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岩溶区洪涝预警预报规范》_第1页
广西《岩溶区洪涝预警预报规范》_第2页
广西《岩溶区洪涝预警预报规范》_第3页
广西《岩溶区洪涝预警预报规范》_第4页
广西《岩溶区洪涝预警预报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07.060

CCSP12

45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45/TXXXX—XXXX

岩溶区洪涝预警预报规范

Specificationforfloodandwaterloggingforecastinginkarstareas

(征求意见稿)

在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相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5/TXXXX—XXXX

岩溶区洪涝预警预报规范

1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岩溶区洪涝预警预报涉及的术语和定义,确立了岩溶区洪涝预警预报的原则,规定了

岩溶洪涝预报项目及基础资料调查、岩溶区洪涝预报方案、岩溶区洪涝预报方案精度评定、岩溶区洪涝

预警发布的要求,描述了岩溶区河流洪水预报分析方法、岩溶洼地内涝预报分析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岩溶区洪涝的预警预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22482水文情报预报规范

GB/T50095水文基本术语和符号标准

DB45/T1959水文水资源监测站网布设技术导则

DB45/T2152中小河流洪水预警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5009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强发育岩溶地貌strongly-developedkarstgeomorphology

水文地质图中地层以碳酸岩类裂隙岩溶含水岩组为主的地貌。

中发育岩溶地貌moderately-developedkarstgeomorphology

水文地质图中地层以碳酸岩类夹碎屑类含水岩组为主的地貌。

弱发育岩溶地貌poorly-developedkarstgeomorphology

水文地质图中地层以碎屑岩类孔隙裂隙含水岩组为主的地貌。

岩溶区河流riversinkarstareas

河流流域内中、强发育岩溶地貌占比大于40%、集水面积大于3000km2的河流。河流流域内中、强

发育岩溶地貌占比大于60%、集水面积大于200km2小于3000km2的中小河流。

岩溶洼地karstdepression

由岩溶作用形成的底部平坦的封闭负地形。本文件中岩溶洼地特指中、强发育岩溶地貌占比大于

70%、可溶岩分布区在雨水溶蚀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形似漏斗的负地形,属于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连接处,

易发生内涝灾害。

3

DB45/TXXXX—XXXX

岩溶洼地内涝水位-容积曲线waterloggingwaterlevel-volumecurveofkarstdepression

表示岩溶洼地内涝水位与其相应洼地容积关系的曲线。

岩溶洼地内涝水位-水面面积曲线waterloggingwaterlevel-surfacecurveofkarst

depression

表示岩溶洼地内涝水位与其相应淹没水面面积关系的曲线。

岩溶洼地过水系统dischargesystemofkarstdepression

由岩溶洼地内裂隙、溶隙和管道等含水介质共同组成的地表-地下水过水系统。

岩溶洼地内涝水位-过水能力曲线waterloggingwaterlevel-dischargecapacityofkarst

depressionduringwaterloggingevent

表示岩溶洼地内涝水位与其相应岩溶过水系统过水能力的曲线。

岩溶洼地内涝安全水位safewaterlevelofkarstdepressionduringwaterloggingevent

确保岩溶洼地内房屋建筑、农田、道路等重要基础设施不受淹的水位。

岩溶洼地最高内涝水位出现时间maximumwaterloggingwaterlevelappearancetimeof

waterloggingeventprocessinkarstdepression

岩溶洼地内涝灾害发生时达到最高内涝水位的出现时间。

岩溶洼地淹没范围inundationarearangeaofwaterloggingeventprocessinkarst

depression

岩溶洼地内涝灾害发生时达到最高内涝水位时岩溶洼地受淹范围,单位:km2。

岩溶洼地内涝消退时长recessiontimeofkarstdepressionduringwaterloggingevent

岩溶洼地内涝灾害发生后,内涝最高水位消退至岩溶洼地安全水位需要的时长,单位:h。

岩溶洼地最大积水量maximumwaterstorageofkarstdepression

岩溶洼地最高内涝水位对应的洼地积水量,单位,104m3。

岩溶洼地最大淹没水深depthofinundationinakarstdepression

岩溶洼地一次内涝事件最高内涝水位与安全水位的差值,单位,m。

岩溶洼地内涝过程预报分析forecastandanalysisofwaterloggingeventprocessinkarst

depression

在强降雨发生后,结合雨水情监测数据或降雨预报成果,对岩溶洼地可能出现的内涝水位过程进行

定量分析预测,研判岩溶洼地最高内涝水位出现时间、淹没范围以及内涝消退时长。

4

DB45/TXXXX—XXXX

4总则

基本原则

岩溶区洪涝预报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岩溶区河流、岩溶洼地洪涝过程水文项目的预报。为延长

洪涝预报的预见期,宜结合降雨预报成果针对不同岩溶地貌类型流域采用对应的方法开展岩溶区洪涝

预报作业和发布工作,同时应符合GB/T22482与DB45/T2152中的相关规定。

岩溶洼地水文监测站网布设

布设要求按DB45/T1959规定执行,根据岩溶洼地地形特点,在岩溶洼地易涝区布设监测站点。在

洼地内涝安全水位以下最低点或洼地内部主要控制点布设水位计和遥测雨量站,有条件的地区布设蒸

渗仪,通过远程终端单元(RTU)接收水文监测站网遥测数据。

岩溶区洪涝预报工作要求

岩溶区洪涝预报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岩溶区河流、岩溶洼地洪涝过程水文项目的预报。

仅针对有具备水位计的岩溶洼地编制内涝预报方案,主要预报要素有最高内涝水位及出现时间、最大积

水量、内涝消退时长、淹没范围等。岩溶洼地内涝预报方案仅针对天然过程,当洼地采用人工排涝措施

后预报结果仅做参考性预报,不再评价预报结果,岩溶洼地内涝预报分析流程见附录A中的图A.1。岩溶

区河流洪水预报与洼地内涝预报部分应根据实时或预报雨水情信息综合考虑滚动预报需求。

岩溶区洪涝预警工作要求

按照“区-市-县”进行分级管理及发布,坚持“有警必发、时效优先”的原则。岩溶区洪涝预警工

作流程参照DB45/T2152。

5岩溶洪涝预报项目及基础资料调查

岩溶区河流洪水预报项目

洪峰水位,单位为米(m);洪峰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秒(m3/s);洪峰出现时间,单位为时间

(yyyy-mm-ddHH);洪量,单位为万立方米(104m3)、洪水过程。

岩溶洼地内涝预报项目

岩溶洼地内涝积水量,单位为万立方米(104m3);岩溶洼地最大积水量,单位为万立方米(104m3);

岩溶洼地内涝水位,单位为米(m);最高内涝水位,单位为米(m);最高内涝水位出现时间,单位为

时间(yyyy-mm-ddHH);内涝消退时长,单位为小时(h)。

岩溶洪涝基础资料调查

5.3.1洪水过后对辖区内发生的岩溶洪涝事件开展调查,调查内容:时间、降水、内涝水位、最高内

涝水位出现时间、淹没范围、消退时长、影响情况、植被、地下河、水利设施的增加情况等。

5.3.2针对岩溶区地表、地下分水岭不重合的河流,根据水文地质调查资料分析河流地表、地下集水

面积。针对有人员居住的岩溶洼地,每隔5年进行一次常规调查。

5.3.3常规调查内容包括植被类型、水利设施增加情况、内涝灾害发生时间、降水、内涝水位、内涝

积水量、最大积水量、最高内涝水位出现时间、淹没范围、消退时长、影响情况与洼地过水能力变化情

况。

5

DB45/TXXXX—XXXX

6岩溶区洪水预报分析方法

经验性模型法

可采用基于统计方法的经验模型为岩溶地貌区域内河流及中小河流水文监测断面编制洪水预报方

案,推荐的经验模型包括:临界雨量法、单位线法、三角形入流法、相似分析法、合成流量法、涨率分

析法、多元回归法。

概念性岩溶水文模型法

基于新安江水文模型等概念性水文模型,针对岩溶地貌区域产汇流规律与非岩溶区差异较大的特

点,考虑多重岩溶含水介质特征,根据岩溶含水系统水文过程对模型主要模块进行改进,在具有10年监

测水文资料,且洪水场次达到30场以上时,宜采用概念性水文模型为岩溶地貌区域内河流水文监测断面

编制洪水预报方案。

分布式岩溶水文模型法

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针对岩溶地貌区域产汇流规律与非岩溶区差异较大的特点,考虑多重岩溶含

水介质特征,根据岩溶含水系统水文过程对模型主要模块进行改进,在不具备10年以上洪水场次或不超

过30场以上监测水文资料时,宜采用分布式岩溶水文模型为岩溶区内河流水文监测断面编制洪水预报

方案。

推理公式法

在缺乏或无降雨和流量资料的小流域,采用推理公式法为强发育岩溶地貌区域内集水面积小于200

km2的小流域及岩溶洼地编制洪水预报方案。

7岩溶洼地内涝预报分析方法

岩溶洼地入流洪水分析

采用上述第6章中概念性岩溶水文模型、分布式岩溶水文模型或推理公式法计算洼地入流洪水过程。

针对具备实测降雨、蒸发以及径流或邻近流域径流资料的地区,可采用概念性水文模型或分布式岩溶水

文模型,基于洼地水文实时监测数据作为模型输入,计算洼地入流洪水过程。针对缺或无实测径流资料

地区,选取与岩溶洼地产汇流特性相似且具备历史水文监测资料的邻近参证流域,可采用推理公式法或

概念性水文模型或分布式岩溶水文模型率定模型参数,计算洼地入流洪水过程。

岩溶洼地内涝水位-过水能力分析

针对岩溶洼地过水系统,基于水量平衡原理,建立洼地内涝水位-过水能力关系曲线。选取多场典

型洼地降雨-内涝水位过程监测数据,采用洼地内涝水位-洼地容积关系曲线,基于岩溶洼地入流洪水过

程综合分析得到内涝洼地的过水能力,岩溶洼地过水能力分析方法流程图见附录A中的图A.2。

岩溶洼地内涝水位过程预报分析

7.3.1基于实测降雨或预报降雨数据以及实测蒸散发数据,采用岩溶区洪水预报分析方法得到岩溶洼

地预报入流洪水过程。基于岩溶洼地内涝水位-过水能力曲线与岩溶洼地内涝水位-容积曲线构建岩溶

洼地过水系统的岩溶洼地内涝积水量分析方程푞过=푓(푉),与岩溶洼地过水系统的水量平衡方程联立

得到下式(1):

6

DB45/TXXXX—XXXX

푄+푄푞+푞

(入,1入,2−过,1过,2)×푡×3600=(푉−푉)×104

{2221·····································(1)

푞过=푓(푉)

式中:

——时段初岩溶洼地的预报入流洪水流量,m³/s;

푄入,1

——时段末岩溶洼地的预报入流洪水流量,m³/s;

푄入,2

——时段初岩溶洼地过水系统过水能力,m³/s;

푞过,1

——时段末岩溶洼地过水系统过水能力,m³/s;

푞过,2

푡——为时段长,h;

푉——时段岩溶洼地的积水量,104m³;

푉1——时段初岩溶洼地的积水量,104m³;

푉2——时段末岩溶洼地的积水量,104m³。

7.3.2对上式进行逐时段的迭代试算求解,即可得到各时段的岩溶洼地预报内涝积水量,根据岩溶洼

地内涝水位-容积曲线进行插值计算,可进一步得到各时段的岩溶洼地预报内涝水位。

8岩溶区洪涝预报方案

岩溶区河流洪水预报方案编制

按照GB/T22482与DB45/T2152规定,开展洪水预报方案编制及修订。

岩溶洼地内涝预报方案编制

8.2.1按照GB/T22482与DB45/T2152规定,开展岩溶洼地内涝预报方案编制及修订。

8.2.2对于具有3年及以上降雨、蒸发和内涝水位实测资料的岩溶洼地,编制岩溶洼地内涝预报方案

的资料应满足:不少于2次降雨-内涝水位过程资料,其中应至少包括1次内涝区内房屋建筑、农田、

道路等重要基础设施受淹的内涝资料;内涝预报方案检验使用的资料应满足:未参加预报方案编制的降

雨-内涝水位过程资料不少于2次,其中应至少包括1次重要基础设施受淹的内涝资料。岩溶区内涝方

案的编制说明及修订要求应同时满足GB/T22482与DB45/T2152中的相关规定。对于具有3年以内降

雨、蒸发和内涝水位实测资料和缺内涝水位实测资料的岩溶洼地,将所有降雨-内涝水位过程资料纳入

编制岩溶洼地内涝预报方案中。方案应根据新增排水工程等下垫面情况变化进行修编。

9岩溶区内涝预报方案精度评定

岩溶区河流洪水预报方案精度评定

9.1.1针对流域内中、强发育岩溶地貌占比大于40%、集水面积大于3000km2的河流,采用GB/T22482

规定的洪峰、洪峰出现时间、径流量(深)、过程预报许可误差作为岩溶区洪水预报项目许可误差。

9.1.2针对流域内中、强发育岩溶地貌占比大于60%、集水面积大于200km2小于3000km2的中小河

流,采用DB45/T2152采用中规定的预报项目精度合格率作为岩溶区河流洪水预报方案精度评定标准。

岩溶洼地内涝预报方案精度评定

9.2.1岩溶洼地内涝预报误差指标

采用绝对误差及确定性系数作为岩溶洼地内涝预报项目误差指标。

7

DB45/TXXXX—XXXX

——绝对误差:内涝预报项目的预报值减去实测值的绝对值,多个绝对误差值的平均值表示多次

预报的平均误差水平。

——确定性系数:内涝积水量的预报过程与实测过程之间的吻合程度可采用确定性系数作为指

标,按下式(2)计算:

푛2

∑푖=1(푦푠푖−푦표푖)

퐷퐶=1−푛2·································································(2)

∑푖=1(푦표푖−푦̅̅̅표푖̅̅)

式中:

퐷퐶——确定性系数(取两位小数);

4

푦푠——预报值,10m³;

4

푦표——实测值,10m³;

푛——资料系列长度。

9.2.2岩溶洼地内涝预报项目许可误差

最高内涝水位、最高内涝水位出现时间与内涝消退时长采用许可误差进行精度评定:

——最高内涝水位许可误差:当最大淹没水深大于等于3m时,以预见期内内涝水位实测变幅的

30%作为许可误差;当淹没水深大于等于1m且小于3m时,取1m为许可误差;当最大淹没

水深小于1m时,不做许可误差评定;

——最高内涝水位出现时间许可误差:预报最高内涝水位依据时间与实际出现时间时距的30%作

为许可误差。当许可误差小于12h时,则以12h作为许可误差;

——内涝消退时长许可误差:消退时长以预报依据时间至内涝水位消退至内涝安全水位时间之间

时距的30%作为许可误差。当许可误差小于12h时,则以12h作为许可误差;

——岩溶洼地最大积水量许可误差:内涝积水量预报以实测内涝最大积水量的30%作为许可误

差。最高内涝水位低于内涝安全水位的场次,不做误差许可评定。

9.2.3岩溶洼地预报项目精度等级评定

9.2.3.1对于有站点且有3年及以上降雨、蒸发和内涝水位实测资料的岩溶洼地,根据预报项目的合

格率与确定性系数综合评定岩溶洼地预报项目的精度等级。

——合格预报:一次预报误差小于许可误差时,为合格预报。合格预报次数与总预报次数之比的

百分数为合格率,表示多次预报总体精度水平,按下式(3)计算:

푄푅=×100%······································································(3)

式中:

푄푅——合格率(取一位小数);

푛——合格预报次数;

푚——预报总次数。

——预报项目精度等级:预报项目的精度按合格率或确定性系数的大小分为三个等级:

表1岩溶洼地内涝预报项目精度等级表

精度等级甲乙丙

푄푅(%)푄푅≥7070>푄푅≥6060>푄푅≥50

퐷퐶퐷퐶≥0.800.80>퐷퐶≥0.600.60>퐷퐶≥0.50

9.2.3.2内涝场次不满足预报方案精度评定要求时,内涝预报方案仅用于参考性预报。

8

DB45/TXXXX—XXXX

9.2.4岩溶洼地预报方案精度等级评定

9.2.4.1根据预报方案的合格率与确定性系数综合评定岩溶洼地预报方案的精度等级。当预报方案包

含多个预报项目时,预报方案的合格率为各预报项目合格率的算术平均值;当主要项目的合格率低于各

预报项目合格率的算术平均值时,以主要预报项目的合格率等级作为预报方案的等级。

9.2.4.2经精度评定后,岩溶洼地预报方案达到甲、乙两个等级者,可用于正式发布预报;方案精度

达到丙级者,可用于参考性预报;丙级以下者,只能用于参考性预报。丙级及丙级以下的预报方案需不

断收集资料,持续完善预报方案以提升预报精度。

10岩溶区洪涝预警发布

发布类型

岩溶区洪涝预警发布分为岩溶区河流预警及岩溶洼地预警。

注:岩溶区洪涝预警是防汛工作中的重要信息,是各级防汛指挥部门全面掌握汛情发展,进行防汛调度的主要依据。

洪涝预警信息的发布共享是社会大众及时获取洪涝预警信息,事先了解洪洪涝灾害发展,并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有效进行防灾减灾避险的重要手段。

岩溶区洪涝预警内容

当岩溶区预报可能出现洪涝事件时,应依据洪涝影响程度及其发展态势及时发布预警,预警一般包

括发布单位、发布时间、预警内容等,由相关部门统一向社会发布。预警发布后,应加强跟踪分析,一

旦分析发现岩溶区洪涝与已发布的预警级别存在较大差异时,及时调整或者升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