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应用推广计划TOC\o"1-2"\h\u21987第一章引言 339081.1计划背景 3302121.2计划目的 321771第二章标准化生产技术概述 3231152.1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定义 338402.2标准化生产技术的重要性 4248842.2.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483302.2.2保障农产品质量 4276222.2.3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4113072.2.4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423032.3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发展趋势 4193362.3.1精细化管理 489752.3.2信息化融合 41322.3.3绿色生产 4142592.3.4国际化发展 428779第三章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构建 511893.1技术体系框架设计 5167043.2技术规范制定 5169653.3技术体系推广策略 529351第四章种植业标准化生产技术 6326074.1作物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658984.2肥料施用与土壤管理 641634.3病虫害防治与农药使用 7140484.4农业机械化与信息化 721344第五章养殖业标准化生产技术 7141515.1养殖品种选择与繁殖技术 7245855.1.1品种选择原则 798075.1.2繁殖技术 861565.2饲料配制与营养调控 888625.2.1饲料配制 869685.2.2营养调控 83585.3疾病防控与兽药使用 8215295.3.1疾病防控 8114485.3.2兽药使用 8203245.4养殖环境与废弃物处理 8178475.4.1养殖环境管理 9235295.4.2废弃物处理 912612第六章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与推广 979496.1培训体系构建 9110266.2培训内容与方法 9271596.2.1培训内容 967196.2.2培训方法 10160816.3培训对象与考核 10317256.3.1培训对象 1098086.3.2考核 1070266.4推广策略与实践 10212156.4.1推广策略 10197216.4.2推广实践 113684第七章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政策与法规 11182367.1政策法规制定与实施 11165597.1.1制定背景与目标 11226117.1.2政策法规制定原则 11301087.1.3政策法规实施措施 11247217.2政策扶持与激励措施 11186737.2.1财政补贴政策 12325217.2.2信贷支持政策 1236637.2.3科技创新与推广政策 1236517.2.4奖励与表彰政策 12321957.3法律责任与监督 12141097.3.1法律责任 12127207.3.2监督管理 12213767.4政策法规宣传与普及 12269187.4.1宣传渠道 12265907.4.2培训与讲座 12230187.4.3宣传资料发放 12290857.4.4案例分析与宣传 1330643第八章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产品认证与监管 13311898.1认证体系构建 136238.2认证程序与方法 1359058.3认证监管与检测 14316268.4认证结果的应用 147661第九章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国际合作与交流 14252289.1国际合作政策与策略 14327099.1.1国际合作背景 14234369.1.2政策与策略内容 1440569.2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 15138909.2.1交流与合作项目类型 15272759.2.2项目实施与管理 15170989.3技术引进与输出 15224459.3.1技术引进 1523859.3.2技术输出 1520279.4国际标准与规范的应用 15256609.4.1国际标准与规范的应用意义 15201829.4.2应用策略 1514485第十章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实施效果评价与持续改进 161795810.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6991110.2实施效果评价方法 162768910.3持续改进策略与措施 16757310.4总结与展望 16第一章引言1.1计划背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已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能够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我国高度重视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与应用,逐步形成了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企业为主体,以农民参与为基础的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但是在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如农民对标准化生产技术的认知度较低、技术普及率不高、推广体系不健全等。为进一步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特制定本计划。1.2计划目的本计划旨在明确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应用推广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具体目的如下:(1)提高农民对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的认知度,使其充分认识到标准化生产技术的重要性。(2)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体系,提高技术普及率。(3)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4)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效益。(5)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通过本计划的实施,将有助于推动我国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第二章标准化生产技术概述2.1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定义标准化生产技术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依据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对生产要素、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等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程序化管理的一套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包括生产规范、操作规程、质量标准、检测方法等多个方面,旨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2.2标准化生产技术的重要性2.2.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标准化生产技术通过规范生产过程,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采用标准化生产技术,可以保证农产品在种植、养殖、加工等环节的顺利进行,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提高农业产出。2.2.2保障农产品质量标准化生产技术强调对生产过程的严格监控,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通过实施标准化生产,可以有效预防农产品污染,降低农产品中有害物质残留,保证农产品安全。2.2.3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标准化生产技术有利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可以减少化肥、农药等化学品的过量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2.2.4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标准化生产技术有助于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业与现代产业体系的融合。采用标准化生产技术,可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农业向现代化、产业化方向发展。2.3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发展趋势2.3.1精细化管理科技的进步,标准化生产技术将更加注重精细化管理。通过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精确控制,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提高生产效率。2.3.2信息化融合标准化生产技术将与信息化技术深度融合,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实现对农业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调度,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2.3.3绿色生产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标准化生产技术将更加注重绿色生产。采用环保型生产资料,减少化肥、农药等化学品的过量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2.3.4国际化发展标准化生产技术将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我国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国际化发展。第三章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构建3.1技术体系框架设计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的构建,首当其冲的是技术体系框架的设计。该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包括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运输、储存和销售等。技术体系框架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技术标准:包括种植技术标准、养殖技术标准、加工技术标准等,以保证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能按照标准进行操作。(2)产品质量标准:包括农产品质量标准、加工产品质量标准等,以保证农产品质量符合市场需求。(3)环境与资源保护标准:包括农业环境保护标准、资源利用标准等,以保证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与资源得到有效保护。(4)安全生产标准:包括农业安全生产标准、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等,以保证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得到保障。3.2技术规范制定技术规范的制定是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构建的核心内容。技术规范应当根据农业生产实际情况,结合国内外先进技术,制定出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的规范。以下是技术规范制定的关键环节:(1)调研与评估:对现有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全面调研,评估其优缺点,为制定技术规范提供依据。(2)技术筛选与集成:根据农业生产需求,筛选出适用性强的技术,进行集成创新,形成完整的技术体系。(3)规范编写:按照标准化原则,将技术体系中的各项技术编写成规范,明确操作流程、技术指标和质量要求。(4)试验与验证:对制定的技术规范进行试验验证,保证其可行性和实用性。3.3技术体系推广策略技术体系推广策略是保证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得以有效实施的关键。以下是技术体系推广策略的几个方面:(1)政策引导: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等方式,引导农业生产主体采用标准化生产技术。(2)宣传培训:加大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宣传力度,组织专业培训,提高农业生产主体的技术素质。(3)示范推广: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农业生产主体进行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以点带面,逐步推广。(4)技术创新与升级:不断跟踪国内外农业技术发展动态,对标准化生产技术进行创新与升级,提高其竞争力。(5)监测与评估:建立完善的监测评估体系,对标准化生产技术实施情况进行监测与评估,及时发觉问题并加以解决。第四章种植业标准化生产技术4.1作物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作物品种选择是标准化生产的首要环节,需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以及市场需求,选择具有良好适应性、抗病性和高产稳产功能的品种。在品种选择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品种的生育期、抗逆性、抗病性和品质等因素。种子处理是保证作物生长健康的关键措施。在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精选、消毒和浸种等处理。精选可去除劣质、破损和病虫害种子,提高播种质量。消毒可减少种子携带病原菌,降低病虫害发生风险。浸种可促进种子发芽,提高发芽率。4.2肥料施用与土壤管理肥料施用应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肥力状况和肥料特性进行。合理施用肥料,可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减少环境污染。肥料施用应遵循以下原则:(1)平衡施肥: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合理搭配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实现肥料资源的最佳利用。(2)适量施肥: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状况,确定适宜的施肥量。(3)分期施肥:根据作物生长阶段,分次施用肥料,满足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土壤管理主要包括深翻、松土、除草、排水和灌溉等措施。深翻可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保水和保肥能力。松土可减少土壤板结,促进根系生长。除草可减少杂草对作物生长的影响,降低病虫害发生风险。排水和灌溉可调节土壤水分,满足作物生长需求。4.3病虫害防治与农药使用病虫害防治是保证作物生长健康的重要环节。应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采取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防治。农业防治主要包括轮作、间作、抗病品种选择、合理密植等措施。轮作和间作可降低病虫害发生风险,抗病品种选择可减少病虫害发生,合理密植可减少病虫害传播。生物防治主要利用天敌、病原微生物等生物因子进行病虫害防治。如利用捕食性天敌防治害虫,利用病原微生物防治病害。化学防治主要使用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在使用农药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2)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书的推荐剂量和方法使用。(3)避免连续使用同一类农药,防止病虫害产生抗药性。4.4农业机械化与信息化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的重要途径。应根据作物特点和农业生产需求,合理选择和使用农业机械。农业机械化主要包括播种、施肥、灌溉、收割等环节的机械化。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主要包括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农业智能装备等。农业物联网可实现作物生长环境、病虫害发生、农业生产过程等方面的实时监测,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农业大数据可分析作物生长规律、市场行情等信息,指导农业生产。农业智能装备可实现作物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环节的自动化、智能化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第五章养殖业标准化生产技术5.1养殖品种选择与繁殖技术5.1.1品种选择原则在养殖品种选择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选择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生长周期短、抗病力强、肉质鲜美、市场需求大的品种;二是选择具有较高经济价值、资源丰富、可持继利用的品种;三是注重品种的遗传改良,提高良种覆盖率。5.1.2繁殖技术养殖品种的繁殖技术包括自然繁殖和人工繁殖两种方式。自然繁殖是指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养殖品种通过自身繁殖能力进行繁殖。人工繁殖则包括人工授精、胚胎移植、克隆等技术。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养殖品种的特点和养殖条件,选择合适的繁殖技术。5.2饲料配制与营养调控5.2.1饲料配制饲料配制应根据养殖品种的营养需求、生长阶段和养殖环境等因素进行。合理搭配饲料原料,保证饲料的营养全面、平衡。饲料配制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选择优质饲料原料;二是合理搭配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三是注重饲料添加剂的使用。5.2.2营养调控营养调控是通过调整饲料中的营养成分,满足养殖品种在不同生长阶段和生理状态下的营养需求。具体措施包括:一是根据养殖品种的生长需求,调整饲料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含量;二是通过添加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添加剂,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三是根据养殖品种的生理特点,调整饲料的投喂量。5.3疾病防控与兽药使用5.3.1疾病防控疾病防控是养殖业标准化生产的重要环节。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养殖环境的消毒和清洁,切断病原传播途径;二是定期对养殖品种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觉并隔离病弱个体;三是合理使用疫苗和生物制品,提高养殖品种的免疫力。5.3.2兽药使用兽药使用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严格按照兽药使用说明书的剂量、用法和疗程使用;二是选用高效、低毒、残留小的兽药;三是避免滥用兽药,防止产生耐药性。5.4养殖环境与废弃物处理5.4.1养殖环境管理养殖环境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合理规划养殖场,保证养殖区与生活区、生产区分离;二是加强养殖场的绿化,提高空气质量;三是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5.4.2废弃物处理废弃物处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分类收集废弃物,便于处理和利用;二是采用生物处理、物理处理等技术,降低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三是推广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实现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第六章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与推广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显得尤为重要。本章主要阐述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与推广的相关内容,包括培训体系构建、培训内容与方法、培训对象与考核以及推广策略与实践。6.1培训体系构建为保障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有效推广,需构建完善的培训体系。该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架构: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的组织架构,明确各级部门的职责和任务。(2)师资队伍:选拔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家、技术人员担任培训讲师,保障培训质量。(3)培训教材:结合我国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实际情况,编写系统、实用的培训教材。(4)培训基地:建立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基地,为培训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6.2培训内容与方法6.2.1培训内容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应用案例及成效。(3)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操作规范与要求。(4)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策略与政策。6.2.2培训方法培训方法应灵活多样,结合以下几种方式:(1)理论教学: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使学员掌握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基本理论。(2)实践教学:组织学员到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进行实地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3)互动交流:组织专家与学员进行面对面交流,解答学员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4)线上培训: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培训,拓展培训覆盖面。6.3培训对象与考核6.3.1培训对象培训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农业技术推广人员。(2)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负责人。(3)农业生产大户、家庭农场主。(4)农业院校师生。6.3.2考核对培训对象进行考核,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理论知识考核:测试学员对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2)实践操作考核:评估学员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能力。(3)培训效果评价:收集学员对培训内容、方法、讲师等方面的反馈意见,不断优化培训体系。6.4推广策略与实践6.4.1推广策略(1)政策引导: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与应用。(2)示范带动:建立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基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3)宣传普及: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提高农民的认识度和接受度。(4)技术指导:组织专家深入农业生产一线,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6.4.2推广实践(1)举办培训班:定期举办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班,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2)开展科技入户:将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送到农民手中,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3)搭建信息平台:利用网络、手机等手段,为农民提供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的相关信息。(4)加强合作与交流:与国内外相关机构开展合作与交流,借鉴先进经验,提升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水平。第七章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政策与法规7.1政策法规制定与实施7.1.1制定背景与目标为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提高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水平,保障农民利益,我国高度重视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政策法规制定。政策法规的制定旨在明确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方向、技术规范、实施措施等,保证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顺利实施。7.1.2政策法规制定原则政策法规制定遵循以下原则:科学性、实用性、前瞻性、可持续发展。在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我国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保证政策法规的适用性和有效性。7.1.3政策法规实施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部门职责;(2)完善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制定技术规范;(3)加大投入,保障政策法规实施;(4)开展培训与宣传,提高农民认知度;(5)强化监督检查,保证政策法规落实。7.2政策扶持与激励措施7.2.1财政补贴政策为鼓励农民应用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实施财政补贴政策,对采用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农民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7.2.2信贷支持政策鼓励金融机构为农民提供信贷支持,简化贷款程序,降低贷款利率,以解决农民在应用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过程中资金不足的问题。7.2.3科技创新与推广政策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对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的投入,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7.2.4奖励与表彰政策对在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应用推广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与表彰,激发广大农民的积极性。7.3法律责任与监督7.3.1法律责任对违反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政策法规的行为,依法予以查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7.3.2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监督体系,对政策法规的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保证政策法规的有效执行。7.4政策法规宣传与普及7.4.1宣传渠道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政策法规,提高农民的政策法规意识。7.4.2培训与讲座组织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与讲座,邀请专家进行授课,使农民深入了解政策法规内容,提高应用能力。7.4.3宣传资料发放制作宣传册、海报等宣传资料,发放给农民,帮助他们了解政策法规的具体内容。7.4.4案例分析与宣传选取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应用推广的成功案例,进行宣传与推广,激发农民的信心与积极性。第八章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产品认证与监管8.1认证体系构建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产品认证体系的构建,旨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认证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1)完善法律法规: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产品认证的法规体系,明确认证的主体、对象、程序和责任等。(2)建立认证机构:设立具有权威性和专业性的认证机构,负责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产品的认证工作。(3)制定认证标准:根据农业生产特点和市场需求,制定科学、合理、可操作的认证标准。(4)强化认证培训:对认证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认证水平。(5)建立认证数据库:建立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产品认证数据库,实现认证信息的共享和查询。8.2认证程序与方法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产品认证程序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认证申请:生产者向认证机构提交认证申请,提供相关资料。(2)资料审核:认证机构对提交的资料进行审核,确定是否符合认证条件。(3)现场审核:认证机构派员对生产现场进行实地审核,评估生产者是否按照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要求进行生产。(4)认证评审:认证机构对审核结果进行评审,决定是否颁发认证证书。(5)认证证书发放:认证机构向通过认证的生产者颁发认证证书。认证方法主要包括:(1)文件审查:对生产者的生产记录、管理制度等文件进行审查。(2)现场检查:对生产现场进行实地检查,了解生产者是否按照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要求进行生产。(3)抽样检测:对农产品进行抽样检测,检验其质量安全指标是否符合认证标准。8.3认证监管与检测为保证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产品认证的有效性,应加强认证监管与检测工作:(1)监管体系:建立认证机构、生产企业三位一体的认证监管体系。(2)监管措施:对认证产品实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保证生产者持续符合认证标准。(3)检测机构: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提高检测能力和水平。(4)检测频率:根据农产品生产周期和风险程度,合理确定检测频率。(5)检测方法: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8.4认证结果的应用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产品认证结果的应用,旨在促进农产品质量提升,提高市场竞争力:(1)标识管理:对通过认证的农产品实行标识管理,便于消费者识别和选择。(2)市场准入:认证农产品可作为市场准入的依据,提高市场准入门槛。(3)价格优势:认证农产品在市场上享有价格优势,提高生产者的收益。(4)政策扶持:对通过认证的生产者给予政策扶持,鼓励其持续改进生产技术。(5)品牌建设:认证农产品有助于企业品牌建设,提升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第九章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国际合作与交流9.1国际合作政策与策略9.1.1国际合作背景全球农业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的加剧,我国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国际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国际合作政策与策略的制定,旨在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推动我国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发展,提升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9.1.2政策与策略内容(1)积极参与国际农业科技合作项目,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交流与共享。(2)加强与国际农业标准化组织的合作,参与国际农业标准的制定和修订。(3)充分利用间合作协议,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国际传播。(4)鼓励企业、科研院所与国外同行开展合作研究,共同解决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难题。9.2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9.2.1交流与合作项目类型(1)间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交流与合作项目。(2)企业间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交流与合作项目。(3)科研院所间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交流与合作项目。9.2.2项目实施与管理(1)明确项目目标、任务和预期成果。(2)建立项目实施与管理机制,保证项目顺利进行。(3)加强项目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推动我国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发展。9.3技术引进与输出9.3.1技术引进(1)引进国外先进的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2)加强技术引进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3)推动技术引进与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器分销合同协议书范本
- 策划赞助合作协议书范本
- 破坏房屋赔偿协议书范本
- 电梯轿厢清洁协议合同书
- 监控质保与售后合同范本
- 驾校学员培训合同协议书
- 项目工程挂靠协议书范本
- 环保投资股东协议书模板
- 煤矿合同续签协议书模板
- 权利质押反担保合同范本
- 外研版八年级上册英语期末复习:阅读理解 刷题练习题30篇(含答案解析)
- 退休延期留用岗位协议书
- 生物安全记录表
- DB34T 1708-2020 电站堵阀检验规程
-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引领下的园本教研转向与新生态
- 四年级数学(小数加减运算)计算题专项练习与答案汇编
- 《老年护理学》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第1章有理数单元同步练习题 2024-2025学年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 GB/T 29239-2024移动通信设备节能参数和测试方法基站
- 职业技术学校《服装工艺基础》课程标准
- 《Python编程案例教程》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