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三疑三探)_第1页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三疑三探)_第2页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三疑三探)_第3页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三疑三探)_第4页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三疑三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第一组课文,热情的欢迎我们去沐浴大山的晨曦,去欣赏山里学校的美景,

去认识山里的孩子,去感受山里孩子学习的快乐C这是《山里的孩子》向我们展

现的画面。《雪儿》让学生目睹“我”和“雪儿”相互关心的一段难忘经历,在

《小萝卜头》中,了解“小萝卜头”的生活环境,重点体会他对自由的向往。走

进《一座铜像》认识比利时的小英雄于连,看他是怎样机智果断的护城,由此产

生敬重、爱戴之情。还要与《日记两则》中的孩子热情相识,跟随他观察孵小鸡

的过程,从而激起写E记的欲望。

“积累与运用”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通过自学、自悟,去发现学

习语言、妙用语言的乐趣,通过自主阅读实践,学习积累语言,感悟语言的丰富,

通过自主阅读,在读中悟写,了解日记的方法,学习些日记,使学生在不知不觉

中开始作文练习。

学习本组课文,要会读生字,会写生字,要多读书,抓住语言文字好好品读,

体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还要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帮助读懂课文。

课时安排:

课文共9课时

《积累与运用》共4课时

单元复习1课时

单元测试2课时

试卷讲评2课时

总计共19课时

1、我们的学校

教材分析:

本文以儿童的视角,向我们描绘了坐落在优美环境中的山间校园,孩子们在

学校里幸福地生活快乐地成长,写出了孩子们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蓬勃朝气。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书写要规范、端正、整洁。

2、结合工具书,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见闻积累生动形象的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能联系全文,理解最后两句话的意思,感受

山里孩子的成长快乐,增强对学校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事占

八、、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书写要规范、端正、整洁。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能联系全文,理解最后两句话的意思

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两句话的意思。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参观学校。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自探(5分钟)

1、小朋友们,自从我们背者书包走进校园的那一天开始,我们就深深地爱

上了自己的校园,爱上了自己的老师,爱上了自己的同学,爱上了有趣的书本,

爱上了清脆的上课铃声,我爱校园的,因为o,尔能

用这样的句子来表达你的内心吗?

2、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大山里的一所学校,看看大山里的孩子,也会有

一种快乐在心中流淌,他们的快乐让人陶醉,让人感动,让人奋进。请大家一起

读课题,读出我们的向往.

3.读了题目,你最想知道哪些问题?

4.梳理问题:

(1)山里的孩子是怎样学习的?

(2)学校的环境怎样?

(3)孩子们快乐吗?

(4)“山间的新笋,天天向上。山里的孩子,茁壮成长”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感知,自主解疑(15分钟)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

指名读,要求声音响亮,读音正确。其他同学仔细听,读对了掌声送给他,

有错误举手纠正。

(2)出示词语

学校铺路教室

顿时春笋红旗

茁壮红领巾拔地而起

要求不但要读准确,还要读好,把词语的意思读出来。

(3)边读边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5)引导学生交流

通过初读课文,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校”和“郊”、“拔”和“拨”、"铺和“葡”

理解词语

重点理解“顿时”“茁壮”“拔地而起”的意思。

读带有词语“顶时”“茁壮”“拔地而起”的句子

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

1、查字词典2、联系上下文。

三、熟读课文(15分钟)

1、自由练读课文,不但要注意声音,还要注意表情。

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读、范读等多种形式分节朗读课

默读课文,完成填空。

我们的学校坐落在,坐落在o,飘着歌声。,荡

着笑语。一响起,同学们“飞”进教室。山间的新笋,,山里的孩子o

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填空。

根据读书情况,完成填空练习,了解课文大意。

2、引导学生总结、对比

3、初步学习了课文后,还有什么问题?

(1)、自由读3、4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过渡:学好知识,掌握了本领,长大才能为祖国做贡献。“我们”虽

然是山里的孩子,可是一样有快乐的学习生活,就像青青的春笋,茁壮地成长。

(3)、用你喜欢的方式朗读5到9自然段。展示你读得好的句子,并说说自

己的感受。相机指导朗读。

小结:(山里的学校环境优美,但条件艰苦,可山里的孩子心中也有远大的

理想,他们非常自信、乐观。)

3、“山间的新笋,天天向上。山里的孩子,茁壮成长”是什么意思?

小组讨论:“春笋”“闪闪的红领巾”指谁?

这句话意思是:山里的少先队员,他们天真活泼、无忧无虑,健康成长。

三、质疑再探(5分钟)

1、课前的问题都解决了吗?

2、再读课文,你还有那些问题?

预设:学校真有这么美吗?

四、运用拓展(10分钟)

1、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同学们,你想没计一份什么作业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呢?

(1)学生出题测试自己或同学。

(2)教师选择有价值的测试题在班级交流。

3、小朋友,今天我们起和山里的孩了走进他们的学校,感受了他们的幸

福生活。难道我们自己不幸福吗?我们也来把自己的生活用优美的文字表达吧!

根据提示完成:

我们的学校,坐落在寺山脚下,灌河旁,坐落在最繁华的建设路中间。

蓝天下,;操场上,;

教室里,;当____________,顿时,

o校园的小树,,城里的孩子,o

板书设计:

L位置一一大山的怀抱

1、我们的学校1环境一一优美秀丽

I孩子们一一幸福快乐

教学反思:

2.雪儿

教材分析:

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雪儿》这篇文章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人鸟情深的故事:

一只受伤的白鸽--“雪儿”被爸爸带回了家。我的腿跌伤了,家里只剩下我一人。

雪儿和我做伴,我为雪儿疗伤,盼着它快快好起来.终于有一天,雪儿展开双翅飞起

来了。这篇文章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真情,在反复朗读中,感受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的快乐。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理解“我”和妻儿之间的深厚感情•,体会“我”

的美好心灵。

教学重难点

八、、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鸟情深的感情。

难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具准备:

两幅鸽了图(第幅画有只受伤的鸽了,第二幅画有•只展翅飞翔的鸽

子)、轻音乐录音带、小黑板。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破题设疑:(5分钟)

I、世间有各种各样的感情,你体会过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情吗?今天,老师

为小朋友们带来一个发生在受伤的孩子和受伤的鸽子之间的感人故事,题目是:

雪儿。

(板书:注意“雨”字头的写法,齐读,注意“儿”读轻声)

2、读了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吗?

3、梳理问题:为什么叫它“雪儿”?课文讲了我和雪儿之间的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20分钟)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

鸽脏哀取熟任阻递弧激

指名读,要求声音响亮,读音正确。其他同学仔细听,读对了掌声送给他,

有错误举手纠正。提醒“脏”是多音字,要注意在文中的读法。

(2)出示词语

明媚的春天美丽的弧线艰难险阻

飘飘悠悠千山万水轻轻捧起十分快慰

要求不但要读准确,还要读好,把词语的意思读出来。

①指名读②评价③再指名读④齐读

(3)交流读书收获:通过初读课文,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班内交流)

(4.)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自由练读课文,不但要注意声音,还要有表情。

4、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读、范读等多种形式分节朗读课文。

5、默读课文,完成填空。

①爸爸带回_______________,我为雪儿,盼望,

②听爸爸说雪儿是,我更盼望_____________。

③雪儿展开,我望着心里o

这三句话分别是哪些自然段的主耍意思?

6、小结。

三、出示生字,指导书写:(5分钟)

1、范写,明确注意点。重点指导“剩、慰”

2、练习,教师巡现指导。

四、巩固练习:(5分钟)

1.书写生字.

2.熟读课文

3.收集关爱动物的材料.

第二课时

一、设疑自探(13分钟)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课《雪儿》,你们看,雪儿飞来了!(出

示展示飞翔的雪儿图)同学们,这就是雪儿,你们喜欢雪儿吗?请你说一句喜欢

它的理由。

2、可是有一天,你们喜欢的雪儿受了伤。(出示受伤的雪儿图)它飞不起来

了,你看,它的眼睛里充满了哀伤。你们看到这样的情景心里怎样?会怎么办呢?

3、你们说得真好,我们知道作者此时正受伤在家,十分孤独寂寞,她看到

受伤的雪儿,又会怎么想呢?

4、相似的遭遇使作者对雪儿格外同情,她和爸爸又是怎样对待雪儿的呢?

5、出示自学提示: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课文,边读语句边想画面,边体会情感边做批注:

(1)雪儿受伤后,我和爸爸怎样对待雪儿?

(2)雪儿伤好后,我的心情怎样?

6、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二、解疑合探:(18分钟)

(一)感悟我和爸爸对雪儿的关爱。

1、默读课文2、3自然段。“我”和爸爸是怎样对待雪儿的?

划出有关句子,圈出重点词。

(生读、画、师巡视)

同桌交流,指名汇报。

2、小黑板出示:“从此,我天天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

那飘飘悠悠的白云……”

①我和雪儿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心里会

怎样想呢?

②是啊,这句话不仅要读出对雪儿的怜爱,还要读出作者对雪儿能早日展翅

飞翔的盼望,以及自己对外面世界的向往,想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吗?(范读)

③读得怎么样?你们也想读得和老师一样好吗?要想读得好,不但要注意声

音,还要注意表情。(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④“飘飘悠攸”这个词你会用吗?

3、从爸爸那里,我知道了什么?

4、雪儿如此勇敢、忠诚,是人们的好帮手,于是(引读)

谁能读好这一段呢?(指名读)

(二)感悟放飞雪儿的快乐。

1、在作者的细心照料下,她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指名读第4节

2、雪儿终于又能展翅飞翔了。(出示展翅飞翔的雪儿图)看到雪儿的伤好了,

你的心情怎样?(高兴、激动)

3、文中的“我”心情和我们一样,课文第4小节中哪一句话写出来了?请

找出来。

4、谁能用高兴的心情读好这一段?请大家练读。指名读。

5、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雪儿在蓝天中飞翔,老师也想读一读,

可以吗?请听老师朗读第3句,你们边听边想象,雪儿在空中是怎么飞翔的?你

觉得它飞得怎样?(引导学生从“托”、“划”、“美丽的弧线”等词上体会雪儿动

作的有力,姿态的优美)

6、雪儿不但能飞,而且飞得矫健有力、姿态优美,你们想和雪儿一起飞吗?

让我们配上轻快音乐一起朗读第4小节,边读边和雪儿一起飞吧!(配乐表演读)

7、看到雪儿终于翱翔在蓝天,这时,你想定雪儿说些什么呢?

8、此时,翱翔在蓝天的雪儿,它的心情又如何呢?它会对照顾它,关心它

的小姑娘说些什么呢?

9、是啊,当我孤独寂寞的时候,是雪儿给我带来了快乐。当雪儿翅膀受伤

时,是“我”挽救了它的生命,给了它悉心的照顾。我和雪儿相依相伴了这么久,

我们之间已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现在要分别了,多么让人舍不得呀!请同学们带

着依依不舍的心情朗读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2)书名读。

(3)挑战读。(4)齐读。

出示句子:我把雪儿轻轻捧起,雪儿望望我,似乎在感激我,又像在向我祝

福,然后向蓝天飞去。

从这句你体会到了什么?

10、“我”对雪儿依依不舍,雪儿飞走了,“我”为什么还感到十分快慰呢?

此时的“我”会想到什么呢?

11、齐读最后一节。

小结:为了让雪儿快乐,“我”虽然不舍却把雪儿放回蓝天,望着远去的雪

儿,“我”的心里十分快慰。唤起人们保护鸟类,保护动物的意识。

三、质疑再探(4分钟)

I、课前提出的问题,你都解决了吗?再读课文,你还有哪些不理解或感兴

趣的问题?

预设:雪儿还会回来吗?

2、班内交流,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四、运用拓展(5分钟)

1、自主测试:

(1)学生自编一两道题测试一下同桌。(教师要指导学生命题的全面性、开

放性和灵活性。)

(2)教师收集典型习题在全班交流,学生评价。

2、教师补充题:

(1)同学们有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吗?你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愿意把

它写下来吗?

(2)积累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3、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可以从内容、结构、中心、写法等方面来说。)

(2)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2、雪儿

治疗一养伤〜放飞

教学反思:

3、小萝卜头

教材分析:

课文通过叙述小萝卜头捉住一只小虫又把它放飞的事,表达了它渴望自日的

美好愿望。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9个生字词,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小萝卜头对自由的向往。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使学生了解“小萝卜头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感受他对.自由的向往。

难点:

了解当时社会背景,体会“小萝卜头”艰难的处境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学生:搜集有关《红岩》、白公馆、小萝卜头等的资料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自探(5分钟)

1、导入新课:同学们,有一个和我们一样大的小孩,他却不能上学,从八

个月的时候就被反动派关进了监狱。你们想知道他是谁么?(出示插图)就是图

中的这位小朋友小萝卜头。这节我们一起学习第三课《小萝卜头》(板书课题:3、

小萝卜头)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3、说说你对小萝卜头了解多少?

学生交流有关小萝卜头的资料。

老师补充:课文选自《我的弟弟“小萝卜头”》一书,作者宋振苏。他和弟

弟宋振中(即书中的“小萝卜头”,是抗日将领杨虎成将军的秘书宋绮云烈士的

儿子。1941年,只有8个月的“小萝卜头”和妈妈、爸爸一起被国民党运动派

秘密逮捕入狱,重庆解放前夕,他们又一起被敌人秘密杀害了。

二、初读感知(25分钟)

1、出示自探提示:(小黑板)

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词

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解决。

2、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在阅读中的障碍并板书。

3、交流读书收获

(1)我是配音小能手。(出示生字卡)

概廊馆栏缓务吸

(2)我的理解最正确。

唯恐若有所思瞥见白公馆(并说说理解的方法)

(3)我是阅读小行家。

指名读课文,相互评一评看谁读得最棒。

(4)认真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一件什么事?

提示:课文记叙了一天,小萝卜头在走廊上小虫,

小虫,小虫的事情。

理清课文思路:发现小虫一一捕捉小虫一一放飞小虫

(学生相互补充)师相机教给学生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三、熟读课文(10分钟)

A、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B、你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抄下来。

板书设计:

3、小萝卜头

概廊馆栏缓务吸

第二课时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I、上节课我们已了解了课文的大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深入到文章的字里

行间,一起了解这位小英雄。

2、读了课文你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

预设:(1).从哪些地方看出小萝卜头渴望自由?

(2)、小萝卜看到小虫子后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怎么说的?

这一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3、提示引路,自主探究。

出示自学提示:

(1)从哪些地方看出小萝卜头渴望自由?

(2)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小萝卜头看到那只小虫子是怎么想.怎么做.

怎么说的?用不同符号画出相关句子,并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做出批注。

(3)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巡视,注意关注学困生有效自学。

二、解疑合探(20分钟)

(-*)小组•交流

学生与小组内同学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互相倾听、纠正和补充。

(二)班级交流

交流第一个问题:从哪些地方看出小萝卜头渴望自由?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并说说小萝卜头在干什么。

出示句子:他双手抓住比他还高半头的楼栏杆,踮起脚,看白公馆墙外的群

山。

这句话抓住小萝卜头什么进行描写,你从中体会什么?

想象一个从来就在牢房里生活的孩子,听说山的那边是家的方向,他会想些

什么说些什么呢?(指名回答)

教师相机交流小萝卜头在狱中生活的资料。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小萝卜头对自

由的向往。

指导朗读,读出小萝卜头对自由的向往。

交流第二个问题:小萝卜头看到那只小虫子是怎么想.怎么做.怎么说的?

1、教师出示小飞虫插图,学生仔细观察画面。

小飞虫漂亮吗?指名读描写小飞虫好看的句子。

过渡语:小飞虫如此漂亮,他看见后怎样怎么想、怎么做、怎么说?指名读

有关句子。在小组里谈淡自己的体会。如果你是小萝卜头,你会怎么对待小虫子?

2、(1)出示句子:啊,他失去了自由。小萝卜头(若有所思地)停住了手。

读句子“若有所思”是什么意思?

他可能怎样想?他为什么停住了手?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小虫子放飞后他又说了些什么?他为什么那么高兴?

出示句子:a、小萝卜头高兴地拍手叫道:“飞了,飞了,它坐飞机回家去了!”

b、“解放了,我们也坐飞机回去!”指导朗读。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小萝卜

头高兴.渴望自由的感觉。

可比赛读,可齐读。

问:小萝卜头的美好愿望实现了吗?他为什么没能像小飞虫那样飞出去?再

结合你搜集的资料谈谈自己的感受进一步体会他对自己的向往。

同学们,小萝卜头多么向往自由啊,可惜他没等到那一天,就被国民党反动

派杀害了,他是多么不幸啊!

3、想想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美好的生活,你想对小萝卜头说点什么?

4、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读出小萝卜头对自由的向往。

(让学生带着这种情感反复读,相互评一评,看谁读得好)

三.质疑再探:(5分钟)

再读课文,你还有哪些疑问?

预设:

1、为什么叫他小萝卜头?

2、小萝卜头后来怎么样了?

四.运用拓展(5分钟)

1、盘点收获,自编习题:

你想给自己设计一份怎样的作业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组织学生自我解答或相互回答教师收集的典型习题。

3、班级交流典型测试题,引导学生评价。

4.教师补充题:

课后阅读《红岩》这本书。

5、小结:

同学们,小萝卜头的自由之梦已如春天的鲜花,在祖国遍地开放。想想我们

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我们要好好珍惜呀!

板书设计

’发现虫子

3、小萝卜头1捕捉虫子潟空白由

放飞虫子

教学反思:

4、一座铜像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学生非常喜爱的课文,它讲述的是比利时的小英雄于连的传说故事,

主要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铜像雕塑:撒尿的小孩。

故事先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一座铜像引入,再追溯到五百多年前的比利

时反侵略胜利后的一幕。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独立学习八个生字:调、侵、略、炸、迸、涸、屹、瞻,重点

理解词语:急中生智、瞻仰。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比利时人民为小男孩于

连立铜像的原因。能在老师的提示下完成写话练习。

3、颂扬小英雄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占•

1、阅读中自主学习八个生字:调、侵、略、炸、迸、涸、屹、瞻,重点理

解词语:急中生智、瞻仰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比利时人民为小男孩于

连立铜像的原因。

难点:

1、尝试用各种方法理解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塑像由来。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学准备:

挂图、小黑板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幅铜像,铜像中的小男孩卷卷的头发,翘

翘的鼻子,光着身子,正在撒尿,真是又调皮又可爱。(板题)看到这个题目,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

1、这个小男孩是谁?

2、为什么为他塑造一座铜像?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通顺读正确。

2、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三)提示引路,自读探究

1、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

(1)、这个小男孩是谁?

(2)、面对危机情况,小于连是怎样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2、小黑板出不自学提不: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刚才提出的问题,在课文中用不同符号画出相

关的句子,也可以把自己的体会注在旁边。

3、学生自学。

二、解疑合探(20分钟)

A、小组交流

学生与小组内同学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互相倾听、纠正和补充。

B、班级交流

(-)交流第一个问题

出示:小男孩卷卷的头发,翘翘的鼻子,光着身子,正在撒尿,真是又调皮

又可爱。这就是比利时小英雄于连的塑像。

指名读句了,体会于连的外貌特点。

(二)交流第二个问题

(1)出示:

当经过一个小院子时,他忽然闻到一股浓烈的火药味,接着发现院子里有一

道夺目的火星迸跳着。小于连急忙跑过去,只见一条又长又粗的导火线,在干涸

的深沟里“滋滋”地燃烧着。他沿着深沟往前跑,发现导火线连着市政厅地下室

的大火药库。

沟又窄又深,人下不去。用水浇灭导火线上的火花吧,打水的地方太远了。

喊人吧,来不及了。

A、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B、小于连经过院子时,发现导火线上的火星迸跳着,燃烧的速度多快呀!

女生读这段话。男生评价。

小于连发现一条又长又粗的导火线在干涸的深沟里滋滋地燃烧着,情况十分

紧急,男生再读这一段。女生评价。

C、听了你们的朗读,我的心急得怦怦直跳……你们呢?

(预设:于连和我们一样,他急得心怦怦直跳;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

像火烧了眉毛似的;急得心都要跳出来了…)

(2)就在这紧急关头,于连想出了好办法。(板:排除险情)~(板:用小

便浇)

A、其实,在此之前,于连还想了几个办法。分别是哪几个办法?为什么行

不通呢?

B、交流:“用小便浇”这个办法是最好的,和下沟比,它不用下沟,和用水

浇比,它不用去别处打水,和喊人比,它节约了时间,而且小便这样东西“随身

携带,随时使用”,真是一个方便的好办法。

C、让我们配合读于连想办法排除险情的句子。

师引读:这可怎么办呢?沟乂窄乂深一用水浇灭导火线上的火花吧一喊人吧

一小于连急中生智一布鲁塞尔城一全城老百姓一

师;像小于连这样面对紧急情况不慌乱,想办法解决问题,这就是一一急中

生智。(齐读)

(3)、如果导火线上的火花没有浇灭,那城市将会被毁、老百姓将会妻离子

散,那是多么凄惨的事呀,幸运的是,小于连用它的小便把导火线上的火花浇灭

了,他用他的机智保住了布鲁塞尔,全城的老百姓得救了,看,美丽的布鲁塞尔

风景依旧。

(出示布鲁塞尔城的美景图)

让我们再起来读读课文的最后小节。

(三)拓展延伸,升华认识

1、于连用自己的爱国、勇敢、机智、果断的品质挽救了布鲁塞尔城市,不

仅成了布鲁塞尔的小英雄,而且也是世界闻名的小英雄,受到了人民的爱戴和崇

敬,如果你来到这座铜像前,你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2、师总结:是啊,今天凡是了解小于连故事的小朋友,都会敬佩他的机智、

勇敢。

三、质疑再探(5分钟)

1、课文读到这里,这两个问题都明白了吗?再读课文,你还有哪些不理解

或感兴趣的问题?旁批在书本右边。

2、学生自主质疑,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解决。

预设:

(1)面对危险时小于连为什么能够这样机智?

(2)还有别的办法吗?

四、运用拓展(5分钟)

1、学生自编题:学了这篇课文,你想给自己设计一份什么作业来巩固本节

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主编题。

2、老师补充题:美丽的布鲁塞尔迎来了四面八方的游客,请你做个小导游,

给他们介绍一下铜像的来历。

3、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可以从内容、结构、中心、写法等方面来说。)

(2)教师总结:

正是因为有了小于连,美丽的布鲁塞尔城保住了,正是他,才使闻名于世的

滑铁卢占战场得以幸存,正是他,才使老百姓免于苦难,正是他,才使布鲁塞尔

成为欧洲最美的风景城市,使之被誉为欧洲的首都。小于连将永远活在世界人们

的心中。

板书设计:

4^一座铜像

C急中生智

于连J发现险情

I排除险情

教学反思:

5、日记两则

教材分析:

这是两则观察日记。在第一则日记中,在第一日记中,小作者详细观察到鸡

妈妈跟平常不一样。在第二则日记中,作者详细的描写了小鸡努力破壳而出的过

程。说明了小作者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也感受了生命的过程。

教学目标:

1、用自己掌握的期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

2、根据文旁的批注,试着独立阅读课文,能读懂课文内容,学习作者仔细

观察的方法。

3.试着自己阅读,边读边批注学习体会和悟到的表达方法。

4、学习写日记的方法,了解写日记的好处,产生写日记的愿望和兴趣。试

着写一则日记。

教学重难点

占•

1、用自己掌握的:只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

2、学习写日记的方法,试着写一则日记。

难点:

日记的格式。

教学准备:

1、生字卡。

2、利用各种途径了解小鸡等小动物繁殖的过程。

3、收集一些动物繁殖的图片。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破题质疑:(5分钟)

1、大家知道世界著名的大发明家爱迪生坐在鸡蛋上孵小鸡的故事吧!爱迪

生小时侯就喜欢观察,长大了成为世界闻名的科学家。在我们身边,就有像爰迪

生一样遇事好奇、喜欢观察、乐于探究的同学。今天我们学习的《日记两则》就

给我们介绍了一位喜欢观察的小朋友。

2、师板书课题,生读课题,引导学生质疑:看到课题后你想提什么问题吗?

预设:

1、怎样写日记?

2、《日记两则》的内容是什么?

二、初读感知:(25分钟)

1、出示自学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长

句子要多读几遍。边读边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

指名读,要求声音响亮,读音正确。其他同学仔细听,读对了掌声送给他,

有错误举手纠正。

(2)出示词语:

明媚春风送暖傻孩子

孵小鸡拨开剥去艰难

(要求不但要读准确,还耍读好,把词语的意思读出来。)

(3)指名读,评价,及时纠错。

(4)齐读。

(5)读了第一则日记,你明白了什么?

注意日记的格式(要写清日期、星期几和天气情况),自读课文,读准带音节

的字,反复朗读课文中的长句。'

(6)自学生字:同桌学习,先读准字音,在文中勾画出生字词语,借助字

典理解宇意,并找出形近字。

“暖”和缓”

“拨”和“拔”

“艰”和“银”

重点理解

“艰难”的意思。(学习用换词语的方法进行。)

借助词典理解词语:

好奇: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

观察:仔细看客观事物或现象。

喙:鸟禽的嘴。

(7)引导学生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

a、查字词典

b、联系上下文。

c、用换词语的方法。

(8)指名交流读书收获:通过初读课文,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三、熟读课文(10分钟)

1.熟读课文,把使你感动的句子、段落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把你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抄写下来。

板书设计:

5、日记两则

傻孵拨剥媚

第二课时

一、设疑自探(8分钟)

1、温故导入,明确问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日记两则》,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回忆上节提出的

问题,教师梳理板书。

(1)小鸡是怎样出壳的?

(2)怎样写好观察日记?

2、出示自学提示: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小鸡是怎样

出壳的?怎样写好日记?

3、学生自读自悟,并做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二、解疑合探(20分钟)

()交流第个问题。

(1)小组交流:小鸡是怎样出壳的?

(指生交流:说出小作者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句子,并谈体会。)

(2)理解外婆说的话。“小鸡只有靠自己啄破硬壳才能活”。

同桌交流,重点要知道:凭自己努力才能把事情做成功。

(3)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

第一则日记写我到外婆家玩,看见母鸡孵小鸡,想亲眼看见小鸡是怎样出生

的。

第二则写我观察小鸡出壳的过程。

教师小结:小鸡出壳这么一件小事原来也这么有趣!看了口记,我仿佛听见

了“嗒嗒”的啄壳的声音。仿佛看见了小鸡那尖尖的嘴、湿漉漉的脑袋……这都

是小作者用他的笔,把他看见的、听见的和想到的写出来,给我们带来的享受。

(二)交流第二个问题。

交流:怎样写日记?

(学生小组交流:日记可以不写题目;在文章的第一行写事情发生的E期、

星期、天气;内容是记一天之中发现的、自己最感兴趣的事。)

老师小结。

三、质疑再探(5分钟)

1、课文学到这里,自读提示中的问题解决了吗?再读课文,你心中又产生

哪些新的问题?

(预设:1、为什么小鸡只有靠自己啄破硬壳才能活?2、小动物的繁殖方法

还有哪些?)

2、引导学生自主解疑。

四、运用拓展(7分钟)

1、自主测试:

(1)自编题:你想给自己设计一份什么作业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

导学生自编题(自编题建议:希望同学们可以从字词巩固、语言积累等方面设计

自测题。)

(2)教师查看学情,收集典型测试题。在班级交流典型测试题,引导学生

评价。

2、教师结合课文的学习目标,适当补充检测题。

小练笔:写一则E记。

3、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可以从内容、结构、中心、写法等方面来说。)

(2)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5、日记两则

第一则芦花鸡一一孵小鸡

小作者——感兴趣

r听到

第一则仔细观盟看到小鸡出世

I想到

教学反思:

积累与运用(一)

教材分析:

本次“积累运用”有六个方面的练习。“温故知新”有一项练习,再现了本

单元课文中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引导孩子自读发现“说”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

词表达。“语海拾贝”编排的俗语让孩子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增加有关健康的生活

小知识。“点击成语”让孩子们在阅读中感受到愉悦并且懂得道理。“口语交际”

话题密切联系学生生活,使学生有话可说。“习作百花园”为学生安排的是班里

的新变化,环境和人的变化,孩子们可以写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主阅读园地”

为学生感受爱心的付出和学习写日记提供感性材料,让孩子逐步养成写日记的习

惯。

教学目标:

1、自读句子,联系语境,发现带点词表达的意思。

2、自读谚语,感悟意思,增长知识,背诵谚语。

3、能主动、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地向同学交流自己对夏天的感受。

4、感受和体验新班级的变化,把印象最深的变化说给同学听。乐意把说的

内容写下来。

5、有写日记的愿望,逐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教学重点:

1、能主动、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地向同学交流自己对夏天的感受。

2、有写日记的愿望,逐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课时安排:

四课时

教学准备:

1、学生注意观察班级的教室布置,谈自己电新班级的印象。

2、收集在夏天活动的纪念物。收集平时阅读、积累的古代诗人、现代作家

眼中、笔下的夏天。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看了题目,你想学到那些知识?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前四部分,学到了那些知识?

二、解疑合探(20分钟)

(-)温故知新

1、读懂题意。引导学生弄懂题目的意思。

2、自读句子,读中感悟带点词语的意思,探索发现带点词语表达的意思。

指名说说句子中带点的词表达的意思。

3、拓展联系,说说表述人物语言的句子,用上表述说话的不同词语。故知

新: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叫、道、告诉”都表示“说”的意思。

用“叫、道、告诉”练习说话。并再举些表示说话的词,如(喊、嚷、告诉

等)看谁说得最多最好?

4.让学生认真读读这几句话,体会句子的意思。

(-)语海拾贝

1.自读谚语,要读得正确、流利。(可适当解释:什么叫谚语?并举例子:

“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2、组织交流。

3、组织背诵。

4、组织交流。自读谚语

5、互读检查,感悟意思。

6、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谚语。

7、拓展练习,交流收集的类似谚语。

(三、)点击成语

1、组织练读。耍读的正确、流利。

2、把读懂的内容讲给同学听。

3、有兴趣的,可以表演一下成语故事

4、谈谈读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想法。

(请同学们发挥想像,各抒己见。)练读,读得正确、流利。

5、先自己练习说,再同座互说,然后指名说。大家进行补充、评价,看谁

说得最好。(狐狸凭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百兽。)

6、先用原文表演,再用自己的话来表演。

狐狸太狡猾了,竟然用老天爷吓唬老虎。老虎也太傻了,也不想想自己与狐

狸到底谁厉害。

(四、)自主识字园地

1、读高尔基给儿子的信,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认识。体会“给予别

人永远比向别人索取更为愉快”。

2、鼓励学生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可背诵、可摘抄.....

3、读两位作家谈自己写日记的方法和体会,学生交流自己的心得。读短文,

借助字典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4、交流阅读收获,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摘抄、背诵文中好词佳句。

读两位作家谈自己写日记的方法和体会,学生交流自己的心得。

(鼓励学生从多方面谈感受。)

三、质疑再探(5分钟)

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预设:和“报苗助长”相似的还有哪些?

四、运用拓展(5分钟)

作业我做主:你想给自己留什么作业?

板书设计:

积累运用一

1、表示说话的词语

2、谚语

3、成语狐假虎威

4、自主阅读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说夏天》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话题(10分钟)

1、小朋友,我们刚刚渡过一个炎热的夏天,你们喜欢夏天吗?描写夏天的

词语有哪些?谈谈你走这些词语的理解。集体交流,相互补充。

2、教师激励,引出话题。

(1)展示文字材料、图片等,教师对夏天的景物进行介绍。

(2)说一说,议一议:你们喜欢夏天吗?为什么?

(3)老师总结引出话题。

二、解疑合探(15分钟)

1、小组互动,交流发现。(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多种看法)

小组内同学相互说说自己对有关夏天图片和景物介绍,听的同学专心听

2、自读短文,感受夏天。

(1)读短文,说说文中谁喜欢夏天,谁不喜欢夏天,并说出喜欢或不喜欢

的原因。

我喜欢夏天,因为O

我不喜欢夏天,因为。

(2)集体交流,相互补充。

3、组织全班交流。

(1)抽生在全班交流,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借助文字材料、图片等进

行介绍。

(2)互动交流。对别人介绍的夏天提出疑问,畅谈收获,有相同看法的给

予补充,形成人人交流,人人互动的场面。

(3)集体评议,谁的介绍最令你满意,谁在交流时自然大方,有礼貌,谁

听得最认真。评出最佳表现者。

三、质疑再探(5分钟)

你还有其他的问题吗?你还有哪些不同的看法,说出来让大家听听、评评。

四、运用拓展(5分钟)

把你喜欢的夏天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可以是一幅画、一首诗、一段优美

的话、一首歌等,看谁做的最好。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说夏天

我喜欢夏天,因为。

我不喜欢夏天,因为o

第三课时

------习作百花园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5分钟)

同学们,我们升入新的年级,班里又有了新的变化。你能说说你发现了哪些

变化吗?

学生自由发言集体交流,相互补充。

教师激励,引出话题。今天我们就来写写你发现的变化。板书作文题目:我

的新_________

二、解疑合探(25分钟)

1、小组互动,交流变化。

小组内同学相互说说自己发现的变化,听的同学专心听,

2、畅谈新学期的新见闻。(启发引导学生多方面去观察、交流。教室、课本、

老师、同学、同桌、本领.....)

3、学生读22页的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说说你觉得习作要求的重点在

哪里?

4、抓住“新变化”,引导学生回忆、观察,除了题目中提示的内容外,自己

还有哪些新发现。(说出来让大家评评)

5、交流,互相补充。

选择发言中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独立思考应如何说具体。

6、理解“新变化”,回忆、观察“新变化”,同桌的变化、自己新学了什么

本领、教室的变化……(指导学生要有层次说。)

7、同桌交流。

8、师读下水文

我的新教室

转眼间,快乐的暑假结束了,9月1日,我夹到了新教室。

走进新教室,来到座位上,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教室前面那一块干净的黑板,

每天都有同学把它擦得干干净净,老师在黑板上给我们传授知识。黑板的上方有

“齐心协力、共创佳绩”八个红色大字,这八个字好像在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要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黑板的右面有一个大书柜,里边用来收臧书籍,它能让我

们学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教室的后面是刚出的黑板报,还画着美丽的图画呢。这使我们的教室变得更

加漂亮。

我们的教室宽敞明亮。看•:明亮的电棒、干净透亮的窗户、整齐的桌椅、洁

净的地面.....

我喜欢我的新教室。我一定要在新教室里认真学习,不辜负家长和老师对我

们的期望,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

9、听了老师读的作文,你明白了什么?小组交流,并进行评议。

10、选择发言中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写一写。完成习作草稿。

II、自我修改或交换修改。(教师要巡视,个别指导,特别是学困生。)

三、质疑再探(5分钟)

1、你会写出新变叱吗?能表现新变化的特点吗?还有什么问题?

2、学生自由发言

四.运用拓展(5分钟)

1、星期三下午第三节,各班召开谈新变化的队会。

2、写写自己在新学期的变化。

板书设计:

我的新_________

新老师、新课本、新同桌......

同桌互说

习作要求

练习写作

动笔修改

第四课时

-------习作讲评

一、导入新课,明确要求。(分钟)

二、习作总评,点评得失。(分钟)

(一)主要成绩。

(二)存在问题。

三、佳作赏析,体悟方法。(分钟)

(一)片段赏析。

(二)美文赏析。

四、个案引路,集体修改。(分钟)

五、修改习作,完善提升。(分钟)

六、教师小结,布置作业。(分钟)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第一单元复习课

复习内容:

三年级上第一组课文以引领学生走进儿童世界,多角度、广视野了解丰富的

儿童生活,陶冶情操,滋养心灵,抒发情感为目的。内容包括《我们的学校》、

《雪儿》、《小萝卜头》、《一座铜像》、《日记两则》五篇课文和《积累运用一》。

前三篇为精读课文,第四篇是略读课文,后一篇为批注课文。我们可以从选编的

课文中感受儿童生活的丰富。

复习目标:

1、复习本单元学过的生字、词语,通过对多音字、形近字的区分,易错字

的指导,使学生巩固所学过的生字生词。

2、通过对课文内容及语文园地的回顾,积累描写大自然的好词佳句、古诗

名段,并练习把积累到的语言,运用到实践中去。

3、加强阅读理解,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4、能把句子补充完整,能修改病句。

复习重点:

1、掌握难读难写的生字生词。

2、积累好词佳句、谚语、古诗名段。

复习难点:

1、把积累到的语言,运用到实践中去。

2、加强阅读理解,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复习方法:

三疑三探

复习准备:

小黑板

课时安排:

二课时

复习过程:

一、设疑自探(30分钟)

1、创设情境导入:

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要进行第一单元课文的复习。子曰:“学而时习

之,不亦乐乎。”让我们一起来享受复习的快乐吧。

2、回忆本单元内容:第一组课文内容包括《我们的学校》、《雪儿》、《小萝

卜头》、《一座铜像》、《日记两则》五篇课文和《积累运用一》。

3、学生质疑

复习这个单元,你认为应解决什么问题?

预设:

(1)、会写这个单元重点的字词。

(2、)这个单元的课文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重点的句和段是哪些?

(3)、每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4、小黑板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生词,找出记不准的词,多读几遍,写一写,并口头造句。

(2)、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的内容和告诉我们什么。

(3)、背诵并默写重点句子和段落。

5、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学,师巡回指导。

二、解疑合探(35分钟)

(一)检查生字、词语

(出示小黑板出现生字)

1、请同学们先自己读读这些生字吧!(学生自由读生字)

在这些字中,你还有没有字音掌握不准,需要大家帮助的呢?

教师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重点检查:旗、廊、概、熟、激、缓、孵)

(出示“剥”字)指导读

3、齐读一遍。

复习多音字:

导语:生字大家读得不错,这几个多音宇不知道大家掌握的怎么样。

1、出示本单元的多音字(扇、撒、塞)

2、谁能用这些字组词?

3、指名回答教师指导:如果他读对了,我们就跟他一起读,如果他读错

了,我们就不跟读。

导语:(出示生词)请同学们自己再复习一下,接下来我们听写生词。

红旗顿时茁壮熟悉传递弧线感激走廊

若有所思缓慢吸引大概

已经复习好的同学,请拿出听写纸和钢笔,做好写字的准备。

听写生词

展示学生的书写情况,教师随机指导

(教师和学生一起批改。如果学生出现错误,让学生看清楚出错的地方。教

师范写指导)

学生之间互相订正

复习形近字:

1、出示本单元的形近字,能给他们准确地组词吗?同位之间交流练习。

(哀、衰弧、孤廊、概暖、缓)

2、指名组词,学生补充

(二)、修改病句。

1、出示句子。

(1)我们从小要做到讲究卫生的习惯。

(2)爸爸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员。

(3)看了《宝莲灯》这部电影,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2、指名上黑板修改。

3、共同批改。

4、说说这个什么病句,进一步强调正确的修改符号。

5、齐读正确的句子。

(三)、检查第二、三个问题

1、采用齐读、听读、分组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复习本单元的内容。

2、指名背诵课文。

3、同桌互批,各自订正。

4、出示填空:

(1)山溪里,________________

竹林间,________________

(2)“狐假虎威”这个成语比喻o

(3)《小萝卜头》选自长篇小说()。从这篇课文中,我认识了一

个()的小萝卜头。我想对小萝卜头说:

(4)表示说的词语有o

(5)春捂秋冻,。

早,夜,日日好。

(四)阅读分析。

奖给父亲的勋章

德国有一位尽责的扳道工人。有一次,他接到通知书,有两列火车即将通过

车站,让他为其中的一列扳道貌岸然岔。

就在准备扳道岔的时候,他突然发现自己的孩子站在铁轨当中玩,对即将驶

来的火车一无所知。

一念之间,他想跑过去救孩子,但如果救了孩子再来扳道岔,就来不及了,

两列火车相撞可能造成数百人作作伤亡。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扳道工人对孩子

大吼一声:“快趴下!”随即,迅速扳好道岔,火车疾驶而过。

扳道工人瘫倒在地,不敢看前面的铁轨。但是,孩子还活着。原来,孩子听

到了父亲的呼喊,马上趴在铁轨中间,火车驶过,孩子毫发未损。

这件事被德国的皇帝知道了,他认出扳道工人十分了不起;不仅表扬了他,

还奖给他一枚荣誉勋章。可是许多人认为没必要授给他代表最高荣誉的勋章。

皇帝向公众解释说:“一个人要做到尽职是应该的,也许你们能做到。但是,

要教育出一个能在生死关头听从父亲,与父亲配合默契的孩子,那就难多了,这

是一枚奖给父亲的勋章。”

1、用“一一”标出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难多了(ndnndn)了为起(lelido)

毫发未损(fdfa)数百人(sh。shu)

2、细读1—4段,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呼叫一()紧急一()尽职一()

3、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关节的词语。

(1)什么都不知道。()

(2)一丝毛发都没有受到伤害。()

三、质疑再探(5分钟)

(1)想一想,课前提出的两个问题弄明白了吗?

(2)快速浏览课文,看还有没有其它的疑问?

预设:1、本单元有哪些近义词和反义词?

2、本单元我们知道哪些读书方法?

四、运用拓展(10分钟)

1、盘点收获: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本单元学过的生字、词语,回顾了描写好词佳句及文章

片段,你有什么收获?

2、我们复习了本单元,你想给自己设计一份什么作业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

内容?引导学生自主编题。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复习

(一)生字、词语

旗、廊、概、熟、激、缓、孵

(二)、修改病句

(三)、课文

(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