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
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教学实践活动等。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
小学阶段,本学期结束后,有关正整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内容将全部教学完。本册这些知识的学
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
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
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
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
和基本技能。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
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介绍了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形式的复
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
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
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南”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
猜测、实脸、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的运筹的数学必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肘让学生学
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
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材的特点:这一册实脸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脸教材的编写思想、编
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
几册实脸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
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
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二、本班学生状况:
四年级学生已经从中年级迈向高年级,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
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
题,该班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
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
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获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
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
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前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除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
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本册内容的重点、
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
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五、教学难点: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难点教学内容。
六、主要教具、学具:
本册教材是第二学段的开始,第一学段教学时用过的一些教具和学具有的仍可继续使用,如小
棒、方木块、钉子板等。第二学段的教学需要一些新教具和学具。如:1.多位数计数器2.多
级数位顺序表3.计算器4.算盘5.用硬纸条做的角和平行四边形6.量角器、三角板、直尺
七、教学中采取的措施、方法:
教学中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际操作法、演示法、练习法、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
1、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实物教具、学具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概念、法
则、知识之间的联系规律和解答方法。
2、对于重点、难点内容和关键部分,要放在突出的位置,使学生切实周围,也可以采取适当分
散、多举事例等办法。
3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和法则,可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辨析。
4要揭示前后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从前面所学的知识中掌握新的知识,从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
构。
八、本册内容的课时及课时划分: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课程计划》的规定,四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59课时的教
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
一、大数的认识(11课时)
1亿有多大?................................1课时
二、角的度量(4课时)
三、三位数乘两位数(9课时)
1.口算乘法.............................2课时左右
2.笔算乘法..........................7课时左右
四、平行四边形和梯形(6课时)
五、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15课时)
1.口算除法..........................2课时左右
2.笔笄除法........................1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六、统计(3课时)
你寄过贺卡吗?...........................1课时
七、数学广角(4课时)
八、总复习(5课时)
2014年08月29日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r
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
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
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教感。
第一课时:亿以内数的读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的例1,例2,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一中的习题P1-5。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各
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
2.理解多位数的读法,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根据教级正确地读出多位数,体会并能阐述
多位数读数的规律。
3.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4.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
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我评价和基于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教学读万级的数。
2.难点:亿以内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3.关键:让学生熟练掌握数位顺序表。掌握数位的名称、顺序,进率关系。四位分级法
以及数的组成等知识。并以万以内数的读法为基础,把个级读的方法推广到万级。能正确地读
亿以内的数。
教学准备:
师准备计数器。
学生每人收集现实生活中有关万以内的及比万大的数的信息各两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请学生说说自己所收集到的信息,教师将其中的数据进行记录。
2.考考你:这些教你会读吗?(在万以内数据中选择4条:一般数、中间有0的数,末尾有0的
数、中间、末尾都有0的数,让学生尝试读数)
(2)把每个数的读法用汉字记录下来,开展小组讨论:读数时有哪些规则?
(3)小组推荐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修正,最后进行归纳:
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读万级时,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读一个“万”字;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4)试一试:读出下面各数。
56900024600708000
(5)向读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取经,看怎样读起来更方便?学生可能提出以下几种方法:
数出最高位后,按照数位顺序往下读;
先分级,用虚线把万级和个级隔开,先读万级,再读个级;(可以进一步询问:为什么用虚线隔
开呢?)标上数位再读。
肯定学生的方法,然后征求意见:你们会选用哪种方法呢?
五、巩固联系
1.课本第9页的第5题:你能正确地读出第2页上的数吗?(先个别读,再同桌互读。)
2.课本第8页的第2题:读出下面每组数。(重点是准确读出每一级中间,末尾有0的教。)
六、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或者有疑惑的地方?提问质疑。
第二课时亿以内数的写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7页例3、例4,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一的第6、9、11、1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己有知识基础上,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能根据数级正确地写出亿以内的数。
2.培养学生主动迁移知识的思维习惯。
3.结合显示素材感受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激发氏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教学写万级的数。
2.难点:亿以内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
3.关键:让学生熟练掌握数位顺序表。掌握数位的名称、顺序,进率关系。四位分级法以及数
的组成等知识。并以万以内数的写法为基础,把个级写的方法推广到万级。能正确地
写亿以内的数。
教具、学具准备:
师:含有亿以内数相关信息的音像材料,数位顺序表。
生;收集现实生活■中亿以内数的信息数条,计数器或算盘。
教学过程:
一、出示信息,复习万以内数的写法
1.播放新闻。
荆州长江大桥总长四千三百九十八米。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北京路二小现有学生一千九百五十三人,校园面积为九千五百平方
米。
2.师:你在刚才的画面中了解到了哪些数据?你能把这些数据写出来吗?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万以内数的写法:从高位写起,哪一位是几就在哪一位上写几,哪一位
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二、利用信息,学习有亿以内教的写法
1.继续播放新闻:
据统计,2000年有六千八百五十万少先队员参加了“手拉手”活动,三千零八十万人参加
了“保护母亲河”行动。
2.提问:在刚才的新闻中你注意到了哪些数据?这些数据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可能会说:这些数都很大,它们都占有两个数级....。学生的回答只要有道理,教师
都给予肯定。
师:你能试着写出这些数吗?先独立写一写,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倾听小组意见,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
各小组代表介绍自己的方法,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意见:
(1)先写出数位顺序表,对准数位一位一位地往下写,如果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占
位。
(2)一级一级地写,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教师鼓励同学提出质疑或进行补充。
3.即时练习:让学生试写第6页“做一做”的四个数。
师:这些数的位数很多,写的时候可能会出错,谁有好的检查方法介绍给大家呢?学生可
能提出两种方法:
(1)写完后可以把写出的数再写一遍,看是否与要求写的数一致。
(2)根据最高位的判断这个数是几位数,然后进行核对。
教师肯定学生的方法,并提醒学生写完后注意检查。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9页第6题,先在干数器上拨出下面各数,然后再写下来。
2.数学游戏:
由新闻发布官发布自己在课前收集的信息,各位小记者负责将信息中的数据记录下来,最后
统一核对,考察小记者工作是否合格。
如:三年内中国数字电视用户将达到三千万。
四课堂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发言后,教师板书课题。
五、课堂独立作业
课本第10—11页7、9、12题。
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进行指导和帮助。
第三课时:亿以内数的认识复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一13页第4、6、12、14、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理解数位、计数单位、数级等数学概念,掌握亿以内数的读写法。
2.通过“争当小老师”一事,培养学生反思的意识。
3.培养学生做事认真负责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亿以上数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法。
教学关键:由学生自主复习巩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我们都想当小老师吧?今天我们就比一比谁是“优秀小教师”。
每人发一张学生课前做的小片子。
片子内容:
判断题:(1)万级的计数单位是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X)
(2)2496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X);
24960000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万(J);
6407000读作:六百四十万零七千?(J);
85000030读作:八千五百万零零三十(X)。
(3)六千八百五十万写作:68500000(X)
一百万七千写作:1007000(V)
四万零九十写作:4090(X)
(4)17860000米=(1786)万米(J)
17865000米Q(1786)万米(X)
(二)判断反思:
(1)请小老师判断第一题。
反思:①第一题涉及哪些数学概念?
(数位、计数单位、数级)
②谈谈你对数位的认识C
(把计数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在的位置,叫做数位;所学的数位有个位、十
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
③谈谈你对计数单位的认识O
(所学的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计数单位与数位的字面的
区别是没有“位”字。)
④谈谈你对数级的认识。
(四位一分级,分为个级、万级、亿级)
⑤你对这三个数学概念还有什么疑问吗?
⑥提问: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2)请小老师判断第二题。
①观察第一、二小题你有什么想法吗?
(亿以内数的读法与万以内数的读法相同,只是多加一个级称)
②观察第三、四小题你觉得应该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亿以内数每级末尾的零不读,数中间的零只读一个)
③谁能对亿以内数的读法进行总结?
(3)请小老师判断第三题。
①想一想怎样写出亿以内数?
②有什么需要提醒同学注意的地方吗?
(零占位的问题)
(4)就亿以内数的读写法你有什么建设性的意见?也就是怎样能迅速、快捷、避免错误。
(读、写法注意四位一分级;做完回查。)
(5)请小老师判断第四题。
①请说明判断的理由。
②你能说说改写和省略的异同之处吗?
(6)请你对自己评价一下,是否是一个好老师。
(三)巩固练习:
要想当一个好老师光给别人挑出问题是不够的,自己必须概念清晰。下面请你们自己测试一下
自乙。
1.出示书中的图片练习P9第4题,P10第8题,P11第11题c
通过这组练习请你为自己打分。
2.判断下面那些说法不合理。
珠穆朗玛峰高8848米;
我今天卖出二千万根冰棍;
我们学校有500多人;
我们学校有十万人。
3.用0、0、0、1、2、3、4这七个数字按要求组成七位数。
1)读两个0;2)读一个0;3)所有的0都不读;读三个0。
4.第16页第3题;第17页第5题;
5.合作小组用自己做的转盘练习读、写数。
(四)总结:请你谈谈当一名好老师的感受。
第四课时: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例4,做一做及练习二第1—2、6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类推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1.重点:学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2.难点:学会比较位数相同化以内数的大小。
3.关键:以比较万以内数为基础,把个级比较方法推广到万级,能正确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教具、学具准备: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填空。
101010是()位数,最高位是()位;356000左起第二位是()位,表示()个
()0
2.在O里填上,"V”或“=”。
9990101060105646870678
(请学生说一说万以内数的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
二、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还需要对一些大数
目进行比较。如:经调查我国面积最大的有六个省份,黑龙江454800平方千米,内蒙古
1100000,青海720000平方千米,四川485000平方千米,西藏1210000平方千米,新疆
1660000平方千米。你知道哪个省份的面积大,哪个省份的面积小。
三、教学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出示例4:你会比较每两个省面积的大小吗?
720000和1100000,454800和485000
教师:这么大的数,同学们比较过吗?(没有)能不能用以前学的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来比较
这些大数呢?
让学生分组讨论例4:(1)两个数的数位相同时怎样比较大小?(2)两个数的数位不同时怎样比较大
小?教师加入学生的讨论中,对有困难的学生加以辅导。
讨论完后,每一组推荐一个代表上台讲述讨论的结果。老师结合学生的口述板书:720000<
1100000,454800<485000o让学生重点说一说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位数相同和位数不同两种情况总结比较大小的方法:如果位数不相同,位数
多的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从左起的第一位比较;如果左起的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
左起的第二位上的数,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教却结合学生的总结板书: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上的数大的那
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学生完成第13面“做一做”的题目,并且说说比较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第1题。
让学生先比较大小,再说出比较的方法。
2.完成练习二第2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让他们说一说排列的过程和方法。
五、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我们在比较数
的大小要注意些什么?(学生小结后教师做概括性的总结和评价。)
第五课时:求近似数(A)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4—15页例5、例6,“做一做”及练习二第3—5、7—8题。
教学目的:
1.会将整万的教改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2.会用“四舍五入”法省略化以内数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
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能把整万的数改写用“万”作单位的数。
2.难点:能正确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写出它的近似数。
3.关键:把生活中的某些镜头带到学生面前,由果到因,让学生体会“近似值”在社会生活中
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教学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1.投影出示白细胞和红细胞的图片,介绍白细胞:能消灭病菌,清洁血液;红细胞:能输送氧
气。一小滴血液含有:红细胞:5000000个,白细胞:10000个。
2.让学生把红细胞和白细胞的个数读出来。
①按照四位分级的方法把上面三个数表示成下面形式:
500000010000
②让学生读出二个数:五百万、一万。
③教师:读了这些数以后,你发现了什么?
④教师根据学生的读数过程作如下板书:
5000000=500万10000=1万
3.学生观察、比较等号右边与等号左边的数。
①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等号右边的数与等号左边的数有什么不同?
(等号右边的数省略了万位后面的尾数,等号左边的数没有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
②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等号两边的数大小完全相同)
4.学生小组讨论:
①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用“万”作单位表示整万的数?(用万作单位表示整万的数只需要
去掉万位后面的四个“0”,并写上“万”字。)
②用万作单位表示数有什么好处?
(用万作单位表示数既简单又不容易写错,使人一看就知道教的大小。)
5.小结:为了读数和写数的方便,今后我们可以直接用“万”作单位表示整万数。
6.练习:
⑴让学生独立完成第14页“做一做”1、2题,师巡视。
⑵改写完后,抽一部分同学把完成的练习在展示台上展示出来,集体评价。
二、教学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1.导入:
有些较大的数,有时没有必要或者无法说出它的准确数。比如,重庆市开展万人长跑活动,
参加的人数约15000人,这个15000人就是一个近似数。又比如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经费是
20000000(2千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1亿6千万元,这个1亿6千万也只是一个大概数据。既
然生活中用到近似数这么多,那我们就应重视近似教的学习,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呢?
我们已经学过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2.复习:
用什么方法省略4926和9375千位后面的尾数?两个数的省略方法有什么不同?GI导学生说
出省略千位后面的尾数要根据百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的方法。)
师:如果把数扩大到比万大的数,还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求它的近似数吗?
3.教师出示例6
①让学生试做,同时指定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完成。
②集本订正,然后分组议一议:⑴在省略12756和1389000万位后面的尾数时,要根据哪一位
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⑵在求近似数时,12756的千位上的数不满5,应该怎么办?1389000
千位上的数比5大,该怎么力、?⑶求出的近似数为什么不使用“等号”而要使用“约等号”?
③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解决以上三个问题。要特别注意让学生搞清楚:因为是求一个数的近
似数,不是准确数,所以要使用“约等号”。
④让学生完成第15页“做一做”的题目,然后抽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4.小结:
①同学们,我们学习了把一个较大的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我们还学习了把
一个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这两方面内容在意义和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
不同的地方?
②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由每小组推荐一个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最后由教师总结:求近似数
和改写数都要改变数的表现形式,但它们的实质是不同的,求近似数改变了原数的大小,而用
“万”作单位只改变了数的表现形式,没有改变数的大小。
三、巩固练习
①完成练习二第3、5题。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和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在方法上有什
么不同。
②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第4题。
四、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
数以及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时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小结后教师做概括性的总结和评价。
第六课时:比大小、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改写复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7—18页的练习二第4、5、7、80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类推的能力。
3.会将整万的教改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4.会用“四舍五入”法省略化以内数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5.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
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1.重点:学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能把整万的数改写用“万”作单位的数。
2.难点;学会比较位数相同亿以内数的大小。能正确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写出它的近似数。
3.关键:以比较万以内数为基础,把个级比较方法推广到万级,能正确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把生活中的某些镜头带到学生面前,由果到因,让学生体会“近似值”在社会生活中的实
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师:我们已经学了怎样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谁来说一说比较大小的方法。(指名1、2个学生回
答)
师让学生自己完整的总结:首先要看数位是否相同,相同的数位就要从最高位比起,如果不能
比较出来,就一位一位往下比,直到比出大小为止。如果数位不相同,就看哪一个数的数位
多那个数就大。
2.复习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1100000=110万1210000=121万720000=72万
师:要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就要把万后面的零去掉,要加上一个“万”字。
3.做一做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核对。
二、复习求近似数的方法
1.让学生表演地球与太阳(课本例6)。
2.师:“大约130万个”是一个什么数?
生:是一个大概数,近似数。
师:求一个近似数要用什么方法?
生:四舍五入。
3.12756^10000=1万138900021390000=139万
213000=13千=1389千
①师:我们要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应该怎么做?
生:首先找出万位,再看千位上的数是否满5,不满5就四舍,满5就五人,然后在把万后面
的数改写成零或加一个万字。
②请同学思考:如果是省略千、百后面的尾数又该怎么办呢?
做练习15页的“做一做”,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请小纽派代表来汇报。
生总结:省略哪一个数位上的数要先找出那个数位,然后看到右边下一位是否满5决定四舍
五入,但必须在后面加上省略那一数位上的计数单位。
三、巩固练习
1.第4题由师生对答哪些是近似数,哪些是准确数。
2.第5题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开火车的形式校正,并要求说明过程。
3.第7题由老师提示,讲解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对。投影校对,并让学生提出
质疑。
4.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拿学生的课本投影校对,并请学生说明理由。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说说这节课的体会,并答解疑难问题。
第七课时: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9—20页的数的产生与十进制计教法,练习三中的习题P1-2。
教学目标:
1.了解数的产生。
2.初步认识自然数。
3.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掌握千亿以内的数位顺
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重难点:
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掌握千亿以内数位顺序和十进制计数。
教学关键:
能够根据已学过的万级数的数位顺序表迁移类推亿级数的数位顺序表。
教学过程:
一、数的产生
读一读这些数:7、29、9000、136O
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数,这些数是怎样产生的呢?
课前大家了解了一些,我们一起来交流。
(师生共同介绍数的产生)
1.数的产生。
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例如,人们出去打猎的时候,要数一数
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的时候,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等等,这样就
产生了数。
2.计数符号、计数方法的产生。
(可以出示书上图)
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开始还不会用一、二、三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
数。只知道“一样多”、“多”或“少”。
①计数方法
那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物品来计数。
如:在地上摆小石子、在木条上刻道、在绳上打结等方法来计数。
例: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
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
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
例:出去扪猎时,每拿一件武器,就在木棒上刻一道,一共拿了多少件就在木棒上划多少道;
打猎回来时,再把拿回来的武器和木棒上刻的道一一对应起来,看武器和刻道是不是同样
多,如果是,就说明武器没有丢失。结绳计数的道理也是这样。这些计数的基本思想就是把
要数的实物和用来计数的实物一个对一个地对应起来,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对应。
②符号
以后,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数词,随着文字的发展又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也就是最
初的数字。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记数符号是不同的。
现在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等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
0表示。0也是自然数。
师问:你们观察一下,这些自然数是怎样排列的?寿相邻两个自然数的差是几?最小的自然
数是谁?最大的呢?
生小组讨论完派代表发言,最后请同学进行总结。
最小的自然数是零,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无限的就是一个一个地数,总也数不完,数出一
个很大很大的数以后还可以数出一个比它多1的大数。
二、十进制计数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往的增多,需要相互交换物品,又经过了很长时间,产生了较完善
的计数方法。
就象我们已经学过亿以内的数及计数单位和亿以内的数位顺序。在日常生活中还经常用到比
亿大的数,例如我国人口已达到13亿,世界人口已有50多亿,银行存款已超过百亿等。你能从
亿接着往下数吗?
1.数位顺序表。
(1)猜一猜
师'可:“亿”后面的计数单位是谁?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可能会说从前面学过的万级、个级类推出来,这时师从学生所说的引导生说出10个亿是
十亿等。
(2)师小结: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师:相邻是什么意思?谁来说一说?
师:像个与十,十与百,万与十万,千万与亿这样紧挨着的就是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
(3)学生独立补充完整课本数位顺序表
1.填写数位和计数单位。
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为读写方便,把数位分级,学过的亿以内的数是怎样分级的?
数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数级……()级()级()级
计数单位...
(小组合作完成)填写完整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10个千万是多少?
②10个亿是多少?10个十亿是多少?10个百亿是多少?
③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叫什么级?每级各表示什么?
2.个、十、百、千、万……千亿都是用来计数的,叫什么?(计数单位)
直到现在我们一共学了哪些计数单位?
亿以内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小组讨论)
(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即十进关系)
写数的时候,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三、练习
1.填一填
①一百亿有()个十亿,()个百亿是一千亿。
②从个位起,第()位是万位,第()位是亿位。
③和亿位相邻的两个数位是()和()o
④()个一百亿是一千亿,10个()是一百亿、10个亿是()o
⑤4在十亿位,表示()个()o
2.写出一些多位数,说说莓个数字所在的数位和表示的意义。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第八课时:亿以上数的读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1页例1、“做一做”和练习三P3-5。
教学目的:
1.理解多位数的读法,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多位数,体会并能阐述多位数读
数的规律。
2.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上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
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我评价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教学读亿级的数。
教学难点:亿以上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教学关键:以亿以内的数的读法为基础,把个级、万级读的方法推广到万级。能正确地读亿以
上的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小组交流:
在课前让学生搜集一些生活中的大数,可以有意识的用学生复习亿以内数时用到过的一些数
据,上课时,请同学们把搜集的数据在小组内互相读读、写写。再说说是怎样读或写这些数
的,这样是帮助学生里习,亿以内数的读写法。
2.全班交流: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重点处理亿以内的数,引导学生看亿以内的数是怎么读的,怎么写
的,在交流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数据的来源,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2)全班交流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二、讲授新课:
(一)亿以上数的读法
1.出示一些亿以上数的信息。(有学生搜集的、也有教师提供的)例如:
①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是149600000千米。
②我国平均每月生产和丢弃的一次性筷子大约是3700500000双。
③2002年我国出口总额约为325600000000美元。
④裁止到2003年一月,我国青少年上网人数约为102000300人。
师:请你比较一下这些数和刚才读的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目的是让学生观察到数级扩展
成是三级数。)
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研究:
要求:
(1)先自己试着读读这样含有三级的数,再在小组内互汨读读。
(2)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读这些数的?试着说说读数方法是什么?
3.全班反馈: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前边来读数。
(2)在学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读亿以上的数的方法是什么?
方法:(学生可能说得不完整,教师可帮助学生整理补充。实际是把亿以内数的方法迁移到
这。)
①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②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
③数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4.说读法时,重点处理0的读法:(如果刚才学生说到的数中有0的可以指着让学生读读。)
(不管学生说到0的问题没有,都要着重处理。的读法。在读数时,0最难读,数中间连续有几个
0都只读一个。每级末尾的。都不读。(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出示几个练习强化0的读法)例如:
(1)听录音判断对错:
61000000000读作:六百一H乙?(J)
23605090008读作:二百三十六亿零五百零九万零零零八。(X)
10040002000读作:一千零四亿零二千。(X)
问:“你怎么这么快就得出答案来了?”(分级了)
(2)教师出示读数的卡片让学生读:
800700065000615008000
304000007000005000508000600000
(教师在这要重点抽问:哪个0读了??哪个0没读?为什么?)
5.师:你觉得读含有2级的数和含有3级的数在读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读法一样,数级扩展)
6.T面围绕读法进行练习。做练习一:并填反必表。
练习一
(1)读出下列各数:(先自己读读,再2人互相读读。1人读1人判断。再换过来读。有争议的可
以举手。)
830000000057800000020700600
100010000006203004000004600800000
读完六个数可以填写反思表,一共3个题。
反思表
1.六个数,你读对了()个数?
2.你是怎么读出比亿大的数的?(多选)()
①数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②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③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
3,亿以上数的读法你是怎么学会的?()
①自己看书。
②通过别人帮助学会的。别人是()。
③利用以前学过的读数方法来读亿以上的数的。
④其他。
(设计这个反思表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在此有意识的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反思让学生
关注自己是怎么学,用什么方法学会的。有意识的引导孩子感受到新旧知识之间的狭系,为下
面学习亿以上数的写法做好知识和方法的准备)
(2)课本“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三、课堂小结
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或者有疑惑的地方?提问质疑。
第九课时:亿以上数的写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2页的例3、例4、“做一做”和练习三6、7、8、90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掌握亿以上数的写法,能根据数级正确地写出亿以上数。
2.培养学生主动迁移知识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教学亿以上数的写法。
教学难点:亿级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
教学关键:以亿以内数的写法为基础,把个级、万级的写法推广到亿级,能正确写亿级的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让学生看一看数位顺序表,说一说从数位顺序表中可以知道哪些方面的知识(从数位顺序表
中可以知道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五位是万位,还可以知道从个位到千位组成个级,
从亿位到千亿位组成亿级)。
2.让学生回答亿以上数的读法法则。做练习第28页第5题。
3.写出下面各数。
四千八百三十二万二万八千五百八十七七千零三万五千
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了亿以上数的读法,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仅仅会读这些大数目是远远
不够的,我们必须会写这些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亿以上的数的写法。
板书课题:亿以上数的写法
三、教授新课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亿以内数是怎样写的呢?在写法上要注意什么问题?
生:可能回答……(先写最高位,再依次往下写,最后写个级)
师:那么,亿以上数的写法和亿以内数的写法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一起来探讨,看看下面这些
数该怎么写?
1.整亿数的写法。
师在黑板上写出三亿,让学生自己试着写一写,并跟你的同桌说说为什么这样写。(引导学生
说出整亿的数,要从亿级写起,在万级、个级各写4个。就可以了)
并总结:整亿的数先写亿级的数,再在后面加8个0。
2.非整亿数的写法。
师:同学们都很聪明,会写整亿的数,还总结了方法,下面这些数又该怎么写呢?
三十亿九千万写作:
七千零三亿零二十万写作:
师:这两个数比较复杂,但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我相信你们都能写出来,有没有信心?打
开课本22页,写在书上,写完后四人小组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①这些数包含几级?(写数时先写哪一级,再写哪一级?)
②百万位到个位为什么写0?(哪一个数位上没有单位,就用0占位)
③百亿位到十亿位为什么连续写两个0?
3.在这里教师要重点处理0的写法。
(1)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用0占位。
(2)使学生意识到,不能读几个。就写几个0。
4.组间交流。学生手中有很多数据,可以充分利用,可以安排这样一个活动,两人间读一条自
己喜欢的大数的数据,1人读,1人记录。
师:谁来根据大家说的总结一下亿以上数的写法。
5.课本做一做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
四、巩固练习
1.写出下面各数。(先自己写,再小组间互相说说)
二百零六亿零五百八十万写作:
四百八十亿写作:
十二亿七千六百万写作:
三十亿零六十万写作:
一千零四十亿零五百万写作:
同时提供给学生思考题思考:(先自己思考,再小组间说说)
1.请你思考一下有什么好方法、好经验要和同学们交流的?
2.课本练习三,6、7、8、9题,由学生独立完成再讲评c
五、小结:
(1)怎么写亿以上数的?
(2)自己是怎么解决新问题的?再次回头反思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关注学习过程和方法,使学
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第十课时:改写和省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把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四舍五入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
方法。理解改写与省略的相同与不同。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让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乐趣。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掌握改写、省略的方法。
教学关键:能够把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改写方法迁移到改写用“亿”作单位的数。
教学过程:
一、改写:
1.今天,我们全班进行一下信息的交流。(分小组汇报)
要求:先说说你们收集的是哪方面的信息,是怎样得到的。
再每组选一条你们最喜欢的信息,介绍给大家。
其他同学,如果听到你感兴趣的信息可以记录下来。
2.刚才,同学们分组介绍了自己收集的信息。通过交流我们对居住的北京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谁来说说你记录了哪些信息?(学生实物投影展示)
3.抓住学生用不同记录方式记录的信息,引导学生观察:
(1)两位同学记录了相同方面的信息,看看一样吗?
例如:
①北京每年因漏水浪费水资源100000000立方米。
北京每年因漏水浪费水资源1亿立方米。
②北京天然气供应量超过1400000000立方米。
北京天然气供应量超过14亿立方米。
③2000年全市从事科研活动人员240000人,科技活动经费23000000000元。
2000年全市从事科研活动人员24万人,科技活动经费230亿元。
(2)引导学生观察、比较,100000000.1亿两种记录形式你有什么发现?
计数单位不同:个、亿。
数值相同:大小相等。
两种方法你喜欢哪种,为什么?
为了读、写、算时更方便,我们常常会把这样的大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
(3)总结改写的方法:
1.学生试着将收集的信息进行改写。(汇报反馈)
2.根据改写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怎样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去掉万级、个级的8个0,
换一个亿字。)还有什么问题?
二、省略:
1.出示:全市公交线路776条,年客运量约47亿人次。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大约是47亿
人次,可以是47亿多也可以不到47亿,是一个近似数。)
2.小组合作(先把下面的数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再总结你们小组的方
法。)
全年订阅报纸1170000000份。
收音函840000000份。
西城区大型商场年营业额达到9580000000元。
开发区工业总产值198950000000元。
3.汇报,交流:
1170000000^12亿(五人)
84000000028亿(四舍)
958000000元”10亿元(进位)
198950000000元比1990亿元(进位)
4.小练:老师这儿有一组信息:
2000年北京的铁路年运送乘客239000000人次。
2001年北京的铁路年运送乘客2510000000人次。
①自己独立完成,省略亿后面的尾数。
②订正239000000人次N2亿人次
2510000000人次”3亿人次
③师:都是2亿多,为什么一个是2亿,一个是3亿。
④利用手中的数轴,小组合作解释这个问题:
01亿2亿3亿
汇报。
⑤看图。
(4)小结方法:看千万位四舍五入。
三、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改写和省略,对于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想法?把你的体会写下来。
第十一课时:计算工具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各种计算工具,对算盘和计算器有一定的了解。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教学。
教学重难点:认识算盘、计算器,计算器的使用。
教学关键:能够自学了解算盘与计笄器的使用方法。
教具准备:算盘、计算器。
教学过程:
课前参与:查找有关计算工具的资料,准备一下,把你所认识的计笄工具用最清楚的方
式介绍给大家。
一、计算工具的历史
(一)课前参与反馈(学生介绍计算工具)
前面我们了解了数是怎样产生的,随着教的产生,就会出现数的计算,为了计算方便,
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课前同学们进行了有关资料的查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
所了解的计笄工具?
学生发言。
(二)老师根据学生介绍的情况补充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
计算工具的源头可以上溯至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古代中国人发明的算筹是世界上
最早的计算工具。在大约六、七百年前,中国人发明了更为方便的算盘,并一直沿用至今。许
多人认为算盘是最早的数字计算机,而珠算口诀则是最早的体系化的算法。
计算尺的出现,开创了模拟计算的先河。从冈特开始,人们发明了多种类型的计算尺。直
到20世纪中叶,计算尺才逐渐被袖珍计算器取代。
从17世纪到19世纪长达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一批杰出的科学家相继进行了机械式计算机的
研制,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帕斯卡、莱布尼茨和巴贝奇。这一时期的计算机虽然构造和性能还非
常简单,但是其中体现的许多原理和思想已经开始接近现代计算机。
最古老的计算工具:算等
我国春秋时期出现的算筹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工具。计算的时候摆成纵式和端式两种数
字,按照纵横相间的原则表示任何自然数,从而进行加、减、乘、除、开方以及其它的代数计
算,负数出现后,算筹分红黑两种,红筹表示正数,黑筹表示负数。这种运算工具和运算方
法,在当时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中国人发明算盘
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在求解一些更复杂的数学问题时,算筹显得越来越不方便了。于是
在大约六、七百年前,中国人发明了算盘,它结合了十进制计数法和一整套计算口诀并一直沿
用至今,被许多人看作是最早的数字计算机。
一般的算盘大都是木制的,算珠也是木制的。后来发展到用铜等金属制作算盘。高档的算盘
用玉制作。算珠除了圆柱形的算珠,也有截面为菱形的算珠。最大的算盘有几米长.最小的只
有几厘米。
算盘可以进行加减乘除各种运算。时至今日,用算盘计算加减法的速度毫不逊色于计算
器。
算盘上粒粒算珠的上下左右移动,可以使计算者直观的看到加减乘除的运算过程。算珠互
相碰撞及算珠与横档的碰撞发出的有节奏的声音,形成一首美妙的“计算进行曲”,计算者从
声音中体会到计笄的愉快。这些愉快的感觉反映到俗语中,“三下五去二”、“管它三七二十
一”,“劈里拍拉的算账”。
利用算盘进行计算时,不仅要用手指不断的拨动算珠,还要用眼睛看数,同时要不停的动脑
筋,这是非常典型的手脑并用,对提高智力,开发右脑是一种好方法。有学者指出,学珠算练
手指是开发智力的有效途径。
由于用算盘计算有这么多的优点,所以这个在中国已使用了二千多年的计算工具,现在在世
界各地仍得到广泛应用。在受中国文化影响比较深的日本、韩国、东南亚,珠算技术的传授及
普及教育一直受到重视。日本的小学生把读书、写字、打算盘列为三大基本功,日本的珠算教
肩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日本全国的算盘学校高达35,000所。韩国的珠算教育近年来也取得
了长足的发展。
即使远在南美洲的巴西,也成立了珠算联盟,每年进行4次珠算考核和二次珠算大赛。北美
洲的墨西哥有全国珠算支部,美国有珠算教育中心,有1,000多所学校接受珠算教育,算盘正
成为美国的一种数学教学工具。
计算机
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
阿克(ENIAC)。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不断更新。目前,速度快的计笄机1秒钟能计笄几
十万亿次。计算机的大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大约有一间房间那么大,
现在有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还有掌上电脑。
计算机发展史:
■1946年发生了人类历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人类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了。
■以使用电子管为特点的第一代电子计算机在20世纪40年末和50年代初获得重大发展。
■第二代电计算机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间问世以晶体管代替电子管并增加浮点运算。
■1964年IBM360系统问世它成为使用集成电路的第三代电子计算机的著名代表。
■使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第四代计算机。
■第五代电子计算机被称为智能计算机。
■模仿人类大脑功能的神经计算机已经开发成功它标志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进入第六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三册信息技术课件
- 笔墨中国课件
- 心理效应课件图片
- 2025年水利设施开发管理服务项目合作计划书
- 出库免责协议书范本
- 2025年食品筛选清洗机械项目发展计划
- 饮料委托生产协议书范本
- 上海劳动纠纷协议书范本
- 股权分期兑付协议书范本
- 石砂供销协议书范本
- MOOC 化工过程与控制仿真实习-北京化工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保温保冷技术》
- 乳腺癌保乳手术手术过程
-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全册英语单词表(含音标)可打印
- 全媒体运营师-国家职业标准(2023年版)
- 物业欠费分析报告
- 加油站夏季安全知识培训
- 加强适应能力与抗压能力
- 全国少年儿童“争当小实验家”科学体验活动化学试题
-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电子课本
- 84 消毒液评估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