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及第一单元活动教案_第1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及第一单元活动教案_第2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及第一单元活动教案_第3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及第一单元活动教案_第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及第一单元活动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2014—2015—2)

上学期期末成绩统计

本班级人数备注

情总数男女及格率优秀率平均分

50203095%30%81

1、巩固汉语拼音,借助拼音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认识223个字,会写159个字。会使用

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继续学写钢笔字,要求正确、端正、整洁。

毛笔字临帖,要求坐的姿势、握笔姿势正确,养成认真写字的的习惯。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指定的课文。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

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

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按要求预习课文,初步养成预习的习惯。

3、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了解课文作者安排材料的方法。能用归并段落大意和回答几个问题

教再连起来的方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初步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听程度合适的讲话和广播,能抓住主要内容,收藏并与同学交流

学4

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能抓住主要内容”述一件事。讨论问题时能大胆发表

目意见,讲清自己的意思,说话有条理。

5、能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周围的事物,初步养成认真细致观察的习惯。学会按事情发展顺序

标和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材料,列提纲作文。能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

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写条理比较清楚、内容比较具体的简单记

叙文。初步学会写复信。写记叙文和应用文要求语句通顺,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了解祖国壮丽的山河、富饶的物产,培养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认识中华传统文

化的丰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学习革命领袖、科学

家的优秀品质;初步养成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形成珍惜时间、艰苦奋斗的品质。

本册教材主要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课文”,“习作”和“练习”组成,全册安排了7

个单元,每个单元安排课文3-5篇,习作1篇,练习1个。“我读书,我快乐”,学和做各一个。

全册安排课文27篇,所选的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练好语文基

本功,接受思想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材料。本册课本仍然采用“分流识字”的方法安排生字,

共有生字223个,其口要求会写的159个,其他的64个只要求认识,不作考核要求。课文篇幅

教短小,语言规范,便于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复述、说话等训练。插图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

容,培养其形象思维能力。每篇课文后面的作业题一般安排了如下内容:一是朗读、背诵、默

读、复述等常规训练,意在让学生认认真真地读书,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继续培养语感,并

简增加其规范化语言的枳累。二是要求学生用钢笔书写,让学生扎扎实实地练习写字的基本功,

三是读抄常用词语,复习巩固所学生字新词,也为今后的正确运用打好基础。四是联系语境理

析解词语、句子,学习课文中常见的构段方式等。五是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的“小练笔”。在阅

读训练方面的重点有两项:一是了解作者安排材料的方法;二是用"归并段落大意"和"回答几个

问题再连起来〃的方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此外,本册教材还安排了领会句子含义、列提纲背诵

课文的训练。习作训练与阅读训练配合紧密,前两次是训练安排材料的方法,重点内容是写好

记人的文章。

1、根据每篇课文的内容和教学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语言训练和

思想品德教育融为一体,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行为习惯。

2、设计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活动中、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通过书法竞

赛等形式,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和写字兴趣。

3、注意每组教材在内容上的联系,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方案,创造性

学地使用教材。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使

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

措4、重视朗读指导,通过听录音或范读,采用多种方法,加强阅读训练。给学生充分

朗读的时间,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习惯,重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有机结合,

立足课文,学习写话。坚持写日记、读书笔记为学生的作文起步打好基础。提高

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5、加强学法指导,以活动促发展,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充分运用活动引领学生学习,让他们在活动

中学会合作,学会在合作中学习并形成一定的能力。

单元名称课时数起止日期备注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0)22.27——3.9

教第一单元163.10------3.9

第二单元163.10——3.23

学第三单元163.24——4.12

第四单元154.13——4.26

第五单元144.27——5.16

第六单元125.16——6.1

第七单元176.2—6.20

复习96.21——6.27

6.28考试

语文第单元教学进度计划

教本单元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0)》课文《春光染绿我们

双脚》、《暖流》、《只拣儿童多处行》、《早》、《古诗两首》和练习

学1

及习作1组成,课文文质兼美,练习一综合性为主,内容包括处处

留心、读读背背、口语交际等,意在丰富语文教学的内涵,增加学

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孩子们的语文实践能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单元37个生字,认识本单元11个生字。

illl3、学会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体会古诗的语言特点,了解古诗所

练蕴涵的思想感情。

4、学习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语、体会字里行间所反映的感情。

5、能把自己做过的、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卜来。

点6、掌握查“无字词典”的方法,并能在实际中运用。

课题课时数起止日期备注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0)22.17——2.18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22.21——2.22

2、暖流22.23——2.24

3、只拣儿童多处行22.25--2.28含双休日

4、早23.1------3.2

5、古诗两首23.3——3.4

习作133.7——

练习133.8——3.9

赁修改,才能成为好文章。去了许多内容,最后只选取

了三个事例,分别从革命英

活动二:学习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作文雄主义、爱国主义、国际主

1、自主。义三个方面歌颂志愿军战

士。文章改短了却更加精

思考:图上是谁?在干什么:是怎么做的?图上

炼,更加感人,这就是有名

同学们修改作文时右哪些习惯值得我们学习?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

2、合作。2、教师指点:魏巍

小组讨论交流,。最初选取了二十多个事

3、展示。例,当然都很感人;但

讨论后交流:由于事例太多,读者反

(1)坐姿端正。而印象不深、所以他要

(2)握笔姿势正确。反复修改,修改的结果,

(3)书本、文具摆放整齐。长的变短,却更加精炼,

(4)专心致志。更加感人,这就更说明

明确:第一处和第六处:语句多余。第二处:了“文章不厌百回改”

标点错误。第三处:意思不完整,不连贯:第四处:的道理。

顺序混乱,应先写头部再写身体。第五处:错别字。教师指点:我们小

明确从以下几方面修改:(1)错别字⑵标点不当(3)学生学习写作的时间不

用词不当⑷语序颠倒(5)语句多余(6)词语脱漏长,作文当然不可能一次

就写得尽善尽美,当中

必然存在这样那样的缺

陷,必须进行反复修改。

三、检测活动效果

1、刚才我们看了小作者的修改,想一想:我们自己修改作文的时候应该从哪些方

面来考虑呢?

2、你从小作者的修改中学到了哪些修改符号?你还知道哪些修改符号?

3、运用修改符号修改好作文后应该怎么办?

四、拓展活动时空

1、同学们打好作文草稿后应该怎么做?

2、总结谈话:学会修改作文不仅是一种知识,而且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习惯。学

会修改作文,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对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和语文能力会有很

大的帮助。

No.2

学习内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

学习目标:

1、学生认真观察1页课本插图,了解学会修改作文的意义和作用,初步掌握修改

作文的方法,逐步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2、学生认真观察2、3页课本插图,懂得多种渠道学语文的道理,培

养从小养成多方面积累、多渠道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学习本课共需2课时本教案为第2课时

课时学习目标:

学生认真观察2、3页课本插图,懂得多种渠道学语文的道理,培养从小养成

多方面积累、多渠道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重难点:

懂得多种渠道学语文的道理,培养从小养成多方面积累、多渠道学习语文的好

习惯。

活动过程:

一、激发活动兴趣

同学们,你们平时主要是通过什么渠道学习语文的?(生答:语文课)然而,学

习语文还有许许多多的渠道,你们想知道吗?(板书课题:多种渠道学语文)

二、实施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方案教师导学预案

活动:读图明意引导学生仔细观

1、自主。察,弄清图意;(从圆形

(1)初步观察第2-3页的插图,根据地点把插图分为三图上的麦克风、投影仪

类一一1、家中:2、学校:3、校外可以看出老师站在讲台

(2)思考:前;同学们桌上的文具

(1)请同学们把两幅图联系起来观察,谁能说说图上分摆放整齐,书本还没有

别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打开,可以看出老师正

(2)看了这两幅图,你有什么启发?(收听广播节目、通在给学生作课前谈话;

过热线电话问疑解难是学习语文的渠道之一)同学们坐姿端正,专心

(3)通过以上观察,你知道在家中同学们可以利用哪些听讲,可以想象老师的

渠道学习语文呢?谈话很精彩,己经把同

(4)指导观察第3页上面的两幅图。学们带进课文的情境之

请同学们看看这两幅图,看看图上分别是谁,中)

在干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回答,教师小

2、合作。小组讨论交流。结:要做到耳到、眼到、

3、展示。小组形式汇报。口到、手到、心到,还

4、完善。应该养成坐姿端正、书

明确: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本文具摆放整齐、自觉

书籍记载了人类几千年的文明,是人类智慧的垢晶,遵守课堂纪律的良好习

我们无沦学习哪一门学科,都离不开课外阅读,学习惯。这些是学好语文的

语文更是如此。阅读课外书刊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渠重要保证。

道,希望大家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三、检测活动效果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学习语文的渠道?

(提示:从家中学语文、校内学语文、校外学语文三个方面说。只要学生

说的对学习语文有衿助的就给予肯定,对说得较好的则板书在黑板上以示鼓

励,及时小结。)

四、拓展活动时空

总结:

“处处留心皆学问J生活和学习中处处有语文,只要我们做学习语文的

有心人,养成多渠道学习语文的习惯,我们的语文水平一定能不断提高,语文

能力一定会不断增强!

板书设计:

多种渠道学语文

1、家中:

2、学校:

3、校外:

No.3

学习内容: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用提供的词语写一段反映荒山植树后美好景象的话。

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

4、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从而激起忧患意识,环保意识。

学习本课共需2课时本教案为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理清文章脉络。

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理清文章脉络。

活动过程:

一、激发活动兴趣。

谈话导人:

冰雪融化,春天的脚步又近了。谁都向往春天,向往沾衣欲湿的杏花雨,向往

吹面不寒的杨柳风。今天就来读一首春风扑面的现代诗一一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谁来读题?从他的声音里你听出什么?还可以怎么读?你为什么这么读?

齐读课题。

二、实施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方案教师导学预案

活动一初读课文,学生字词,感知课文内容。

1、自主。读活动案,依照活动进行

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有序的学习一一自主,合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作,班级交流,评议质疑。

(2)会读会写出字格中的牛字,会读绿线中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晤的意思:

锹镐、彩翼、荒山野岭

裸露、咆哮、枝繁叶茂(1)出示本课生字(包括

(4)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二类字)认读。

2、合作。(2)出示生字组成的词

小组内互相交流。语,读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3、展示。

小组形式汇报,其他组评价补充。

活动二尽情朗读诗文,读出心情,读出感受。过渡:诗歌是美的语言,

1、自主。诗歌是情的艺术。诗歌也

自由朗读,想一想怎样读能读得出彩出色?是练习朗读的好教材,今

读了以后知道这首诗歌写的是什么吗?天我们就来尽情朗读这首

2、合作。诗。让我们看看谁朗渎得

小组内交流讨论。更投入,更专注,更有感

3、展示。情。

集体交流。

(学生朗读水平不一,是一种资源,可以充分利用,所

以学生的朗读过程可以这样进行:1、指名学生逐节朗

读。2、群体评议高低,个体介绍朗读理解。3、再作新

的朗读体验。教师的欣赏、评点、引导有机结合在其间。)

活动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自主。父流:

全文共几节?各写了什么意思?第一部分(第1节):写〃

全文可分儿部分?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我们〃踏着春风向荒山野

2、合作。岭进军。

小组内交流。第二部分(第2-7节):写〃

3、展示。我们〃用双F为荒山披绿

集体交流。装,使动物有家园,让环

活动四指导写字境更美丽。

1、自主。第二部分(第8节):写〃

出示生字,观察自己学会了哪些字?哪些字感觉较我们〃有绿化机国的决心

难写难记?和豪情。

2、合作。重点指导下列生字。袍、

小组内交流。裸:衣字旁,别写成示字

3、展示。旁。鼠:笔画较多,注意

笔顺、间架。(学生描红、

临写)

三、检测活动效果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欢笑()滋润()快乐()

害怕()开心()浑烛()

2、随机抽学生朗读课文.

四、拓展活动时空

1、练读课文,读正确流利。

2、抄写课后生字词。

3、查找相关的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资料或图片Z以便交流。

No.4

学习内容: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用提供的词语写一段反映荒山植树后美好景象的话。

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

4、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从而激起忧患意识,环保意识。

学习本课共需课时本教案为第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用提供的词语写一段反映荒山植树后美好景象的话。

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

4、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从而激起忧患意识,环保意识。

重难点:

能用提供的词语写一段反映荒山植树后美好景象的话。

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从而激起忧患意识,环保意识。

活动过程;

一、激发活动兴趣

检查读书:

诗歌是美的语言,诗歌是情的艺术,诗歌也是练习朗读的好材料。我们

先分小组来次朗诵比赛,怎样?

二、实施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方案教师导学预案

活动一:咀嚼诗歌韵味,探究表现特点。之一:植树的场景

1、自主。结合生活经验,说说

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你的植树经历。如言:提

(1)自由读第2〜7节,想一想:这部分写了哪几个场着水桶,扛着树苗,走向

景?你读懂了什么?旷野一一满怀激情。挖坑,

(2)想象:同学们是怎样来到荒山野岭进行植树活动的?放苗,回土,浇水

(3)〃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行诗句,你是怎么理解的?脸欢笑。这样的场景,这

怎样读好这-节?自己试-试样的情感作者表达出来了

2、合作。:吗?品赏体会:“踏”春

小组内互相交流。风?意韵:春风是轻柔的,

3、展示。脚步是轻盈的。

小组形式汇报,其他组评价补充。之二:植树的意义

1、课文中写了几点?用简

洁的语言概括。荒山披绿

装动物有家园环境变美丽

2、有哪些语言特别有味?

品赏:山岩”结束了烈日

的煎熬”、“寂寞多年的荒

山”、“荡漾的碧波轻抚河

畔的小草”……

之三、结尾段的色彩

1、教师引读第1、8节。

2、比较两节有什么异同?

两段能交换吗?(学生比

较并说说理由)

3、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

活动二再读课文了体会诗歌感情。起什么作用?

1、自主。4、哪个词呼应了开头,写

感情朗读全诗,要读出劳动者的欣喜,体会劳出了荒山的变化,表现出

动者的豪情。植树的意义之大?(划出

2、合作。有关词语)(板书:荒山野

小组内交流讨论.岭青山碧岭)

3、展示。5、此刻“春光染绿我们双

脚”,这是什么样的一种心

情?你读着呢?

集体交流。引读助背。

跟录音轻声背。

配乐齐诵。

三、检测活动效果

作业设计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小鸟,天这里;松树有了,快活得O撑起了一

小白兔;在,小猴0

2、完成课后第四题写话练习:默读课文,想象荒山植树后美好景象,写一段话。

用上枝繁叶茂、茂盛、树丛、达窝筑巢、阵阵林涛、碧波荡漾等。

四、拓展活动时空

1、练读课文,读正确流利。

2、抄写课后生字词。

No.5

学习内容:2、暖流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按提示语提示的语气读人物的语言.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理

解书后列出的8个词语。

3、说出“暖流”的含义,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体会江泽民主席对中国古典文学的

热爱和对青年人的关怀。

学习本课共需课时本教案为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理清文章脉络。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理清文章脉络。

活动过程:

一、激发活动兴趣

1、谈话:

上课之前,先听一则天气预报:今天最低温度2摄氏度,最高温度12摄

氏度,偏东风三级。昨日,有一股暖流自西向东移动,江苏地区气温近日将有

所回升。

提问:在这则天气预报中,“暖流”指什么?

2、导入新课:

在1994年年底,寒冬里的南开大学里也涌动着一股暖流。(板书课题)这

是怎么回事呢?卜面请同学们打开书。

二、实施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方案教师导学预案

活动一初读课文,学生字词,感知课文内容。

1、自主。

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1)出示本课生字(包括

(2)会读会写出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绿线中的生字。二类字)认读。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2)出示生字组成的词

(4)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语,读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2、合作。小组内互相交流,检查。

3、展示。小组形式汇报,其他组评价补充。

活动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自主。

再读课文,思考:(1)想想课文主要写了怎样的

一件事。(2)尝试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理清事情的发展顺序,概

2、合作。括段意。

(1)小组内交流主要内容。(2)交流划分的段落。

3、展示。集体交流。教师小结。

活动三规范写字

1、自主。出示生字,观察自己学会了哪些字?哪些字

感觉较难写难记?指导书写。

2、合作。小组内交流。临写,评议。

3、展示。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三、检测活动效果

1、出示生字词认读。

2、随机抽学生朗读课文。

四、拓展活动时空

1.练读课文,读正确流利。2、抄写课后生字词。

No.6

学习内容:2、暖流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按提示语提示的语气读人物的语言.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理

解书后列出的8个词语。

3、说出“暖流”的含义,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体会江泽民主席对中国古典文学的

热爱和对青年人的关怀。

学习本课共需课时本教案为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按提示语提示的语气读人物的语言。

2、说出“暖流”的含义,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体会

1、学习按提示语提示的语气读人物的语言。

2、体会“暖流”的含义.

活动过程:

一、激发活动兴趣

1、组织听写含有生字的词语并检查订正。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课文。

二、实施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方案教师导学预案

活动一品读课文,感受江泽民主席对中国古典文学的

热爱和对青年人的关怀。引导学生结合句子谈感

1、自主。受。(1)你觉得江泽民

轻声自由读第二段,思考:江泽民主席来到主席怎么样?找出有关的

南开大学,主要做了什么?句子来读一读,并谈谈。

2、合作。小组内互相交流,补充。你的体会

3、展示。小组形式汇报,其他组评价补充。(2)引导深层次体会:

活动二品读第三段,升华情感。课文写江泽民主席平易近

1、自主。人,关心青年,热爱中国

再读课文,思考;王辉为什么说自己打心眼古典文学,但没有直接说

里佩服江泽民主席呢?出来,而是通过对人物的

2、合作。(1)讨论上述问题。语动言作、神态的描写来刻画

3、展示。集体交流。教师小结。的,请同学们找出有关的

4、完善。词句读一读,并说说这样

反复朗读王辉的话,引导体会其中的激动和敬写的好处。(平易近人:

佩之情。“江泽民主席来了,他满

面春风,……””……走

到王辉身边,得蔼地问、

兴致勃勃、抑扬顿抻”对

古典文学十分热爱:背

《滕王阁序》、背《水调歌

头中秋》。体会课文通过

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

态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

法,感受这样写的真实、

自然、生动、形象。)

三、检测活动效果

说一说: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想一想,课题的“暖流”是什么意思?

(体会:江泽民主席对师生的关心,对青年人的关怀,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使大

家产生了激动、兴奋、喜悦的情绪。)

四、拓展活动时空

1、说一说本课的哪些词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反复读一读这一部分。

2、熟读《滕王阁序》、《水调歌头•中秋》

3、小练笔:

写一段话,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的一个特点。

板书设计:

2暖流

江主席看望师生员工

激动喜悦温暖

(语言、动作、神态)

No.7

学习内容:3、只拣儿童多处行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

4、通过朗读,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学习本课共需课时本教案为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理清文章脉络。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理清文章脉络。

活动过程:

一、激发活动兴趣

1、出示春景图:谈话:每年春天,我们都要去春游。谁能给大家描绘一下春游时

的情景?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春天的文章。

2、板书课题:3只拣儿童多处行(指导写“拣”字,注意右边的横折钩。)

3、简介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她的作品大多书

写童心的纯真和母爱的深挚,情真意切。

4、读题质疑:题目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呢?请同学们带着

问题读课文。

二、实施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方案教师导学预案

活动一初读课文,学生字词,感知课文内容。

1、自主:按要求自读课文。

(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绿线中的生字。(1)出示本课生字(包括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二类字)认读。

座无隙地忸怩烂漫成千盈百(2)出示生字组成的词

儿童不解春何在使出浑身解数语,读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4)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合作。小组内互相交流,检查。第一段(1-2):我们迎着

3、展示。小组形式汇报,其他组评价补充。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

活动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去赏春。第二段(3-4):

1、自主。我们在知春亭畔和湖边看

再读课文,思考:(1)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到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

的?画出表述作者行琮的词语。(2)按作者游览路赶春。第三段(5-8):我

线,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们在玉澜堂的院子里,与

2、合作。孩子们共赏开得正旺的海

小组内交流画出的词语。交流划分的段落。棠花。第四段(9-):我

3、展示。集体交流。教师小结。的感想,告诉人们春游时,

活动三规范写字“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

1、自主。出示生字,观察自己学会了哪些字?哪些字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感觉较难写难记?

2、合作。小组内交流。

3、展示。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三、检测活动效果

1、出示生字词认读。

2、随机抽学生朗读课文.

四、拓展活动时空

1、练读课文,读正确流利。

2、抄写课后生字词。

No.8

学习内容:3、只拣儿童多处行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

4、通过朗读,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学习本课共需2课时本教案为第/—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

3、通过朗读,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

3、通过朗读,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活动过程:

一、激发活动兴趣

复习导入:

1、冰心奶奶的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冰心奶奶要到颐和园去,怎样确定自己的游览路线的?

(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二、实施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方案教师导学预案

活动一品读课文,感受春意和春天的力量。集体交流时相机引导:

1、自主。1、出示第3段,引读。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冰心奶奶迎着儿童的涌2、引读第4自然段。既然

流挤进了颐和园,去了知春亭畔和玉澜堂,她看到知春亭畔座无隙地一一

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生读)“我们就沿

2、合作。小组内互相交流,补充。着……”(师引)没想到,

3、展示。小组形式汇报,其他组评价补充。在转弯的地方一一(生读)

活动二品读第7、8段,感受儿童的生机。“总和……”(师引)“知

1、自主。春亭和园门口”一一(生

再读课文,思考:冰心奶奶正在赞叹春光和春天的读)“大概是……”

力量的时候,孩子们围聚过来了。冰心奶奶和他们进行3、讲读第5、6自然段。

了亲切的交谈。交谈的情景是怎样的?过渡:迎着儿童的涌流,

2、合作。小组内交流并分角色朗读。冰心奶奶走进玉澜堂的院

3、展示。小组展示,其他组补充评价。教师相机指导。落里,她看到了什么?

4、完善。(1)看着开得正旺的海棠,看着孩子们远去(1)听录音朗读第5自然

的背影,冰心奶奶又想了些什么呢?(2)交流,并进段。(2)范读第6自然段。

一步讨论:花儿和儿童有哪些共同点?(需要人培育;交流,品读。这几棵海棠

活泼、生命力旺盛;使出浑身解数,展示自己的风采;开得怎么样?看着这些海

给别人带来欢乐。)棠花作者赞叹什么?

活动三规范写字指导朗读。

1、自主。出示生字,观察自己学会了哪些字?哪些字7、8段指导:(1)分小组

感觉较难写难记?分角色朗读。

2、合作。小组内交流。(2)指名分角色朗读。(要

3、展示。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读出冰心的慈爱,女孩的

忸怩,男孩的爽朗。)

三、检测活动效果

1、冰心奶奶在游览颐和园前,确定游览的思想:游人不知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

行。那么,她游览了颐和园后,她的感受怎么样?她最想告诉大家什么?

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一定会找到春天的;儿童有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儿童多

处春光肯定美丽;儿童充满了生机,本身就像充满希望与力量的春天。)

四、拓展活动时空

同学们,冰心奶奶在这篇文章中,详细而乂真实地记录了她在游览颐和园的过

程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想。不仅赞美了春光,而且表达了自己对儿童的喜爱之情和

殷切的希望.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5至9自然段.

2、读一些冰心的文章,进一步了解冰心“儿童就是一切”的爱的哲学,体会

她对儿童诚挚的爱。

No.9

学习内容:4、早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课文理解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4、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教育学生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学习本课共需2课时本教案为第」—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理清文章脉络。

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理清文章脉络。

活动过程:

一、激发活动兴趣

1、谈话导入:大家有没有听说过“鲁迅”这个名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

篇关于鲁迅的课文。

2、板书课题:4、早,生齐读课题。

3、质疑: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为什么用“早”作课题?

二、实施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方案教师导学预案

活动一初读课文,学生字词,感知课文内容。

1、自主。按要求自读课文。

(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1)出示本课生字(包括

(2)会读会写出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绿线中的生字。二类字)认读。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2)出示生字组成的词

(4)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语,读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2、合作。小组内互相交流,检查。

3、展示。小组形式汇报,其他组评价补充。

活动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自主。再读课文,思考: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按照游览“二味

书屋”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

2、合作。

小组内交流文章的主要内容及划分的段落。

3、展示。集体交流。教师小结。

活动三规范写字指导书写生字。

1、自主。描红临写。

观察生字,说说自己学会了哪些字?哪些字评议。

感觉较难写难记?仔细观察字型以及间架结构。

2、合作。小组内交流。

3、展示。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三、检测活动效果

1、出示生字词认读。

2、随机抽学生朗读课文。

四、拓展活动时空

2.练读课文,读正确流利。

2、抄写课后生字词。

No.10

学习内容:4、早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课文理解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4、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教育学生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学习本课共需2课时本教案为第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课文理解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教育学生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重难点:

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感悟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句的意思,

能联系课文理解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活动过程:

一、激发活动兴趣

1、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快速浏览全文,用简短的话概括一下。

2、齐读第一段。

二、实施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方案教师导学预案

活动一品读第三段,感受摆设。(1)出示:三味书屋的挂

1、自主。自读课文思考:图,说说三味书屋的陈设。

(1)课文是怎样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的呢?默读第2(2)指名说图中的陈设,

段,画出有关句子。师评价:(方位顺序:南墙

(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介绍了哪些陈设?上东面正中画面

(3)生看图练说三味书屋的陈设。前一一东北角上)找一找

2、合作。小组内互相交流,练说。鲁迅的书桌

3、展示。小组形式汇报,其他组评价补充。

4、完善。自由轻声读这一段,想一想:作者在这段中

除了重点写三味书屋的陈设,还写了哪些内容?(还

写了闻到的清香和想到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