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考点和题型归纳_第1页
2024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考点和题型归纳_第2页
2024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考点和题型归纳_第3页
2024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考点和题型归纳_第4页
2024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考点和题型归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有丝分裂和減数分裂考點与題型归纳【考點梳理】有丝分裂(细胞名称均為体细胞)減数分裂(以精原细胞的減数分裂為例)间期動物细胞植物细胞间期精原细胞有丝分裂与減数分裂的分裂间期类似,均為物质准备阶段,重要進行染色体的复制,即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可细分為G1(DNA合成前期)、S(DNA合成期)、G2(DNA合成後期)。注意:動物细胞分裂间期中心粒的变化。要點一、细胞的生命历程(多细胞生物)也許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或染色体变异,從而出現可遗传变异亲代減数分裂精子受精卵有丝分裂多种组织、器官衰老死细胞卵细胞细胞分化凋亡阐明:亲代的原始生殖细胞(精原细胞、卵原细胞)通過減数分裂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精子和卵细胞通過受精作用後形成受精卵;受精卵進行分裂和分化形成多种组织和器官;多种组织和器官中的细胞會衰老、凋亡。在減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過程中會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或染色体变异,從而引起可遗传变异。要點二、有丝分裂和減数分裂的過程和特點细胞的体积不能無限長大:生物的细胞受核质关系及表面积与体积关系的影响,体积不能無限長大,细胞的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便開始進行分裂。细胞周期:進行持续有丝分裂的细胞,從上一次有丝分裂結束到下一次有丝分裂完毕所經历的整個過程,称為一种细胞周期。一种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G1、S—DNA复制、G2)和分裂期(M)两個阶段,其中分裂间期占了大部分時间,约為整個细胞周期的90%—95%。1.有丝分裂和減数分裂的過程及各時期特點(如下表):前期膜仁消失两体現细胞核解体,核膜、核仁消失,出現染色体和纺锤体。注意:動植物细胞纺锤体形成方式不一样!減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時期)初级精母细胞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對,发生联會形成四分体。注意:联會後的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單体之间也許发生交叉互换。減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目已減半,细胞中無同源染色体。中期點排中央体明显在纺锤丝的牵引下,每条染色体的著丝點整洁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染色质丝已高度螺旋化,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減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初级精母细胞在纺锤丝的牵引下,每對同源染色体均整洁排列在赤道板上。減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次级精母细胞数目減半後的染色体的著丝點均整洁排列在赤道板上。注意:与有丝分裂中期的区别。後期單体分開拉两极著丝點分裂,染色單体分開,染色体数目加倍并在纺锤丝的牵引下被分派到细胞的两极。減数第一次分裂後期初级精母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注意:若细胞中有2n条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方式有2n种。減数第二次分裂後期次级精母细胞著丝點分裂,染色單体分開,染色体数目临時加倍。注意:与有丝分裂後期的区别。末期膜仁重現体丝变核膜、核仁重新出現,形成新细胞核;染色体变成染色质丝,纺锤体消失。注意:動植物细胞形成新细胞時的区别。減数第一次分裂末期的图呢?減数第一次分裂完毕後無间期或间期很短,细胞由減数第一次分裂末期直接進入減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減数第一次分裂末期与減数第二次分裂前期的辨别不明显,因此一般认為減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和減数第二次分裂前期的图像相似,由于细胞已分裂為次级精母细胞,為了研究以便往往将其判断為处在減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減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精细胞加倍後的染色体又被平均分派到分裂形成的两個精细胞中。注意:与有丝分裂的成果進行比较。要點诠释:(1)從上表中细胞的有丝分裂图可观测到動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1\*GB3①分裂间期:動物细胞有中心粒的复制,一组中心粒变為两组,而植物细胞無此特點。=2\*GB3②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一样,動物细胞的纺锤体由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而植物细胞的纺锤体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3\*GB3③末期:细胞质分裂方式不一样,動物细胞從中央向内缢缩使细胞缢裂為两個新细胞,而植物细胞则在赤道板位置形成细胞板,细胞板扩展延伸形成新的细胞壁,從而形成两個新细胞(2)動物精子和卵细胞形成過程的不一样點:=1\*GB3①精子形成過程最终形成4個成熟生殖细胞;卵细胞形成過程最终仅形成1個成熟生殖细胞。=2\*GB3②精子形成過程需变形,卵细胞形成過程不需变形。=3\*GB3③精子与卵细胞形成過程各時期的细胞名称不一样。(注意:有丝分裂過程中的细胞均称為体细胞)=4\*GB3④精子形成過程只有均等分裂,卵细胞形成過程有不均等分裂,也有均等分裂。2.判断一种正在分裂的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時期(1)總結有丝分裂,減数第一次分裂及減数第二次分裂的不一样之处:=1\*GB3①減数第一次分裂過程中有同源染色体的联會、分离等特殊行為,有丝分裂与減数第二次分裂過程中均無這些特殊行為。=2\*GB3②減数第二次分裂過程中無同源染色体(減数第一次分裂末期時,同源染色体已被分派到两個细胞中),有丝分裂与減数第一次分裂過程中有同源染色体。=3\*GB3③減数第一次分裂過程中無著丝點分裂的現象,有丝分裂与減数第二次分裂後期均會出現著丝點分裂的現象。=4\*GB3④形成卵细胞的減数分裂有不均等分裂現象,有丝分裂与形成精子的減数分裂均無不均等分裂現象。(2)判断措施:=1\*GB3①先看有無同源染色体的特殊行為,若有则為減数第一次分裂,若無则為有丝分裂或減数第二次分裂。=2\*GB3②再看有無同源染色体,若無则為減数第二次分裂,若有则為有丝分裂。=3\*GB3③判断出细胞為有丝分裂、減数第一次分裂或者減数第二次分裂之後,根据染色体的特點,可判断出细胞详细处在哪個時期,同步還可判断出细胞名称,一般:◎染色体無规则排列時為有丝分裂或減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減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次级精(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有丝分裂前期体细胞減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次级精(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有丝分裂前期体细胞ws◎染色体联會配對時為減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減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初级精(卵)母细胞減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初级精(卵)母细胞◎染色体整洁排列于细胞中央時為中期減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次级精(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減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初级精(卵)母细胞有丝分裂中期体细胞減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次级精(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減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初级精(卵)母细胞有丝分裂中期体细胞◎出現分离(姐妹染色單体分開或同源染色体分离)時為後期減数第二次分裂後期次级卵母细胞/第二极体減数第一次分裂後期初级卵母细胞有丝分裂後期体细胞減数第二次分裂後期次级卵母细胞減数第一次分裂後期初级精母细胞減数第二次分裂後期次级卵母细胞/第二极体減数第一次分裂後期初级卵母细胞有丝分裂後期体细胞減数第二次分裂後期次级卵母细胞減数第一次分裂後期初级精母细胞3.有丝分裂和減数分裂的成果及意义(1)有丝分裂時,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最终形成2個子细胞。形成的两個子细胞完全相似,它們的染色体数目及基因构成与亲代细胞也完全相似,從而保持了亲子代之间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對于生物的遗传有重要意义。(2)減数分裂為特殊的有丝分裂,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持续分裂两次,最终形成4個子细胞(卵细胞人的形成過程最终也形成4個子细胞,但有3個子细胞退化消失)。最终形成的精子或卵细胞与亲代细胞相比,染色体数目減半,從而使精子和卵细胞結合形成的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与亲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相似,保持了亲子代之间染色体数目的一致性。注意:若生物体细胞中有2n条染色体,由于減数第一次分裂後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不考虑交叉互换):一种雄性個体能产生2n种精子,它的一种精原细胞通過一次減数分裂,能形成4個、2种精子。一种雌性個体能产生2n种卵细胞,它的一种卵原细胞通過一次減数分裂,能形成1個、1种卵细胞。要點三、有丝分裂和減数分裂過程中染色体、DNA、染色單体的数量变化(设细胞中有2n条染色体)1.细胞中染色体数量变化有丝分裂:2n4n2n減数分裂:2nn2nn有丝分裂染色体数量变化減数分裂染色体数量变化有丝分裂染色体数量变化減数分裂染色体数量变化2.细胞中DNA数量变化有丝分裂:2n4n2n減数分裂:2n4n2nn有丝分裂DNA数量变化減数分裂有丝分裂DNA数量变化減数分裂DNA数量变化要點诠释:做題時,碰到的一般為细胞中的DNA或染色体变化图,有時會給出曲线图,规定判断其表达的是什么過程(有丝分裂或減数分裂)的什么物质或构造(DNA或染色体)的变化,判断根据如下:(1)DNA数目变化曲线中有斜线部分,由于DNA复制為渐变的過程;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中無斜线部分,由于染色体的加倍和減半均不是渐变過程。(2)有丝分裂的DNA或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的起點和终點在一条直线上,由于子代细胞和亲代细胞的染色体、DNA数目相似;減数分裂的DNA或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的起點和终點不在一条直线上,由于子代细胞和亲代细胞的染色体、DNA数目不相似,是亲代细胞的二分之一;3.细胞中染色單体的数量变化有丝分裂:04n0減数分裂:04n2n04.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注意下图中纵坐標表达的量)121要點诠释:(1)上图既可表达有丝分裂過程,也可表达減数分裂過程。如表达有丝分裂過程,则CD段的形成原由于:有丝分裂後期著丝點分裂,姐妹染色單体分開。如表达減数分裂過程,则CD段的形成原由于:減数第二次分裂後期著丝點分裂,姐妹染色單体分開。(2)當细胞中有染色單体時,即CD段之前的BC段,一条染色体上有2個DNA分子,染色体和DNA的比例关系為1:2。當细胞中無染色單体時,即CD段之後的DE段,一条染色体上有1個DNA分子,染色体和DNA的关系為1:1。【經典例題】类型一、有丝分裂和減数分裂的過程和特點例1.科學家用32P標识的磷酸盐浸泡蚕豆幼苗,追踪32P的去向以研究蚕豆根尖细胞分裂状况,得到根尖细胞持续分裂的時间(單位:h)数据如下图所示。下列论述對的的是A.DE阶段发生遗传物质的平均分派B.BC阶段結束時DNA含量增長一倍C.CD阶段中表达的细胞分裂间期能合成蛋白质D.一种细胞周期(可表达為CD+DE)等于17.3【答案】B【解析】一种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较長,分裂期较短,图中的BC段和DE段表达的為分裂间期,AB段、CD段、EF段表达分裂期,间期結束時DNA复制完毕,DNA含量增長一倍,分裂期则发生遗传物质平均分派。一种细胞周期為從上一次有丝分裂結束到下一次有丝分裂完毕經历的整個過程,CD段為一次分裂的分裂期,DE段為下次分裂的间期,CD+DE与一种细胞周期的時長相似,但并不能表达一种细胞周期。【總結升华】本題较全面的考察了對细胞周期的理解。举一反三:【变式1】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分為G1期、S期和G2期)和分裂期(M期)。下图標注了甲動物(体细胞染色体数為12)肠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各阶段的時長及DNA含量。請回答問題:⑴若用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胸苷(DNA复制的原料之一)短期培养甲動物肠上皮细胞後,处在S期的细胞都會被標识。洗脱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胸苷,换用無放射性的新鲜培养液培养,定期检测。估计最快约h後會检测到被標识的M期细胞。⑵從被標识的M期细胞開始出現到其所占M期细胞總数的比例到达最大值時,所經历的時间為期的時间,处在该期的一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状况是。⑶若向甲動物肠上皮细胞培养液中加入過量胸苷,处在S期的细胞立即被克制,而处在其他時期的细胞不受影响。估计加入過量胸苷约h後,细胞都将停留在S期。⑷乙動物肠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時長為24h,M期時長為1.9h。若要在显微镜下观测细胞有丝分裂過程中染色体形态的变化,选用(填“甲”或“乙”)動物肠上皮细胞更合适。⑸在光學显徽镜下观测,同处在分裂末期的動物肠上皮细胞与洋葱根尖细胞,形态上最重要的区别是。【答案】(1)2.2(2)M;12→24→12(3)7.4(4)甲(5)動物肠上皮细胞的细胞膜向内缢缩,洋葱根尖细胞中央形成细胞板,出現细胞壁【解析】(1)S期的细胞進入M期最快需要通過G2期,因此被標识的S期细胞最快經2.2h會進入M期,最快2.2h後才會检测到被標识的M期细胞;(2)被標识的M期细胞開始出現時,紧跟其後的其他被標识细胞也會陆续進入M期,第一种進入M期的被標识细胞即将离開M期時,被標识细胞占M期细胞總数的比例即到达最大值,經历的時间刚好為M期的時间;M期為分裂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為先加倍再減半,即12→24→12;(3)S期的细胞被克制後便滞留在S期,其他時期的细胞進入S期後也會被克制,進入S期所需時间最長的细胞為刚進入G2期的细胞,它進入S期需要的時長為7.4h(2.2+1.8+3.4),當它進入S期後,所有细胞便都進入了S期且停留在S期;(4)甲動物肠上皮细胞的分裂期占整個细胞周期的11.8%(1.8÷15.3),乙動物上皮细胞的分裂期占8%(1.9÷24),因此在显微镜下观测時,甲動物肠上皮细胞处在分裂期的更多,选用甲细胞观测分裂過程中染色体形态变化更合适。【總結升华】此題也考察细胞周期的有关知识,但需要较强的分析能力,与例1相比,难度更大。例2.有关動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论述,對的的是A.细胞板在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形成B.同源染色体配對一般发生在分裂前期C.在分裂末期,细胞膜内陷形成两個子细胞D.在分裂中期,两個中心粒复制形成两组中心粒【答案】C【解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時,在赤道板位置形成细胞板,再形成新细胞壁,動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不形成细胞板,而是细胞膜向内缢缩形成两個新细胞;有丝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体不发生联會配對;動物细胞在分裂间期進行中心粒的复制。【總結升华】此題考察有关有丝分裂和減数分裂的基础知识,较简朴。例3.下列是有关细胞分裂的問題。图1表达某動物细胞分裂的不一样步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达该動物细胞处在细胞分裂不一样步期的细胞图像,請据图回答問題:⑴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该過程发生于细胞分裂期。图1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⑵图2中细胞处在图1中的BC段,图2中细胞处在图1中的DE段。⑶就图2乙分析可知,该细胞具有条染色体,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為,该细胞处在分裂的期,其产生的子细胞名称為。【答案】(1)DNA复制;间;著丝點分裂,姐妹染色單体分開(2)乙、丙;甲(3)4;1:2;減数第一次;後;次级精母细胞和(第一)极体【解析】(1)本題曲线图的纵坐標為“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AB段表达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由1個变為2個,形成的原因是分裂间期DNA复制;CD段表达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又由2個变為1個,形成的原因是分裂後期著丝點分裂,染色單体分開,形成了新染色体;(2)BC段细胞中的染色体上均有2個DNA分子,乙、丙细胞符合此特點;DE段细胞中的染色体上均仅有1個DNA分子,甲细胞符合此特點。举一反三:【变式1】指出下述各图分别属于什么分裂的什么時期及细胞名称:【答案】1.減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時期)初级精母细胞或初级卵母细胞2.減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3.減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精细胞或卵细胞或第二极体4.有丝分裂中期体细胞5.有丝分裂後期体细胞6.減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初级精母细胞或初级卵母细胞7.減数第一次分裂後期初级精母细胞或初级卵母细胞8.減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9.減数第二次分裂後期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解析】本題未告之這些细胞来自雌性個体還是雄性個体,判断细胞名称時需考虑全面。【变式2】下列人体的细胞中,含同源染色体的有()=1\*GB3①精细胞=2\*GB3②口腔上皮细胞=3\*GB3③減数第一次分裂中产生的极体=4\*GB3④初级卵母细胞=5\*GB3⑤精原细胞=6\*GB3⑥次级精母细胞A.=1\*GB3①=2\*GB3②=3\*GB3③B.=2\*GB3②=3\*GB3③=4\*GB3④C.=4\*GB3④=5\*GB3⑤=6\*GB3⑥D.=2\*GB3②=4\*GB3④=5\*GB3⑤【答案】D【变式3】基因型為AaBb的生物,两對基因独立遗传。進行減数分裂時,形成了Aab的精子,产生此种現象最也許的原因是()A.減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发生基因突变B.減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交叉互换C.減数第一次分裂後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D.減数第二次分裂後期著丝粒未分裂【答案】C【解析】该生物产生的正常精子有AB、Ab、aB、aB4种。Aab型异常精子的产生,最也許是由于減数第一次分裂後期,Bb所在的同源染色体正常分离,而A、a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未正常分离导致的。假如产生了AAb型精子,则也也許是由于減数第二次分裂後期著丝點分裂,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数目加倍但却未被均分到两個子细胞中而导致的。类型二、有丝分裂和減数分裂過程中染色体、DNA、染色單体的数量变化例4.雄蛙的一种体细胞經有丝分裂形成两個子细胞(C1、C2),一种初级精母细胞經減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两個次级精母细胞(S1、S2)。比较C1与C2,S1和S2细胞核中DNA数目及其贮存的遗传信息,對的的是A.DNA数目C1与C2相似,S1与S2不一样B.遗传信息C1与C2相似,S1与S2不一样C.DNA数目C1与C2不一样,S1与S2相似D.遗传信息C1与C2不一样,S1与S2相似【答案】B【解析】有丝分裂形成的两個子细胞完全相似;減数第一次分裂後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一种初级精母细胞形成的两個次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和DNA数目相似,但它們的染色体构成不一样,贮存的遗传信息不一样。【總結升华】此題考察了有丝分裂和減数分裂的成果的不一样。举一反三:【变式1】下图為有丝分裂和減数分裂過程中DNA和染色体变化曲线图,分析後回答:A图表达分裂過程中的变化。B图表达分裂過程中的变化。C图表达分裂過程中的变化。D图表达分裂過程中的变化。【答案】有丝;DNA;有丝;染色体;減数;DNA;減数;染色体;【变式2】某動物一种卵原细胞通過減数分裂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中的DNA分子含量為4a,则其同种動物的初级精母细胞的DNA分子含量和体细胞的DNA分子含量分别為A.8a和8aB.8a和4aC.4a和4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