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偏头痛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_第1页
中国偏头痛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_第2页
中国偏头痛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_第3页
中国偏头痛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_第4页
中国偏头痛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偏头痛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202X汇报人:XXX汇报时间:202X目录偏头痛概述01患者教育与管理04偏头痛的诊断02新型治疗方法与展望05偏头痛的治疗03偏头痛概述01202X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发作性脑功能障碍性疾病,以反复发作的搏动性中重度头痛为特点,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和畏声等症状。根据2016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偏头痛是第二大常见的神经系统失能性疾病,我国偏头痛的年患病率为9%。定义与基本特征偏头痛的发病率高,全球约10.4亿人患有偏头痛,男性终身患病率约10%,女性约22%。我国既往数据显示偏头痛的诊断和治疗存在较大不足,病人就诊率仅为52.9%,医师正确诊断率仅为13.8%。流行病学特点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较公认的观点是皮层扩散性抑制参与偏头痛的先兆发生,并可能进一步激活三叉神经血管系统。偏头痛发作的脑网络可塑性变化涉及疼痛感知、处理与情绪调控等多种环路。发病机制偏头痛的定义与流行病学偏头痛的诊断02202X无先兆偏头痛诊断标准符合头痛发作持续4~72小时、至少符合单侧、搏动性、中重度疼痛、日常体力活动加重头痛等4项中的2项、至少符合恶心和/或呕吐、畏光和畏声等2项中的1项等标准的头痛至少发作5次。不能用ICHD-3中的其他诊断更好地解释。有先兆偏头痛诊断标准至少2次发作符合有可完全恢复的先兆症状(视觉、感觉、言语和/或语言、运动、脑干、视网膜等)、至少符合先兆持续超过5分钟、2个或更多症状连续发生等6项中的3项、与先兆伴发或在先兆出现60分钟内出现头痛等标准。不能用ICHD-3中的其他诊断更好地解释。慢性偏头痛诊断标准符合头痛(偏头痛样头痛或紧张型样头痛)每月发作至少15天,至少持续3个月、符合无先兆偏头痛诊断B-D标准和/或有先兆偏头痛B和C标准的头痛至少发生5次、头痛符合无先兆偏头痛的C和D、有先兆偏头痛的B和C等任意1项,且每月发作大于8天,持续时间大于3个月等标准。不能用ICHD-3中的其他诊断更好地解释。诊断标准详细问诊详细询问头痛发作的时间、频率、持续时间、疼痛性质、部位、相关症状、诱发因素、缓解因素、家族史等,以获取全面的病史信息。询问患者在头痛期间的行为改变、活动受限程度以及发作间期的健康状况。辅助检查进行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以排除其他可能导致头痛的疾病。必要时进行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或MRI)等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鉴别诊断偏头痛需与紧张型头痛、丛集性头痛等其他原发性头痛相鉴别,还需警惕继发性头痛,如颅内占位性病变、脑血管疾病等引起的头痛。诊断流程偏头痛的治疗03202X治疗目标与原则治疗目标是快速持续止痛、恢复患者功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经济及医疗资源消耗。治疗原则是根据头痛严重程度、伴随症状、既往用药和患者的个体情况,结合阶梯治疗或分层治疗原则选用急性期治疗药物,避免使用安乃近以及含有巴比妥类和阿片类成分的止痛药。非特异性药物治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阿司匹林、双氯芬酸、萘普生等非甾体抗炎药及对乙酰氨基酚与咖啡因复方制剂等非特异性药物可用于轻中度偏头痛发作的治疗。这些药物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减少前列腺素合成而起到镇痛作用,但需注意其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如出血综合征、消化不良等。特异性药物治疗曲普坦类药物是5-HT1B/1D受体激动剂,为偏头痛中、重度急性发作的一线治疗药物,越早应用效果越好。CGRP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断CGRP与其受体结合进而降低三叉神经血管系统活性,终止偏头痛急性发作。选择性5-HT1F受体激动剂lasmiditan对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5-HT1F受体的激动作用用于偏头痛急性期治疗,血管收缩等不良反应少见。急性发作期治疗治疗目标与指征药物选择预防性治疗的目标是减少头痛及先兆频率,减轻头痛程度及缩短持续时间,提高急性治疗疗效、减少急性治疗消耗、避免急性治疗升级,减少失能,提高生活质量。启动预防性治疗的指征包括通过避免诱因并且使用急性治疗药物后,偏头痛发作仍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急性治疗失败或不耐受等。疗效评估与方案调整评价偏头痛预防性治疗有效的指标包括头痛天数减少、头痛程度显著减轻、持续时间显著缩短、偏头痛相关失能改善等。预防性治疗药物需在足够治疗剂量下使用至少6~8周才能评估疗效,待达到满意疗效后,治疗需至少维持6个月,然后逐渐减停药物,并监测头痛频率。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美托洛尔)、抗癫痫药(如丙戊酸盐、托吡酯)、钙离子拮抗剂(如氟桂利嗪)、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如坎地沙坦、赖诺普利)等药物可用于发作性偏头痛的预防性治疗。A型肉毒毒素、CGRP及其受体的单克隆抗体等可用于慢性偏头痛的预防性治疗。预防性治疗患者教育与管理04202X记录头痛日记教育患者记录头痛日记,帮助识别偏头痛发作的触发因素、评估疗效,定期随访及适时调整干预方案等。健康生活方式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的运动与作息、限制红酒摄入、避免各种诱因等。治疗预期告知患者目前偏头痛无法根治,但可有效控制,帮助患者确立合理的治疗预期,即通过治疗可以减少发作频率,减轻头痛程度,缩短头痛发作时间,减少失能。药物使用指导正确合理使用急性期药物,告知急性止痛药物在头痛发作初期(头痛发作后1小时内)服用效果更好,但需要控制使用频率,避免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的发生,给药途径需考虑消化系统症状。预防性治疗知识解释预防性药物治疗的目的、疗程及注意事项,帮助患者了解预防性治疗的重要性。患者教育定期随访患者支持多学科协作建立定期随访制度,对患者进行病情监测和治疗效果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供患者支持,如建立患者教育小组、开展患者教育讲座等,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鼓励多学科协作,如神经内科、疼痛科、心理科等共同参与患者的管理,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长期管理新型治疗方法与展望05202XCGRP及其受体单克隆抗体CGRP及其受体单克隆抗体作为一种新的特异性治疗近年来被广泛关注,目前获批用于预防偏头痛的有CGRP单克隆抗体eptinezumab、fremanezumab和galcanezumab,以及CGRP受体单克隆抗体erenumab。这些药物通过靶向CGRP途径,减少偏头痛发作频率,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其他新型药物随着对偏头痛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一些新型药物如Gepants(CGRP受体拮抗剂)、Ditans(5-HT1F受体激动剂)等不断涌现,为偏头痛的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新型药物治疗神经调控治疗神经调控通过用电流或磁场刺激中枢或周围神经以缓解头痛,可单独或与药物同时用于急性期或预防性治疗,已有多项临床试验结果支持神经调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经皮眶上神经刺激、非侵入性迷走神经刺激、经颅磁刺激及远程电神经调节等神经调控装置可用于偏头痛急性期治疗或预防性治疗。生物行为疗法生物行为疗法主要包括认知行为疗法、生物反馈和放松疗法等,可作为偏头痛的预防性治疗,单独使用或与药物或其他非药物治疗结合使用,以提高治疗效果。其他非药物治疗针刺治疗、运动、饮食调节等非药物治疗在偏头痛的防治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作为药物治疗的补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非药物治疗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进一步探索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寻找更有效的治疗靶点,开发新型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