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针灸科专科病诊疗规范:面瘫演讲人:日期:目录CATALOGUE面瘫概述面瘫的疾病分期与证候诊断针灸治疗面瘫的原理与方法针灸治疗的辅助疗法针灸治疗面瘫的疗程与注意事项其他治疗方法与综合应用面瘫的预防与康复01面瘫概述PART面瘫,又称面神经炎或贝尔麻痹,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定义多数患者往往于清晨洗脸、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斜,且无法完成皱眉、闭眼、吹口哨等动作。同时,患侧额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在微笑或露齿动作时,口角下坠及面部歪斜更为明显。临床表现定义与临床表现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面瘫的诊断,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及舌脉象等综合判断。西医诊断标准根据《神经病学》等相关教材及临床指南,通过详细询问病史、观察症状及进行必要的神经系统检查,可确定面瘫的诊断。中医与西医诊断标准面瘫的常见病因西医病因面瘫的常见病因包括感染性病变(如病毒感染)、耳源性疾病、自身免疫反应、肿瘤、神经源性损伤等。此外,寒冷、疲劳、情绪激动等也是面瘫的常见诱因。中医病因面瘫多因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风邪乘虚而入,阻滞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而发病。此外,情志内伤、劳逸失度等因素也可诱发本病。02面瘫的疾病分期与证候诊断PART口眼歪斜,面部肌肉松弛,额头皱纹消失,眼裂增大,口角下垂,不能皱眉、闭眼、鼓腮等动作。病情进展迅速,症状逐渐加重,患侧面部肌肉完全瘫痪。祛风通络,活血化瘀,以针灸治疗为主,辅助中药治疗。及时治疗效果较好,多数患者可完全恢复。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症状特点病情发展治疗原则预后症状特点面部肌肉开始恢复,额纹逐渐出现,眼裂缩小,口角上扬,但仍有部分功能未完全恢复。病情发展症状逐渐减轻,面部肌肉逐渐恢复功能,但恢复速度逐渐减慢。治疗原则继续针灸治疗,加强面部肌肉锻炼,促进恢复。预后多数患者可完全恢复,但部分患者可能留下后遗症。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症状特点面瘫症状基本稳定,但面部肌肉开始出现联动现象,如眨眼时嘴角随之抽动,或口角上扬时眼睛随之闭合。针灸治疗以调和气血、舒筋活络为主,可配合物理治疗、按摩等缓解症状。面部肌肉联动现象逐渐加重,甚至出现面肌痉挛,导致面部扭曲。难以完全恢复,治疗只能缓解症状。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病情发展治疗原则预后风寒袭络证面部受凉后起病,口眼歪斜,苔薄白,脉弦紧。治疗以祛风散寒、温经通络为主。风热袭络证感冒或热病后起病,口眼歪斜,苔薄黄,脉浮数。治疗以祛风清热、活血通络为主。风寒袭络证与风热袭络证03针灸治疗面瘫的原理与方法PART疏通经络面瘫多因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所致。针灸治疗可疏通经络,使气血运行恢复正常,从而缓解面瘫症状。调和气血针灸治疗可调和气血,使气血和顺,荣养筋脉,从而达到治疗面瘫的目的。针灸治疗的基本原理: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根据面瘫的病变部位和症状,选择合适的主穴进行治疗。如颊车、地仓、合谷等穴位,可疏通面部经络,调和气血。主穴选择在主穴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选取相应的配穴进行治疗。如风寒型面瘫可配以风池、风府等穴位,以祛风散寒;风热型面瘫可配以曲池、大椎等穴位,以清热泻火。配穴选择针灸治疗的主穴与配穴选择针刺手法与操作技巧操作技巧在针刺过程中,要注意针刺的深度、角度和力度,避免损伤神经和血管。同时,要观察患者的反应,随时调整针刺手法和留针时间,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针刺手法根据病情和穴位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针刺手法,如提插法、捻转法等,以加强针感,提高疗效。04针灸治疗的辅助疗法PART艾灸:温通经络艾灸的原理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艾柱,通过燃烧产生温热刺激作用于人体穴位,达到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调理气血的目的。艾灸的穴位艾灸的方法面瘫患者艾灸的穴位主要包括翳风、风池、阳白、四白、地仓、颊车等,这些穴位有助于温通面部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艾灸时,将艾条点燃后悬于穴位上方,保持适当距离,使患者有温热感但无灼痛,每穴艾灸10-15分钟,每日1-2次。123拔罐:祛风散寒拔罐的原理拔罐是一种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气等方式使罐内产生负压,吸附于皮肤表面,造成局部充血或瘀血,从而达到祛风散寒、活血通络的目的。拔罐的穴位面瘫患者拔罐的穴位主要包括风池、翳风、阳白、四白等,这些穴位有助于祛除面部风寒,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拔罐的方法拔罐时,将罐扣在穴位上,使罐内形成负压,留罐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注意拔罐过程中要随时观察患者的反应,避免出现水疱等不良反应。电针:促进神经肌肉功能恢复电针的原理电针是将电刺激与针灸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电刺激穴位,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促进神经肌肉的恢复和再生。030201电针的穴位面瘫患者电针的穴位主要包括阳白、四白、地仓、颊车等,这些穴位有助于促进面部神经肌肉的恢复。电针的方法电针时,将电针仪的电极连接在针灸针上,选择适当的电刺激参数,如波形、频率、强度等,进行治疗。每次治疗20-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注意电针治疗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有效。05针灸治疗面瘫的疗程与注意事项PART病情轻重患者年龄、体质、病程等因素都会影响治疗周期,需根据个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个体差异治疗方法不同的治疗方法也会影响治疗周期,针灸治疗通常结合其他疗法,如中药、拔罐等。面瘫病情轻重不一,治疗周期也有所不同,轻度面瘫数周可恢复,重度面瘫则可能需要数月。治疗周期:数周至数月针灸效果每周2-3次的针灸治疗能够保持针灸效果的累积,有利于面瘫的恢复。治疗频率:每周2-3次疗程安排治疗频率不宜过高或过低,需根据患者病情和针灸效果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注意事项针灸治疗期间,患者需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波动等因素,以免影响治疗效果。禁忌面瘫患者在针灸治疗期间,需避免风寒刺激,如吹风、受凉等,以免加重病情。注意事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用眼、用脑;同时,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的摄入。治疗中的禁忌与注意事项06其他治疗方法与综合应用PART叩刺部位头面部选取患侧阳白、太阳、四白、颧髎等穴位;手部选取患侧合谷穴。叩刺方法采用梅花针或三棱针进行叩刺,以局部微红或微出血为度。叩刺频率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注意事项叩刺时避免过度刺激,以免损伤皮肤。皮肤针疗法选取患侧阳白、太阳、颊车、地仓等穴位。贴敷穴位将药饼贴在穴位上,用胶布固定,保留一段时间。贴敷方法01020304可选用马钱子、白芥子、细辛等药物研末调匀,制成药饼。贴敷药物每次贴敷2-4小时,每日或隔日1次。贴敷时间穴位贴敷疗法中西医结合治疗针灸治疗选取患侧风池、翳风、阳白、四白、地仓等穴位进行针灸治疗。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可给予抗病毒药物、营养神经药物等西药治疗。物理治疗可采用超短波、激光等物理疗法,促进炎症消散和神经功能恢复。康复训练进行面部肌肉康复训练,促进面部肌肉运动功能恢复。07面瘫的预防与康复PART预防措施:避免寒冷刺激与病毒感染避免冷风直接吹向面部避免在风大、寒冷的天气中长时间暴露面部,特别是患侧的暴露。预防呼吸道感染增强体质避免病毒感染,如感冒、流感等,因为病毒感染可能诱发面瘫。适度锻炼身体,提高身体免疫力,有助于预防面瘫。123康复训练:面部肌肉功能锻炼面部肌肉运动在镜子前进行皱眉、闭眼、鼓腮、吹口哨等面部肌肉运动,促进面部肌肉恢复。物理治疗应用热敷、按摩等方法,促进血液循环,缓解面部肌肉紧张和萎缩。表情肌训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南山市公园管理办法
- 新工科项目管理办法
- 城棚改项目管理办法
- 数字健康卡管理办法
- 干部请销假管理办法
- 武都区河道管理办法
- 未制定合同管理办法
- 天津防范区管理办法
- 智能快件箱管理办法
- 周转盒颜色管理办法
- 2025至2030风力发电用高强度螺栓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顺产分娩护理课件
- 三轮车使用安全
- 航运和港口管理引入DeepSeek大模型应用设计方案
- 校园绿化具体管理办法
- 重庆市主城区七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学试题
- 关于环境安全的论文
- 电子教案与课件:制药过程安全与环保-第2章-制药安全技术基础
- Java程序设计全套课件完整版
- 中国石油招聘考试最新全真模拟笔试试题(通用能力卷)和答案解析(二)
- 全国县市区地名翻译中英对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