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7页(共27页)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中生物苏教新版七年级期中必刷常考题之食物链和食物网一.选择题(共13小题)1.(2025•榆树市开学)松树林中灰喜鹊大量捕食害虫,使虫灾得到了控制。这说明该生态系统()A.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相等 B.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C.食物链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越好 D.将维持永恒不变的状态2.(2024秋•洛阳期末)汉•韩婴《韩诗外传》:“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该文中涉及的食物链中,积累能量最少的是()A.树 B.蝉 C.螳螂 D.黄雀3.(2024秋•洛阳期末)如图为某段被污染河流中,不同营养级生物体内所含能量的相对值示意图,那么有害物质积累最多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4.(2024秋•普宁市期末)俗语简练而形象,其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生物学知识。以下根据俗语写成的食物链中,正确的是()A.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泥巴→虾米→小鱼→大鱼 B.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阳光→蚌→鹬→渔翁 C.草尽狐兔悲:草→兔→狐 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蝉→螳螂→黄雀5.(2024秋•法库县期末)如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的示意图。下列分析,不符合图中表示的信息的是()A.图中③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 B.图中甲代表的生物是腐生细菌和真菌等 C.乙在所处的食物链中为第一营养级 D.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在丁这一级生物体内积累最多6.(2024秋•邗江区期末)为防止鸟吃草籽,有人将人工种草试验区用网罩起来,结果造成试验田牧草发育不良,这主要原因是()A.土壤贫瘠 B.食物链被破坏 C.光照不足 D.鸟吃掉草籽7.(2024秋•邗江区期末)某海洋被DDT(一种难以分解的化学农药)污染,其中的甲、乙、丙、丁四种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它们体内的DDT相对含量如右图所示。由此推测,位于食物链最顶端(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是()A.甲 B.乙 C.丙 D.丁8.(2024秋•邗江区期末)某草原生态系统结构比较简单,存在食物链“草→羊→狼”,若狼被人类大量捕杀,一段时间内羊的数量变化曲线是()A. B. C. D.9.(2025•霸州市校级开学)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类群所含能量的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其中最可能为生产者的是()生物类群甲乙丙丁能量(107kJ•m﹣2)2.5220.010.813.3A.甲 B.乙 C.丙 D.丁10.(2025•霸州市校级开学)下列各项措施中,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是()A.减少分解者的数量 B.减少生产者的数量 C.适当增加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D.保持动物和植物的数量相等11.(2024秋•海安市期末)某草原生态系统中有植被、鼠类和食鼠动物等,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草原植被←鼠类←食鼠动物是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B.正常情况下,鼠类数量应少于食鼠动物 C.草原植被的光合作用有利于维持碳氧平衡 D.若该生态系统被DDT污染,则鼠类体内有毒物质最多12.(2024秋•武侯区期末)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含能量的关系如图,若这四种生物能构成一条食物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此食物链可表示为:丙→丁→甲→乙 B.这四种生物所需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C.图中四种生物及它们的生活环境构成了生态系统 D.若甲的数量增加,则短时间内乙和丙的数量增加13.(2024秋•即墨区期末)如图为生物圈中碳循环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①表示的生理过程可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 B.图中②④表示的生理过程会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 C.图中③表示细菌、真菌寄生在生物体内使之患病 D.动物、细菌、真菌都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二.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14.(2024•介休市三模)探究微塑料的危害塑料制品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其分解后形成的微塑料(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污染却日益加剧,危及动物和人类健康。图1是海洋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示意图,其中许多动植物体内发现了微塑料。(1)图1所示食物网包含条食物链,其中的生产者是。海洋中的微塑料若被某些藻类吸收,可通过食物链,例如(一条即可)进行富集,并有可能进入人体。(2)图2中,可代表虎鲸体内微塑料相对含量的是。(3)为研究微塑料对人和动物的影响,研究人员选取健康状况良好、月龄、体重等均相似的小鼠进行了实验,如下表是操作过程及实验结果:组别小鼠数量饲喂方式实验结果小肠绒毛状态体重平均增长值(克/只)A15只每天饲喂含5%微塑料的普通饲料8克/只连续一个月。基本消失﹣0.12B15只每天饲喂普通饲料8克/只,连续一个月。数量多,排列整齐7.34该实验的变量是,为控制这一变量,除了使两组小鼠的数量相同,健康状况、月龄、体重相似之外,研究人员还可能使两组的(一点即可)等保持一致。实验的结果是微塑料导致小鼠的小肠绒毛基本消失,进而影响小鼠肠道的功能,危及小鼠健康。(4)为减少微塑料对环境和人的危害,你的做法有、等。三.解答题(共1小题)15.(2024秋•法库县期末)如图一表示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调查某森林公园生态建设情况后绘制的食物网简图,图二表示图一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相对含量。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图一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成分是分解者和成分。(2)图一中共有条食物链。写出鹰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3)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固定的太阳能。(4)图二中的甲可表示体内的有毒物质含量,这是生物富集现象。(5)若一段时间内鼠的数量大量减少,首先会引起植物的数量增加,但不会无限制地增加下去,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能力。
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中生物苏教新版七年级期中必刷常考题之食物链和食物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BDDCDBBBBCC题号1213答案CD一.选择题(共13小题)1.(2025•榆树市开学)松树林中灰喜鹊大量捕食害虫,使虫灾得到了控制。这说明该生态系统()A.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相等 B.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C.食物链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越好 D.将维持永恒不变的状态【考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专题】归纳推理;生态系统专题.【答案】B【分析】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能够通过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来维持生态平衡。【解答】解:A.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通常是不相等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是食物链的起点。而消费者则依赖生产者或其他消费者为食。由于能量在食物链中是逐级递减的,所以每一营养级的生物数量通常都会比上一营养级少,A不符合题意。B.松树林中灰喜鹊大量捕食害虫,使虫灾得到了控制,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有助于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平衡,B符合题意。C.虽然食物链中的生物种类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但并不意味着生物种类越多越好。过多的生物种类可能会增加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使其更难以管理和维护,C不符合题意。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是有限的,当外部干扰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时,生态系统可能会发生崩溃或退化,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解题关键是掌握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等知识点。2.(2024秋•洛阳期末)汉•韩婴《韩诗外传》:“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该文中涉及的食物链中,积累能量最少的是()A.树 B.蝉 C.螳螂 D.黄雀【考点】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的流动;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专题】归纳推理;生态系统专题.【答案】D【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不同生物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解答】解: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因此,营养级越低,含有的相对能量越多;营养级越高,含有的相对能量越少。该文中涉及的食物链是:树→蝉→螳螂→黄雀,黄雀的营养级最高,其积累能量最少。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掌握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解题关键。3.(2024秋•洛阳期末)如图为某段被污染河流中,不同营养级生物体内所含能量的相对值示意图,那么有害物质积累最多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考点】某些有害物质沿食物链积累.【答案】D【分析】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解答】解: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因此根据图中所含能量的关系,可以判断出食物链为甲→丙→乙→丁,甲是生产者,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甲是生产者所含有害物质最少,丁是最高级消费者,有毒物质在体内积累是最多的,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掌握生物的富集现象是解题的关键。4.(2024秋•普宁市期末)俗语简练而形象,其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生物学知识。以下根据俗语写成的食物链中,正确的是()A.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泥巴→虾米→小鱼→大鱼 B.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阳光→蚌→鹬→渔翁 C.草尽狐兔悲:草→兔→狐 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蝉→螳螂→黄雀【考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归纳推理;生态系统专题.【答案】C【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解答】解:AB、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起始点是生产者,AB错误。C、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故草尽狐兔悲中的食物链是:草→兔→狐,C正确。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食物链是:植物→蝉→螳螂→黄雀,D错误故选:C。【点评】掌握食物链的概念及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5.(2024秋•法库县期末)如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的示意图。下列分析,不符合图中表示的信息的是()A.图中③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 B.图中甲代表的生物是腐生细菌和真菌等 C.乙在所处的食物链中为第一营养级 D.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在丁这一级生物体内积累最多【考点】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的流动;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专题】归纳推理;生态系统专题.【答案】D【分析】由生物圈中碳循环的示意图可知,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乙代表植物—生产者,是食物链的起始环节,丙代表植食动物、丁代表肉食动物——消费者,甲代表细菌和真菌——分解者;①表示光合作用,②和③表示呼吸作用。【解答】解:A.图中③释放二氧化碳,表示呼吸作用,A正确。B.图中甲是细菌、真菌等分解者,细菌和真菌能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对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B正确。C.乙和二氧化碳是双箭头,因此乙是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食物链起始环节通常是生产者,在食物链中为第一营养级,C正确。D.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的方向会逐渐减少,在食物链“乙→丙→丁”中,丁是最高营养级,它体内的能量积累的最少,D错误。故选:D。【点评】掌握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6.(2024秋•邗江区期末)为防止鸟吃草籽,有人将人工种草试验区用网罩起来,结果造成试验田牧草发育不良,这主要原因是()A.土壤贫瘠 B.食物链被破坏 C.光照不足 D.鸟吃掉草籽【考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专题】生态系统专题.【答案】B【分析】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据此答题。【解答】解:在草原上,昆虫吃草,有的鸟吃草籽,有的鸟吃昆虫,有的鸟既吃草籽又吃昆虫;存在:草→鸟,草→昆虫→食虫鸟的食物链,农作物被网子罩起来以后,鸟飞不进去了,吃草的昆虫失去了鸟的控制,就猖獗起来,从而破坏了食物链,所以导致农业害虫大量繁殖,使粮食减产。故选:B。【点评】生态系统在中考中常常出现,应注意掌握。7.(2024秋•邗江区期末)某海洋被DDT(一种难以分解的化学农药)污染,其中的甲、乙、丙、丁四种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它们体内的DDT相对含量如右图所示。由此推测,位于食物链最顶端(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是()A.甲 B.乙 C.丙 D.丁【考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某些有害物质沿食物链积累.【专题】坐标曲线图;归纳推理;生态系统专题.【答案】B【分析】1、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2、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解答】解: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图中甲、乙、丙、丁四种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乙的体内DDT含量最高是最高级消费者,丁的体内DDT含量最少是生产者,该食物链为丁→甲→丙→乙。故选:B。【点评】理解掌握生物富集现象是解题的关键。8.(2024秋•邗江区期末)某草原生态系统结构比较简单,存在食物链“草→羊→狼”,若狼被人类大量捕杀,一段时间内羊的数量变化曲线是()A. B. C. D.【考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专题】过程示意图;归纳推理;生态系统专题.【答案】B【分析】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光能沿着食物链的单向传递叫做能量流动。能量在沿着食物链传递的过程中逐级递减,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能量流动过程:太阳光能→绿色植物→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分解者。【解答】解: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营养级别越高所获得能量越少,生物的数量就越少,营养级别越低所获得的能量就越多,数量就越多。在该生态系统中,草的数量最多,营养级别最低,羊次之,狼的数量最少,营养级别最高。构成的食物链是:草→羊→狼。若狼被人类大量捕杀,一段时间内羊因失去天敌数量会增多,随后食物和生存空间数量的制约数量又会逐渐减少,最后趋于平衡。故B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特点和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知识点的理解。9.(2025•霸州市校级开学)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类群所含能量的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其中最可能为生产者的是()生物类群甲乙丙丁能量(107kJ•m﹣2)2.5220.010.813.3A.甲 B.乙 C.丙 D.丁【考点】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的流动.【专题】归纳推理;生态系统专题.【答案】B【分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从固定在生产者体内的太阳能开始,沿着食物链依次传递的(只能由上一营养级流入下一营养级)。因为每一个营养级都会通过呼吸作用散失很多能量,所以,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解答】解: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从固定在生产者体内的太阳能开始,沿着食物链依次传递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因此生产者的生物类群所含能量是最多的,根据图表可知:乙生物类群所含能量最多,因此是生产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能量流动的特点。10.(2025•霸州市校级开学)下列各项措施中,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是()A.减少分解者的数量 B.减少生产者的数量 C.适当增加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D.保持动物和植物的数量相等【考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专题】归纳推理;生态系统专题.【答案】C【分析】每个生态系统都有一定的自我(自动)调节能力。【解答】解:不同的生态系统自我(自动)调节能力不同,主要与它的自身结构特点有关。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为了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适当增加生物的种类和数量,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解题关键是掌握影响生态系统的自我(自动)调节能力大小的因素。11.(2024秋•海安市期末)某草原生态系统中有植被、鼠类和食鼠动物等,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草原植被←鼠类←食鼠动物是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B.正常情况下,鼠类数量应少于食鼠动物 C.草原植被的光合作用有利于维持碳氧平衡 D.若该生态系统被DDT污染,则鼠类体内有毒物质最多【考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某些有害物质沿食物链积累.【专题】归纳推理;生态系统专题.【答案】C【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解答】解:A、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故草原植被←鼠类←食鼠动物中箭头方向错误,A错误。B、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数量越少,因此,正常情况下,鼠类数量应多于食鼠动物,B错误。C、草原植被的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有利于维持碳氧平衡,C正确。D、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因此,若该生态系统被DDT污染,则食鼠动物体内有毒物质最多,D错误。故选:C。【点评】掌握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生物富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2.(2024秋•武侯区期末)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含能量的关系如图,若这四种生物能构成一条食物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此食物链可表示为:丙→丁→甲→乙 B.这四种生物所需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C.图中四种生物及它们的生活环境构成了生态系统 D.若甲的数量增加,则短时间内乙和丙的数量增加【考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的流动.【专题】结构模式图;生态学思想;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专题.【答案】C【分析】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解答】解:A、生物位于食物链中的营养级越高,数量越少,所含的能量也越少。故图中的食物链可表示为:丙→丁→甲→乙,A正确。B、能量是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输入食物链的,故这四种生物所需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B正确。C、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故图中四种生物(缺少分解者)及它们的生活环境不能构成生态系统,C错误。D、若甲的数量增加,则短时间内乙由于食物的增加而数量增加,丁由于甲的捕食而数量减少,丙由于天敌减少而数量增加,D正确。故选:C。【点评】掌握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3.(2024秋•即墨区期末)如图为生物圈中碳循环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①表示的生理过程可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 B.图中②④表示的生理过程会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 C.图中③表示细菌、真菌寄生在生物体内使之患病 D.动物、细菌、真菌都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考点】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的流动.【专题】归纳推理;生态系统专题.【答案】D【分析】图中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③分解作用、④煤、石油的燃烧。【解答】解:A、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排出氧气,图中①表示吸进二氧化碳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A错误。BC、图中②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③腐生细菌真菌的将动植物遗传分解产生二氧化碳,④煤、石油燃烧会排放二氧化碳,它不属于生理过程,BC错误。D、绝大多数动物作为消费者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植物、细菌、真菌等都可促进物质循环,D正确。故选:D。【点评】掌握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二.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14.(2024•介休市三模)探究微塑料的危害塑料制品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其分解后形成的微塑料(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污染却日益加剧,危及动物和人类健康。图1是海洋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示意图,其中许多动植物体内发现了微塑料。(1)图1所示食物网包含6条食物链,其中的生产者是某些藻类。海洋中的微塑料若被某些藻类吸收,可通过食物链,例如某些藻类→磷虾→小须鲸→虎鲸(某些藻类→浮游动物→大鱼→虎鲸、某些藻类→浮游动物→大鱼→海豹→虎鲸、某些藻类→小鱼→大鱼→虎鲸、某些藻类→小鱼→大鱼→海豹→虎鲸、某些藻类→小鱼→海豹→虎鲸)(一条即可)进行富集,并有可能进入人体。(2)图2中,可代表虎鲸体内微塑料相对含量的是A。(3)为研究微塑料对人和动物的影响,研究人员选取健康状况良好、月龄、体重等均相似的小鼠进行了实验,如下表是操作过程及实验结果:组别小鼠数量饲喂方式实验结果小肠绒毛状态体重平均增长值(克/只)A15只每天饲喂含5%微塑料的普通饲料8克/只连续一个月。基本消失﹣0.12B15只每天饲喂普通饲料8克/只,连续一个月。数量多,排列整齐7.34该实验的变量是微塑料的有无,为控制这一变量,除了使两组小鼠的数量相同,健康状况、月龄、体重相似之外,研究人员还可能使两组的环境条件(一点即可)等保持一致。实验的结果是微塑料导致小鼠的小肠绒毛基本消失,进而影响小鼠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危及小鼠健康。(4)为减少微塑料对环境和人的危害,你的做法有少用塑料制品、不乱扔塑料垃圾(使用塑料制品的替代品;对塑料制品进行分类回收;寻找可无害化分解微塑料的微生物)等。【考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某些有害物质沿食物链积累;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专题】结构示意图;归纳推理;生态系统专题.【答案】(1)6;某些藻类;某些藻类→磷虾→小须鲸→虎鲸(某些藻类→浮游动物→大鱼→虎鲸、某些藻类→浮游动物→大鱼→海豹→虎鲸、某些藻类→小鱼→大鱼→虎鲸、某些藻类→小鱼→大鱼→海豹→虎鲸、某些藻类→小鱼→海豹→虎鲸)。(2)A。(3)微塑料的有无;环境条件;消化和吸收。(4)少用塑料制品;不乱扔塑料垃圾(使用塑料制品的替代品;对塑料制品进行分类回收;寻找可无害化分解微塑料的微生物)。【分析】1、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2、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绝大多数的动物)、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3、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解答】解:(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的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所以资料二的图1中,属于生产者的是藻类。图1中展示的食物网由6条食物链构成:某些藻类→磷虾→小须鲸→虎鲸、某些藻类→浮游动物→大鱼→虎鲸、某些藻类→浮游动物→大鱼→海豹→虎鲸、某些藻类→小鱼→大鱼→虎鲸、某些藻类→小鱼→大鱼→海豹→虎鲸、某些藻类→小鱼→海豹→虎鲸。(2)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毒的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体内不断累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做生物富集。虎鲸在该生态系统中,营养级别最高,体内含有有毒物质最多。微塑料体积小,容易被海洋生物吸收,沿着食物链逐级累积,若图2表示的是食物链中四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则食物链为:D→B→C→A。因此,可代表虎鲸体内微塑料相对含量的是A。(3)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题干信息“某科研活动小组为了探究微塑料对生物体的影响”,因此本实验的变量是微塑料的有无。为控制这一变量,除了使两组小鼠的数量相同,健康状况、月龄、体重相似之外,研究人员还可能使两组的环境条件等保持一致。由题干表格中的实验结果可知,与B组(不含微塑料)比较,A组(含5%微塑料)小鼠小肠绒毛数量减少甚至消失,由此可见,微塑料会影响小鼠的消化吸收功能,进而导致它们的体重增长值减少,危及小鼠健康。(4)为减少微塑料的产生及对生物的危害,我们应该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不乱扔塑料垃圾;使用塑料制品的替代品;对塑料制品进行分类回收;寻找可无害化分解微塑料的微生物等。故答案为:(1)6;某些藻类;某些藻类→磷虾→小须鲸→虎鲸(某些藻类→浮游动物→大鱼→虎鲸、某些藻类→浮游动物→大鱼→海豹→虎鲸、某些藻类→小鱼→大鱼→虎鲸、某些藻类→小鱼→大鱼→海豹→虎鲸、某些藻类→小鱼→海豹→虎鲸)。(2)A。(3)微塑料的有无;环境条件;消化和吸收。(4)少用塑料制品;不乱扔塑料垃圾(使用塑料制品的替代品;对塑料制品进行分类回收;寻找可无害化分解微塑料的微生物)。【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三.解答题(共1小题)15.(2024秋•法库县期末)如图一表示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调查某森林公园生态建设情况后绘制的食物网简图,图二表示图一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相对含量。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图一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2)图一中共有5条食物链。写出鹰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植物→鼠→鹰。(3)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4)图二中的甲可表示鹰体内的有毒物质含量,这是生物富集现象。(5)若一段时间内鼠的数量大量减少,首先会引起植物的数量增加,但不会无限制地增加下去,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自动)调节能力。【考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的流动;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某些有害物质沿食物链积累;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专题】归纳推理;生态系统专题.【答案】(1)非生物;(2)5;植物→鼠→鹰;(3)绿色植物;(4)鹰;(5)自我(自动)调节。【分析】(1)生态系统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根据获得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2)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又叫自我调节能力。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3)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解答】解:(1)生态系统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根据获得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食物网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所以若图一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中所标注的生物外,还需要补充的成分是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2)图中有5条食物链:植物→昆虫→蜘蛛→食虫鸟→蛇→鹰;植物→昆虫→蜘蛛→青蛙→蛇→鹰;植物→昆虫→青蛙→蛇→鹰;植物→鼠→蛇→鹰;植物→鼠→鹰。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食物链越短,获得能量越多,所以鹰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植物→鼠→鹰。(3)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图中为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植物固定太阳能开始的。(4)营养级别越高,体内有毒物质越多,因此图二中的食物链是丁→丙→乙→甲,对应图一中的食物链:草→鼠→蛇→鹰,图二中的甲可表示鹰体内的有毒物质含量。(5)若一段时间内鼠的数量大量减少,首先会引起植物数量的增加,但不会无限制地增加下去,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又叫自我调节能力。故答案为:(1)非生物;(2)5;植物→鼠→鹰;(3)绿色植物;(4)鹰;(5)自我(自动)调节。【点评】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食物链等是解题的关键。
考点卡片1.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知识点的认识】根据生态系统的概念,我们可以用以下图示来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的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概念图来表示:【命题的方向】该考点主要考查对生态系统概念、组成及各部分作用等知识的理解及运用。除了选择、填空等题型,还可以联系食物链、食物网、生态平衡、实际生活实践例子考查一些综合性的题目。生态学问题是热点问题,中考或会考时常用命题点,同学们要重点掌握。例: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非生物部分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据此答题。解答: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生态循环,真菌和细菌是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分解者。故选:C点评:解此题从细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入手。【解题思路点拔】熟记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理解其组成成分的作用、相互关系是解题的关键。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既包括生物部分又包括非生物部分。我们平时做题时会遇到这样题:一个池塘里的全部生物,属不属于生态系统?很显然该题忽略了生态系统的非生物部分,当然不属于生态系统了。再比如:给出个草原上的生物图示,图中有草、兔子、蛇、老鹰,问这是不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根据前面知识点里的概念图解,我们可以看出,图示中只画出了生产者:草,消费者:兔子、蛇、老鹰,没有画出消费者:细菌、真菌;另外也没有画出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等,所以该图示要想成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话,还缺少分解者及非生物部分。2.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知识点的认识】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中贮存于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生物与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结构,称为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的营养关系是非常复杂的.由于一种生物常以多种生物为食,而同一种生物又常常被多种消费者取食,所以食物链相互交错,这样多条食物链相连就形成了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的复杂的营养关系,叫做食物网.食物网形象地反映了生态系统内各生物有机体之间的营养位置和相互关系,生物正通过食物网发生直接和间接的关系,保持着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命题的方向】这部分知识是命题的热点,题型的类型也较多.主要考查对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的认识,及食物链、食物网的正确写法,以及在给出的食物链、食物网的生态系统图示中,综合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点.例: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食物网中共有四条食物链B.如果鹰的数量突然大量减少,则短时间内草的数量会减少C.该生物系统组成成分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D.若此生态系统受到汞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积累汞最多的生物是鹰分析:解题时从计算食物网中食物链的条数和食物链书写的原则;动物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生态系统的组成;富集作用等方面切入.解答:A、计算食物网中食物链的条数,先从生产者开始算有有几个分支,再分别算出每个分支有几条,最后求出每个分支上的条数的和.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由图可知,图中的食物网的四条食物链分别是:草→兔→鹰;草→鼠→鹰;草→鼠→蛇→鹰;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由A中的食物链可知,如果鹰的数量突然大量减少,其捕食的兔、鼠和蛇因天敌减少而增加,它们吃的草也就更多了,导致草的数量减少.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生态系统由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组成,食物网中含有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要构成生态系统,还要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因此,该选项的叙述是错误的.D、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网)的最高级消费者.在该食物网中,鹰所处的营养级最高,所以,体内积累汞最多的生物是鹰.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选项C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仅是生物部分,要构成生态系统,还要有非生物部分.【解题思路点拔】食物链反映的只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对食物链写法的正确认识是解题的关键.食物链的起始点一定是生产者(绿色植物).食物链通常写成“甲→乙→丙→…”的形式,由被吃的生物指向吃它的生物,线段不能代替箭头.另外食物链中不能出现分解者(细菌、真菌).食物网是由食物链交错形成的,对于食物网是由几条食物链组成的,是考查的热点.数食物链的条数时,要从绿色植物数起,然后按箭头指向依次下去,直到最高的营养级别,而不能有中途停止.完整的一个食物网并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因为还缺少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温度、水等),及生物部分中的分解者(细菌、真菌).3.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的流动【知识点的认识】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最重要联系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联成一个整体,所以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渠道.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在不停的循环流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和逐级递减的特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渠道实现的,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而能量又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态系统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两者密不可分.但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又有本质上的区别: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而且流动是单向的、不是循环的,最终在环境中消失.物质循环是带有全球性的,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物质可以反复出现,反复利用,循环运动,不会消失.总之,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相辅相承、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生态学上把食物链中的各个营养层次称为营养级.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从第一营养级开始,逐级沿食物链向后传递.生命活动离不开能量的供给,而能量最初来自于太阳.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又伴随着物质循环.如图:【命题的方向】本知识点主要结合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食物网来考查其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特点.例: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光能沿着食物链的单向传递叫做()A.能量输入B.能量输出C.能量流动D.能量交换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解答时可以从能量的输入、能量流动的概念、特点方面来切入.解答: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光能沿着食物链的单向传递叫做能量流动.能量在沿着食物链传递的过程中逐级递减,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能量流动过程:太阳光能→绿色植物→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分解者.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能量流动的概念.【解题思路点拔】解答本考点题目,要把握好两点:一是明确物质和能量的方向是单向性的,另一个是能量的流动是逐级递减的.可通过上面给出的图示,系统地理解本考点的知识,试着解答相关题目.如:某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有:草、虫、鸟和鹰,其物质和能量流动方向正确的是?通过上面图示中:能量流动过程示意,可以得出答案为:草→虫→鸟→鹰(能量流动伴随着物质循环).4.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知识点的认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1)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在不断地变化着,并在一定情况下维持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现象。(2)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其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3)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的干扰超过了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例如,如果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上沙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了。在自然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维持一个动态的平衡。生态平衡是生物维持正常生长发育、生殖繁衍的根本条件,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会使各类生物濒临灭绝。生态系统一旦失去平衡,会发生非常严重的连锁性后果。例如,五十年代,我国曾发起把麻雀作为“四害”来消灭的运动。可是在大量捕杀了麻雀之后的几年里,却出现了严重的虫灾,使农业生产受到巨大的损失。后来科学家们发现,麻雀是吃害虫的好手。消灭了麻雀,害虫没有了天敌,就大肆繁殖起来、导致了虫灾发生、农田绝收一系列惨痛的后果。生态系统的平衡往往是大自然经过了很长时间才建立起来的动态平衡。一旦受到破坏,有些平衡就无法重建了,带来的恶果可能是人的努力无法弥补的。因此人类要尊重生态平衡,帮助维护这个平衡,而绝不要轻易去破坏它。维持生态平衡就是维持生态系统内两个方面的稳定:一方面是生物类的组成和数量比例相对稳定;另一方面是非生物环境保护相对稳定。应该多种树,不用化学物质及材料,少用塑料袋,合理运用不可再生的资源,保护动物等等。【命题的方向】本考点考查的是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所以题型较简单,主要考查与维持生态平衡意义相关的知识点,如人类破坏生态平衡带来哪些危害,人类维护生态平衡采取了哪些措施?例: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A.开展生态旅游B.发展畜牧业C.增加木材产量D.改善生态环境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的根本目的。可以从“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的原因、根本目的等方面来解答。解答:我国西部地区自然环境先天不足,生态脆弱,受到人为破坏以后,原始植被很难恢复,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与沙漠化。目前水土流失与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不但严重地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也危及全国环境建设。为此,国家决定在不适于发展农业的地区,如黄土高原区、西部山区的坡度大于25度以上的坡耕地,一律要退耕还草、还林。林区以及广大草原地区,已经开垦的农田,必须退耕,适于发展林业的植树,适于发展牧业的种草,使那里生态环境得到恢复。鼓励居民改善自己居住地的生态环境,为发展经济创造环境条件。这一举措是通过改变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类型与方式,初步达到了保护生态和提高农牧民生产与生活水平的双重目的。最根本的目的是改善大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维护大西北地区的生态平衡。故选:D点评:这部分内容在中考中时常出现,注意理解掌握和灵活答题。【解题思路点拔】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个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制的,超过了这个限制,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人类过度的开采化石资源,破坏了环境,过度的排放温室气体导致气温上升,导致冰川融化,海面上升,极端气候频发。人类对森林的滥砍乱伐,对动物的滥捕乱杀,都能对生态平衡带来破坏。为了维持生态平衡,人类需要做到:第一,热爱大自然,大自然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第二,爱惜动植物,保护生态平衡。第三,优化生产方法,防止环境污染。第四,发展科学技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特别是合理利用那些“不可再生产的资源”(如煤、石油、金属、矿藏等)。)掌握以上知识点,对解答此类考点的知识很有帮助。5.某些有害物质沿食物链积累【知识点的认识】生物富集,指的是环境中含有无法排除的有害物质(如农药重金属等等)在生活於其间的生物体内沉积的现象.生物富集与食物链相联系,各种生物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生物与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如自然界中一种有害的化学物质被草吸收,虽然浓度很低,但以吃草为生的兔子吃了这种草,而这种有害物质很难排出体外,便逐渐在它体内积累.而老鹰以吃兔子为生,于是有害的化学物质便会在老鹰体内进一步积累.这样食物链对有害的化学物质有累积和放大的效应,这是生物富集直观表达.污染物是否沿着食物链积累,决定于以下三个条件:即污染物在环境中必须是比较稳定的,污染物必须是生物能够吸收的,污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防火墙安全防护产品销售与售后服务合同
- 2025年度夜间巡逻安保员聘用与治安防控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全球食品安全认证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个人与公司间贷款合同范本附还款计划
- 2025版海洋资源开发项目海砂供应合同
- 2025年新能源汽车二手车市场流通模式变革与评估报告
- 二零二五年室内装修施工合同纠纷起诉书
- 二零二五版智能办公自动化系统销售与服务协议
- 2025年度吊顶施工项目风险评估与管理合同
- 2025版桥梁维修过桥资金拨付合同示范文本
- 肿瘤科质控汇报
- 浙江省杭州市名校2025届七年级英语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年鱼菜共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多晶硅行业供给预测与未来趋势前景预判报告
- 代卖材料合同协议书范本
- 潍坊银行笔试题库及答案
- 护理学科研创新试题及答案
- 日本签证个人信息处理同意书
- DB50∕T 632-2015 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评估规程
- 从患者画像到个性化治疗医疗大数据的作用路径
- 盾构施工安全培训教育全面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