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工程-生物技术专业英语课文翻译-_第1页
生物工程-生物技术专业英语课文翻译-_第2页
生物工程-生物技术专业英语课文翻译-_第3页
生物工程-生物技术专业英语课文翻译-_第4页
生物工程-生物技术专业英语课文翻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导论

1.1生物工程的特征

生物工程是属于应用生物科学和技术的一个领域,它包含生物或其亚细胞

组分在制造业、服务业和环境管理等方面的应用。生物技术利用病毒、酵母、

真菌、藻类、植物细胞或者哺乳动物培养细胞作为工业化处理的组成部分。只

有将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化学和化学工程等多种学科

和技术结合起来,生物工程的应用才能获得成功。

生物工程过程一般包括细胞或菌体的生产和实现所期望的化学改造。后者

进一步分为:

(a)终产物的构建(例如,酶,抗生素、有机酸、苗类);

(b)初始原料的降解(例如,污水处理、工业垃圾的降解或者石油泄漏)0

生物工程过程中的反应可能是分解代谢反应,其中复合物被分解为简单物

质(葡萄糖分解代谢为乙醇),又或者可能是合成代谢反应或生物合成过程,

经过这样的方式,简单分子被组建为较复杂的物质(抗生素的合成)。分解代

谢反应常常是放能反应过程,相反的,合成代谢反应为吸能过程。

生物工程包括发酵工程(范围从啤酒、葡萄酒到面包、奶酪、抗生素和疫

苗的生产),水与废品的处理、某些食品生产以及从生物治疗到从低级矿石种

进行金属回收这些新增领域。正是由于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多样性,它对工业

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从理论上而言,几乎所有的生物材料都可以通过

生物技术的方法进行生产。据预测,到2000年,生物技术产品未来市场潜力近

650亿美元。但也应理解,还会有很多重要的新的生物产品仍将以化学方法,

按现有的生物分子模型进行合成,例如,以干扰为基础的新药。因此,生命科

学与化学之间的联系以及其与生物工程之间的关系更应阐释。

生物工程所采用的大部分技术相对于传统工业生产更经济,耗能低且更加

安全,而且,对于大部分处理过程,其生产废料是经过生物降解的,无毒害。

从长远角度来看,生物工程为解决世界性难题提供了一种方法,尤其是那些有

关于医学、食品生产、污染控制和新能源开发方面的问题。

1.2生物工程的发展历史

与一般所理解的生物工程是一门新学科不同的是,而是认为在现实中可以

探寻其发展历史。事实上,在现代生物技术体系中,生物工程的发展经历了四

个主要的发展阶段。

食品与饮料的生物技术生产众所周知,像烤面包、啤酒与葡萄酒酿造已经有

几千年的历史;当人们从创世纪中认识葡萄酒的时候,公元前6000,苏美尔人

与巴比伦人就喝上了啤酒;公元前4000,古埃及人就开始烤发酵面包.直到17

世纪,经过列文虎克的系统阐述,人们才认识到,这些生物过程都是由有生命

的生物体,酵母所影响的。对这些小生物发酵能力的最确凿的证明来自

1857-1876年巴斯得所进行的开创性研究,他被认为是生物工程的始祖。

其他基于微生物的过程,像奶制品的发酵生产如干酪和酸乳酪及各种新食

品的生产如酱油和豆豉等都同样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就连蘑菇培养在日本也

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有300年历史的Agarius蘑菇现在在温带已经有广泛养殖。

所不能确定的是,这些微生物活动是偶然的发现还是通过直观实验所观察

到的,但是,它们的后继发展成为了人类利用生物体重要的生命活动来满足自

身需求的早期例证。最近,这样的生物过程更加依赖于先进的技术,它们对于

世界经济的贡献已远远超出了它们不足为道的起源。

直菌条件下的生物技术19世纪末,经过生物发酵而生产的很多的重要工业化

合物如乙醇、乙酸、有机酸、丁醇和丙酮被释放到环境中;对污染微生物的控

制通过谨慎的生态环境操作来进行,而不是通过复杂的工程技术操作。尽管如

此,随着石油时代的来临,这些化合物可从石油生产的副产品中以低成本进行

生产,因此,进行这类化合物生产的工业就处于岌岌可危的境地。近年来,石

油价格的上涨导致了对这些早期发酵工艺的重新审视,与前面所讲的食品发酵

技术相比,这类发酵工艺相对简单而且可进行大规模操作生产。

其它关于有菌生物技术的典型例子有废水处理和都市固体垃圾堆肥。长期

以来,人们利用微生物来分解和去除生活污水中的有毒物质,及像化工业产生

的小部分工业毒害垃圾。目前世界上进行的发酵工程中,利用生物工程进行污

水处理的规模是最大的。

将无菌消毒技术引入生物工程20世纪40年代,由于大规模微生物培养这个复

杂的生物技术的引入,生物工程的发展开始了新的方向,从而确保那些需要将

污染微生物排除的特殊生物过程得以进行。因此,通过对培养基和生物反应器

的提前灭菌消毒以及用来消除新进入的污染物的工程供应,生物反应中就只留

有所选的生物催化剂c诸如此类,在生物工程中占有极大份额的产品有抗生

素、氨基酸、有机酸、酶、多糖和疫苗。大部分这样的过程是复杂的,成本昂

贵,仅适于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尽管这类产品的产量较大,但采用食品与酿

造生产中较老的生物技术,它们的规模与商业回报都是很小的。

生物工程的新领域在最近的十年里,分子生物学和过程控制取得了长足的发

展,不见开创了生物工程应用的新领域,同时还大大提高了已有生物工程工业

的效率和经济性。正是由于这些发现和发展,才会有对于未来生物工程在世界

经济中所扮演角色的良好评价。

(a)基因工程对于重要的工业用生物基因组的有性重组或突变操作一直是

工业遗传学家革新目录中的组成部分。重组DNA新技术包括温和的进行

活细胞破碎、DNA提取、纯化和利用高度专一性的酶进行随后的有选择

性切割;对目的基因片断分类、鉴定、筛选和纯化;用化学方法将目的

基因连接到载体分子的DNA上及将重组DNA分子导入选择的受体细胞

进行增值和细胞合成。重组DNA技术可较简便的进行基因组操作,而且

可避免物种间与属间的不相容性。无限可能性是存在的,人类胰岛素与

干扰素基因已导入了微生物细胞并进行了表达。原生质融合、多克隆抗

体制备和组织培养技术(包括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进行植物的再生)的

广泛应用对生物工程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b)酶工程酶分离工程一直是许多生物技术过程的组成部分,而且随着允

许对生物代谢产物进行重新利用的更适合的固定化技术的发展,它们的

代谢产物可被进一步利用。利用固定化细菌的葡萄糖异构酶生产高果糖

浆,其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年产300万吨)。基于生物催化的目

的,未来的发展是细胞整体的固定化。

(c)生物化学工程生物反应器在生物工程过程中扮演了核心角色,它在初

始原料或底物与终产物之间建立了联系。生物反应器设计、过程调控技

术与发酵过程的计算机监控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尽管如此,许多年

来,过程控制在生物工程工业领域中的应用落后其在化学工程工业领域

操作中的应用,对生物工程产品新的处理方法(下游工程)将提高所有

处理过程的经济性。因此,对高效回收工艺的设计的需求不断增加,尤

其对于具有高价值产品例如L-天冬酰胺酶,其回收与发酵生产的成本比

例约为3.0,而乙醇为0.16。然而,下游史理过程仍是生物工程中被忽视

的部分。

(d)工程化产品和系统利用蛋白质和细胞固定化技术可进行如抗体和酶这

类生物分子的大量生产,这使应用于生物诊断和生物解毒的新型传感器

得到了发展。这样的系统可以与微电子装置和终端计算机相连,从而在

很多生物工程工业与服务业领域进行精密的程序控制。

生物工程有两个典型的特点: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和各学科间的合作。从事

生物工程的人员采用的技术来源于化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化学

工程和计算机原理。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对生物工程进行革新、发展并对过程操

作进行优化,其中生化代谢体制有着根本和不可取代的位置。生物工程不是一

门新的学科,而是一种实践活动,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们都将做出贡献。

我们对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必须清楚的区分开,生命科学所涉及的是生物

知识的获得,而生物工程则是生物知识的应用。生物工程过程在大多数情况下

是低温下操作,耗能少,总体上依赖廉价的原料为底物。

不同专业的生命学家和工程师将个人的努力贡献于生物工程,生物工程学

家这一术语作为涵盖那些应用自身技能知识进行生物材料处理的科学家或工程

师。

然而,这个术语它只能导致混淆,必须停止采用。我们比较一下,一名生

化工程师是一名过程工程师,他的职责是将生物学家的知识转移到生产实际操

作中去。一名生化工程师应当在生物过程的设计和操作方面受过科学和工程原

理的训练。

一个完美的生物工程师是不存在的,因为没有一个人同时成为微生物学、

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化学工程等专业的专家。然而,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

员必须努力去学习了解其他组成学科的语言,不同专业的科学家之间共同语言

的缺乏势必会成为完全发挥生物工程潜在价值的主要阻力。

1.3生物工程的应用

生物工程过程可在其规模和价值的基础上进行评估。因此,大规模、低价

值的产品或服务包括有水的净化、废水和垃圾处理及甲烷、乙醇、菌体和动物

饲料的生产;相对大容量、高价值的中间体产品包括氨基酸与有机酸、食品、

面包酵母、丙酮、丁酮和某些多聚物,然而那些小规模、价值高的产品包括抗

生素、干扰素、疫苗、单克隆抗体、酶和维生素。

从工业发展规模角度进行考虑,而不是单个生产单元大小的角度,现在和

未来的生物工程可简单的分为三个领域:

(a)小规模生物工程是专指那些只利用生物学方法就可比较经济的进行生化

产品的生产,这类生物工程发展时间久,并且发展迅速,尤其是新产品

领域方面,但他们造成了工业企业与市场发展的严酷竞争。其产品有抗

生素、单克隆抗体和干扰素。

(b)中等规模的生物工程与基于石油的技术竞争生产目前的化学原料同时与

农业竞争,生产天然产品包括蛋白质和脂肪酸。

(c)大规模的生物工程与石油和煤竞争,提供主要的有化合物原料作为服料

和大量的工业产品。

尽管中等和大规模的生物工程技术目前只取得了很小部分的经济效益,但

可以确定的是在未来的20年里,将要建立利用植物原料作为原料的大规模微生

物处理工程(图L2)°针对该类产品的市场已存在,同时也刺激了节约型生物

工程的发展。

1.4生物工程的发展

未来生物工程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以下三个前提:

(a)利用传统工艺与基因工程技术体系,扩大对有价值产品的生产范围。

(b)从再生资源获得粗原料的能力。

(c)要意识到,很多情况下生物工程的处理过程比现有的化学工程处理植物

原料更加经济。

中等规模与大规模生物工程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是过程中,适宜原材

料与底物的利用率。原料成本可以占到终产物成本的30-70%。原料的利用受技

术与政治因素的影响。

因此,从各种有机原料中生产酒精汽油未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但从政

治角度,可以议价以抵制不断增长的石油进口。

来自农业、林业和工业有机废料的再生资源越来越重要,经过生物工程处

理,为食品、畜牧饲料、化学原料试剂的生产提供了政治策略上的重要基础。

然而,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不仅需要扩大生物工程项目,而且国家管理方面

的项目范围也要扩大。

1.5生物工程的发展策略蓝图

每个生物工程方案都一直需要对可利用资源、经济效益与对环境的影响及

操作和使用者的健康与安全性进行评价。生物工程如果能够正确地加以设计,

就能够在自然资源、人类需求与环境间建立良好的平衡关系。

对生物工程发展尤为重要的是,适宜的训练有素的工作队伍的可利用性。

必须认识到,生物工程出发点是在校的所有学生,经过有选择的进行技术等级

水平培训,就可培养出一支工业与研究中心需要的专家。没有合适的和经过充

分培训的人员,生物工程将无法发挥其潜在价值,特别是只有拥有经过良好培

训的工作队伍,高水平的生物工程才能顺利开展。

而且,当我们考虑将生物学发现应用于未来工业发展的时候,不能忽略时

间的重要性。从一个新的发现到成功生产出商业产品,这中间经过5-20年的时

间。因此新的生物技术可望到90年代才能有较大的发展。

这些不是试图描达或分析目前生物工程实践中不同的处理过程,而是试图

去证实围绕着基本原理的生物技术的核心部分已经得到了发展。

1.6总结

生物工程是将生物体和过程处理应用于制造工业的技术。生物工程涵盖的

学科范围广泛,尽管今天,它的实际操作非常复杂,但是许多新的处理过程已

经记载在历史的新篇章中。

这种特殊的处理过程是经过微生物、植物或动物细胞,或者是它们自身的

产物如酶进行催化反应的。生物工程的生物体可被收集,它们可实现化学改

造,可作为生物活性分子如酶和单克隆抗体的来源。

基因工程技术开辟了应用遗传学的新领域,并未最新工业处理过程的使用

创造了机会。例如,利用细菌细胞生产人干扰素。过程控制工程于发酵工程也

取得了重要的进展,这将进一步加快生物工业的发展.

生物工程就如一个不断扩张和充满机遇的领域,它涉及了许多产业,包括

农业、食品与饲料加工业、医药业、能源与水处理工业C生物工程在新药、激

素、疫苗和抗体生产方面,提供廉价可靠的能源以及(从长远来看)在化学饲

料方面、环境控制体系的改进提高与废物管理方面都将扮演重要的角色。生物

工程主要以可再生与可回收资源为基础,由于能源愈来愈贵并且供给不足,从

而它将更好的满足世界的需求。

第二章生长与代谢的生物化学

2.1前言

一个微生物以生产另一个微生物为目的。在某些情况下,利用微生物的生

物学家们希望这样的情况能够快速频繁的发生。在另外一些产物不是生物体自

身的情况下,生物学家必须对它进行操纵使微生物的目标发生变化,这徉以

来,微生物就要努力的挣脱对它们繁殖能力的限制,生产出生物学家希望得到

的产物。生物体的生长过程及其生产出的各种产物与微生物代谢的本质特点是

密不可分的。

代谢过程是两种互相紧密联系又以相反方向进行的活动过程。合成代谢过

程主要是细胞物质的生成,不仅包括构成细胞的主要组成物质(蛋白质、核

酸、脂质、碳水化合物等等),同时也包括它们的前提物质一一氨基酸、瞟吟

与喀淀、脂肪酸、各种糖与糖苗。合成代谢不是自发进行的,必须由能量圻推

动,对大多数微生物来说,是通过一系列的产能分解代谢过程来供给能量。碳

水化合物分解为C02和水的过程是最为常见的分解代谢反应,然而微生物以这

样的方式还能够利用更大范围的还原性含碳化合物。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所有

微生物生物化学的基础,可以从两者的平衡关系或者分别对它们进行讨论。

实际中,我们要有效的区分那些需要空气中的氧进行需氧代谢的生物与那

些进行厌氧代谢的生物。还原性含碳化合物与反应生成水和C02,这是一个

高效的放热反应过程。因此,一个进行需氧代谢的生物要使用一小部分底物进

行分解代谢以维持某一水平的合成代谢,即成长过程。对于厌氧型生物,其底

物的转化的过程基本上是一个不匀称的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产生很少的能

量,因此,大部分底物都要被分解从而维持一定水平的合成代谢。

在生物体中这种差别能够明显的体现出来,比如酵母,它属于兼性厌氧生

物,即它可在有氧条件下生长也可在无氧环境下生存。需氧酵母使糖以同样的

速度转化为co2和水,相对产生高产量的新酵母。而厌氧条件下,酵母菌生长

缓慢,此时酵母被有效的转化为酒精和co2o

2.2代谢与能量

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间的有效联系在于,各种分解代谢过程促进少量反应

物的合成,而后又被用来促进全面的合成代谢反应。在这种重要的中间产物

中,其中最为重要的是ATP,其含有生物学家所说的〃高能键〃。在ATP分子中,

酊与焦磷酸残基相联。高能键在水解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就被用来克服在其形

成过程中需要摄入的能量。像ATP这类分子,为细胞提供了流通能量,当将

ATP用于生物合成反应时,其水解产物为ADP(腺昔二磷酸)或者某些时候为

AMP(腺昔一磷酸):(反应式)

仍含有一个高能键的ADP通过腺首酸激酶反应也可生成ATP:(反应

式)。

磷酸化作用是生物体中普遍的反应,通常由ATP作用而发生。

经过磷酸化生成的物质通常比最初的化合物更具有反应活性,用无机磷酸

进行磷酸化反应是无法进行的,因为,平衡反应式的相反方向生成大量的水

(55M)。

细胞的胞旨量状态”认为是由占有优势的组分:ATP、ADP、AMP作用形成

的。为了给出一个量值,DanielAtksirson提出了"能荷”这个概念,定义一个细

ATP+0.5ADP

胞的能荷为:ATP+ADP+AMP

在“满荷”细胞中,仅含有ATP一种腺瞟吟核昔酸,它的能荷值定义为1.0o

如果三种核甘酸的量相等,即ATP二ADP二AMP,贝!]细胞的能荷为0.5。

与所有的习惯用法相同,能荷概念的使用是有限制的,没有人能够确定假

如一个细胞的能荷是07而不是0.8或者0.6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个概念没有考虑细胞中核吉酸的确切数量,也没有表明对于单体酶和

ATP与其镁复合物之间的显著差别。它也无法解释细菌、酵母菌与霉菌中能荷

值的差异。尽管如此,这个概念对于给定的细胞类型如生长期细胞中随后的能

量与酶活性的改变来讲是有所帮助的。当细胞迅速生长时,能荷处于最低值;

ATP以它重新合成的最快速度被消耗,在生长末期,生长速度开始变慢,相对

于ADP和AMP,ATP组分开始增大,因此,能荷值开始增大,当细胞停止生长

时,所有的ADP和AMP都已经转化为ATP,此时能荷值达到最大。

23分解代谢途径

尽管微生物可以利用不同的含碳化合物进行生长,但我们主要关心的是葡

萄糖的代谢,鉴于乙醇(和其它C2化合物)、粒和脂肪酸、甲烷和甲醇这些物

质的不断增长的重要的经济价值

2.3.1葡萄糖和其它糖

几乎在所有的生命细胞中,最重要的两种犍代谢途径是二磷酸己糖途径与

一磷酸己糖途径,它们常常同时发生,为合成代谢过程提供重要的联系,它们

之间的相互作用受关键控制机制的支配。

二磷酸己糖途径(常被称为恩伯纳-迈耶霍夫或者糖酵解途径)如图2.2所

示。这个过程将葡萄糖转化为丙酮酸,碳原子数量无变化,还原2分子NAD+

辅酶生成2分子ATP。生成的丙酮酸是合成代谢重要的前提物质的来源,在好

氧有机体中,它还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底物,而在厌氧有机体中,丙酮酸或者它

转化的产物是NADH的氧化剂。

一磷酸己糖途径即磷酸戊糖途径如图2.40作为氧化过程,它将葡萄糖转化

为戊糖和82,还原2分子NADP+生成NADPH。[NAD+NADP+和

NADH/NADPH都是通过H转移而作用,但它们是有差别的;NADH主要在于

能量相关的氧化还原反应中发挥作用,而NADPH主要作用于合成代谢过程中

的还原反应步骤。

经过一系列可逆巨变过程,如图2.4所示,磷酸戊糖与其它含有3-7个碳原

子的磷酸糖相平衡,并根据环境条件,扮演不同的代谢角色。磷酸丙糖与糖酵

解过程中所生成的相同,而且跳过糖酵解途径的cleavagestep生成二磷酸己

糖;磷酸丁糖是重要的合成代谢生产芳香环氨基酸的前体,而磷酸戊糖也是合

成核昔酸所必需的物质“

对大多数有机体而言,66-80%的葡萄糖是经过恩伯纳-迈耶霍夫途径进行

代谢的,剩下的则通过磷酸戊糖途径进行代谢。每个代谢途径中碳原子流向的

控制点通常是恩伯纳-迈耶霍夫途径中,当6-磷酸果糖被磷酸果糖激酶(PFK)

催化发生磷酸化作用生成1,6-二磷酸果糖时候。这种酶分子组成可以根据细

胞所进行的主要代谢情况而对酶活性进行调节:当需要更多能量的时候,PFK

的活性就增大;而如果细胞中有足够的能量或者足够的C3代谢产物,则PFK的

活性就降低.

这种通过调节催化活性从而对酶进行控制的原则是很普遍。代谢途径是一

直被控制的,对细胞来说,必须协调并最有效的行使它的整体活动。对于PFK

的控制通过两种手段。第一,酶的激活。在存在有ATP或ADP时,酶催化反应

的速度被增大。因此,当细胞能荷低时,PFK将以高速率催化反应地进行。第

二,酶被中间产物一般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或者柠檬酸抑制,从而代谢过程被

减缓。因此,如果它们其中的一种不能被有效转化为其它物质的话,就无法使

细胞继续进行生长。

葡萄糖代谢的其他可控制点根据有机体的不同而不同。但是分解代谢必须

尽可能的满足合成代谢的需求。

恩伯纳-迈耶霍夫途径与磷酸戊糖循环途径不是葡萄糖仅有的代谢过程,尽

管它们是非常普遍的代谢途径。相对于恩伯纳-迈耶霍夫途径,另一种主要的代

谢途径是恩特纳一道德洛夫途径,见于某些假单泡菌与细菌中,如图2.5所示c

磷酸戊糖途径中的酶对C5和C4糖的产生来说仍是必需的,但代谢方向与图2.4

中所示的相反。

磷酸酮醇酶是另一种较重要的酶,也许比人们一般上了解到的使用范围更

加广泛。这类酶(不是一个)作用于磷酸Cs和C6糖,产生乙酰磷酸和3-磷酸甘

油醛或者4-磷酸赤薛糖(取决于是C5还是C6糖被利用)如图2.6。这些酶最早

见于进行异型发酵的乳酸杆菌与醋酸杆菌中,它们取代恩伯纳-迈耶霍夫途径而

发挥作用。产生的乙酰磷酸可以被转化为乙酰或者乙醇。最近发现在酵母菌

中,当大多数酵母以木糖作为单一碳源进行好氧生长时,磷酸酮醇酶是一种诱

导酶。木糖经过最初代谢由木糖醇转化为木酮糖,然后以5-磷酸木酮糖进行磷

酸酮醇酶反应,如图2.6所示(在以利用木糖进行生长的细菌中,有一种异构酶

可直接将木糖转化为木酮糖)。在这种情况下,Cs一磷酸酮醇酶不取代恩伯纳-

迈耶霍夫途径而仅仅是为有机体将戊糖转化为C2或者C3单元进行进一步代谢提

供一种有效的途径。这类酶从而存在于很多微生物中而不单单是酵母,当利用

木糖或其它戊糖进行生长代谢。

23.2三竣酸循环

目前所讨论的代谢途径其终产物为C3或者C2化合物,称为丙酮酸酯或者乙

酰,前者如乙酰CoA是一种硫酯(如图2.7),具有酊的反应性(脱氢反应活

性)。丙酮酸酯与乙酰CoA的进一步有氧代谢经过一个循环过程,具有两种作

用。它产生的中间产物用来进行生物合成反应,化合物最终被氧化为C02和

水,它将氧化反应与能量转移相联系。乙酰CoA氧化反应循环过程普遍存在于

所有好氧细胞中(被称为三陵酸循环,克雷布斯循环)。

在真核生物细胞中,三竣酸循环与产生能量的反应是在线粒体内完成的,

而在细菌体内,产生能量的酶位于细胞质膜上。由于线粒体内的代谢过程首先

七十于将丙酮酸转运到线粒体中,从而更容易的使丙酮酸进行三陵酸循泳反

应。

丙酮酸转化为乙甑CoA的整个过程是由一种多酶复合物所催化的,丙酮酸

脱氢酶.

乙酰CoA接下来通过图2.8所示的三羚酸循环反应而代谢。

这个循环的作用包括:

(i)生产可用于其它生物合成途径的中间产物例如:天冬氨酸与谷氨酸反

应是非常重要的代谢途径,细胞通过该途径同化氨。

(ii)从氧化反应中回收能量。异柠檬酸脱氢酶、*酮戊二酸脱氢酶、琥珀

酸脱氢酶和苹果酸脱氢酶这些酶催化中间产物的进一步氧化反应,同

时辅酶有氧化型转为还原型。辅酶KNAD+)和FAD分别转变为

NADH和FADH.,然后又经氧化磷酸化作用重新氧化为最初形式的辅

酶,每摩尔NADH产生3摩尔ATP,而摩尔FADH2产生2摩尔ATP。

琥珀酸激酶反应也可获得能量。

尽管这种循环自身是永不停止的,一旦从草酰乙酸启动将不断进行下去,

但实际上这种情况是不存在的。就像已经说明的那样,这个循环同时为生物合

成反应储备中间产物,一旦任何一种中间产物从循环中被除去,草酰乙酸与柠

檬酸的合成就无法进行。因此,额外的草酰乙酸就必须独立自主的合成,这主

要通过丙酮酸的竣化作用。

这个反应由丙酮酸竣化酶催化,但是由于经过循环反应过程也合成了草酰

乙酸,因此,必须对丙酮酸的竣化反应进行调控,以使得乙酰CoA于草酰乙酸

的含量保持均等,主要通过丙酮酸竣化酶实现对它的控制。乙酰CoA是丙酮酸

陵化酶的正效应物,也就是说它可以提高酶的活性。乙酰CoA含量越高,草酰

乙酸的合成速度就越快。当草酰乙酸与乙酰CoA合成了柠檬酸,乙酰CoA的浓

度就减少;丙酮酸竣化酶的活性随之下降,但由于丙酮酸脱氢酶仍旧存在,将

会产生更多的乙酰CoA。这样,柠檬酸合成不仅不会停止,这两个物质也使柠

檬酸的前提物质始终保持平衡。

其它辅助控制也能实现对循环过程的调节,其中的有些酶的活性受ATP抑

制,而有些则受到AMP浓度的影响。因此,循环反应过程可以通过ATP与AMP

相应的比例来进行调控,也就是细胞的能荷。这种控制机制没有广泛采用,但

对于单个有机体或一群有机体是被证实的,在这里不详细讨论,但控制机制的

普遍原则如对糖酵解过程的控制仍被应用。

2.3.3乙醛酸途径(以C2化合物为碳源)

如果一个有机体利用化合物或者脂肪酸或煌进行生长,那么产物主要为

C2

单元三竣酸循环不能完全满足有机体的生长代谢,像前面内容中所讲过

C2,

的,任何用来进行合成代谢的化合物,一旦在三竣酸循环中缺少,那么草酰乙

酸的生成便会停止,由于C2化合物不能转化为丙酮酸(丙酮酸脱氢酶的反应是

不可逆反应),因此,没有一种途径可将草酰乙酸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任何一种

C4化合物通过目前已经所述的反应由C2化合物合成。

如果被作为碳源而利用,乙酰CoA可直接由乙酰生成,或者来源于还原性

比乙酰更强的C2化合物,如乙醛或者乙醇。

通过已知的乙醛酸途径如图乙酰转化为化合物,这个过程需要用

2.9,C4

到在三竣酸循环中作用的酶:异柠檬酸裂解酶与苹果酸合成酶。两种酶都是可

被诱导的,当微生物利用化合物生长代谢在这样的生长条件下,酶的活性

C2;

可提高到20-50倍。乙醛酸途径不会取代三竣酸循环;例如:必须合成a-酮戊

二酸用来为蛋白质的合成提供谷氨酸等。琥珀酸、柠檬酸裂解酶的另一个产

物,同以前代谢生产的产物一样为苹果酸,然后是草酰乙酸。因此,经过乙醛

酸循环,C4化合物就由C2单元进行合成,然后用来合成所有的细胞代谢物,它

们转化为糖的过程在2.4部分中详细介绍。

2.3.4脂肪酸和烧

利用煌进行生长的情况并不多见,但却见于细菌、酵母和霉菌中,这种利用

脂肪酸或油和脂肪这种含有脂肪酸的物质进行代谢的现象是比较常见的。

炫类可作为生产单细胞蛋白的唯一碳源,也可用于其它代谢过程,如柠檬

酸的生产.常在抗生素生产中加入脂肪酸和植物迪作为辅料。为了利用油和脂

肪,有机体必须用脂肪酶水解(细胞内或细胞外)酯键,而生成3摩尔游离脂

肪酸和1墨尔甘油;甘油在恩伯纳一迈耶霍夫途径中被利用,很多微生物也可

利用游离脂肪酸,但无论这类酸是被摄入到细胞内还是就此形成,它们都是剧

毒性的(由于它们具有表面活性剂的性质)从而必须立刻转化为其辅酶A的硫

酯形式。

硫酯又经过如图2.10的循环过程活化,用来降解脂肪链。每轮循环,都将

产生1摩尔乙酰CoA,与此同时,其链上少了2个碳原子的酯酰基CoA又开始

了新一轮的氧化循环°这个过程即为(5-氧化循环,它将一直持续到反应终产物

为C4化合物,乙酰乙酰CoA,此时产生2摩尔的乙酰CoA。如果脂肪酸含有的

碳原子数为奇数,那么该降解过程不断延续直到生成丙酸CoA,它将通过2.7.3

部分中所讲反应的可逆反应转化为丙酮酸。

微生物利用烷煌进行生长通常由攻击两个甲基基团中的一个而开始,利用

这种攻击机制,烷粒羟化酶包含氧分子和含铁的氧化辅因子,这个辅因子是经

氧化的,而它的还原型重新生成过程最终与氢化物载体相关,或者是NADH或

者是NADPH。

经过两部脱氢作用,脂肪醇被氧化为相应的脂肪酸:(反应式)

一般来说,所有的参与烷煌降解作用的酶都具有底物专一性,而且容易与

C10-C18的底物起作用。某些微生物可作用于更短或更长的链。少数情况下,对

烷煌作用后生成甲基酮,它最终经过进一步氧化被裂解为甲酸和比初始烷好少

2个碳原子的脂肪酸。

尽管在某些有机体中,存在一种产生二竣酸的3-氧化,但烷煌一般上都是

经过氧化循环而被降解为脂肪酸,这些脂肪酸又从一个终点开始,经过卜氧

化而降解。脂肪酸也被细胞用来直接合成自身脂肪,因此,细胞中脂肪酸链的

长度就代表了烷煌链的长度。

烷煌和某些支链煌也可能进行代谢;它们不是从商业角度进行利用而是作

为饲料中的微小部分。它们的氧化反应过程同样涉及转化为脂肪酸的过程。

2.3.5甲烷和甲醇

少数(细菌和酵母)被称为甲基营养菌的微生物能够利用甲醇作为唯一的

碳源;到目前为止,只发现一小部分细菌具有利用甲烷的能力,称为甲烷营养

菌。极少数微生物能利用甲酸为碳源。这三种化合物的代谢是相关的,被最终

氧化为C02,它们合成细胞物质的机制与自养CO2固定化作用机制是不同的。

[能够利用C02作为唯一碳源的包括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与微生物和很少一

部分无机化能营养型细菌,其是利用无机化合物的反应作为能量的来源。这些

生物目前在生物工程中的应用较少。若想进一步了解co2自养固定化的读者可

参阅任何一本生物化学课本,但必须注意到,至少有两种不同的代谢途径:卡

尔文循环和还原性竣酸循环。]

甲烷的氧化过程为:(反应式)

第一步是通过一种氧合酶与NADH(或NADPH)辅因子来进行,(与上述

高级烷烧的氧化相比较)。

氧合酶(3种蛋白质复合物)也可以氧化其它多种化合物,包括多种烷粒

甚至甲醇本身。

接下来的第二步反应由甲醇脱氢酶催化,以一种新发现的物质叱咯并噗琳

醍为辅因子。

在某些细菌中,甲醛进一步转化为甲酸的过程被同种酶催化;而在另一些

细菌中,有一种独立作用的甲酸脱氢酶,NAD是它的辅因子。

最后一步反应是将甲酸转化为C02,它是通过甲酸脱氢酶来催化进行的,

伴有NAD+的还原过程。

来自甲醇或甲烷中的碳同化为细胞物质甲醛,经过两种独立的代谢途径:

一磷酸核酮糖循环和丝氨酸途径,分别如图2.11和2.12所示。

单磷酸核酮糖循环与卡尔文循环相似,都是通过磷酸戊糖途径的反应进行

C02自养固定化而生成以后的G化合物受体,只多了两种酶:磷酸己糖合成酶

和3-磷酸己糖异构酶。

丝氨酸途径中的关键酶是:生成乙酰CoA和甘油的苹果酰CoA以及丝氨酸

转甲基酶,这是一种广泛存在的酶,作用于四氢叶酸(四氢叶酸是一种辅因

子,可形成必需的活化J中间产物,Nio-甲酰四氢叶酸,而后乙醛酸途径利用

乙酰CoA。所以细胞就可在C2底物上进行生长。异柠檬酸裂解酶去阻遏从而确

保C3单元的生成。

酵母中,磷酸戊糖循环又进一步发生了一些变化,甲醛与5-磷酸木酮糖反

应生成了3-磷酸甘油醛和2-羟基丙酮。此反应过程由转酮酶催化,完成甲醛循

化同化过程唯一需要另外加入的酶是一种新的激酶,它将二羟基丙酮转化为二

羟基磷酸丙酮。

2.4葡糖异生作用

当一个有机体利用Q和□化合物进行生长,或者利用经过代谢过程能够生

成Q或Q这种化合物的物质进行生长的时候,在丙酮酸的代谢水平或者低于该

水平(例如脂肪煌、乙酸、乙醇或者乳酸),对有机体来说,就必须合成各种

糖类以满足其代谢需求。这被称为葡糖异生作用。

尽管糖酵解途径中的大部分反应都是可逆的,但那些被丙酮酸激酶和璘酸

果糖激酶催化地反应则是不可逆的,对细胞来说,就要避开这种阻碍。

一般而言,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不能由丙酮酸形成,尽管在少数有机体内存

在一种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合成酶可以催化这个反应。

通常,草酰乙酸作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前体物质。

这个反应由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竣化酶催化进行,它是葡糖异生作用中的关

键酶。已经讲过草酰乙酸的生成,果糖二磷酸化酶的作用可避开磷酸果糖激酶

的不可逆作用的性质(其作用产生1,6-二磷酸其糖)。

从这一点来看,通过终止糖酵解途径可积累己糖,通过磷酸戊糖循环又可

生成C3和C4糖,葡萄糖不是葡糖异生作用的终产物,然而6-磷酸葡萄糖被用

来合成细胞壁组分,和各种细胞外物质及储备多糖。

2.5好氧生物的能量代谢

在葡萄糖代谢和三竣酸循环中已经讲过,如何把各种代谢中间产物的氧化

过程与辅因子(NAD+、NADP+、FAD+)还原为其还原型(NADH、NADPH、

FADH)的还原反应过程联系起来的°这些产物的还原性是由一系列复杂的反应

过程而是释放°这个反应过程最终与空气中氧气的还原相关。在这个反应过程

中,由电子传递上的ATP或者2-3个具体位点上的无机磷而生成ATP,这取决

于最初还原剂的性质。如图2.14,总反应式如下:。。。。。。。

每摩尔葡萄糖经过恩伯纳-迈耶霍夫途径所生成的ATP和丙酮酸经三梭酸

循环产生的ATP总结于表2.1。

能够被生物利用的ATP形式的能量是在膜上产生的,可以是真核细胞的线

粒体膜或者是细菌细胞的细胞质膜,其产生过程大致相同。具体差异根据个体

差异而不同。电子传递链的主要成分是黄素蛋白,醍和细胞色素。细胞色素具

有还原性(接受氢离子或者电子),经过氧化可以有效释放电子到下一个载体

上。每个载体都有不同的氧化-还原能,大约可以从NADH/NAD+反应的320摩

尔到1/202/力0终反应的800mV。在电子传递链上的特定位点,两个相邻电子

载体的氧化-还原能差就已足够进行可逆反应:oooo向合成ATP的方向进

行。这个过程需要一种复杂的多亚基酶ATPase的协助。

有两种原理来说明ATPase是怎样作用的。在化学渗透学说中,过去二十

年里米歇尔对其进行了发展,认为电子传递上的各组分是跨膜排列的,由于质

子从一边向另一边移动,这样便产生了pH和电子浓度梯度。质子跨膜运动就推

动了ATPase反应合成ATP。ATPase是定向作用的,质子只能从一边靠近催化位

点,图2.15对这个概念进行了简单说明。

ATP合成的第二种解释为,电子传递链上的载体与假设的将要被活化的中

间产物相互作用使ATP磷酸化。这种中间产物称为偶联因子。

两种理论个具有优缺点,都可以解释丕或对氧化磷酸化作用产生的影响,

如鱼藤酮、安必妥、抗霉素A等。它们可以阻止ATP的合成。

2.6厌氧生物能量生成过程

在2.5部分中所说的ATP生成过程需要供应氧气。某些有机体则可以用璘酸

盐,另一些则用硫酸盐或铁离子来代替氧气分子,而且如果在培养集中,这些

物质被大量供应,那么有机体利用电子传递体在没有空气的条件下仍可以生成

ATP,从而进行厌氧生长。如果没有合适的电子受体,或者(如大多数细菌)

有机体缺少这类物质,那么一旦缺少氧气,有机体将不能以这样的方式合成

ATP。所以,进行厌氧生长的有机体就必须将ATP合成反应与能量生成反应相

联系,才能获得ATP,这被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这只发生在有限数量的反应

中。反应自由能的变化必须能够进行ATP磷酸化反应。其中最为重要的反应归

纳于表2.20

这6种反应,其中后3种只对少数生物体来说是重要的。表2.2中其它的3

个反应中,反应1与反应2幽糖酵解的中间产物,涉及乙酰磷酸的反应3广

泛存在于厌氧有机体中。乙酰磷酸由乙酰CoA与无机磷反应而合成,它还是被

磷酸酮醇酶作用的。

乙酰CoA可以由乙酰乙酰CoA降解而生成,或者由丙酮酸经3种反应中的

一种而生成:丙酮酸脱氢酶反应,丙酮酸甲酸裂解酶反应,铁氧还蛋白氧化还

原酶反应,该反应与丙酮酸脱氢酶反应产生同样的产物,但是用到了一种铁硫

蛋白,铁氧还蛋白不是NAD+作为还原剂(还原型铁氧还蛋白被氢化酶还原为

铁氧蛋白,释放出氢气)这三种酶中,后两种对氧敏感,当含有它们的有机体

被暴露于空气中的时候,它们便会迅速失活。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电子传递磷酸化同样可以进行延胡竣酸还原酶的反

应。这种酶对于某些产甲烷菌,还原硫酸盐的有机体及进行氢气与二氧化碳发

酵的氨化菌来说大概是重要的。反应:。。。。。,氢原子可以由各种辅因子

提供,包括NADPH,而某些有机体如大肠杆菌、其氢原子的生成经过了电子传

递链,即使与好氧有机体中的电子传递链不同,但也至少是类似的。因此,尽

管没有氧气,有机体仍通过偶联不同的反应从而生成ATPO

所有的厌氧有机体都面临两个问题:第一,在氧化磷酸化作用中,缺少将

NADH或NADPH的再氧化与ATP的生成相联系。每摩尔底物所生成的ATP量

比好氧代谢产生的少。第二,不能将NADH的氧化与氧气的还原相联系,这样

如何进行这个重要的反应就成为一个问题,当所有的NAD+不可逆的转化为

NADH,代谢过程也就很快被停止。

厌氧生物采用很多方法使还原型辅因子重新被氧化。其中的核心部分

为•。。0

这里,由AH2-A这步是厌氧生物利用底物时所采用的途径中的一部

分。通常,底物B是补充还原反应所必需的,也直接来源于底物;BH2一旦形

成,就不再进一步代谢。AH2的代谢与的补偿性生成在化学计量上相关。

这样以来,厌氧生物必须积累还原型代谢产物从而能够进行任何底物的降解过

程。而且,就像已经说明的那样,既然厌氧生物从降解底物后获得极少的

ATP,那么还原型代谢产物的积累与合成的细胞物质必将有极大的联系。以这

种方式进行的厌氧代谢将在后面内容中讲述。

2.7厌氧代谢

选择底物来氧化还原剂,例如NADH、NADPH、FADH2是非常普遍的现

象,同时产生相应的各种终产物,因此对厌氧代谢途径的描述也就是个体将积

累何种终产物的描述。这些终产物例如乙醇有着很高的商业价值。即使是在厌

氧条件下,葡萄糖仍是生成丙酮酸,但是只有小部分丙酮酸进入三陵酸循环从

而生成用来合成主要的细胞物质的中间体。三獭酸循环反应只提供这些中间体

而不生成能量,通常,三竣酸循环不会完全发挥作用,尤其是C(-酮戊二酸脱氢

酶不作用,因此,这个循环成为一个铁蹄形,其中草酰乙酸转化为琥珀酸,而

柠檬酸转化为a-酮戊二酸。

2.7.1发酵产酒精

在酿酒酵母这样的酵母菌中,氧化剂是缩醛;从葡萄糖转化的丙酮酸大部

分转化为酒精。(反应式)

1摩尔葡萄糖可生成2摩尔丙酮酸;产生的酒精可以重新氧化在磷酸丙糖脱

氢酶反应过程中生成的NADH,总的化学计量如下式:

ATP为酵母细胞的生长提供能量,但是由表2.1中比较得知,每摩尔葡萄糖

在好氧条件下转化的量少于5%。

葡萄糖通过磷酸戊糖途经主要的代谢产物为必需的C5和C4糖,经过这个过

程摩尔葡萄糖仅能生成1摩尔的丙酮酸,同时产生2摩尔NADPH和1摩尔

NADH。这些附属的还原性物质必须与其它反应相连从而被重新氧化。

这些反应中最重要的反应过程是脂肪酸的形成,它们是化学合成的还原性

化合物,其合成过程需要大量的相应的还原性物质。

某些细菌也可进行生产酒精,通常还伴有其他终产物的生成,某些霉菌也

能生产酒精,而且厌氧条件一般对生产最大量的酒精来说是必需的。如果产酒

精的有机体可以像酿酒酵母那样进行好氧生长,那么一旦通入氧气,积累的酒

精就常常被细胞吸收并以醋酸的形式作为生长底物而被利用。

27.2乳酸发酵

发酵产乳酸的过程是仅次于酒精发酵的过程,对于食品工业均具有重要的

历史意义。

除乳酸外,杂发酵乳酸菌生产各种还原性化合物,而且没有主要的糖酵酶-

醛缩酶;而使用磷酸酮醇酶,它是生成乙酰磷酸的酶。在厌氧条件下,乙酰磷

酸经过生成ATP的过程而转化为酒精和乙酸,酒精重新生产NAD+。磷酸酮醇

酶的另一个反应产物是3-磷酸甘油,其通过普遍的糖酵解系列反应转化为丙酮

酸,然后经过乳酸脱氢酶的作用转化为乳酸。

单纯乳酸菌也进行这样的反应过程;这类有机体没有磷酸酮醇酶,结果乳

酸是位的终产物。某些乳酸杆菌生产D-乳酸,其他的则生产L-乳酸,而另一些

乳酸杆菌则生产两种乳酸的混合物,主要是乳酸脱氢酶的不同。

27.3丙酸发酵

丙酸菌,例如在格鲁-耶尔奶酪中发现,经过一系列以甲基丙二酰CoA为

中间产物的反应,可将丙酮酸转化为丙酸。在特殊的转竣化反应中,被用作丙

酸的直接来源。

甲基丙二酰CoA经过内部转竣化作用,由琥珀酸CoA形成,可由草酰乙酸

重新生成(经苹果酸、延胡竣酸和琥珀酸),同时2摩尔NADH被氧化

NAD+。在某些竣状芽徇杆菌中,丙酸可由丙酮酸经乳酸和丙烯酸直接生成;这

个转化过程又将2摩尔NADH重新氧化。

2.7.4丁二醇发酵

oooooooooo2摩尔丙酮酸经过浓缩最终生成2,2-丁二醇,只有最

后一步反应与NADH的氧化相联系,因此,1摩尔丙酮酸只生成0.5摩尔

NAD+,这些有机体也可将丙酮酸转化为其他产物包括乳酸和甲酸。

2.7.5甲酸发酵

在不同的细菌体内,丙酮酸部分转化为乳酸,部分转化为乙酰CoA+甲

酸。后一种反应被称为磷酸裂解反应,甲酸能够少量积累但常常被甲酸水解酶

转化为这种从丙酮酸到乙酰的途径,其优点是它不生成

CO2+H2OCoANADH

从而避免了必需的再氧化过程。乙酰CoA经过醛脱氢蒯乍用转化为乙醛。

将乙醛还原为乙醇的过程通过进一步的NADH来完成。注意这种生成酒精

的过程与酵母产酒精过程是不同的。

2.7.6丁酸发酵

历史上,丁酸、丙酮和propan-2-ol的生产过程是最古老的精细发酵过

程,ie从利用已知单菌株进行的发酵过程规律发展而来。这类葡萄糖代谢的终

产物经过图2.17的代谢流程,由竣状芽抱杆菌进行生产。

有一些不同的是,某些竣状芽抱杆菌生产丁酸、乙酸、和而另

C02H2;

一些则主要生产丙酮而不是propan-2-ol,由于所选用的物种和菌株以及培养条

件的不同,终产物所占的比例也就发生变化。

2.7.7miscellaneous

2.8生物合成与生长

微生物细胞可以利用简单的营养物进行自身的繁殖,生物细胞用以完成这

个过程所利用的途径数目是巨大的。一个细菌细胞可能包含有100多种酶,而

真核生物细胞含有的酶的种类大约为细菌中的2倍。细胞中所有的大分子物质

是由100多种单体而组成的(蛋白质、核酸、多糖等)。图2.18总结概括了这

些单体物质生物合成途径(氨基酸、噂畛、嗑咤、脂肪酸、糖等)。这些生物

合成途径是相互联系的,都依赖于有足够量的必要的中间体。然而,我们无法

说明这些途径的特点,关于它们研究普通生物学的部分,这方面的参考书也较

多。因此,由于特定的代谢途径与具体的发酵过程相联系,我们将在合适的章

节中进行讲述。

由于细胞所进行的代谢活动是以平衡方式进行的,因此所产生的终产物不

会过量也不会不足,这种过量与不足都是不利的。为生物细胞必须能够对周围

环境的变化做出调整,同时也要充分利用供给的氨基酸、噤吟和喀咤。这是自

然习惯常会发生的情况,也是一个复杂的营养物作为生长底物被利用的场所。

这些营养物含有大量的含碳化合物,因此,细胞可以通过停止合成已经足量的

物质来保存碳和能量,而且通过停止合成多余的酶进一步实现节约,因此就有

了两种完全不同的作用方式——酶活性的调控和酶合成的调控,通过这两种方

法,细胞就能够调控各种化合物的合成过程。相同的调控机制也用来对合成过

程进行平衡,甚至在没有天然物质供给的情况下。这种控制机制在这个部分讲

述。

2.8.1控制机制

2.8.1.1营养物的吸收

细胞代谢控制从细胞吸收营养物的调控开始。大部分营养物,除了氧气与

极少数含碳化合物以外,都是通过特定的传递机制而被吸收的,因此,这些营

养物在细胞外的稀释液在细胞中得到浓缩,这种〃主动传递”过程需要能量供

应。这个过程是可以控制的,一旦吸收到细胞内的营养物的含量达到了所需要

的浓度,就会停止后面营养物的摄入。

2.8.1.2区分

第二种形式的代谢控制是利用细胞间隔或是细胞器以实现对代谢产物库的

分隔,最明显的例子是真核细胞的线粒体把三艘酸循环反应与细胞质中的反应

分隔开来。另一个例子是,过氧化物酶体,它包含降解脂肪酸所有的酶。然而

同时有些相似的酶可催化并合成脂肪酸。其他细胞器相类似的控制细胞中的其

他反应(液泡、细胞核、叶绿体等)。

2.8.1..3酶合成控制

细胞中的许多酶作为细胞的基本组成部分而存在,处于生长条件下。其他

酶则在需要的时候〃出现”,例如乙醛酸途径中的异柠檬酸裂解酶是在当细胞在

C2底物上生长的时候才出现的,这被称为酶的诱导合成。相反的,当不再需要

它们的时候,就会“消失",例如,如果已经有足够的组氨酸满足细胞的生长需

要,那么于组氨酸合成的酶就不再被合成,这被称为阻遏;如果化合物的供应

一旦消失,进行物质合成的酶又将会重新出现,其合成过程称为去阻遏。

为了理解这样的控制是如何作用的,就有必要概述一下蛋白质的合成过

程。

蛋白质(包括所有的酶)通过核糖体组织的酶复合物和RNA系列添加氨基

酸而合成(图2.19)。确保氨基酸的正确顺序的密码位于信使RNA上,而信使

RNA是DNA的一个片断进行复制而在细胞染色体内合成的。这个过程由依赖

DNA的RNA多聚酶催化,被称为转录。众所周知,染色体是由DNA双螺旋按

照精确排序的碱基组成的:腺瞟吟(A),胞口密淀(C),胸腺[1密陡(T)和鸟

瞟吟(G)。DNA的两条链只是通过相邻碱基间的氢键相连接。由于A总是与T

配对,而C总是与G配对,那么从一条单链就可生成一条新的DNA链,这条单

链与最初原来的那条链互补。DNA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复制,从而保留遗传信息

或者密码;信使RNA也是来自于DNA的一条单链.除过用尿喘陡代替胸腺嚓

碇,RNA互补于DNA而且其自身的碱基同样携带者遗传密码。尽管许多mRNA

读取整条DNA链,但是每个mRNA只是DNA链上的一小部分。

核糖体附着于mRNA上,而且在核糖体中,mRNA上的碱基每次被读取3

个,转译为特定的氨基酸密码。这个密码称为密码子。例如,密码子UCA就至

代表着丝氨酸而CAG代表谷氨酸;因此,当黏附于核糖体的mRNA遇到

UCACAG那么就会生成丝-谷氨酸.以共价键连接在特殊转移RNA(tRNA)上

的每个氨基酸都可识别mRNA上与其相对应的3个碱基。氨酰-tRNA是反应单

元,它被核糖体利用从而合成不断增长的肽链。

每个单一的mRNA分子编码一个蛋白质,它来源于染色体上的一个基因

(某些功能酶由不只一个蛋白质构成,例如丙酮酸脱氢酶)。每个基因都可以

被多次转录,染色体中就不是仅有这个基因的一个拷贝,从而遗传信息就被扩

大了。

经过整个转录与转译过程,合成了蛋白质,对于这个过程的调控是非常复

杂的。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尤其是在具体的细节上是不同的,而且很多方面还

无法解释。尽管如此,细菌系统中的调控机制是可以说明的。

由DNA生成mRNA的过程是由染色体上编码诱导蛋白或者阻遏蛋白的那部

分控制的。这种机制如图2.20所示。DNA上被称为调节基因的部分生成调控阻

遏蛋白,它的作用是结合到另一个通常是相邻的基因上。将这个蛋白结合到操

作基因上就阻止了一段基因的转录过程。这段基因是一个或多个结构基因,它

负责编码酶蛋白的mRNA的合成。如果有诱导物存在,诱导物结合到调控能白

上,从而阻止了调控蛋白结合到操纵基因上,自由的操纵基因就允许结构基因

进行转录而合成相应的蛋白质“这就是如何将一个新的代谢途径引进到操作

史。只要有诱导分子的存在,那么酶的和成就一直进行,如果除去诱导物,或

者诱导物被消耗完(常常是它诱导的代谢途径),那么酶将停止合成。

当某个分子常常是代谢终产物与阻遏蛋白作用生成一种封锁操纵基因产物

的时候,酶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