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甘蔗尾叶青贮质量评定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1页
广西《甘蔗尾叶青贮质量评定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2页
广西《甘蔗尾叶青贮质量评定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3页
广西《甘蔗尾叶青贮质量评定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4页
广西《甘蔗尾叶青贮质量评定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地方标准《甘蔗尾叶青贮质量评定技术规范》编制说明任务来源、起草单位、主要起草人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2022年广西地方标准制定项目计划通知书》(桂市监函〔2022〕1903号),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牧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牧站、崇左市畜牧站、来宾市畜牧水产养殖服务中心、河池市畜牧站、桂林市畜牧站(桂林市草地监理站)等单位共同起草的广西地方标准《甘蔗尾叶青贮质量评定技术规范》(项目编号2022-1008)。为高质量编制广西地方标准《蔗尾叶青贮质量评定技术规范》,由起草单位成立标准编制工作组并进行如下分工:姓名身份证号职称专业工作单位主要负责工作曹艳级畜牧师畜牧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牧研究所统筹标准编制工作,组织人员进行标准发布后的宣贯培训。陈少牧师畜牧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牧研究所指导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编写,质量控制。李牧师畜牧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牧站负责起草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和标准编制说明、送审稿及编制说明的编写工作;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对地方标准提出修正意见。姚理畜牧师畜牧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牧站协助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编写;组织开展标准征求意见会;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对地方标准提出修正意见。宣泽牧师畜牧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牧研究所负责征求意见会、网上征求意见的汇总修改,组织人员前往区内其他单位和高校调研讨论;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对地方标准提出修正意见。唐善广研究员畜牧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牧站协助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编写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对地方标准提出修正意见。卢丽牧师畜牧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牧站协助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编写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对地方标准提出修正意见。汪燕理研究员畜牧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牧研究所协助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编写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对地方标准提出修正意见。黄鑫理畜牧师动物医学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牧站协助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编写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对地方标准提出修正意见。肖正级畜牧师畜牧兽医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牧研究所协助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编写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对地方标准提出修正意见。黄明级畜牧师畜牧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牧研究所协助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编写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对地方标准提出修正意见。陆世级畜牧师畜禽生产与教育崇左市畜牧站协助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编写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对地方标准提出修正意见。孙俊研究员畜牧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牧研究所协助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编写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对地方标准提出修正意见。文信级畜牧师畜牧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牧研究所协助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编写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对地方标准提出修正意见。杨清级兽医师兽医来宾市畜牧水产养殖服务中心协助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编写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对地方标准提出修正意见。周剑级畜牧师畜牧兽医桂林市畜牧站(桂林市草地监理站)协助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编写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对地方标准提出修正意见。韦级畜牧师畜牧河池市畜牧站协助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编写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对地方标准提出修正意见。唐运产工程师水产养殖都安瑶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协助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编写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对地方标准提出修正意见。唐丹级畜牧师畜牧兽医柳州市柳南区现代农业产业服务中心协助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编写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对地方标准提出修正意见。谢皿级畜牧师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崇左市畜牧站协助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编写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对地方标准提出修正意见。周理研究员畜牧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牧研究所协助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编写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对地方标准提出修正意见。莫柳级畜牧师畜牧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牧研究所协助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编写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对地方标准提出修正意见。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广西是我国甘蔗主要产区,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播种面积每年都在876.12千公顷(国家数据2017年),产量高达7000多万吨,年产甘蔗尾叶约1600万吨。发展牛羊产业,饲草先行。青贮甘蔗尾叶是牛羊饲料的重要来源。研究表明,新鲜甘蔗尾叶的干物质(DM)含量约28.27%,风干物中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约为6.50%、69.60%和39.37%,能量约为5.68MJ/kg,同时富含多种氨基酸及多糖,适口性较好,在粗饲料评级中被认定为中等价值粗饲料资源,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广西于2018年发布《甘蔗梢叶青贮技术规程》,规定了甘蔗尾叶青贮的技术要求和操作程序,用于指导甘蔗尾叶青贮饲料的制作。发酵效果好的青贮甘蔗尾叶能够提高牛羊的采食量、提升日增重、改善牛羊胃肠道菌群提升牛羊健康度、降低饲养成本,反之,发酵效果不好的青贮甘蔗尾叶则会影响牛羊的采食,重者还会严重影响牛羊健康。因此,制作质量好的青贮甘蔗尾叶是我们的追求,但制作青贮甘蔗尾叶的过程中,如菌剂的选择、加工方式的选择,都会影响到青贮甘蔗尾叶的质量。目前市面上青贮的菌剂以乳酸菌为主,不同型的乳酸菌对青贮质量的影响也不同。选择最适合甘蔗尾叶青贮的菌剂,也是牛羊饲料产业发展的方向之一。广西制作青贮甘蔗尾叶的加工方式目前主要有三种,分别是窖贮、裹包青贮、袋装青贮。青贮甘蔗尾叶的技术关键是压实青贮原料,制造厌氧环境,确保乳酸菌能够充分繁殖,分泌足量乳酸,保持酸性环境,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同时保存甘蔗尾叶的营养成分不被破坏。但是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设备、场地、人员操作等种种因素,会导致甘蔗尾叶青贮质量各不相同。项目组在崇左、来宾、河池、桂林等地对甘蔗尾叶青贮质量的调研结果显示,甘蔗尾叶青贮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养殖场采用窖贮的方式,青贮后pH可达6.5以上;有些养殖场采用裹包青贮的方式,水分可达80%,pH可达5.3;有些养殖场采用袋装青贮的方式,水分为71.95%,但pH却达6.4。自2018年自治区将甘蔗尾叶纳入“粮改饲”项目收储目录并予以补贴后,大量的秸秆饲料加工厂开始大量收购甘蔗尾叶并用于制作青贮饲料。但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标准技术研究院查新,国内目前无甘蔗尾叶青贮质量的评价标准。秸秆饲料加工厂无据可依,养殖户也是凭经验判断质量好坏,甘蔗尾叶青贮质量参差不齐。本项目主要针对甘蔗尾叶青贮质量评定进行技术规范确认,推动青贮甘蔗尾叶市场的规范化,保障产品质量和生物安全,对于提高牛羊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三、主要起草过程(一)成立标准编制工作组2022年7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下达标准编制任务后,本标准主持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牧研究所组织召开了本标准编制的相关会议,成立标准编制组,起草单位制定了起草编写方案与进度安排,明确任务职责,确定工作技术路线,开展标准研制工作。具体标准编制工作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牧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牧站,崇左市畜牧站,来宾市畜牧水产养殖服务中心,河池市畜牧站,桂林市畜牧站(桂林市草地监理站)组成标准编制工作组完成。为了明确标准编制的任务职责,确定工作技术路线,开展标准研制工作。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牧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牧站,崇左市畜牧站,来宾市畜牧水产养殖服务中心,河池市畜牧站,桂林市畜牧站(桂林市草地监理站)等单位初步组成标准编制工作组,编制工作组下设二个组,分别是资料收集组、草案编写组。资料收集组负责国内外有关甘蔗尾叶青贮质量的文献资料的查询、收集和整理工作,查阅前人对甘蔗尾叶青贮质量的有关研究情况和目前科学界对甘蔗尾叶青贮质量的研究进展;草案编写组负责起草标准草案及后续征求意见稿和标准编制说明、送审稿及编制说明等编写工作,包括后期召开征求意见会、网上征求意见,以及标准的不断修改和完善。(二)收集整理文献资料标准编制工作组收集了国内有关甘蔗尾叶青贮质量评定技术相关文献资料。主要有:GB/T6432饲料中粗蛋白的测定凯氏定氮法GB/T6435饲料中水分的测定GB/T6438饲料中粗灰分的测定GB/T10468水果和蔬菜产品pH值的测定方法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GB/T17480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酶联免疫吸附法GB/T20806饲料中中性洗涤纤维(NDF)的测定NY/T1459饲料中酸性洗涤纤维的测定NY/T2129饲草产品抽样技术规程SB/T10318氨态氮测定法(三)研讨确定标准主体内容标准编制工作组在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研究之后,标准编制工作组召开了标准编制会议,对标准的整体框架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对标准的关键性内容进行了初步探讨。经过研究,标准的主体内容为界定甘蔗尾叶青贮质量评定技术涉及的的术语与定义,规定了场地和设备选择、物质准备、混合微贮和利用等要求。(四)调研及形成草案、征求意见稿2022年7月本标准编制工作组全体成员以座谈研讨会的形式,根据前期试验的具体情况和当前产业的实际需求,进一步研究确立本标准的关键框架内容,确定了本标准的编写方案和时间进度,制定了本标准的编写方案。2022年10月-2023年1月,起草工作小组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内有关企业利用甘蔗尾叶青贮质量评定技术的应用现状进一步进行调研和总结;根据项目组对区内饲料企业实际的调研结果,对本研究已制定的规范草案进行补充,按照简化、统一等原则编制完成广西地方标准《甘蔗尾叶青贮质量评定技术规范》(草案)。2023年2月-3月,标准起草工作组再次深入区内涉及甘蔗尾叶青贮质量评定技术的有代表性的区内企业对甘蔗尾叶青贮质量评定技术进行分组实地调研学习。通过实地调研,掌握各方关于甘蔗尾叶青贮质量评定的具体技术要求。以草案为基础,提炼核心技术细节,广泛地针对不同地区甘蔗尾叶青贮质量评定技术开展技术对比和总结,并实际征求意见,通过收集反馈了大量意见,标准编制工作组多次召开会议,通过线上会议对标准草案进行了反复修改和研究讨论。进一步讨论完善标准草案,形成广西地方标准《甘蔗尾叶青贮质量评定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和(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四、制定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的关系,与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协调情况(一)编制原则1、实用性原则本文件是在充分收集相关资料和文献,分析甘蔗尾叶青贮质量评定技术当前现状,调研各地区甘蔗尾叶青贮质量评定技术情况,在现有甘蔗尾叶青贮质量评定技术要求的基础上,结合相关企事业单位多年的经验、试验而总结起草的,符合当前甘蔗尾叶青贮质量评定技术发展的方向与市场需求,对保障甘蔗尾叶青贮质量评定技质量,提高广西甘蔗尾叶青贮质量评定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2、协调性原则本文件编写过程中注意了与甘蔗尾叶青贮质量评定技术相关法律法规的协调问题,在内容上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协调一致。3、规范性原则本文件严格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编写本标准的内容,保证标准的编写质量。4、前瞻性原则本文件在兼顾当前区内甘蔗尾叶青贮质量评定技术现实情况的同时,还考虑到了广西快速发展的趋势和企业调整需要,在标准中体现了个别特色性、前瞻性和先进性条款,作为对甘蔗尾叶青贮质量评定技术技术发展的指导。(二)编制依据本标准严格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则起草,标准主要内容依据起草单位对甘蔗尾叶青贮质量评定技术的实践经验确定。广西畜牧研究所承担的广西科技重大专项“牛羊专用生物发酵饲料和非粮型的全混合日粮的研发与产业化”项目,推广牛羊发酵饲料超500万吨,其中推广青贮甘蔗尾叶超100万吨,主要是利用项目自主研发的菌种进行青贮饲料制作的指导。从菌剂选择、原料收集和处理、发酵方式选择、密封程度等进行指导,力求能够将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提高、损耗率降低,为企业降本增效。在推广过程中,每个养殖场及秸秆加工厂情况不同,有些养殖场规模大,有些规模小,有些用青贮池发酵,有些是袋贮,有些是裹包青贮,项目组因地制宜,根据每个养殖场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指导。(三)与现行法律、法规的关系,与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协调情况本标准与相关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协调一致,无冲突。经查阅,国内暂无与“甘蔗尾叶青贮质量评定”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五、主要条款的说明本标准是针对广西境内青贮甘蔗尾叶的质量评定而制定。编制单位先后在广西各地进行走访调研,采集了部分青贮甘蔗尾叶进行检测,开展了青贮甘蔗尾叶菌剂的筛选,进行不同菌剂青贮甘蔗尾叶效果对比试验、青贮甘蔗尾叶饲养肉羊效果的研究、青贮甘蔗尾叶饲养水牛效果的研究等,对青贮甘蔗尾叶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本文件界定了甘蔗尾叶青贮饲料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质量评分、测定方法、卫生标准和质量分级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甘蔗尾叶青贮的质量评价。术语和定义主要依据《饲料原料目录》(农业部公告1773号),结合广西本土甘蔗生产和甘蔗尾叶利用讨论确定,明确了甘蔗尾叶青贮饲料是以新鲜甘蔗尾叶作为原料经过轧碎青贮,通过微生物厌氧发酵和化学作用加工形成的,在密闭无氧条件下制成的一种适口性好、消化率高、用于饲用的饲料产品。甘蔗尾叶青贮质量评分从甘蔗尾叶青贮感官、发酵品质、营养成分三个方面对青贮甘蔗尾叶进行分级。感官评定主要是从颜色、气味、质地进行判定。感官的评定是通过生产实践的大量总结而来。发酵品质主要从pH、氨态氮/总氮进行判定。营养成分主要检测粗蛋白、乳酸、丁酸、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甘蔗尾叶青贮质量定级从综合感官、发酵品质、营养成分三个方面的得分,依据生产经验进行综合判定。标准编制组对于甘蔗尾叶青贮质量的评分指标做了以下研究:1.广西甘蔗尾叶青贮质量调研在广西崇左、来宾、河池、桂林四个市分别采集了窖贮、裹包青贮、袋装青贮的甘蔗尾叶进行营养成分检测(见表1)。表2广西甘蔗尾叶青贮质量调查序号采样地点青贮方法水分%粗脂肪(%)粗蛋白(%)NDF/%ADF/%可溶性糖%乳酸(%)乙酸(%)丙酸(%)丁酸(%)氨态氮(以湿料中N计,%)pH1崇左窖贮74.041.226.6270.1243.650.220.140.240.450.280.030536.522裹包青贮75.021.135.6271.4745.650.160.140.960.350.510.099315.383袋装青贮75.811.355.7373.4245.140.250.312.30.970.280.015984.024来宾窖贮75.602.347.0770.1741.230.2650.1871.4280.1681.3270.1486.435裹包青贮72.702.389.3069.2241.200.4671.8373.1093.2160.0000.02955.416袋装青贮75.802.309.3167.7840.910.4740.6891.9802.7220.6150.06156.107河池窖贮73.601.885.6071.5044.560.370.121.550.160.000.027814.208裹包青贮75.301.976.2473.0147.220.290.001.190.120.340.10994.709袋装青贮74.602.306.3472.0146.590.330.841.010.080.000.0375254.1010桂林窖贮74.452.007.1173.2747.290.7300.720.060.740.160155.2811裹包青贮71.952.027.2271.9746.670.6600.700.121.070.111645.0712袋装青贮74.402.506.5071.0844.920.410.161.310.180.000.0292094.302.优良甘蔗尾叶发酵菌剂的筛选依据广西地区气候和畜牧业生产特点,系统深入地分析了青贮不同阶段的微生物菌群特征、微生物生理代谢特征及不同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等,并在此基础上筛选了生长快、产乳酸快且高、耐低温或高温、耐酸、有助降解纤维素(即产生阿魏酸酯酶,有利于打开植物细胞壁中半纤维和木质素之间的酯键,利于纤维素酶发挥降解功能)、有效抑制二次发酵、可抑制病原菌生长(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可降解霉菌毒素等的候选功能菌株并通过模拟发酵及相关数据分析筛选获得了4株功能益生菌保藏至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从广西甘蔗尾叶中分离筛选出的菌株,更适用于广西甘蔗尾叶的青贮,可提高甘蔗尾叶的青贮质量(表2)。表2广西甘蔗尾叶中分离筛选获得菌株菌株名称保藏编号中文名称分离地点分离源特点LactiplantibacillusplantarumB74CGMCC22112植物乳植物杆菌广西南宁甘蔗尾叶生长快,产乳酸快Lactiplantibacillusplantarum18TG-5CGMCC22107植物乳植物杆菌广西南宁甘蔗尾叶生长快,产乳酸快Lactobacillusparacaseisubsp.toleransD0.75.44CGMCC22106副干酪乳酪杆菌坚韧亚种广西桂林甘蔗尾叶产抗菌肽类活性物质Lactobacillushilgardii60TS-2CGMCC19435希氏乳杆菌广西南宁甘蔗尾叶抑制二次发酵,主导甘蔗尾叶青贮发酵3.开展不同发酵类型乳酸菌青贮甘蔗尾叶的研究试验设计:第一组为对照组(CK),不添加任何菌剂;第二组添加同型发酵的植物乳杆菌B90(LP);第三组添加异型发酵的希氏乳杆菌60TS-2;第四组添加植物乳杆菌B90和希氏乳杆菌60TS-2(LHLP)。添加乳酸菌菌剂终浓度的活菌数均为106CFU/g鲜重。室温下避光青贮90天。结果显示:植物乳杆菌有助于青贮pH的降低,但对于有氧稳定性非但没有贡献,反而使温度升高最多;LH组(异型发酵的希氏乳杆菌60TS-2)和LHLP组(植物乳杆菌B90和希氏乳杆菌60TS-2)能够延长有氧稳定性,维持青贮pH,保持有机酸含量的影响和乳杆菌属的相对丰度的稳定,有利于甘蔗尾叶开窖后的保存。图1复合乳酸菌剂对甘蔗尾叶青贮有氧暴露后温度、pH、有机酸含量的影响4.不同菌剂青贮甘蔗尾叶效果对比试验采用不同的菌剂组合青贮甘蔗尾叶,检测青贮质量。试验1组:乳酸片球菌+植物乳杆菌;试验2组:乳酸片球菌+酿酒酵母+纤维素酶+木聚糖酶;试验3组:酿酒酵母+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产朊假丝酵母菌;试验4组:以乳酸菌为主的微生物菌剂。对照组不添加任何菌剂发酵。结果显示:甘蔗尾叶粗蛋白质含量最高试验2组,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2组的粗脂肪较试验1组差异不显著(P>0.05),较其他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4组的粗纤维差异不显著(P>0.05);中性洗涤纤维最高为试验3组,显著高于试验1组(P<0.05);酸性洗涤纤维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甘蔗尾叶乳酸含量最高为试验2组,较试验4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1组、试验3组、试验4组的乙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来看,试验4组的微生物菌剂是较适合用来发酵甘蔗尾叶。表3不同菌剂对饲料发酵品质的影响项目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乳酸%乙酸%丙酸%丁酸%pH对照组27.33±2.27ab7.38±0.15c2.01±0.31cd29.13±5.27a57.05±1.36ab33.82±4.382.38±0.35a0.57±0.05b--3.66±0.21试验1组28.51±1.20a7.58±0.17bc2.47±0.07ab24.24±1.06ab53.47±1.27b37.57±8.532.35±0.17a0.75±0.07a--3.72±0.11试验2组24.41±1.29b8.52±0.12a2.84±0.14a27.97±0.83ab58.39±1.52ab34.98±1.232.69±0.15a0.37±0.03c--3.65±0.18试验3组27.29±1.91ab8.38±0.64a2.39±0.29bc23.65±1.35b60.72±6.09a37.16±6.352.36±0.09a0.76±0.06a--3.61±0.25试验4组27.77±1.43a8.19±0.51ab1.90±0.20d25.82±1.59ab55.77±4.14ab37.14±7.761.37±0.49b0.72±0.05a--3.86±0.115.青贮甘蔗尾叶饲养肉羊效果的研究选取80只体重相近的肉羊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成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对照组肉羊饲喂基础日粮,试验1、2、3组依次使用青贮甘蔗尾叶替代基础日粮中20%、40%、60%的全株玉米青贮。甘蔗尾叶青贮质量见表4。表4甘蔗尾叶青贮质量营养物质含量/%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74.472.571.02粗水分蛋白质4.885.256.24粗脂肪1.671.961.93中性洗涤纤维75.3177.3071.22酸性洗涤纤维49.3653.3645.03pH值4.304.24.02由表5可知,试验2、3组肉羊的平均日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2组肉羊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料重比显著低于试验3组(P<0.05),说明适宜添加量的甘蔗尾叶发酵饲料可以显著提高肉羊的生长性能。本试验条件下,最适添加比例为40%。表5甘蔗尾叶青贮饲料对肉牛生长性能的影响组别初重/kg末重/kg平均日增重(kg/d)日干物质采食量(kg/d)料重比对照组37.80±0.7958.33±2.230.23±0.07b1.42±0.23b6.17±0.24ab1组37.63±0.8059.93±1.830.25±0.06ab1.48±0.19ab5.92±0.30ab2组36.97±0.5061.35±2.040.27±0.08a1.52±0.17a5.63±0.17b3组38.17±0.1359.42±2.810.24±0.06b1.59±0.29a6.62±0.37a6.青贮甘蔗尾叶饲养水牛效果的研究选取30头18月龄左右、体重(310±8)kg的摩拉二代和广西本地杂交水公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头,预试期10d,正式试验期51d。试验1组采用植物乳酸杆菌和酵母菌群青贮甘蔗尾叶;试验2组采用乳酸杆菌和芽孢杆菌青贮甘蔗尾叶;试验3组采用植物乳杆菌、戊糖片球菌及布氏乳杆菌青贮甘蔗尾叶。窖贮110天后开窖取样测定青贮品质并开展进行水牛饲养试验。甘蔗尾叶青贮品质见表6。表6添加不同菌剂对甘蔗尾叶青贮品质的影响(风干基础)营养物质含量/%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SEMP值干物质28.58A28.04A22.93B0.01<0.01粗蛋白质8.75A8.00A6.90B0.00<0.01中性洗涤纤维60.6859.9858.950.000.4334.6835.0933.900.010.57pH值4.14B4.31B4.75A0.11<0.01水分71.7871.3176.490.010.18同行数据肩标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相同字母或无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由表7可知,试验1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试验2组(P<0.05)。试验1组和试验3组日精料干物质采食量和总干物质采食量极显著高于试验2组(P<0.01)。3组试验牛的料重比差异极显著(P<0.01)。表7不同菌剂青贮的甘蔗尾对水牛生产性能的影响项目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SEMP值初重/kg3053203068.000.72末重/kg3723623609.230.86平均日增重/kg1.32a0.83b1.05ab0.730.026.586.146.580.080.052.70A2.56B2.78A0.02<0.01总干物质采食量/(kg/d)9.28A8.71B9.36A0.09<0.01料重比7.03C10.50A8.92B0.500.01本试验结果表明,添加含有植物乳酸杆菌和酵母菌的试验1组青贮的甘蔗尾叶品质较好,发酵后的青贮甘蔗尾相比添加其他两种青贮发酵剂的甘蔗尾,饲喂杂交水公牛能够显著提高其平均日增重和降低料重比。(三)测定方法测定方法主要依据相关标准进行确定,主要测定指标为干物质、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