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的辅导教案模板_第1页
四年级数学的辅导教案模板_第2页
四年级数学的辅导教案模板_第3页
四年级数学的辅导教案模板_第4页
四年级数学的辅导教案模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U!年级数学的辅导教案模板

小学四班级阶段作为一个中间的班级阶段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

过渡作用,在这个时期培育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有助于让学生在小

学的五班级以及六班级阶段进行更好的数学学习。今日在这给大家整

理了一些四班级数学的辅导教案模板,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四班级数学的辅导教案模板1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学生驾驭除数是整十数除法方法,并能娴熟进行计

算。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验笔算除法计算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理解

算理。

情感、看法和价值观:培育学生养成细致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定商,商的位置。

一、热身运动。

L看着算式干脆报出答案。

604-201204-30804-203604-40

180^30240+404204-60240-?30

2.括号里能填儿?

30x()28020x()8240x()278

70x()16530x()18290x()620

3.笔算874-3和4274-6o

4.反馈。结合这两道题说说你是怎么算的。生说师适当板书除法

法则。

5.揭题。笔算除法。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说说你从图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可以提出什

么数学问题?怎样列式?

(1)板书:可以分给几个班?92・30,口算,估算。

(2)学生尝试笔算。学生自练,师巡察收集学生的各种典型状况。

并进行板书。

反馈。

①推断对错。你能告知老师哪一个竖式是正确的?为什么?另外

三个竖式错在哪里?为什么?

②结合小棒图理解算理。

③结合正确的竖式说说92+30是怎么算的?提问:商为什么写在

个位上?

④做一做。3021040=2064=3085=40。请四位同学上台板演。

⑶笔算192・30。

学生列式笔算。

反馈。结合正确的竖式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商4,你是怎么想

的?

⑷比较:在笔算192・30和92+30的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⑸做一做:140+202804-50565+80请三生上板演。

2.小结

我们今乜学习了什么学问?在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要留

意哪些方面?

三、练习

1.选择其中一组完成计算。

A82+301024-30280+70

B78:20197+80364+40

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练习十四,第2题。

3.体育用品商店正在搞促销活动:

陈老师原来准备买12只足球,用这些钱现在可以买多少只足球?

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设想:

L计算教学之前还要不要〃复习铺垫〃呢?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总是与确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

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有利于意义建构。的确,良

好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有关阅历、体验。《标准》也特别

强调,计算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育数感,增进学生

题。〃〃经验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

感和符号感,进展抽象思维。〃

3.解决问题与技能形成。

过去计算教学中单调、机械的仿照和大量重复性的过度训练是要

不得的,但是,在计算教学时只留意算理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对计

算技能形成的过程如蜻蜓点水一带而过,也是不利于培育学生的计算

实力的。特殊须要指出的是,在学生初步理解算理,明确算法后,不

必立刻去解决实际问题,因为这时正是计算技能形成的关键阶段,应

当依据计算技能形成的规律,刚好组织练习。详细地说,可以先针对

重点、难点进行专项和对比练习,再依据学生的实际体验,适时缩减

中间过程,进行归类和变式练习,最终让学生面对实际问题,驾驭相

应策略。

四班级数学的辅导教案模板2

教学目标:

1、会依据三角形的边、角的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相识各种三角

形。

2、感悟分类的数学思想,培育学生的小组合作实力和探究实力。

教学重点:

会依据三角形的边、角的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相识各种三角形的

特点。

教学难点:

按边的特点给三角形分类。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现在我们把五(2)班这个大家庭分一分,说说你会按什么分?

预设回答:学生会提到按性别分、按年龄分、按身高的长短分、

按有无扎辫子分等等。

师:假如按性别分,分几类?哪几类?

预设回答:学生会确定的回答分两类,分别是男和女。

师:那按年龄分你会分几类?哪几类?

预设回答;学生可能会分两类,12岁以上的为一类,12岁以下的

为一类,这时老师可以适时引导,分别请12岁以上的学生站起来,

再请12岁以下的学生站起来,质疑:你们发觉了什么?引导学生发觉

在分类的过程中将12岁的同学给遗漏了,因此在分类时应当可以分

成三类。当然也有学生分成10岁的为一类,11岁的为一类,12岁的

为一类,13岁的为一类等引导学生这样分类时留意不要遗漏了。

师:看来,我们按不同的标准,分出了不同的种类,按同一标准,

也可以分出不同的种类。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对于分类的已有学问基础,渗透分类的原

则:按同一标准分,不重复,不遗漏。也为解决木节课的难点作铺垫。)

二、导入新课

师;(课件出示三角形)这是什么?它有哪儿部分组成?

预设回答:学生会说出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三个角,三条边。

师:今日我们接着探讨三角形的一些学问:三角形的分类(揭题)。

(板书:三角形的分类)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学生确定三角形的分类标准作铺垫,

并且干脆揭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探究学习

1、探讨分类的标准

师:(课件出示各种三角形:钝角等腰三角形、钝角不等边三角

形、锐角等腰三角形,锐角不等边三角形、直角不等边三角形、直角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你能把这些三角形分分类吗?依据什么来

分?

预设回答:学生会说按角来分,有可能还会提到按边来分。

(设计意图:供应探究素材,虽然只有7个三角形,但这些含盖

了三角形的全部类型,有助于学生探究活动的正常开展。这一设计主

要是了解学生在分类时可能产生的分类标准,以便老师做出相应的教

学行为。当学生提到还可以按边来的时候,老师要刚好引导学生理

解,在按边分的过程中是比较同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短,这样可

以提前解决按边分过程中的难点,防止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将两个三角

形的边进行比较。但也有可能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发觉三角形还可

以按边来分,这也属于正常的状况,老师要正确对待,不要焦急引导,

要敬重学生的课堂生成。)

2、学生自主探究活动

师:接下来我们依据刚才探讨的来分分类,用你宠爱的方法把它

登记来。

(1)学生探究活动

(设计意图:培育学生的动手实力,视察发觉实力,小组合作实

力)

⑵反馈

帅:哪一组情愿来说一说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要这样分?

预设回答:学生将探讨的三角形在实物投影仪下,边分边介绍分

类的方法。学生可能出现的分类方法有:按角分,按有无直角(有直

角的和没有直角的)分2类,按角的大小(3个角都相等的、有两个角

相等的和3个角都不相等的)分3类,按角的种类(一个钝角两个锐角

的、一个直角两个锐角的和三个都是锐角的)分3类;按边分,分2类(三

条边均不相等的,有两条边相等的。),分3类(三条边均不相等的,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条边都相等的。)o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学生的课堂生成是很随机的,有可能

都出现,也有可能只出现其中的一种或两种,但是依据学生的认知水

平,其中按角的种类来分基本都能发觉,老师首先就要抓住本节课的

重点绽开教学。当学生出现这种分类方法的时候,老师要紧紧抓住学

生的这一课堂生成,进行探究。学生的展示活动可以培育学生口头表

达实力。)

3、探究按角的种类分类

⑴揭示概念

师:大家看看这一类分类的方法,每一类三角形都有什么特点?

预设回答:学生会说一个钝角两个锐角的三角形、一个直角两个

锐角的三角形和三个都是锐角的三角形。老师依据学生的回答刚好板

书。

师:像这样的一个钝角两个锐角的三角形我们把它叫做钝角三角

形。(板书:钝角三角形)一个直角两个锐角的三角形我们把它叫做直

角三角形。(板书:直角三角形)三个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我们把它叫做

锐角三角形。(板书:锐角三角形)

师:分成的这三类三角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预设回答:学生对于相同的地方会说每个三角形都有锐角,而且

每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对于不同的地方,学生会说除了两个锐

角,第3个角是不同的,第3个角是直角的,我们就说是直角三角形,

第3个角是锐角的,我们就说是锐角三角形,第3个角是钝角的,我

们就说是钝角三角形。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不仅让学生驾驭按角的种类分,各类三角

形的名称,而且要了解每一类三角形的特点,各类三角形的相同点和

不同点。)

⑵练习设计

师:那你能依据3类三角形的特点,推断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吗?

课件出示:(1)、推断下面三角形分别是什么三角形?

(设计意图:这是基础练习,巩固学生新驾驭的学问,老师也可

以了解学生对该学问点的驾驭状况。)

⑶嬉戏:猜一猜信封遮起来的是什么三角形?

首先老师出示露出一个直角的状况,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三角形?

怎么推断的?

再出示露出一个钝角的状况,也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三角形?怎

么推断的?

预设回答:学生依据这两类三角形的特点没有歧义的猜出这两类

三角形并且也能说明自己是怎么猜到的。

最终出示露出一个锐角的状况,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三角形?怎

么推断的?

预设回答:学生有可能猜是锐角三角形,这时老师就出示直角三

角形,让学生发觉自己猜错了,然后放回去,再让学生猜一猜,学生

这时会说是直角三角形,老师就出示钝角三角形,学生发觉自己又猜

错了,老师再把它放回去,再让学生猜一猜,学生接下去会说是钝角

三角形,老师这时就出示锐角三角形,到这时学生发觉自己还是猜错

了,经过这个猜的过程学生会有所感悟。

师:你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

预设回答:学生会说每个三角形都有锐角,只露出锐角的时候,

遮起来的三角形三个种类都有可能。

(设计意图:这个嬉戏的设计不仅可以使数学课堂增加一些情趣,

激发学生学习的热忱,调动学生学习的乐观性,而且让学生在猜的过

程中理解每一类三角形的特点,并且让学生明白当我们只看到事物的

一部分的时候不要轻易作出推断,只有对这一事物有了深化的了解,

驾驭了这一事物的本质,通过自己的逻辑推理,才能作出正确的推断。

教化学生做任何事都要三思而行。)

⑷揭示关系图

师:假如把三角形看成是一个大家庭,你能不能用一张图来表示

这三类的关系。

学生自主探究

反馈:展小学生的作品,并让他介绍把什么看作三角形?将它分

成了几份,三类就分别占了其中的1份。

预设回答;学生可能出现将长方形看作是三角形,可能出现将苹

果看作是三角形,还有可能出现将椭圆看作是三角形等等,只要表达

正确都是认可的,敬重学生的思维成果,都应予以确定。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去设计三类三角形的关系图,不仅可以

激发学生的制造性思维,还可以让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对这三类三角

形有个更深化的了解。)

师:(小结):刚才大家展示的关系图都是可以的,一般我们用椭

圆来表示三角形这个大家庭。现在你能告知大家什么是直角三角形?

什么是钝角三角形?什么是锐角三角形?它们是依据什么来分的?

预设回答:学生回依次说明每类三角形的特点及分类的标准。

4、探究按边分类

(1)预设方案一:

师:刚才还有按边分的,说说按边怎么分?

预设回答:学生在探究时已发觉按边分,分2类:三条边都不相

等,有两条边相等(板书:三条边都不相等,有两条边相等)。

师:今日,我们不探讨三条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而来探讨两条

边相等的三角形。数学上我们把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

形。(课件出示:介绍等腰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腰、顶角、底、底

角。)

师:你能指出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吗?(出示:等腰三角

形)

预设回答:学生会说出它的各部分名称。

师:等腰三角形除了有两条边相等,还有什么特点?

预设回答:学生会发觉两个底角是相等的。这时老师要刚好引导:

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会说用量和折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优化探究

的方法,刚好示范,感受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是相等的。

师:(出示:等边三角形)那这个等腰三角形呢?你能指出它的各部

分名称吗?

预设回答:当学生回答之后,老师再旋转等边三角形,让学生指

出各部分的名称,这时学生会感受到这个等腰三角形很特殊,它的每

条边都可以叫做腰,每个角都可以叫底角。

师:你们发觉了什么?是怎么知道的?

预设回答:学生会说这个等腰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可以通过

折和量的方法得到。

师:我们把三条边都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又叫正三

角形。(板书:三条边都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又叫正三

角形)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揭示了等边三角形,而且很

自然的沟通了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师:等边三角形除了边相等,还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知道的?

预设答:学生会说它的三个角也都相等。通过折可以很快的知

道。老师示范共同得到团上团2,团2二团3,这时老师停顿提问还用折吗?

学生会发觉不用折也可以知道,团1二羽,而且三个角是相等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相等的传递性。)

(2)预设方案二:

师:刚才还有按边分的,说说按边怎么分?

预设回答:学生在探究时发觉按边分,分3类:三条边都相等,

有两条边相等,三条边都不相等。(板书:三条边都相等有两条边相

等三条边都不相等)

师:今日我们先来探讨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数学上我们把它

叫做等腰三角形。(板书:等腰三角形)

师:今日,我们不探讨三条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而来探讨两条

边相等的三角形。数学上我们把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

形。(课件出示:介绍等腰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腰、顶角、底、底

角。)

师:你能指出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吗?(出示:等腰三角

形)

预设回答:学生会说出它的各部分名称。

师:等腰三角形除了有两条边相等,还有什么特点?

预设回答:学生会发觉两个底角是相等的。这时老师要刚好引导:

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会说用量和折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优化探究

的方法,刚好示范,感受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是相等的。

师:我们相识了等腰三角形,接下去我们来相识,三条边都相等

的三角形,我们把它叫做等边三角形。(板书:等边三角形)

帅:等边三角形除了边相等,还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知道的?

预设回答:学生会说它的三个角也都相等。通过折可以很快的知

道。老师示范共同得到团1二团2,团2二团3,这时老师停顿提问还用折吗?

学生会发觉不用折也可以知道,回仁团3,而且三个角是相等的。

师:(出示: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它们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

系?

预设回答:学生会发觉等边三角形中也有两条边相等,也有两个

角相等,它具有等腰三角形的特点。

师:等边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完全一样吗?区分在哪里?

预设回答:学生会发觉等边三角形的特殊之处:三条边相等,三

个角也都相等。

师:正因为如比,我们把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设计意图:在比较中沟通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体会到,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⑶预设方案三:

师:按角还能怎么分?

预设回答: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没有发觉按边分的状况,按角分

的过程中会发觉还可以按角的大小来分,3个角都相等的、有两个角

相等的和3个角都不相等的。

师:(老师出示有2个角相等的三角形,边说边指)相等的两个角

和它们各自对应的边之间有没有内在的联系呢?有没有方法知道这两

条边的联系?

预设回答:学生会说用折和量的方法可以知道。

(设计意图:渗透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的一一对应思想。)

师:(示范折)你们有什么新的发觉?

预设回答:学生会发觉这来年感个角所对应的边是相等的。

师:从边相等的状况来看,我们可以说这样的分法是按什么来分

的?

预设回答:学生会发觉这样是按边来分的。

接下来,老师依据学生生成的信息,按预设方案一或方案二进行

后续的教学。

(设计意图: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我预设了三个教学方案,主要是

考虑到学生课堂生成的随机性,老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

生课堂生成的各种可能,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见机行事,融会贯

穿。)

四、巩固练习

1、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物体也是三角形的,你能用今日

新学的学问来推断一下它是什么三角形吗?

(1)出示红领巾

⑵出示等腰直角三角尺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

中到处蕴涵着数学思想。这一设计主要是让学生相识生活中的三角形,

并能按不同的标准,推断是什么三角形。)

2、填空练习:说说下面的各是什么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95笛勺三角形()

三个角分别是90。、45。、45。的三角形()

三个角都是60,的三角形()

三条边分别是6厘米、8厘米、6厘米的三角形()

没有钝角的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50,的三角形()

(设计意图:这一练习的设计主要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学问的驾驭

状况,练习中有基础练习也有变式练习,既照看了班级中后20%的学

生,又能保证让班级中的优等生才能得以发挥、思维得以拓展。)

五、课堂小结

师:今日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回答:学生会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画一画。

(1)在点子图上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

(2)画出随意一个三角形,看谁画得最独特。(画完后指名展示,

并介绍所画三角形的特点。)

2、男一男。

每人有两张纸,一张长方形纸,一张圆形纸。请同学们任选一张

剪出一个自己宠爱的三角形。

剪完后,反馈,拿什么纸剪出什么三角形,并展示成果。

四班级数学的辅导教案模板3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四班级(上册)第

30-31页。

教学过程:

一、创设购物情境,自主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P30主题图)星期天,小军和小晴一起来到商店,想买

一些学习用品。你们细致视察,商店里都有哪些学习用品?它们的单

价各是多少?

依据图中供应的信息,结合你的购物阅历,你能提出一步计算

的问题吗?

一生提出问题,全班同学口答。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呈现学生熟识的购物情境,提出数

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探讨含有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依次

L课件出示:小军说:〃买3木笔记木和一个书包,你们能帮我

计算出一共用去多少钱吗?”

2.学生独立解答,老师巡察。

绝大部分学生会进行分步列式,也可能会出现个别学生列出综合

算式的状况。此时先让分步列式的同学汇报,老师相应板书

先算3本笔记本多少钱?

5x3=15(元)

再算一共多少钱?

15+20=35(元)

3.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先要算出什么?

你们能不能把刚才这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呢?

给学生尝试列出综合算式的时间和空间,允许探讨和沟通,然后

板书:5x3+20

4.(老师手指5x3+20)像这样的算式,它是由两个算式合在一起的

一道两步算式,我们叫它综合算式。在这个综合算式里,5x3的积表

示什么?20又表示什么?在计算时要先算哪一步?得数是多少?这个得

数表示什么意思?

指出:在计算综合算式时,为了看清晰运算的过程,一般都要写

出每次计算的结果,用递等式表示。这一步可以这样写:在其次行先

写上等号(为便于其次行的算式与第一行的算式对齐,其次行的等号

要写在算式稍左的位置),再写上第一步的得数,还没计算的一步要

照抄下来。

板书如下(边板书,边说明书写位置)

5x3+20

=15+20

提问:接下来算什么?得数是多少?该怎么写?

指出:其次步要再写等号,等号与上面的等号对齐,然后在等号

后面写出得数。

依据学生回答,完成板书。

5x3+20

=15+20

=35(%)

5.提问:假如我们把综合算式列成这样:20+5x3,可以吗?

让学生明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就是把一个书包和3本笔记

本的总价合起来,所以符合题意,是可以的。

在这个综合算式里,要先算哪一步?得数是多少?为什么也要先算

5x3?

让学生自己仿照上面的书写格式进行脱式计算,老师巡察,捕获

错误资源。

可能出现的脱式计算有

①20+5x3

=15+20

=35(元)

②20+5x3

=25x3

=75(元)

③20+5x3

=15

=35(元)

④20+5x3

=20+15

=35(元)

6.出示学生作业,并逐一讲评。

引导学生思索:通过这道综合算式的计算,你认为在脱式计算时

要留意什么?

7.比较5x3+20和20+5x3

=15+20=20+15

=35(元)=35(元)

你有什么发觉?学生探讨沟通。

小结:在一道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算式里,无论乘法在前还是乘

法在后,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像这样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

算,通常叫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怎样进行混合运算。(板

书课题: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数学课是抽象的,有时甚至是乏味的,尤其是计算

课。为了激发学生爱好,本环节设计中给学生留有思索的空间和时间,

这样学生参与的时间就多,学生发表的观点就多,学生的自信念得到

了满意。】

三、探讨合有乘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依次

L谈话:同学们真爱动脑筋,帮助小军解决了问题,小军感谢你

们。(同时课件出示:小晴说:我也想请你们帮忙,我买2盒水彩笔,

付了50元,谁能帮我计算出〃应找回多少元〃呢?)

谁先说说准备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

2.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再把自己的解题思路和同桌沟通,

全班沟通:你们是怎样列出综合算式的?为什么?

谈话:这道题含有哪些运算?与前面的综合算式比较有什么不同?

应当怎样计算?现在你能用脱式进行计算吗?

学生尝试计算,老师巡察指导,捕获错误资源。

可能出现的脱式计算有

①50-18x2

=50-36

=14(元)

050-18x2

=32x2

二64(元)

(3)50-18x2

=36

=14(元)

④50-18x2

=36-50

=14元)

依据学生的计算状况,相应进行探讨评价。

3.提问性小结:在一道既有乘法又有减法的混合运算中,我们在

脱式计算时要留意些什么?要按什么依次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二、三两个教学环节中,把书中〃想想做做〃的第2

题与学生脱式计算的错误资源奇妙地糅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对错误资

源的沟通、比较、反思中,对运算依次和书写格式达成共识。这种经

验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学生对运算依次和书写格式的理解

也更加深刻了。】

四、应用巩固,提高实力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每题的运算依次,再在课本上写出计算的过程。要

提示学生留意每一步的书写格式。最终沟通计算结果,并指名说说为

什么这样算。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比较每组中两题的运算依次有什么不同?

学生进行脱式计算。投影展示答案,共同订正。

再次比较:每组中两题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想一想,

为什么计算结果会不同?

3.谈话:〃算24点〃嬉戏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制造的,它具有益智、

怡情等功能,因而备受人们的宠爱。今日,我们用三张牌来玩〃算24

点;〃的嬉戏怎样?

第一次嬉戏:呈现三张扑克牌:2、4、10。

待学生列出:2x10+4和4+2x10之后,老师追问:两道算式不同,

都能算得24吗?为什么?

小结: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法时,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其次次嬉戏:再呈现三张扑克牌:4、4、7o

提问:这道题我们也可以列出两道算式吗?为什么?

4x7-4的算式中,我们应当先算什么?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既重视基础学问的训练,又将学问性与

趣味性融合为一体,学生爱好盎然,乐观参与。数学课因为有了学生

的乐观参与而拥有了生命力。】

五、课堂小结

今日我们学习了什么?是用什么方式学到运算依次的?

混合运算是否只有这些?大家还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其实

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还存在着许很多多的混合运算,希望同学们接

着去学习和探究,信任你们会有更多的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总结所学,在沟通反思中,意识到学习方式

的重要性和数学内容的持续性,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问的欲望。】

四班级数学的辅导教案模板4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班级下册其次单元〃三角形边的关系〃。

教材分析:

《三角形边的关系》是四班级下册其次单元相识图形中的第四课

内容,是小学〃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新增加的内容,是在线段、角、

顶点、三角形分类等三角形学问学习的基础上的延长。为今后学习三

角形面积和应用供应了重要条件。

学生分析:

从接触三角形以来,都是针对已成立的三角形进行学习和探讨的,

从未涉及到:〃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的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三角形”这一

生疏领域。在生活实际中缺乏鲜活实例和阅历,固而学生在学习该段

内容时,会有与生活实践相割裂的感觉。学生对较抽象的问题无法明

白其含义。所以这段学问的理解对学生来说有相当的难度,学生不够

自信,没有志气参与,学习的爱好和主动性不足,无法完全独立的进

行探究活动。须要老师以学生体验过程为主,以感知探究的方法为重,

赐予指导。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使学生发觉并理解三角形随意两边之和大于第

三边,并能运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育归纳、概括实力和

推理实力。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分析数据,体验探究和

发觉三角形边的关系的过程,培育学生发觉问题的意识及提出问题的

实力,积累探究问题的方法和阅历。

3、情感看法价值观: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的实力。激

发对数学的探究爱好,引导学生树立自己探究真理的志气和信念,享

受胜利的喜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仅,最近几天咱们始终在围绕哪种图形进行学习?

(生:三角形)。

师:什么是三角形?

(生:由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平面图行就是三角形。)

帅:围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是三角形的什么?

(生:边。)

2、说明课题

今日咱们就来共同探讨三角形的三条力之间有什么神奇。

二、探究活动

1、用4组不同长度的小棒围三角形,初步感受能否摆成三角形

与小棒的长度有关。

①师:刚才咱们说了〃由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平面图行就是

三角形〃,那么假如用小棒代替线段来围三角形,得用几根小棒?

师:是不是只要给你3根小棒你就确定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师:怎么验证咱们说得对不对呢?

(生:实际动手摆一摆、围一围。)

师:那好,课前咱们都准备了几组长度不同的小棒,接下来咱们

就来摆一摆。在动手之前咱们先来一起看一看“活动要求〃。

②课件出示〃活动要求〃。

学生自读活动要求,师:清晰活动要求了吗?起先吧!。

③学生动手摆一摆并完成活动记录表。

④汇报活动结果。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是不是只要是3根小棒就确定能摆成三角

形?(生:不确定。)

师:在刚才的4组小棒中,那几组能摆成三角形?哪几组摆不成

三角形?你觉得能否摆成三角形跟小棒的什么有关?(生:小棒的长度。)

2、进一步探究怎样的3根小棒能摆成三角形。

①课件分别演示4组小棒摆三角形的过程。

②两根短小棒长度之后小于长小棒时摆不成三角形。

出示第3组小棒(2,3,6)。

师:这3根小棒能摆成三角形吗?最终会出现什么状况?(2厘米和

3厘米的两个短小棒与6厘米的小棒重合并且没能首尾相接。)

师:为什么这3根小棒摆不成三角形?(生:小棒太短了。)

师:为什么太短了?(生:2厘米加3厘米都不到6厘米,有缺口,

接不上。)

师板书:2+36

师:这3根小棒能摆成三角形吗?(1,2,52,2,8)

师:咱们来视察一下这几组小棒之间的关系,什么状况下的3根

小棒摆不成三角形?

归纳:两根短小棒长度之后小于长小棒时摆不成三角形。

③两根短小棒长度之后等于长小棒时摆不成三角形。

师:既然你们觉得小棒太短了围不成三角形,那我现在把2厘米

的小棒延长1厘米,这时就成了第4组小棒(3,3,6)的长度,你们刚才

摆成三角形了吗?

课件演示。

师:出现了什么状况?(3厘米和3厘米的两个短小棒与6厘米的

小棒刚好重合。)

板书:3+3=6

帅:那么3,5,8这3根小棒能摆成吗?5,6,11呢?

师:那么怎样的3根小棒也摆不成三角形呢?

归纳:两根短小棒长度之后等于长小旗时也摆不成三角形。

④小结

师:咱们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摆不成三角形的两种状况?

生:两根短小棒长度之后小于或等于长小棒时摆不成三角形。

⑤探究怎样的3根小棒能摆成三角形。

师:现在咱们知道了两根短小棒长度之后小于或等于长小棒时摆

不成三角形,那大家能不能大胆猜想一下,怎样的3根小棒能摆成三

角形?

生:两根短小棒长度之后大于长小棒时能摆成三角形。

师:是这样吗?咱们再来看看能摆成三角形的那两组小棒的长度,

算一算是否验证了咱们的猜想。

学生算一算验证猜想。

师:那么怎样的3根小棒能摆成三角形?

归纳:两根短小棒长度之后大于长小棒时能摆成三角形。

3、进一步探究三角形边之间的关系

①师:这是咱们摆成三角形的那2组小棒。当我们用小棒摆成

三角形后,小棒相当于三角形的什么?(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