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高频考点速记题库:文言文翻译技巧提升试题_第1页
2025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高频考点速记题库:文言文翻译技巧提升试题_第2页
2025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高频考点速记题库:文言文翻译技巧提升试题_第3页
2025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高频考点速记题库:文言文翻译技巧提升试题_第4页
2025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高频考点速记题库:文言文翻译技巧提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高频考点速记题库:文言文翻译技巧提升试题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文言文翻译技巧提升试题要求:正确翻译下列文言文句子,注意句子中加点词的特殊用法。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5.指通豫南,达于汉阴。6.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7.吾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8.窃以为言,则简奥;以为文,则近俗。9.沛然若决江河而注之海也。1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二、文言文实词、虚词辨析试题要求:在下列句子中,选出加点词的正确词义。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A.喜爱B.知道C.乐于D.感叹)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A.憎恨B.悲伤C.忧虑D.愤怒)3.爱而不见,搔首踟蹰。(A.坚定B.愉快C.烦恼D.安静)4.窈窕淑女,君子好逑。(A.清新B.妩媚C.淡雅D.高雅)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A.学习B.研究C.体验D.了解)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A.爱护B.帮助C.教育D.指导)7.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A.做好事B.做坏事C.做坏事的人D.做好事的人)8.窃以为言,则简奥;以为文,则近俗。(A.简洁B.繁琐C.高雅D.淡雅)9.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A.长远B.宽阔C.高大D.坚固)10.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A.宽广B.坚定C.愉快D.愤怒)三、文言文句子断句试题要求:在下列句子中,正确断句。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3.指通豫南,达于汉阴。4.吾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5.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6.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7.窈窕淑女,君子好逑。8.窃以为言,则简奥;以为文,则近俗。9.沛然若决江河而注之海也。10.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四、文言文句子理解与赏析试题要求:根据下列文言文句子,回答问题。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1)解释“时习”的意思。(2)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道德观念?(3)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荀子》)(1)这句话通过比喻手法表达了什么道理?(2)你认为这句话对现代人有什么启示?(3)请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有哪些行为体现了“用心躁”的特点。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孟子》)(1)这句话中的“成人之美”和“成人之恶”分别指什么?(2)这句话对个人修养有何指导意义?(3)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是如何践行“成人之美”的。五、文言文阅读理解试题要求: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游褒禅山记》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葬之也,以葬其父也。余既游其父,而卒葬之,故亦欲从其游。余与四人拥火以入,盖借光也。其下平旷,仰视,则突兀欲飞;俯察,则幽暗昏惑。其道幽深,奇花异草,鸟兽翔集。余与四人,共游其中,流连忘返。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又北向,循胡床而坐,遂至其家。余因得以观之,然后叹曰:“噫!吾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①拥:_______②盖:_______③幽暗:_______④翔集:_______(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其下平旷B.仰视,则突兀欲飞C.俯察,则幽暗昏惑D.其道幽深(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通过对褒禅山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喜爱。B.文章通过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阐述,表达了作者的政治抱负。C.文章通过对“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叹,表达了作者对知音的渴望。D.文章通过对“吾尝求古仁人之心”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古代仁人志士的敬仰。六、文言文综合运用试题要求:根据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孟子·离娄上》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1)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①患:_______②是故:_______③术业:_______(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B.师不必贤于弟子C.闻道有先后D.术业有专攻(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通过“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的论点,告诫人们要谦虚谨慎。B.文章强调师生之间应该相互尊重,不必过分追求师道尊严。C.文章通过对“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阐述,表达了作者对学术研究的看法。D.文章通过对“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论述,否定了师道尊严的重要性。本次试卷答案如下:一、文言文翻译技巧提升试题答案及解析:1.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解析:重点词“尝”表示曾经,“须臾”表示片刻,“学”表示学习。2.即使有美味的食物,不去品尝,也不知道它的味道。解析:重点词“嘉”表示美好,“弗”表示不,“旨”表示味道。3.君子心胸开阔,小人经常忧愁。解析:重点词“坦荡荡”表示心胸开阔,“戚戚”表示忧愁。4.即使有蛇、鳝的洞穴,也没有可以寄托的地方,是因为心思浮躁。解析:重点词“蛇鳝”表示蛇和鳝,“寄托”表示寄托,“躁”表示浮躁。5.指的是通往豫南的道路,一直通到汉阴。解析:重点词“指”表示通往,“豫南”表示豫州的南部,“汉阴”表示汉水的南岸。6.我曾经踮起脚跟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解析:重点词“跂”表示踮起脚跟,“望”表示远望,“博见”表示看得广阔。7.我曾经探求古代仁人的思想,或许不同于这两种心情。解析:重点词“探求”表示探求,“仁人”表示仁爱的人,“或许”表示或许。8.私下认为说话,那么简练而深奥;写成文章,那么接近俗气。解析:重点词“私下”表示私下,“简奥”表示简练而深奥,“近俗”表示接近俗气。9.好像江河决堤,水直注大海一样。解析:重点词“沛然”表示汹涌的样子,“决江河”表示江河决堤。10.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帮助别人做坏事。解析:重点词“成全”表示成全,“好事”表示好事,“恶”表示坏事。二、文言文实词、虚词辨析试题答案及解析:1.A解析:根据句意,此处表示喜爱。2.A解析:根据句意,此处表示憎恨。3.C解析:根据句意,此处表示烦恼。4.B解析:根据句意,此处表示妩媚。5.D解析:根据句意,此处表示了解。6.B解析:根据句意,此处表示帮助。7.A解析:根据句意,此处表示做好事。8.B解析:根据句意,此处表示繁琐。9.A解析:根据句意,此处表示长远。10.D解析:根据句意,此处表示愤怒。三、文言文句子断句试题答案及解析: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解析:根据句意,断句为“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解析:根据句意,断句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3.指通豫南,达于汉阴。解析:根据句意,断句为“指通豫南/达于汉阴。”4.吾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解析:根据句意,断句为“吾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5.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解析:根据句意,断句为“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6.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解析:根据句意,断句为“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