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诗词五首水调歌头省公开课一等奖新课获奖课件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诗词五首水调歌头省公开课一等奖新课获奖课件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诗词五首水调歌头省公开课一等奖新课获奖课件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诗词五首水调歌头省公开课一等奖新课获奖课件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诗词五首水调歌头省公开课一等奖新课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1/43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春江花月夜张若虚2/43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3/43当初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晏几道4/43水调歌头苏轼5/436/43

苏轼他出身世族地主,从小就受到良好家庭文化教育,7岁知书,十多岁传文,一生文采风流。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大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格调,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散文是

之一;他诗和

并称

;他词和

并称

;他书画和

并称

。7/438/43背景介绍:

《水调歌头》是一首世代相传“中秋词”,是作者任密州知州时写。这时,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离开朝廷,来到“寂寞山城”密州,已经整整5年了。政治失意,妻子亡故,弟弟远在异乡,词人心中十分苦闷,于是借询天问月排遣愁绪。9/43前人曾有论:“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10/43对月吟诗,走近苏轼11/4312/43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搞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希望人长久,千里共婵娟。quèqǐShèng(旧读shēng)chánmián13/43朗诵训练朗诵诗词速度要慢一些,一边读一边品味,使作品中形象在自己头脑中出现出来。另外也要划分节奏,韵脚要读出延长音。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14/43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到天亮苏轼弟弟苏辙字初步观赏:1、了解“小序”。“子由”是谁?“达旦”是什么意思?15/43

作者此时在密州任太守。政治上失意,与弟弟苏辙也已七年没有见面。中秋对月,怎能不思绪万千呢?词前小序有何作用?交代写词时间及缘由16/4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端起酒杯什么年月,什么日子。暗含多好日子之意。经受不住月光下作者起舞清朗身影哪里比上上阕:17/4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端起酒杯遥问青天,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该是多好日子啊。我本想驾着长风回到天宫去,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清寒。那么,就让我在人间月光下翩翩起舞吧,那清朗影子也伴随人在舞动,此情此景,什么地方能比得上人世间呢?上阕:18/43

上阕开篇接连两个发问:其一,天上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其二,不知月亮上,“今夕是何年”?这么问题李白也曾问过:“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相比之下,苏轼这一问,问得愈加痴迷。很显著,词人因思亲情切而生寂寞之感,不由把酒问月,并想象着月宫今夕情景;但他想到月宫清寒,又不免迟疑起来,于是,词人转而抚慰自己:在天上起舞,只有冷清影子相随,怎么比得上留在温暖人间呢?词中隐约透露出再现实中苦闷难谴,欲求解脱情绪。19/43

20/4321/43天上----人间幻想----现实出世----入世22/43上阕主要写了什么?——明确:上阕→望月(写景)→写词人月下欢饮时和想象联想之景。23/43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希望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雕花窗户不能入睡在只是希望下阕:24/43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希望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月亮转过朱红色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窗户上,照着那没有睡意人。月亮啊,你跟人们该没有什么怨恨吧?为何总是在人们离别时候才又亮又圆呢!人世间有悲欢离合,月亮也有阴晴圆缺,这么事从古以来就是难以十全十美。只希望我们都能生活得平安长久,那么即使相隔千里,也都能共赏这美好月光了。下阕:25/43

下阕除开头写月移光转而外,以下全属内心独白。第一句就把月光拟人化,写出了月光流动感觉,同时也带出因离愁别苦而“无眠”月下人。月圆了人却不能团圆,词人不禁埋怨起一轮明月了:“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意思是:月亮你不应有什么憾事,为何偏偏在人离别时候显得格外圆?此构想甚奇,但词人又调转笔锋,作了一番宽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是人生和自然规律,自古以来就是这么,所以实在用不着尤其地悲伤。26/43这么层层推进,愈进愈深,于是最终两句表示了诗人能够不为离愁别绪所束缚乐观思想:“希望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惟愿别离人们各自珍重,远隔千里,一同观赏中秋明月之夜美好景色。表示了词人不为离愁别恨所束缚豁达思想。27/4328/4329/43——明确:下阕→怀人(抒情)→写词人月下“无眠”情状及对人生沉思、探求。下阕主要写了什么?30/43欣赏品味(1)“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与“希望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两句各表达了词人什么感情?——引导:“月圆人不圆”遗憾之情和“千里共婵娟”美好心愿。31/43(2)找出词中蕴涵人生哲理与表示美好祝福句子。蕴涵了人生哲理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将人世聚合离散看作如明月阴晴圆缺,非人力所能左右。正因为蕴涵了人生哲理,这句词也成为名句。表示美好祝福句子是:“希望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这是关于祝福流传千古名句。32/43(3)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人生态度?——明确:表示了词人不为离愁别恨所束缚豁达思想。33/43词上下两阕主要写了什么?二者联络何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上阕:下阕:望月(写景)

怀人(抒情)

思索讨论34/43感伤乐观思念亲人怀才不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希望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借景抒情起舞搞清影,何似在人间。望月怀人情景交融35/4336/43

总结:苏轼这首词即使包含人生哲学,然而它是经过一个完美文学意境来表现。我们首先感觉到是那中秋之夜美好月色,体会到是作者丰富感情,而不是枯燥说教。同时,词里即使也有感情与理智矛盾,但最终还是以主动乐观旷达情怀作结,并没有脱离现实,也没有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