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32页)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中物理教科版(2024)八年级期中必刷常考题之牛顿第一定律一.选择题(共8小题)1.(2025•碑林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的是打羽毛球接球时击球一瞬间的照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被击中的一瞬间羽毛球的惯性消失了 B.使羽毛球反向飞出的力是球拍网线发生形变时产生的 C.羽毛球被击飞后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D.由于羽毛球很轻,所以在撞击网线时无法使网线发生形变2.(2024秋•浦东新区期末)“复兴号”列车从站台启动到正常运行的过程中,列车的惯性()A.先变大后不变 B.变小 C.变大 D.不变3.(2024秋•北流市期末)平直公路行驶中的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身体会()A.静止 B.前倾 C.后仰 D.侧翻4.(2024秋•莱芜区期末)《考工记》中有“马力既竭,转犹能一取焉”,意思是马对车不施加拉力了,车还能继续向前运动,这是关于惯性的最早记述。关于马车的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马的拉力改变时,马车的惯性改变 B.车无论是否受力,马车都具有惯性 C.马车运动的越快,马车的惯性越大 D.撤去拉力后,马车受到惯性的作用5.(2024秋•平潭县期末)2024年11月20日至22日,福州市第61届中小学生运动会田径比赛在省体田径场举行(如图)。下列运动项目中运动员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A.田径场上冲刺的运动员 B.飞过横杆的跳高运动员 C.扑向足球的守门员 D.站在领奖台上的运动员6.(2024秋•北碚区校级期末)附中诗词大会如火如荼展开,关于下列诗句与涉及到的物理知识,对应正确的是()A.“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中“桥流”所选择的参照物是桥 B.“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中草是绿色,是因为草反射了绿色光 C.“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中“水浅”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 D.“船到江心抛锚迟,悬崖勒马早已晚”中“早已晚”是因为马受到惯性作用7.(2025•姑苏区模拟)下列现象中,属于利用惯性的是()A.坐汽车时要系好安全带 B.行车时要注意保持车距 C.跳远运动员快速助跑 D.学校路段需减速慢行8.(2024秋•黄浦区期末)如图所示,小车运动时盛有水的烧杯水面向右倾,则小车运动状态变化的情况是()A.一定向右减速 B.一定向左减速 C.可能向左加速 D.可能向右加速二.填空题(共5小题)9.(2024秋•黄浦区期末)运动中蕴含很多物理知识:运动员挥拍击打网球主要是为了改变球的高速运动的网球撞击球拍会改变球拍网线的(均选填“形状”“运动状态”);网球脱离球拍后继续在空中运动,以地面为参照物,网球是的(选填“运动”“静止”),网球的惯性(选填“变大”“变小”“不变”)。10.(2024秋•永春县期末)舰载机在航母上降落时必须适时放下舰钩,钩住甲板上的拦阻索,达到强行减速的目的。这个过程中,舰钩对拦阻索的拉力拦阻索对舰钩的拉力;降落时,舰载机不能马上停下是因为舰载机具有。11.(2024秋•嘉定区期末)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羽毛球被击向空中后,因其具有而继续运动;篮球撞击篮板时会发出“嘭”的声音,声音主要是由篮板的产生的;以正在游泳的运动员为参照物,看台是(选填“静止”或“运动”)的。12.(2024•昭通模拟)如图所示,两辆同向行驶的汽车发生了“追尾”,虽然后面B车的司机紧急刹车,仍撞击了A车,B车撞击A车的力A车撞击B车的力(选填“>”、“<”、“=”),“追尾”后,A车驾驶员受到(选填“安全气囊”、“安全带”、“汽车头枕”)的保护。13.(2024春•瑶海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将一小球向斜上方抛出。小球做复杂的曲线运动,在最高点小球受到的重力突然消失,空气阻力不计,则小球将(选填“静止”、“竖直下落”或“做匀速直线运动”)。三.简答题(共1小题)14.(2024秋•鼓楼区校级期末)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我国选手苏翊鸣获得男子单板滑雪大跳台冠军。比赛时,苏翊鸣沿着跳台的倾斜助滑道下滑,借助速度和弹跳力使身体沿抛物线在空中飞行4~5秒钟后,稳稳落在着陆坡上,继续减速滑行至停止区停下。请用物理知识解释:为什么运动员最终能停在停止区而不是着陆坡?四.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15.(2024春•福田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1)让同一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保证小车到达水平面的初速度。物理学上,这种研究方法叫做。(2)由实验可以看出,小车在(选填“毛巾/棉布/木板”)表面运动的距离最长,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选填“快/慢”)。(3)伽利略对类似的实验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推测:如果运动的物体突然不受任何阻力的作用,它将保持,说明物体的运动(选填“需要/不需要”)力来维持。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上概括出了牛顿第一定律,该定律(填字母)。A.能用实验直接验证B.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所以不能确定这个定律是否正确C.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概括得出的
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中物物教科版(2024)八年级期中必刷常考题之牛顿第一定律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题号12345678答案BDBBDBCC一.选择题(共8小题)1.(2025•碑林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的是打羽毛球接球时击球一瞬间的照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被击中的一瞬间羽毛球的惯性消失了 B.使羽毛球反向飞出的力是球拍网线发生形变时产生的 C.羽毛球被击飞后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D.由于羽毛球很轻,所以在撞击网线时无法使网线发生形变【考点】惯性的普遍性;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弹力的概念;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专题】运动和力;理解能力.【答案】B【分析】(1)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2)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3)空中运动的物体会受到重力和阻力作用。【解答】解:A.因为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故A正确;B.球拍网线发生形变时会产生弹力作用在球上,从而使其飞出,故B正确;C.羽毛球被击飞后受到重力和空气的阻力作用,故C错误;D.虽然羽毛球很轻,但当它撞击网线时使网线发生微小形变,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惯性、弹力产生原因、受力分析等,属于基础题。2.(2024秋•浦东新区期末)“复兴号”列车从站台启动到正常运行的过程中,列车的惯性()A.先变大后不变 B.变小 C.变大 D.不变【考点】惯性大小的影响因素.【专题】应用题;运动和力;应用能力.【答案】D【分析】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解答】解: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列车从站台启动到正常运行的过程中,其质量不变,所以列车的惯性不变,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对惯性大小影响因素的了解,属基础题,难度不大。3.(2024秋•北流市期末)平直公路行驶中的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身体会()A.静止 B.前倾 C.后仰 D.侧翻【考点】运用惯性判断物体的运动.【专题】应用题;运动和力;应用能力.【答案】B【分析】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解答】解:平直公路行驶中的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的下半身随汽车一同减速,而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会向前倾。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对生活中惯性现象的理解与应用,属基础题。4.(2024秋•莱芜区期末)《考工记》中有“马力既竭,转犹能一取焉”,意思是马对车不施加拉力了,车还能继续向前运动,这是关于惯性的最早记述。关于马车的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马的拉力改变时,马车的惯性改变 B.车无论是否受力,马车都具有惯性 C.马车运动的越快,马车的惯性越大 D.撤去拉力后,马车受到惯性的作用【考点】惯性大小的影响因素.【专题】应用题;运动和力;应用能力.【答案】B【分析】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解答】解:AC、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马的拉力改变时,或马车运动变快,马车的惯性大小都不变,故AC错误;B、一切物体都有惯性,车无论是否受力,马车都具有惯性,故B正确;D、撤去拉力后,马车仍具有惯性,但不能说是受到惯性的作用,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对惯性概念的理解,对惯性现象的认识,对影响惯性大小因素的掌握,属基础题。5.(2024秋•平潭县期末)2024年11月20日至22日,福州市第61届中小学生运动会田径比赛在省体田径场举行(如图)。下列运动项目中运动员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A.田径场上冲刺的运动员 B.飞过横杆的跳高运动员 C.扑向足球的守门员 D.站在领奖台上的运动员【考点】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判断.【专题】运动和力;应用能力.【答案】D【分析】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的是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的改变,包括以下三种情况:(1)速度大小发生改变而方向不变;(2)速度大小不发生改变而方向改变;(3)速度大小以及方向都发生改变。【解答】解:A、冲刺的运动员速度发生改变,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故A错误;B、飞过横杆的跳高运动员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发生改变,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故B错误;C、扑向足球的守门员运动方向和速度发生改变,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故C错误;D、站在领奖台上的运动员相对地面静止,运动状态不变,故D正确。故选:D。【点评】解决此类题目可从结果出发进行判断:当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时,即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当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或者方向改变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6.(2024秋•北碚区校级期末)附中诗词大会如火如荼展开,关于下列诗句与涉及到的物理知识,对应正确的是()A.“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中“桥流”所选择的参照物是桥 B.“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中草是绿色,是因为草反射了绿色光 C.“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中“水浅”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 D.“船到江心抛锚迟,悬崖勒马早已晚”中“早已晚”是因为马受到惯性作用【考点】惯性与力的区别;光的折射现象;物体的颜色;参照物的选择.【专题】应用题;其他综合题;应用能力.【答案】B【分析】(1)在研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要看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是否发生改变,若改变,则是运动的,若不改变,则是静止的;(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3)池水变浅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4)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成受惯性作用。【解答】解:A、“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中“桥流”所选择的参照物是水,因为桥相对于水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是运动的,故A错误;B、“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中草是绿色,是因为草反射了绿色光,故B正确;C、“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中“水浅”是水底看起来比较浅,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看水底是逆着光的传播方向看的(即逆着折射光线看),我们始终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浅,故C错误;D、“船到江心抛锚迟,悬崖勒马早已晚”中“早已晚”是因为马具有惯性,而不能说成受到惯性作用,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运动与静止的判断、物体颜色的规律、光的折射现象、惯性等,综合性强,但难度不大。7.(2025•姑苏区模拟)下列现象中,属于利用惯性的是()A.坐汽车时要系好安全带 B.行车时要注意保持车距 C.跳远运动员快速助跑 D.学校路段需减速慢行【考点】惯性的利用.【专题】应用题;运动和力;应用能力.【答案】C【分析】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解答时要注意抓住“利用惯性‘有利’的一面”,注意将它与惯性带来的危害和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等区别开来。【解答】解:A、坐汽车时要系好安全带,否则在刹车时人由于惯性而向前倾,容易发生伤害事故,属于防止惯性带来伤害,故A不符合题意;B、行车时要注意保持车距是为了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无法及时刹车,发生追尾现象,是防止惯性带来危害,故B不符合题意。C、跳远运动员助跑是为了在起跳前使自己处于运动状态,起跳后人由于惯性会跳得更远,属于利用惯性,故C符合题意;D、学校路段减速慢行属于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对惯性的利用、理解,并且能利用惯性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8.(2024秋•黄浦区期末)如图所示,小车运动时盛有水的烧杯水面向右倾,则小车运动状态变化的情况是()A.一定向右减速 B.一定向左减速 C.可能向左加速 D.可能向右加速【考点】运用惯性判断物体的运动.【专题】应用题;运动和力;分析、综合能力.【答案】C【分析】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据此分析。【解答】解:当小车向右减速运动时,烧杯受摩擦力随车减速,烧杯内的水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使得水向右倾;当小车向左加速运动时,烧杯受摩擦力随车加速,烧杯内的水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使得水向右倾;因此,小车运动状态变化的情况可能是向左加速,也可能是向右减速。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惯性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注意本题中有两种可能性。二.填空题(共5小题)9.(2024秋•黄浦区期末)运动中蕴含很多物理知识:运动员挥拍击打网球主要是为了改变球的运动状态高速运动的网球撞击球拍会改变球拍网线的形状(均选填“形状”“运动状态”);网球脱离球拍后继续在空中运动,以地面为参照物,网球是运动的(选填“运动”“静止”),网球的惯性不变(选填“变大”“变小”“不变”)。【考点】惯性大小的影响因素;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力的作用效果.【专题】应用题;运动和力;应用能力.【答案】运动状态;形状;运动;不变。【分析】(1)力的两种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要看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是否发生改变,若改变,则是运动的,若不改变,则是静止的;(3)影响惯性大小的因素是质量,质量不变,惯性大小不变。【解答】解:(1)运动员挥拍击打网球时,网球的运动速度和方向都发生了变化,主要是为了改变球的运动状态;高速运动的网球撞击球拍会改变球拍网线,此时网线发生了弹性形变,体现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2)网球脱离球拍后继续在空中运动,以地面为参照物,网球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是运动的;(3)网球脱离球拍后继续在空中运动,网球的质量不变,惯性不变。故答案为:运动状态;形状;运动;不变。【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力的作用效果、运动与静止的判断、惯性等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难度不大。10.(2024秋•永春县期末)舰载机在航母上降落时必须适时放下舰钩,钩住甲板上的拦阻索,达到强行减速的目的。这个过程中,舰钩对拦阻索的拉力等于拦阻索对舰钩的拉力;降落时,舰载机不能马上停下是因为舰载机具有惯性。【考点】惯性的概念;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专题】应用题;运动和力;应用能力.【答案】等于;惯性。【分析】(1)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2)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解答】解:舰钩对拦阻索的拉力与拦阻索对舰钩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二者大小相等;降落时,舰载机不能马上停下是因为舰载机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答案为:等于;惯性。【点评】此题考查惯性、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属于基础题目,难度不大。11.(2024秋•嘉定区期末)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羽毛球被击向空中后,因其具有惯性而继续运动;篮球撞击篮板时会发出“嘭”的声音,声音主要是由篮板的振动产生的;以正在游泳的运动员为参照物,看台是运动(选填“静止”或“运动”)的。【考点】惯性的概念;声音产生的原因;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专题】应用题;运动和力;应用能力.【答案】惯性;振动;运动。【分析】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在研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要看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是否发生改变,若改变,则是运动的,若不改变,则是静止的。【解答】解:羽毛球被击向空中后,因其具有惯性而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向前运动;篮球撞击篮板时会发出“嘭”的声音,声音主要是由篮板的振动产生的;以正在游泳的运动员为参照物,看台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是运动的。故答案为:惯性;振动;运动。【点评】本题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考查了对惯性的应用,声音的产生,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等,属基础题。12.(2024•昭通模拟)如图所示,两辆同向行驶的汽车发生了“追尾”,虽然后面B车的司机紧急刹车,仍撞击了A车,B车撞击A车的力=A车撞击B车的力(选填“>”、“<”、“=”),“追尾”后,A车驾驶员受到汽车头枕(选填“安全气囊”、“安全带”、“汽车头枕”)的保护。【考点】惯性的概念;力的相互性.【专题】应用题;运动和力.【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惯性是一切物体具有的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在交通安全中尤其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结合惯性知识可对题干中的现象做出解释。【解答】解:(1)两辆同向行驶的汽车发生“追尾”时,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撞击时B车对A车有力的作用,同时A车对B车也有一个力的作用,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2)A车驾驶员由于受到汽车头枕的保护,撞击时A车加速运动,A车驾驶员由于具有惯性,仍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相对于车向后运动,受头枕保护未严重受伤。故答案为:=;汽车头枕。【点评】本题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完整的用惯性来解释生活中现象的实例,对描述的过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是我们应该学习的。13.(2024春•瑶海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将一小球向斜上方抛出。小球做复杂的曲线运动,在最高点小球受到的重力突然消失,空气阻力不计,则小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选填“静止”、“竖直下落”或“做匀速直线运动”)。【考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专题】应用题;运动和力;应用能力.【答案】做匀速直线运动。【分析】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任何外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解答】解:小球在最高点时,在水平方向上仍有一定速度,若此时重力突然消失且空气阻力不计,则小球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所以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小球将以此时的速度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故答案为:做匀速直线运动。【点评】此题考查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属于基础题目,难度不大。三.简答题(共1小题)14.(2024秋•鼓楼区校级期末)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我国选手苏翊鸣获得男子单板滑雪大跳台冠军。比赛时,苏翊鸣沿着跳台的倾斜助滑道下滑,借助速度和弹跳力使身体沿抛物线在空中飞行4~5秒钟后,稳稳落在着陆坡上,继续减速滑行至停止区停下。请用物理知识解释:为什么运动员最终能停在停止区而不是着陆坡?【考点】运用惯性判断物体的运动.【专题】应用题;运动和力;应用能力.【答案】运动员落在着陆坡上后,由于惯性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会向前滑行,最终停在停止区。【分析】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据此解释。【解答】答:运动员落在着陆坡上后,由于惯性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会向前滑行,最终停在停止区。【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惯性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属基础题,难度不大。四.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15.(2024春•福田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1)让同一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保证小车到达水平面的初速度相同。物理学上,这种研究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2)由实验可以看出,小车在木板(选填“毛巾/棉布/木板”)表面运动的距离最长,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选填“快/慢”)。(3)伽利略对类似的实验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推测:如果运动的物体突然不受任何阻力的作用,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说明物体的运动不需要(选填“需要/不需要”)力来维持。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上概括出了牛顿第一定律,该定律C(填字母)。A.能用实验直接验证B.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所以不能确定这个定律是否正确C.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概括得出的【考点】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的原因.【专题】定性思想;探究型实验综合题;科学探究能力.【答案】(1)相同;控制变量法;(2)木板;慢;(3)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C。【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实验中需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2)要知道阻力大小与表面光滑程度的关系以及运动的距离与阻力大小的关系;比较小车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即可得出结论;(3)根据实验现象推理得出结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概括得出。【解答】解:(1)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2)由图可知,小车在木板表面运动的距离最长;因为水平面越光滑,阻力就越小,物体运动的距离就越长,所以可知小车在木板表面上受到的阻力小,速度减小得慢;(3)对此实验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推测:如果水平面光滑,小车在运动时不受阻力,则小车将运动的无限远,小车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故说明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牛顿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上概括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实际中物体都要受到力的作用,该定律不能通过实验直接验证,而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进一步推理得出的,这用到了实验推理法;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上概括出了牛顿第一定律,该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概括得出的,故选C。故答案为:(1)相同;控制变量法;(2)木板;慢;(3)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C。【点评】这一实验再现了牛顿第一定律的研究过程,最后的环节属于理想实验法,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物理研究方法。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应该重点学会对物体进行受力情况的分析。
考点卡片1.参照物的选择【知识点认识】1.参照物的选择: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既可以选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也可以选运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可本着便于研究的原则,选取合适的参照物,如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通常选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本身不能选作参照物,因为以此研究对象为参照物,研究对象永远都是静止的.2.参照物的判断方法:方法指南:①要明确研究对象;②明确物体的运动情况;③如果研究对象是运动的,哪个物体相对于它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哪个物体就是参照物;如果研究对象是静止的,哪个物体相对它的位置没有改变,哪个物体就是参照物.【命题方向】参照物的选择是中考的热点.例:古诗有云:“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这一句中,诗人选择的参照物是()A.桥B.河岸C.水D.岸上的树分析: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否则是运动的。解析:解:“桥流”说明桥处于相对运动状态,那么所选参照物与桥之间的位置应该发生了变化;诗人在桥上走,以流动的水为参照物,水是相对静止的,桥就是运动的,所以会感觉“桥流水不流”,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再判断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变化。【解题方法点拨】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例如:在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状态时,通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研究行驶的车辆上的物体的运动时,可以选车厢为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能是被研究物体本身,否则,研究对象永远是静止的,是没有意义的.。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知识点认识】1.选取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就不同,所以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2.相对静止:若两个物体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则它们是相对静止的关系。(1)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地面为参照物,二者都是运动的;以卡车为参照物,收割机是静止的;以收割机为参照物,卡车是静止的。(2)空中加油机和受油机:以地面为参照物,二者都是运动的;以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也是静止的。【命题方向】所选参照物与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例:甲、乙两同学以相同的速度同向骑行在滨河大道上,分别以乙同学、大道两旁的房屋为参照物,甲同学的状态()A.都是运动的B.都是静止的C.运动、静止D.静止、运动分析: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变化了,物体就是运动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物体就是静止的。解析:解:甲、乙两同学以相同的速度同向运动,以乙同学为参照物,甲同学和乙同学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甲同学是静止的;以道路两旁的房屋为参照物,甲同学的位置发生变化,甲同学是运动的。故选:D。点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解题方法点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意味着物体的运动状态取决于所选参照物,不同的参照物可能导致不同的描述。3.力的作用效果【知识点的认识】(1)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直接作用于物体,导致其形状发生变化。例如,当我们用力拉弹簧时,弹簧会被拉长;或者当我们用力挤压一个气球时,气球会变瘪。这些现象都是力作用于物体,使其形状发生改变的例子。(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不仅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还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变化包括速度的大小、方向,或者是物体由静止到运动,由运动到静止的转变。例如,当我们用手推一个静止的课本时,课本会由静止变为运动,这表明力改变了课本的运动状态。4.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知识点的认识】(1)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直接作用于物体,导致其形状发生变化。例如,当我们用力拉弹簧时,弹簧会被拉长;或者当我们用力挤压一个气球时,气球会变瘪。这些现象都是力作用于物体,使其形状发生改变的例子。(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不仅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还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变化包括速度的大小、方向,或者是物体由静止到运动,由运动到静止的转变。例如,当我们用手推一个静止的课本时,课本会由静止变为运动,这表明力改变了课本的运动状态。【命题方向】理解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能结合生活中的实际现象进行分析。例:下列运动场景中,能明显观察到力使物体发生形变的是()A.踢出去的足球在草地上越滚越慢B.足球在空中沿弧线飞行C.守门员抱住飞来的足球D.踩在脚下的足球变扁分析: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解析:解:A、踢出去的足球在草地上越滚越慢,足球的运动速度大小发生了改变,这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故A不符合题意;B、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划出弧线,足球的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这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故B不符合题意;C、守门员抱住飞来的足球,这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故C不符合题意;D、踩在脚下的足球变扁,这是物体形状的改变,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力的作用效果,属于基础性题目。【解题方法点拨】理解力的作用效果对于解释和理解许多物理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都是至关重要的。5.力的相互性【知识点的认识】相互性(相互作用力):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命题方向】通过现象判断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例:赛龙舟是端午节里的传统习俗。当号令一响,各龙舟上的运动员奋力划桨,龙舟向前加速运动。这可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析:解:赛龙舟比赛时,向后划桨,桨对水施加向后的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会同时对桨施加向前的反作用力,所以龙舟向前运动。点评:本题以端午节“赛龙舟”为载体考查相关的物理知识,注重了物理和生活的联系,是中考的热点题型之一。【解题方法点拨】相互作用的力一定是同性质的力。例如,压力和支持力都是弹力,物体和接触面间的摩擦力;两个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的电场力,或电流间的磁场力等等6.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知识点的认识】相互作用力的产生条件是:力大小相等(合力为零处于无方向静止运动状态)或不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简单概括为异物、等值、反向、共线。一对相互作用力必然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命题方向】考查相互作用的力的特点。例:如图所示,小花穿着滑冰鞋用力向右推墙,自己却离墙而去,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也表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小花对墙的力和墙对小花的力大小相等(选填“相等”或“不相等”)。分析:(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解析:解:如图所示,小花穿着滑冰鞋用力向右推墙,自己却离墙而去,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小花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力改变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小花对墙的力和墙对小花的力大小相等。故答案为:相互;运动状态;相等。点评:本题考查了力作用的相互性和力的作用效果,属于基础题。【解题方法点拨】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各自产生效果,不能抵消。虽然大小相等,但效果不一定相同。例如,拔河时,承受力小的队伍破坏性更大。7.弹力的概念【知识点的认识】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如压力,支持力,拉力)【命题方向】考查对弹力的概念的理解,常以选择题出现。例:当一个人站在坚硬的水泥地面上时,水泥地面()A.发生了弹性形变,对人施加了弹力的作用B.发生了弹性形变,对人施加了重力的作用C.没有发生弹性形变,因为地面太坚硬了D.没有发生弹性形变,因为人太轻了分析:弹力是物体发生了弹性形变,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使它发生形变的物体施加的力。根据弹力的概念可以得出地面对人施加了一个向上的弹力。解析:解:一个人站在坚硬的水泥地面上,对水泥地面施加了一个竖直向下的压力,水泥地面会发生弹性形变(弹性形变的程度比较小,所以用肉眼看不见),水泥地面要恢复原状,就会对人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弹力。这个力又叫支持力。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我们对弹力的理解。需要注意的是生活中很多物体受力时,都会发生弹性形变,只是弹性形变的程度比较小,我们看不到罢了。【解题方法点拨】弹力是物体在受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并具有恢复原状的能力。它是物质的一种性质,是一种使物体发生形变并在消除外力作用后恢复原状的能力。8.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知识点的认识】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竖直向下是指和物体所在处水平面垂直向下的方向,应注意“竖直向下”与“垂直向下”是有区别的,“垂直向下”是指垂直于某个平面向下;重力的方向不受其他作用力的影响,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命题方向】考查重力的方向与运动的状态无关。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球从斜面上滚下,它受的重力方向沿斜坡向下B.推出去的铅球,在空中受到的重力方向是斜向下的C.静止在斜坡上的汽车所受的重力的方向与斜坡垂直D.氢气球正在上升,它所受的重力方向仍然竖直向下分析:重力作为初中物理中重要的一种力,它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即垂直水平面向下,而与物体所处的位置,运动情况等无关。解析:解;A、B、C中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而与物体的位置,运动情况无关,故A、B、C错误;D、氢气球在上升时,仍要受到地球向下的吸引力即重力,所以此时重力的方向仍然竖直向下,故选D点评:重力方向是学生易错的一个考点,往往记做“垂直向下”或认为与物体表面垂直。【解题方法点拨】重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的,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9.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知识点的认识】实验目的: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原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实验器材:斜面、小车、木板、毛巾、棉布、玻璃板、米尺注意事项:小车每次都必须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实验步骤:1.在水平桌面上固定斜面,使斜面在实验中的倾角固定,在斜面上找好释放小车的起点,并做出明显的标记2.把毛巾铺在水平木板上,将小车从斜面的释放标记处由静止释放,记下小车最终在毛巾上停下来的位置,用米尺测量从斜面底部到小车停下来的位置之间的距离,记录到表格中3.将毛巾换成棉布,重复步骤2.4.将棉布取下,使小车在木板上运动,重复步骤2.5.将玻璃板放在木板上,重复步骤2.6.完成实验记录中的表格,总结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结论:通过实验分析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路程越短。【命题方向】考查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包括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方法,数据分析,注意事项等内容。例:在探究“推断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的实验中,某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此实验中应分别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选填“同一”或“不同”)位置由静止下滑,这样做能够保证小车到达水平面起始端的速度相同。(2)通过比较小车在毛巾、棉布、木板上滑行的距离,可以得出: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进一步推理可知,如果运动的小车不受力,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3)通过本实验推理可知B(选填“A”或“B”)观点是正确的。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分析:(1)小车从同一斜面的相同高度由静止下滑,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等;(2)(3)小车停下来的原因是小车受到了摩擦阻力,实验中通过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改变阻力的大小,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据此推理出阻力为零时的运动情况。解析:解:(1)为保证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等,需让小车从相同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2)表面越光滑,阻力就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就越远,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假如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即小车不受力,小车的运动状态将不会改变,做匀速直线运动;(3)通过本实验推理可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选B。故答案为:(1)同一;速度;(2)匀速直线;(3)B。点评:本题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考查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推理法的运用,难度不大。【解题方法点拨】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它将永远匀速直线运动下去。牛顿第一定律也称惯性定律就是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来的。这个定律因为是用科学推理的方法得出,所以不是用实验直接得出的。10.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的原因【知识点的认识】实验目的: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原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实验器材:斜面、小车、木板、毛巾、棉布、玻璃板、米尺注意事项:小车每次都必须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实验步骤:1.在水平桌面上固定斜面,使斜面在实验中的倾角固定,在斜面上找好释放小车的起点,并做出明显的标记2.把毛巾铺在水平木板上,将小车从斜面的释放标记处由静止释放,记下小车最终在毛巾上停下来的位置,用米尺测量从斜面底部到小车停下来的位置之间的距离,记录到表格中3.将毛巾换成棉布,重复步骤2.4.将棉布取下,使小车在木板上运动,重复步骤2.5.将玻璃板放在木板上,重复步骤2.6.完成实验记录中的表格,总结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结论:通过实验分析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路程越短。【命题方向】考查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包括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方法,数据分析,注意事项等内容。例:伽利略等科学家曾作如图所示的实验,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处滑下,观察、比较小车沿不同平面的运动情况。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处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平面时具有相同的速度;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时候,应使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以及控制变量法的应用。解析:解:要研究牛顿第一定律,必须应用控制变量法,控制小车起始速度相同,所以应使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因为从同一高度滑下就具有相同的重力势能,到达底端才有相同的动能,由于质量相等,所以速度相等。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实验探究的理解和掌握。在理解这一定律时要抓住“一切”、“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总”、“或”这些关键词语。【解题方法点拨】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它将永远匀速直线运动下去。牛顿第一定律也称惯性定律就是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来的。这个定律因为是用科学推理的方法得出,所以不是用实验直接得出的。11.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知识点的认识】(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的运动是不需要力来维持的即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此外,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必须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3)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而是通过分析实验,再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的并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命题方向】考查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判断突然不受力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例:如图所示,用细绳拴住小球,另一端悬挂固定在铁架台O点上,从A点静止释放小球,小球摆动至B点(此刻小球速度为0m/s)。若小球运动到B点瞬间,细绳突然断裂,小球将()A.在B点静止不动B.沿轨迹1运动C.沿轨迹2运动D.沿轨迹3运动分析:当物体不受力时,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解析:解:小球从A点静止释放,当摆动至B点瞬间小球速度为0m/s,若此时细绳突然断裂,小球由于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下运动,即沿轨迹1运动。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力与运动的关系,属于基础知识考查,难度不大。【解题方法点拨】应注意从以下四个方面理解牛顿第一定律:(1)“一切”是说定律对所有物体普遍适用.(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指定律成立的条件,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理想情况,即物体确实没有受到任何外力作用;二是物体所受各力的合力为零.(3)“总”指的是总这样,没有例外.(4)“或”即两种状态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定律表明: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考虑问题也应从这两方面来考虑,首先判断物体原来的运动状态,然后再根据牛顿第一定律来解答.12.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判断【知识点的认识】运动状态的改变”即“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的改变”。也就是说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以下三种情况:速度的大小发生改变——加速或者减速;速度的方向发生改变——曲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同时发生改变——曲线运动。【命题方向】判断物体运动的状态是否变化。例:下列物体中,运动状态不变的是()A.匀速转弯的汽车B.在平直轨道上匀速前进的列车C.加速上升的火箭D.正在进站的高铁分析:运动状态改变是指速度大小的改变、运动方向的改变或者二者同时改变。解析:解:A、匀速转弯的火车,速度不变但方向在改变,故A不符合题意;B、在平直轨道上匀速前进的列车,速度和方向都不变,则运动状态没有改变,故B符合题意。C、加速上升的火箭,运动速度是越来越快的,故C不符合题意;D、正在进站的高铁做减速运动,速度大小改变,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正确理解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运动快慢或运动方向的改变或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都改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题方法点拨】理解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运动快慢或运动方向的改变或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都改变13.惯性的概念【知识点的认识】(1)惯性的定义:一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属性叫做惯性。(2)惯性的特点①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固有属性,无论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无论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都具有惯性。②任何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是有惯性的,它要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命题方向】考查惯性的概念以及惯性现象。例: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下端套有扎紧的气球,管中装有适量水,处于竖直静止状态(图甲);手握玻璃管突然向某一方向运动时,气球突然变大(图乙)。下列对该现象的判断,正确的是()A.玻璃管是突然向上运动的B.玻璃管是突然向下运动的C.该现象的产生是由于水具有惯性D.该现象的产生是由于玻璃管具有惯性分析: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据此分析即可解答。解析:解:由于水具有惯性,当手握玻璃管突然向上运动时,玻璃管上升,水保持静止,流入气球,使得气球突然变大。故AC正确、BD错误。故选:A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惯性现象的理解,解释惯性现象时的步骤:①确定研究对象,阐明其原来的运动状态;②说明哪个物体或物体的哪一部分运动状态改变了;③说明哪个物体或物体的哪一部分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④说明结论。【解题方法点拨】理解惯性的概念以及惯性的生活现象。14.惯性与力的区别【知识点的认识】①物理意义不同;惯性是指物体具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而力是指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惯性是物体本身的属性,始终具有这种性质,它与外界条件无关;力则只有物体与物体发生相互作用时才有,离开了物体就无所谓力.②构成的要素不同:惯性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和作用点,而大小也没有具体数值,无单位;力是由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要素构成,它的大小有具体的数值,单位是牛.③惯性是保持物体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力作用则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命题方向】考查惯性与力的区别,常考选择辨析。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地球吸引人,人也吸引地球B.两个互不接触的物体也可能产生力的作用C.两个力大小相同,产生的作用效果不一定相同D.足球离开脚后继续向前运动,因为受到惯性力的作用分析:(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两个互不接触的物体也可能产生力的作用;(3)力的三要素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4)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解析:解:A、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地球吸引人,人也吸引地球,故A正确;B、两个互不接触的物体也可能产生力的作用,如重力、磁力,故B正确;C、两个力大小相同,如果力的作用点和方向不同,产生的作用效果不一定相同,故C正确;D、惯性是物体的性质,不能说受到惯性力的作用,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对力的作用的相互性、惯性、力的作用效果、力与运动的关系等的理解与应用,有一定综合性。【解题方法点拨】惯性是物体的性质,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所以,用“受到惯性、防止惯性、惯性作用、惯性力”描述惯性问题是错误的15.惯性的普遍性【知识点的认识】(1)惯性的定义:一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属性叫做惯性。(2)惯性的特点①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固有属性,无论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无论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都具有惯性。②任何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是有惯性的,它要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命题方向】考查惯性的概念以及惯性现象。例: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在静止时具没有惯性B.物体只有在受到力的作用时才有惯性C.物体运动时才有惯性D.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分析:一切物体都有惯性。这个结论是题的核心。解析:解:有牛顿第一定律与惯性知识可知:惯性是物体本身具有的性质。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故知ABC错。故选:D。点评:要明确惯性是物体本身具有的性质。【解题方法点拨】“一切物体”包括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静止的所有固体、液体气体。16.惯性大小的影响因素【知识点的认识】同一个物体不论是静止还是运动、运动快还是运动慢,不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而且惯性大小是不变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命题方向】考查对惯性现象的分析和惯性大小影响因素的认识。例:看到如图的漫画,小明想:为什么容易阻止鼠的运动,却难以阻止牛的运动呢?对比,他提出以下几种看法,你认为这些看法中正确的是()A.鼠的惯性小,因为它的速度慢B.鼠没有惯性,因为它的质量小C.牛的惯性大,因为它的速度大D.牛的惯性大,因为它的质量大分析: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解析:解: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其运动状态越难改变,因此,我们容易阻止鼠的运动,却难以阻止牛的运动,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对惯性现象的分析和惯性大小影响因素的认识,属基础题。【解题方法点拨】掌握影响惯性大小的因素是质量,与运动状态无关。17.惯性的利用【知识点的认识】惯性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我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但并不是“产生”惯性或“消灭”惯性。【命题方向】考查生活中的利用惯性的现象。例:下列运动场景中属于利用惯性的是()A.举重运动员用力将杠铃举起B.田径运动员起跑时用力向后蹬地C.标枪运动员投掷前向前助跑D.百米运动员到达终点后不能立刻停下来分析: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惯性有时是有利的,有时是有害的。解答此题时要注意抓住“利用惯性‘有利’的一面”,注意将它与惯性带来的危害和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等区别开来。解析:解:A、举重运动员用力将杠铃举起,是克服重力做功,故A错误;B、田径运动员起跑时用力向后蹬地,是力的相互作用,故B错误;C、标枪运动员携带标枪助跑是使标枪获得较大的速度,利用标枪的惯性来取得较好的成绩,故C正确;D、跑步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立刻停下来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不是利用惯性,故D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的惯性现象,我们要能够根据我们所学的惯性知识解释我们生活中的惯性现象。【解题方法点拨】惯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防治1.纸飞机离开手以后,还会继续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地贴瓷砖承包合同2025年
- 股权转让协议书集合2025年
- 一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汇编
- 二零二五年汽车行业LOGO设计授权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木结构工程监理服务签约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教育软件中英文购销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生态园区伸缩缝施工合同
- 2025版建筑公司环保管理员劳动合同规范文本
- 2025年度工程挂靠合同(施工合同违约责任)
- 二零二五版跨境电商仓储配送合同标准范本
- 渔具回收寄售合同协议
- 2024年江西省永新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教师岗笔试题带答案
- 2025至2030中国天河石项链市场需求量调研及未来投资商机研究报告
- 《幼儿户外自我保护能力提升研究的相关概念界定与国内外文献综述》3600字
- 2025年水运工程试验检测师水运材料真题卷(附答案)
- 孩子和家长合同协议
- 销售责任心培训
- 2024秋新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1.4.3 加、减混合运算
- 美国教育体系探秘:理念与实践
- 肾衰竭护理查房课件
- 2025年《新课程标准解读》标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