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无砟轨道混凝土高低周疲劳加载试验技术规程_第1页
铁路无砟轨道混凝土高低周疲劳加载试验技术规程_第2页
铁路无砟轨道混凝土高低周疲劳加载试验技术规程_第3页
铁路无砟轨道混凝土高低周疲劳加载试验技术规程_第4页
铁路无砟轨道混凝土高低周疲劳加载试验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ECST/CECSXXX-202X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

铁路无酢轨道混凝土高低周疲劳加载试

验技术规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highandlowcyclefatigueloadingtestofballastlesstrack

concreteinrailway

(征求意见稿)

(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有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

中国XX出版社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

铁路无酢轨道混凝土高低周疲劳加载试

验技术规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highandlowcyclefatigueloadingtestofhallastlcsstrack

concreteinrailway

T/CECSXXX-202X

主编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批准单位: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施行日期:202X年X月X日

中国XX出版社

202X北京

前言

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关于印发〈2022年第一批协会标准制订、修

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协字[2022]13号)的要求,编制组经深入调查研究,认真

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共分8章和3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

混凝土、其他材料、无昨轨道混凝土高周疲劳加载试验、无昨轨道混凝土低周疲

劳加载试验、无祚轨道混凝土高低周疲劳加我试验。

本规程的某些内容可能直接或间接涉及专利,本规程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

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规程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检测与试验专业委员会归口管理,由西南

交通大学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反馈给西

南交通大学(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二环路北一段111号西南交通大学土木

工程学院,邮编:610031).

主编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参编单位:

主要起草人:

主要审查人:

目次

1总则..............................................................1

2术语和符号........................................................2

2.1术语..........................................................2

2.2符号..........................................................3

3基本规定..........................................................5

3.1高周疲劳荷载取值..............................................5

3.2低周疲劳荷载取值.............................................6

3.3试件的尺寸...................................................7

4混凝土............................................................9

4.1原材料........................................................9

4.2配合比.......................................................14

4.3抗压强度.....................................................16

4.4耐久性.......................................................17

5其他材料..........................................................18

5.1CRTSI型板式无昨轨道水泥乳化沥青砂浆......................18

5.2CRTSII型板式无昨轨道水泥乳化沥青砂浆......................19

5.3CRTSIII型板式无昨轨道自密实混凝土..........................20

6无昨轨道混凝土高周疲劳加载试验...................................22

7无昨轨道混凝土低周疲劳加载试验...................................25

8无昨轨道混凝土高低周疲劳加载试验.................................28

附录A应力水平取值方法.............................................29

附录B冲击弹性波法.................................................30

附录C冻融-疲劳交互试验方案........................................32

用词说明............................................................34

引用标准名录........................................................35

附:条文说明........................................................36

I

Contents

1GeneralProvisions......................................................................................................1

2TermsandSymbols.....................................................................................................2

2.1Terms.................................................................................................................2

2.2Symbols.............................................................................................................3

3BasicRequirements....................................................................................................5

3.1HighCycleFatigueLoadingValues................................................................5

3.2LowCycleFatigueLoadingValues................................................................6

3.2DimensionsofTestPieces................................................................................7

4Concrete.......................................................................................................................9

4.1Rawmaterials.....................................................................................................9

4.2ProportionofMixture.....................................................................................14

4.3CompressiveStrength.....................................................................................16

4.4Durability........................................................................................................17

5OtherMaterials..........................................................................................................18

5.1CementAsphaltMortarofCRTSIBallastlcssTrack....................................18

5.2CementAsphaltMortarofCRTSIIBallastlcssTrack...................................19

5.3Self-CompactingConcreteofCRTSIIIBallastlessTrack...........................20

6HighCycleFatigueLoadingTestofBallastlessTrackConcrete..........................22

7LowCycleFatigueLoadingTestofBallastlessTrackConcrete..........................25

8HighandLowCycleFatigueLoadingTestofBallastlessTrackConcrete...........28

AppendixAStressLevelDeterminationMethod........................................................29

AppendixBShockElasticWaveMethod...................................................................30

AppendixCFreeze-thawfatigueinteractiontestprogram.........................................32

ExplanationofWording..................................................................................................34

ListofQuotedStandards................................................................................................35

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36

1总贝IJ

1.0.1为了规范铁路无作坑道混凝土高低周疲劳加载试验规程,提高无祚轨道混

凝土试验和评估水平,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寒区无祚轨道混凝土疲劳加载试验。

1.0.3无昨轨道混凝土高低周疲劳加载试验除应符合本规程规定外,尚应符合国

家现行有关标准和现行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有关标准的规定。

I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轨道track

路基、桥梁、隧道等线下结构物以上的线路部分,由钢轨及配件、轨枕及扣

件、道床、道岔及钢轨伸缩调节器等组成。

2.1.2无昨轨道ballastlesstrack

用钢筋混凝土等整体结构作为轨下基础的轨道结构。

2.1.3CRTSI型板式无祚轨道CRTSIballastlesstrack

在现场浇筑的钢筋混凝土底座上铺装预制轨道板,通过水泥乳化沥青砂浆进

行调整,通过凸形挡台进行限位的单元板式无昨轨道结构形式。

2.1.4CRTSII型板式无昨轨道CRTSIIballastlesstrack

在现场摊铺的混凝土支承层或现场浇筑的钢筋混凝土底座上铺装预制轨道

板,通过水泥乳化沥青砂浆进行调整的纵连板式无昨轨道结构形式。

2.1.5CRTSm型板式无昨轨道CRTSmballastlesstrack

在现浇的钢筋混凝土底座上铺装带挡肩的预制轨道板,通过自密实混凝土进

行调整,通过板卜.门形筋、自密实混凝土和底座上凹槽进行限位的单元板式无昨

轨道结构形式。

2.1.6CRTS双块式无昨轨道CRTSbi-blocksleeperballastlesstrack

将预制的双块式轨枕组装成轨排,以现场浇筑混凝土方式将轨枕浇筑到钢筋

混凝土道床内,并适应轨道电路的无昨轨道结构形式。

2.1.7设计使用年限designservicelife

正常使用和维护状态下,设计规定的结构或构件不需进行大修即可按预定目

的使用的年限。

2.1.8高周疲劳highcyclefatigue

无昨轨道混凝十材料在设计寿命周期内承受超过I"〜|。5次的荷载作用,称

为高周疲劳,一般情况下可达到IO7次,本规程重点考虑列车荷载作用。

2.1.9低周疲劳lowcyclefatigue

无昨轨道混凝土材料在设计寿命周期内承受不超过IO’〜105次的荷载作用,

2

称为低周疲劳,本规程重点考虑寒区冻融循环荷载作用。

2.1.10高低周疲劳highandlowcyclefatigue

无昨轨道在服役过程中经受高周和低周荷载作用下的经时疲劳行为,称为高

低周疲劳,本规程重点考虑列车荷载和冻融循环交互作用。

2.2符号

力一混凝土抗折强度(MPa)

F—试件破坏荷载(N)

L—支座间跨度(mm)

b----试件截面宽度(mm)

h----试件截面高度(mm)

f-——疲劳荷载加载频率(Hz)

v—列车运行速度(m/s)

/i——列车转向架固定轴距(m)

/2—车辆长度(m)

m—车辆转向架个数

〃一每个转向架轮对数

$——单H投入运行的列车对数

N,,.Ng?——不同编组的列车车厢数(节)

%,P2—不同编组的列车占投入运行列车的比例

N”,——每一节车厢的轮对数

P—轮轨垂向力在轮轨力最大值附近出现的概率

Y一天数

[]——取整符号

Nh—取整后的疲劳加载次数

K——为自然冻融与室内快速冻融间损伤比例系数

RAT——快速试验条件下混凝土的劣化速度

3

RLT——实际情况下混凝土的劣化速度

ML自然冻融环境下混凝土最大冻融循环次数

M-室内快速冻融环境下混凝土最大冻融循环次数

△第M次冻融后的质量损失率,精确至0.01

Wo一第0次冻融后的试件质量(g)

W〃一第M次冻融后的试件质量(g)

4

3基本规定

3.1高周疲劳荷载取值

3.1.1试件的高周疲劳荷载取值应考虑荷载的大小、频率和次数。

3.1.2试件高周疲劳荷载大小取值由应力等效原理决定,数值上等于试件抗折强

度对应荷载与所受应力水平的乘积,应力水平取值方法可参考本规程附录A的

规定。

3.1.3测定无昨轨道混凝土初始抗折强度试验的试件尺寸应符合国家标准《混凝

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19中第10.0.2条的规定。初始抗

折强度应按下式(3.1.3)计算:

FI

f=—x0.85(3.1.3)

fbh2

式中:ff——混凝土抗折强度(MPa);

F——试件破坏荷载(N);

L—支座间跨度(mm);

b试件截面宽度(mm);

h试件截面高度(mm)。

3.1.4列车高周疲劳荷载频率与所计算车轮间的相对距离有关,若按单个转向架

轴距计算,荷载频率应按式(3.1.4-I)计算;若按整个车辆长度计算,荷载频率

应按式(3.1.4-2)计算:

_v

f=~(3.1.4-1)

_v

f=mn-(3.1.4-2)

<2

式中:f-~~疲劳荷载加载频率(Hz);

v—列车运行速度(m/s);

/i---列年转向架固定轴距(m);

h—车辆长度(m);

m—车辆转向架个数;

〃一每个转向架轮对数。

5

3.1.5试验考虑等幅疲劳加载,宜选取轮轨力统计中出现频次最大的进行疲劳次

数计算,疲劳次数应按下式(3.1.5)计算:

Mr=[(NdxP]xNgjXNw+NdXp,XNg2xNw+......)xYxp](3.1.5)

式中:N’,—单日投入运行的列车对数;

N”

、NA.2一不同编组的列车车厢数(节);

Pj必——不同编组的列车占投入运行列车的比例;

N”,——每一节车厢的轮对数;

P—轮轨垂向力在轮轨力最大值附近出现的概率;

Y一天数;

[]——取整符号;

Nh—取整后的疲劳试验加载次数。

3.2低周疲劳荷载取值

3.2.1无昨轨道低周疲劳以寒区冻融循环荷载为例,试件的低周疲劳荷载取值应

考虑冻融温度及冻融次数0

3.2.2无昨轨道混凝土低周疲劳温度荷载取值应符合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长期

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50082-2009中第4.2.4条的规定,在冷冻和

融化过程中,试件中心最低和最高温度应分别控制在(-18±2)℃和(5±2)℃内。在

任意时刻,试件中心温度不得高于7℃,且不得低于-20℃。

3.2.3冻融次数应根据统计分析不同年份最高、最低气温差别和不同年份负温的

天数及可能产生的冻融循环次数来确定。

3.2.4材料在室内加速试验环境下的失效机理与自然环境下大致相同,两者间关

系应按下式(3.2.4)计算:

K=R〉RLT(3.2.4)

式中:K—为自然冻融与室内快速冻融间损伤比例系数;

RAT——快速试验条件下混凝土的劣化速度;

RLT——实际情况下混凝土的劣化速度。

6

3.2.5损伤比例系数K宜符合表3.2.5的规定。

表32.5我国四种典型地区的损伤比例系数表

气候区最冷月平均气温(°C)W-8-4-80-420

受冻等级严重受冻区受冻区微冻区偶冻区

损伤比例系数K7121723

3.2.6混凝土自然冻融损伤劣化速度较慢,持续时间较长,通过快速冻融间损伤

比例系数得室内快速冻融循环次数以减小研究所需时间应按卜.式(3.2.6)计算:

乂=匹](3.2.6)

K_

式中:自然冻融环境下混凝土最大冻融循环次数;

M-室内快速冻融环境下混凝土最大冻融循环次数。

3.3试件的尺寸

3.3.11:1足尺无作轨道混凝土模型浇筑时间长、试验场地受限,难以在室内大量、

重复加载使用,且不方便测试,宜采用立方体及棱柱体两种试件类型。

1立方体试件及立方体组合试件,整体尺寸为lOOmmxlOOmmx100mm(图

3.3.1-1和图3.3.1-2)o

1-轨道板混凝土

图3.3.1-11OOminx1OOmmx100m立方体试件

1-轨道板混凝土;2-调整层混凝土

图3.3.1-2lOOmmxlOOmmx100mm立方体试件

2棱柱体试件及棱柱体组合试件,整体尺寸为1OOmmx100minx400mm(图

331-3和图331-4)。

1-轨道板混凝土

图3.3.1-3lOOmmxlOOmmx400mm棱柱体试件

I-轨道板混凝土;2-调整层混凝土

图3.3.1-4IOOmmxl00mmx400mm棱柱体试件组合试件

8

4混凝土

4.1原材料

4.1.1水泥应选用通用硅酸盐水泥,不宜使用早强水泥cC30及以上的混凝土应

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C30以下的混凝土可采用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矿渣硅酸盐水泥或复合硅酸盐水泥。水泥性能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

盐水泥》GB175的规定外,还应符合表4.1.1的规定。

表4.1.1水泥的性能

项目技术要求

比表面积(nf/kgj300〜350

碱含量<0.80%

游离氧化钙含量<1.0%

熟料中铝酸三钙含量<8.0%

注:当骨料具行碱-骨料反应活性时,水泥的碱含量不应超过0.60%。C40及以上混凝

土用水泥的碱含量不宜超过0.60%e

4.1.2粉煤灰、矿粉等矿物掺和料应选用能改善混凝土性能且品质稳定的产品。

矿物掺和料性能应符合表4.1.2-1~表4.1.2-2的规定。

表4.1.2-1粉煤灰的性能

技术要求

项目

I级II级

细度(45用】1方孔筛筛余)<12.0%<30.0%

需水量比<95%<105%

烧失量<5.0%<8.0%

氯离子含量<0.02%

含水量<1.0%

三氧化硫含量<3.0%

半水亚硫酸钙含量陶<3.0%

氧化钙含量<10%

9

游离氧化钙含量<1.0%

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和三氧化二铁总含量>70%

密度(g/CIT?)<2.6

活性指数28d>70%

碱含量③—

注:1当混凝土结构所处的环境为严重冻融破坏环境时,宜采用烧失量不大于3.0%的

粉媒灰。

2当采用干法或半干法脱硫工艺排出的粉煤灰时,应检测半水亚硫酸钙

(CaS0.i・1/2比0)含量。

3碱含量用于计算混凝土的总碱含量。

表4.1.2-2矿粉的性能

技术要求

项目

S75S95S1O5

密度(g/cn?)>2.8

比表而枳(nf/kg)>300>400>500

流动度比>95%

烧失量<3.0%

氧化镁含量<14.0%

三氧化硫含量<4.0%

氮离子含量<0.06%

含水量<1.0%

7d>55%>75%>95%

活性指数

28d>75%>95%>105%

碱含量①—

注:碱含量用于计算混凝土的总碱含量。

4.1.3细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质地坚固、吸水率低、空隙率小的洁净天然河砂

或母材检验合格、经专门机组生产的机制砂,不应使用海砂。细骨料的性能应符

合表4.1.3-1~表4.1.3-2的规定。

)0

表4.1.3T细骨料的性能

技术要求

项目

<C30C30~C45>C50

颗粒级配应符合本规程表4.1.3-2规定

含泥量<3.0%<2.5%<2.0%

泥块含量<0.5%

云母含量<0.5%

轻物质含量<0.5%

有机物含量浅于标准色

压碎指标(机制砂)<25%

石粉含量MBvO.5g/kg<15.0%

(机制砂)0.5g/kg<MB<1.40g/kg<10.0%<7.0%<5.0%

MB>1.40g/kg<5.0%<3.0%<2.0%

吸水率<2.0%

坚固性<8%

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以SO3计)<0.5%

氯化物含量(以Q-计)<0.02%

碱活性(快速砂浆棒膨胀率)(£。③<0.30%

注:1当细骨料中含有颗粒状的硫酸盐或硫化物杂质时,应进行专门试验研究,确认能

满足混凝土耐久性要求后,方能使用。

2冻融破坏环境下,细骨料的含泥量不应大于2.0%,吸水率不应大于1.0%。

表4.1.3-2细竹料的累枳筛余百分数

方孔筛筛孔尺寸级配区

mmI区n区in区

4.7510%~010%~010%〜0

2.3635%~5%25%~015%~0

1.1865%~35%50%~10%25%-0

0.6085%-71%70%-41%40%-16%

11

0.3095%~80%92%-70%85%~55%

天然河砂100%〜90%100%-90%1()0%〜90%

0.15

机制砂97%~85%94%-80%94%~75%

注:除4.75mm和0.60mm筛外,细骨料其他筛档的实际累积筛余百分率与本表相比

允许有超出分界线,但超出总量不应大于5%。

4.1.4粗骨料应选用粒形良好、级配合理、质地坚固、吸水率低、线胀系数小的

洁净碎石。粗骨料的性能应符合表4.1.4-1~表4.1.4-3的规定。

表4.1.4・1粗骨料的性能

技术要求

项目

<C30C30~C45>C50

颗粒级配应符合本规程表4.1.4-2规定

压碎指标应符合本规程表4.1.4-3规定

针片状颗粒总含量<10%<8%<5%

含泥量<1.0%<1.0%<0.5%

泥块含量<0.2%

岩石抗压强度(碎石)大于或等于L5倍混凝土抗压强度等级

吸水率W2.0%(冻融破坏环境下R.0%)

紧密空隙率<40%

坚固性08%(用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时W5%)

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以SO3计)<0.5%

氧化物含量(以C1一计)<0.02%

有机物含量(卵石)浅于标准色

碱-硅酸反应酸V0.30%(快速砂浆棒膨账率)

碱活性⑹)

碱-碳酸盐反应V0.10%:岩石性膨胀率)

注:1当粗骨料为碎石时,岩石抗压强度用其母岩抗压强度表示。

2施工过程中,粗骨料的强度可用压碎指标进行控制.

表41,4-2粗骨料的累积筛余质量百分数

公称方孔筛筛孔边长尺寸

粒级mm

mm2.364.759.516.019.026.531.537.553

95%-1080%~10

5~100~15%0—————

0%0%

95%~1085%~1030%~6

5-160-10%0————

0%0%0%

95%-1090%-1040%~8

5-20—0-10%0———

0%0%0%

95%~1090%~1030%~70~5

5-25—0——

0%0%0%%

95%~1090%-1070%〜915%~40-5

5-31.5——0—

0%0%0%5%%

95%--1070%-930%~60~5

5-40————0

0%0%5%%

注:1粗骨料的最大公称粒径不宜超过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2/3,在严重腐蚀环

境下不宜超过1/2,且不应超过钢筋最小间距的3/4.

2配制强度等级C50及以上混凝土时,粗骨料最大公称粒径不应大于25mm。

表4.1.4-3粗骨料的压碎指标

混凝土强

<C30>C30

度等级

变质岩或深喷出的火变质岩或深喷出的火

岩石种类沉积岩沉积岩

成的火成岩成岩成的火成岩成岩

碎石<16%<20%<30%<10%<12%<13%

卵石<16%<12%

注:沉枳岩包括石灰岩、砂岩等,变质岩包括片麻岩、石英岩等,深成的火成岩包括花

岗岩、正长岩、闪长岩和橄榄岩等,喷出的火成岩包括玄武岩和辉绿岩等。

4.1.5减水剂宜选用高效减水剂或高性能减水剂。减水剂性能应符合表4.1.5的规

定。

表4.1.5减水剂的性能

项目技术要求

含气量<3.0%>3.0%

含气量经时变化量1h—-1.5%-+1.5%

减水率高效减水剂>20%

13

高性能减水剂>25%

高效减水剂<20%

泌水率比

高性能减水剂<20%

压力泌水率比(用于泵送混凝土时)<90%

硫酸钠含量(按折固含量高效减水剂<10.0%

计)高性能减水剂<5.0%

氧离子含量(按折固含量计)<0.6%

碱含量(按折固含量计)<10%

4.1.6拌和用水可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来源的水时,其性能应符合表4.1.6的

规定。

表4.1.6拌合用水的性能

技术要求

项目

预应力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素混凝土

pH值>6.5>6.5>6.5

不溶物含量(mg/L)<2000<2000<5000

可溶物含量(mg/L)<2000<5000<10000

<500

<350(用钢丝或热处<1000<3500

氧化物含量(以计)mg/L理的钢筋)

<200(混凝土史于氧盐环境下)

硫酸盐含量(以SO/计)mg/L<600<2000<2700

碱含量(mg/L)<1500<1500<1500

抗压强度比28d>90%

凝结时间差(min)<30

注:对于钢筋配筋率低于最小配筋率的混凝土结构,其混凝土拌合用水性能亦应满足本

表中钢筋混凝土用拌合水性能要求。

4.2配合比

421混凝土的原材料和配合比参数应根据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所处环

境条件、环境作用等级和施工工艺等确定。

)4

4.2.2混凝土中应根据需要掺加能够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粉煤灰、矿粉等矿物掺合

料。

4.2.3混凝土中应掺加能够改善混凝土性能的减水剂,减少用水量和胶凝材料。

4.2.4混凝土配合比应按最小浆体比原则进行设计。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方法既

可采用体积法,也可采用质量法。

4.2.5混凝土的总碱含量应符合行业标准《铁路混凝土》TB/T3275-2018中第7.1.5

条的规定。

4.2.6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不宜超过表4.2.6所规定的限值要求。

表426混凝土的胶凝材料最大用量(kg/n?)

成型方式

混凝土强度等级

振动成型自密实成型

<C30360—

C30~C35400550

C40~C45450600

C50480—

C55~C60500—

4.2.7冻融环境下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不宜低于表4.2.7所规定的限值要求。

表427混凝土的胶凝材料最小用量(kg/n?)

环境类别作用等级100年60年30年

D1300280280

D2320300300

冻融破坏环境

D3340320320

D4360340340

4.2.8冻融环境下混凝土中矿物掺和料的掺帚宜满足表4.2.8要求。

表4.2.8冻融环境下混凝土中矿物掺和料的掺量范围(%)

水胶比

环境类别矿物掺和料种类

<0.40>0.40

粉煤灰<40%<30%

冻融破坏环境

矿粉<50%<40%

15

注:年平均环境温度低于15℃硫酸盐环境下,混凝土不宜使用石灰石粉。

4.2.9冻融环境下混凝土水胶比不应高于表4.2.9所规定的限制。

表4.2.9混凝土水胶比的最大值

环境类别作用等级100年60年30年

DI0.500.550.55

D20.45C.500.50

冻融破坏环境

D30.40C.450.45

D40.36C.400.40

4.2.10混凝土砂率应根据骨料的最大粒径和混凝土的水胶比确定,宜满足表

4.2.10的要求。

表4210混凝土砂率的要求

骨料最大粒径水胶比

(mm)0.300.40C.500.60

1038%~42%40%~44%42%-46%46%~50%

2034%~38%36%~40%38%~42%42%~46%

40—34%~38%36%-40%40%~44%

注:1本表适用于采用碎石、细度模数为2.6〜3.0的天然口砂拌制的坍落度为80mm~

120mm的混凝土。

2砂的细度模数每增减0.1,砂率相应增减0.5%~1.0%。

3当使用卵石时,砂率可减少2%~4%。

4当使用机制砂时,砂率可增加2%~4%。

4.3抗压强度

4.3.1无昨轨道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应满足表4.3.1要求。

表4.3.1无昨轨道结构混凝土抗压强度等级

无昨轨道结构层

无浒轨道结构类型

轨道板/道床板底座板

CRTSI型板式C60C40

CRTSII型板式C55C30

)6

CRTS川型板式C60(预应力)C40

CRTS双块式C4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