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蜀相》课件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3.2《蜀相》课件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3.2《蜀相》课件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3.2《蜀相》课件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3.2《蜀相》课件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蜀相杜甫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学习目标:1.通过知人论世,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2.通过分析意象,把握重点字词,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

一、知人论世杜甫712—770年,字

,自称

,世称杜少陵。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

诗人,代表作:“三吏”“三别”。

三吏:三别:他创作的许多诗歌,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而称为

。因其卓越的成就,被人尊称为

,与“诗仙”李白齐名。著有《杜工部集》。

杜甫简介子美少陵野老现实主义《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诗史”“诗圣”杜甫资料时期经历代表作品读书与漫游期(35岁前)困守长安十年时期(35岁-44岁)战乱流离与为官时期(44岁-48岁)漂泊西南时期(48岁-59岁)读书、漫游、求官、交友。科举再落选,理想碰壁,贴近底层民众,感受政治黑暗。安史之乱,长安沦陷,逃难流亡。途中被俘,饱尝国破家亡的忧患痛苦。后被肃宗授为左拾遗,不料很快被贬到华州依靠严武,在成都草堂安身。后严武逝世,他又漂泊西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望岳》《兵车行》“三吏”“三别”

杜甫草堂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37号,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草堂占地面积近300亩,完整保留着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和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修葺扩建时的建筑格局,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1955年成立杜甫纪念馆,1985年更名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杜甫避乱于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写作背景

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诗人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风格“沉郁顿挫”沉郁:情感深沉蕴藉;顿挫:语言刚劲、音调铿锵、章法多变。

怀古咏史诗

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抒发壮志难酬、寄托哀思、借古讽今等目的。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描其景)——抒己志鉴赏咏史诗鉴赏关键:抓历史人物或事件与时局或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弄清史实: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领悟感情:为什么要写古人的这段往事?诗人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分析技巧:运用什么方法抒情

从内容和情感上鉴赏咏史诗1.对古人:仰慕先贤、痛惜先贤2.对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惆怅壮志未酬,感伤怀才不遇3.对国家:感慨昔盛今衰、担忧国运衰微、批判骄奢淫逸4.对自然:惆怅物是人非、感慨沧海桑田律诗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兴起于南朝成熟于盛唐。杜甫在律诗方面的成就极为卓越,他不仅在内容上拓展了律诗的表现范围,还在形式上达到了高度的规范与自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壹分五言和七言,每首四联,依次称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贰每联两句,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叁每句平仄相间,上下句平仄相对,每句的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不得随意变更;肆凡偶句都要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且一韵到底;伍中间两联须对仗。我国古律诗常运用起、承、转、合。律诗“首联”也叫“起联”,“颔联”承笔衔接,承笔是承接开头、或写景、或抒情、语气和缓,与上联自然衔接。起笔一联只概括大概,承笔应点明题意,以开启下文转笔一联。我国元人杨戬《诗法家数》说:“颔联:或写意,或写景,或书事、用事、引证。此联要接破题,要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律诗结构“颈联”起笔呼应,上承“颔联”,转折突起,陡生波澜,有起有伏,力免平铺直叙。杨戬《诗法家数》:“颈联,或写意、写景、书事、用事、引证。与前联之意相应相避,要变化,如疾雷破山,观者惊愕。”转笔有三:进一层转,推开一层转和反转。合笔是前三点的诗意合成,概括感悟点,进而表达作者的见解和主张,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它是诗的精华所在。合笔往往有画龙点睛之妙。律诗结构整体感知一诵读,划分节奏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二.说诗意。诵读感知,觅得诗心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为的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二、合作探究杜甫合作探究1、开头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柏森森”用在诗中有何深意?

2、颔联能否改成“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

3、颈联上下句的关键词分别是什么?为什么用这些词概括诸葛亮的功绩?

4、尾联“英雄”具体指哪些人?为什么诸葛亮的结局“长使英雄泪满襟”?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思考:开头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寻”“柏森森”突出了什么情感?

修辞——设问,自问自答,点明丞相祠堂的所在地。

情感:丞相,不称“蜀相”——亲切

寻——专程来访,吊古心切

柏森森——①形容柏树高大而茂密(整肃之感)

②武侯祠的历史悠久,渲染静谧、肃穆的气氛。

柏树四季常青,象征坚贞、挺拔,衬托诸葛亮高大正直、不朽长存的形象,森森茂盛的样子,说明有人管理,这是人民爱戴的见证。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诗意解读——首联临古地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映阶——遮盖着台阶好音——悦耳的声音,这里指鸟鸣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境界全出。”参考此说,说说此联里哪两个字最为传神?请简要分析。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

2.你认为这一联中哪两个字最传神?为什么?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比较赏析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

碧草春色,黄鹂好音,入一自字、空字,便凄清之极。

——《杜诗解》

什么是炼字?

即鉴赏诗中最传神、最精彩、最生动的那个字。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生动的效果。(1)释字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述句意/绘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明手法: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4)悟感情/点作用: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艺术效果。炼字题的答题思路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①“自”是“兀自”、“徒自”的意思,“空”是“空有”的意思②台阶旁的绿草独自葱翠,昭示着春光的明媚,躲在叶下的黄鹂尽管叫声悦耳,自己却无心倾听③融情于景,以乐景衬哀情。④表现出自己对诸葛亮深深的崇敬与追怀,以及对时局的忧虑。析字意析句意析手法析情感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描其景/思古人颈联上下句的关键词分别是什么?为什么用这些词概括诸葛亮的功绩?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诗意解读——颈联忆古事天下计——雄才大略老臣心——忠心报国手法:用典情感:以诸葛亮的典故,评述了诸葛亮定大计帮助刘备开创基业和辅佐刘禅匡济艰危的生平业绩,赞扬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和忠心。同时这也是诗人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

诸葛亮杜甫志向抱负境遇命运北定中原,兴复汉室刘备三顾茅庐辅佐两朝,六出祁山遇到明主,知遇之恩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早年仕途坎坷,晚年漂泊西南,疾病缠身,怀才不遇出师未捷身先死壮志未酬身先老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事业未竟、赍志以殁的痛惜;

抒发了自身壮志难酬的悲愤苦痛之情。思考:作者塑造诸葛亮这一形象的目的是什么?诗人自己英雄诸葛亮千百年来未达到理想抱憾而终的仁人志士(功业未成者)对诸葛亮事业未竟的惋惜泪满襟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赞叹战争平定无期,百姓受苦受难的忧虑自己济世理想未能实现的遗憾苦痛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诸葛亮为伐魏,六次北伐中原。后积劳成疾,病死军中,葬于定军山。思考:“英雄”指的谁?这一联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诗意解读——尾联抒己志

尾联之所以感人肺腑,长使英雄泪满襟,是因为这两句饱含了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勇气、为国为民肝脑涂地的忠心、殚精竭虑功业未成的遗恨。所以在这里,诗人为诸葛而流泪,实际上也是为自己而流泪。追羡之泪痛惜之泪伤己之泪忧民之泪三、概括主旨杜甫总结提问1.问:这首诗的题材是?怀古诗

2.提问:既是怀古诗,为何不以《题成都武侯祠》或《武侯祠怀古》为题?

本诗的主旨是歌颂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与丰功伟绩,同时惋惜他的壮志未酬,诗人借祠写人,而非诸葛祠这个地点。

以《蜀相》为题更能突出诸葛亮在人们心目中独一无二的位置。

杜甫一直想成为像诸葛亮一样的贤相,“蜀相”寄托着杜甫的政治理想,而“诸葛祠”却没有这层意思。

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抒发了自己的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概括主旨板书设计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首联:寻访祠堂叙事(仰慕)颔联:祠堂春色写景(叹惋)颈联:丞相功业议论(歌颂)尾联:壮志未酬抒情(惋惜)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自问自答点明地点描述景象凄凉冷落称赞业绩表达仰慕壮志未酬痛苦伤感起承转合结构:起承转合1.杜甫《蜀相》中“

”两句,写对诸葛武侯的评价。上句看起来是说刘备,其实是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也流露出诗人的一丝委屈和对肃宗的失望。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2.杜甫《蜀相》中“

”两句借对祠堂庭宇景色的描写,抒发凭吊情怀,是因景抒情的千古名句。3.《蜀相》中,“

”两句诗,寄托了杜甫“致君尧舜上”的理想难得实现的悲哀。4.《蜀相》中,“

”两句对郁郁葱葱的翠柏的描写,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和寂寞荒凉,来衬托诸葛亮的形象,从而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出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