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音乐教案_第1页
四年级音乐教案_第2页
四年级音乐教案_第3页
四年级音乐教案_第4页
四年级音乐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美妙的音乐

第一课时《神奇的音符》

【教学内容】

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

聆听三段音乐情绪歌曲《神奇的音1、表现歌曲。

不同的音乐符》2、为三段音乐—

创编歌词。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歌曲《神奇的音符》,引导学生感受音乐能

强能弱,能低能高,能快能慢的三要素,并培养学生更加喜欢音乐。

2、识与技能:①、通过歌曲的学唱,培养学生能用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②、学习重音记号和保持音记号并引导学生能运用在歌曲的演唱中。

3、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三段不同情绪的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通过

学习歌曲《神奇的音符》,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要素。并激发学生能把握不同

情绪的音乐,进行恰当的歌词创编。

【教学重难点】

1、学习重音记号和保持音记号并引导学生能运用在歌曲的演唱中,解决歌曲的

难点。

(531|02213|056|5-|642|02212|054|3-|)

2、学生能把握不同情绪的音乐,并进行恰当的歌词创编。

【课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感受不同情绪的音乐,导入学习并为后

边的歌词创编打下基础。)

1、师生问好。

2、让学生随三段不同情绪的音乐跟着老师作律动。

3、师:孩子们,刚才的音乐情绪有变化吗?(学生回答问题)

4、师:孩子们小音符可真神奇呀,它们小小的变化就能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

让我们和它作朋友吧。你们听小音符已经来到我们的身边了。

二、学习歌曲《神奇的音符》

1、教师出示歌谱,学生初听歌曲范唱,导入重音记号和保持音记号的学习。(通

过初听歌曲范唱,导入重音记号和保持音记号的学习并初步感受歌曲的欢快情

绪。)

①、师:“孩子们,谁能来说说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学生回答问

题)

②、师:“细心的孩子一定发现了,在这首歌曲中有两个可爱的小伙伴也加入了,

你们知道它们是谁吗?(生答略)

2、学习重音记号和保持音记号的音乐知识。(通过老师讲解和学生自己的练习,

让学生能掌握重音记号和保持音记号的音乐知识,并能在演唱中进行运用。)

①、老师讲解重音记号和保持音记号的音乐知识。

师:孩子们,重音就是和周围的音相比,在音的强度上比较突出的音。而保持音

则是用短线标记,记在音符的上面,表示该音要稍强并充分保持其时值。

②、进行重音记号和保持音记号以及顿音记号的练习。

师:“孩子们,重音记号和保持音记号是小音符的好朋友,他们要来考考大家,

请你们在下边这段旋律中加入重音记号和保持音记号以及顿音记号,并唱唱,比

比哪组的小朋友能为它们找到恰当的位置。”(531|02213|056|5-|642

|02212|054|3-|)

③、学生分组讨论并为旋律加上重音、顿音、保持音记号。

④、学生分组演唱并进行集体的评价。

⑤、解决歌曲的难点。

师:孩子们,让我们加上歌词来唱一唱吧。

5U|0^22£,3|056|5-|6£2|022^_2|054|3-|

小音符啦啦啦啦多亲密,手拉手啦啦啦啦排整齐。

3、学习歌曲。(学生们通过律动听熟歌曲,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用快乐的声音

演唱歌曲。)

①、师:“孩子们,小音符表扬你们学得真好,它们邀请你们带上音符头饰一起

边听音乐边舞蹈呢,让我们赶快行动起来吧!”(课件播放歌曲的范唱)。

②、学生带上音符头饰听音乐分组创编动作。

③、分组表演,集体评价。

师:“孩子们,你们表演得真精彩,相信你们现在一定忍不住想来学唱歌曲了

吧,让我们一起看着节奏来读一读歌词。”

④、集体划拍有感情的朗读歌词,教师纠错。

⑤、师:“孩子们,现在让我们一起划拍轻声演唱歌曲。”

⑥、学生跟琴轻唱歌曲。(老师引导学生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⑦、学生用欢快的情绪,完整演唱歌曲。

三、歌词创编

1、师:“孩子们,我们和小音符玩得这么开心,它们还想来考考你们,请你们

从下边三段音乐中任选一条旋律,进行歌词创编。”

2、学生分组选一条旋律,进行歌词创编。

3、分组演唱创编的歌词。

4、师:“孩子们,你们创编的歌词真好听,你们还能把今天认识的新朋友加进

去让歌曲更好听吗?”

5、学生在创作的歌曲中加入保持音和重音记号进行练唱。

6、抽学生演唱创作的歌曲片段。

五、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欣赏《单簧管波尔卡》

教学内容:

欣赏《单簧管波尔卡》

舞蹈《单簧管波尔卡》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导入新课:

1、回忆二年级欣赏的《龟兔赛跑》,小兔子和小乌龟分别是用哪一种乐器来表

现的?(单簧管和大管)

2、播放课件,了解单簧管、双簧管、大管的音色特点。

3、播放音乐片断,学生听辨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三、欣赏教学:

1、简介欣赏乐曲《单簧管波尔卡》。

2、欣赏《单簧管波尔卡》。

3、听了这首乐曲,你有怎样的感受?

4、复听音乐,随节奏打拍子。

四、学习波尔卡舞蹈。

1、介绍波尔卡舞蹈.波尔卡是捷克的一种民间舞蹈,以男女对舞对舞为主,基

本动作由两个踏步和一个跳踏步组成。

2、体验接触:

让学生听音乐,用动作来表现,从学生的动作提炼出波尔卡活泼、跳跃的二拍子

感觉。

3、两人一组,学习基本舞步。

五、小结本课。

第三课时《音乐在空中回荡》

【教学内容】

1、吹奏乐曲《音乐在空中回荡》

2、学习和弦知识

【教学目标】

1、在实际吹奏练习中,用心聆听、体验和弦带来的丰富的音乐色彩,从而更多

地了解音乐音响的立体效果以及魅力所在。

2、能够较准确地吹奏《音乐在空中回荡》的三声部旋律,感受和弦带来的魅力。

3、在复习“音程”知设的基础上,学习“和弦”知识,构建原位三和弦并听辨

其色彩。

【教学难点】

和弦的准确吹奏演绎是本课的难点所在。学生由于现有的音乐基础素质水平有

限,对于立体的和声概念较淡,要让学生能够完整演绎三声部是训练的关键所在。

【教学过程】

一、导入——和声训练

1、先用“u”演唱一个al,感受单音效果;

2、将学生分成两部分,一半唱al另一半加入c2,重新感受和声的效果;

3、再次将学生分成三部分,前两部同上,另加一个声部门,以分别渐入的方式

依次加入声部中;

4、学生谈谈不同的感受。

二、介绍音乐知识

和声与和弦的概念

三、吹奏《音乐在空中回荡》

1、分三声部吹奏练习歌曲第一、第二乐句。

2、熟悉第三、第四乐句主题旋律,并演唱。

3、师生合作完成第三、第四乐句。第三乐句

四、小结本课

第四课时欣赏《梦幻曲》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梦幻曲》,让学生能认识到音乐、文学、美术三人姊

妹艺术间的情感表现是相通的,初步感知乐曲的音乐特点,并了解作

曲家的生平和钢琴小品的特点。

教学重点:

欣赏《梦幻曲》,从乐曲速度、力度、旋律等方面来感受乐曲的

意境。

教学难点:

通过欣赏,让学生理解音乐与文学的两互融合。

课型:欣赏课

教学准备:板贴、音乐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受美

1、欣赏乐曲《梦幻曲》,说出对乐曲的感受,并引出作者。

问:(1)你觉得演奏者的表情怎么样?

(2)你从演奏者的表情中感受到乐曲什么样的情绪?

(3)你觉得它像一首诗还是一篇记叙文?

(4)这样的意境让你联想到什么?

2、简介舒曼生平,及创作背景。

【设计意图】音乐是听觉艺术。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

所以,音乐教学必须立足于听,应该解决的问题是使学生会听,在教

学中根据音乐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

的整体把握。了解曲作者的生平、创作背景及意图,不仅突出了音乐

文化这条主线,而且有利于学生音乐文化素质的提高,拓宽学生的知

识面,促进相关学科的学习。

二、体验美

1、聆听小提琴版《梦幻曲》,引导学生从速度、力度、旋律进

行等方面来分析作品。

问:(1)乐曲的速度怎样?力度呢?

(2)什么动物走路时是这样轻轻地、慢慢地?

(3)你还联想到什么自然现象?

2、视唱主题旋律体会梦幻般的意境,指导学生用“WU”元音哼

唱旋律(教师用琴伴奏)并随无伴奏合唱呼唱。

【设计意图】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是使学生会听

音乐和体验音乐的关键。如何引导学生领会音乐要素的作用,也是欣

赏课所要解决的重点。

三、表现美

1、再次聆听长笛演奏的《梦幻曲》画出旋律线。

问:如果用颜色来表示,你选择什么颜色?

(五)小结本课

第二单元长城颂

第一课时欣赏《万里长城永不倒》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把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等信息有机结合,集

声、形、色于i体,可以为学生呈现丰富多彩而又具有极强感染力的画面和情境,

对于了解我们的祖国,认识世界能够起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品德与社会课

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和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

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

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

长城见证了我国两千年的历史,引导未来的接班人了解长城,是我们每一位

教师的责任与义务。可是在我与孩子交谈时,当我问到祖国历史最悠久最有特点

的建筑、中华民族的骄傲一长城相关知识时,他们一脸的漠然。通过询问我了

解到他们都知道有中国长城,可是去过长城的人很少,更别说对长城的历史知识

的了解了。在这个学期的教学中恰好有关于长城知识的学习内容,我决定用《长

城》这一教学内容,唤起孩子们爱国情感,让我们的孩子真正了解到长城是中华

民族的象征,是中国人不屈的脊梁。

二、教学要素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选择长城作为本课教学内容是因为它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中国人钢

铁般的脊梁,它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长城是世界著名的建筑,引导学生认

识、了解关于长城的知识,对加强他们的爱国情感是十分必要。

2.对学习者的分析

教学内容主要是关注伟大祖国的地理面貌。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

了我国的历史、地理知识基础上进行的。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采取:播放《万里长城永不倒》MTV,展示《万里长

城永不倒》通过画面上展示的鸦片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一系列历史镜头,

使学生认识到长城以它不屈的脊梁向世界宣布: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万里长

城永不倒!

4,技术准备

(1)《万里长城永不倒》CD。

三、教学内容总体框架设计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通过学生对长城各建筑时间、历史价值、现在价值等方面知识的了解,特别

是对长城在近代、现代作用的了解,使学生知道我国有举世闻名的长城,作为一

个中国人是值得骄傲的、自豪的。古代劳动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为我们留

下这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应当珍惜保护。

2.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搜集有关长城历史、用途、传说等方面的资料并进行资料的合

理整理,培养学生的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让学生观察长城在我国的分布情况,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对长城的历史、传说等各方面知识的探讨,培养学生的理解能

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知识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对网站《长城》相关知识的了解,使学生知道长城是举世瞩目

的历史宏伟建筑奇迹,体现了我国古代工程技术的成就。

通过演示中国长城的分布课件,使学生了解到万里长城的实际长度情况,并

与课本实际进行对比了解其中原因。

通过了解长城的历史和现代长城景观,使学生认识到长城的历史文化价值和

现在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通过引导学生利用网页及课件对长城一我国这一历史过建筑的历史、作用

等方面的了解,使学生知道长城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建筑之一,是中华民族不屈的

脊梁,是世界人民向往的地方,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立志建设祖国的爱国主义

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CD《万里长城永不倒》。

学生:自己通过课下看书或询问家长搜集的长城知识小资料或图片

教学过程

(一)影音再现,激情导入

1.播放《万里长城永不倒》CD,学生欣赏歌曲。

2.提问:这首歌曲里提到了我伟大祖国一处非常有名的建筑,是什么呢?(设

想学生回答:是我国的长城)

3.强调: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是中华民

族古老文化的丰碑和智慧结晶,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和民族精神。

(二)网上遨游,了解中华的“脊梁”

1.创设情境,引生提出问题:

(1)提问:假如你是来自国外的游客或是国外的运动员,当你登上K城时,

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呢?

(设想学生会提出:它有多长?它是什么时候修建的?为什么要修建长城?

现在它有什么用途?……)

(2)归纳总结:每一个到长城的人都会提出各种问题,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涉及到了长城的历史、传说、作用这几方面,看来大家都非常想了解长城一这

一世界闻名的古建筑。

(三)风采展示,再现中华风貌

L说明:为了让世界各地的游客对我们的长城有更多的了解,今天我们就来

做一次“小小导游员”,把我们了解到的长城的有关知识介绍给国外友人。展现

我们小主人的风采。

(设想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长城史话、长城作用、长城的传说、长城的现在

四个组,介绍顺序不固定,以学生回答次序而定。)

设想学生汇报介绍出以下内容

2.长城史话组汇报:

设想学生汇报出以下内容:

(1)长城修建的时间(学生利用各朝代修建长城的时间表进行介绍)

(2)长城的长度:结合自己搜集资料和网上资料说明,万里长城并非一万

里,其实际长度达五万多公里(十万华里)。(利用对比得出结论)

(3)长城的修建方法:(学生根据网页知识和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介绍)

(4)教师根据学生汇报适时说明并结合实际引导学生体会:

①说明:长城从春秋到明代持续了2000多年修筑时间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

家所没有的。

②演示:(教师出示课件:长城的分布图)以图说明:长城不是一个隼条,

而是纵横交错的,从而说明长城的实际长度并非一万里。

③引导:对比古今进行建筑时,工人的劳动方式与劳动强度引申得出:古代

劳动人民用自己的智慧造就了现今的世界奇迹

④活动体验:让学生手拉手计算得出一个班手拉手的长度,与万里长城的长

度比较。结合资料计算长城砖可以围绕地球的圈数,引导学生得出长城作为单体

建筑,它的长度与修建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的,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

奇迹之一。

3.长城作用组汇报:

设想学生汇报以下内容:

(1)学生利用图片资料(烽火台的作用)及文字资料进行介绍他是古,弋防

御外来侵略的屏障。设想学生能用图片、录像等介绍长城的景色。

(2)教师根据学生汇报适时引导、说明:

①长城在古代是用来防御外来侵略的防御性建筑(教师出示烽烟告敌情课

件),但现在的长城是我国著名的游览胜地,是全世界人们向往的地方。

②引导:让曾经登上长城的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③补充:毛泽东主席在长城好汉坡留下的著名词句:不到长城非好汉。国外

游客到中国来第一个要看的地方就是长城,可见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

4.长城的传说:

(1)设想导游员利用图片介绍《孟姜女哭长城》和《玉门关》、《望京楼》

等传说故事并用图片加音乐的形式讲述。

(2)说明:长城既是举世文明的建筑也是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泪史。

5.爱我中华修我长城:

(1)设想学生利用图片介绍被毁坏得面目全非的长城及相关资料。

(2)引导:看到面目全非的长城,你的心生是怎样的感受?(设想学生能

够从自己的内心说一说,答出对毁坏长城的人的痛恨。)

(3)强调:作为世界最伟大的建筑应该受到完全世界人的保护

(4)展示:爱长城修长城的网站资料,更多的人已经加入修复长城的行列

当中了。(列举图片)

(5)引导: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长城,让更多的人能够看到长城的风采,

让中华之魂永远屹立在世界东方。你有哪些好的建议?

(6)学生制作倡议书(以小组为单位)。

(四)课后总结:长城见证了这一切,但它以自己不屈的脊梁向全世界宣布,

中华民族是伟大的,不可战胜的,万里长城永不倒!

第二课时长城谣

教学内容:了解音乐的几个要素,节奏、旋律的基本知识和要点,学会中国

历史歌曲《长城谣》,通过学习,使学生对节奏和旋律在音乐中的作用有进一步

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目的

明确学习音乐要素的重要性,并以欣赏和学唱声乐作品《长城谣》入手,引

导学生运用节奏和旋律知识,体会和感受其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感性体验和理

性知识相结合,更多地从音乐的表现手段入手,分析理解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习音乐要素的知识的重要性,了解节奏和旋律要音乐中的作用,更深

刻地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

2、有重点地简述节奏和旋律的基本知识和要点,并作必要的解释和提问。

(-)欣赏音乐作品《长城谣》

1、导言:运用节奏和旋律要素,感受不同节奏的组合和旋律线的进行,在

音乐作品中表现出的不同情感。

2、简介作品:歌曲《长城谣》是流行于我国抗战时期的一首优秀作品,刘

雪庵曲,潘孑农词,作于1937年,原是潘孑农所编电影剧本《关山万里》中的

主题歌,后因“八•一三”上海爆发战争,影片未拍成,但此曲却风行全国。写

法上和《孟姜女》一类传统民歌相近,具有浓厚的叙事特点,典型的五声调式。

3、播放歌曲录音后,请学习讲述歌曲表达的基本情感(悲愤,感情深切)o

4、再次播放歌曲欣赏,提出分析作品曲式结构,旋律线进行的要求。

5、请学生作分析作品的具体回答(宫调式、四乐句、单二段体曲式结构),

学生分析歌曲旋律线的进行,并作不同旋律线表达不同情感的比较。

6、教师小结:上行旋律往往表现高涨、激动、紧张的情绪,有渐强的趋势。

下行旋律可将紧张的情绪松驰,表现出抒情、宁静、悲伤的情感,有渐弱的趋势。

平行的旋律则有沉思、叙事的意境。

(三)学唱歌曲《长城谣》

1、学唱歌曲。提示:用所感受认识到的三种旋律线的进行,唱出不同的情

感和强弱趋势。

2、教师演唱歌曲第二段,并将结尾的下行旋律55613-53211——||

改为上行旋律556132111|试唱,请学生作不同旋律线进行表达的情感比

较(上行更激昂、高潴)。

3、教师归纳:旋律要素对音乐作品的作用和影响。

(四)音乐作品中节奏的分析和比较

1、试分析歌曲中第二、三乐句节奏的松紧,对情感表达的作用和影响。

2、播放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草桥结拜”和“抗婚”两段乐曲片断,

请学生作节奏的比较认识。教师可将两段乐曲的节奏的松紧,作反向调换试唱,

学生再作比较,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节奏在音乐中作用的认识。

3、教师小结:表现婉转、抒情、优美沉思的情感,节奏比较松,音的时值

长一些,音与音连接较松驰。表现激动、紧张的情绪,节奏紧密,音值短的,音

的连接紧凑。

(五)教学总结

音乐要素节奏和旋律在音乐中的作用是很大的,不同的节奏结合和旋律的进

行,表达情感是不一样的。学习音乐要素,了解其在音乐中的表现手法,会使我

们更深刻地理解音乐,并从中得到更多美的享受。

第二课时欣赏《长城永在我心上》

教学目的:

1、欣赏歌曲《长城永在我心上》,抒发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之情开阔学生

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1、发声位置要稳定协调、过度自然流畅;演唱准确自然流畅。

2、准确把握歌曲的情绪,演唱层次清晰,完整流畅。

教学方法:讲解、分析、启发的教学法。

教具: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发声训练:

1、常规练习:

a、呼吸练习:练习体会歌唱呼吸的支持以及呼吸肌肉的运动

b、吹唇练习:练习体会喉头的相对稳定以及声带的运做

c、哼鸣练习:练习体会声音的高位置

2、调节发声机能的练习

a、2/41234|5432|1-II

mamemimomu

b、2/412345|54321112345432|1-II

iaiaiai

c、缓慢的练习曲

2/455565|44454|33342|22232|1112111

aeiouaeiouaeiouaeiouaeiou

目的与要求:

(1)注意在气息对声音的支持

(2)每个母音都要清晰准确,从一个母音过度到另一母音时,要保持喉头以及

喉咽腔的稳定,母音的过度主要通过变换口腔的大小形状、嘴唇的开撮和舌的位

置来调整着力部位。

3、扩展音域的练习

a、2/4135L|i-|7542_\1-II

nuno

b、2/41335|5ii5|5331|1-II

nunonunonunonu

目的与要求:

(1)轻柔的起音,随着音程的上行,自然地增强声音的力度。

(2)气息均匀,母音的运行和过度都要保持在声音位置统一前提下连贯流畅。

三、课堂小结:

教师对本课进行小结,本着以鼓励为主的原则,指出学生的优缺点,使学生

增强自信心,更好的完成作品。

四、作业:

1、结合正确的发声方法与咬字吐字、层次清晰、感情充沛、完整流畅的完成

作品。

2、通过演唱这首歌曲,广泛搜集与本作品有关资料,以便于更好的把握作

品的风格特点,并写出体会。

教学内容:了解音乐的几个要素,节奏、旋律的基本知识和要点,学会欣赏

中国历史歌曲《长城谣》,通过学习,使学生对节奏和旋律在音乐中的作用有进

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目的

明确学习音乐要素的重要性,并以欣赏和学唱声乐作品《长城谣》入手,引

导学生运用节奏和旋律知识,体会和感受其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感性体验和理

性知识相结合,更多地从音乐的表现手段入手,分析理解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习音乐要素的知识的重要性,了解节奏和旋律要音乐中的作用,更深

刻地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

2、有重点地简述节奏和旋律的基本知识和要点,并作必要的解释和提问。

(二)欣赏音乐作品《长城谣》

1、导言:运用节奏和旋律要素,感受不同节奏的组合和旋律线的进行,在

音乐作品中表现出的不同情感。

2、简介作品:歌曲《长城谣》是流行于我国抗战时期的一首优秀作品,刘

雪庵曲,潘孑农词,作于1937年,原是潘孑农所编电影剧本《关山万里》中的

主题歌,后因“八•一三”上海爆发战争,影片未拍成,但此曲却风行全国。写

法上和《孟姜女》一类传统民歌相近,具有浓厚的叙事特点,典型的五声调式。

3、播放歌曲录音后,请学习讲述歌曲表达的基本情感(悲愤,感情深切)。

4、再次播放歌曲欣赏,提出分析作品曲式结构,旋律线进行的要求。

5、请学生作分析作品的具体回答(宫调式、四乐句、单二段体曲式结构),

学生分析歌曲旋律线的进行,并作不同旋律线表达不同情感的比较。

6、教师小结:上行旋律往往表现高涨、激动、紧张的情绪,有渐强的趋势。

下行旋律可将紧张的情绪松驰,表现出抒情、宁静、悲伤的情感,有渐弱的趋势。

平行的旋律则有沉思、叙事的意境。

(三)学唱歌曲《长城谣》

1、学唱歌曲。提示:用所感受认识到的三种旋律线的进行,唱出不同的情

感和强弱趋势。

2、教师演唱歌曲第二段,并将结尾的下行旋律55613-53211——||

改为上行旋律55613211---------1|试唱,请学生作不同旋律线进行表达的情感比

较(上行更激昂、高潴)。

3、教师归纳:旋律要素对音乐作品的作用和影响。

(四)音乐作品中节奏的分析和比较

1、试分析歌曲中第二、三乐句节奏的松紧,对情感表达的作用和影响。

2、播放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草桥结拜”和“抗婚”两段乐曲片断,

请学生作节奏的比较认识。教师可将两段乐曲的节奏的松紧,作反向调换试唱,

学生再作比较,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节奏在音乐中作用的认识。

3、教师小结:表现婉转、抒情、优美沉思的情感,节奏比较松,音的时值

长一些,音与音连接较松驰。表现激动、紧张的情绪,节奏紧密,音值短的,音

的连接紧凑。

(五)教学总结

音乐要素节奏和旋律在音乐中的作用是很大的,不同的节奏结合和旋律的进

行,表达情感是不一样的。学习音乐要素,了解其在音乐中的表现手法,会使我

们更深刻地理解音乐,并从中得到更多美的享受.

第三课时欣赏《长城长》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对长城各建筑时间、历史价值、现在价值等方面知识的了解.,特别

是对长城在近代、现代作用的了解,使学生知道我国有举世闻名的长城,作为一

个中国人是值得骄傲的、自豪的。古代劳动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为我们留

下这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应当珍惜保护

教学重难点

通过引导学生利用网页及课件对长城一我国这一历史过建筑的历史、作用

等方面的了解,使学生知道长城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建筑之一,是中华民族不屈的

脊梁,是世界人民向往的地方,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立志建设祖国的爱国主义

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长城长》课件

学生:自己通过课下看书或询问家长搜集的长城知识小资料或图片

教学过程

(一)影音再现,激情导入

1.播放《长城长》MTV,学生看图欣赏歌曲。

2.提问:这首歌曲里提到了我伟大祖国一处非常有名的建筑,是什么呢?(设

想学生回答:是我国的长城)

3.强调: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是中华民

族古老文化的丰碑和智慧结晶,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和民族精神。

(二)网上遨游,了解中华的“脊梁”

1.创设情境,引生提出问题:

(1)提问:假如你是来自国外的游客或是国外的运动员,当你登上长城时,

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呢?

(设想学生会提出:它有多长?它是什么时候修建的?为什么要修建长城?

现在它有什么用途?……)

(2)归纳总结:每一个到长城的人都会提出各种问题,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涉及到了长城的历史、传说、作用这几方面,看来大家都非常想了解长城一这

一世界闻名的古建筑。

(计算机显示学生提出的问题)

2.网上冲浪,了解长城知识

(1)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并自由结成学习小组。(设想学

生能根据提出的问题分成长城史话、长城作用、长城传说、现在的长城四个小组)

(2)教师提出浏览要求:①在网站上找到自己所要了解的知识并记录。②

先学习本小组选择的内容,在浏览记录完成后可浏览其它小组的内容。

3.网上学习,记录关于长城的知识

(1)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电脑和自三搜集的资料、课本学习自己所

要了解的知识。

(2)根据教师的刍制网站进行网上学习,讨论,并把自己搜集的长城相关

文字和图片资料进行整理融合。

(3)教师适时知道学生自学的方法及介绍的方式

4.长城作用组汇报:

设想学生汇报以下内容:

(1)学生利用图片资料(烽火台的作用)及文字资料进行介绍他是古代防

御外来侵略的屏障。设想学生能用图片、录像等介绍长城的景色。

(2)教师根据学生汇报适时引导、说明:

①长城在古代是用来防御外来侵略的防御性建筑(教师出示烽烟告敌情课

件),但现在的长城是我国著名的游览胜地,是全世界人们向往的地方。

②引导:让曾经登上长城的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③补充:毛泽东主席在长城好汉坡留下的著名词句:不到长城非好汉。国外

游客到中国来第一个要看的地方就是长城,可见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

5.长城的传说:

(1)设想导游员利用图片介绍《孟姜女哭长城》和《玉门关》、《望京楼》

等传说故事并用图片加音乐的形式讲述。

(2)说明:长城既是举世文明的建筑也是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泪史。

第三单元云之南

第一课时我爱我家小竹楼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初步了解云南的音乐风格特色,了解云南境内的一些人文、地

理、环境以及人们的生活习惯;学会歌曲;认识上波音和前倚音。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多姿多彩的音乐和云南美丽风光的

陶冶下,热爱云南的山山水水,热爱祖国。

教学重难点:

学会歌曲,唱准八分休止符。

教学准备:

电子琴,音乐,课本。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师生互相问好。

导入:同学们你攸知道吗?在祖国西南边陲,有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那就

是云南省,它融汇了26个少数民族,民族风情多姿多彩,风光绮丽,浪漫而神

奇,让我们在优美旋律的陪伴下,漫步云南吧。请打开书第22页,第一个景点

路南石林,第二个景点西山龙门,第三个景点宁范泸沽湖,第四个景点大理三塔,

第五个景点大理古城,第五个景点美丽的蝴蝶泉,云南还有许多美丽的景色,

而且物产丰富,有斑铜制品,云南白药,小粒咖啡,过桥米线,普洱茶等,美名

满天下。更有名的还要数云南的民族民间音乐,有“音乐之乡''的美誉。刚才我们

听的背景音乐你们知道叫什么名字吗?

生答。

师:刚才的背景音乐是具有傣族风格的云南民歌《小河淌水》,今天我还给

你们带来了一首云南的傣族民歌《我爱我家小竹楼》。

师:播放范唱,生听.

师:刚才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受?

生:很高兴,觉得傣家的风光很美……

师:这首歌曲是以儿童的语言和想象力,描绘出了傣家小竹楼优美的居住环

境,表现了傣族儿童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现在我们就用这种感情来听这首歌曲。

生听

师:我们一起来学这首歌曲,找一找有没有我们没有见过的音乐记号,上波

音,前倚音。

生:练唱。

师:我们一起来学唱两遍旋律。

生:跟琴唱

师:把歌词加进去唱。

生:填词唱

师:分小组唱

生:唱。

师简单小结学习的情况,然后再次演唱歌曲。

师:傣族人不但喜欢唱歌,还喜欢跳舞,你们知道他们最喜欢跳什么舞吗?

(孔雀舞)请同学们回家去学,下节课我们一起来表演。

小结本课:

第二课时阿里里

一、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阿里里》

2、能感受到云南彝族人民欢庆节日时欢歌竞舞的热闹情景,并随音乐律动

教学重点:1、学唱歌曲《阿里里》

教学难点:感受乐曲的不同节奏

教学设想:将课件制成动态动画片,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让学生感受和表

现音乐

二、歌曲学习

1、学习歌词

(1)你们去过云南吗?

(2)就象同学们说的,云南的少数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

(3)你们听纳西族的小朋友来欢迎你们咯!

(4)听歌曲一遍

(5)你们喜欢听吗?

(6)播放歌曲

(7)你们再跟他们演唱一次吧!

(8)你们想学吗?我们一起来唱!

2、学习旋律

(1)你听到歌中唱得最多的是那句词?

(2)(阿里里,撒小秧)

(3)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4)我们一起来对唱(师生互动)

(5)你们觉得哪句最容易唱

(6)教师边用手划出旋律线边教唱旋律

(7)学生随课件一起演唱

3、学唱歌词

(1)纳西族的小朋友还喜欢边唱边跳!

(2)老师示范声势

(3)学生模仿

(4)学生分句接唱

(5)自由交换动作演唱

(6)集体演唱

第三课时欣赏《阿西跳月》

(1)同学们,目的地到了,你们闭上眼睛看我们到了哪儿?

(2)(课件播放音乐)

⑶你们睁开眼睛,我们刚才听到了什么?

⑷对了,我们听到了很欢快的热闹的声音,是吗?在哪儿可以听到呀?

(5)出示课题

二、学习主题音乐

(1)彝族的小朋友最喜欢围着篝火在月色下起舞了!

(2)我们在来听听!

(3)(课件播放)《阿西跳月》

(4)读节奏,用身体动作来表现

(5)你们听到这首音乐也想跳舞吗?

(6)我们一起来吧!

(7)你们听到最多的是哪三个音?

(8)课件出示521

(9)学生模唱

三、参与表现

(1)请小朋友听音乐,然后来动一动

(2)把你的想象画面描绘出来

四、全班分四组表现

(1)声音.哩哩

(2)拍手跺脚

(3)伴奏乐器

五、综合表现

(1)完整的听一遍,全班小朋友拿上道具一起表演

(2)自由评价

(3)课堂小结

第四课时欣赏《渔歌》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渔歌,让学生了解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感受云南少数

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热爱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和挖掘少数民族音乐素

材的激情。

教学重点:了解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柔美淳朴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音乐旋律中变化的力度、速度、节奏与塑造音乐形象的关系。

课型:本课是一节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

课时:一课时。

教法:音乐视听欣赏与对比分析、讨论探究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演奏《月光下的凤尾竹》,问:这是什么地方的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导入新课。

二进入新课:

(一)曲目介绍:《渔歌》是采用哈尼族、彝族民间音乐素材写成的一首巴乌独

奏曲,展现了彝族,哈尼族人民绚丽多彩的生活场景。

(二)巴乌介绍:巴乌,属竹管铜簧乐器,簧为舌形。是彝族、哈尼族、傣族、

低族、布朗族、苗族等族吹奏乐器。当地彝语叫“及菲里莫"哈尼语叫“梅巴”。

巴乌是流行在中国西南地区彝、苗、哈尼等族的单簧吹管乐器,巴乌用竹管制成,

有八个指孔(前七后一),在吹口处置一尖舌形铜制赞片,演奏时横吹上端,振

动簧片发声。巴乌音量较小,但音色柔美,西南地区的人们称它为会说话的乐器。

巴乌流行于云南省红河、文山、思茅、西双版纳、临沧、德宏、广西壮族自治区

融水、贵州省黔东南和黔南等地。在民间以单管者为主,亦有双管合并而成者,

称为双眼巴乌。传统演奏方式均为直吹。常用音域多不超过八度。巴乌的音色非

常地柔美悦耳,很像一对钟情的恋人在窃窃私语,低诉衷肠,所以每到晚间,彝

族、哈尼族、苗族青年在谈恋爱时,常用它抒发自己的衷情,传递爱慕之情。

传统的巴乌,音域窄、音量小,但音色优雅。在各民族中,常用以伴奏舞蹈

和说唱,也用于独奏C哈尼族人民随身携带,老人和青年们都喜欢吹奏C哈尼族

和彝族的青年小伙子。常用巴马来演奏情歌。在彝族,人们放羊时或晚间也常吹

奏巴乌。

近几十年来,巴乌经专业工作者的不断改革,音色不变,音域扩大,音量增加,

适于演奏宽广、抒情的音调。合奏时,它也可以作为高音葫芦丝的低音

(三)巴乌名字传说:

在红河南岸哀牢山区的哈尼族民间流传着关于巴马的一个古老故事:很早很早以

前,在红河南岸的哀牢山区,哈尼族有一位纯洁、美丽、善良的姑娘梅乌,与英

俊、勇敢、勤劳的小伙子巴冲相爱.他俩发誓要像树枝和绿叶那样永世相伴,寨

子里的人无不赞叹和羡慕他们。这事被深山里贪婪的魔鬼知道了。就趁人们歌舞

时,驾着一阵狂风把姑娘掠走了,硬逼着姑娘和他成亲,姑娘不畏魔鬼的威逼和

利诱,始终坚贞不屈,一言不发。

于是魔鬼恼羞成怒,凶惨地割去了她的舌头,并将她扔进了深山老林。姑娘

怀念着心上的恋人,整天徘徊在山林之间,有苦是言,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一天,

树林里的仙鸟衔来了姑娘的舌头和一截竹子,让姑娘把舌头放进竹管里,告诉她

“竹子会帮助你说话”。于是妨娘吹响了竹子,发出了优美的乐声,表达对恋人

的思念和对魔鬼的控诉。乐声传到巴冲耳边,小伙子历尽艰险,把姑娘救了出来,

回到亲人的身边,重新获得了幸福。后来人们用二人的名字撷首去尾,给这件会

说话的乐器取名为巴乌。从此,巴乌就在哈尼山寨世代流传。

葫芦丝介绍:葫芦丝,又称“葫芦箫”,傣语称“隼郎叨”(“隼”为傣语

吹管乐器的泛称。“郎”为直吹之意,“叨”即胡芦),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

主要流传于傣、彝、阿昌、德昂等民族中。葫芦丝可分为高、中、低音三种类型,

常用的调为降B、C、D等调。葫芦丝发源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主要

流行于傣、阿昌、依、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云南德宏、临沧地区,富有浓郁的

地方色彩。

(四)音乐来源于生活,那么巴乌、葫芦丝擅长表现哪些生活场面和情感?

1欣赏《渔歌》并回答

答:描写了夕阳西下,湖光水面波光粼粼,金色的晚霞撒在略带雾霭的水乡,

渔民打渔归来.,展现了红河两岸风光秀丽的景象,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赞

美和憧憬。所以是描绘的人们日常生活的场面。

2教师演奏该乐曲中的三段音乐,它们分别表现了什么情绪?

答:(1)段:热烈欢快(2)段:轻盈舒展(3)段:活泼跳荡

3欣赏《欢乐的泼水节》并回答表现了什么?

答:人们用铜钵、脸盆等器皿盛水,涌上大街小巷,嬉闹追逐,逢人便

泼。民间认为,泼洒的是吉祥的水、幸福的水,所以人们忘情地泼,只

见水花盛开彩虹飘舞,男女老少个个全身湿透,到处是一片欢乐的海洋。

除了泼水,还有歌舞,人们围成一圈,合着芒锣象脚鼓的节奏翩翩起舞,

如醉如狂,通宵达旦。夜色降临,村村寨寨燃放高升,绚丽的烟火犹如

花团锦簇,把节日的夜空装点得更加美丽、神秘。变现了节日里人们载歌载

舞欢庆节日的气氛和场面。

4欣《赏竹楼情歌》回答表现了什么情绪、场面?

答:歌曲的引子部分描写了男青年在竹楼下等待心上人的情境

(由于云南潮湿的气候影响,竹楼第一层一般不住人,为仓

库或者养牲畜,第二层才住人)。月光悠悠,照在竹楼上;

木叶声悠悠,飘上窗台。美丽的姑娘正在梳妆打扮,准备赴约

,听到呼唤的歌声,有些慌乱,但更多的是压抑不住的喜悦,

表现了姑娘的热情和急切心情。歌曲的第一部分,旋律与第一

部分一样,上下呼应,好像在对话,表现了两个人相依相偎,

正在互诉衷肠。尾声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变化重复,最后音

乐减弱,表现了两人恋恋不舍地分别。

总之:把巴乌、葫芦丝主要擅长于表现人们日常生活劳动场面,节日欢庆气

氛和场面以及青年男女之间传情达意,对美丽景色的描绘等等。

5了解巴乌、葫芦丝的一些常用技巧:

答:有吐音、虚指颤音、滑音、打音、叠音、颤音、气振音等等。

6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欣赏了几首具有代表性的云南少数民族乐

器巴乌、葫芦丝所演奏的音乐,让我们领略到了云南少数民族多

姿多彩的民族音乐柔美淳朴的特点,也让我们了解到音乐旋律变化

中力度、速度、节奏等与塑造音乐形象的关系。希望们同学关注

并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为挖掘我国各个民族的音乐做出自己的

努力!

第四单元晨曲

第一课时早春的清晨

教学目标:

1、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和愉快的心情学会演唱二声部歌曲《早春的清晨》,

并知道重唱、合唱是声乐的两种演唱形式。

2、能和同学合作,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早春的清晨》,并从中

享受到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早春的清晨》o

2、区别声乐的两种演唱形式:合唱与重唱。

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感受‘晨"景。

1、导入。

师: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在这美好的时候你们会做些什么呢?

2、听赏《晨景》

(1)感受乐曲

(2)替乐曲取名

(3)乐曲简介

3、观赏早春知更鸟活动的画面。

(1)学一学

刚才听的是什么声音?谁来模仿一下。

(2)听一听

仔细听听是什么小鸟有如此美妙的歌声?

介绍知更鸟。

(3)唱一唱

随音乐用“jiu”哼唱歌曲第一声部。

二、体验‘晨”歌

1、观察知更鸟在深秋迁徙的画面。

2、讲述知更鸟迁徙的原因。

3、聆听“小鸟”歌。

下面我们听听知更鸟是怎样诉说的?出示笫一声部歌词。

4、师生合作学习二声部。

(1)学生演唱第一声部,教师演唱第二声部

(2)说一说歌曲旋律的特点

(3)师生互换声部演唱。

教师演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生与生分声部演唱歌曲....

5、有感情得演唱歌曲。

师:谁能说说知更鸟在唱这首歌时心情是怎样变化的?

三、表现《清晨》

1、师生合作参与

(1)老师邀请一学生演唱歌曲。

(2)全班合唱歌曲。

合唱:指两组以上的歌唱者,各按本组所担任的声部,演唱同一首歌。

2、学生设计不同形式表现《清晨》

(1)分组设计

师:刚才我们用两种不同的形式演唱了歌曲,现在我们分小组讨论,说说你

们的设计方案。看哪组设计得最好!

方案一:一位同学领唱第一乐段,两位同学演唱二声部(领唱与重唱)

方案二:全组同学齐唱第一乐段,合唱第二乐段(齐唱与合唱)。

方案三:......

(2)分组练唱

(3)比一比

(4)评价

师:刚才我们用多种演唱形式表现了歌曲,谁说一说,我们在演唱时应该注

意哪些方面。

评价要求:唱出歌曲的内在情绪;注意声部之间的和谐、统一;正当文明小

听众。

(5)颁奖

演唱形式多样且演唱符合歌曲特点,情感处理到位同学上台领奖。

四、结束全课。

课堂后记:

课堂开始通过听赏《晨景》,引导学生进入清晨的情境。再通过学、说、听、

唱四个过程,让学生对歌曲第一声部的旋律和歌词有初步的了解,并能随音乐哼

唱歌曲第一声部。在新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启发学生设计不同的形式表现《清晨》,

这个环节学生的兴趣是最高的,通过他们自己设计的方案反复的唱,学生在演唱

时深切感受重唱与合唱的不同。

第二课时欣赏《早操歌》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歌曲《早操歌》,体验运用音乐的旋律和节奏,表现体育运动

中获得热烈奔放的情感。

2、通过欣赏体验运动员不懈拼搏的顽强意志。

教学重、难点:

歌曲中的强拍上的休止节奏和曲中的附点节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每天都在做体操,你能选拦一节你最喜欢的体操来给大家

展示一下吗?

(指名表演)同时播放《早操歌》的音乐伴奏。

师:刚才同学们表演的真不错,也很到位,那你们知道做早操的目的是什

么吗?

生:锻炼身体。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正确,做操是为了锻炼身体,“生命在于?”

生:生命在于运动。

师:对了“生命在于运动”今天这节课老师要教同学们一首《早操歌》好吗?

生:好。

师:板书课题。《早操歌》

二、探究

1、欣赏一遍歌曲《早操歌》(多媒体)

2、教师先用轻声高音位置朗读歌词再请学生模仿教师的朗读,注意纠正乐

句的语气及其字词的咬字吐字如:“朝霞、精神、清爽”等。

2、教师范唱歌曲,

4、学唱歌曲。

4、学生轻声跟唱歌曲。

师:同学们大体还唱的不错,但是有些地方,我觉得有问题,你们发现了吗?

小组讨论:那些地方是唱时候的难点?

师:让学生找到歌曲中连续出现了的“连音线符号”时,这个地方音符的时值

就延长了,因此要唱到位,另外歌曲中多处运用了强拍休止,这种地方也要演唱

到位。

4、生自编动作(音乐伴奏)

师让学生根据歌曲自编自演。

5、接龙游戏表演(6-7名学生表演,音乐伴奏)

6、师生共同表演(播放音乐伴奏)。

三、师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了《早操歌》,希望同学们每天能够做到早睡早起,

坚持锻炼身体,用强健的身体,将来建设我们的祖国。

第三课时啊,你早

教学目的:

1、在“听、唱、动”的活动中感受孩子学习与生活的乐趣。有感情地演唱

歌曲《你早》,并能从小养成主动向他人问好的习惯。

2、尝试选择和模方自然界美妙的声音,在音乐情境中表达快乐的感受。

教学难点:

对《你早》歌词的汜忆。

教具准备:

钢琴、课件、磁带等。

教学过程:

一、律动

《动物说话》

1、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地方,这是个美丽的村庄,那里住着许许

多多的小动物,他们生活的很幸福很快乐,今天老师见到你们双沟的小朋友也非

常的开心,让我们一起跟着小动物跳起来好吗?

播放动物说话的音乐。

2、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童话故事里,每天清晨把人们从睡梦中叫醒的是谁啊?

(大公鸡)大公鸡怎么说话的呢?(喔喔喔)真棒!让我们一起用公鸡说话来唱

一唱好吗?

播放动物说话的伴奏音乐。

一、导入

1、播放影像文件。

师述:清晨,大公鸡伸伸懒腰睁开眼睛,哇!太阳快要出来了,大公鸡急忙扬起

脖子高声唱到,喔喔喔一-天亮了一一(反复2遍)顿时,小河醒了,小鸟醒了,

小动物们都伸伸懒腰起床了,整个大地苏醒了,新的一天开始了。。。。。

2、早晨,大公鸡“喔喔喔”、小花猫“喷喷瞄”、小花狗“汪汪汪”、小

鸟儿“叽叽叽”小朋友推开窗户向它们问好呢!

555|31|666|666|66|5-II

师)大公鸡你早生)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

小花猫

小鸟儿

小花狗

三、解决难点,学习歌词

1.一大清早,太阳公公把许多漂亮的颜色送给了天上的云朵,好看极了!

这就是一一朝霞。(多媒体出示朝霞图片)

大公鸡在朝霞里大声叫唤人们起床了呢。

现在我们用大公鸡来说句话:

“大公鸡在朝霞里喔喔叫”

我们一起来说说吧。(师生边看图边按节奏说词)

2.现在,我们已经是小学生了,如果早晨没有大公鸡或爸爸、妈妈叫我们

起床,可以请谁来帮忙呢?(生:闹钟)

对呀,小闹钟。小闹钟是怎么说话的?(生:丁丁一一零零一一)

我们再用小闹钟说句话:(师边按节奏说词边画)

“小闹钟在晨风里丁零零零零”

3.小朋友早上来到学校,看见老师、同学应该怎样啊?(生:老师您好)

对!我们要笑呵呵地说声一一你早、你早。

今天,唱娃娃就给我们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一一《你早》。(放歌曲《你早》的

录音)

四、学习歌曲

1.按节奏朗读歌词

1)师播放《你早》的伴奏音乐,在音乐声里按节奏读歌词。并引导学生注意

看黑板上的图形提示。

2)师生一起按节奏朗读歌词。

3)分组、分乐句读。(背景音乐放歌曲《你早》的录音)

2.学唱歌曲

1)听唱法教唱歌曲。

2)生随琴演唱歌曲.

3)生再次跟琴唱,唱出高兴的活泼的心情。

3.歌表演

小朋友们,唱的真不错,老师被你们的歌声感染的都想跟着音乐跳舞了,小朋友

们,你们想跳一跳吗?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跳一跳吧!跟着音乐随便自己创编动

作。

1)让学生自己跟着音乐创编动作。

2)师带着同学一起歌表演。

3)学者老师的样子互相表演。

4.拓展歌词

1)小朋友可真能干!我知道,你们不仅会唱歌、会跳舞,而且英语也很棒!谁

来用英文说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