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一模试题地理含答案_第1页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一模试题地理含答案_第2页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一模试题地理含答案_第3页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一模试题地理含答案_第4页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一模试题地理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2025届高三一模地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都市区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空间组织形式,表示一个拥有特定人口规模的核心城市及与其有着紧密社会经济联系的周边邻接地域组成的区域。下图示意中美两国典型都市区不同圈层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与中国相比,美国都市区不同圈层结构的主要特征表现在(

)A.高收入群体主要分布于城区 B.主要通勤方向为内向通勤C.远郊与城区的联系更加紧密 D.郊区生产生活独立性更强2.中美两国都市区圈层结构出现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城市规模大小 B.城市发展阶段 C.城市基础设施 D.城市地域结构渔获率指某水域一定时间内渔获量占同期捕捞总量的比重。下图示意秘鲁太平洋沿岸2010~2014年渔获率变化,图中①表示第一个捕鱼季,开始于4~5月,结束于7~8月;②表示第二个捕鱼季,开始于11~12月,结束于第二年的1~2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秘鲁太平洋沿岸洋流(

)A.成因是密度流 B.流向季节变化明显C.属副热带海域洋流系统 D.流经海区常年多雾4.2014年②时期(

)A.太平洋东部大气不稳定增强 B.澳大利亚山火风险降低C.秘鲁沿岸海水潜热输送减少 D.东南信风势力不断加强滇中高原杞麓湖,属于高原断层陷落构造湖泊,呈封闭型,无明显外流湖口,也无外流过境河流通过,某团队通过钻孔对其湖泊沉积物粒度、总有机碳和碳酸盐等理化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并与气候观测资料及人类活动历史资料对比,研究湖区气候变化历史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研究发现、该湖泊沉积物钻孔岩芯中粒径主要受周围水流作用的影响,粒径大小指示湖泊水位变化,有机碳多少可反映流域的生物生产力大小。如图为杞麓湖某采样点部分时段沉积物平均粒径、有机碳及碳酸盐含量的变化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5.有关杞麓湖的推测,正确的是(

)A.当地气温低,蒸发弱,湖泊水位季节变化小B.因降水量超过蒸发量,湖水富营养化不明显C.湖水通过地下暗河排泄外流,为淡水湖D.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湖水含沙量小6.相对于Ⅰ时期,Ⅱ时期湖区的气候特征是(

)A.暖干 B.暖湿 C.冷干 D.冷湿7.Ⅲ时期钻孔岩芯沉积物中的平均粒径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降水明显增多 B.入湖泥沙减少C.用水明显增多 D.径流汇入减少锆是一种战略性稀有重金属。锆资源集中分布在澳大利亚和非洲,绝大多数由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的三大供应商开发,消费集中在中国、欧洲和北美。莫桑比克锆砂矿资源丰富,其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前寒武纪火成岩。含锆重砂矿物多在海岸带低潮线附近富集,某些月份在高潮线以上也有大量沉积。“一带一路”背景下,某中资企业与莫桑比克合作开发锆砂矿。下图示意某中资企业采矿区及所在区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甲、乙、丙、丁四地中,最有可能是该采矿区成矿物质来源地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9.推测含锆重砂矿物在海岸带高潮线以上大量沉积的月份为(

)A.1-3月 B.4-6月 C.7-9月 D.10-12月10.我国锆资源供应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①国内供应能力低②开采难度较大③进口来源分散④对外依存度高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近年来,甘肃省天水市滑坡灾害频发,严重威胁着区域内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研究该市秦州区、麦积区典型黄土滑坡区,发现1985--2020年滑坡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呈现动态变化特征,单个滑坡体的土地利用方式逐年多样化。通过研究滑坡区土地利用类型和时空变化规律,为区域灾损土地的开发再利用及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下表为1985--2020年秦州区和麦积区滑坡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数量(单位:个)。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土地利用类型年份19851990199520002005201020152020旱地429436415361352352351345水田00022222森林2025272729292928草原153217379798083不透水面55667771111.导致天水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滑坡空间分布数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植被类型差异 B.降雨量差异C.人类活动差异 D.地形的差异12.滑坡区旱地发生大规模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旱地生产退化 B.建设用地需求增加C.种植思想观念改变 D.响应退耕还林还草政策13.滑坡体的土地利用方式逐年多样化的影响是(

)①提升区域的植被覆盖度②降低区域的植被覆盖度③增大再次发生滑坡的可能性④降低再次发生滑坡的可能性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青海省夏吾曲河小流域平均海拔3590m,属高原大陆性气候,每年5~10月温暖多雨,11月至次年4月寒冷干燥、多大风天气。矮蒿草是该流域高寒草甸主要类型之一,也是优良的天然放牧场地。研究发现,该流域中矮蒿草除在河漫滩湿地无分布外,其他生境均有分布。正常放牧情况下矮蒿草在滩地所在生境下为优势种,在不放牧的情况下与群落中的高大禾本科植物竞争时处于劣势。下图为夏吾曲河流域地形及生境描述图。完成下面小题。14.与山坡相比,河漫滩湿地(

)A.土壤水分条件差 B.土壤肥力较高 C.面积变化小 D.生物总量少15.矮嵩草形态特征在山顶表现为(

)A.叶片面积大 B.叶片厚度小 C.植物株体高 D.植物根系长16.在土壤含水量适当的情况下,若放牧强度加大,该区域滩地上植被变化为(

)A.禾本科植物植株数量增多,矮嵩草植物植株数量增多B.禾本科植物植株数量增多,矮嵩草植物植株数量减少C.禾本科植物植株数量减少,矮嵩草植物植株数量增多D.禾本科植物植株数量减少,矮嵩草植物植株数量减少二、综合题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锡是人类最早发现和使用的金属之一,我国最早开采和使用锡可追溯到商代时期。云南个旧是世界上锡矿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埋藏浅,品质好。从西汉时期锡矿开采业的迅速兴起,至今已有2000多年。新中国成立后,个旧市锡矿开采业为国家建设做出巨大的贡献,但未能逃脱资源枯竭的命运,2008年被列入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及转型发展试点城市。2011年个旧市政府选择“退二进二”的转型道路,即从锡矿资源采掘业向第二产业多元化发展,着力推动实施“产业链延伸十产业更新”的复合型模式,成为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示范市。下图示意云南省个旧锡矿分布及其1960一2020年三次产业结构变化。(1)指出云南个旧西汉时期锡采掘业迅速兴起的主要原因。(2)请从产业结构角度,推测个旧市产业结构不合理可能产生的问题。(3)云南个旧在资源枯竭城市发展上选择“退二进二”的转型道路,请说明其合理性。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沱沱河位于青藏高原,流域内多年冻土发育广泛,对河流地貌的演化产生了较大影响。研究表明,近年来,沱沱河流域多年冻土呈现退化趋势,多年冻土连续分布区面积大幅减小。图示意沱沱河某处横剖面最热月地温分布。(1)用斜线在上图中画出横剖面中最大的多年冻土连续分布区。(2)简述多年冻土对河流地貌发育的影响。(3)分析多年冻土退化给沱沱河水文特征带来的影响。19.读世界局部地区1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甲气压中心的形成原因。(2)对比乙、丙两地风的不同特点。(3)请在下面空白处绘出丁锋面的剖面示意图(要求绘出锋面和冷、暖气团运动的方向)。(4)当日M、N两处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哪一处?为什么?《2025届高三一模》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DBCACACCAD题号111213141516答案DDDBDC1.D2.B【难度】0.65【知识点】城镇化概念及意义、发达国家城镇化的特点与原因、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的特点与原因【解析】1.如图所示,与中国相比,美国都市区不同圈层结构的主要特征表现在高收入群体主要分布于郊区,A错误;内向通勤不是美国都市区主要通勤方向,B错误;中国的远郊与城区的联系更加紧密,C错误;如图所示,美国的远郊与城区的联系不紧密,说明郊区生产生活独立性更强,D正确。故选D。2.中国为发展中国家,为城镇化发展的中期加速阶段,表现为郊区城镇化;美国为发达国家,为城镇化发展的后期缓慢停滞阶段,出现逆城镇化现象,B正确;与城市规模、基础设施和城市地域结构关系不大,ACD错误。故选B。【点睛】城市郊区化是城市化的一种结果,指居民向市郊扩散的一种城市形态。原因是城市中心区居住环境恶化,地铁及小汽车交通发展,居民追求宽敬舒适的独立式住宅等。保证了人们生活随意,出行速度较快,生活空间扩大,使低密度居住得以实现。受就业岗位和商业服务外迁、郊区性能逐渐完善和发展等因素的制约。3.C4.A【难度】0.65【知识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厄尔尼诺、拉尼娜及其影响、某要素对整体的影响【解析】3.秘鲁太平洋沿岸洋流是指秘鲁寒流,成因是东南信风将大陆西岸的表层海水吹走,深层海水向上移动形成的上升补偿流,东南信风没有季节上风向的变化,所以秘鲁寒流也没有季节上的变化,AB错误;秘鲁寒流主要存在于信风控制的中低纬,属于副热带环流,C正确;秘鲁寒流流经海区的大雾天气主要出现在夏季,并不是常年多雾,D错误。故选C。4.由图可知,该图2014年①时期,渔获率的占比相对较低,且比2013年②时期明显下降,说明在2014年秘鲁某水域某一时间的渔获量占同期捕捞量总量占比小,且比前一年少,说明该时期的渔获量少,渔业减产。该海域在秘鲁沿岸,属于秘鲁渔场,则可推知秘鲁渔场减产是受厄尔尼诺的影响,2014年出现了厄尔尼诺。②时期是从2014年11月到次年的2月,属于秘鲁的夏季。在厄尔尼诺年,东南信风减弱,东太平洋海区海水异常升温,海水蒸发加剧,对流运动增强,太平洋东部大气不稳定性增强,秘鲁沿岸海水潜热输送增多,A正确,CD错误;澳大利亚地区上升气流减弱,多晴天,夏季高温降水少,多晴天,山火风险升高,B错误。故选A。【点睛】寒暖流交汇海区容易形成海雾;夏季中低纬度的寒流影响海区容易形成海雾;冬季中高纬度的暖流影响海区容易出现海雾。5.C6.A7.C【难度】0.65【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陆地水体之间的水源补给关系、河流和湖泊的水系、水文特征【解析】5.结合图中信息可知,杞麓湖粒径大小在Ⅲ时期变化较大,粒径大小指示湖泊水位变化,因此该湖泊水位变化较为明显,排除A;该湖泊有机碳含量较高,说明该流域生物生产力较强,生物量较多,湖水富营养化问题较为突出,排除B;结合材料可知,该湖泊属于高原断层陷落构造湖泊,无明显外流湖口,也无外流过境河流通过,该湖泊主要是通过地下暗河排泄外流,为淡水湖,以地下水补给为主,湖水含沙量较少,C正确,排除D。故选C。6.结合图中信息可知,相对于Ⅰ时期,Ⅱ时期湖区有机碳和碳酸盐含量增加,说明该时期生物生产力较大,气候较为温暖,该时期沉积物平均粒径增大,说明该时期湖水量较少,挟沙能力较弱,气候较为干燥,A正确,排除BCD。故选A。7.结合材料信息可知,粒径大小指示湖泊水位变化,Ⅲ时期钻孔岩芯沉积物中的平均粒径呈波动上升趋势,湖泊水位变化较为明显,整体水位下降,主要在于人类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C正确;降水变化较小;该湖泊没有明显外流过境河通过,入湖泥沙和径流汇入对其影响较小,排除ABD。故选C。【点睛】湖泊补给类型包括雨水补给,季节性冰雪融水补给,永久性积雪或冰川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和河流水补给,不同的地区,湖泊补给类型有可能有一种或几种共同作用于该湖泊补给,根据该湖泊所处地理位置判断主要补给类型。8.C9.A10.D【难度】0.65【知识点】矿物与三大类岩石、降水、我国矿产资源概况【解析】8.利用材料信息中“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前寒武纪火成岩”这一关键信息,排除乙(中生代变质岩)、丁(中生代沉积岩),BD错误;采矿区位于沿海,应远离成矿物质的来源地,表明需要外力侵蚀搬运沉积才能形成采矿区的锆砂矿,与甲相比,丙临近河流,有河流与采矿区相连,具有流水侵蚀搬运沉积的可能性,因此丙地最有可能是该采矿区成矿物质的来源地,C正确,A错误。故选C。9.当地位于南半球10-20°之间,属热带草原气候,1~3月为当地的湿季,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流速快,对成矿物质的侵蚀作用和砂搬运作用强,使得进入岸海水的含错重砂矿物多(含矿物来源多),容易被波浪带入高潮线之上沉积,A正确;其他季节降水量相对较少,河流径流量较小,流水搬运能力有限,排除BCD。故选A。10.材料信息表明,锆资源集中分布在澳大利亚和非洲,绝大多数由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的三大供应商开发,进口来源集中,因此推断国内锆资源储量和产量都不高,国内供应能力低,只能以进口为主,对外依赖程度高,①④正确;与开采难度较关系小,进口来源集中而不是分散,②③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火成岩为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岩,有侵入岩和喷出岩两种类型。火成岩不属于变质岩和沉积岩。11.D12.D13.D【难度】0.65【知识点】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泥石流、滑坡【解析】11.由材料可知,1985-2020年滑坡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中滑坡点旱地数量很多,草原的数量次之,森林再次,不透水面和灌溉农田亦有分布,结合植被分布情况可知,和植被覆盖类型差异关联较小,A错误;降雨量属于宏观影响,对区域差异影响弱,B错误;同样有人类活动的旱地滑坡多,而灌溉农田少,二者人类活动干扰都较强,而旱地一般分布在水资源欠缺、坡度较陡的地区,而灌溉农田一般分布在坡度较缓的地区,所以主要与地形有关,C错误,D正确。故选D。12.据表格信息可知,滑坡区旱地发生大规模变化集中于1995-2005年,呈减少趋势,且此时林、草土地利用类型增加,因此可推断旱地转化为林、草地,即可能与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相关,并不是旱地生产退化或种植思想变化,D正确,AC错。建设用地需求增加与旱地滑坡减少无直接关联,B错。故选D。13.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滑坡体的土地利用类型逐年多样化体现在其土地利用方式增多、植被覆盖增多,草原和树木面积增加,能够提升区域的植被覆盖度,降低再次发生滑坡的可能性,①④正确,②③错误。故选D。【点睛】水土流失的成因:①自然因素(潜在因素):水土流失强度与地形坡度、降水多少和强度呈正相关,与植被覆盖度呈负相关,还与土壤的疏密程度有关。②人为因素(主导因素):主要是指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土质疏松的人类活动。14.B15.D16.C【难度】0.65【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影响植被的因素【解析】14.与山坡相比,河漫滩湿地海拔低,地形较平坦,地表径流从山坡及其它高处侵蚀搬运物质来堆积,其中包括水、有机质和矿物质等,因此河漫滩湿地土壤肥力较高,同时土壤水分条件好,生物总量更多,D错误,B正确;另外,坡面上的太阳高度角更大,更接近垂直照射,受光面积大于平地,使山坡光照比河漫滩湿地更强,土壤蒸发量大,土壤水分条件差,相较而言,受补给影响,河漫滩湿地水分较为充足,A错误;河漫滩湿地距河道近,洪水期河流携带泥沙在河漫滩处堆积,面积变化大,C错误。故选B。15.山顶光照强,风力大,土壤水分蒸发强,矮嵩草为适应水分条件较差的环境,叶片面积减小以减少蒸发,A错误;叶片厚度增大储存水分,抵御干旱,B错误;山顶由于风力强劲,植株较矮以抵御强风,C错误;由于水分条件较差,植物根系长可以更好地吸取水分和养分以维持植物的生长,D正确。故选D。16.材料中提到,正常放牧情况下矮嵩草植物在滩地所在生境下为优势种,在不放牧的情况下与群落中的高大禾本科植物竞争时处于劣势,这意味着在较强的放牧情况下,牲畜采食作用可消除不耐牧的禾本科植物的竞争影响,从而导致禾本科植物桂林数量减少,矮嵩草植物植株数量增多。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植被的分布和类型受气候、地形、土壤、水分、人类活动的影响。生长在该地区的植被具备适应该地区环境的能力。主要从根、叶、茎分布特点、植被形态、生长速度等方面分析植被是如何适应当地环境(尤其是恶劣环境)特点的。17.(1)个旧锡矿资源储量丰富,埋藏较浅,品质较好;西汉时期锡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促使锡采掘业得到发展;锡采掘业从商代时期开始至西汉时期,开采历史较长,具有一定的开采技术和经验等。(2)第一产业占比过低,粮食种植面积萎缩,会造成粮食供应短缺;第二产业占比较高,矿产资源过度开采,会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第三产业增及过快,会造成第一、二产业劳动力减少和成本上升等。(3)淘汰落后和污染性较大的第二产业部门,可以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实施锡加工业,产业链延伸,可以增加附加值和经济收入;培育优势接续替代产业,可以推动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等。【难度】0.65【知识点】资源枯竭型地区兴起的条件、资源枯竭型地区衰落的原因、资源枯竭型地区振兴的措施【分析】本题以个旧的锡矿开采和利用为背景,涉及其开采兴起原因、产业结构不合理带来的问题、发展措施等相关知识,考查对图表信息的阅读与获取能力,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等核心素养。【详解】(1)由材料“云南个旧是世界上锡矿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埋藏浅,品质好。”可知,当地的锡矿丰富且品质好,便于开采;西汉时期锡矿在生产和生活大量使用,促使锡采掘业得到发展;由材料可知,锡矿开采从商代开始,到西汉已有较长的开采历史,具有一定的开采技术和经验。(2)由图可知,个旧的三次产业特点:第一产业比重过低,第二产业比重过大,但呈下降趋势,第三产业呈快速上升的趋势。第一产业比重过低,可能会导致粮食和生活食物短缺;第二产业比重过大,矿产的开采会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第三产业的快速增长,可能会导致第一、二产业的劳动力不足,造成劳动力成本上升等问题。(3)由材料“2011年个旧市政府选择“退二进二”的转型道路,即从锡矿资源采掘业向第二产业多元化发展,着力推动实施“产业链延伸十产业更新”的复合型模式”可知,“退二进二”是城市经济重心从单纯的矿产采掘冶炼转向第二产业多元化发展,走“产业延伸+产业更新”的转型路子。退就是淘汰落后和污染性较大的第二产业部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减少对能源的消耗,保护环境;进即是通过延长产业链,提高资源的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同时进是为了更好的培育优势接续替代产业,可以推动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等。18.(1)(2)多年冻土抗侵蚀能力较强,阻碍河道下蚀;冻土阻碍河水下渗,促使河水在地表汇聚;流水作用以侧蚀、堆积为主,形成宽而浅的河道。(3)多年冻土退化,河流下渗量增大,地表径流量减小;河流调蓄能力下降,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多年冻土退化,部分土壤崩解进入河道,河流含沙量增大。【难度】0.65【知识点】要素之间的影响【分析】本题以沱沱河流域多年冻土为材料,设置3个小题,涉及地理环境整体性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详解】(1)多年冻土连续分布区应位于最热月地温在0°C以下的区域,因此横剖面中最大的多年冻土连续分布区位于图中地温0°C包围的范围内,如图所示:

(2)多年冻土终年不化,抗侵蚀能力较强,可以阻碍河道下蚀;冻土冻结,不利于水体下渗,阻碍了河水下渗,使地表径流增多,促使河水在地表汇聚;由于水体下渗受阻,下蚀减弱,因此流水作用以侧蚀和堆积为主,形成宽而浅的河道。(3)多年冻土退化,因此部分冻土融化,河流下渗量增大,使地表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