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常德芷兰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期中问卷_第1页
湖南常德芷兰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期中问卷_第2页
湖南常德芷兰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期中问卷_第3页
湖南常德芷兰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期中问卷_第4页
湖南常德芷兰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期中问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0分)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民俗风情】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酒,刘成章笔下那气势páng()礴、令人①的安塞腰鼓,吴伯箫那“遍悬珠玉金银而”以感受并理解民俗的多样和价值。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2.在①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拍手称快B.眼花缭乱C.戛然而止D.叹为观止3.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我们的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B.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C.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世代传承并民众创造。D.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传承并世代创造的民间文化。【社会新风】“低碳引领城市新风尚”不是太难,但对此要有正确的认识。【材料二】我校学生进行“低碳生活”了解程度的调查结果如下。4.小林正在拟写一副践行“低碳生活”的一项()(3分)上联:愿化_______,为原生态郁郁葱葱,我来添绿。下联:恐遗千载憾,若臭氧层空空洞洞,谁去_______。A.春一枝拯救B.一枝春补天C.千点春补天D.春一片拯救5.从材料二可看出超过半数的学生对“低碳生活”不太了解,引领“低碳生活”的新风尚关“低碳生活”“低碳生活”理由。(3分)【民俗访寻】6.根据语境,完成古诗文默写。(5分)了解一地的民俗,必然要走入当地,赏山川之美,品情意之绵。忽逢桃源,惊艳于“夹”“②,波撼岳阳城”的恢宏;伫立水湄,迷离在“③,白露未晞”的凄美;流连河洲,吟唱出“④,君子好逑”的思慕;徘徊城头,共情于“一日不见,⑤”的无限情思。二、阅读理解(50分)(一)现代文阅读(10分)7——9题。宣纸建光元年(121纸。宣纸中有一种名叫“四尺丹”的名贵品种,一直流传至今,就是为了纪念孔丹。正是宣纸的这些性质而使中国书画艺术具有了一种独特性。能够保持伸缩自如,裂而不断的完美状态。内聚力,同时,也是检验书写者耐心和品格的途径所在。与宣纸内部纤维“管道结构”完美融合后留下了墨流走了水。会沾染墨迹。pHpH值都在8.3远超普通纸。专用纸。7.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A纸中有一种名叫“四尺丹”的名贵品种,就是为了纪念孔丹。B扩散开即为熟宣。CD“水走墨留”“寿纸千年”的重要原因是宣纸在生产的过程中,保留下来的几乎全是相对稳定的纤维,不招惹虫蛀。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性、胶着性、持久性等五个具体方面对宣纸的特性进行了介绍说明。B.第③段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有力地说明了宣纸具有很强的弹性和韧性。C同种类。D“通常”一词指“一般情况下”也不排除偶尔会沾染墨迹的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不能删去。94分)的时候,爸爸提醒他要选择熟宣。让小明拿宣纸来包裹几层,放入锦盒内,再放入保险柜。(二)现代文阅读Ⅱ(14分)不息。请阅读小说《主角》,跟随益西措一起寻找主角,并完成10——13题。主角①热气腾腾。菜已盈桌,五双眼睛却被一旁浓稠的酥油茶吸引。②“”说着就去拿魏老师面前的空碗。魏老师伸手挡住梅朵,眼睛瞪得像张飞,说:“瞎扯!也不”“”“我怎能是今晚的主角呢?”刘大毛缓缓开口道:“角。”“对,说得好!”众人纷纷附和。③“”梅朵问坐在角落里一个身穿藏袍的小姑娘。“”“”梅朵不给陈斌争魏老师这回没拒绝,啜了一口,赞道:“香!”他又盯着梅朵说:“其实和你比起来,我们都不值一提。”④这样的苦难?牧民叹息道:“雪崩几年前我们为草原上的孤儿办了一所学校,想让他们有地方学习、生活,可牧民识”“我当她们的老师行吗?”牧民手一拍:“太好了!走,我领你们去学校!”江梅兴冲冲上了汽车,草原的风撩起她漆黑的短发。不久,“学校”出现在了眼前——一座废弃已久的土坯碉楼。⑤来关注这里的孩子。⑥音未落,陈斌第一个站起来,说:“益西措一直到大学的学费,都由我负责。⑦见魏老师说他自己和朋友们的行为不值一提,梅朵激动起来:“魏老师,这些年,”“”“梅朵,”“是为了寻找下一个点亮酥油灯的人。⑧大雪下得嘶嘶作响,魏老师忽说:“咦,刘大毛哪去了?”说话间,门吱呀一声推开了,刘大毛抖了抖满头雪花,径直走到梅朵身边,说:“梅朵,这是十万块钱,安心写你的长篇作品,争取早日出版。”梅朵一下呆了,抬头望着刘大毛,双手不安地搓来搓去。魏老“”到刘大毛面前。⑨窗外,雪旁若无人地下。窗内,大家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一晚上的饭快结束了,也不晓得今晚的主角究竟是谁。(作者程建华,文章有删改)10.下列关于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的雪景反衬出屋内暖意融融的氛围,为人物出场和故事展开设置了背景。B.第③段中益西措为陈斌献上哈达,表达出她对陈斌一直以来资助的感激之情。C.第④段画线句中破折号起转换话题的作用,引出下文梅朵留在这里教书的故事。D.文章运用插叙,展现梅朵从城市白领到草原老师的转变,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11.结合语境,从修辞或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⑤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江梅站在碉楼顶上,像鹰一样张开双臂,开心地笑了。12.文中多次出现“酥油茶”,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4分)13.文章以“主角”为题,但直到结尾也没有交代主角究竟是谁,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4分)(三)古诗文阅读(18分)你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4题。峡口送友人唐·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14.本诗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4分)民间最本真的精神血脉。请你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5——18题【甲】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佁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②之所游处;以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节选自元结《右溪记》,有删改)qī④彰示:宣扬,告示。15.下面对【甲】【乙】两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文都是开篇点题,寥寥几语就交代了写作对象的位置、环境及发现它的原因。B.甲文从小丘写到篁竹,写到水声,写到小潭,运用定点观察法,写出了小潭的幽深静谧。C竹”。D以溪在州右”中的“以”字意思相同,都是因为的意思。16.下面对【乙】文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B.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C.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D.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174分)(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佳木异竹,垂阴相荫。垂:①边疆,边境②垂挂③垂落,落下④流传⑤临近⑥敬词。表示对方高于自己。18什么?(4分)(四)名著阅读(8分)19“”中《〈说文解字〉第一》的内容,因形解意。请结合示例,推断“明”的字义。(3分)汉字偏旁图解推断字义上面是手,下面是果树,“采”本意为摘取。例如《关雎》一诗中,“左右采之”采的“采”即“摘取”之意。明20.选择性阅读是阅读《经典常谈》的好方法,请参考示例,向同学推荐《经典常谈》中你喜欢的篇目(5分)的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