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五年级品德与社会知识点二_第1页
2024年五年级品德与社会知识点二_第2页
2024年五年级品德与社会知识点二_第3页
2024年五年级品德与社会知识点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單元1我們今天的生活,我們的吃穿住都与祖先有著扯不停的联络。2吃穿住是生活最基本的需要。3人类從诞生之初,就一直处在严酷的自然环境的考验中。面對艰苦条件,我們的祖先运用自已的聰颖智慧,不停地探索,開拓,通過漫長的岁月,一步步從野蛮走向文明。4在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吃()穿()住()5想象一下,他們在生活中會碰到哪些困难和危险?碰到野兽的侵袭,阴齿生肉而致病的危险6距今约70萬年至20萬年,在北京周口店生活著一群古人类,我們称為北京人。据考证,北京人已經能制造工具和使用火了。7北京人的发現,是人們认识到,人类的历史比想象的要早得多。8饮血茹毛的意思是:()9炎帝以发明农耕技术著称。听說炎帝氏族開始是以渔猎為重要生活手段,但後来人口增多,渔猎已不能提供足够的食物,于是炎帝发明了农耕技术。10炎帝部落称為我国最早進入农耕的部落,炎帝也被尊称為农业的创始者,人們称他為“神农氏”。11炎帝還尝百草,增進了用草药治病的技术的发展,因此也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說。12在漫長的生活,生产实践中,我們的祖先把某些野生植物培育成农作物,吧野生動物驯化成家畜,发明了农耕和喂养技术。13浙江省河姆渡遗迹中出土的稻------陕西省半坡遗迹中出土的粟和储存粟的陶罐。14据考古发現,早在七八仟年前,我国北方就有了粟的种植,南方也有了稻的种植。我国是最早种粟和稻的国家之一。15甘肃嘉峪关出土的砖画。两仟数年前,人們已經學會驾牛犁地和耙地。16本来人們可以通過考察古遗迹,史書,理解我們祖先的生产和生活状况。17我国是世界上培育出农作物最多的国家。在全世界667种重要栽培植物中,来源于我国的有136种,占百分之二拾以上。這是中华民族為人类文明所做出的重大奉献。18火的使用和种植,养殖技术的发明對人类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29页写下来{}19写出30页的农谚20這些农谚使广大劳感人民在長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總結出来的。21二拾四节气歌(,)(,)22這些节气与农业生产和人們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人們可以通過二拾四节气有计划的安排农事活動,為人們的出行也提供了参照。23民以食為天。几仟年来,中国人不仅學會了种植和养殖,還发明了自已独特的食文化。24河南生新政裴李岗出土的石棒和石磨。25七八仟年前,我們的祖先应經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她們将带壳的粟放在石磨盘上,再用石棒,压在带壳的粟上来回搓動,使粟壳脱落,成為可供煮食的粟米。26筷子虽小,却是我們祖先的一大发明。具有挑,拨,夹,扒等功能。刻牵動30多种关节和50多条肌肉,還能激发大脑运動。全世界有15亿以上的人使用筷子。27屈原生活在距今两仟数年的战国時期,楚国人。跳入汨罗江殉国。那一天恰好是农历的五月初五,也就是端午节。每年這一天人們吃粽子,赛龙舟来纪念屈原。28中西饮食的比较:中国人喜欢吃炒菜,并且荤素搭配。实行共餐制。西方人喜欢吃奶油,肉类食品,实行分餐制。29不一样的饮食习惯和方式,各有什么利与弊?長处:有助于我們的饮食规律,能满足我們的身体健康成長的需要。弊端:也許在交流文化方面有些失宜。30据考古发現,早在几萬年前我們的祖先已經能用骨针缝合兽皮做衣服了。31六仟数年前,人們已經能把野生麻的秆撕開捻成线,织成麻布。距今六仟年的陶器底部的麻布印痕。32两仟数年前的司仪,重量只有49克,真是薄如蝉翼,轻若烟雾。33两三仟年前,我国已經有了棉花种植。34宋代王居正的《纺車图》反应了宋代人用棉线织布制衣的生活情景。35黄道婆生活在七百数年前,她向黎族人民學到了先進的棉纺织技术。後来她回到家乡,改革棉纺织机械和纺织技术,從而提高了纺织的速度。36中国的服饰史是一种内容极其丰富的文化宝库,它反应了中国社會发展的進程和几仟年来中华民族的变迁,体現出社會進步及人們對美的向往。37曰本的和服受到我国唐服的影响,并吸取了它的風格。38從服饰中看出,不一样步期人們穿的衣服,带的帽子,梳的頭发不一样样。過去當官的和老百姓穿的衣服不一样样。39在古代,中国是為一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两仟数年前,我国丝绸就有了拾多种品种。在長达一仟数年的時间裏,西方人一直把我国称為“赛裏丝”国。意思是:产丝之国。40遠古時期,生活在南方的人們常在树上搭窝,後人称之為“构木為巢”叫做“有巢氏”生活在北方的人在地上挖穴,以避風寒。41中国古代建筑是古老的中华文明的重要构成部分。42用格门,格扇替代墙面,不仅可以通風,采光,将屋裏屋外隔開,并且還成為家中的装饰物。43用斗拱将木块咬合在一起的措施,既結实又美观,這是中国独特的建筑构造。44建筑是凝固的文化,它历經岁月的洗礼,静静地伫立在那裏,体現著人們的智慧和发明。45不一样的文化造就了不一样風格的建筑。欧式風格的哥特式建筑,以那高耸细長的塔楼及众多造型挺秀的小尖塔,掩饰著他的雄伟和壮丽,称為欧洲国家都市的一种象征。46欧洲人喜欢将铁艺用于建筑装饰中。47伊斯兰教建筑普遍采用圆形拱顶并配有几何,動植物和阿拉伯文字等仟变萬化的纹样,构成了特殊的形态。48我国今天的建筑和家居文化在保留了老式風格的同步,還融入了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特色,并具有新時代的气息。49引入外国的:沙发,席梦思。50火焰中的文化:陶与青铜。人类的发明性发明----------陶器51八仟数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做出了最初的陶盆,陶罐,发明出了自然界中没有的東西。52距今六仟年的陶瓶---------唐代的骆驼载乐俑-------在浙江出土的七仟数年前的猪纹钵。53紫砂壶是用江苏宜兴的紫砂泥烧制而成的,紫砂泥是一种具有多种矿物质的黏土,用它烧制的茶具,虽然在夏天,泡出的茶也能保持好几天不变质。54文化的使者--------瓷器。中国的瓷器以神奇的風采,独特的技法,浓郁的民族韵味,享誉世界。55陶和瓷的区别:1用瓷土作原料,烧制的温度要比陶器高得多2瓷器诞生的年代要比陶器晚几仟年。56清代青花楼阁圆盘------明代五彩镂空雲凤纹瓶{彩釉和瓷雕是我国老式艺术之一}。57隋代白瓷双腹龙柄传瓶(白瓷壶,罐,瓶等是隋代瓷瓶中较為經典的器物,一般将瓶颈,壶柄等做成龙頭和龙凤的形象,集实用与审美于一体。)58宋代哥窑開片瓷碗(宋代哥窑的碎纹技术堪称一绝--------百碎纹)59中国陶瓷技术在漫長的岁月中,不停進步和发展,并传入世界各国,是名不虚传的文化使者。60六百数年前,我国著名航海家郑和先後七次下西洋--------開辟了中国的“陶瓷路”。61中国发明陶瓷的历史比欧洲早一仟七百数年。直到17法国传教士来到景德镇,看到了陶瓷技术。62瓷都------景德镇(景德镇以瓷器著称,至今已經有一仟七百数年的制瓷历史,其名称来历与瓷器息息有关。)63陶都-------宜兴(异性的陶器以生茶平常生活用陶伟主流,尤以紫砂壶闻名天下)64青铜发明与五仟年前,它用于當時人們的生产和生活中,更重要的是那些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它铸造著時代的印记,對後人理解當時的社會发展,文化生活,重大事件,生活习俗,有著极其重要的价值。65热门可以從青铜上边的文字理解古代的历史。66利簋---------這是1976年在陕西出土的青铜器,是呈放量使得器皿,李桂内地有32字铭文,它记载了距今三仟年周武王讨伐商纣王,击败上商王軍队的史实。67编钟---------是周朝贵族在举行祭祀,宴饮等活動中使用的重要礼乐器,這些是1978年湖北随县出土的曾侯乙编钟64件,它們被埋藏在地下長达两仟四百数年。68越王剑---------越王勾践使用過的青铜剑,卧薪尝胆,1965年,在湖北出土,這把剑在地下埋藏了两仟数年。69铜鼎---------鼎是祭器,亦是食器,在历史上曾被视為权力和威势的象征。青铜時代,国家有重大庆典時要铸鼎,以记载盛况。(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時代,鼎力相助)70青铜器物:鸭形的铜盅,盤:洗手器,铜戈:兵器。铜铲:农具。71中文的创作与发展。有迹可查的最早的中文是三仟数年前我們的祖先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72在没有文字之前,人們是怎样及時的?1結绳记事2刻木记事3画图记事73仓颉造字74中文真是一种人造出来的吗?人們為何要造字?不是一种人造出来的,是众多人的共同努力造出来的。原因:人們為了记事,進行文化交流。75中国的文字最初是從图画演变而来的,与世界上許多民族文字逐渐演变為拼音文字不一样,我国的中文一直保持了既有形有有声的方块字特點。78汉語方言之多,語音差异之大,遠遠超過欧洲許多国家间語言的交流状况。79在广告,民间艺术和周围的平常生活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某些集艺术造型,字形与字义為一体的画面。這与三仟数年此前文字发明者闷得构思基本相似。80我們的中文文化有著惊人的传承性,有著永久的魅力。81五笔字型输入法---的发明又一次在世人面前展示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发明力。82在世界数仟种語言中,汉語最简短,联合国用五种文字印刷同一件文献,用中文写的文献,装订出来的文本最薄。83書的演变:古人曾經把字刻在甲骨上,铸在铜器上,用来记事和交流。84册简--------是我国最早的書。除了册简以外,我国祖先還曾經把字写在“帛”上,寄存時把它卷起来,成為一卷書,這就是“帛書”。85“册”作為書的数量單位。86蔡伦------造紙术。一仟八百数年前,蔡伦用树皮,破布,废魚网為原料制造白紙。87毕昇------活字印刷。用胶泥烧制而成。(活字印刷之前是:拓碑文雕版印刷)88我們從蔡伦和毕昇的故事中學到了什么?我們凡事要開動脑筋,善于改革创新的精神以及造福後裔的决心。89在我們的生活中,每一件事物均有它的产生和发展的過程。90听說我們李姓源于商朝的一种官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