做好迁移准备。
二、探究新知: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整十数乘儿的口算,想不想挑战一下难一点的。
生:愿意。
师:课件演示
一共有多少个杯子?
师:你会列式吗?
生:会。
生1:12+12+12+12=48
生2:先算10X4=40,再算2X4=8,最后算40+8=48
生3:12X4=48我是看图得来的,但是我不知道怎么乘。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同时也提出了一个问题一一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师:其实刚才第二个同学已经告诉咱们算法了。
师:8是怎么来的?4乘2等于8。40呢?1()乘4等于40,40加8等于48。
师:其实你的这种想法我们可以写成竖式呢!眼睛净大点看清楚老师是怎么写的?
先写12,乘号写在第二个乘数的前面。4和谁对齐?我们以前学加减法竖式时都要相同
数位对齐。乘法也是。接下去怎么算呢?4先和谁相乘?(用4乘12个位上的“2”,)手指
图:2个4相乘等干8。8写在哪里?(在个位上写8。)
再怎么算呢?(用4乘12十位上的“1”,)这个“1”,实际上代表多少?(1个十),那这
一步实际算的什么?手指图:4个10相乘等于40。40写在哪里呢?(在十位上写4,个位
上写0)
最后怎么办?在竖式里写48。谁再来说说我们刚才是怎么算的呀?
师:那现在我们来看一下,每一组12个,四组就有48个茶杯。同学们,现在请你们
回想一下,刚才老师是怎么样和大家一起完成这道题的?先算了什么?再算了什么?
生:先算2X4=8,然后再算4X10=40
师:为什么这个4写在这里呢?因为写在十位上的4表示4个十。
师:十位上的4表示4个十。
教师边板演边解释:一位数与个位相乘积写在个位,与十位相乘写在十位。
小结: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回想一遍,我们先用一位数4先和这个两位数个位上的2
相乘,得到8,再用这个,I和H立上的1相乘得到4个10,所以我们在I位上写上4,最后
结果就是48,现在,请前后两个同学一组,把刚才是怎么计算的互相说说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出现的所有方法进行联系,进一步明确竖式计算形式与LI算的形
式算理是相通的,明确每一步计算的意义,清晰竖式计算的方法,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巩固新知
1、课本13页试一试,(学生做,教师巡视指导。)
2、同泉之间互相说说是如何算的。
3、一个游泳圈34元,红红买了2个,花多少元钱?(列竖式计算)
答案:1、63、88、642、略3、68
设计意图:通过基础性题目,进一步熟悉算理,掌握算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
进行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算法。
(四)达标反馈
1、竖式计算。
13X3=42X2=23X3=
2、小车有32辆,大车是小车的3倍,大车有多少辆?
3买一辆玩具车24元,2辆玩具车多少元?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有哪些收获?
牛.:学会了笔算乘法。
师:怎么算呢?
生:一位数与个位相乘积写在个位,与十位相乘写在十位。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所学知识,谈收获,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提升梳理、概括
知识的能力,不仅实现了知识的系统小结,进一步体会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提升算法。
(六)布置作业
5、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进位)
教学内容:
教材14-15页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进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集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意义。
2.过程与方法:理解和掌握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体会所学知识在生活
中的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书写格式。
难点:能正确计算一位数乘两位的笔算乘法。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例5、例5的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小棒、答题纸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前面我们已经掌握了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的计算方法,谁能来说一说。
生: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用一位数依次乘两位数中的每一位数,在写积时要
注意相同的数位对齐。
师:大家上台来练习几道题。14X2=23X3=41X2=(指名上台计算)
师:大家对上节课的内容掌握的不错,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一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让学生实际演算,
考查了学生的掌握程度,为学习笔算打下基础。
(二)探究新知
1.不连续进位的一位数乘两位的笔算。
师:课件出示教材例5,引导学生观察,说说你从图中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
生:每盒装2()个玩具。
生:每盒的外面还有4个玩具。
生:每一组有1盒和4个玩具。
师:根据以上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生:一共多少个玩具?
师:根据题意谁来列式,并说说你的想法?
生:我想每组中1盒是2()个,再加上外面的4个,那么一组就是24个,一共3组,所
以我列式为24X3。
师: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试着算一算,并把你的算法在组内交流一下。
生:汇报做法。24十24+24=7224X3-72
师:同学们做的都很好,下面我们通过课件来演示一下。
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算理。借助摆小棒的过程,说明用3乘24个位上的4得12,个
位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上写2,然后再用3乘24十位上的2得6,加上个位进上来的1
就是7,十位上就写7。
着重强调进位,为了避免遗漏进上来的1,我们在十位上写一个小小的1(用不同颜色
标出)。
生:在练习本上书写24义3的计算过程,一边写一边说计算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怎么写。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多种算法进行计算,使学生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享受快乐。
再现乘法竖式的计算顺序,加深对笔算方法的理解。
2.一位数乘两位数(连续进位)
师:课件出示例6的情境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
提出哪些问题?
生:知道一共有9辆这样的汽车。
生:每辆车能载客3E人。
生:我想知道最多载客多少人?
师:求最多载客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说说你的想法?指名学生回答。
牛:35X9,就是求9个35最多少。
师:咱们一起用竖式来计算一下。
边演示边说计算过程:个位上5X9=45,个位满40,向十位进4,十位上3和9把乘得
27,加上个位进上来的4得31,要向百位进3,十位写1,由于第一个因数没有百位,不
必把进到百位上的3写到横线上,可直接在百位上。
师:同学们议•议•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学生议论,汇报
师:总结方法,在计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
位数分别去乘两位数的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的乘积满儿十就向前一位进儿。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算一算,说一说等形式,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
生理解一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新知
1.完成教材14页试一试,并交流做题思路。
2.完成教材15页课堂活动。
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订正。让学生说说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
法。需要注意什么?
师:强调别忘了加上进位的数。
第3题:学生独立计算,交流计算结果。
答案:1.试一试:7594872.(1)96(2)547234X3=102
45X3=13536X4=144(3)90808061214969294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独立思考,计算巩固一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
能力。利用具体的情境,使学生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四)达标反馈
1.一个两位数乘以8,所得的积可能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
2.小明每分钟打76个字,4分钟打()个字。
3.竖式计算
33X5=43X3=85X6=46X5=
(五)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又哪些收获?
生:在计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过程中,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牛.:为了避免遗漏讲上来的数,在横线上用较小的数字写匕
生:在计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
乘两位数的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的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儿。
师:大家都掌握了一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方法,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积极地运用。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梳理本节课的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转
化成自身的计算能力,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进位)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两位数的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的
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6、练习三
教学内容
教材16—17页练习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巩固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加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准确计算的能力。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熟练的计算。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答题纸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我们一起学习了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谁来说一说笔算方法。
生:在计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
乘两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师:那在计算中要注意什么呢?
生:在计算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试题时,个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十位进儿,
十位上乘得的积要加上个位上进上的数,满儿十要向百位进儿。
师:这节课老师就来看看大家掌握的怎么样,我们一起来完成练习三。
设计意图:带领学生一起回顾一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明确本节的学习内容,使学生
有目的的学习。
(二)探究新知
1.算一算
师:课件出示教材1页第3题,让学生在答题纸上竖式计算。教师巡视。
生:独立计算,交流计算结果。
师:让出错的学生板演计算过程。让学生找出错因。指名学生订正,说说计算方法,(答
案:74969212880788756)
2.找错因
师:出示教材17页第7题,提出要求。
生:独立判断对•错,小组内交流错因。
师:哪位同学来汇报一下错因。
生:(1)个位相乘满十,没有向十位进1。(2)进上来的数,没有写在相应位置的横线
上。(3)书写错误,计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时,哪一位相乘的积就写在哪一位的下面。
生:独立改正,展示结果。
(答案:58174235)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师:出示教材16页,第2题,让学生仔细看图、读题、获得数学信息。
生:学生看图,理解题意。汇报:每本书23元,每盒彩笔11元,求买3本书多少钱?
买9盒彩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自家打药机转让合同范本
- 污泥清运合同协议书模板
- 窗帘缝纫厂转让合同范本
- 电厂安保合同协议书模板
- 油漆涂料商标转让协议书
- 法律合同保密协议书模板
- 篮球少儿俱乐部合同范本
- 生产企业之间借款协议书
- 防疫临时劳务协议书模板
- 水稻品种权转让合同范本
- DB32-T 5090.1-2025 医院医患沟通规范 第1部分:住院
- 夜市规章制度管理制度
- 浙江杭州钱塘区和达数字资源管理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
- 《成人慢性肾脏病食养指南(2024年版)》解读
- 联营协议合同模板电子版
- 《蓝莓产品介绍技术》课件
- 集训画室合同协议
- 魔法汉字拓展课件
- 新能源发电系统维护与故障排除手册
- 汽车抵押合同协议
- 中国上海市网红经济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