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黄金梨生产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1页
广西《黄金梨生产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2页
广西《黄金梨生产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3页
广西《黄金梨生产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4页
广西《黄金梨生产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地方标准《黄金梨生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1.任务来源、标准制定的目的和意义1.1任务来源根据《关于下达2018年第二批广西地方标准制定项目计划的通知》(桂市监函﹝2018﹞253号),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提出、广西特色作物研究院负责起草广西地方标准《黄金梨生产技术规程》。1.2标准制定的目的和意义梨属蔷薇科梨亚科梨属植物,是落叶乔木或灌木。梨是典型的配子体自交不亲和果树,必须合理配置授粉树或人工辅助授粉才能结果。梨是最受消费者喜爱的水果之一,随着世界水果产业布局的调整,梨的生产重心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梨生产国。我国梨种植范围较广,除海南省、港澳地区外其余各省(市、区)均有种植。我国梨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2/3,出口量约占世界总出口量的1/6,中国梨在世界梨产业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在北方,因气候条件的限制要把梨的熟期提前到与南方同期成熟十分困难。南方地区纬度低,气候温暖,雨量充沛,物候期比北方早,同一品种的熟期比北方早重5~30天,有的甚至达2个月。6~7月北方梨产区的储藏梨果已经变质变坏,新梨果又要到8月中旬9月初才能下树上市,优质梨果青黄不接,此期正是全国乃至全世界均缺少优质梨的季节,加上天气炎热,人们对优质梨的需要自然有加。因而发展优质早熟梨生产可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广西位于中国大陆沿海地区的西南端,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处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和中国大西南地区的交汇地带,是中国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随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广西早熟梨出口东南亚国家十分便利,贸易量不断增加。由此可见,广西发展早熟梨以鲜食为主,鲜果供应期要长,品种要多样化,这是广西梨产业发展的方向。调整和优化品种结构、丰富栽培品种是广西梨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截至2019年,广西梨栽培面积为34.51万亩,产量为43.81万吨,单产约1452.6公斤/亩,产值17.52亿元。虽然广西梨产业的面积有所减小,但单产水平提高,说明我们的栽培水平提高了,这对农村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作用。黄金梨是桂北的主栽品种,品质较多,栽植效益好,是广西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黄金梨系韩国园艺试验场罗州支场于二十世纪杂交育成的新品种,1984年定名。果实扁圆形,平均单果重250克。成熟时果皮黄绿色,储藏后变为金黄色。套袋果果皮淡黄色,果面洁净,果点小而稀。不套袋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16%,套袋果12%~15%,风味甜。果实9月中下旬成熟,果实发育期129天左右。较耐贮藏。味清甜,而俱香气。风味独特,品质极佳。易成花一般栽后次年成花可见果。异花授粉,极丰产。果肉细嫩而多汁,白色,石细胞少,果心很小,品质上等,深受人们的喜爱。在桂林地区8月中下旬成熟,比长江流域提早近个月,具有抢占市场的优势,经济效益较高。近年来,制约广西梨产业发展的问题主要是翻秋花,翻秋花导致翌年产量锐减甚至绝收。目前,国内外与梨生产相关的标准有广西地方标准《南方早熟梨生产技术规程》(DB45/T167-2004)和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梨生产技术规程》(NY/T5102-2002),颁布时间较早,不能满足现今黄金梨的生产管理需求。因此,制定广西地方标准《黄金梨生产技术规程》对广西黄金梨生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2工作简况2.1标准起草单位起草单位:广西特色作物研究院2.2标准起草人易显荣、赵碧英、徐志美、唐艳、全金成、贺申魁、刘珊廷2.3工作过程 2.3.1成立标准编写小组2019年11月,广西特色作物研究院在有关课题的研究基础上,成立标准编写小组,制定编写工作方案,全面启动本标准的编写工作。2.3.2确定基本思路2020年1-10月,编写小组在前期研究和生产实践的基础上,对黄金梨生产技术进行系统总结,同时广泛结合黄金梨栽培相关的文献资料,确定了本标准的基本思路。2.3.3完成征求意见稿2020年10-12月,起草形成初稿,经编写小组内部讨论、修改完善,完成了广西地方标准《黄金梨生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的编写。3标准编制原则与依据3.1原则遵循全面、科学、合理、可行的原则,力求做到科学、规范、措施具体、指标准确、操作易行,充分注重标准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及协调统一性。3.2依据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则起草。4标准主要技术内容制定的依据4.1标准内容的确定本标准根据大量的生产实践经验、试验数据以及文献资料来确定编写的主要内容,规定了黄金梨栽培的术语和定义、园地选择、苗木选择、定植、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果实采收的要求。4.2主要技术参数的依据本标准从广西黄金梨生产实际出发,并通过广泛收集整理有关栽培技术、开展试验研究、汇总专家的征求意见等工作,确定主要技术参数。4.2.1低温积累时数≥495h梨属于落叶果树,冬季需满足一定的低温积累量,才能完成休眠。需冷量不足,极易导致花芽不能适期萌发,或萌发不整齐,或引起花器官畸形或严重败育等生长发育障碍,从而影响果实的品质和产量,并且需冷量因品种而异。采集带有花芽的一年生黄金梨枝条,置于4℃光照培养箱,清水培养,每天统计开花花芽比例。表1表明,随着≤7.2℃低温积累时数增加,开花率呈上升的趋势,当低温积累时数达495h时,开花率迅速增加到80.17%。由此可见,生产上栽培黄金梨需满足≤7.2℃低温积累时数≥495h的条件,才能正常开花结果。表1低温积累量对梨开花率的影响≤7.2℃时数/h开花率/%重复1重复2重复3平均值标准差2570000.000.003720000.000.0040312.105.65.96.0643514.911.96.511.14.2645325.412.510.416.18.1249585.169.885.680.178.9853676.872.110082.9714.9458910010076.592.1713.5765486.210010095.47.9775210010010010004.2.2重施基肥黄金梨在桂林地区八月中下旬成熟,比黄金梨主产区-长江流域提早成熟20d以上,具有抢占市场的优势。好吃才是硬道理,品质决定了黄金梨的市场价值。同时国家提倡基肥重施,借此开展了基肥施用量对黄金梨果实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基肥施用量的增加,梨果实可溶性固形物量呈上升的趋势(表2)。高品质的黄金梨果实需满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0%的要求,因此建议基肥施用量为40kg~50kg。表2基肥施用量对梨果实品质的影响基肥施用量/kg梨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重复1重复2重复3平均值标准差1011.211.911.611.570.202012.112.312.012.130.083012.612.912.512.670.124013.213.513.313.330.095013.213.913.413.500.214.2.3冬季清园喷施石硫合剂冬季清园工作至关重要,做好冬季清园,可明显降低病虫基数,减少生长季的用药次数,减轻病虫害防治压力。表3结果表明冬季清园时喷施石硫合剂,可极显著减少生长季农药喷施次数,省工省药,绿色安全。表3冬季喷施石硫合剂对病虫害防治的影响冬季清园工作生长季用药次数对照9喷施石硫合剂44.2.4梨干腐病防治近年来,黄金梨干腐病发病果园越来越多,多表现为黑褐色、炭烧状病斑,严重的会导致病斑以上枝叶果坏死,甚至整株树坏死。梨干腐病具有潜伏侵染的特点,传染性强,要及时防治。表4为梨干腐病的田间药剂筛选试验,分别对病斑直接涂抹不同药剂原液,用药前和用药后15d测量病斑的面积,统计面积变化量,结果表明病斑直接涂抹2.12%腐殖酸˙铜水剂原液可抑制病斑的扩大,对梨干腐病的防治效果最好。表4不同药剂对梨干腐病抑制效果药剂名称剂型病斑面积变化/cm2重复1重复2重复3平均值标准差40%咪鲜胺水乳剂0.661.201.181.010.312.12%腐殖酸˙铜水剂0.000.000.000.000.002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0.491.491.371.120.54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461.251.861.520.314.2.5梨炭疽病防治近年来,黄金梨早期异常大量落叶现象频发,早期异常大量落叶直接导致翻秋花,严重影响翌年产量,甚至绝收。田间调查发现,引起早期异常大量落叶的是一种叶片上的病害,四月底开始发病,发病初期表现出叶片正表面着生直径0.03cm~0.13cm的圆形褐色病斑、叶片背面正常的病症,五月底至六月中旬为发病盛期,六月底七月初感病叶片开始迅速枯黄并大量脱落。采集病叶,对病菌进行分离、纯化,通过PCR克隆与基因测序分子鉴定得出,该病菌为胶孢炭疽病菌。梨炭疽病室内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抑菌效果较好的咪鲜胺、氟硅唑、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和抑霉唑(见表5)。表510种杀菌剂对梨炭疽病的毒力杀菌剂回归方程EC50(μg/mL)EC95(μg/mL)相关系数咪鲜胺Y=9.9110+3.0504x0.02460.0850.8895氟硅唑Y=5.2376+0.8708x0.84282.75240.8708戊唑醇Y=5.1993+3.0076x0.85853.02440.9067苯醚甲环唑Y=4.8779+2.3016x1.12995.85710.8842抑霉唑Y=3.3892+2.9207x3.560413.02150.8776丙森锌Y=3.4574+0.8067x81.68868935.2320.9878烯唑醇Y=4.3020+0.5588x17.747515583.51550.9593代森锰锌Y=3.5307+0.7021x123.785127254.39980.9899丙硫唑Y=3.4887+0.6080x306.1179155391.59750.9937醚菌酯Y=3.6444+0.1639x186839799.720301000000000000000.92615.与现行法律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本标准符合现行的法律法规,与国家强制性标准协调一致。6.标准作为强制性或推荐性标准发布的意见本标准适宜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