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岛版科学六三制小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光》知识点汇总
1.初升的太阳、多彩的霓虹、斑斓的渔火....光与我们的生活息息
相关,让我们的世界绚丽多彩。
2.有些物体自身发光,如太阳、正在发光的台灯等。发光的物体叫作
光源。有些物体自身不发光,如月球、镜子等,这些物体不是光
源。
3.自然光源:太阳、闪电、喷发的火山、恒星、发光的萤火虫、发光
的水母等。
人造光源:正在发光的台灯、点燃的蜡烛、燃烧的篝火等。
4.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5.举例说明利用光可以做什么?
答:灯光照明,激光切割,“浴霸”取暖,光伏发电等。利用光可以
照明、取暖、发电等,光具有能量。
6.古人对光沿直线传播的认识:2000多年前,墨子和他的弟子做了
世界上有文献记载的第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墨子在堂屋朝阳的墙上
开了一个小孔,让一个人对着小
孔站在外,在阳光照射下,屋内
相对的墙上出现倒立的人影。
小孔成像
7.光污染一般分为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和
法线
彩光污染三类。N
8.光从空气射向镜面时,会发生光的反射
现象,传播方向发生变化,有一部分光被
反射到空气中。(图片了解)
9.一般物体都能反射光。
10.我们看到物体的条件是:物体能发光、有光且物体反射光。
11.用什么方法能观察自己脑后的头发?
答:用两块平面镜。后脑勺反射的光传到手拿的平面镜上,再通过平
面镜反射到桌面上的平面镜上,光线再次通过平面镜反射到我们的眼
睛。
12.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使我们能看到物体。
13.光的反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平面镜:穿衣镜、舞蹈房平面镜、潜望镜等
凸面镜(扩大观察范围):超市防盗镜、弯道反光镜、汽车后视镜等
凹面镜(聚光,可成倒立的像):太阳灶、额镜等
14.潜望镜是潜水艇的“眼睛”。
15.潜望镜是在潜水艇或地下掩蔽工事里观察水面或地面以上情况所
用的光学仪器。
16.哪些地方用到潜望镜?
答:地下掩蔽工事中的潜望镜、潜水艇中的潜望镜、地下管道潜望镜、
伸缩潜望镜、潜望镜式相机、潜望镜式猫眼等。
17.潜望镜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了平面镜反光的性质(光的反射原理)。
18.潜望镜的秘密?(利用潜望镜为什么能从低处看到高处的物体?)
答:潜望镜里有两个能使光的传播路线发生改变的平面镜。潜望镜内
两个平面镜应镜面相对,倾斜摆放。两片镜片要互相平行,与底面成
45度角。
19.三棱镜可以把阳光分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不同颜
色的光,这是一种光的色散现象。
20.水与三棱镜都可以把阳光分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
不同颜色的光,并且这些色光的排列顺序是不变的。
21.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答:太阳光中包含不同颜色的光,三棱镜能把阳光分散成红、橙、黄、
绿、蓝、靛、紫等不同颜色的光,形成彩色光带。
雨后,空中悬浮着很多小水滴,它们会像三棱镜一样将阳光分散成不
同颜色的光,形成彩虹。
22.制造“彩虹”的方法:
(1)在阳光下用喷壶喷水制造“彩虹”
(2)阳光下吹泡泡制造“彩虹
(3)阳光透过塑料尺
(4)阳光透过装满水的塑料瓶
(5)阳光照在光盘上
23.为什么彩虹一般在天空中出现的时间不太长?
答:在阳光下,小水滴受热蒸发,彩虹就消失了。
第二单元《水循环》
《雾和云》
1.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聚
集在一起,飘浮在空中。离地面较近的是雾,在高空的是云。
2.深秋的早晨有时会看到雾。在高山上能看到云海。
3.云和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云与雾形成的相同点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都会遇冷结成小水滴或小
冰晶,不同点是云在高空,雾距地面较近。
《露和霜》
1.秋季清晨,草叶上的小水滴是露。冬天的草坪上有霜。冬天的窗户
玻璃上会出现“露”或“霜”。
2•桶的外壁上的小水珠就是桶外壁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
重”
a路。
3.向冰块上撒盐,可以让温度更低。
4•桶的外壁会形成一层“霜”,这是由桶外壁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
冷形成的。
5.在温度逐渐下降(仍高于0℃)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会
凝结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小水滴,这就是露。
6.在温度降到0C以下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地面或靠
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小冰晶,这就是霜。可以认为露是液体,而
霜是固体。
《雨和雪》
1.根据事这产科学理论,对所研究问题的规律或原因作出一种推测性
论断或假定性解释,就是在假设。(假设是一种科学探究技能)
2.雨来自云。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落下
来。如果降落下来的是水滴,就是雨。
3.云中的小冰晶遇到强大的上升气流时,会反复被抬升。在这个过程
中,小冰晶会吸附遇到的小水滴或其他小冰晶,体积会像滚雪球一样
变得越来越大,直到上升气流托不住它们时一,就会落下来。如果到达
地面时,它们没有完全融化成水,仍呈固态,就是冰雹。
4.雪和雨的形态不同。雨以水的液态形式存在,雪以水的固态形式存
在。如果气温低到水的凝结点,水蒸气可能就会变成雪。
5.下雪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
答:下雪会对我们的出行造成不便:车辆在布满雪的路面上行驶时、
轮子会打滑,可能会引发交通事故。下雪会给农作物生长带来一定的
促作用。因此,雪对人和农作物来说有利有弊。
《小水滴的旅行》
1.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不断循环。
2.地球上的水是怎样循环的?(水循环的一般路线)
答:空气中的水蒸气在不断上升的过程中,会遇冷凝结成许多小水滴,
这些小水滴不断聚集,在高空便形成了云,在低空便形成了雾。当云中
的小水滴逐渐增大,随着空中气温的变化落到地面,形成雨或雪等。落
到陆地上的水,有的经过蒸发变
成水蒸气又上升到空中,有的则
根据地表气温的不同以霜或露的
形式存在。当地表的水越积越多,
有的会流入地下成为地下径流,
有的会在地表形成江、河、湖等,
最终汇入海洋。
3.水循环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
意义?
水循环与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对人们生产、
生活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我们要正确地认识水循环对
人们生活的影响,节约用水,保护淡水资源,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
球。
有利的一面:(1)“瑞雪兆丰年”:雪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农作物起
到保护作用,对农业生产具有一定促进作用。(2)适量的降雨能够
缓解庄稼的旱情,有助于农作物的生长。(3)雨后清新的空气使人
身心愉悦。
不利的一面:造成水灾、干旱、冻坏动植物等。
第三单元《热的传递》
1.热是一种能量,可以沿着物体从物体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
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传导。
2.酒精灯的使用方法:(1).拿开灯帽,放在一边。(2)用火柴自
下而上点燃酒精灯。(3)用外焰加热。(4)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盖
灭后打开,再盖上。
3.使用酒精灯要注意什么呢?
(1)酒精注入灯壶,要用小漏斗作引导,绝对禁止向正燃着的酒精
灯添加酒精。
(2)灯壶内酒精量不应超过灯壶的2/3,不应少于灯壶的1/4。
(3)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
(4)必须用灯帽盖火,不能用嘴去吹。(不使用时一定要盖住灯帽,
防止酒精挥发)。
(5)万一酒精灯被碰倒,酒精溢出后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冷静处
理,迅速用湿抹布盖灭或撒砂土。
4.生活中的热传导现象:
(1)煎鸡蛋时总是先熟一面,翻面后再熟另一面。
(2)用暖水袋热敷。
(3)用金属来做锅是为了利用铁的热传导。
(4)用塑料来做锅把是为了防止热传导以达到对手的保护作用。
(5)一端插在火炉中的金属棍的另一端会有灼热感。
(6)防止热传递:保温瓶。
(7)利用热传递:量体温是热传导。
5.影响热传导快慢的因素:材料、温差、距离、物体的厚度、接触面
的大小等。
6.加热容器底部时,底部的水受热后会上升,周围及上方较冷的水会
流过来补充,然后又被加热再上升……冷水和热水相对流动,使水逐
渐变热。这样传递热的方式叫作对流。
7.暖气片是如何让整间屋子都变热的?
靠近暖气片的空气先热,上升,周围比较冷的空气就会流过来补充,
又受热上升,这样,整个屋子的空气在不断的流动过程中逐渐变暖。
原来热在气体中也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
8.热在液体和气体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加热容器底部时,底部
的水受热后会上升,周围及上方较冷的水会流过来补充,然后又被加
热再上升……冷水和热水相对流动,使水逐渐变热。
9.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空气传递热的主要方式是对流。造成对流的
原因是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会上升,周围较冷的空气会流动
过来补充。这样就形成了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的相对流动。
10.怎样让炉火更旺?
用扇子扇、空气流通。让空气更快对流,炉火才更旺。
11.怎样让稀饭热得更快?
用勺子搅动。让稀饭更快对流,热得才更快。
12.冷冻食品时应该把冰块放在食品的哪个位置?为什么?
答:放在食品上方。使空气形成对流,使食品上方下方都保持低温。
13.生活中的热对流现象:
答:(1)暖气片是靠对流让整个房间变暖和的
(2)烧水时,水主要是靠对流让整壶水变热的
(3)用勺子搅动加快对流可以让稀饭热得更快
(4)用扇子扇加快对流可以让炉火更旺
(5)冷冻食品时应该把冰块放在食品的上方,利用空气对流使食品
保持低温。
14.太阳的热可以不依靠任何物体而直接向周围发射。这种传递热的
方式叫作辐射。
15.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辐射热的能力不一样。一般来说,深色物体
比浅色物体吸收辐射热的能力强。
16.比较实验中测得的温度数值,找出数值变化的原因,得出结论,
就是在分析数据。
17.热辐射在生活中的应用:
(1)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管是黑色的,这样可以吸收更多的辐射热。
(2)汽车遮阳罩是银色的,这样吸收的辐射热少。
(3)撒些煤渣能让积雪快速融化。
(4)灶台里烧柴火时,坐在边上会感觉到灼烧感。
(5)太阳的照射,使气温升亮。
18.我能找到家中有这些热传递的方式:
(1)热传导:将金属汤匙一端放在开水里煮,过一会儿,露出开水
的另一端也会发热;烧菜时,铁锅利用铁的热传导,将菜烧熟。
(2)热对流:用勺子搅动可以让稀饭热得更快;暖气片是靠对流让
整个房间变暖和的。
(3)热辐射:灶台里烧柴火时,坐在边上会感觉到灼烧感;太阳能
热水器的集热管是黑色的,这样可以吸收更多的辐射热。
第四单元《地球和地表》
《地球引力》
1.地球不需要接触物体就可以对物体施加力,这种力就是地球引力。
2.生活中的物体下落现象是由地球引力引起的。向上抛的物体无论被
抛得有多高,最终都会落到地面上。
3.我们在进行“验证物体下落的原因是由地球引力引起的”这一实验
时,如果移走磁铁,曲别针会落到地面上;如果剪断细线,曲别针会
被磁铁吸住;地球上的物体下落的原因是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
4.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居住在地球上各个地方的人都不会感到自己
头朝下。人们把站立时头顶的方向叫上,把脚底的方向叫下。
5.生活中有哪些物体下落的现象?
(1)熟透的苹果会落向地面。
(2)树叶落地。
(3)跳高运动员下落。
(4)水从高处流下。
(5)踢毯子时,健子会落向地面。
(6)向上抛球,球会落向地面。
6.地球引力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答:不利的一面:提不起重物,搬运重物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不
能自由地在空中玩耍等。
有利的一面:我们可以自由的在地上行走,交通工具可以按规划的路
线行驶,我们的生活用品可以自由的摆放等。
假如没有地球引力,世界将陷入失重状态,变得混乱不堪,人类也无
法在地球生存。
7.人类是怎样克服地球引力进入太空的?
答:通过能量转化,将燃料的物质能转化为动能。从而使飞船的速度
不断的加大,当飞船的速度达到第一宇宙速度时,即,地球的引力和
速度造成的离心力相平衡时.。飞船将不再坠落地面,而是绕地球旋转。
《地球内部有什么》
1.地球内部有什么?
(1)根据火山喷发现象,我推测地球内部有岩浆。
(2)从地下能开采出煤、石油,说明地球内部有丰富的矿产。
(3)从喷出的泉水推测地球内部有丰富的水资源。
2.科学家曾利用挖掘或钻探的方式深入地下探索。从地面到地心约
6370千米,而现在最先进的钻探机钻探的深度最大也不超过20千米。
科学家还利用监测到的地震波、磁力等对地球内部的情况进行了推测,
认为地球由外到内依次分为地壳、地幔、地核3个圈层。
地壳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厚度从5千米到70千米不等,海洋部分薄,
陆地部分厚。
地幔厚约2870千米,温度为1000℃—3000℃o
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半径约为3470千米,温度约为4700℃o
3.地壳主要由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石构成。
岩浆冷凝固结形成的岩石叫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都属于岩浆岩。
沉积岩是在常温常压条件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等产生的物质,
经过搬运、沉积、成岩等作用形成的岩石,砂岩、页岩都属于沉积岩。
变质岩是岩石在环境条件改变的影响下发生结构、构造和矿物组成的
改变而形成的一类新的岩石,大理岩是石灰岩和白云岩等岩石的变质
U-I
O
4.地球的每一层结构对应鸡蛋的哪个结构呢?
答:鸡蛋分为蛋壳、蛋白和蛋黄3个部分,蛋壳最薄,蛋白稍厚一些,
蛋黄的半径最大。地球最外层的地壳相当于鸡蛋的蛋壳,中间的地幔
相当于鸡蛋的蛋白,地核相当于鸡蛋的蛋黄。
《地震》
1.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强烈的地震会造成山崩地裂、房倒屋塌,给
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严重损害。
2.列举我国发生的几次强烈地震:
“7.28唐山地震":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河北省唐山市
的地下传来类似打雷的轰鸣声,大地突然剧烈摇晃,地震爆发了。这次
地震共造成约24.2万人死亡。
“5.12汶川地震":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
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全国许多地区有明显震感。这次地震造成了
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4.14玉树地震”: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
市发生6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
3.地震的发生与地壳的运动有关。
4,地下的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当受到的力大到不能承受
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波传
到地表会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地震。
5.地震带来的危害:
强烈的地震会造成山崩地裂、房倒屋塌,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严
重损害。地震发生后,除了会直接造成房倒屋塌、山崩地裂、喷砂冒
水等现象外,还会引起火灾、爆炸、毒气蔓延、水灾、滑坡、泥石流、
瘟疫等次生灾害。
6.地震的类型:
(1)构造地震:由岩层断裂引起的地震。
(2)火山地震: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
(3)陷落地震:由于过度采矿而造成的地表塌陷而引起局部地震的
发生。
7.地震来了,我们怎么办?(避震方法)
(1)有序撤离,远离建筑物。地震来了,如果你正在教室里上课,一定
要在教师的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旁边。如果时间
允许,要在教师的指挥下捂住口鼻有序撤离。不要在震后马上回到教
室,一般强震来袭后仍会有不断的余震发生。
(2)卫生间是室内最佳避震场所。地震来了,如果没能第一时间逃到
室外,卫生间是最佳避震场所。因为卫生间开间小,有管道支撑,易于
形成避震空间。此处,教师可提示学生蹲在桌子旁比蹲在桌子底下逃
生的机会大得多。
(3)选择墙角避震。如果地震来得突然,来不及逃离房间,一定要远
离外墙、阳台等地方,就近寻找墙角或桌旁边,掉落的水泥板会与墙角
或桌角形成一个安全的黄金三角空间,能给人留有活动空间。躲避时,
一定要注意保护头等要害部位,并用衣物捂住口鼻,隔挡呛人的灰尘,
远离火源。如果正在用火,应随手关掉煤气或电源。
14.《火山喷发》
1.火山喷发是一种自然现象。火山喷发时,岩浆喷涌而出,大地发出
巨大的声响。
2.圣・海伦斯火山在1980年喷发前,山顶布满积雪,美丽的景色吸引
了众多旅游者。
1980年5月18日的早晨,圣•海伦斯火山受地震影响突然喷发了。
火山的喷发掀掉了400米高的山峰,喷出的火山灰和岩浆使周围的度
假村、木材场和居民住宅遭到破坏。
3.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地壳运动破坏了地下的平衡时,
岩浆受到挤压,向上运动,遇到薄弱的地壳,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4.火山与人类的关系:
有利的一面:形成金刚石等珍贵矿石;形成地热资源;火山喷发后会
形成优美的自然景观,成为旅游资源。
不利的一面:岩浆摧毁家园,破坏生态环境,烧毁森林,毁坏农田等
5.由于火山喷发形成的风景区:国内的长白山天池、五大连池,国
外的富士山、维苏威火山等
6.番茄酱相当于地球内部的岩浆,土豆泥相当于地球构造中的地壳。
《地表的变化》
1.如今的黄土高原黄土裸露,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
2.水在地表流动的过程中塑造着地表形态。
3.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拨最高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科学家在
青藏高原发现了一些远古时代的海洋生物的化石。根据这段资料,可
以推测出青藏高原地带在远古时代有可能是海洋。
4.通过比较地球约6500万年前和现在的海陆分布情况图,可以发现:
今天的地表形态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不断演变而成的,现在仍在不
断地变化着。
5.人类活动对地表的改变有哪些影响?
采石,建水坝,挖矿坑,砍伐森林,围湖造田,采矿可能造成地表塌
陷。
6.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地表环境?
停止围湖造田,植树造林,种花种草,我们还应该停止毁林开荒,恢
复天然草场。
7.三角洲的成因:三角洲,I,是一种较常见的地表形貌。江河奔流中所
裹挟的泥沙等杂质,在入海口处遇到含盐量较淡水高得多的海水会絮
凝淤积,逐渐成为河口岸边新的湿地,继而形成三角洲平原。
8.瀑布的成因:形成瀑布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是:组成河床底部的
岩石软硬程度不一致,经河水侵蚀形成陡坎,河水流到这里便飞泻而
下,形成瀑布。
9.哪些自然因素会引起地表变化?
自然力量如板块移动、火山、地震、风化作用、搬运作用等都能对地
表、地貌造成很大的影响。
第五单元《材料的性能》知识点总结
1、数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在使用木船。
2、自然状态下,有些材料在水中具有漂浮能力,而且它们的漂浮能
力与形状无关。这样的材料是漂浮材料。
3、人们利用材料的漂浮能力可以做什么?木船、泡沫救生圈。
4、“白玉金边素瓷胎,雕龙描风巧安排。玲珑剔透万般好,静中见
动青山来。”是描写的中国瓷器。
5、生活中哪里用到了陶瓷?卫生用具、水杯、碗盆。
6、中国是陶瓷的故乡。在古代,外国称中国为“瓷器之国”。
7、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传统陶是以黏土为主要原料烧制而成
的。
8、早在7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做出了最初的陶盆、陶罐,后来
又创造性地烧制出了瓷器。
9、常见陶瓷材料具有不易导电、不易导热、不易燃烧、易碎、耐腐
蚀等特性。
10、热可以在不同的固体材料中传导。材料不同,热的传导能力不一
样。
11、同材料的导热性是不一样的。常见全属材料的导热性比较强。
12、属材料的导热性更强?
按导热性从强到弱排列,容易导热的常见全属依次是银、钢、铝、铁
等。非全属中除钻石、石墨外,一般不易导热。
13、棉衣里有大量棉花,棉花导热性很差。棉衣穿到身上后,阻隔了
人体热量的散失。人们利用棉花的特性制成棉衣进行保暖。
14、保温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大棚保温、暖瓶保温、保温盒。
第六单元《创新与发明》
《生物的启示》
1.通过制作某些东西来解释难以直接观察的事物(如内部构造、事物
的变化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等),就是在建立模型。
2.圆筒结构比平板结构承重能力强。
3.人们根据葱叶的结构特性,设计、制造了圆筒结构的物品,这就是
仿生。
4.仿生流程:生物性能一一建立模型一一检测模型一一开发产品
5.根据葱叶的圆筒结构,设计出的仿生产品:如电线杆、灯柱、水管
6.根据章鱼腕足上的吸盘,设计一种可以攀爬的手套、吸盘式支架、
吸盘式挂钩等。
7.照相机是根据人眼成像的特点发明的。
8.雷达是利用蝙蝠用超声波定位的原理。
9.人们根据鸟飞行的特点发明了飞机。
《印刷术》
1.印刷术在中国的发展及其重大影响:(中国四大发明火药、造纸、
印刷术、指南针)
(1)(隋唐时期之前),书籍大多是手抄的。手抄费时费力,易抄错、
抄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行账户印章管理办法
- 信息管理部门管理办法
- 书店库房退货管理办法
- 交付阶段流程管理办法
- 乡镇人大履职管理办法
- 企业用水计划管理办法
- 临时租售家具管理办法
- 临时挖掘道路管理办法
- 住房城乡举报管理办法
- 中高端美甲店管理办法
- 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表(2017年版)
- GB/T 602-2002化学试剂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 GB/T 28789-2012视频交通事件检测器
- GB/T 12706.1-2020额定电压1 kV(Um=1.2 kV)到35 kV(Um=40.5 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第1部分:额定电压1 kV(Um=1.2 kV)和3 kV(Um=3.6 kV)电缆
- 新版有创血压监测ABP培训课件
- 重症医学科常用知情告知书
- 防溺水、防性侵、防欺凌安全教育家长会
- DB11-T1322-14-2017安全生产等级评定技术规范第14部分:汽车制造企业
- 养老机构安全检查表
- 企业员工上下班交通安全培训(简详共2份)
- 小区物业服务收支情况公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