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 训练卷(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第八单元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 训练卷(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第八单元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 训练卷(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第八单元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 训练卷(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第八单元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 训练卷(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训练卷(含答案)统编

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训练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任务终于完成,大家如释重负,感觉轻松了不少。

B.南迦巴瓦峰的风光,气象万千,美不胜收。

C.他把这些年计算机发展的最新信息,一览无余地告诉了我。

D.您的这番话真是醍醐灌顶,使我茅塞顿开。

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诸公以故严重之B.解执恭敬,不敢乘车入其县廷

C.俯足以畜妻子D.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3.下列各句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徘徊于斗牛之间;虽一毫而莫取

B.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C.凌万顷之茫然;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D.杯盘狼籍;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失向来之烟霞B.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C.商人重利轻别离D.古之学者必有师

二、简答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早期青铜器“何尊”腹底铭文。尊是

商周时代的一种大中型盛酒器,何尊是西周早期一个名叫何的宗室贵

族所作的祭器。何尊的铭文记载了文王受命、武王灭商、成王完戌武

王营建成周洛邑的重大历史事件,记录了天子对于宗小子何的,引

用了周武王克商后在嵩山举行祭祀时发表的,即“宅兹中国,自之

乂民”,这是周王朝开国之君接受天命、革故鼎新的,也勾勒了周天

子定鼎洛邑、治理天下的宏伟蓝图。

学界普遍认为,何尊最大的价值是铭文中“中国”两字首次以词

组的形式出现。在何尊中,“国”的写法是“或”。《说文解字》释“或

”为“邦”也,从口从戈,以守一;一,地也。之后“或”又分化出表

示国家的“阈(国)”与表示疆域的“域、尽管铭文中的“中国”与

现在的“中国”不是同一概念,更有“国之中央”“天下四方中心”的

意思,但两者之间仍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关联。

5.下列词语都表示言说,请在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最恰当的词

语。

训诰宣言祷辞遗训

6.请将下面的词语积累卡片补充完整。

本义引申义

鼎古代烹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立例:拔山扛鼎三方并立

的例:三国鼎立树立、建立例:①尊贵、盛大例:②

宅住宅例:黄芦苦竹绕宅生居住例:宅兹中国居、存例:

宅心仁厚③例:宅男宅女

7.请根据材料简要说明“中国”一词的词义演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历代的文学作品,与其说是艺术实践,—①宋代大文豪苏轼

的《卜算子•缺月挂疏桐》为人熟知,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时所作,

作者借月夜孤鸿既表现了内心深处的幽独、寂寥,也表达了孤高自许、

蔑视流俗的心境。艺术追求上的旨趣淡远、含蓄蕴藉与人格上的追求

的本真高洁交融在创作中,使艺术追求与人格信仰完美地融合。如果

没有深厚的艺术修养则无法呈现这种审美人格。

魏晋风度能永远地让人铭记,这和那个时期人物磊落坦荡的心胸

息息相关。王羲之堪称这方面的代表。《世说新语》记载,都太傅派

人向王丞相家求女婿,—②_,唯有王羲之“坦腹卧,如不闻”,却

获都太傅赞赏,把女儿嫁给他,这也是“东床快婿”一词的来源C它

启示我们,无论生活的境遇如何,呈现出本真的生命状态,表现出磊

落坦荡的心胸,也许会拥有高出俗流的人格。

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

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为:“创作中,艺术与人格上的高

雅追求完美融合。”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为什么?

三、选择简答

阅读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却比前人任

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正是这种

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淡漠感,求超脱而未能,欲排遣反戏谑,使苏轼

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作玄思;于是,,初无定质,

嬉笑怒骂,皆成文意。苏轼在美学上追求的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

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反

对和装饰雕琢,并把这一切提到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

无怪乎在古今诗人中,就只有陶渊明最合苏轼的标准了。只有“采菊

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陶渊明,才是

苏轼所愿顶礼膜拜的对象。终唐之世,陶诗并不显赫,甚至也未受李、

杜重视。直到苏轼这里,才被抬高到独一无二的地步。苏轼发现了在

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陶诗所表达出来的美,看作人生的真谛,艺

术的极峰。千年以来,陶诗就一直以这种苏化的面目流传着。

尽管苏轼不断地进行自我安慰,时时流露出_______的“乐观”

情绪,“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但其中总深深地埋藏着

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无怪乎朱熹、王船山不喜欢苏轼,他

们都感受到苏轼这一套对当时的社会秩序具有潜在的破坏性。

10.依次在文中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成语。

1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他的诗文表达出那种人生空漠之感

B.但他那种人生空漠之感是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

C.但他通过诗文表达出那种人生空漠之感

D.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

1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苏轼发现了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陶诗所表达出来的美,

把它看作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

B.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所表达出来的美,

把它看作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

C.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所表达出来的美,

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

D.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表达出了美,被

看作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

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字母词指汉语中单独由字母构成,或者由字母、数字、符号、汉

字混合构成的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字母词在汉语中得到广泛

使用,已成为汉语词汇系统产生新词的重要形式之一。

通过对1990〜2014年《人民日报》语料库中字母词使用情况的

调查发现,《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所收录的字母词总数(244个)

约占25年里《人民日报》使用的字母词总数(约8000个)的3队

词典收录的244个字母词中,高频使用的字母词(66个)约占27机

其中字母词GDP的使用频次最高并一直呈上升趋势,与此同时,GDP

的汉译词“国内生产总值”的使用频次呈下降趋势。这一变化趋势体

现出国家对经济发展的重视,也体现出在词汇系统接纳这一经济领域

术语的博弈时,字母词形式所表现出的表达优势。类似的字母词还有

A股、CPI、IPO等。还有一类高频字母词的使用频率与当时的社会热

点有关,波动较大。如杵0一词在2001年和2002年使用频次特别高,

与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这一事件息息相关。而字母词AFEC、

PM2.5的使用频次,与2001年APEC会议在上海召开、近年来悬浮于

空气中的细颗粒物的社会热点话题密不可分。还有些高频词如卡拉

OK、VCD、IP电话等,虽然25年里总使用频次很高,但是正处于年

度使用频次变化的下降期,进而可能进入低频期。

25年里总使用频次小于50的字母词被划入“低频字母词”,占

收录字母词总词条的40%o从语言学视角分析,导致低频的原因有:

第一,接受度不如其汉译词,如AI(人工智能)、DC(数码相机)等;

第二,只在口语交际中使用占优势,如K歌等;第三,只在非大众传

播媒介,如专业领域交际中使用占优势,如SSD(固态硬盘)、HDMI(高

清晰度多媒体接口)等。

综上所述,在汉语系统中,真正高频稳定使用的字母词总数并不

多,使用总词次却很多,并通过反复使用而渐渐为人们所熟知。

(摘编自王秋萍关于“字母词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有删改)

材料二:

近来,百名学者投诉《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正式收录外来字

母词涉嫌违法,引足了较大争议。

这些学者认为《现代汉语词典》违法,是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汉语文出版物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

文字的规范和标准。”但这一规定当时主要针对的是汉语方言和不规

范汉字(包括繁体字和异体字)。字母词是汉语发展中出现的新现象一

-2001年中国加入WT0后,字母词才大量进入汉语。而《中华人民

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2000年公布的,对字母词的使用并

未作出规定。“法无禁止即可为",因此,不存在《现代汉语词典》因

收录字母词而违法的问题。

当然,由于汉语发展了,汉语言文字使用中出现了新情况,相关

法律应该对此作出规定。笔者认为,语言文字法应该尽快修改,对字

母词的使用等相关问题作出规定。

(摘编自邹玉华《字母词入词典,既不违法又不违理》,有删改)

材料三:

《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字母词从最初的39条(第三版)增至244

条(第六版),表明声母词在实际生活中使用范围扩展得相当快。我们

也几乎处处都会碰到字母词。像X光、B超、QQ这些词,都已深入人

们的生活。但也确有一些字母词,存在生造冷僻、使用不当等现象。

近日见报上一则标题“教师节幼儿园老师不收红包,只收小朋友DIY

贺卡”。干吗一定要用“DIY”替代“自做”?直讲“智商”挺好懂,又

何必定要玄乎成“IQ”呢?有些生造的字母词,更是一种人为的时髦。

如分明是中国自己的篮球联赛,却要用英文称作“CBA",岂不见"中

超”“乒超”这种实在的称呼也挺好嘛。此外,还有许多只在特定场合

使用、专业人士才能懂的字母词,像股票市场中的行话、药品说明书

用词、通讯传播术语等,现在经常使用在媒体上。这样滥用的结果,

不仅很多人看不懂,而且易招人反感。可见字母词一滥用,就难免走

向反面。

(摘编自李景端《必须高度重视净化语言生态》,有删改)

13.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三则材料都结合字母词在汉语中得到广泛使用的实际情况进

行分析,而且对词典收录字母词一事都明确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B.三则材料分别侧重于字母词使用情况、合法性、负面影响这

三个角度,但都围绕着“如何对待字母词”这一话题展开分析。

C.材料一对字母词使用情况的调查较为详尽,力求准确严谨;

而另两则材料侧重于对新闻热点的评论,力求迅速及时地反映生活。

D.材料二从学者投诉《现代汉语词典》切入,然后分析相关情

况,并得出结论:词典收录外来字母词不违法,只是我们的法律太狭

隘了。

14.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不够合理的一项是()

A.材料一选取《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和《人民日报》作为

调查的对象,看重样本的权威性、典型性;材料三使用的论据较有生

活气息。

B.材料一通过周密的调查分析得出明确的结论,尽量避免引起

争议;而另两则材料的观点则更加个性化,允许不同观点、不同意见

的争鸣.

C.材料一依照调查内容的性质进行分类、归纳,体现调查的科

学性;另两则材料则依照先述后评的思路来写作,体现评论的写作特

点。

D.材料一语言准确,逻辑严密;另两则材料的语言都比较通俗

易懂。材料三比材料二在表达上更加口语化,因而比材料二具有更强

的说服力。

15.字母词的广泛使用,对汉语发展有哪些利与弊?请结合上述

材料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①近一段时间,内卷化成了一个网络热词,被频繁地用于各类社

交媒体针对诸多社会热点事件的讨论之中:从对各行各业内日益普遍

化的“996”工作模式的声讨,到对高考负担过重与教育资源分配不平

等趋势的担忧,甚至到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周期性危机的批判与解读,

内卷化一词成了公众对复杂现象进行描述与深入剖析的概念切口。

②然而,同基于内卷化概念的相关讨论方兴未艾的图景相悖的是,

人们对内卷化的具体内涵究竟是何往往不甚明朗。内卷化,这一源自

文化人类学域,最初被用作描述社会文化变迁规律与分析经济发展阶

段问题的专业词汇,其原意已然在当下的互联网语境中,经由不断的

解构与重构延伸出了更多新含义。

③内卷化,亦称过密化,最初由文化人类学家亚历山大戈登威

泽提出,用于描述社会文化模式的变迁规律,即当一种文化模式进入

到最终的固定状态时,便逐渐局限于自身内部不断进行复杂化的转变,

从而再也无法转化为新的文化形态。而在中国语境下,内卷化概念最

初闻名自历史学家杜赞奇对于古代中国经济生活的研究成果中:杜赞

奇借用内卷化一词描述清代人口爆炸,廉价劳动力过剩,从而无法带

动技术革新,使得古代中国的经济形态长期停滞于小农经济阶段的发

展状态。其后,历史学家黄宗智在其著作《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

迁》中,将内卷化总结概括为对于“没有发展的增长”的经济状态的

描述,由此形成了中国社会科学界对于内卷化定义的共识性理解。由

此,中国社会科学领域开始逐渐将内卷化概念延伸至更广泛的研究领

域当中,以求借其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所存在的诸种问题。

④在当下的互联网语境中,内卷化的具体内涵从最初对于社会文

化变迁规律与分析经济发展阶段问题的描述,已逐渐产生了演变:对

于个体而言,内卷化一一无论体现在考生之间的升学竞争当中,还是

体现在各行各业内正在日趋普遍化的“996”工作模式当中一一更多指

代其学习、工作与£活需要投入更多精力与成本,却并不能相应地获

得更多回报的“无效努力'’的状态;而对于宏观社会而言,诸多个体

的内卷化又能够引发整个行业乃至社会为了实现同一个目标,却需要

付出同以往相比更多的人力和物力的整体效率下降的状态。

⑤内卷化相关话题的主要参与者,通常是接受过良好教育,受雇

于学术机构、金融领域与互联网行业等部门的青年白领群体。一方面,

面对社会福利制度尚不健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等旧问题,以及“996”

工作模式的普遍化、社会阶层固化与不平等进一步加剧等新问题,这

些群体基于自身晋升困难、劳动权益难以获得保障、暴露于潜在的经

济与健康风险却又无力改变,从而不得不继续从事日益常态化的过度

劳动的处境,往往可以在内卷化概念对于“没有发展的增长”状杰的

描述当中取得情感上的共鸣。另一方面,由于高等教育文凭在近年来

愈发陷入通货膨胀化的趋势,社会竞争的区力并未伴随着全民教育程

度的普遍提高而得到抑制,反而被不断地加剧,在这一背景下,“高

学历”标签在就业市场当中所扮演的角色逐渐从锦上添花之物沦为最

基本的“敲门砖”,而受过良好教育的青年白领群体,其“身价”同样

亦相应地快速贬值C

⑥在此基础上,内卷化所映射出的,由诸多个体的内卷化所引发

整个行业乃至社会为了实现同一个目标,却需要付出同以往相比更多

的人力和物力的整体效率下降的状态,成为一种足以令人信服的合理

解释,并同白领群体们所面临的无奈而迷茫的处境高度契合。

⑦内卷化一词的流行,反映出当下大众对于既有社会问题的反思

欲望正在逐渐激活,但即便如此,相关讨论仍存在诸多局限之处。一

方面,滥用内卷化一词对各类相互之间并不存在直接关联的问题进行

分析的做法仍略显牵强,即便是在专业的社会科学领域内,面对流变

而复杂的现代社会及其林林总总的症结,没有任何单一的概念拥有对

其一言以蔽之的能力;另一方面,内卷化一词武断而过度的使用往往

会导致我们对于复杂问题的理解变得过于简单化。

(摘自冯皓辰《内卷化:一个学术名词如何得考生、社畜和时代

的共鸣》)

材料二:

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人口老龄化加剧,社会阶层开始固化,内

卷成了一件越来越普遍的事情,就像卷心菜,始终在原地卷自己,既

不会再长高了,也不会再变大了,从此停滞不前。

在整个社会还没有出现新的变化之前,面对这个“内卷化”的时

代,我们该如何跳脱出简单自我重复,没有任何变化和改观的圈层,

实现人生的跃迁呢?

首先要做的,不是自怨自艾,而是反思自己当下的思维方式和行

为习惯,如此,你才能开启自我成长自我进化,避免被卷入无效的低

水平重复中。成长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去实践,去行动。换句

话说,你需要一步一步地去行动,去试错,然后通过这个过程中的思

考,来对行动的方向和节奏进行调整。就像你要学游泳,不是先去找

一本游泳的书,而是先下水去试着感知水的属性,然后在练习的过程

中不断反思自己的动作哪里做对了,哪里做错了,进而去调整游泳的

动作,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学会游泳。所以,认知升级的最重要的工具

就是行动中的反思。之所以行动中的反思可以对抗“内卷”,是因为

在内卷化的时代,我们会倾向于在舒适区里画地为牢,虽然看起来很

努力,但却并没有什么用。而行动中反思,不仅要求我们通过行动来

获取认知,并且要在行动中去反思自己获得的认知,去伪存真,改良

我们的行动,然后真正地让我们的认知升级。只有你获得了人与人之

间认知上的差异,你才有可能避免卷入一场毫无意义的人为竞争,进

而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很多人的内卷,来自从众,完全没有认识到自己真正的价值所在,

更分不清自己人生里的轻重缓急。就像别人加班了,你也一头扎进去

加班,别人家小孩练琴了,你也要给自己家小孩报班,结果就进入了

内卷化的陷阱。爱因斯坦曾说,这个层次的问题,很难靠这个层次的

思考来解决。这其实就是一个升维解决问题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其实

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改变自身看问题的视角。提升自己的思维层次,

拓展出新的人生视角,发掘出一个全新的人生格局。你才有机会跳脱

出内卷化的生活,从自身真正的价值观出发,打破低效的自我重复,

避免无效的竞争,完成人生的破局。

“内卷”的一人特点是僵化,我们呆在原有的圈层里,看似在不

断努力不断精进,其实都是一些无效的自我重复。在生活的各种“内

卷化”之下,我们很多人会失去工作和生活的热情,感觉人生无趣无

聊。这时候,超越"内卷”的关键,就是创新,通过找到新的人生赛

道,拓展自身能力圈,从而走出当下的囚徒困境,获得再次发展。

(摘自《“内卷化”的时代,我们该如何实现人生跃迁?》)

1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是()

A.文化人类学家戈登威泽指出,一种文化模式发展到瓶颈期时,

自身内部难以产生新的文化形态。

B.近年来,随着内卷化的热议,这一词语成了大众对一切复杂

现象进行描述与剖析的入口。

C.清代时期中国的经济形态长期停滞于小农经济阶段的发展状

态,所以廉价劳动力过剩,从而无法带动技术革新。

D.历史学家黄宗智“没有发展的增长”的经济状态的描述,促

进了中国社会科学界对于内卷化定义的共识性理解。

17.根据材料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是()

A.“内卷化”本来是个专业化的概念,但是在现在互联网的讨论

中其含义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B.面对这个“内卷化”越来越明显的时代,我们唯一能做的就

是提高认知能力,让自己的认知升级。

C.内卷的特点是僵化,所以很多人的内卷来自随波逐流,看似

在不断努力精进,实际都是一些无效的自我重复。

D.作为内卷化相关话题的主要参与者,往往能在内卷化概念对

于“没有发展的增长”状态的描述当中得到情感上的共鸣。

18.根据材料二的观点,下列各项中,符合内卷化效应的是()

A.王阳是名牌大学毕业生,大学毕业后三年换了六份工作,每

次刚熟悉工作就离职,下次重新开始。

B.图书管理员李老师工作十几年,经常有研究成果发表,但一

直没有升职。

C.老张近二十年在城里打工,长期在某家公司做保安,一直没

有什么改变。

D.刘阿姨抱怨丈夫张先生性格固执,一起过了几十年,经常督

促他,也没有什么改变。

19.材料一第⑤段作者所述理由的两个方面能否互换?请说明理

由。

20.根据以上材料,谈谈现代年轻人应该如何应对当下的“内卷”

现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7年度热话,“慈”字当之无愧。这个几乎已入土为安的历史

词江,一夜之间就火了起来。《说文》曰:“怨,怨也J语言学家说,

“慈”字在清代之后的书面文献中就很鲜见了,因此对于现代人来说,

把“慰”归为历史词汇、文言词汇都不为过。如今,“慰”这个泛动作

性文字,屡上微博、微信关键词排行榜,好像什么热门事件都能跟“慰”

扯上关系。经过网络语境的熏陶,“慰”的意思已与最初大不相同。今

天我们对“慈”的理解,可以是批评、斥责,在一些地区方言里,也

有“捅、捶、操、挤兑、冲撞”的意思。

(摘编自2017年9月12日澎湃新闻)

材料二:

“慰”是一个汉语字,拼音为dui,会意字,《说文》释其“'心'

部,从‘对'声"。“对“,相持也,意为互相对峙,底下加“心”,表

示心里抵触,对抗c引申为怨恨。

北方方言中表达“用手推撞”或者“用语言拒斥反驳”的意思并

且读音为“dui”的字,应当为“”字从“手”部,本意是“排、

推”的动作,引申为“拒斥、反驳”的行为。东北方言中“咕”“操

”即是该字用法的例证。大众媒体中使用“慰”来表达该含义和读音

是一种错误。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三:

“慰工看似简单,却能解释当下许多冲突的状态。“心”的“相

对”,那是一种情感的碰撞一一“不爽了就要短”,单个字直捣黄龙,

情绪十分饱满。就字形来看,和“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蔺伟认为,值得注意的是,“短”这个字

所体现出的攻击性或较劲的意义在不同语境下会呈现不同的感彩。当

双方处于严重的敌对立场时,“总”具有很强的攻击性,甚至伴随肢

体冲突。这种“慰”往往有非理性的成分。当双方立场并不构成严重

对立,甚至关系较好时,“短”的攻击性较小,甚至很多时候是一种

无伤大雅的轻松、友爱互动,这就为其进入年轻人主导的网络交际系

统提供了可能。

除了和与“短,在一起产生的各种词组配搭成口头禅,多数年轻

人的手机收藏夹里,都有几个经典的“慰人”表情包。“就喜欢你看

不惯又干不掉我的样子”“看在你丑的份上,就当你是对的吧”,还有

人用英文、日文来助阵。

社会学家认为,“慰”作为一个从方言中演变而来的流行语,有代

替网络用语“撕”“掐"的趋势,“惹得好”比“骂得凶"更有话语权,

这也从一个例面反映了社会的进步。

某网评人说,在我们的传统文化语境中,向来有明哲保身的哲学。

不少人的人生轨迹,都会经历从“初生牛犊不怕虎”到“人到中年万

事休”的演变。我们不否认,这种处世哲学与行为方式,有一定的合

理性,但若发展到极致,则未免显得平庸。

当“慰”作为一种维护正确价值观、明确底线、合理表达愤怒的

姿态出现在年轻人中时,不失为一种个性的张扬。自习室里,你想看

书总帝人嘻嘻哈哈;深夜的宿舍,你想睡觉偏布人开着音响打游

戏……网民"柴尔德"觉得,遇到这样的事情,“该炸就要炸,该慈绝

不怂”。

比起发个朋友圈抱怨一下,当下的部分年轻人更信奉“机智慈回

去,潇洒总一回”,认为这更有利于解决问题、纠正错误。“知乎”网

民“simple”说:“慰完几次,生活明显不一样了。思考慈和不慰的结

果哪个能让你现在和以后更舒服,后果你能接受,承担得住,那就量

力而行地慰吧。”

(摘编自2017年9月11日半月谈网)

2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慰”字情绪饱满,屡上微博、微信关键词排行榜,所以大

众媒体借用“慰”字表达了本该是“”的含义和读音。

B.“慰”字在现代汉语里鲜用“怨慈”之意,其作为流行语,有

代替网络用语“撕”“掐”的趋势,这是社会进步的一个侧面反映。

C.《说文》对“短”的解释为“'心'部,从‘对'声",可以看

出该字具有形声字的特点;但《说文》又按会意字将之解释为“心里

的相持和对峙”。

D.网络语境中使用中国某些传统文字的时候,有时可以让一些

历史词汇“起死回生”,甚至“一夜而火”。

22.下列句子中“慰”字的含义与我们今天对“慈”的意义理解

不同的一项是()

A.某电影的主演说:“可能某些人自卑,被洋人欺负惯了,就觉

得中国人不能强,我就是总这个,我就短。”

B.某电视剧中,沈眉庄“慰斥”安陵容,被网民誉为“手撕白

莲花虚假面具”之经典,用在当今职场、情场居然都十分妥帖。

C.窦娥含冤受死,临刑前慰天慰地,发出“地也,你不分好歹

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的指斥。

D.杭州一男子在车厢内随地吐痰,被一名阿姨批评教育。这名

男子又故意把一口痰吐在地上,结果引得众人怒慰。

23.结合以上材料,谈谈现代语境下的“慰”有何特点。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书吴潘二子事

(清)顾炎武

苏之吴江有吴炎、潘怪章二子,皆高才。当国变后,年皆二十以

上,并弃其诸生,以诗文自豪。既而曰:“此皆不足传也,惟成一代

史书,以继迁、固之后。”于是购得《实录》,复旁搜人家所藏文集奏

疏,怀纸吮笔,早夜政兹。其所手书,盈床满箧,而其才足以发之。

及数年而有闻,予乃亟与之交。

会湖州庄氏难作。庄名廷镰,目双盲,不甚通晓古今。以史迁有

“左丘失明,乃著《国语》”之说,奋欲著书。招致宾客,日夜编辑

为《明书》,书冗杂不足道也。廷舞死,其父胤城流涕曰:“吾三子皆

已析产,独仲子死无后,吾哀其志,当先刻其书而后为之置嗣J遂

梓行之。慕吴、潘盛名,引以为重,列诸参阅姓名中。

书凡百余帙,颇有忌讳语,本前人诋斥之辞未经删削者。庄氏既

巨富,浙人得其书,往往持而恐吓之,得所欲以去。归安令吴之荣者,

以赃系狱,遇赦得出。有吏教之买此书,恐吓庄氏。庄氏欲应之,或

曰:“踵此而来,尽子之财不足以给,不如以一讼绝之。”遂谢之荣,

之荣告诸大吏,大吏右庄氏,不直之荣。之荣入京师,摘忌讳语,密

奏之。四大臣大怒,遣官至杭,执庄生之父及其兄廷钺及弟侄等,并

列名于书者十八人,皆论死。其刻书鬻书,并知府、推官之不发觉者,

亦坐之。发廷^之墓,焚其骨,籍没其家产。论罪深刻,余亦悯然。

所杀七十余人,而吴、潘二子与其难。当鞫讯时,或有改辞以求脱者。

吴子独慷慨大骂,官不能堪,至拳踢仆地。潘子以有母故,不骂亦不

辨。

其平居孝友笃厚,以古人自处,则两人同也。予之适越过潘子时,

余甥徐公肃新状元及第。潘子规余慎,无以甥贵稍贬其节,余谢不敢。

二子少余十余岁,而予视为畏友,以此也。方庄生作书时属客延予一

至其家予薄其人不学竟去以是不列名获免于难。二子所著书若干卷,

未脱稿,又假予所蓄书千余卷,尽亡。予不忍二子之好学笃行而不传

于后也,故书之。且其人实史才,非庄生者流也。

(选自《顾炎武诗文选译》,有删减)

2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方庄生作书时/属客延予一至/其家予薄其人不学/竟去/以是

不列名/获免于难

B.方庄生作书时/属客延予一至其家/予薄其人/不学竟去/以是

不列名/获免于难

C.方庄生作书时/属客延予一至其家/予薄其人不学/竟去/以是

不列名/获免于难

D.方庄生作书时/属客延予一至/其家予薄其人/不学竟去/以是

不列/名获免于难

2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生,明代称考取秀才入学的生员为诸生,这里指“科举之

路”。

B.《国语》,又称《左氏外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别体史书。

C.梓行,刻版印行。现在仍然使用的“付梓”一词,亦沿用此意。

D.及第,专指科举考试中状元,因榜上题名有甲乙次第,故名。

2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炎、潘福章既有才华又有气节,在明亡之后,放弃寻求功

名之路,以诗文自豪自娱。

B.吴炎、潘怪章认为只有写出一代史书才能留传后世,于是广

泛地搜集材料,埋头写作。

C.吴炎、潘桂章经过数年努力,逐渐有了名声,因此被列入《明

书》校阅者的姓名之中。

D.吴炎、潘松章二人都十分孝敬父母,友爱朋友,以古人为榜

样,行事一致,性情相投。

2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遂谢之荣,之荣告诸大吏,大吏右庄氏,不直之荣。

(2)其刻书鬻书,并知府、推官之不发觉者,亦坐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答司马谏议书

宋•王安石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外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

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

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

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

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

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

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

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人习于

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

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

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

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

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材料二:

与王介甫第三书①

宋•司马光

①光惶恐再拜,重辱示谕,益知不见弃外,收而教之,不胜感悚,

不胜感悚。

②夫议法度以授有司,此诚执政事也,然当举其大而略其细,存

其善而革其弊,不当无大无小,尽变旧法以为新奇也。且人存则政举,

介甫诚能择良有司而任之,弊法自去;苟有司非其人,虽日授以善法,

终无益也。介甫所谓先王之政者,岂非泉府②赊贷之事乎?窃观其意,

似与今日散青苗钱之意异也;且先王之善政多矣,顾以此独为先务乎?

今之散青苗钱者,无问民之贫富、愿与不愿,强抑与之,岁收其什四

之息,谓之不征利,光不信也。至于辟邪说,难壬人,果能如是,乃

国家生民之福也;但恐介甫之座,日相与变法而讲利者,邪说、壬人

为不少矣。彼颂德赞功、希意迎合者,皆是也。介甫偶未之察耳c盘

庚曰:“今我民用荡析离居岂汝威?用奉畜④汝众J又曰:“无或敢

伏小人之攸箴⑤。"又曰:“非废厥谋,吊由灵⑹。“盖盘庚遇水灾而

选都,臣民有从者,有违者,盘庚不忍胁以威刑故勤劳晓解其卒也皆

化而从之非谓废弃天下人之言而独行己志也。光岂劝介甫以不恤国事,

而同俗自媚哉?盖谓天下异同之议,亦当少垂意采察而已。

③幸恕其狂愚C不宣。光惶恐再拜。

【注释】①本文为司马光回复《答司马谏议书的书信。②泉府:

是周朝时的政府财政金融机构。③荡析离居:家人离散,没有定居。

④奉畜:抚养⑤攸箴:所规诚。⑥吊由灵:吊:善,指迁都善事。灵:专

门负责占卜的人,据说可传达上帝的命令。

材料三:

桂枝香•金陵怀古①

宋•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

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快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

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

后庭遗曲。

【注释】①本词是王安石罢相后退居金陵所作。

28.古汉语很多实词的义项往往保留在现代汉语的成语中,请为

以下加点词选取对应义项的成语。

(1)度义而后动()(2)夫议法度以授有司()

A.宽宏大度B.审时度势C.虚度年华D.贪墨败度

29.下列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故今具道所以B.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C.但恐介甫之座D.彼颂德赞功、希意迎合者

30.把材料一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

31.材料二第②段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盘庚不忍胁/以威刑故勤劳晓解/其卒也皆化而从之非/谓废弃

天下人之言而独行己志也

B.盘庚不忍胁以威刑/故勤劳晓解/其卒也皆化而从之/非谓废弃

天下人之言而独行己志也

C.盘庚不忍胁/以威刑故勤劳晓解其卒也皆化而从之非/谓废弃

天下人之言而独行己志也

D.盘庚不忍胁以威刑/故勤劳晓解其卒也/化而从之/非谓废弃天

下人之言而独行己志也

32.材料一、材料二中都使用了盘庚的事例但作用迥异,请作简

要分析Q

33.材料一、材料二均为驳论文,请结合两文内容对驳论文的批

驳方式作简要概括C

34.出版社准备编辑一套王安石作品选,可以收录本作品的一书

是()

A.《半山羁旅词选》B.《荆公诗余》

C.《拗相公送别》D.《临先生绝句》

35.简要概括材料三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六、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蓝田崔氏庄

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①,笑情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注】①孟嘉在聚会中帽落而依然风度翩翩,当人们嘲笑他时,

又能从容应对,使四座叹服。后遂用“孟嘉落帽、山头吹帽、山头落

帽”等称扬人的气度宽宏,风流倜傥,潇洒儒雅。

36.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按照诗歌节奏可划分为六层,层层变化,宛转自如,读

来有顿挫起伏之感C

B.颔联化用“孟嘉落帽”的典故,表明诗人跟孟嘉一样显示出

名士风流蕴藉之态C

C.颈联描山绘水,写蓝水远来,千涧奔泻,玉山高耸,两峰并

峙,尽显峥嫌气势C

D.尾联中诗人虽已醉眼朦胧,却仍盯住手中茱萸细看,不置一

言,却胜万语千言C

37.有人评价这首诗说“诗人满腹忧情,却以壮语出之”,请结

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

七、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蔓,某些植物的茎,它的特点是细长而不能直立。植物学家有“木

本曰藤,草本曰蔓”的说法。“蔓延”中的“蔓”,指的是蔓草一一①。

它们有顽强的生命力,“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而且长势凶猛,

只要下一场春雨过后,它们便把荒村野地当成自己的世界,一下子铺

开了角角落落。所谓“蔓延”,就是像蔓草一样延伸、扩展。“漫"和

水有关,本义为“大水貌”,引申为“浸淫、淹没”,《白蛇传》中便

有“水漫金山”一折。由于白浪滔天给人()的感觉,由此引申出

“遍、满”等义,如“漫山遍野”“漫天皆白"。水性至柔,奔涌无形,

不受拘束,故“漫”又可用来②,如写文章可以“漫笔”,作报告

可以“漫谈二所谓“漫延”,是指像水一样(),迅速渗透。可见,

“蔓延”和“漫延”,同样说的是“延”,一个比之为草,一个比之为

水,两者有()之妙,在使用中各有千秋。但随着用词习惯的变

化,它们已出现()的趋势:“蔓延”是通用词,"漫延''是专用词。

“蔓延",既可用本义,如“杂草蔓延”,又可用引申义,如“火势蔓

延”;既可用于具体的事物,如“一座座帐篷如莲花般在江滨蔓延盛

开“,又可用于抽象的事物,如“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在县城蔓延传

布、“漫延”则专指因水满而向四周扩散,如“大水一下子漫延到了

家门口”。

3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望无际无孔不入异曲同工分道扬铺

B.一马平川无坚不摧异曲同工南辕北辙

C.一望无际无孔不入殊途同归南辕北辙

D.一马平川无坚不摧殊途同归分道扬镶

3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只要下一场春雨,它们便把荒村野地当成自己的世界,一下

子铺开了角角落落

B.一场春雨过后,它们便把荒村野地当成自己的世界,一下子

铺开了角角落落

C.一场春雨过后,它们便把荒村野地当成自己的世界,一下子

铺满了角角落落

D.只要下一场春雨过后,它们便把荒村野地当成自己的世界,

一下子铺满了角角落落

4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

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41.思考:分类整理词语,理解词语的“家族二课下整理包含

共同语素的词语,如“特点”“特色”“特征”“特长”等;整理语素

间存在各种关系的词语,如同义关系、反义关系、亲属关系等;整理

表示相同或相反的感彩的词语……课上展示交流,理解词语的“家族

从上面的整理活动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如何更加有效地积

累词语?写一段文字体现自己的思考。

42.参照示例,对下面句子中的用词进行点评。

示例: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朱自清《荷

塘月色》)

点评:“泻”字紧扣“月光如流水一般”这个比喻,描绘出月光照

耀、一泻无余的景象,再加上“静静地”这个修饰语,就准确地写出

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倾泻,但又绝无声响的幽静。

(1)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

和阳光互相挑逗。(宗璞《紫藤萝瀑布》)

(2)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朱自清《背影》)

(3)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老舍

《济南的冬天》)

八、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①“顺民心”是先秦诸子对于如何治理国家制定的一条重要的原

则。但他们对于“民心”的理解又有所不同,只是将其作为一个理所

当然的依据。对“民心”的不同理解,使他们对于如何治理国家产生

了不同意见。

②在春秋战国时期,“民”的范围应是指“国人”一一宗族之人(包

括贵族),或者“庶人”一一社会上所有的一般民众。《论语•子路》

中记载:“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

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可见,孔子对于“民心”的理解,首先是“富二其次是“礼“礼”

是社会的秩序,是百姓遵守社会等级与统治者爱护百姓的一种约定。

百姓对统治者与社会秩序的信心决定了他们是否愿意来到这个国家,

所以有了“礼”的保障,百姓就会“既来之,则安之”。而同时,“富”

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但并不是最终的目的。孔子出身贵族,希

望生活在一个和谐有礼的文明社会当中。

③老子是史官,一向主张“无为”,他的论述时常是建立在君主

的立场上;而百姓,在他看来就像“羊”一样是可以驾驭驱使的c百

姓的心会被统治者所导向,所以统治者不能够使百姓生起异心。在老

子的眼里,百姓的意志是会随着天下形势不断地变化的,而且并不能

做出自我判断。百姓最舒服的政治姿态就是符合“道”运行的政治姿

态,这是最自然的不被打扰的状态。百姓少税少役,少受指令的限制,

君主不矜功好战,自然就会积累财富。同时君主还应对百姓一视同仁,

百姓愿意生活在一个平等公正的社会当中。

④法家韩非子的思想主要是为君主服务,而非为百姓着想,由此

与老子所言称之“以百姓心为心”的平等等之思想不同。韩非子认为

百姓所希望的理想社会,是君主圣人能够公正审判是非,要公正平等,

要治乱饬邪,制止淫荡泛滥。有明法严刑可以让百姓规范自己,杜绝

恶的行为,杜绝僭越,使国家富强。韩非子是贵族出身,对于百姓的

生活并未体贴过多,他所理解的民意,是从理论逻辑出发去推想的,

把行法令、定是非、去奸邪放在第一位。

⑤墨子在论述当中经常用人民死亡来说明儒家过于注重礼、排场,

以此来证明政教不可行。在其他诸子的论述当中,并没有一家有如此

多的民众死亡事例c墨子深处人民大众之中,深知他们的难处,所以

他提出节用、节葬,都是为了提供更多的物质需求,满足更多人的基

本生存需要。墨子认为顺民心者,能够得到鬼神的祐助,并以此作为

应该爱惜民意的依据。

(摘编自江咏《先秦诸子“民心”说内涵之差异》)

4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道家、墨家都将“顺民心”作为治理国家的依据,但

他们对“民心”的理解有所不同。

B.使百姓富足并不是最终目的,使百姓知礼才是孔子所认为的

接近理想的状态。

C.老子站在统治者的立场,建议统治者像驾驭驱使羊一样役使

百姓,不使其生异心。

D.韩非子所认为的平等是法规上的平等,这与老子认为对百姓

一视同仁的平等思想不同。

44.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的民心思想是达到“富”与“礼”,文中冉有与孔子的对

话就直接佐证了这一观点.

B.第③段侧重论述道家主张统治者要“无为”而治,顺“道”

而为,同时兼顾公正。

C.法家的民心思想是法令公正,第④段侧重叙述韩非子的法治

思想是为君主服务的。

D.第⑤段论述了墨家的“顺民心”思想,与儒家对民心思想的

论述形成对比关系C

4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懦、道、墨三家因自身的社会地位不同,从而对“民心”的理

解也产生了差异。

B.老子认为民心是不断变化的,统治者不需要去理会,只需一

视同仁,顺其自然C

C.孔子的先“富”、老子的“少税少役”、墨子的“节用”都体

现了对百姓的关注C

D.儒家、道家与墨家都认为君主爱惟民意、顺民心,百姓才会

“既来之,则安之二

九、小阅读一课内

46.阅读课本P130《语言的演变》,以下面的表格中所列的新词

语为例,探究新词语产生的原因,并完成表格。

新词语原因阐释

克隆、云计算科技进步科技前沿知识名词

核心素养①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动漫求简心理②

克隆、核心素养③“克隆”是英文“clone"或"cloning”

的音译;“核心素养”源于经合组织和欧盟理事会的研究报告,译自英

文“KeyCompetencies”

十、非选择类

47.从目前所学文言文中选择典型古今异义词,参照示例进行梳

理,并总结词义引申的规律。

示例:

博学

(1)古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释义:

(2)现代:有两件事我最憎恶:没有信仰的博学多才和充满信

仰的愚昧无知。(爱默生《处世之道•崇拜》)

释义:

48.请根据下面给出的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分析并翻译句子。

a.“期”

【本义】一段时间

【引申义】①规定的时日,期限。②等待。③期望,要求。④约

会。

(1)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病梅馆记》)

译文:

(2)期我乎桑中。(《诗经鄢风桑中》)

译文:

(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归去来兮辞》)

译文:

b.“适”

【本义】往,到

【引申义】①归向。②出嫁。③适合,适宜。④恰好,正巧⑤通

“嫡,正妻所生长子,正妻。

(1)杀适立庶。(《史记鲁周公世家》)

译文:

(2)余适客稷下。(《地震》)

译文:

(3)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孔雀东南飞》)

译文:

c.“覆”

【本义】反,翻转

【引申义】①颠覆,灭亡,覆没。②倒,倾倒。③覆盖,遮蔽。

④保护,庇护。

(1)前车覆,后车诫。(《汉书贾谊传》)

译文:

2)括既行,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古列女

传》)

译文:

d.“修”

【本义】修饰,装饰

【引申义】①修理,整治。②修养,修行。③修建。④善,美好。

(1)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过秦论》)

译文:

(2)行虽修而不显于众。(《进学解》)

译文:

49.请根据下面给出的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翻译句子。

“覆”

[本义]覆盖,掩蔽。

[引申义]①颠覆,灭亡。②倒,倒出。③反,翻转。④回,回复。

(1)前车覆,后车诫。(《汉书•贾谊传》)

(2)括既行,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古

列女传》)

十一、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感悟春天

朱国良

①江南的春天,总是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悄悄来临的,“杏花春

雨江南”,这是上了名诗之页的。数落我经历的几十个春天,总是乍

暖还寒,反反复复需要冲破凛冽的西风和反攻的寒潮才降临人间。因

此春光很金贵,春色也往往只能在雨中窥视,总在不经意中,只一眨

眼,便进入了初夏的境地了,常常令人生出春光难觅的感慨。

②珍爱春天,是热爱生活的一种执着,这也是对照冬天的岁月,

有比较、有鉴别的一种实际行动。虽然说,冬天的寒冷对于世界,是

净化、是考验、是生命的再生前提和生活的新生要素。这也是一种反

衬和折射:没有坚冰,谁去认可红梅的烂漫?没有白雪,谁去判定青

松的高洁?没有严寒,谁去仰视乔木的耸立?但是那似乎是哲学的命

题和诗人的想象。只有春天才是大众的,才是为伟人和凡人,诗人和

农人共同承认和赞美的。

③谁不承认春天是美好的?“遇物尽欣欣,爱春非独我”,诗人

白居易就是这样说的。翻翻一部唐诗吧,那里面尽有李白、杜牧、韩

愈、李贺对春的感慨。摆着道学面孔的人物,是不是不咏唱春天呢?

北宋理学家程颖写下了《春日偶成》,还成了选本《千家诗》的第一

首。朱熹更是有名的“老夫子",他面对朗朗春光,盈盈春意,也唱

了“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干红总是春”的《春日》诗。和尚是讲究

四大皆空的佛门子弟,也不能不被春天打动“凡心”。宋朝的志南和

尚写下了这样的名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在中国

的古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们从各个角度歌唱春天,从春风、春水、春

雨、春草、春柳、春鸟、春山、春游、春宵、春眠等来尽情歌唱,进

而从欣赏春天写到珍惜春光。

④品味春色、目送春鸟、沐浴春风,可以感召人性、感受浮生、

感叹世事、感谢生活。这可以说是中外一致,概莫能外的。“闺中少

妇不曾愁,春日凝汝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如果说这位生在封建时代的女子奈何不了这种生活,从一缕春色中感

悟到人伦之乐才是大乐.,那么现代的那位美国哲人桑塔耶那则更是出

奇,甘愿被春天俘虏。这先生长期在哈佛教书,50岁那年,春日的

一天在讲台上,偶有知更鸟飞来,立在窗格子上,他注意到了,感受

到又一个春天的到来。他回过头来,向学生们说:“我与阳春有约!”

冲出教室,开始了他云游欧洲大陆之行。

⑤生命四季,是我们每个人都共有的,而春天更能开启人们的感

情之源、心灵之泉。英国诗人拜伦有一年春天看见一位盲人在沿街乞

讨,旁边还有一个牌子写着八个字:“自幼失明,沿街乞讨。”但盆中

只有稀稀落落几个钱。拜伦同情之下,马上给他改了八个字:“春天

来了,我看不见!“哪里还有比看不见春天更痛苦的呢!路人一见之

下,纷纷给予施舍。这是文字的力量,更是春天的魅力!难怪首次在

甲骨文里露面的形声字就是“春二难怪古人殷殷切切地寄语他的友

人“此行江南去,千万和春住:居住在大观园中的湘云更是大声疾

呼:“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可是事实上春光难永驻,有来必

有去,谁也挡不住“流水落花春去也”的结局。不管是落花有意,还

是流水无情,都表现了时间之易逝的自然迹象,但是精神上的青春,

意志里的春色,进取中的春光,则当常驻于有志人和奋斗者的岁月年

华里!

50.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春光很金贵”是因为春“总是乍暖还寒,反反复复

需要冲破凛冽的西风和反攻的寒潮才降临人间”。

B.“只有春天才是大众的,才是为伟人和凡人、诗人和农人共同

承认和赞美的”是因为在春天的怀抱里,不论什么样的身份和地位,

人人都能尽享春天带来的欢乐。

C.”这可以说是中外一致”中的“这”是指品味春色、目送春鸟、

沐浴春风,可以感召人性、感受浮生、感叹世事、感谢生活。

D.第④段中所引诗句中的“悔”字表现了怀春思夫的女子内心

的压抑和无奈,段尾的“冲”字则充分显示出了桑塔耶那的草率与放

荡不羁。

5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开篇作者引用“杏花春雨江南”的诗句,把读者带入江南

春天蒙蒙细雨,缕缕花香的美妙意境之中,为后文的抒情议论做好铺

垫。

B.第②段“但是那似乎是哲学的命题和诗人的想象”一句,“那”

指代对冬天“有比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