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免疫学笔记复习知识点总结_第1页
2024年免疫学笔记复习知识点总结_第2页
2024年免疫学笔记复习知识点总结_第3页
2024年免疫学笔记复习知识点总结_第4页
2024年免疫学笔记复习知识点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固有免疫(innateimmunity):1固有免疫应答细胞(單核-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2病原体入侵初期,不經历克隆扩增,即刻发挥免疫防御作用;3不产生免疫记忆。0.适应性免疫(adaptiveimmunity):1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T细胞及B细胞);2經历克隆扩增,活化成效应细胞,即刻发挥免疫防御作用;3产生免疫记忆。0.B细胞的抗原提呈作用:1.B细胞能构成性体現MHCII类分子,IL-4诱导後体現增强;抗原受体与抗原交联并由T细胞提供协助後,诱导性体現协同刺激分子。重要在体液免疫中向CD4Th细胞提呈可溶性抗原。2.机制:BCR結合抗原决定簇,发生受体介导内吞作用,被吞入的抗原分子水解成抗原性多肽,与MHCII形成复合物,体現在B细胞表面,并提呈給CD4+T细胞0.MHCⅠ分子与MHCⅡ分子的肽槽比较MHCⅠ分子的肽槽MHCⅡ分子的肽槽构成α1、α2构造域α1、β1构造域形状两端呈封闭状两端呈敞開状接纳氨基酸残基数8~10個12~17個肽槽内凹槽数5~6個,较深。4個,较浅。0.特點内源性抗原加工途径外源性抗原加工途径递呈MHC分子应答的T细胞抗本来源抗原肽产生部位MHC荷肽部位伴随蛋白递呈细胞I类分子CD8+T细胞内源性胞质蛋白酶体内质网腔钙联素TAP,tapsin所有有核细胞II类分子CD4+T细胞外源性内体、溶酶体CIIV或MIIC钙联素,Ii链专职APC0.特點固有免疫应答适应性免疫应答重要参与的细胞黏膜上皮细胞、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NK细胞、NKT细胞、gdT细胞、B1细胞abT细胞、B2细胞、抗原提呈细胞重要参与的分子补体、细胞因子、抗菌蛋白、酶类物质特异性抗体作用時相即刻-96小時96小時後启動识别受体膜式识别受体,胚系基因直接编码,较少多样性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胚系基因片断发生重排,具有高度多样性识别特點直接识别病原体某些共有高度保守的分子构造,具有识别“非已”的能力T细胞识别APC提呈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B细胞直接识别抗原表位具有高度特异性作用特點不經克隆扩增和分化,迅速产生免疫作用,没有免疫记忆功能經克隆扩增和分化,成為效应细胞後发挥免疫作用,具有免疫记忆功能维持時间维持時间较短维持時间较長0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homing):成熟淋巴细胞离開中枢免疫器官後,經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0.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recirculation):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過程。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結)的淋巴细胞,可由输出淋巴管經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進入血液循环;淋巴细胞随血液循环抵达外周免疫器官後,可穿越HEV,并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0.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摄取、加工并递呈抗原;参与T细胞亚群的分化;参与中枢和外周免疫耐受的诱导;参与调整B细胞功能;参与固有免疫应答0.TCR/CD3复合体:中的两個多态型亚單位(TCRαβ或TCRγδ)重要功能是识别結合MHC分子的抗原,而胞浆区非常短;CD3分子的重要功能是参与TCR/CD3复合体的装配和稳定以及信号转导.简朴的說,也就是APC或B细胞提呈的抗原由TCR-CD3复合体识别,TCR為T细胞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CD3的作用则是将T细胞识别的抗原信号(第一信号)转导進入T细胞内。0.T细胞在胸腺发育過程中基因体現的详细分析:Thegeneticmechanismsthatpromotelineagecommitmentandeliminateautoreactivecellsinthethymusarenotwellunderstood.Tobetterunderstandthisprocess,wehaveidentifiedandquantitatedtranscriptsinthetwomajorthymocytelineagesbyusingserialanalysisofgeneexpression.Approximately25genesdisplayedalmostcompletesegregationtooneortheotherTcelllineage.CommitmenttotheCD4lineagewasmarkedbyup-regulationofgenesassociatedwithincreasedsurvivalandchaperonefunctionfollowedbyexpressionofgenesthatregulatenucleosomeremodelingandTcellreceptorsignaling.DifferentiationwithintheCD8lineage,ontheotherhand,wasmarkedbyup-regulationofgenesthatregulatelymphocytehoming,followedbyquenchingofgenesthatinhibitapoptosis.DefinitionofdifferentialgeneexpressionduringdevelopmentofthetwomajorthymocytelineageswillallowinsightintomechanismsofTcelldevelopmentafterpositiveandnegativeselection.0.T淋巴细胞

(一)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的发育

T淋巴细胞简称T细胞。在胸腺中分化成熟後,進入外周,通過血液和淋巴在全身二级淋巴器官和组织间循环。

T细胞在胸腺内的成熟包括TCR基因重排、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阶段。

1.TCR基因重排产生功能性TCR基因。此時T细胞表面同步体現CD4和CD8分子,因此称為双阳性(DP)细胞。

2.阳性选择

DP细胞与胸腺皮质上皮细胞互相作用,但凡其TCR可以识别皮质上皮细胞上自身MHC分子的DP细胞通過选择而存活,否则将在3-4天内凋亡。因此,阳性选择的成果产生可以识别自身MHC分子的,即受自身MHC分子限制的胸腺细胞。這种细胞只体現CD4或CD8之中的一种,故称為單阳性细胞,简称SP细胞。

3.阴性选择

通過了阳性选择的SP细胞進入髓质。在髓质中,但凡其TCR能与DC和Mf上的自身肽-MHC高亲和力結合的细胞,即自身反应性细胞,均发生凋亡。因此,阴性选择的成果是清除自身反应性T细胞,产生對自身抗原耐受的T细胞。

(二)T细胞表面分子及功能1.TCR-CD3复合体1)TCR

TCR是T细胞特有的抗原受体,是T细胞识别抗原的功能性构造。外周和胸腺中95%的T细胞体現abTCR,少数T细胞体現gdTCR。

a链和b链都是跨膜糖蛋白,两者通過二硫键共价连接。a和b每条链均包括胞外、跨膜和胞内三部分。

a和b链胞外段都由2個Ig样构造域构成,2条链的胞外段通過折叠後形成的构造与Ig的Fab段非常相似。a和b链V区中变异程度最大的部位也称為互补决定区(CDRs)。當T细胞识别MHC-肽時,CDR3与抗原肽互相作用,而CDR1和CDR2则与MHC分子抗原結合部位上的2条a螺旋互相作用。

2)CD3分子

CD3分子与TCR通過非共价結合构成TCR-CD3复合体。CD3分子是TCR在细胞膜表面稳定体現所必需的,并且转导TCR接受的抗原特异性信号。

CD3是一种由6条跨膜肽链构成的复合体。有g、d、e、e、x、x与g、d、e、e、x、h二种形式。

CD3分子中每条链的胞内段均具有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ITAM)。ITAM中的酪氨酸是特异性蛋白激酶催化的目的,它是T细胞活化所必需的。

gdTCR构造与abTCR类似,并且也与CD3分子构成复合体。

2.CD4和CD8分子

1)CD4分子:CD4分子是一种跨膜糖蛋白,其胞外段含4個Ig样构造域,N端的頭2個构造域能与MHCII类分子b链結合,在TCR识别MHCII类-肽的時候,加强CD4+T细胞与APC之间結合的强度,使TCR识别MHCII类-肽复合物的敏捷度提高100倍。

2)CD8分子:CD8分子也是跨膜糖蛋白,一般以ab异二聚体的形式存在。每条链的胞外段N末端有一种Ig样的构造域,可与MHCI类分子結合。

3.CD28和CTLA-4(CD152)

CD28是协同刺激分子B7(CD80/CD86)的受体。當TCR识别APC表面MHC分子-肽复合物時,CD28与APC上的B7分子配接,為T细胞激活提供第二活化信号。

CTLA-4(CD152)也是B7的受体。只体現在活化T细胞上。CTLA-4与B7配接後向细胞发送克制性信号,下调T细胞的功能,制止活化了的T细胞继续活化,具有重要的免疫调整作用。

4.CD45

CD45又称淋巴细胞共同抗原(leukocytecommonantigen),它是一种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其胞内段具有磷酸酶构造域,能使蛋白磷酸激酶Lck和Fyn中的一种酪氨酸去磷酸化而活化,在T细胞活化的启動中起重要作用。

CD45有3种同工型,其中CD45RA体現在初始T细胞表面,CD45RO体現在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表面。CD45RA和CD45RO两者均能与CD4和CD8結合,不過CD45RO与CD4和CD8的亲和力高于CD45RA,因此效应细胞對第一信号比初始细胞敏感,不需要第二信号就能對靶细胞或APC上的MHC-肽复合物产生应答。

5.细胞因子受体

T细胞表面体現的细胞因子受体的种类多达拾几种。一种T细胞详细体現的细胞因子受体的种类依细胞的分化阶段、抗原刺激和活化状态等原因而定。

细胞因子受体与自分泌或旁分泌的细胞因子結合,参与细胞的多种活動。细胞因子受体一般由2個或2個以上的亚單位构成。细胞因子与對应受体結合後,诱导受体链聚合,激活细胞内信号发送途径(例如激酶级联反应),产生活化的转录因子。转录因子進入细胞核,与基因的启動子或增强子結合,使有关基因转录而体現對应的功能。

6.CD40L

CD40L体現在活化的Th细胞表面,它与B细胞表面的CD40的結合為B细胞提供第二活化信号。

CD40L-CD40的配接不仅与B细胞的活化有关,并且与抗体的转类有关。CD40传送的信号诱导B细胞中B7分子体現的上调,反過来又為Th细胞提供了第二信号。

7.丝裂原受体

丝裂原(mitogens)是一类可以非特异性地激活T或B淋巴细胞的因子。由于它們能同步激活許多淋巴细胞克隆,因此丝裂原被称為多克隆激活剂(polycolonalactivators)。

常見的能激活T细胞的凝集素包括植物血凝素(PHA)和刀豆蛋白A(ConA)。

8.粘附分子

T细胞表面体現許多粘附分子,這些粘附分子与其他细胞表面對应的粘附分子的互相作用参与T细胞的活化、移動和效应等功能。

T细胞体現的选择素与细胞的移動和归巢有关。CD2(LFA-2),LFA-1分别与APC或靶细胞表面ICAM-1(CD54),LFA-3(CD58)等結合,延長并加强T细胞与其他细胞之间的接触,增進TCR對MHC分子-肽的识别,同步為T细胞活化提供第二信号。

(三)T细胞亚群1.abT细胞和gdT细胞

這两类T细胞分别体現abTCR和gdTCR。abT细胞占胸腺和外周血中T细胞的大多数。不過在粘膜上皮中,大多数是gdT细胞。這些粘膜gdT细胞的特性是体現CD8,而外周血中的gdT细胞大多数為双阴性细胞,不体現CD8。粘膜中CD8+gdT细胞的多样性不如abT细胞丰富,它們的TCR重要针對某些细菌和病毒抗原,在粘膜表面发挥保护作用。此外,某些gdT细胞能直接识别抗原而不需要APC递呈。

2.CD4+和CD8+T细胞

CD4+T细胞在功能上重要是辅助细胞(Th细胞),而CD8+T细胞在功能上重要是细胞毒性细胞(CTL)。CD4分子和CD8分子限定了T细胞所能识别的MHC分子的类型:CD4+T细胞识别MHCII类-肽复合物,CD8+T细胞识别MHCI类-肽复合物。

3.Th1和Th2细胞亚群

根据所分泌的细胞因子格局的不一样,CD4+T细胞可深入分為Th1和Th2两個亚群。Th1和Th2产生的细胞因子种类不一样,這是鉴别這两种细胞亚群的重要根据,也是两個亚群功能差异的重要基础。Th1细胞重要产生IL-2、IFN-g和TNF-b,而Th2重要产生IL-4和IL-5。Th1参与迟发型超敏反应,辅助CD8+T细胞活化,增進Mf活化和增進IgG2a的产生。因此Th1细胞重要参与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Th2细胞重要辅助B细胞對胸腺依赖性抗原的应答,刺激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生長和分化。由于IL-4增進IgE的转类,因此Th2细胞增進I型变态反应的发生。Th1和Th2在功能上互相拮抗。Th1分泌的细胞因子克制Th2的功能,同样地,Th2分泌的细胞因子克制Th1的功能。

4.初始T细胞和记忆T细胞

初始T细胞指离開胸腺後,從未接触過抗原的成熟T细胞。初始T细胞是静止的、处在G0期的细胞。初始T细胞集中在外周淋巴器官和组织中的T细胞区内。初始T细胞的標志是CD45RA。

记忆T细胞是指已經接触過抗原(已致敏)不過没有經历终末分化成為效应细胞的T细胞,其標志是CD45RO。记忆T细胞是長寿细胞,存在于血液和外周淋巴组织和器官中。记忆细胞在再次碰到相似抗原時,产生迅速而又强烈的反应。刺激产生记忆细胞(包括T和B记忆细胞)是疫苗接种的重要基础之一。二、B淋巴细胞

(一)B淋巴细胞发育成熟

B细胞成熟過程分骨髓内和骨髓外两個阶段。本处论述的B细胞均指B2细胞,不包括B1细胞。

骨髓内分化包括從淋巴干细胞发育成為成熟B细胞,這一发育阶段不依赖抗原,是BCR基因重排和對重排基因产物选择的過程,此外尚有其他表面分子体現的变化。

B细胞骨髓外发育受抗原驱動,在外周淋巴器官滤泡的生发中心内進行,包括亲和力成熟、Ig转类以及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形成三個事件。

B细胞骨髓外的发育实际上是B细胞在對胸腺依赖性抗原的免疫应答過程中发生的Ig基因的体细胞高频突变、對高亲和力受体的选择和重链基因重组的過程。也可以說是在非已抗原驱動下,抗原受体深入发育和被选择的過程,使得所产生的抗体更适合于与抗原結合。

1.抗体亲和力成熟

亲和力成熟是指抗体平均亲和力的提高,一般在再次应答中发生产生。B细胞對抗原产生应答後,其BCR基因发生高频突变,产生高亲和力BCR的B细胞被选择,产生低亲和力BCR的B细胞被淘汰,因此抗体的亲和力提高。

2.抗体类别转换

体细胞高频突变後发生Ig重链同种型转化重组,g、a和e重链取代m链,分别产生IgG、IgA或IgE类抗体。转类過程中抗体分子的Fab段保持不变,转类後的抗体的特异性因此也保持不变。由于抗体的生物學效应是由Fc段决定的,转类可以变化抗体的生物學效应。

转类需要Th2细胞的辅助和细胞因子的参与。

3.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分化

体現高亲和力受体的中心母细胞分化成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二)B细胞表面分子及功能

這裏论述的是成熟B细胞体現的多种膜分子,它們在B细胞的功能中起不一样的作用。

1.BCR和BCR复合体

B细胞的抗原受体即是成熟B细胞膜表面的IgM和IgD。IgM和IgD与此外两条链Iga和Igb一起构成BCR复合体,

Iga-Igb是BCR的装配和在细胞膜上的体現所必需的,并且转导BCR识别抗原後产生的第一信号。

2.BCR协同受体

与TCR同样,BCR也有协同受体。BCR的协同受体包括CD19,CD21(CR2)和CD81(TAPA-1)3种膜分子,它們在B细胞膜上与BCR直接接触(图9-8)。BCR协同受体可以增進通過BCR-Iga-Igb产生的活化信号。

BCR协同受体的参与可使BCR复合体介导的信号提高1000至10000倍。

3.CD40

CD40是B细胞膜上体現的一种糖蛋白,它与CD40L結合後向细胞发出第二信号,导致B细胞激活、增殖并分化。CD40与CD40L還在抗体转类中起重要作用。。

4.CD45

CD45已在T淋巴细胞中论述,它也在B细胞表面体現。

5.B7

B7包括B7-1(CD80)和B7-2(CD86)。B7-1和B7-2以同源二聚体形式体現在B细胞表面,是APC表面最重要的协同刺激分子。

静止B细胞不体現B7,B细胞在摄入抗原後诱导性体現B7。Th细胞表面CD40L与B细胞表面CD40互相作用可使B7的体現上调。

B7是T细胞表面的CD28和CTLA-4的配体(图9-3)。B7与CD28的互相作用為T细胞提供第二活化信号,延長和增强IL-2和其他细胞因子的产生,制止耐受的发生,并增進CD40L的体現。B7与CTLA-4的結合克制IL-2受体a链的体現,克制IL-2的分泌和IL-2mRNA的积累,克制细胞分裂,其成果是克制T细胞继续活化。

6.MHC

B细胞体現MHCI类和II类分子,MHCII类分子的作用是向T细胞递呈外源性抗原。

7.丝裂原受体

金葡菌A蛋白(SPA)能使B细胞分裂。小鼠B细胞表面有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LPS)受体。脂多糖中起丝裂原作用的是其脂类成分。

8.细胞因子受体

活化B细胞体現IL-4、-5、-6等细胞因子的受体,在Th2细胞分泌的對应的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和分化。

(三)B细胞亚群

根据发育早晚、存在部位、表面標志和功能的不一样,可以把B细胞提成B1和B2两個亚群。B1细胞构成性体現CD5,因此又称為CD5+B细胞,B2细胞不体現CD5,故称為CD5-B细胞,不過活化的B2细胞也体現CD5。

1.B1细胞

B1细胞重要存在于体腔表面,例如肠道粘膜的固有层。其表面体現IgM而不体現IgD。重要产生IgM类抗体。B1细胞的多样性贫乏,只产生胚系抗体基因编码的抗体。這些抗体的特异性差,交叉反应强(polyreactive),并且亲和力低。B1细胞重要识别微生物的多糖和脂类抗原,這种抗体应答不依赖T细胞的辅助。

B1细胞重要有如下三方面功能:第一,在体腔表面发挥抗微生物作用。第二,通過产生自身抗体发挥免疫自稳作用。B1细胞产生的自身抗体清除衰老细胞,维持免疫耐受。第三,独特型网络的调整作用。

2.B2细胞

假如不加阐明,一般所指的B细胞就是B2细胞。B2细胞介导抗胸腺依赖性抗原体液免疫,其特性已在前面论述。0.免疫球蛋白的功能:1.抗体Ig分子可看作是一种四方面的“二合一”分子:构造上:由重链和轻链构成、由Fab和Fc构成;功能上:Fab段/V区体現抗原识别功能,Fc段/C区体現效应功能;特性上:既是抗体—与抗原結合、又是一种抗原—被抗抗体結合;效应上:既可對机体有利,也可對机体有害。2.IgV区的功能-----特异性結合抗原:在体内,可中和毒素、阻断病原入侵、清除病原微生物或导致免疫病理损伤;B细胞膜表面的IgM和IgD构成B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分子;在体外可发生多种抗原抗体結合反应,有助于抗原或抗体的检测和功能的判断;0.IgG:1.再次免疫应答产生的重要抗体,亲和力高,分布广;2.是机体抗感染的“主力軍”;3通過胎盘(IgG1、IgG2、IgG3,新生儿抗感染);4.激活补体(裂解细胞);5.调理作用(增進吞噬);6.介导ADCC(细胞毒作用)3.参与T细胞识别、粘附及活化的CD分子的种类、构造特點、识别配体及其功能有:种类构造特點识别配体功能CD3五聚体,与TCR构成TCR/CD3复合物稳定TCR构造、传递活化信号CD4單体分子MHCⅡ类分子增强TCR与APC或靶细胞的亲和性,并参与信号传导。CD8异源二聚体MHCⅠ类分子增强TCR与APC或靶细胞的亲和性,并参与信号传导。CD2單体分子CD58(LFA-3)增强T细胞与APC或靶细胞的粘附及CD2分子所介导的信号传导CD58單体分子CD2增進T细胞识别抗原,参与T细胞信号传导CD28同源二聚体B7提供T细胞活化的辅助信号CD152同源二聚体B7對T细胞活化有负调整作用CD40L三聚体CD40是B细胞進行免疫应答和淋巴結生发中心形成的重要条件4.参与B细胞识别、粘附及活化的CD分子的种类、构造特點、识别配体及其功能有:种类构造特點识别配体功能CD79异源二聚体与mIg构成BCR复合物,介导B细胞信号传导CD19單体分子增進B细胞激活CD21單体分子C3片段EB病毒增强B细胞對抗原的应答,参与免疫记忆CD80/CD86單体分子CD28提供T细胞活化的辅助信号CD40單体分子CD40L是B细胞進行免疫应答和淋巴結生发中心形成的重要条件0.白细胞分化抗原的生物學作用有:=1\*GB2⑴参与细胞生長、分化、正常组织构造的维持=2\*GB2⑵参与免疫应答過程中免疫细胞的互相识别,免疫细胞抗原识别、活化、增值和分化,以及免疫功能的发挥=3\*GB2⑶造血细胞的分化和造血過程的调控=4\*GB2⑷参与炎症的发生、血栓形成和组织修复=5\*GB2⑸肿瘤的惡化和转移。0.试述免疫应答的基本過程?免疫应答的過程可人為地划分為三個阶段:即识别阶段、活化与分化阶段、效应阶段。识别阶段:抗原被APC所摄取、加工、处理;T细胞/B细胞通過TCR/BCR特异性识别抗原肽。提呈和识别的過程。活化与分化阶段:T、B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产生其活化的第一信号;T/B细胞与APC表面的多种粘附分子间互相作用,提供T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即协同刺激信号)。此外,激活的APC和T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它們以自分泌和旁分泌作用,参与淋巴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最终形成T效应细胞或奖细胞,并分泌免疫效应分子如多种细胞因子和抗体。效应阶段: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共同发挥作用,清除非已抗原物质或诱导机体产生免疫耐受,從而维持机体正常生理状态,或引起免疫有关疾病。

0.简述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後分化成熟的過程及转归:B细胞直接识别天然抗原表位,無需APC對抗原的处理和呈递。接受抗原刺激的特异性B细胞,進入外周淋巴组织後与對应的抗原特异性Th细胞相遇,被阻留在T细胞区,接受Th2细胞的辅助并活化,活化後,一部分B细胞迁移至髓质,分化為浆细胞,产生IgM类抗体(IgM类為主),两周後凋亡;另一部分B细胞迁移至附近的B细胞区(初级淋巴滤泡),继续增殖并形成生发中心(次级淋巴滤泡)。在生发中心,一部分B细胞分化為浆细胞,迁移至骨髓,产生高亲和力抗体(IgG类為主),尚有部分分化為记忆B细胞,参与再次免疫应答。

B细胞在生发中心分化成熟過程中經历三個事件:即体细胞高频突变和Ig亲和力成熟、抗原受体编辑及抗体类别转化。0.细胞黏附分子的功能:1炎症過程中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2黏附分子参与淋巴细胞的归巢3黏附分子参与免疫细胞的识别与活化4黏附分子参与细胞的发育、分化、附著及迁移5黏附分子与肿瘤细胞的发生发展和浸润转移有关0.固有免疫的特點:1.先天固有,可稳定遗传。2.免疫作用广泛,無特异性。3.初次与抗原接触即能发挥效应,但無免疫记忆性4.固有免疫也是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始動者。(1)可调控或影响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类型和强度。(2)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维持及其效应的发挥也必须有固有免疫的协助和参与。0.简述單核-巨噬细胞重要的生物學功能:單核-巨噬细胞單核-巨噬细胞包括骨髓中的前單核细胞、外周血中的單核细胞、以及组织内的巨噬细胞(mφ)。mφ来源于血液中的單核细胞,而單核细胞又来源于骨髓中的前体细胞。單核-巨噬细胞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具有抗感染、抗肿瘤和免疫调整等重要作用。(一)重要表面標志1.表面抗原mhc-i类分子和mhc-ii类分子。2.表面受体数拾种,重要有(1)iggfc受体(fcγr)可与結合了特异性抗原的igg的fc段結合,参与抗体的调理吞噬和adcc效应。(2)补体受体(cr)病原微生物無论經替代途径或經典途径激活补体,巨噬细胞可通過其表面的补体受体黏附抗原和补体形成的复合物,增進巨噬细胞對外来抗原的吞噬和清除。此作用也称為免疫黏附。(二)重要功能1.吞噬杀伤作用巨噬细胞有很强的吞噬杀伤能力,可非特异性吞噬杀伤多种病原微生物,是机体非特异性免疫防御中的重要细胞。巨噬细胞的這种吞噬杀伤作用可被补体的免疫黏附作用、特异性免疫中抗体的调理作用及细胞因子加强。巨噬细胞也能清除体内衰老损伤细胞,参与免疫自稳作用。2.提呈抗原、启動免疫应答在特异性免疫应答中,绝大多数td抗原(胸腺依赖抗原)都需經巨噬细胞吞噬和加工处理,并与其表面的mhc分子形成抗原肽-mhc复合物,体現在细胞膜表面,提呈給t细胞。巨噬细胞表面有诸多黏附分子,如b7分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lfa-3等,可分别与t细胞表面的协同刺激分子受体cd28、cd11(lfa-1)和cd2(lfa-2)結合,产生协同刺激信号,诱导t细胞的活化,启動免疫应答。3.抗肿瘤巨噬细胞被某些细胞因子如ifn-γ激活後能有效地杀伤肿瘤细胞,是参与免疫监视的重要效应细胞。4.免疫调整在特异性免疫应答中,巨噬细胞可分泌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免疫调整。重要的细胞因子有(1)白细胞介素il-1和12。(2)干扰素(ifn)、肿瘤壞死因子(tnf)、前列腺素(pge)等。(3)补体成分b、d、p、h因子、c3b克制物等。(4)凝血因子、组织修复再生因子及酶成纤维细胞刺激因子、血管生成因子、弹性蛋白酶、胶原酶等。(三)其他抗原提呈细胞三、單核吞噬细胞(一)單核吞噬细胞表面標识(二)單核吞噬细胞的重要免疫功能四、其他免疫细胞重要包括多种粒细胞、肥大细胞和紅细胞。0.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重要不一样點:經典激活途径替代激活途径MBL途径激活物质抗原-抗体复合物肽聚糖.酵母多糖.脂多糖,凝聚的IgA.IgG4MBL有关的丝氨酸蛋白酶(MASP)起始分子C1qC3C2、C4参与的补体成分C1.C4.C2.C3.C5-C9C3.C5-C9.B因子.D因子C2-C9.MASP所需离子Ca2+.Mg2+Mg2+Ca2+C3转化酶C4b2bC3bBbC4b2bC5转化酶C4b2b3bC3bnBbC4b2b3b生物學作用参与特异性免疫的效应阶段,感染後期发挥作用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效应阶段,感染初期发挥作用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效应阶段、感染初期发挥作用0.补体系统的生物學功能:补体系统是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构成部分,同步也参与特异性免疫,其重要作用如下①溶菌和溶细胞作用:细菌与對应抗体結合後可通過經典途径激活补体,在细菌表面形成膜袭击复合物而溶解细菌;此外,革兰阴性细菌脂多糖是良好的旁路途径激活物,這在机体初期抗感染免疫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某些状况下,自身抗原抗体复合物可以激活补体,导致自身细胞的溶解破壞。②增進中和溶解病毒作用:补体、抗体与病毒作用後可有效地制止病毒對宿主细胞的吸附和穿入;此外,补体也可直接溶解灭活某些病毒,如RNA肿瘤病毒等。③调理和免疫粘附作用:以C3b/C4b為中间“桥梁”,通過其N端非稳定結合部位与细菌及其他颗粒性抗原或免疫复合物結合後,再通過其C端稳定結合部位与表面具有對应补体受体的吞噬细胞結合增進其吞噬作用,称為补体的调理作用。细菌或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結合C3b/C4b後,若与表面具有對应补体受体的紅细胞和血小板結合,则可以形成较大的聚合物,轻易被体内的吞噬细胞吞噬清除,称為免疫粘附作用。④炎症介质作用:C2a具有激肽样作用,可使小血管扩张、通透性增長;C3a、C4a、C5a,具有過敏毒素作用,可以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血管活性介质,引起炎症反应;C3a、C5a、C5b67,有趋化作用,可以吸引炎症细胞向补体激活的炎症区域游走和汇集,增强炎症反应。0.固有免疫应答的特點及其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1.固有免疫应答的特點:(一)固有免疫细胞的识别特1.模式识别受体和病原有关分子模式(1)模式识别受体(2)病原有关分子模式2.模式识别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二)固有免疫细胞的应答特點2.固有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应答关系:1.固有免疫应答启動适应性免疫应答APC的抗原提呈等2.固有免疫应答影响适应性免疫应答类型,固有免疫细胞的PRR受不一样PAMP刺激,产生不一样CK:细胞分化方向、应答类型3.固有免疫应答协助适应性免疫应答发挥免疫作用.固有免疫细胞和分子:ADCC、调理吞噬等0.免疫应答:固有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具有,無针對性,第一道屏障,应答迅速,能启動和协同特异性免疫应答。适应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後天获得,有针對性,作用强大。免疫记忆,识别异已,特异性,记忆性,扩大性,限制性。0.ConsequencesofType1Reactions:SystemicAnaphylaxis,LocalizedAnaphylaxis,AllergicRhinitisorhayfever.,Asthma.FoodAllergies,Atopicurticariaorhives,AtopicDermatitis.Allergiceczema.0TherapyfortypeIhypersensitivity:1Avoidance2Anaphylacticshocktreatedbyimmediateinjectionofepinephrine(adrenergicreceptorsonsmoothmuscle)3Antihistamines(initialphase)4Corticosteroids5Desensitization6Escalatingallergendosage7InductionofIgEtoIgGclassswitch?0..B细胞對TD抗原的识别:BCR是B细胞识别特异性抗原的受体。BCR识别抗原對B细胞的激活有两個互相关联的作用:BCR特异性結合抗原,产生B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B细胞内化与其BCR結合的抗原,并進行加工处理,形成抗原肽-MHCⅡ类分子复合物,提呈給抗原特异性Th细胞识别,而活化的Th细胞通過体現的CD40L与B细胞上CD40結合,又可提供B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二、B细胞活化需要的信号:与T细胞相似,B细胞活化也需要双信号,即特异性抗原传递的第一信号和协同刺激分子提供的第二信号。B细胞活化後的信号转导途径也与T细胞相似(一)B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1.第一活化信号經由Igα/Igβ传导入胞内BCR与特异性抗原的表位結合,启動B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但由于BCR重链胞浆区短,自身不能传递信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