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模拟冲刺题库:诗歌创作与鉴赏能力测评试题_第1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模拟冲刺题库:诗歌创作与鉴赏能力测评试题_第2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模拟冲刺题库:诗歌创作与鉴赏能力测评试题_第3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模拟冲刺题库:诗歌创作与鉴赏能力测评试题_第4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模拟冲刺题库:诗歌创作与鉴赏能力测评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模拟冲刺题库:诗歌创作与鉴赏能力测评试题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诗歌创作技巧要求:根据所学诗歌创作技巧,选择最符合要求的答案。1.以下哪一项不属于诗歌创作中的“起承转合”结构?A.起句B.承句C.转句D.结句2.诗歌创作中,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修辞手法?A.比喻B.拟人C.排比D.设问3.诗歌创作中,以下哪一项不属于表现手法?A.象征B.比喻C.象征D.拟人4.诗歌创作中,以下哪一项不属于表现手法?A.象征B.比喻C.象征D.拟人5.诗歌创作中,以下哪一项不属于表现手法?A.象征B.比喻C.象征D.拟人6.诗歌创作中,以下哪一项不属于表现手法?A.象征B.比喻C.象征D.拟人7.诗歌创作中,以下哪一项不属于表现手法?A.象征B.比喻C.象征D.拟人8.诗歌创作中,以下哪一项不属于表现手法?A.象征B.比喻C.象征D.拟人9.诗歌创作中,以下哪一项不属于表现手法?A.象征B.比喻C.象征D.拟人10.诗歌创作中,以下哪一项不属于表现手法?A.象征B.比喻C.象征D.拟人二、诗歌鉴赏要求:根据所学诗歌鉴赏知识,选择最符合要求的答案。1.以下哪一首诗不属于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A.《春望》B.《登高》C.《望岳》D.《江南逢李龟年》2.以下哪一首诗不属于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A.《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B.《江城子·密州出猎》C.《念奴娇·赤壁怀古》D.《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3.以下哪一首诗不属于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A.《琵琶行》B.《长恨歌》C.《问刘十九》D.《赋得古原草送别》4.以下哪一首诗不属于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A.《登鹳雀楼》B.《凉州词》C.《出塞》D.《送别》5.以下哪一首诗不属于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作?A.《将进酒》B.《庐山谣》C.《梦游天姥吟留别》D.《静夜思》6.以下哪一首诗不属于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A.《无题》B.《锦瑟》C.《夜泊牛渚怀古》D.《登岳阳楼》7.以下哪一首诗不属于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A.《秋夕》B.《山行》C.《清明》D.《江南春》8.以下哪一首诗不属于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A.《登鹳雀楼》B.《凉州词》C.《出塞》D.《送别》9.以下哪一首诗不属于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A.《将进酒》B.《庐山谣》C.《梦游天姥吟留别》D.《静夜思》10.以下哪一首诗不属于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A.《无题》B.《锦瑟》C.《夜泊牛渚怀古》D.《登岳阳楼》四、诗歌意境分析要求:根据所学诗歌意境分析知识,对下列诗歌进行分析,并选择最符合要求的答案。1.请分析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句诗的意境。A.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破败的悲痛之情。B.描写了春天景色的美好,与国家破败形成鲜明对比。C.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D.以上都是。2.分析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句诗的意境。A.描绘了壮阔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B.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C.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D.以上都是。3.分析白居易《琵琶行》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句诗的意境。A.描写了诗人与琵琶女相遇时的感慨。B.表达了诗人对同病相怜者的同情。C.通过相遇的场景,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D.以上都是。4.分析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句诗的意境。A.描写了大江东去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B.通过大江东去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英雄人物的怀念。C.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D.以上都是。5.分析李商隐《锦瑟》中“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句诗的意境。A.描写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B.通过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C.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D.以上都是。五、诗歌表达技巧要求:根据所学诗歌表达技巧知识,对下列诗歌进行分析,并选择最符合要求的答案。1.分析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句诗的表达技巧。A.对比B.比喻C.设问D.象征2.分析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句诗的表达技巧。A.对比B.比喻C.设问D.象征3.分析白居易《琵琶行》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句诗的表达技巧。A.对比B.比喻C.设问D.象征4.分析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句诗的表达技巧。A.对比B.比喻C.设问D.象征5.分析李商隐《锦瑟》中“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句诗的表达技巧。A.对比B.比喻C.设问D.象征六、诗歌主题思想要求:根据所学诗歌主题思想知识,对下列诗歌进行分析,并选择最符合要求的答案。1.分析杜甫《春望》的主题思想。A.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破败的悲痛之情。B.描写了春天景色的美好,与国家破败形成鲜明对比。C.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D.以上都是。2.分析王之涣《登鹳雀楼》的主题思想。A.描绘了壮阔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B.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C.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D.以上都是。3.分析白居易《琵琶行》的主题思想。A.描写了诗人与琵琶女相遇时的感慨。B.表达了诗人对同病相怜者的同情。C.通过相遇的场景,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D.以上都是。4.分析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主题思想。A.描写了大江东去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B.通过大江东去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英雄人物的怀念。C.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D.以上都是。5.分析李商隐《锦瑟》的主题思想。A.描写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B.通过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C.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D.以上都是。本次试卷答案如下:一、诗歌创作技巧1.D解析思路:起承转合是诗歌结构的基本形式,起句为开头,承句为过渡,转句为转折,结句为结尾。结句并非指结尾部分,而是指诗的最后一句话。2.D解析思路:修辞手法是指在语言表达中,为了增强表达效果而采用的一种艺术手法。设问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而比喻、拟人、排比等也是修辞手法。3.C解析思路:表现手法是指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段来表现主题、情感和思想。象征、比喻、拟人等都是表现手法,而象征在这里被重复列出。4.C解析思路:表现手法与第三题类似,象征、比喻、拟人等都是表现手法,而象征在这里被重复列出。5.C解析思路:表现手法与前三题一致,象征、比喻、拟人等都是表现手法,而象征在这里被重复列出。6.C解析思路:表现手法与前面题目相同,象征、比喻、拟人等都是表现手法,而象征在这里被重复列出。7.C解析思路:表现手法与前面题目相同,象征、比喻、拟人等都是表现手法,而象征在这里被重复列出。8.C解析思路:表现手法与前面题目相同,象征、比喻、拟人等都是表现手法,而象征在这里被重复列出。9.C解析思路:表现手法与前面题目相同,象征、比喻、拟人等都是表现手法,而象征在这里被重复列出。10.C解析思路:表现手法与前面题目相同,象征、比喻、拟人等都是表现手法,而象征在这里被重复列出。二、诗歌鉴赏1.C解析思路:杜甫的《望岳》是一首描绘泰山壮丽景色的诗,而《春望》是另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破败的悲痛之情。2.D解析思路: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一首表达对远方亲人思念之情的诗,而《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另一首诗,描绘了出猎的场面。3.C解析思路:白居易的《问刘十九》是一首表达对朋友问候的诗,而《琵琶行》是另一首诗,讲述了琵琶女的故事。4.D解析思路:王之涣的《凉州词》是一首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诗,而《登鹳雀楼》是另一首诗,描绘了登楼远眺的景象。5.D解析思路:李白的《将进酒》是一首表达豪放不羁的诗,而《庐山谣》是另一首诗,描述了诗人游历庐山的情景。6.D解析思路:李商隐的《无题》是一首表达爱情悲欢离合的诗,而《锦瑟》是另一首诗,以锦瑟为喻,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7.D解析思路:杜牧的《秋夕》是一首表达对家乡思念之情的诗,而《山行》是另一首诗,描绘了山中秋景。8.D解析思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是一首描绘登楼远眺的诗,而《凉州词》是另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9.D解析思路:李白的《将进酒》是一首表达豪放不羁的诗,而《静夜思》是另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10.D解析思路:李商隐的《无题》是一首表达爱情悲欢离合的诗,而《锦瑟》是另一首诗,以锦瑟为喻,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三、诗歌意境分析1.D解析思路:这句诗通过对比国破与山河在,以及城春与草木深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破败的悲痛之情。2.D解析思路:这句诗通过描绘白日依山尽和黄河入海流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3.D解析思路:这句诗通过描述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相遇,表达了诗人对同病相怜者的同情。4.D解析思路:这句诗通过大江东去和浪淘尽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英雄人物的怀念。5.D解析思路:这句诗通过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四、诗歌表达技巧1.A解析思路:这句诗通过对比国破与山河在,以及城春与草木深的景象,运用了对比的表达技巧。2.A解析思路:这句诗通过描绘白日依山尽和黄河入海流的景象,运用了对比的表达技巧。3.A解析思路:这句诗通过描述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相遇,运用了对比的表达技巧。4.A解析思路:这句诗通过大江东去和浪淘尽的景象,运用了对比的表达技巧。5.A解析思路:这句诗通过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运用了对比的表达技巧。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