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育肥技术》课件_第1页
《肉鸡育肥技术》课件_第2页
《肉鸡育肥技术》课件_第3页
《肉鸡育肥技术》课件_第4页
《肉鸡育肥技术》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优质肉鸡育肥技术欢迎参加本次关于优质肉鸡育肥技术的专业培训。在当今快速发展的家禽养殖业中,掌握科学的肉鸡育肥技术对提高养殖效益至关重要。本课程将全面介绍从品种选择到出栏管理的全过程技术要点。通过系统学习,您将了解如何科学饲养肉鸡,优化饲养环境,提高饲料转化率,有效防控疾病,以及如何最终获得高品质的肉鸡产品,为您的养殖事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目录1肉鸡品种选择介绍常见肉鸡品种的特点及选择要点,帮助养殖户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地条件选择适合的品种。2生长阶段划分详细说明肉鸡不同生长阶段的特点及饲养要点,包括育雏期、生长期和育肥期的管理重点。3环境与饲料管理介绍肉鸡饲养环境的控制技术及不同阶段的饲料配方与饲喂方法,确保肉鸡健康快速生长。4疾病防控与出栏管理讲解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以及出栏前的准备工作和出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肉鸡品种选择品种重要性肉鸡品种是决定养殖成败的第一步,不同品种具有不同的生长性能和市场适应性。选择适合的品种可以有效降低养殖风险,提高经济效益。选择标准应根据市场需求、饲养条件和经济效益综合考虑。优质肉鸡品种应具备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抗病能力强等特点。本地适应性考虑当地气候条件和饲养环境,选择适应性强的品种。同时,要考虑市场对肉鸡品种的偏好和价格差异。优质肉鸡品种特点生长速度快优质肉鸡品种的生长速度通常比普通品种快30-50%,42日龄体重可达2.5-3公斤,显著缩短养殖周期,提高年养殖批次。1饲料转化率高饲料转化率普遍在1.8以下,即消耗不到1.8公斤饲料可产1公斤肉,有效降低饲料成本,提高养殖利润。2抗病能力强经过长期选育,现代肉鸡品种抗病力较强,成活率可达95%以上,减少疾病带来的经济损失,降低用药成本。3常见优质肉鸡品种科宝(Cobb)以高饲料转化率著称,适应性强,耐粗饲,在我国北方地区表现尤为突出。42日龄平均体重可达2.8kg,饲料转化率约1.7,成活率高达96%以上。罗斯(Ross)生长速度快,胸肌发达,肉质好,适合生产高品质鸡胸肉。42日龄平均体重约2.9kg,饲料转化率约1.75,特别适合南方地区饲养。爱拔益加(AA)体型均匀,肉质细嫩,适合中等规模养殖。42日龄平均体重约2.7kg,饲料转化率约1.8,适应范围广,在我国各地均有良好表现。品种选择考虑因素1市场需求了解当地市场对肉鸡品种、体重和肉质的需求。有些市场偏好体型大的肉鸡,有些则更注重肉质。南方市场一般偏好中小型肉鸡,而北方市场则更接受大型肉鸡。2饲养环境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应性强的品种。温暖地区可选择生长快但耐热性稍差的品种,寒冷地区则要选择抗寒性强的品种。同时考虑自身饲养设施是否能满足品种的环境需求。3经济效益综合考虑鸡苗成本、饲料转化率、生长速度和市场价格,计算预期利润。有时价格较高的优质鸡苗可能因其更高的生长性能和更低的死亡率带来更好的经济回报。2.生长阶段划分科学划分根据肉鸡生长发育的生理特点,将饲养期科学划分为不同阶段,针对各阶段的特点采取相应的饲养管理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肉鸡的生产潜力。阶段特点肉鸡不同生长阶段有不同的生理特点和营养需求,育雏期重点在于建立良好的消化和免疫系统,生长期则是快速增重的关键时期,育肥期则更注重肉质的改善。精准管理通过阶段划分,可以实现更加精准的饲养管理,包括温度控制、饲料调整和疾病防控,确保每个阶段都能达到最佳生产效果。三阶段饲养法育雏期(0-3周龄)这是肉鸡生长的起始阶段,此时鸡只体型小,免疫力弱,对环境适应能力差。主要管理重点是提供充分的保温,保证充足的营养,建立良好的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生长期(4-6周龄)肉鸡进入快速生长发育阶段,骨骼和肌肉生长迅速,对营养需求量大。管理重点是保证足够的营养供应,控制适宜的环境条件,预防应激和疾病发生。育肥期(7周龄至出栏)肉鸡生长速度开始减缓,但体重仍在增加,主要是脂肪沉积增多。这一阶段的管理重点是改善肉质,避免过度肥胖,并为出栏做好准备。育雏期(0-3周龄)特点1营养建设提供高蛋白优质饲料2温度管理保持适宜温度和湿度3免疫建立实施科学免疫计划4消化系统发育促进消化系统健康发展育雏期是肉鸡生长的关键时期,其特点是生长相对缓慢,但各器官系统发育迅速。这一阶段的雏鸡对环境要求极高,温度需保持在33-35℃,相对湿度控制在65-70%,并需要充足的光照(23小时/天)。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雏鸡抵抗力弱,易感染疾病,因此需要严格的消毒防疫措施。同时,提供高品质、易消化的饲料,建立良好的采食习惯,为后期的快速生长奠定基础。生长期(4-6周龄)特点3倍生长速度比育雏期提高2倍饲料消耗比育雏期增加90%存活率正常水平20℃适宜温度环境控制生长期是肉鸡增重最快的阶段,每天体重可增加50-80克。这一阶段的肉鸡骨骼和肌肉发育迅速,对蛋白质和能量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必须提供充足且均衡的营养。随着体重增加,肉鸡产热量增加,对环境温度的要求开始降低,通常控制在20-25℃之间。同时,要确保良好的通风条件,减少有害气体积累。饲养密度应适当降低,避免过度拥挤造成的应激和生长不良。育肥期(7周龄至出栏)特点生长速度变化与生长期相比,肉鸡的生长速度开始放缓,每天增重从70-80克降至40-60克。这主要是因为生理发育趋于成熟,骨骼生长基本完成,能量开始更多地转化为脂肪沉积。脂肪沉积增加随着生长后期的到来,肉鸡体内脂肪沉积明显增加,特别是腹腔脂肪。过多的脂肪沉积不仅会影响肉质,还会降低饲料转化效率,增加饲养成本。肉质改善重点这一阶段的饲养管理应着重于改善肉质,可通过调整饲料配方、添加适量维生素E和硒等抗氧化剂,提高肉质的风味和保水性,同时控制脂肪过度沉积。3.饲养环境管理温度管理根据不同生长阶段调整鸡舍温度,保证肉鸡生长在最适宜的温度环境中,避免温度应激。1湿度控制适宜的湿度有利于肉鸡健康,过高或过低的湿度都会对肉鸡产生不良影响。2通风系统良好的通风可以带走有害气体和湿度,提供新鲜空气,保持鸡舍环境卫生。3光照计划科学的光照管理可以促进肉鸡进食,提高生产性能,减少羽毛啄癖等不良行为。4密度控制适宜的饲养密度可以保证每只肉鸡有足够的采食和活动空间,避免拥挤引起的应激和疾病。5温度管理温度管理是肉鸡养殖的核心环节之一。适宜的温度可以促进肉鸡健康生长,减少能量损失,提高饲料转化率。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肉鸡应激,影响生长性能,甚至引发疾病。育雏期需要较高温度(33-35℃),随着肉鸡生长,每周降低约2℃,直至育肥期的18-22℃。温度变化应该平缓,避免骤然变化。冬季和夏季需要特别注意温度控制,可通过保温设备或降温设施进行调节。湿度管理1育雏期湿度65-70%,促进呼吸道健康2生长期湿度60-65%,渐进式降低3育肥期湿度50-60%,防止热应激湿度管理在肉鸡养殖中与温度管理同样重要。适宜的湿度有助于维持肉鸡的呼吸道健康,促进体温调节,提高舒适度。湿度过高会增加鸡舍内氨气和有害气体的浓度,易引发呼吸道疾病;湿度过低则会导致粉尘增加,刺激呼吸道。在育雏期,雏鸡对湿度要求较高,需保持在65-70%,有助于防止雏鸡脱水。随着肉鸡生长,湿度需逐渐降低至50-60%。夏季高温时,可适当提高湿度帮助散热;冬季则需注意防止湿度过低导致的粉尘问题。通风管理保持空气新鲜通风系统能够带走鸡舍内的污浊空气,引入新鲜空气,保持鸡舍内空气质量。良好的空气质量可以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提高肉鸡的生长性能。去除有害气体鸡舍内主要有害气体包括氨气、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这些气体会对肉鸡的呼吸系统造成伤害。通过有效通风,可以将有害气体浓度控制在安全范围内(氨气<20ppm)。调节温湿度通风系统是调节鸡舍温湿度的重要手段。夏季可以通过增加通风量降低温度,冬季则需要控制通风量,平衡保温和空气质量的需求,采用最小通风原则。光照管理日龄光照时间(小时)光照强度(Lx)管理要点0-3日龄2380-100促进采食和饮水4-7日龄2060-80逐渐减少8-13日龄1640-60继续减少2周龄后810-20维持稳定出栏前3天2310-20促进采食光照管理是影响肉鸡生长和行为的重要因素。合理的光照计划可以促进肉鸡采食,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应激和异常行为,如羽毛啄癖等。光照管理包括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两个方面。育雏初期需要较长的光照时间和较高的光照强度,帮助雏鸡熟悉环境,找到饲料和饮水。随着肉鸡生长,应逐渐减少光照时间至每天8小时,光照强度也应相应降低。出栏前3天可增加光照时间,促进采食,增加体重。光照强度控制育雏期光照强度育雏初期(1-3天)光照强度应保持在80-100Lx,帮助雏鸡尽快找到饲料和饮水,建立良好的采食习惯。随后逐渐降低至40-60Lx,减少雏鸡的应激反应,促进休息和生长。适宜的光照强度可以刺激雏鸡的活动和采食,同时避免过强光照导致的啄羽和攻击行为。育雏期光源应均匀分布,确保鸡舍各处光照强度相近。生长期和育肥期光照强度进入生长期后,光照强度可进一步降低至10-20Lx,育肥期则维持在8-10Lx。较弱的光照有助于肉鸡保持平静状态,减少活动和能量消耗,提高饲料转化率。过强的光照会导致肉鸡过度活跃,增加能量消耗;同时也会增加啄癖、啄羽和攻击行为的风险。但光照强度也不宜过低,以免影响正常采食和饮水。饲养密度饲养密度是影响肉鸡生长性能和福利的关键因素。适宜的饲养密度可以保证每只肉鸡有足够的采食、饮水和活动空间,有利于健康生长;过高的饲养密度则会导致应激增加,生长速度下降,疾病风险提高。饲养密度应随肉鸡生长而调整:育雏期可以较高,约30-35只/m²;生长期降至15-20只/m²;育肥期进一步降至10-15只/m²。在高温季节,应适当降低饲养密度,减轻热应激;配备自动饮水器和喂料器的鸡舍,可以适当提高饲养密度。4.饲料与饲喂技术饲料是肉鸡养殖中最主要的成本,占总成本的65-70%。科学的饲料配方和饲喂技术可以显著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肉鸡饲料应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进行配制,确保营养全面均衡。优质肉鸡饲料应含有适量的能量、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饲喂技术包括饲料形状选择、饲喂方式管理和饮水系统维护等。正确的饲喂管理可以提高肉鸡的采食量和饲料利用率,减少浪费,保证健康生长。饲料选择原则1优质全价配合饲料选择专业饲料厂生产的肉鸡全价配合饲料,确保营养全面均衡。全价配合饲料包含肉鸡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素,配方科学,便于管理。自配饲料容易出现营养不平衡,影响生长性能。2符合生长阶段需求根据肉鸡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选择相应的饲料。通常分为育雏料、生长料和育肥料三种,分别对应育雏期、生长期和育肥期。每种饲料的能量、蛋白质和氨基酸水平各不相同。3保证营养均衡注重饲料中蛋白质和能量的平衡,以及关键氨基酸(如赖氨酸、蛋氨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营养均衡的饲料可以避免生长不良、羽毛生长异常和免疫力下降等问题。育雏期饲料营养水平育雏期饲料应含有21-23%的蛋白质和2900-3100kcal/kg的代谢能,以满足雏鸡快速生长和器官发育的需求。同时,饲料中应含有足够的赖氨酸、蛋氨酸等必需氨基酸,促进肌肉和羽毛的正常发育。防病添加剂育雏期饲料通常添加适量的抗球虫药物,如丙硫咪唑、二氯维生素K等,预防球虫病的发生。同时,添加足量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增强雏鸡的免疫力,促进健康生长。饲料特点育雏料应为细小颗粒或粉料,便于雏鸡采食。饲料应新鲜、无霉变,香味适中,吸引雏鸡采食。优质的育雏料可以促进雏鸡肠道发育,建立良好的消化系统,为后期的快速生长奠定基础。生长期饲料20%蛋白质平均水平3100能量kcal/kg1.8钙磷比最佳比例1.1%赖氨酸必需水平生长期是肉鸡生长最快的阶段,对营养的需求量大。生长期饲料应含有19-21%的蛋白质和3000-3200kcal/kg的代谢能,与育雏料相比,能量水平略有提高,而蛋白质水平略有降低,符合生长阶段的生理需求。生长期饲料应特别注重赖氨酸、蛋氨酸等限制性氨基酸的含量,以满足快速生长的肌肉组织需求。同时,应保证足量的钙、磷等矿物质,支持骨骼发育。生长期饲料通常为颗粒料,增加采食量,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浪费。育肥期饲料营养水平调整育肥期饲料的蛋白质含量降至17-19%,而能量水平提高至3100-3300kcal/kg。这种营养调整符合肉鸡生长后期生理特点,既能满足肌肉生长的需要,又能减少过多的蛋白质摄入,降低氮排泄,减轻肾脏负担。高能量有助于提高肉质的风味和多汁性,但需注意控制脂肪过度沉积。饲料中应添加适量的抗氧化物质,如维生素E和硒,提高肉质品质和保鲜性。添加剂调整育肥期应避免使用可能导致药物残留的抗生素和其他药物添加剂,确保肉品安全。可以添加益生菌、益生元等绿色添加剂,促进肠道健康,提高饲料利用率。出栏前一周可添加适量色素源(如玉米黄质、万寿菊提取物),增强肉鸡皮肤的黄色,提高市场接受度。同时,添加适量电解质,减轻出栏运输应激。饲料形状粉料0-3周龄的雏鸡通常饲喂粉料或细小颗粒料。粉料的优点是生产成本低,适合雏鸡采食。缺点是易产生粉尘,采食效率较低,且容易造成饲料浪费。粉料应保持适当湿度,防止过于干燥导致采食困难。颗粒料3周龄后的肉鸡适合饲喂颗粒料。颗粒料的优点是采食效率高,减少选择性采食,降低饲料浪费,减少粉尘。颗粒直径应随肉鸡生长逐渐增大,从3-4mm增至4-5mm,适应肉鸡咀嚼能力的提高。破碎颗粒料是粉料和颗粒料的折中选择,适用于从粉料向颗粒料过渡的阶段。破碎颗粒料具有部分颗粒料的优点,同时较容易被生长早期的肉鸡采食。在设备或条件不允许直接生产小直径颗粒料时,可选择此类饲料。颗粒料优势1提高采食量相比粉料,肉鸡对颗粒料的接受度更高,采食量可提高5-10%。颗粒料密度大,单位时间内肉鸡可摄取更多的营养物质,有利于快速生长。采食颗粒料时,肉鸡啄食频率降低,休息时间增加,有利于节约能量。2减少采食能耗肉鸡采食颗粒料时,啄食动作减少约30%,降低了采食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同时,颗粒料减少了肉鸡的探索行为和选择性采食,使肉鸡将更多能量用于生长而非活动,提高生产效率。3提高饲料转化率颗粒料可使饲料转化率提高3-5%。这是因为颗粒化过程中的热处理可以部分破坏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同时,颗粒料减少了饲料浪费,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饲喂方式自由采食最常用的饲喂方式,让肉鸡随时可以接触到饲料1定时定量特殊情况下使用,按时间和数量控制饲料供应2营养管理根据肉鸡生长需求调整饲料供应方案3效果监测定期称重评估生长状况,及时调整饲喂策略4自由采食是肉鸡养殖中最常用的饲喂方式,即让肉鸡全天候接触到饲料,随时可以采食。这种方式管理简单,能够满足不同个体的采食需求,充分发挥肉鸡的生长潜力。自由采食适用于大多数商业化肉鸡养殖场。定时定量饲喂主要用于种鸡培育或特殊情况。在极端高温时期,可采用早晚饲喂、中午休息的方式,减轻热应激。在出现某些疾病或需要限制生长速度时,也可采用定时定量饲喂进行控制。自由采食优势1高效生长最大化生长潜力2均匀发育减少群体差异3管理简便降低人工需求4提高福利满足自然行为需求自由采食是肉鸡养殖的主流饲喂方式,具有显著优势。它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肉鸡生长,使其在较短时间内达到理想体重。在自由采食条件下,肉鸡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调整采食量和时间,体重增长可比限制采食提高10-15%。自由采食还能避免因争食造成的应激和攻击行为,降低羽毛啄癖和啄羽等行为异常的发生率。群体中的弱势个体也能获得充足的饲料,群体整体生长更加均匀。此外,自由采食的管理简便,减少了人工干预,降低了劳动力成本,适合规模化养殖。饮水管理1清洁新鲜饮水系统应保持清洁,定期消毒,防止细菌滋生。水质应符合饮用水标准,pH值维持在6.5-7.5之间。浑浊或污染的水会降低肉鸡的饮水量,影响生长,甚至引发疾病。建议每周对饮水系统进行一次冲洗和消毒。2温度适宜饮水温度应保持在10-20℃之间,过冷或过热的水都会降低肉鸡的饮水量。夏季高温时,可通过地下水或冷却系统降低水温;冬季则需防止水温过低,必要时可使用加热设备维持适宜温度。3充足供应肉鸡饮水量约为采食量的1.8-2.2倍,必须确保充足供应。每1000只肉鸡需配备15-20个饮水器。饮水压力应适中,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饮水量。饮水器高度应随肉鸡生长调整,通常与肉鸡背部持平。5.疾病防控预防为主肉鸡养殖应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通过良好的饲养管理、环境控制和免疫程序,可以有效减少疾病的发生率,降低用药成本,提高养殖效益。早发现早治疗及时发现疾病症状,快速诊断和治疗,是减少疫病损失的关键。养殖人员应每天定时观察肉鸡的精神状态、采食情况和粪便性状,发现异常及时处理。科学用药合理使用兽药是控制疾病的重要手段。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物,严格按照使用说明确定剂量和疗程,避免滥用抗生素,防止药物残留和耐药性问题。常见疾病病毒性疾病新城疫:主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神经症状和绿色腹泻,死亡率高。主要通过免疫接种预防,发病后无特效治疗方法。传染性支气管炎:表现为咳嗽、喘气和鼻液增多,严重影响生长性能。接种疫苗是主要预防手段,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马立克氏病:神经症状和内脏肿瘤是主要特征,多发生在20周龄以内的鸡群。接种疫苗是唯一有效的预防方法。细菌性疾病大肠杆菌病:常见症状有脐炎、气囊炎和腹膜炎,多继发于病毒性疾病后。良好的环境卫生和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控制此病的关键。沙门氏菌病:可引起肠炎和全身感染,同时对公共卫生构成威胁。加强饲养管理,控制啮齿动物,使用益生菌制剂可有效预防。球虫病:肠道寄生虫引起的疾病,主要症状是腹泻和血便。预防措施包括添加抗球虫药和保持垫料干燥。疾病防控原则1预防为主实施全面疫苗接种计划2综合防治结合环境控制和饲养管理3科学用药合理使用兽药,控制残留"预防为主"是现代肉鸡养殖的核心疾病防控理念。通过优化饲养环境、合理饲喂、科学免疫和生物安全措施,可以大幅降低疾病发生率,减少药物使用和经济损失。预防成本通常远低于治疗成本,且不影响肉鸡生长性能。"综合防治"强调多种防控手段的结合使用。包括环境卫生管理、饲养密度控制、营养均衡、免疫接种和药物预防等多方面措施,形成完整的防控体系,增强肉鸡抵抗力。"科学用药"则要求在疾病治疗中选择针对性强、疗效确切的药物,严格控制用药量和用药时间,避免药物残留。环境卫生管理定期消毒鸡舍应在批次更换时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包括去除垫料、清洗设备和墙壁、喷洒消毒剂等。常用消毒剂有戊二醛、过氧乙酸和复合四级铵盐等。在饲养期间,可定期对走道、设备和空气进行消毒,减少病原微生物数量。保持通风良好的通风系统可以带走鸡舍内的有害气体和湿气,降低氨气浓度(保持在20ppm以下),减少呼吸道疾病发生。通风系统应根据季节和肉鸡生长阶段进行调整,确保空气新鲜而不产生冷应激。及时清粪垫料湿度应控制在20-30%,过湿的垫料会促进有害微生物滋生。应及时清除饮水器周围的湿垫料,必要时添加新垫料。可使用生物发酵剂处理垫料,降低氨气释放,防止疾病传播。免疫程序日龄疫苗种类接种方法注意事项1日龄马立克氏病疫苗皮下注射在孵化场完成7日龄新城疫+传支二联活疫苗饮水/滴鼻/喷雾确保每只均接种14日龄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饮水接种避免使用含氯水21日龄新城疫+传支二联活疫苗饮水/滴鼻/喷雾加强免疫28日龄新城疫灭活疫苗肌肉注射适用于长周期养殖科学的免疫程序是预防疫病的关键。应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养殖周期和季节变化制定适合的免疫计划。标准免疫程序通常包括对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等主要疾病的预防接种。疫苗接种需严格按照规定的日龄、剂量和方法操作,确保接种效果。接种前后,应保持鸡舍环境稳定,减少应激;接种期间应暂停使用抗生素和消毒剂,避免影响活疫苗效果。免疫效果可通过定期血清抗体检测进行评估,根据结果调整免疫计划。疫苗接种方法饮水法最常用的群体免疫方法,操作简便,劳动强度低。接种前2-4小时停水,使鸡群产生轻度口渴;疫苗应溶于冷却的纯净水中,并添加适量脱脂奶粉或疫苗稳定剂;溶解后的疫苗应在2小时内用完,以保证效价。滴鼻法主要用于呼吸道疾病疫苗的接种,如新城疫和传染性支气管炎。每只鸡滴1-2滴疫苗于一侧鼻孔,操作需轻柔避免应激。此法免疫效果好,但劳动强度大,适用于小规模养殖或种鸡场。喷雾法适用于呼吸道疾病疫苗的接种,效果优于饮水法。使用专用喷雾器,产生粒径20-50微米的雾滴,均匀喷洒于鸡群上方。接种时应关闭通风设备,接种后30分钟再开启。此法可能引起轻微呼吸道反应,需注意观察。药物添加抗生素使用原则抗生素应谨慎使用,主要用于防治细菌性疾病。选择时应考虑针对性、安全性和残留期。常用抗生素包括恩诺沙星、阿莫西林和多西环素等。使用时应严格按照推荐剂量和疗程,避免长期低剂量使用导致耐药性。出栏前应遵守停药期规定,防止药物残留。维生素补充维生素添加可增强肉鸡抵抗力,提高生产性能。在应激状态(如疫苗接种、气候变化、转群等)前后,建议在饮水中添加复合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A、D、E和B族维生素。夏季高温时,增加维生素C可减轻热应激;冬季则增加维生素D3,促进钙吸收。电解质平衡电解质对维持肉鸡体内水分平衡、酸碱平衡和神经肌肉功能至关重要。在高温季节或腹泻期间,饮水中添加电解质可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常用电解质制剂含有钠、钾、氯、碳酸氢盐等成分,有助于恢复体液平衡,减轻应激反应。日常观察日常观察是早期发现问题、防止疾病蔓延的重要手段。饲养人员应每天至少3次巡视鸡舍,重点观察肉鸡的采食情况、饮水量、粪便状况和精神状态。健康的肉鸡采食积极,饮水正常,精神活泼,羽毛光滑紧密,眼睛明亮,梳冠鲜红。采食量突然下降可能是疾病的先兆,应立即调查原因;饮水量增加可能与高温或某些疾病有关;粪便异常(如水样、带血或带黄白色膜状物)通常是肠道疾病的信号;精神萎靡、羽毛蓬松、群体挤堆则可能是感染性疾病或环境不适的表现。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必要时请兽医诊断和处理。6.出栏管理出栏前准备出栏前3-7天停止使用所有药物,确保肉品无药物残留。调整饲料配方,提高能量水平,改善肉质风味。控制应激,保持环境稳定,避免惊吓和剧烈温度变化。适时出栏根据市场需求、肉鸡生长状况和经济效益确定最佳出栏时间。一般快速生长型品种在7-8周龄出栏,慢速生长型品种可延至10-12周龄。出栏前对肉鸡进行抽样称重,确保达到目标体重。抓捕运输选择凉爽时间进行抓捕,如早晨或晚上。抓捕过程轻拿轻放,避免造成伤害。使用适合的运输笼,控制装笼密度,保持通风。运输途中避免急刹车和剧烈颠簸。适时出栏原则生长速度随着肉鸡生长,其增重速度会逐渐减缓,饲料转化率下降。当日增重低于40克或饲料转化率超过2.2时,继续饲养的经济效益将显著降低。此时,即使肉鸡体重仍在增加,也应考虑出栏。市场需求不同市场对肉鸡体重的需求各不相同。家庭消费和餐饮业通常偏好1.5-2公斤的中小型肉鸡,而食品加工企业则可能需要2.5公斤以上的大型肉鸡。应根据目标市场调整出栏体重和时间。经济效益出栏决策应综合考虑饲料成本、市场价格和季节变化。当市场价格较高时,可适当提前出栏;当预期价格上涨时,可延后出栏。同时,考虑饲养密度对生长的影响,适时分批出栏可提高整体效益。最佳出栏时间快速型(kg)中速型(kg)慢速型(kg)最佳出栏时间因肉鸡品种、养殖目标和市场需求而异。快速生长型品种(如科宝、罗斯308)通常在7-8周龄出栏,此时体重约2.5-3.0公斤,饲料转化率在1.8-1.9之间,经济效益最佳。中速生长型品种在9-10周龄出栏较为合适,体重可达3.0-3.5公斤;慢速生长型或本地品种则可延至11-12周龄出栏,体重达3.5-4.0公斤。若市场对小型肉鸡需求量大,可考虑提前出栏;专门供应烤鸡或分割加工的养殖场,则通常选择更大体重出栏。出栏前准备停止用药出栏前3-7天停止所有药物添加,确保肉品无药物残留。不同药物有不同的休药期,应严格遵守规定。可在饮水中添加维生素和电解质,增强体质,减轻应激。1调整饲料出栏前1-2周可调整饲料配方,提高能量水平,改善肉质风味。可适当添加维生素E和硒等抗氧化剂,提高肉质保水性和保鲜度。出栏前12小时停止饲喂,但保持供水。2控制应激保持环境稳定,避免温度剧变和噪音干扰。减少人员进出和设备操作,保持鸡群安静。应激会导致肉质变差,降低上市品质和保鲜期,影响经济效益。3准备工具提前准备好捕鸡工具、运输笼和运输车辆,确保清洁卫生。运输笼应定期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准备足够的人手,确保抓捕过程高效有序。4抓捕注意事项抓捕时间选择选择凉爽时段进行抓捕,如清晨或傍晚,避免中午高温时抓捕。夏季高温天气应尽量选择夜间进行,减轻热应激。冬季则应避开凌晨最冷时段,防止寒冷应激。合理安排抓捕时间可以显著降低运输过程中的死亡率。抓捕前4-6小时停止饲喂,但保持供水直至抓捕前2小时,这样可以减轻运输应激,降低排泄物污染。同时,空腹可减少运输中的代谢热,有利于长途运输。抓捕方法与技巧采用"两腿抓捕法",即双手同时抓住肉鸡两腿,保持鸡体处于倒置状态,避免抓捕翅膀或颈部,防止造成伤害。每只手最多抓3-4只鸡,避免过多导致挤压伤害。抓捕动作要轻柔迅速,减少肉鸡挣扎和应激。分区域逐步抓捕,避免整个鸡舍的鸡群同时惊慌。使用可移动的围栏将待抓捕鸡群隔离在小区域内,减少追逐。抓捕过程中保持鸡舍暗光环境,可使用蓝色灯光,有助于安抚鸡群情绪。运输管理1合适的运输笼运输笼应设计合理,具有足够的通风孔,保证空气流通。笼壁应光滑,无尖锐突出物,防止刮伤肉鸡。常见的运输笼尺寸为60×90×25cm,每笼装8-12只成年肉鸡,具体数量应根据气温和运输距离调整。夏季高温时应减少装笼数量,冬季则可适当增加。2避免长途运输尽量缩短运输距离和时间,理想的运输时间不超过2小时。长途运输会增加肉鸡的应激和死亡风险,同时降低肉质品质。若必须长途运输,应选择晚上或凉爽时段,装笼密度应降低20-30%,并定期停车检查鸡群状况。3保持适宜温度运输车辆应具备温控设施,夏季保持温度不超过28℃,冬季不低于15℃。可通过遮阳、喷水或通风系统控制夏季高温;冬季则需使用保温罩或加热设备防寒。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肉鸡应激甚至死亡,严重影响经济效益。7.提高肉质技术1饲养环境优化提供舒适的生长环境,包括适宜的温湿度、良好的通风和适当的饲养密度,可以减少肉鸡应激,提高肉质品质。适度的运动空间有助于肌肉发育,增强肉的韧性和风味。2营养调控通过科学配方,调整饲料中蛋白质、能量和微量元素的比例,可以显著改善肉质。在育肥后期适当提高能量,降低蛋白质,可减少过度脂肪沉积,提高肉的嫩度和风味。3添加剂应用合理使用饲料添加剂,如维生素E、硒、植物提取物等,可以改善肉鸡的抗氧化能力,延长肉品保鲜期,提高肉质风味和色泽。部分植物提取物还具有促进消化和抗菌作用。放牧管理适度运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肉鸡提供适当的户外活动空间,可以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健康发育。放牧肉鸡的肌肉纤维更加紧密,肉质更有韧性,口感更佳。适度运动还可以减少脂肪沉积,提高肉的瘦肉率。增加肉质韧性放牧管理下的肉鸡,由于运动量增加,肌肉组织的运动纤维比例提高,肉质更具韧性和嚼劲。这种肉质特性特别受到某些消费群体的青睐,市场溢价可达30-50%。放牧肉鸡的肉色通常更深,风味更浓郁。改善肉香味放牧肉鸡可以采食多种草料、昆虫和小动物,摄取更加多样化的营养素,尤其是天然色素和不饱和脂肪酸。这些物质可以改善肉的风味和香气,使肉品更具特色。放牧鸡的黄色素含量往往更高,皮肤呈现自然金黄色。饲料添加剂维生素E作为强效抗氧化剂,维生素E可以保护肌肉细胞膜完整性,防止脂肪氧化,延长肉品保鲜期。饲料中添加100-200mg/kg的维生素E可显著改善肉品的保水性和嫩度,减少滴水损失。同时,维生素E可以提高肉色稳定性,维持肉品新鲜外观。硒硒是重要的抗氧化微量元素,与维生素E协同作用,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饲料中添加0.3-0.5mg/kg的有机硒,可以提高肉鸡的抗氧化能力,改善肉质保鲜性能。有机硒的生物利用率高于无机硒,效果更佳。植物提取物多种植物提取物具有改善肉质的功效。迷迭香提取物含有强效抗氧化成分,可防止肉品氧化;姜黄素具有抗炎和调节肠道健康的作用;大蒜提取物含有抗菌物质,可改善肠道健康,减少有害菌群。植物提取物通常添加200-500g/吨饲料。应激管理减少噪音肉鸡对噪音敏感,突然的大声噪音会引起惊吓和应激反应。应避免鸡舍周围有高分贝噪音源,如重型机械或喧闹活动。饲养设备应定期维护,减少运转噪音。进入鸡舍前应轻敲门,让鸡群有心理准备,减少惊吓反应。避免剧烈温度变化温度的剧烈波动会导致肉鸡产生冷热应激,影响健康和肉质。日温差应控制在5℃以内,季节转换时应逐渐调整温度。可使用保温材料改善鸡舍保温性能,安装温控设备自动调节环境温度,保持稳定。保持舒适环境合理的环境参数是减少应激的基础。保持适宜的温湿度(育肥期18-22℃,湿度50-60%),良好的通风(氨气浓度<20ppm),适当的光照(光照强度8-10Lx,光照时间8小时/天)和合理的饲养密度(育肥期10-15只/m²)。8.经济效益分析饲料费用鸡苗费用能源费用药物疫苗人工成本其他费用肉鸡养殖的经济效益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饲料成本、鸡苗价格、肉鸡出栏价格、饲养管理水平和疾病控制情况等。饲料成本是最主要的支出,约占总成本的65-70%,因此提高饲料转化率是提高效益的关键。一般情况下,商品肉鸡养殖的饲料转化率在1.8-2.0之间,出栏重约2.5-3.0公斤,养殖周期约42-45天。根据当前市场行情,每只肉鸡的利润在2-5元之间。规模化养殖可以降低单位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加强疾病防控,降低死亡率,也是提高效益的重要途径。成本构成68%饲料费用占总成本最大比例17%鸡苗费用第二大成本项目15%其他费用设备、能源、人工等饲料费用是肉鸡养殖中的最大支出,占总成本的65-70%。一只肉鸡从育雏到出栏约需4.5-5.0公斤饲料,按当前市场价格计算,每只肉鸡的饲料成本约为20-25元。饲料成本受原料价格波动影响较大,如玉米、豆粕价格上涨将直接导致养殖成本增加。鸡苗费用是第二大成本项目,占总成本的15-20%。优质肉鸡品种的鸡苗价格通常在3-5元/只,虽然价格较高,但其生长性能和饲料转化率更好,通常能带来更高的经济回报。其他费用包括能源费用(电费、煤炭或天然气费用)、药物疫苗费用、人工费用、折旧费用等,合计约占总成本的10-15%。提高经济效益措施优化饲料配方根据肉鸡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精确配制饲料,避免营养过剩或不足。可以采用分阶段饲喂,根据肉鸡生长需求调整蛋白质和能量水平。使用优质原料和饲料添加剂,提高饲料利用率。可考虑部分自配饲料,降低成本。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加强环境控制,包括温度、湿度、通风和光照管理,创造最佳生长环境。优化饲养密度,避免过度拥挤导致生长受阻。科学规划饮水和饲喂系统,确保每只肉鸡都能方便获取饲料和水。加强日常管理,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况。降低疾病发生率完善生物安全措施,严格控制人员和车辆进出,减少病原微生物传入风险。执行全进全出制度,批次之间彻底清洗消毒。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提高肉鸡抵抗力。加强日常观察,早期发现和处理疾病,避免疫病大面积爆发。市场行情分析肉鸡市场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季节变化、节假日需求、饲料成本波动和疫病发生情况等。一般而言,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前,肉鸡需求增加,价格上涨;夏季高温时期,肉鸡生长缓慢,供应减少,价格也会上升。区域市场差异明显,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周边的肉鸡价格普遍高于农村地区。不同销售渠道的价格也有差异,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价格通常高于批发市场。养殖户应密切关注市场动态,根据价格走势调整生产计划,避开价格低谷期出栏,提高经济效益。9.养殖场规划科学规划养殖场是成功养殖的基础。场址选择应考虑地势、水电、交通和安全距离等因素;鸡舍设计应符合肉鸡生长特点和当地气候条件;设备选择应兼顾实用性和经济性;人员配置应满足日常管理需要。现代化肉鸡养殖场应注重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通过温控系统、自动饲喂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等设备,提高管理效率和精准度。同时,应严格执行生物安全措施,设置消毒池、隔离区和无害化处理设施,降低疫病风险。规模化养殖场还应考虑废弃物处理和环保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场地选择地势平坦选择地势略有坡度(2-5度)的平坦地形,有利于排水和防潮。避免低洼地区,防止雨季积水和潮湿。地下水位应在2米以下,保证鸡舍干燥。土壤应坚实,具有良好的承重能力,适合建筑鸡舍和道路。水电便利养殖场必须有稳定可靠的水源和电力供应。水质应符合饮用标准,水量充足,满足饮水和清洗需求。电力供应应稳定,电压适宜,并配备应急发电设备,防止停电造成损失。考虑水电成本因素,选择资源价格合理的地区。交通便捷靠近公路,但距离主干道有一定距离,方便运输但减少干扰。道路应全天候通行,便于鸡苗、饲料运入和商品肉鸡运出。考虑周边市场和屠宰场的分布,减少运输时间和成本。地区选择还应考虑劳动力供应和技术服务的可获得性。鸡舍设计通风良好采用机械通风系统,设计合理的进风口和排风扇。对于1万只肉鸡的鸡舍,夏季通风量应达到60万立方米/小时。进风口应设置在舍内上部,排风扇设在下部或端墙,形成有效的空气流动路径。冬季可采用最小通风原则,保证空气质量的同时减少热损失。保温设施鸡舍墙体和屋顶应采用良好的保温材料,如聚苯乙烯板、聚氨酯板等,墙体保温层厚度不少于5厘米。屋顶设计应考虑隔热效果,可采用双层设计或反射材料。育雏区域应配备保温设备,如红外线加热灯、燃气热风机等,确保雏鸡获得充足热量。自动化设备配备自动饲喂系统、自动饮水系统和环境控制系统,提高管理效率和精准度。自动饲喂系统应保证饲料均匀分布,减少浪费;自动饮水系统应有水位控制和防漏设计;环境控制系统应能实时监测和调整温度、湿度和通风参数,建立报警机制应对突发情况。人员配置技术人员负责制定饲养管理计划、疾病防控方案和生产技术指导。技术人员应具备畜牧兽医或相关专业背景,熟悉肉鸡生长特点和养殖技术要点。一般每10万只肉鸡配备1名专职技术人员。技术人员的主要工作包括:监督饲养管理执行情况,调整饲养参数;制定和实施疫苗接种计划;定期检查肉鸡生长状况,评估生产性能;处理疫病问题,指导用药;分析生产数据,提出改进建议。饲养人员负责日常饲养管理工作,包括饲料投放、饮水管理、环境控制和日常观察。饲养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掌握基本饲养技术和设备操作方法。一般每2万只肉鸡配备1名饲养人员。饲养人员的主要工作包括:检查和维护饲喂设备和饮水系统;观察肉鸡采食、饮水和行为状况;调整鸡舍温度、湿度和通风参数;清理鸡舍,保持环境卫生;记录日常生产数据;协助技术人员进行疫苗接种和治疗工作。10.可持续发展环境友好减少污染,合理利用资源1经济效益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2社会责任确保食品安全,维护消费者健康3动物福利改善饲养条件,提高养殖水平4技术创新应用新技术,推动产业升级5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现代肉鸡养殖的重要方向。一方面,养殖业面临环境压力,需要减少废弃物排放,降低环境影响;另一方面,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动物福利的关注度不断提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