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 (部编版) (11)(含答案)_第1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 (部编版) (11)(含答案)_第2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 (部编版) (11)(含答案)_第3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 (部编版) (11)(含答案)_第4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 (部编版) (11)(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年级上册期中模拟测试卷一.选择题(共3小题)1.下列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嫂(sǒu)子牛郎(liáng) B.好歹(dǎi)酿(niàng)酒 C.瞌(qù)睡拘(jū)束 D.诚恳(gěn)筛(shī)子2.奇珍异宝()A.奇特 B.不同 C.害怕 D.惊奇3.下面哪项不是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原因()A.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能够充分发挥才智,创造新的斗争方式。 B.地道设计精巧,易守难攻。 C.中国人民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保家卫国的勇气和力量,这是智慧的源泉。 D.中国人民有先进的武器,不怕外敌入侵。二.填空题(共9小题)4.读拼音,写汉字。(1)我家东边有半mǔ空地,母亲fēnfù我种上一些蔬菜。(2)在那座高高的tíng子里,站着一个ǎi个子的人。5.选字填空。侵浸犯沉占陷馅焰害火饼6.在下列句子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1)不来台风,我可以收几大箩。(2)小时候,我对什么花,不懂得欣赏。(3)我喜欢的梅花,桂花。7.把词语补充完整。不克气壮请罪之宝心力口不战无难以不其8.按要求填空。(1)“小溪”的声音可以用“AA式”的词语来形容,“月光”的明亮可以用“AA式”的词语来形容。(2)“嗒嗒”是拟声词,这样的词语我还积累了、;“深浅”是由意思相反的两个字构成的词语,这样的词语我还积累了、。9.用关键词句概括文段内容。ㅤㅤ有一天清早,张良一个人出去散步,走到一座大桥下,瞧见一个老头儿穿着一件土黄色的大褂,搭着腿坐在桥头上,一只脚一上一下地晃荡着,那只鞋拍着脚底心,像在那儿哼歌儿打板眼。10.选词填空。销毁毁灭(1)火山喷发,岩浆流出来了,把周围的生物全部都了。(2)侵略者为了罪证,在园内放了一把大火。持续连续(3)大火烧了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4)阴雨连绵的坏天气了半个月,实在叫人难受。11.选出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A.比喻B.拟人C.排比D.夸张(1)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都散了。(2)春天像一首美妙的乐曲,让世界充满音符。(3)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4)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三.默写(共1小题)12.理解性默写。时间是宝贵的,它无声地流逝着。不少名人都发出过对时间的感慨:岳飞写过“莫等闲,,”;陶渊明写了“,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毛泽东写出了名句“,只争朝夕”。这些诗词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四.语言表达(共1小题)13.读句子,完成练习。A.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B.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C.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1)从上面句子加点的词语中可以读出秦王的,也可以体会到了蔺相如的。(2)请将B句改为双重否定句。(3)读C句,发挥想象,秦王在敲缶时,心里会想:五.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14.阅读文言小故事,回答问题。湖州颜氏,夫妇出佣,留五岁女守家。溺门前池内。家有畜犬,入水负至岸,复狂奔至佣主家,作呼导状。颜惊骇归家,见女伏地,奄奄气息,急救乃苏。(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入水负至岸负:复狂奔至佣主家复:(2)“溺门前池内”这句话的意思是A.颜氏在门前池内溺水了。B.家犬在门前池内溺水了。C.五岁小女在门前池内溺水了。(3)这则文言故事的主要内容是A.颜氏出佣。B.幼女溺水。C.家犬救女。六.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15.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端午材料一:学校端午文化节活动位置示意图2号教学楼歌舞表演通道操场旱地龙舟1号教学楼诗词天地实验楼手工制作材料二:①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五月节、天中节等。②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据有关学者考证,端午节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篇已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③端午节在我国民间是较为隆重的,庆祝活动也是多种多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几种: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插艾草等。香囊做成不同的形状,以五色丝线缠绕,结成一串。玲珑可爱。如今,端午节已成为我国的法定节假日,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成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1)在学校端午文化节活动中,丁丁想去观看歌舞表演。他应该去。(2)“材料二”是从、、这三个方面来介绍端午节的。(3)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①端午节还有“中元节”这个别称。②端午节这天,丁丁特意请了一天假去参加庆祝活动。③芳芳根据活动安排来到实验楼,为朋友制作了香囊。④冬冬在1号教学楼参加了“诗词天地“活动,吟诵了屈原的作品。(4)除了端午节,你还知道哪些中华传统节日及相关习俗?选一个写一写。17.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地道的式样有一百多种。就拿任丘的来说吧,村里的地道挖在街道下面,跟别村相通的地道挖在庄稼地下面。地道有四尺多高,个儿高的人弯着腰可以通过;地道的顶离地面三四尺,不妨碍上面种庄稼。地道里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大洞,洞顶用木料撑住,很牢靠。大洞四壁又挖了许多小洞,有的住人,有的拴牲口,有的搁东西,有的作厕所。一个大洞容得下一百来人,最大的能容二百多人。洞里经常准备着开水、干粮、被子、灯火,在里面住上个三五天不成问题。洞里有通到地面的气孔,从气孔里还能漏下光线来。气孔的口子都开在隐蔽的地方,敌人很难发现。人藏在洞里,既不气闷,又不嫌暗。有的老太太把纺车也搬进来,还嗡嗡嗡地纺线呢。(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妨碍——牢靠——(2)选段以的地道为例,依次介绍了地道、、、的特点。(3)地道的高度设置有什么特点?(4)“有的老太太把纺车也搬进来,还嗡嗡嗡地纺线呢。”这句话说明了什么?七.习作(共1小题)16.选择印象深刻的一位老师以独特的形式刻画出老师的形象。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3小题)1.【分析】考查了选择正确的读音和错别字,注意平翘舌的运用,声调的掌握情况这样才能做到选择正确的读音。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注意结合词义辨析错别字。【解答】A.有误,“郎”láng。B.正确。C.有误,“瞌”kē。D.有误,“筛”shāi。故选:B。2.【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理解的能力。一字多义,在不同的词语、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一个字有不同的意思,根据具体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解答】奇珍异宝:形容珍贵奇怪的宝物。“奇”在这里的意思是奇怪。故选:A。3.【分析】考查了课文的理解。课文理解是对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解答】《地道战》讲述了晋察冀高家庄民兵队长高传宝带领群众,在党的领导下深入日寇白区,机智勇敢地开展对敌斗争的精彩故事。地道战是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冀中平原上抗日军民利用地道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作战方式。A.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能够充分发挥才智,创造新的斗争方式。正确。B.地道设计精巧,易守难攻。正确。C.中国人民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保家卫国的勇气和力量,这是智慧的源泉。正确。D.中国人民没有先进的武器,但是他们不怕外敌入侵。错误。故选:D。二.填空题(共9小题)4.【分析】此题根据拼音写汉字,考查对字形的把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多写,多练,对于易错的形近字,难写字要着重练习。【解答】故答案为:(1)亩吩咐;(2)亭矮。5.【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选字填空的能力,完成时要注意辨析每组字的不同,然后结合具体的词境进行选择填空。【解答】侵犯:非法干涉别人,损害其权利。故选“侵”。沉浸:泡在水中。多比喻进入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故选“浸”。侵占:非法占有公家的或别人的财产。故选“侵”。陷害:设诡计害人。故选“陷”。火焰:燃烧着的可燃气体,发光,发热,闪烁而向上升。故选“焰”。馅饼:带馅儿的饼,用面做薄皮,包上肉、菜等拌成的馅儿,在锅上或铛上烙熟。故选“馅”。故答案为:侵浸侵陷焰馅6.【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熟读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因果、假设、转折等各种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解答】(1)分句间是假设关系,可以用“如果……就……”相连。(2)分句间是条件关系,可以用“无论……都……”相连。(3)分句间是并列关系,可以用“不是……而是……”相连。故答案为:(1)如果就;(2)无论都;(3)不是而是。7.【分析】考查了补写词语,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要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不要把字写错误,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写。【解答】攻无不克理直气壮负荆请罪无价之宝同心协力绝口不提战无不胜难以置信不计其数故答案为:攻无理直负荆无价同协绝提不胜置信计数8.【分析】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词语的仿写,词语的理解与辨析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解答】(1)“小溪”的声音可以用“AA式”的词语“哗哗”来形容,“月光”的明亮可以用“AA式”的词语“皎皎”来形容。(2)“嗒嗒”是拟声词,这样的词语我还积累了“叽叽”“滴滴”,由意思相反的两个字构成的词语有:出入、生死。故答案为:(1)哗哗皎皎;(2)叽叽滴滴出入生死。9.【分析】考查了找文章关键句子或段落,文章的关键句也叫文章的中心句,是文章或段落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能够概括文章或段落的主要内容或写作目的。【解答】一段话中的关键词句是指能够概括这段话主要内容的词语和句子。阅读题干内容可知,这段话主要写了张良在一座大桥下看见一个老头坐在桥头上。故答案为:张良在一座大桥下看见一个老头坐在桥头上。10.【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完成时要注意辨析每组词的不同,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选择填空。【解答】销毁:指烧掉;毁掉。毁灭:指毁坏消灭;摧毁消灭。根据词义,结合(1)题语境,应选填词语“毁灭”。根据词义,结合(2)题语境,应选填词语“销毁”。持续:指延续不断。连续:指相连接续。根据词义,结合(3)题语境,应选填词语“连续”。根据词义,结合(4)题语境,应选填词语“持续”。故答案为:(1)毁灭;(2)销毁;(3)连续;(4)持续。11.【分析】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解答】(1)这是拟人句,把“月亮”和“星星”人格化。故选B。(2)这是比喻句,把“春天”比喻成“美妙的乐曲”。故选A。(3)这是夸张句,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危楼”的高。故选D。(4)这是用连续四个“少年……则国……”引导的排比句。故选C。故答案为:(1)B;(2)A;(3)D;(4)C。三.默写(共1小题)12.【分析】本题考查诗歌默写。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解答】分别出自岳飞的《满江红•写怀》,陶渊明的《杂诗》,毛泽东的《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故答案为: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盛年不重来岁不待人一万年太久四.语言表达(共1小题)13.【分析】考查了理解文中句子的意思、改写句子和根据课文内容拓展写话。理解句子指的是说出句子的表层意思,有时又要说出句子的深层含义。表层意思就是指根据字面所表达的,深层意思是指句子所包含的感情,观点,议论或主旨等。理解句子首先要读懂全文所表达的内容,了解文章的主题,再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去理解句子所表达的内容。【解答】(1)从“只好”“只得”中可看出秦王无可奈何,对于蔺相如提出的合理要求不得不照着去做。同时也体现了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不畏强暴。(2)把“只得”改为“不得不”即可。(3)从“只好”一词可看出秦王是迫于无奈去击缶,很不高兴,心里会想:我可真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这家伙真是不好对付,一定要找机会除掉他。故答案为:(1)无可奈何机智勇敢。(2)秦王没有办法,不得不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3)我可真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这家伙真是不好对付,一定要找机会除掉他。五.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14.【分析】参考译文:湖洲有一户姓颜的人家,夫妇俩都出去做佣工,留下五岁的女儿守家,结果掉进门前的池塘里。家里养着一条狗,跳入水中,背负着她上了岸,又狂奔到佣主家,大声吠叫,作出让他们走的样子。颜氏夫妇吃了一惊,赶紧跑回家,见女儿伏在地上,已经奄奄一息,急忙抢救,这才醒了过来。【解答】(1)考查了文言文字词的解释。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入水负至岸:跳入水中,背负着她上了岸。负:背。复狂奔至佣主家:又狂奔到佣主家,大声吠叫。复:又。(2)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溺门前池内”省略主语“五岁女”和介词“于”,“于”解释为在。重点词有溺:掉进,溺水;句子意思是:五岁小女在门前池内溺水了;(3)考查了对整篇文章的理解、概括能力。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的大致内容,抓主要点,利用关键信息进行概括。理解句子“家有畜犬,入水负至岸,复狂奔至佣主家,作呼导状”,句子意思是家犬发现小女孩溺水后,渡河去狂奔至佣主家,并呼叫,才引起颜氏注意,最终救了小女孩。所以故事的主要内容概括为:家犬救女。故答案为:(1)背。又。(2)C;(3)C。六.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15.【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题目中所给文本为“学校端午文化节活动位置示意图”及与端午节有关的知识介绍。认真阅读文本,从中获取信息后解决问题。【解答】(1)考查了学生阅读示意图的能力。通过观察可知,“歌舞表演”在2号教学楼,所以丁丁想去观看歌舞表演。他应该去2号教学楼。(2)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抓关键词句的方法概括填空。通过阅读可知,材料二共有三个自然段,第①自然段主介绍了端午节的历史及别称。第②自然段主要介绍了端午节的由来。第③自然段主要介绍了人们是怎样过端午的。(3)考查了结合文本中的信息判断正误的能力。①“中元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别名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盂兰盆节、地官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中元节“是道教的叫法。故错误。②结合材料二中“端午节已成为我国的法定节假日”可知,这一天是法定节日,放假一天,不用请假,故错误。③结合材料一可知,“手工制作”活动在实验楼,所以芳芳根据活动安排来到实验楼,为朋友制作了香囊是正确的。③结合材料一可知,“诗词天地”活动在实验楼,所以冬冬在1号教学楼参加了“诗词天地“活动,吟诵了屈原的作品说法正确。(4)考查了对传统节日的了解。结合自己的阅读积累及生活实践完成。故答案为:(1)2号教学楼;(2)端午节的历史及别称端午节的由来过端午的风俗;(3)①×;②×;③√;④√;(4)中秋节,这一天是团圆的日子,人们一般要在这一天吃月饼、赏月。16.【分析】语段选自《冀中的地道战》,这篇课文从冀中地道战的出现原因、作用、地道的样式结构及特点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说明,并对冀中地道战作了高度评价,热情颂扬了人民群众的无穷智慧和顽强斗志。课文可分三个部分,前面一部分说明冀中地道战的出现原因和作用,后一部分对其作出高度评价,中间的重点部分则主要介绍地道的样式及特点。【解答】(1)考查近义词。“妨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近义词为“阻碍”。“牢靠”牢固,结实。近义词为“牢固”。(2)考查对选段内容的掌握。选段以任丘的地道为例,依次介绍了地道洞顶牢、容量大、设备全、数量多、用途广的特点。(3)考查对选段内容的掌握。选段以任丘的地道为例,介绍了地道的特点。阅读语段内容可知,地道高度的设置有这样的特点:地道有四尺多高,个儿高的人弯着腰可以通过;地道的顶离地面三四尺,不妨碍上面种庄稼。(4)考查对选段内容的掌握。阅读语段内容可知,语段具体介绍了地道的特点,“有的老太太把纺车也搬进来,还嗡嗡嗡地纺线呢”这句话说明地道里既不气闷也不黑暗,非常安全。故答案为:(1)阻碍牢固;(2)任丘高牢靠洞顶牢、容量大、设备全、数量多;(3)地道有四尺多高,个儿高的人弯着腰可以通过;地道的顶离地面三四尺,不妨碍上面种庄稼。(4)这句话说明地道里既不气闷也不黑暗,非常安全。七.习作(共1小题)17.【分析】本次习作为自命题的叙人作文,要求写写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的老师。回顾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想想哪位老师给你的印象最深刻,让你难忘,为什么难忘?以事写人。写作时可先介绍人物的外貌、性格等特点,然后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特点,要抓住重点,不要面面俱到。重点部分要详写,写具体,写详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这一过程中,一定要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写细致,写逼真,这样才能表达出人物的思想品质,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件事所包含的意义,即文章的中心思想。【解答】范文:难忘师恩人们往往把老师比作辛勤的园丁、蜡烛,我却总觉得我们的班主任韩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