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有关专业知识一、精神病學基础1、绪论(1)基本概念精神病學是研究精神疾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体現、疾病的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防止的一门學科,是醫學的一种分支學科。(2)病因學(3)流行病學2、常見精神症状(1)精神病理學概述(2)认知障碍常見症状(3)情感障碍(4)意志、行為和意志行為障碍(一)意志障碍意志,是指人們自覺地确定目的并支配其行動以实現预定的目的的心理過程。意志障碍常見的有如下种类:①意志增强指病态的自信和固执的行動。②意志減弱与意志微弱意志減弱指病人的意志活動缺乏积极性和進取心;意志微弱指缺乏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力量。③意志缺乏指病人的意志规定明显減退或消失。他們的生活处在被動状态,到处需要他人的督促和管理,且常伴有情感淡漠和思维贫乏。④意向倒錯指病人的意向规定与一般常情相违反或為常人所不容許,以致病人的某些活動或行為使人感到难以理解。⑤矛盾意向對同一事物同步出現两种完全相反的意向的情感,病人對此也毫無自覺,不能意识到它們之间的矛盾性,因而從不自動地加以纠正。(5)意识及意识障碍精神病學家一般认為:意识不是單独的精神活動和反应,它是一种脑的普遍的功能状态,是大脑皮质的普遍覺醒和對环境的感知和理解并對环境发生反应的状态。它波及覺醒水平、注意、感知、思维、记忆、定向、行為等許多心理活動或精神功能。意识障碍,從广义上說包括對周围环境的认识障碍和對自身状态的认识障碍。一般临床讲的意识障碍,往往是狭义的,重要指對周围环境的认识障碍。本节也重要简介此类障碍。意识障碍會使許多精神活動受影响。意识障碍一般可見到如下几类:1.意识水平下降(一)意识清晰度轻度下降(轻度意识障碍)(二)嗜睡和昏睡(三)昏迷(四)意识混浊状态(雲意状态)病人對刺激的感覺阈普遍提高,感知的清晰度明显減少,精神活動极為缓慢,反应迟钝,精神萎靡,表情淡漠茫然,注意难以集中,联想困难,答語简朴、晦涩,詞不达意或随口乱答,定向困难。但没有妄想和幻覺。2.意识梦样变化病人除了意识水平的某种程度減少,刺激阈值提高,有记忆障碍和時间、地點定向障碍外,常伴有錯覺、幻覺、情绪和行為障碍。按严重程度可分為:(一)亚急性谵妄状态(轻性谵妄)(二)酩酊状态(三)谵妄(四)精神錯乱状态(五)其他迷惘状态、困惑状态、梦呓状态等3.意识缩窄(一)朦胧状态病人的意识活動范围缩小,但意识水平仅有轻度減少,有定向障碍,发作過後有遗忘。病人對一定范围内的多种刺激可以感知和认识,并能做出對应反应,但對其他事物感知困难。由于意识水平減少不多,故可以体現為行為协调。多数為忽然发生、忽然修正,持续時间為数分钟至数天。朦胧状态往往在伴有錯覺、幻覺、妄想等症時會出現暴力伤害行為。(二)神游症在意识缩窄状况下,离家出走或長途旅行的状况,称為神游症。(三)自動症在意识缩窄状况下所做的简朴動作。(6)常見精神疾病综合征3、精神障碍的检查(1)病史采集精神科病史采集的基本内容(一)一般资料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民族、出生地、宗教信奉、現住址与通讯地址、入院曰期、供史人状况(姓名、与患者关系、联络電话等)、病史的可靠性评价。(二)(代)主诉這是對現病史的发病异常体現、发病方式、病程特點、持续時间等的高度概括,充足体現出本次就诊的理由。一般不超過25個字。(三)現病史是导致本次就诊的所有内涵所在。重要包括起病時间、发病形式、并依发生時间先後次序详细描述各项重要症状(每项症状的详细体現、持续時间、发展演变及诊断通過等)、各症状之间的互相联络等状况。對于多种症状与演变状况,应让供史者尽量举例阐明,并反复求证後记录在案。一般状况下,現病史可按如下次序描写:1.起病時间与发病形式精神疾病的发生或急或缓,急者也許以天或小時计算、甚至体現為忽然发作的形式,而有些起病隐袭者则往往难以确定详细的发病曰期,但应确定其大体的時间段与當時年龄等。在初步获得起病曰期後,应反复問一下:“在此之前与否一切正常?”以深入确认。同步应注意理解起病當時有無精神诱因、环境变化等生活事件发生,以及本次发病与這些原因有無联络等。2.初期症状許多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抑郁发作等存在初期症状,這些症状往往因其体現潜隐而被忽视,因而需要反复問询。一般应注意理解患者明显发病前有無生活习性、學习及工作热情、态度与状况、人际交往、個人平常卫生习惯、愛好、睡眠、個性、行為等方面的变化。3.症状的发生、发展与演变按发生時间次序從首发症状開始描述多种症状的详细体現、背景条件、变化特點、持续時间、互相联络和导致後果等方面内容。4.既往诊治通過历次就诊的時间、地點,醫生诊断(有变化者应理解诊断变化的理由)与处理,尤其是用药的品种、剂量、治疗反应与症状的发作——缓和形式等。5.发病後的一般状况发病後患者的平常生活、工作學习、饮食起居与社會交往等方面的整体状况,有無伤人毁物、自残自杀等現象发生。(四)過去(既往)史一般包括一般健康状况,此前发生的与本次就诊無直接关系的疾病史(如有直接关系,应归纳于現病史中)。尤其注意小朋友期有無高热、惊厥、抽搐和頭部外伤等病史,有無药物、食物過敏史,防止接种史,输血史,药瘾酒瘾史等内容。(五)個人史精神科病史中的個人史采集拾分重要,应较為全面地反应患者的成長和生活經历及人格特點。一般包括如下几方面内容:1.生長发育状况母孕期与分娩状况,初期发育状况(应包括開始认人、開始說话、開始走路等的時间),成長环境(如与否長期与父母分离,与父母的关系,家庭气氛等),幼稚园經历等。2.受教育状况學龄前教育指家庭教育的方式,文化背景,家長的价值观;學校教育状况包括患者在學校的成绩,所愛好的學科,与老師同學相处以及在校期间有無违纪逃學等方面内容以及最终學历等。3.职业和工作經历目前從事何种职业,能否胜任工作,工作中的人际关系,与否常常变换工作,与否常常存在违反劳動纪律或违法状况。4.婚恋經历和家庭状况至今有無恋愛史,恋愛的基本态度,恋愛中有無挫折以及遭受挫折的原因和处理态度;結婚年龄,目前婚姻状况,夫妻感情和性生活,有無婚外恋和性功能与性心理障碍等状况;家庭大体收入和社會地位等。5.月經、生育史初潮和绝經時间,月經周期规律和月經期的生理、心理反应,怀孕及生产状况等。6.個性特點重要理解患者個性倾向性,如個人愛好愛好、理想信念,烟酒嗜好。也应理解其情感反应模式、行為模式和认知模式。(六)家族史理解患者重要家庭组员的构成、关系等状况,详细理解父母两系三代有無精神病患病史、精神发育迟滞者、人格异常者、滥用酒和药物者、自杀者以及违法犯罪者等。家族组员有無近亲婚配及其他遗传性疾病。(2)精神状况检查精神状况检查的内容:1.外表与行為2.言談与思维3.情绪状态4.感知5.认知功能6、自知力外表与行為外表:包括体格、体质状况、发型、装束、服饰等。面部表情:從面部的表情变化可以推测一种人目前所处的情绪状态活動:注意活動的量和性质。社交性行為:理解病人与周围环境的接触状况,与否关怀周围的事物,是积极接触還被動接触,合作程度怎样。平常生活能力:病人能否照顾自已的生活,如自行進食、更衣、清洁等。言談与思维言談的速度和量:有無思维奔逸、思维缓慢、思维贫乏、思维中断等。言談的形式与逻辑:思维逻辑构造怎样,有無思维松弛、破裂、象征性思维、逻辑倒錯或詞語新作。病人的言談与否属于病理性赘述,有無持续性言語等。言談内容:与否存在妄想。妄想的种类、内容、性质、出現時间、是原发還是继发、发展趋势、波及范围、与否成系统、内容是荒唐還是靠近現实,与其他精神症状的关系等。与否存在强迫观念及与其有关的强迫行為。情绪状态•通過主观問询与客观观测两個方面来评估。•客观体現可以根据病人的面部表情、姿态、動作、发言語气、自主神經反应(如呼吸、脉搏、出汗等)来鉴定。•主观的体验可以通過交談,设法理解病人的内心世界。假如发現病人存在抑郁情绪,一定要問询病人与否有自杀观念,以便進行紧急風险干预。感知•有無錯覺,錯覺的种类、内容、出現時间和频率,与其他精神症状的关系;与否存在幻覺,幻覺的种类、内容,是真性還是假性,出現的条件、時间与频率,与其他精神症状的关系及影响。认知功能•定向力包括自我定向如姓名、年龄、职业,以及對時间(尤其是時段的估计)、地點、人物及周围环境的定向能力。•注意力评估与否存在注意減退或注意松散,有無注意力集中方面的困难。•意识状态根据定向力、注意力(尤其是集中注意的能力)及其他精神状况,判断与否存在意识障碍及意识障碍的程度。•记忆评估瞬時记忆、近记忆和遠记忆的完好程度,与否存在遗忘、錯构、虚构等症状。•智能根据病人的文化教育水平合适提問。包括一般常识、专业知识、计算力、理解力、分析综合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必要時可進行专门的智能测查。自知力•理解病人對自已精神状况的认识,可以就個别症状問询病人,理解病人對此的认识程度;•规定病人對自已整体精神病况做出判断,由此推断病人的自知力,并進而推断病人在此後诊断過程中的合作程度。(3)躯体检查与特殊检查特殊状况下的精神状况检查:不合作病人病人的精神检查•一般外貌可观测病人的意识状态、仪表、接触状况、合作程度、饮食、睡眠及生活自理状况。•言語有無自发言語,与否完全处在沉默;有無模仿言語、持续言語。沉默患者能否用文字体現自已的思想。•面部表情有無呆板、欣快、快乐、哀愁、焦急等,有無凝视、倾听、闭目、恐惊表情。對醫务人员、亲友的态度和反应。•動作行為有無特殊姿势,動作增多還是減少;有無刻板動作、模仿動作;動作有無目的性;有無违拗、被動服從;有無冲動、伤人、自伤等行為。精神科诊断過程•在诊断過程中,要根据等级诊断,首先确定病人与否有器质性原因,只有排除了器质性問題,才考虑“功能”性精神障碍。•在诊断“功能”性精神障碍的過程中,要考虑是精神病性(有幻覺、妄想、現实检查能力丧失等)的,還是非精神病性的(神經症性,没有上述重性精神病性特性);•還要考虑人格原因和心理应激原因与疾病的关系。诊断思绪:1.与否器质性病变所致2.与否由精神活性物质所致3.与否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CCMD-3精神分裂症(分裂症)诊断原则【症状原则】至少有下列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單纯型分裂症另规定:1)反复出現的言語性幻听;2)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語不连贯,或思维贫乏或思维内容贫乏;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4)被動、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5)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覺,妄想心境)或其他荒唐的妄想;6)思维逻辑倒錯、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語詞新作;7)情感倒錯,或明显的情感淡漠;8)紧张综合征、怪异行為,或愚蠢行為;9)明显的意志減退或缺乏。CCMD-3精神分裂症(分裂症)诊断原则【严重原则】自知力障碍,并有社會功能严重受损或無法進行有效交談。【病程原则】1)符合症状原则和严重原则至少已持续1個月,單纯型另有规定。2)若同步符合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症状原则,當情感症状減轻到不能满足情感性精神障碍症状原则時,分裂症状需继续满足分裂症的症状原则至少2周以上,方可诊断為分裂症。CCMD-3精神分裂症(分裂症)诊断原则【排除原则】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尚未缓和的分裂症病人,若又罹患本项中前述两类疾病,应并列诊断。抗精神病药物抗精神病药是治疗精神病性症状的药物,重要用于分裂症及有关精神病性障碍。分类1)老式抗精神病药物:又称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如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啶醇、三氟拉嗪、舒必利等。重要通過阻断D2受体2)非經典抗精神病药物:又称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如氯氮平、利培酮、喹硫平、奥氮平、阿立哌唑、齐拉西酮等。阻断D2及5HT2受体。抗精神病药物的选择•兴奋躁動: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啶醇。•阴性症状:非經典抗精神病药物、舒必利。•阳性症状:非經典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奋乃静。•依從性差者:長期有效抗精神病药物。精神分裂症的治疗疗程•急性期:2個月•巩固期:4~6個月•维持期:第一次发作1~2年,第二次发作3~5年,多次发作需终身服药。影响预後的原因1.以急性形式起病患者的预後明显好于起病缓慢者。2.病程短者的预後好于病程较長的患者。3.初次发病者预後好于反复发作者。4.情感症状,如抑郁、焦急等症状明显者预後好于情感平淡者。5.從亚型来看,偏执型、紧张型预後很好,單纯型预後最差。6.发病年龄越小,预後越差,因此老年期的精神分裂症预後很好。7.在接受治疗方面,有良好的依從性者预後优于治疗不合作者。8.病前人格相對完好者预後好于病前人格有明显缺陷者。9.從家庭原因来看,婚姻保持完好者预後好于家庭破裂者和独身者。10.從社會原因方面看,有良好的工作记录者,保持良好的社會关系者的预後好于没有固定工作和没有良好社會关系的患者。心境障碍—單相与双相•單相与双相由Leonhard(1962)首先提出,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者称為双相障碍;只体現為躁狂或抑郁者為單相障碍。•DSM-IV中将双相分為二個亚型。双相I型:有躁狂、抑郁发作史,躁狂发作严重。双相Ⅱ型:有躁狂、抑郁发作史,抑郁发作重,躁狂发作轻;与双相I型不一样,不仅是躁狂程度轻,并且家族中患双相Ⅱ型者比双相I型多,此外发作次数较多,對治疗反应也許较差。CCMD-3心境障碍的分类1.躁狂发作2.双相障碍3.抑郁发作4.持续性心境障碍5.其他或待分类的心境障碍CCMD-3躁狂发作诊断原则【症状原则】以情绪高涨或易激惹為主,并至少有下列3项(若仅為易激惹,至少需4项):1)注意力不集中或随境转移;2)語量增多;3)思维奔逸(語速增快、言語迫促等)、联想加紧或意念飘忽的体验;4)自我评价過高或夸张;5)精力充沛、不感疲乏、活動增多、难以安静,或不停变化计划和活動;6)鲁莽行為(如挥霍、不负责任,或不计後果的行為等);7)睡眠需要減少;8)性欲亢進。CCMD-3躁狂发作诊断原则【严重原则】严重损害社會功能,或給他人导致危险或不良後果。【病程原则】1)符合症状原则和严重原则至少已持续1周;2)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原则。若同步符合分裂症的症状原则,在分裂症状缓和後,满足躁狂发作原则至少1周。【排除原则】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躁狂。CCMD-3抑郁发作诊断原则【症状原则】以心境低落為主,并至少有下列4项:1)愛好丧失、無快乐感;2)精力減退或疲乏感;3)精神运動性迟滞或激越;4)自我评价過低、自责,或有内疚感;5)联想困难或自覺思索能力下降;6)反复出現想死的念頭或有自杀、自伤行為;7)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過多;8)食欲減少或体重明显減轻;9)性欲減退。4、诊断与分类學(1)精神科诊断過程(2)分类學(3)常用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简介国际常用精神障碍分类系统伴随精神病學事业的发展,尤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後来,許多国家的學者都认识到必须变化過去分类上的混乱状态,他們迫切规定制定一种為多数人所能接受的和统一的分类系统,并认為這样一种分类系统将對比较不一样地区精神疾病的流行状况、提高诊断和科研水平、加强国际间的學术交流起到积极的推進作用。現今国际上影响最大、且為诸多国家所采用的有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疾病分类》中的第五章和美国精神病學會的《精神障碍诊断和记录手册》,分述如下:(一)《疾病及有关健康問題的国际分类》WHO公布的《疾病及有关健康問題的国际分类(InternationalStatisticalClassificationofDiseasesandRelatedHealthProblems,ICD)》,简称国际疾病分类,最早為法国的Bertillon提出的疾病死亡原因记录分类為ICD-1的雏形。先後共出版了五版。1948年由WHO接手更名為《国际疾病、外伤与死亡记录分类》第六版,初次在第五章简介了精神病。後来每拾年修改一次,目前已出版到第10版(1992年),简称ICD-10,包括各科疾病,第5章是有关精神障碍的分类,為欧亚多数国家采用。ICD-10第5章重要分类类别如下:F00-F09器质性(包括症状性)精神障碍F10-F19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及行為障碍F20-F29精神分裂症、分裂型及妄想性障碍F30-F39心境(情感性)障碍F40-F49神經症性、应激性及躯体形式障碍F50-F59伴有生理障碍及躯体原因的行為综合征F60-F69成人的人格与行為障碍F70-F79精神发育缓慢F80-F89心剪发育障碍F90-F98一般发生于小朋友及少年期的行為及精神障碍F99待分类的精神障碍(二)美国精神障碍分类系统美国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称為《精神障碍诊断与记录手册》(DiagnosticandStatisticalManualofMentalDisorders,DSM),1952年出版DSM-I,為在ICD-6基础上的补充。1968年出版DSM-Ⅱ与ICD-8相似。1980年DSM-III對精神疾病诊断分类变化颇大,引起国际重视:①该原则以描述性诊断為特點,挣脱了不一样學派的干扰。②每种病均有详细的诊断条目,且進行了12667人的临床测试。③使用多轴诊断。1987年的DSM-III-R、1994年的DSM-IV,已渐向ICD-10靠拢。DSM-IV系统将精神障碍分為拾七大类:1.一般在小朋友和少年期初次诊断的障碍2.谵妄、痴呆、遗忘及其他认知障碍3.由躯体状况引起、未在他处提及的精神障碍4.与成瘾物质使用有关的障碍5.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6.心境障碍7.焦急障碍8.躯体形式障碍9.做作性障碍(factitiousdisorder)10.分离性障碍(dissociativedisorder)11.性及性身份障碍12.進食障碍13.睡眠障碍14.未在他处分类的冲動控制障碍15.适应障碍16.人格障碍17.也許成為临床注意焦點的其他状况国内精神障碍分类系统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及诊断原则(ChineseClassificationandDiagnosticCriteriaofMentalDisorders,CCMD)目前為第三版(CCMD-3)。1958年南京會议推出第一种分类方案,1978年归纳為拾类(CCMD-1)。1989年推出CCMD-2,1994年推出CCMD-2-R。根据CCMD上两版的应用,尤其是CCMD-2-R使用過程中存在的某些争议以及与国际接轨的需要,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原则第3版工作组在1996年召開黄山會议,并于1996~期间,對17种成人精神障碍及部分小朋友有关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原则,開展現場测试与前瞻性随访观测,完毕了CCMD-3编制。CCMD-3兼用症状分类和病因病理分类方向,例如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应激有关障碍中的某些精神障碍按病因病理分类,而“功能性精神障碍”则采用症状學的分类。(一)CCMD-3重要分类类别見附:CCMD-3分类(二)CCMD-3的特點1.此前瞻性現場测试成果為根据,同步参照此前的CCMD版本和ICD-10、DSM-IV。例如,通過對同性恋51例完毕了現場测试和至少1年的随访观测,本组同性恋者在個体成長過程中,均存在不友好同性恋阶段,部分同性恋者需要醫學协助。ICD-10将非友好性同性恋归属性指向障碍,CCMD-3也做了相似处理。2.分类更深入向ICD-10靠拢。3.保留某些精神障碍或亚型,如神經症、反复发作躁狂症、同性恋等。4.根据我国的社會文化特點和老式,某些精神障碍暂不纳入CCMD-3,如ICD-10的F52.7性欲亢進、F64.2童年性身份障碍、F66与性发育和性取向有关的心理及行為障碍的某些亚型、F68.0出于心理原因渲染躯体症状、F93.3同胞竞争障碍等。5.CCMD-3编写時,注意了文字体現和写作格式的规范,规定条目分明、规范,以增强可操作性。精神障碍分类史简介人类在同精神疾病的長期斗争中,早已尝试進行不一样的分类。公元前3~2世纪,我国《内經》中即有癫、狂、痫的划分。公元前4世纪,《难經》中沿用《内經》的分类,提出“重阳者狂,重阴者癫”的分类原则。其後,隋巢元方(公元605-616)著《诸病源候论》和明王肯堂(17世纪初)著《证治准绳》中,也记载有精神疾病的分类。王肯堂最重要的奉献是把癫与痫两证明确划分,变化了以往精神病分类的混乱状况。清代陈士铎在《石室秘录》中将精神病划分為狂病、癫病、花癫和呆病四类。他們最重要的奉献是把混乱的症状描述提成大类小类,為後来的临床归纳提供了范例。在西方,希波克拉底(约公元前460-377)的著作中记载著伴有发热的急性精神障碍、不伴有发热的急性精神障碍、不伴有发热的慢性精神障碍、癔病和Scythian病。Sydenham(1624-1633)认為每個疾病均有它的特殊原因,他的分类著重于辨别其特殊性。Pinel(1745-1826)反對Sydenham的特殊疾病單元,而又回到希波克拉底的简朴分类系统。他描述了4种精神病:忧郁症(智力功能的障碍)、躁狂症(無或有谵妄的剧烈躁動)、痴呆(思维過程的障碍)和白痴(智能和情感的缺失)。德国克雷丕林Kraepelin(1856-1926)從临床症状描述、躯体检查所見和疾病的病程三方面考虑,從事精神疾病的分类探索,其基本分类研究是根据临床症状結合疾病結局。他以严谨的科學态度积累临床资料,第一次将早发性痴呆作為疾病單元来描述,并认為青春痴呆、紧张症和早发性痴呆的体現虽然不一样,不過同一疾病的不一样亚型;躁狂症和抑郁症外表上虽然完全相反,本质上却是同一疾病的不一样体現,合称躁狂抑郁性精神病;并根据此病有缓和期而将其与慢性進行性衰退的早发性痴呆辨别開来。他還认识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场项目投标失败后人力资源配置调整合同
- 2025版办事处环保设施建设及运营管理协议
- 二零二五版范文范本:高科技产业研发合作协议
- 宝宝饮食健康课件
- 2025版智能办公区使用权租赁合作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环保绿色能源项目租赁服务协议
- 二零二五年财务主管在职期间保密义务及违约责任合同
- 2025版笔译服务与翻译服务标准化合同
- 2025年度越野车抵押租赁经营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材料运输合同范本(含应急预案)
- 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与区域差异研究
- 云端漫步云端飞车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中国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
- 宁夏资环技术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2024
- 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中的资源整合与共享
- 2025至2030中国烫金箔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
- 2025年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招聘考试笔试试题附答案
- T/IAC 15-2017电网行业20 kV及以下配电网资产保险定损规范
- 2025菜鸟驿站转让合同协议模板
- 小学英语-国际音标-练习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