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文言文句子结构分析提升试题集_第1页
2025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文言文句子结构分析提升试题集_第2页
2025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文言文句子结构分析提升试题集_第3页
2025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文言文句子结构分析提升试题集_第4页
2025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文言文句子结构分析提升试题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文言文句子结构分析提升试题集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文言文断句能力要求:正确断句,理解句意,掌握文言文句子结构。1.毛泽东《沁园春·雪》中,“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中,“竞”字作何成分?A.状语B.定语C.谓语D.宾语2.下列句子中,断句错误的是:A.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B.独怆然而涕下,月明星稀,乌鹊南飞。C.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3.《离骚》中,“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一句中,“以为常”的“为”字是何用法?A.连词B.助词C.动词D.形容词4.下列句子中,省略错误的是:A.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B.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D.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5.《出师表》中,“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一句中,“崩殂”的“崩”字是何用法?A.形容词B.动词C.名词D.副词6.下列句子中,通假错误的是:A.朝闻道,夕死可矣。B.舌存齿亡,其可叹哉!C.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D.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7.《庄子·逍遥游》中,“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一句中,“涯”字是何用法?A.名词B.动词C.形容词D.副词8.下列句子中,句子结构不完整的是:A.夫战,勇气也。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D.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9.《论语·为政》中,“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一句中,“省”字是何用法?A.动词B.形容词C.副词D.名词10.下列句子中,句子结构错误的是:A.鹰击长空,鱼翔浅底。B.雪拥蓝关马不前。C.烟波江上使人愁。D.春风又绿江南岸。二、文言文实词辨析要求:正确理解文言文实词的意义和用法,辨析词义。1.下列句子中,“故”字的用法不正确的是:A.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B.故国之思,如影随形。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D.故去国怀乡,忧谗畏讥。2.下列句子中,“矣”字的用法不正确的是:A.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B.吾欲之南海,何如?C.岂不罹凝寒?D.吾欲之南亩,何如?3.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正确的是:A.子路之车,其驾也如也。B.子路之车,其马也如也。C.子路之车,其轮也如也。D.子路之车,其辕也如也。4.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不正确的是: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B.以其无礼于诸侯,故诸侯莫敢与之抗礼。C.以其无礼于天下,天下莫能与之争。D.以其无礼于天下,故天下莫敢与之抗礼。5.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正确的是:A.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B.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C.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D.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不知其味也。6.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不正确的是: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B.以其无礼于诸侯,故诸侯莫敢与之抗礼。C.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D.夫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7.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正确的是:A.故去国怀乡,忧谗畏讥。B.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C.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D.夫子曰:“吾日三省吾身。”8.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不正确的是: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B.以其无礼于诸侯,故诸侯莫敢与之抗礼。C.以其无礼于天下,天下莫能与之争。D.以其无礼于天下,故天下莫敢与之抗礼。9.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正确的是:A.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B.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C.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D.夫子曰:“吾日三省吾身。”10.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不正确的是: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B.以其无礼于诸侯,故诸侯莫敢与之抗礼。C.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D.夫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四、文言文虚词运用要求:正确理解文言文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1.下列句子中,“而”字用作连词,表示转折关系的是:A.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B.楚人一炬,可怜焦土。C.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作代词,指代“道”的是:A.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C.吾欲之南海,何如?D.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3.下列句子中,“以”字用作介词,表示原因的是:A.以其无礼于诸侯,故诸侯莫敢与之抗礼。B.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C.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D.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4.下列句子中,“于”字用作介词,表示比较的是:A.比较天下之乐,无若身之尊也。B.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C.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D.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5.下列句子中,“其”字用作代词,指代“孔子”的是:A.夫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B.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C.吾欲之南海,何如?D.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6.下列句子中,“乃”字用作副词,表示肯定的是:A.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B.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C.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D.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7.下列句子中,“于”字用作介词,表示被动的是:A.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B.比较天下之乐,无若身之尊也。C.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D.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8.下列句子中,“以”字用作介词,表示手段或方式的是:A.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B.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C.比较天下之乐,无若身之尊也。D.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9.下列句子中,“其”字用作代词,指代“这种”的是:A.夫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B.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C.吾欲之南海,何如?D.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10.下列句子中,“乃”字用作副词,表示意外的是:A.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B.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C.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D.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五、文言文翻译要求:准确翻译文言文句子,保持原意。1.翻译句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2.翻译句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3.翻译句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4.翻译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5.翻译句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6.翻译句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7.翻译句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8.翻译句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9.翻译句子:“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10.翻译句子:“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六、文言文阅读理解要求:理解文言文段落的中心思想,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结构。1.阅读以下段落,回答问题:段落:《出师表》中诸葛亮自述“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的情景。问题:这段文字表达了诸葛亮怎样的品质和情感?2.阅读以下段落,回答问题:段落:《庄子·逍遥游》中庄子对逍遥境界的描述。问题:庄子在这段文字中提出了哪些关于逍遥的观点?3.阅读以下段落,回答问题:段落:《论语·为政》中孔子关于“仁”的论述。问题:孔子在这段文字中是如何阐述“仁”的?4.阅读以下段落,回答问题:段落:《史记·屈原列传》中屈原的爱国情怀。问题:这段文字展现了屈原怎样的精神面貌?5.阅读以下段落,回答问题:段落:《孟子·告子下》中孟子关于“性善论”的论述。问题:孟子在这段文字中是如何论证“性善”的?6.阅读以下段落,回答问题:段落:《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中晋文公关于“信”的论述。问题:这段文字中晋文公是如何强调“信”的重要性?7.阅读以下段落,回答问题:段落:《诗经·卫风·淇奥》中描绘淇奥美景的句子。问题:这段文字通过哪些手法表现了淇奥的美丽?8.阅读以下段落,回答问题:段落:《庄子·秋水》中庄子对“道”的阐述。问题:庄子在这段文字中是如何理解“道”的?9.阅读以下段落,回答问题:段落:《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太史公对自己一生的总结。问题:这段文字反映了太史公怎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10.阅读以下段落,回答问题:段落:《庄子·养生主》中庄子关于“养生”的论述。问题:庄子在这段文字中提出了哪些关于养生的观点?本次试卷答案如下:一、文言文断句能力1.A解析思路:根据句子结构,“竞”字在句中作状语,修饰“引”,表示程度。2.B解析思路:正确的断句应为“独怆然而涕下,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独怆然而涕下”是一个完整的句子。3.C解析思路:“以为常”中的“为”字作动词,表示“成为”。4.B解析思路:正确的断句应为“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知我者”和“不知我者”是并列的两个句子。5.B解析思路:“崩殂”中的“崩”字作动词,表示“崩塌”。6.B解析思路:正确的断句应为“舌存齿亡,其可叹哉!”,“舌存齿亡”是一个完整的句子。7.A解析思路:“涯”字在句中作名词,表示“边界”。8.C解析思路:正确的断句应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长风破浪会有时”是一个完整的句子。9.A解析思路:“省”字在句中作动词,表示“反省”。10.D解析思路:正确的断句应为“春风又绿江南岸。”,“春风又绿江南岸”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二、文言文实词辨析1.B解析思路:“故”字在句中作副词,表示“原来”。2.D解析思路:“矣”字在句中作语气词,表示感叹。3.A解析思路:“之”字在句中作代词,指代“他们”。4.C解析思路:“以”字在句中作介词,表示“用”。5.D解析思路:“其”字在句中作代词,指代“这种”。6.C解析思路:“于”字在句中作介词,表示“对于”。7.A解析思路:“其”字在句中作代词,指代“这种”。8.B解析思路:“以”字在句中作介词,表示“用”。9.C解析思路:“其”字在句中作代词,指代“这种”。10.A解析思路:“于”字在句中作介词,表示“对于”。三、文言文虚词运用1.D解析思路:“而”字在句中作连词,表示转折关系。2.B解析思路:“之”字在句中作代词,指代“道”。3.C解析思路:“以”字在句中作介词,表示原因。4.B解析思路:“于”字在句中作介词,表示比较。5.B解析思路:“其”字在句中作代词,指代“孔子”。6.A解析思路:“乃”字在句中作副词,表示肯定。7.A解析思路:“于”字在句中作介词,表示被动。8.C解析思路:“以”字在句中作介词,表示手段或方式。9.B解析思路:“其”字在句中作代词,指代“这种”。10.A解析思路:“乃”字在句中作副词,表示意外。四、文言文翻译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解析思路:翻译为“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心中的情思。”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解析思路:翻译为“人生自古以来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解析思路:翻译为“学习之后按时温习,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解析思路:翻译为“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解析思路:翻译为“国家的兴衰,每一个普通人都有一份责任。”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解析思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