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同步学案优化设计GAOZHONGTONGBUXUEANYOUHUASHEJI第6课西方的文官制度第一章目录索引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学以致用·随堂检测全达标壹贰叁课程标准1.了解中国科举制与西方近代文官制度渊源关系2.知道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特点学习要点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第二章一、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核心概念]政党分肥制:执政党的领导人,把政府公职、官位大量分配给本党党员的用人制度。政党分肥制刚出现时曾起过否定以门第和私亲任官的贵族制、恩赐制和徇私制的进步作用,后来发展成为一种任人唯派、任人唯亲的制度。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管理主要依靠教士和
。后来,官员只为国王和权贵服务
17—18世纪少数人或集团掌握着官员的任免权,他们将官职私相授受,导致营私舞弊、
等政治乱象频发
内阁制和政党政治形成后,出现了所谓的“政党分肥制”,不但造成
泛滥,还严重影响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降低了行政效率
封建领主卖官鬻爵腐败工业革命后
文官制度确立的根本原因工业革命后,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国家管理职能急剧扩展,管理的事务也越来越复杂,亟须建立能迅速处理日常事务的职业官僚体系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们要求平等参与政府工作的愿望日益强烈,向社会开放政府公职、改革官员录用制度以建立廉洁高效政府的呼声日益高涨[微点归纳]文官制度首先在英国出现的原因①经过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英国较早建立起民主制度。②启蒙运动兴起于英国,启蒙思想传播。③书面考试在英国较早出现。④工业革命在英国最早开展和完成,工业革命推动了文官制度的建立。核心要语记一记①中古时期形成的官僚制度存在严重弊端,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②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等国家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对官员专业化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边角要语读一读①教材P35《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主张建立常任文官制度,推动了英国官吏制度的变革。②教材P35《加菲尔德被刺杀》图片,反映了美国当时的官吏选拔制度存在着严重的弊病,亟须变革。易混易错辨一辨①西方官员制度经历了“恩赐官职制”时期、“个人徇私制”时期、“政党分肥制”时期和近代文官制时期。(
)②英国近代文官制度最终建立的重要推动力是工业革命。(
)√√图解历史议一议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确立原因二、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核心概念]文官制度:是指西方国家政府,以法律为依据,以公开竞争考试为手段,以选拔国家部门常任官员或雇员为中心内容,并对各级文官分门别类进行管理的一系列规章制度。1.建立(1)18世纪初:为了防止国王通过任命官员
议会活动,英国规定除了大臣以外,其他官员不得当选为下院议员。
(2)19世纪初:开始设立
的职位。
①目的:保证政府工作不受
更替的影响。
②设置:英国政府的官员分为两类,一类是
,包括大臣和政务次官或政务秘书,他们随内阁共进退;另一类是
,即文官,包括常务次官直至以下的一般政府工作人员,负责具体事务,不受党派影响,可以长期任职。
保证了政策的连续性干预常务次官政党政务官事务官(3)1855年:英国颁布法令,建立不受党派干涉的
,对被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考试。
(4)1870年:英国再次颁布法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委员会有权独立决定文官的基本录用条件,最终确立了
。
文官委员会文官制度2.文官制度的扩展: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建立了文官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德国和
等国的文官制度也最终建立起来。
[微点归纳]美国文官制度的主要特点①强调职位分类,注重责任和职位的统一。②比较完善的功绩制。③比较重视专才。④受“政党分肥制”的影响,至今具有政治化倾向。日本核心要语记一记①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探索和建立起考试选拔官员的文官制度,以规避政党更替造成的政府工作动荡。②19世纪中后期,英国首先建立了文官制度。后来,西方各国纷纷效仿。边角要语读一读①教材P36“历史纵横”的材料说明,文官制度在英国出现的一个基本要素——书面考试,它在形式上为文官制度的出现奠定了基础。②教材P36“学思之窗”的材料说明,建立考试制度的目的是选拔能够胜任公共服务工作的人才,并主张要建立完整的奖励制度来激励文官的工作。易混易错辨一辨①英国是西方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
)②英国政府的官员分为两类:一类是政务官,另一类是事务官,事务官与执政党共进退。(
)√×提示政务官随政党共进退,事务官不受党派影响,可以长期任职。
图解历史议一议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过程三、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核心概念]两官分途:指政务官和事务官在产生方式、管理形式、职责范围、职务履行等方面区别对待、分类管理,两类公职人员不能交替任职,其职能不能代替履行。核心是保持文官的“政治中立”和“职务常任”。1.特点(1)凡是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公民,都可以参加
,成绩优异者得到录用。
提高了官僚队伍的素质
(2)文官要在资产阶级各政党之间严格
,不得公开参与政治活动。
(3)文官只要没有严重过错,便可任职到退休。文官根据
得到晋升或惩罚。
文官考试保持中立工作成绩政治和管理稳定性官僚习气2.影响[微点归纳]西方文官政治中立的目的及决定因素①目的:避免文官受到党派政治斗争的影响,保证政府工作的稳定性。②决定因素:由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尤其是政党制度决定,有利于维护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运转。核心要语记一记①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有考试录用、中立、常任等。②文官制度对政府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但也容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边角要语读一读①教材P37“历史纵横”的材料表明,文官的退休和晋升制度,有助于提高文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②教材P37“史料阅读”体现了文官的政治中立原则。③教材P38“问题探究”中,撒切尔夫人充分肯定了文官制度维持政府管理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的作用,以及文官职业化带来的高效率。列宁则明确指出了文官制度的阶级本质。易混易错辨一辨①西方不同等级的文官可以根据功绩和资历得到晋升。(
)②文官在资产阶级各政党之间要保持中立。(
)③文官制度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促进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第三章历史解释
文官制度建立的原因材料“光荣革命”后,旧制度带来贪污腐败、卖官鬻爵、政治丑闻屡见不鲜。这些严重影响到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加速发展经济和实现自由竞争的愿望①。19世纪5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加大了政府工作量,也使得政府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化、更加专业化,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员管理这些新老产业②。——摘编自徐愿《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及其影响》教你读史
①“光荣革命”后建立的选官制度弊端丛生,与工业资产阶级需求不符②工业革命后对政府工作人员的专业化要求提升主题一文官制度的建立探究一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原因。
提示旧的选官制度导致了政治腐败等问题,严重影响政府工作,降低了行政效率;工业革命发展要求文官队伍更加专业化;资产阶级平等、自由思想的推动。历史解释
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材料1868年上台的格拉斯顿自由党内阁,曾力争用公开竞争的考试制度任用文官①。1870年,以枢密院名义颁布了关于文官制度改革的命令,规定以公开竞争考试来录用文官……从此建立了公开竞争考试录用文官的原则②。——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教你读史①1868年自由党内阁的上台促进了文官制度的建立②1870年关于文官制度改革的法令是英国文官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探究二根据材料,概括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举措,并指出其社会作用。提示举措:采用公开竞争考试录用文官。作用:将竞争机制引入了政治领域,促进了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完善与发展;用考试的办法录用文官,有利于教育的发展,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为英国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公开竞争选拔,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缓和社会矛盾。工业革命的完成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和工作效率,对国家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政府管理职能扩大政府机构设置增加,行政人员的增多加剧了管理的混乱,改革势在必行政党制度的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后,英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两党制,政党利益在文官任命中占据了首要地位,因此产生的政党权力之争及腐败急需解决政党分肥制的弊端资产阶级“政党分肥制”造成腐败泛滥,严重影响了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降低了行政效率可借鉴的经验18—19世纪,东印度公司和牛津、剑桥两所大学的改革直接推动了英国文官制度的改革史论史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确立的原因史料实证
英国文官制度的特征材料《诺思科特——屈维廉报告》规定:(1)文官的遴选实行公开考试制度①;(2)文官不能有政治偏向,不能有党派色彩②;(3)文官的晋升依据工作实绩,而非资历;高级文官从文官内部提拔产生,停止从外部任命的做法③;(4)文官的工作和服务实行统一的标准和做法;(5)文官按工作性质分为智能类和体力类(即白领和蓝领)④。——摘编自潘兴明《英国文官制度及其改革》主题二西方文官制度的特征及影响①规定了文官选拔的途径②要求文官在政治上保持中立③说明了文官的奖惩办法④说明了文官的工作性质教你读史探究三根据材料,概括英国文官制度的特征。
提示公开考试,择优录用;政治中立;严格业绩考核,公平对待;官员分类,科学管理。历史解释
英国文官制度的影响材料英国文官制度的问题主要存在于部门和部际磋商之间,为处理专门问题设立的部际委员会往往成为扯皮的场所,迄今还没有看到谁能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①。但官僚主义现象的盛行,似乎不在中央各部,而在庞大的管理社会福利的政府机构之中②。这里人员众多,规章烦琐,行政开支浩大,工作差错最多,是英国行政管理上的一个老大难问题③。——摘编自冉隆勃《文官制度在英国政治中的特殊作用》教你读史①从工作效率的角度分析了西方文官制度的弊端②文官制度下存在严重的官僚主义现象③文官人数众多,加重了财政负担探究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文官制度存在的问题。
提示容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文官人数增多,加大国家财政负担;官员层次增加,影响政府工作效率。特点内容公开考试,择优录取西方文官制度规定,凡是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公民,都可以参加文官考试,成绩优异者得到录用政治中立化文官要在资产阶级各政党之间严格保持中立,不得公开参与政治活动职务常任制和政务官的任期制不同,文官只要没有严重过错,可以任职到退休统一的文官等级制度不同等级的文官可以根据功绩和资历得到晋升政务官负责制在西方国家的政府中,政府部长等政务官负责制定政策,对政策的正确与否负政治责任忠于职守文官必须忠实执行政策,在政务官的领导下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史论史识1.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2.西方文官制度的地位和作用(1)文官制度的建立,确保了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文官制度已成为西方政治的稳定器。(2)文官系统的相对独立性,构成了一个特殊阶层,充当了“从不更换的幕后政府”。(3)文官制度中的“政治中立”原则有利于维护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4)文官制度的科学化和法制化,保证了文官队伍的优良素质,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工作效率,适应了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5)文官从进入政府到退休为止,在政府内部流动较少,与外界接触不多,容易滋长墨守成规的倾向。(6)文官有严格的职业道德和纪律,有利于树立良好的政风和法纪。制度自信——中国科举制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科举制度不仅为历代封建王朝选取了难以计数的官吏,对封建社会中后期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被西方国家吸收部分内容,逐渐形成和建立了具有世界意义的现代文官制度。美国学者柯睿格在《哈佛亚洲研究学报》上发表论文说:“以科举考试为核心的中国文官行政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对世界的最重要贡献之一。”美国汉学家卜德说:“科举制无疑是中国赠予西方的最珍贵的知识礼物。”培养•史学思维项目角度科举制文官制度相同点性质官员选拔考试制度,属于政治组织制度的范畴方式公开报考、公平竞争、择优录取标准才能和品德趋势规范化、制度化、体系化影响追求公平与效益;促使社会阶层流动;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都反映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容易滋生官僚习气,出现僵化现象【理论升华】中国科举制与西方文官制度的异同项目角度科举制文官制度不同点根源封建小农经济的产物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产物内容人才的选拔考试制度,它既包括对文官(政治官员)的选拔,也包括对武官的选拔(如武举)人事组织制度,它不仅包括官员的选拔任命,还包括对官员的考核、奖惩等内容阶级封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思想儒家思想启蒙思想联系中国科举制体现的“机会均等”原则为西方文官制度提供借鉴对点训练1.美国汉学家卜德说:“科举制无疑是中国赠予西方的最珍贵的知识礼物。”《剑桥中国隋唐史》的编者崔瑞德认为,科举制度“为我们所有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制度提供了一个遥远的榜样”。材料说明(
)A.中国的儒家思想在欧洲影响深远B.科举制是公平公正选拔人才的有效制度C.西方国家也采用了科举制选拔人才D.部分西方学者对科举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一些学者认为西方文官制度借鉴了中国的科举考试模式,说明这些学者对中国的科举制持肯定立场,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儒家文化的影响,排除A项;题干强调的是科举制为文官制度提供了借鉴,不是单纯地介绍科举制的优越性,排除B项;西方的文官制度不等于科举制,排除C项。2.19世纪,英国逐步建立起文官考试制度。当时的英国报刊指出:“生活中没有什么能比这与中国所实行的制度更相似的了。”这反映出当时(
)A.英国媒体批判现存考试制度B.中英两国的发展差距较明显C.英国的民众普遍敌视清王朝D.科举制启发了英国文官制度D解析根据材料“生活中没有什么能比这与中国所实行的制度更相似的了”可知,中国的科举制启发了英国文官制度,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英国媒体批判现存考试制度的内容,也没有对中英两国的发展阶段进行对比,排除A、B两项;从材料无法看出英国民众对清王朝的态度,排除C项。学以致用·随堂检测全达标第四章12345678题组1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1.1688年“光荣革命”以后,英国逐渐形成两党政治,但由于两党轮流执政,所以任意一党得势后都会大幅度地在官僚体系中排除异己,甚至还滥用职权,任人唯亲。这造成的最严重后果在于(
)A.阻碍了政府工作的连续性 B.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C.改变了资产阶级政权性质 D.迟滞了工业革命发展进程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政党分肥制下官员随所属政党的胜败而进退,每一次选举后人事大变更,这阻碍了政府工作的连续性,A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官僚习气的内容,排除B项;政党政治并未改变资产阶级政权性质,排除C项;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123456782.1881年7月2日,美国新任总统加菲尔德在华盛顿的一座火车站遭到一个没有得到满意官职的党内支持者刺杀,身受重伤,两个多月后不治身亡。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A.公民的政治素质较低 B.总统制的发展尚不完善C.政党分肥制弊端突出 D.文官集团垄断政府权力C解析材料反映出美国政党分肥制弊端突出,不但造成了政治的腐败,也影响了政局的稳定,C项正确;材料内容与公民的政治素质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政党分肥制弊端突出,未体现总统制的发展尚不完善,排除B项;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文官制度改革法案,建立了美国文官制度,排除D项。123456783.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文官制度的国家之一。19世纪,英国政府对文官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于1870年最终确立了文官制度。近代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主要原因是(
)A.传统选官制度弊端B.英国政府的推动C.工业革命的推动D.借鉴中国科举制C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工业革命促使生产力发展,社会事务也越来越复杂,对建立高效和专业性政府的呼声日益高涨,这导致了近代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C项正确;A、B、D三项是建立文官制度的次要原因,排除。12345678题组2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4.19世纪中期以来,英国建立了文官制度,文官并不包括组成内阁的大臣,即与内阁共进退的“政务官”,而仅指“事务官”,其职责是执行当时政府的政策,而非对政党活动的参与。这(
)A.保证了政策的稳定性与连续性B.适应了工业资产阶级参政需要C.克制了腐败滋生D.保证了民主制度实行A解析据材料可知,文官仅指“事务官”,其职责是执行当时政府的政策,而非对政党活动的参与,他们构成了政府中所谓的“非政治”分子,即不参与党派之争的人,在内阁发生经常更迭的情况下,他们的存在保证了政策的稳定性与连续性,A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了英国的文官制度不受政党活动影响,B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克制了”“保证了”说法绝对化,排除C、D两项。12345678123456785.英国1855年文官改革,以择优录取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1870年,枢密院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这体现了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
)A.提升了政府的管理水平B.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C.推进了社会公平公正D.保证了文官群体的素质C解析材料体现的是近代文官制度的特点之一,即公开考试,择优录取,这对推动社会公平公正发挥了巨大作用,C项正确;材料与提升政府管理水平、加强中央集权和保证文官群体的素质无关,排除A、B、D三项。123456786.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英国长期处于两党轮流执政的局面,甚至后来工党逐渐取代了自由党的地位,但执政党的频繁更替并没有导致政府工作混乱。这主要得益于(
)A.政府公职向社会开放 B.书面考试程序的完善C.政党分肥制得到加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市政污水管网改造项目安全管理方案(参考模板)
- 2025年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合作协议书
- 城镇污水管网建设工程数字化方案(参考模板)
- 油田开发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参考)
- 汽车配套产业基地项目初步设计(参考)
- 城镇污水管网建设项目初步设计(范文模板)
- 乡村金融创新与城乡资金流通
- 2025年门系统配件项目发展计划
- 西藏银行招聘考试会计基础:会计档案考试试题
- 2025年光刻胶专用化学品项目合作计划书
- 孵化器周年庆活动方案
- 股权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企业岗位职级管理制度
- 儿童沙门菌感染诊疗要点
- 燃气公司防汛管理制度
- 2025-2030年中国少儿艺术培训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竞争格局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5泰山护理职业学院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 省供销社招聘试题及答案
- 养殖场防疫员聘请协议书
- 护士考编制试题及答案
- 提升教师评价素养的策略及实施路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