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⑤得单元初步感知

授课提要课时

22我们奇妙课文通过描写天空中的太阳、云彩、雨水、群星和大地

的上植物的生长、冬天的冰雪等事物,表达了作者对这奇妙世界2

世界的热爱。

课文月通俗、形象的语言,向人们介绍了海底世界奇异的

23海底世界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奥秘2

的兴趣。

课文以时间推移为线索,描写了傍晚时分,火烧云从上来

24火烧云到下去的变化过程,渲染了红霞飞舞、瞬息万变、令人目不暇2

接的奇妙景观,给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

___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违反规则的人,面对他

口语交际:劝告1

人的不良言行,我们要用合适的语气进行劝告.

习作:国宝大熊

习作:围绕提出的问题,写一篇介绍大熊猫的习作。1

交流平台:围绕如何在习作中用上平时积累的语言展开

父流。

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会仿照例句写句子,学习写寻物启事。1

书写提示:能正确书写笔画较少和笔画较多的字。

日积月累:积累理解成语。

◎星教法与学法

本册教材的第七组课文以“奇妙的世界”为主题,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学习本组课文,

要加强朗读,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认识介绍事

物的方法,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

然奥秘的兴趣;初步学习整合信息,,介绍•种事物。

授课方法探究

反复朗读,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现解词句的意思,抓住关键

22我们奇妙的世界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通过品读句子,理解内容,体

会感情。

利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了解海底

23海底世界世界的特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

法。

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

24火烧云象,体会作者是怎样生动地描写火烧云颜色和形态的变化的,并在

反笈诵读中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典案

>22我们奇妙的世界

---------------------A教学段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呈、雕”等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劲”,会写“呈、幻”等11个字,会写“奇妙、

呈现”等15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天空和大地的。

3.能结合生活经验,理解“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句话的含义。

4.能仿照例句,写自己发现的普通而美的事物。

过程与方法:

1.反复朗读,联系上卜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意思,抓住关键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

课文脉络。

2.通过欣赏图片、展开想象等方法体会世界的奇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普通而美的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世界的奇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按一定的顺序抓住事物的特点把事物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感悟世界的奇妙,学习把事物写具体。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读写本课生字词。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从哪些方面介绍世界的奇妙的。

3.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了解世界的奇妙所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

1.课件出示图片,学生观察欣赏。

2.学生交流观察欣赏图片后的感受。

看了刚才老师展示给你们的图片,你们觉得我们这个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美丽、富

饶、奇妙)

3.板书课文撅B,齐诜课文题目,

刚才,我们通过图片感受到了这个世界的奇妙。现在,我们再来跟随英国人彼得•西摩去

感受他眼中奇妙的世界吧。

设计意图:

出示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自由地、轻声地读课文,把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

2.在小组内交流画出的生字和词语。

3.出示会认字,检查生字词。

(1)指名拼读生字,教师正音。

(2)指导学生利用生字组词。

4.课件出示会写字和会写词。

(1)读词语,注意生字的写法。

⑵学生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提示易写错的地方。注意区别容易混淆的字,如''幻"和“幼”、

“型”和“形”。“幻”的左边是“幺”,注意不能写成%”,右边不能写成“力”;“诱”

的右下部分“乃”字先写横折折折钩,氏要一笔写成:“润”右为门字框里面是“干”.不能

写成“玉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识字写字,理解词语,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和理解词语的能力。

三、初读课文,感知奇妙。

1.讨论交流:说说自己平时看到的世界有什么奇妙之处,解释“奇妙”的含义。

2.默读课文,结合课题思考:作者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世界的奇妙?

(从“天空”和“大地”两方面介绍了世界的奇妙。)

3.读课文,找出描写“天空”和“大地”的段落。

4.自由地轻声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概括写世界奇妙的句子。

(1)出示句子:这是一个奇妙的世界,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

①讨论交流对这句话的理解。(因为我们看到的一切都是有生命的,所以这个世界是神奇

的)(板书:生命)

②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这句话概括地介绍了世界的特点,统领全篇,点明中心,是文章

的总起句。)

(2)出示句子:是的,世界上存在的奇妙的事物是无穷的,只要我们去寻找。

①讨论交流对这句话的理解。(世界上存在的奇妙的事物是无穷的。这启发我们去寻找,去观

察,去探索。)(板书:寻找)

②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这句话照应开头,总结全文,使文章首尾呼应,结构完整,中心

突出。)

5.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想想;全文是按照什么结构写的?JT头和结尾有什么关系?

提示:全文是按照“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写的。开头是总起句,统领全篇;结尾是总结句,

总结全文。开头和结尾互相呼应,更加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板书:总一分一总)

设计意图:

课文题目“我们奇妙的世界”,对全文具有统领作用。解读题目时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

经验,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看到的世界有什么奇妙之处,再对“奇妙”释义一一奇特、美妙,

然后结合课题发问:“我们奇妙的世界”“奇妙”在何处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学生能

发现课文第1自然段中的“切希•上去都是有生命的”回答了这个问题,从而理清课文的层

次,学习课文的叙述方法。

四、总结归纳,感受奇妙。

通过朗读课文,我们知道了这个世界是奇妙的,世界上存在的奇妙的事物是无穷的,需要

我们去寻找。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寻找到奇妙的事物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积累词语。

2.熟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

【板书设计】

22我们奇妙的世界

学习生字:呈幻诱润芒冰

剑普通模型

开头:概括写出世界奇妙

结构:总一分一总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世界的奇妙所在,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把事物写具体的写作方法,进行小练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世界的奇妙的?

(板书:天空大地)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新授内容。

二、研读描写天空的语句,感受奇妙。

自由朗读课文第2'8自然段,思考:你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我们这个世界是奇妙的?

1.出示旭I」东升图和课文第3自然段。

(D学生读第3自然段,描述图中的景象。

(2)作者是怎样描写景物的奇妙之处的?(作者按时间顺序描写了天空的颜色变化过程,运用

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太阳的形状。)

(3)这个自然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

(4)朗读这个自然段,读出你对景色的赞美之情,读出你对新的一天的期望。

2.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究课文第4~8自然段。

3.小组选代表汇报交流学习体会。

4.教师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指导学生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5.拓展练习,理解内容。

(1)找出描写想象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2)找出比喻句读一读,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6.这几个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时间)

7.读第2自然段,这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提示下文)(板书:初升的太阳空中的云

雨后的水洼落R的余晖闪烁的群星)

设计意图:

运用课件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堂点段落。品词析句,理解内容,体会表达方法,感受课

文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研读描写大地的语句,感受奇妙。

默读课文第9~17自然段,根据阅读提示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1.出示阅读提示。

(1)这几个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进行叙述的?

(2)哪些句子让你感到这个世界是奇妙的?在课本上画出来并说明理由。

(3)作者是采用什么方法把事物写具体的?

2.交流汇报学习所得。

(1)这几个自然段是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的,表示时间的词语有夏日、秋天、冬天。

(2)①我们能看到植物生长的奇迹一一极小的一粒种子种到地生,生根、发芽,不久就开花了,

花很漂亮。(春天,万物复苏,地里的种子生根、发芽、开花,植物的生长真是神奇。)

②我们能看到各种水果诱人的颜色,圆润的鲜红色的樱桃,深紫色的李子,浅黄色的皇.(各种

水果颜色鲜艳、诱人)

③冬天,我们看到了房檐上垂下的冰柱,它们好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剑在阳光下闪耀。等到枳雪

融化时,从房檐上落下的小水滴,就像一颗颗珍珠。(这两句话把“房樵上垂下的冰柱”比喻

成锋利的刀剑,把“从房檐上落下的小水滴”比喻成珍珠,我们体会到冰柱和小水滴的美丽以

及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小结:作者用一双慧眼发现了世界的美丽。看来,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

睛。那么,我们怎样发现现实生活中的美呢?

(板书:植物的生长夏日的绿荫秋天的落叶

冬天的冰雪)

5.齐读课文第17自然段,谈谈自己的体会。

只要我们仔细地观察、寻找,就能从极普通的事物中找到美。所以,我们要善于观察,勤

于思考。

设计意图:

学生根据阅读提示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然后汇报交流学习心得。在交流的过程中理

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1.这篇课文描写了天空的颜色、云彩的形状、雨后的水洼、落日余晖的色彩和群星闪烁的样

子,叙述了植物的生长过程、四季的美丽景色,说明世界上存在的奇妙的事物是无穷的,只要

我们仔细观察、探索,就能发现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板书:热爱)

2.语言生动是本文的最大特色。

课文的每•个自然段都很简短,大多数段落只有•句话,却做到了语言生动,充满诗意和

画而感。比如,雨后,地I.有许多水洼,这一个小水洼,像有趣的镜子,“映射着我们的脸”。再

如,秋风阵阵,树枝颤动,树叶飘落,多美的秋叶漫舞图。课文对事物的动态描写居多:太阳升

起落下,云彩飞行,雨点降落到大地上,蝴蝶翩翩起舞,树枝颤动,树叶飘落……很多事物借助

联想变得美起来:由水洼想到镜子,由闪烁的群星想到千万支发光的小蜡烛,由房檐上落下的

小水滴想到一颗颗珍珠……在作者笔下,天地间的平凡景物,每一片云彩、每一颗星星、每一

粒种子、每一滴水珠都拥有了神奇,拥有了生命。

3.课文给我们介绍了这么多日常生活中的美,作者通过描写颜色、形状把事物写得具体生动。

如:文中的色彩极多,让人目不暇接,写清晨的天空用了粉红色和蔚蓝色,写傍晚的天空用了

金色、红色和紫色,写水果用了鲜红色、深紫色和浅黄色。请你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一个

片段,把你观察到的一个事物或一处景色写下来。

五、布置作业。

将课文朗读给家长听,并跟家长说说自己眼中的世界奇妙在哪里。

【板书设计】

22我们奇妙的世界

生命(总)

初升的太阳

空中的云彩

天空(分)雨后的水洼

落日的余晖

我们奇妙的世界闪烁的群星

植物的生长

夏日的绿荫

大地(分)

秋天的落叶

冬天的冰雪

〔寻找(总)

教学反思

教学木课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引导学生说说平时有没有注意天空和大地的变化,交

流自己的发现。在此基础上读课文,了解课文是从天空和大地两个方而描写世界的奇妙的,

然后聚焦”文章选择了哪些事物来写天空和大地”这个问题展开教学。最后借助课文结尾那

段话,激发学生去寻找、探索世界奥秘的兴趣。从生活入手,问题引导,再结合板书梳理课文

的写作顺序和写到了哪些事物,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从整体上把握课

文的主要内容。

、23海底世界

----A教学段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窃、私”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差”,会写“宁、官”等12个字,会写“海底、

宁静”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

富的。

3.理解“窃窃私语”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4.能说出第4、5自然段是如何围绕一句话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了解海底世界的特点。

2.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理解课文”总一分一总”的结构方式,学习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描

写事物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海底世界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自然奥秘

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底世界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特点。

2.领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把事物写得形象而具体。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读写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海底世界的。

3.理解课文”总一分一总”的结构方式,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大海情景图。大海一望无际,波澜壮阔,这一切都令人向往。你知道大海深处是怎

样的吗?

2.出示海底情景图。海底世界是美丽而奇特的.海底有各种各样的动物,有色彩斑斓的植物,

还有许多宝藏。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海底世界》这篇课文,跟随作者到海底畅游一•番。

3.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

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欣赏海面和海底的奇异景色,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检查预习情况,验证识字效果。

L指名读课文,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2.在小组内汇报交流预习情况。

3.课件出示会认字和多音字“差

注意“储藏”的“储”和“金属”的“属”是翘舌音,“窃窃私语”的“私”是平舌音。

部分生字的字形可以采用熟字加偏旁或换偏旁的方法记忆,如“某一煤”“堆一推”。

多音字“差”在本课读chd,可以组成词语“差异、差别”;以前学过cha这个读音,可

以组成词语“差不多”。

4.课件出示需要理解的词语。

宁静海参攻击窃窃私语

⑴读词语。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窃窃私语”,出示课件,理解“宁静、海参、攻击”。

理解“窃窃私语”时,请同桌两人根据词语的意思来演一演,明白词义以及“窃窃”的意

思。

5.课件出示会写字和需要掌握的词语。

(1)指名读词语,再引导学生利用生字组词、造句。

⑵指导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有12个,包含多种结构。”迅、速、退”3个字都有“JL”,笔顺那是

先内后外。“宁、官、参”3个字同样都是上下结构,“宁”和”官”是上宽下窄,而“参”

则是上窄下宽。“推”字是左右结构,右半部分要写得紧凑。

(3)学生练习书写。

(4)展评,纠错。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想一想,这段话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2.课文中的第几自然段回答了第1自然段提出的问题?指名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在课本

上画出重点词语。

3.默读全文,想一想: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海底世界的奇异景色?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海底世

界物产丰富?

景色奇异(第2、3自然段)

物产丰富(第4〜6自然段)

4.自由读全文,想一想: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

课文以问句开头,既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也点明这篇课文要介绍的是大海深处的情

况。课文的结尾总结全文,发出这一感叹,照应开头,文章结构完整。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

通过检查预习情况,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抓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引导学生理解课

文”总一分一总”的结构方式感知课文内容。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朗读课文,我们了解了海底世界的特点,还知道了课文的结构特点。课文先提出问题,

然后具体介绍海底的景色和物产,最后总结全文。那么,课文是怎样具体描述海底世界的呢?

下节课我们一起寻找答案。

五、布置作业。

课后把课文读熟,搜集有关海洋的资料,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课。

23海底世界

学习生字:宁官汪险参攻

推迅速退煤铁

景色奇异:(第2、3自然段)

物产丰富:(第『6自然段)

结构:总一分一总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抓住总起句,掌握段落大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海底世界的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对生命的热爱。

3.领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把事物写得形象又具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本课词语,学生“开火车”认读。

2.指名读课文,出示练习。

课文开头,然后海底的景色和物产,最后,发出

“海底真是个、的世界”的感叹。

(板书:提出问题具体介绍总结全文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设计意图:

用练习题的形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新授课的内容,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

把握。

二、品读句子,感悟景色奇异。

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思考:海底的景色奇异表现在什么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读一

读,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1.品读课文第2自然段,交流感受。

(1)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最大的风浪,也只能影响到海面以下几十米深。

(这两句话写出了海底是宁静的,无论多大的风浪都影响不到海底。)

(2)阳光很难射进深海,水越深光线越暗,五百米以下就全黑了。(这句话写出了阳光很难射进

深海。)

(3)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却有许多光点像闪烁的星星,那是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

(这句话用光点闪烁反衬海底的“黑暗二)

(4)出示多媒体课件(海底宁静、黑暗),朗读第2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个自然段的主要

内容。(海底是宁静的,是黑暗的)

(板书:宁静黑暗)

2.品读课文第3自然段,交流感受。

(1)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这段话运用设问和

拟人的修辞手法,说明海底是有声音的。)

(2)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

的像小狗一样汪汪,还有的好像在打鼾……(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具体描述了海底的

声音。你还想到了哪些声音?说一说。)

(3)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海底的声音)(板书:声音)

3.小结:海底是宁静的,也是黑暗的。在宁静的海底却能听到各种声音,在黑暗的海底却能在

到光点闪烁。海底真是一个景色奇异的世界啊!

设计意图:

通过品词析句,理解句子的意思,感悟作者的写作方法,体会课文生动的语言,体会作者

时海底景色的赞美之情。

三、品读句子,感悟物产丰富。

默读课文第『6自然段,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海里动物的活动

方式,海底的植物差异很大,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藏。)

1.品读课文第4自然段。

(1)用“—”画出这个自然段的中心句。

(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板书:动物)

(2)出示表格,填空。

动物名称活动方式

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

身体像梭子的鱼

(3)为了说明海底动物的活动方式,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①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列数字)

②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忖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作

比较列数字)

(4)出示课件(海底动物图),有感情地朗读这个自然段。

(5)小结:浩瀚的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摇篮,它哺育了形形色色的海洋动物。不计其数的动物共

同生活在海底,组成了海洋动物大家庭。在辽阔而富饶的海洋里,除了形形色色的海洋动物,

还有种类繁多、形态万「的海洋植物。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海底的植物吧。

2.自学课文第5自然段,汇报交流学习体会。

(1)第一句是中心句。(板书:植物)

⑵植物的颜色、大小。

⑶出示课件(海底植物图),有感情地朗读这个自然段。

3.齐读课文第6自然段,说说这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藏)(板书:矿藏)

设计意图:

抓住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引导学生理解段落的主要内容,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构段方式,

学会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了解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理解句子,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回顾总结,感受海底世界的有趣。

1.今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海底世界畅游了一番,了解了多种多样的海底声音,海底的动物

各有各的活动方式,海底植物的色彩、形态也是多种多样的,而且海底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啊!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海底世界还有无穷无尽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开拓、去发现。我们可以通过阅读科普

类书籍、看电影电视、上网查阅资料等方式去探索海底的奥秘。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段海

底世界的视频吧。(播放视频)

五、布置作业。

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查找资料丰富刍己关于海洋的知识。

【板书设计】

23海底世界

提出问题

(宁静、黑暗〕

声音

景色奇异

海底世界,具体介绍动物

‘物产丰富

植物

・矿藏

总结全文

、教学反思/

本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对学生把握课文内容起关键的作用。教学时首先要理解“景色奇异”

“物产丰富”的意思,然后将最后一个自然段与第1自然段联系起来,让学生知道作者在布局

谋篇时,运用了开头提出问题、结尾作出回答这种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可以让学生说说课

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海底世界的,借此加深对这两个短语的理解。

、24火烧云

-A教学段计/'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檀、喂”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模”,会写“必、胡”等12个字,会写“火烧云、

晚饭”等8个词语。积累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飞自然段。

3.能借助相关语句说出火烧云的特点,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体会人们看到火烧云时的喜

悦之情。

过程与方法:

1.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积累表示颜色的词语。

2.在朗读中领悟作者描写事物动态变化的表达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喜爱、赞美火烧云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的。

【教学难点】

体会和想象作者所描绘的多彩画面,感悟火烧云的绚丽多姿和丰富多变,激发学生热爱

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L读写本课的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作者的思路,粗知课文大意。

3.品读课文第1自然段,感受景色的美丽,体会人们欢乐的心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火烧云图片。

2.你从多媒体课件中看到了怎样的景象?(火烧云)

3.什么是火烧云呢?火烧云的景象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著名女作家萧红的《火烧

云》吧。

4.出示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

利用多媒体课件揭示题目,围绕题目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检查预习,自主识字。

1.指名读课文,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2.在小组内汇报交流预习情况。

3.课件出示会认字。

(1)读音难点主要有“檀"(前鼻音),“盈、彤”(后鼻音),“揉"(翘舌音)。

(2)学生读生字,说说自己记生字的方法。

4.课件出示“我会写”。

必须削子烦烂腕马分杪的颦掾着

寺庙感式银静

(1)学生读生字,组词,说句子。

(2)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有7个,其中“檀、喂、盈、彤”4个字出现在课文第1、2自然段,

可以在教学时集中指导学习。“檀、盈、彤”这3个字的字义不容易理解.,“檀”,木字旁,

和树木有关,可组成词语“檀木、紫檀色”,还可以出示“紫檀色''物品的图片帮助理解;“盈”

和“彤”可以让学生查字典了解字义,可组成词语“笑盈盈、盈亏”“红彤彤、彤云”来理解

识记。

“模”是多音字,本课我们学习“mu”这个读音;另一个读音是“m6”,可联系《我们对

妙的世界》一课中“三桅小船的模型”对比识记。

书写时提醒学生注意:“火、马、禾”成为偏旁后形体有变化;“威”里面的一横容易漏

写;“武”里面的“止”,最后一笔横要变提,注意不能加一撇。此外本课半包围的字有“凶、

庙、威、武”,要注意它们的笔顺。

⑶学生写字。

设计意图:

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引导学生理解词语,为阅读课文作好铺

垫。

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

2.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写景之作。作者给我们勾画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火烧云图。课件出示火

烧云图。

(1)什么是火烧云呢?

⑵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呢?(先写火烧云上来后地面上发生的变化,接着写火烧云的

颜色变化,然后写火烧云的形状变化,最后写火烧云下去了。)

3.学生默读课文,按照内容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

通过范读,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用问题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使学生对火

烧云有一定的认识,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四、细读第1自然段,理解内容。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思考:

(1)什么是霞光?

(2)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地面上出现了怎样的景象?

课件出示题目,学生完成填空。

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了。红公鸡变成了。黑母鸡

变成了。两头小白猪变成了。喂猪的老头儿的胡子变成

了。(红的金的紫檀色的小金猪金胡子)

3.霞光映照在大地上,一切都变了。你还能想象出有哪些变化吗?用“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

在大地上,变成了”的句式说一说。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个自然段,读后谈谈自己的体会。

设计意图:

品读课文第1自然段,运用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内容,体会火烧云上来后大地上出现的美

丽景色,感受火烧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五、课堂小结。

火烧云上来了,大地笼罩在柔和明亮的霞光中,万物都改变了自己原有的颜色,让人产生

一种置身于色彩斑斓的童话世界的感觉。那么,火烧云的颜色、形状又有什么变化呢?下节课

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品读描写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的语句,积累表示颜色的词话,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火烧云的绚丽多姿和丰富多变,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更习导入。

1.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语,指名学生认读。

2.分段朗读课文,师生进行评价。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著名女作家萧红以热情酊畅的笔墨,给我们勾画了一幅绚丽多姿的火烧云图。课文先

写,接着写,然后

写,最后写。(火烧云上来后地面上发生的变化火烧云的

颜色变化火烧云的形状变化火烧云下去了)

(板书:颜色变化形状变化)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帮同学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引出本课要学的内容。

二、品读表现火烧云颜色变化的句子,感受美好。

1.作者是怎样描写火烧云的颜色变化的呢?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把自己的体会写出来。

2.讨论交流感受。

(1)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①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烧”字用得好。''烧”在句子中有扩展、要延的

意思、,既写出了火烧云的颜色是红色的,又写出了火烧云的面积大。)

②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火烧云的颜色生动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2)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

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

过的颜色。

①画出表示颜色的词语。(板书: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

茄子紫)

②这段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火烧云的颜色变化?(排比)

③朗读这段话,谈谈自己的体会。(火烧云的颜色变化极多,“这地方”成了五彩缤纷、色彩

斑斓的世界,真让人感到奇妙)

④思考:这里连用4个“一会」”,还有“葡萄灰、梨黄、茄子紫”之间的“顿号”,为什么

用顿号,而不用"和"字连起来呢?

(使用顿号会使语速更快,正好表现火烧云的颜色变化快)

3.小结:火烧云的颜色变化渲染了红霞飞舞、令人目不暇接的奇妙景观。让我们再来读读这

段话,读出你对火烧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

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品词析句,体会课文生动的语言,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飞

三、品读表现火烧云形状变化的句子,感受美好。

1.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

2.出示阅读提示。

(1)课文给我们勾画出了哪些动态的画面?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

(2)火烧云的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

(3)火烧云下去时的情景是怎样的?

3.汇报交流。

(1)跪着的马、凶猛的狗、威武的狮子。(板书:马狗狮子)

(2)火烧云的形状变化既多又快。

①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

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却不见了。看的人正在

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把火烧云的形状想象成一匹马,写出了火烧云的姿态。从“一

会儿、两三秒钟”这些词语可以看出火烧云的形状变化快)

②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那条狗十分凶猛,在向前跑,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跑着跑着,

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大狗凶猛,后面跟着好几条小狗,可见作者观察得仔细,

想象力丰富。)

③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一样,也那么大,也那样蹲着,很威武很

镇静地蹲着。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作者用生活中常见的庙门前的石狮子的形

态来写火烧云的形状,使人感到具体形象。“威武”“镇静”突出了狮子的庄重、肃穆。火烧

云的形状变成马、狗和狮子,说明火烧云的形状变化多而旦快。)

⑶火烧云下去的速度也很快。

①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火烧云瞬

息万变)

②必须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可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一会

儿工夫,火烧云就下去了。(孩子们看累了,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想沉静一会儿再看,火烧云却

下去了。孩子们是多么留恋火烧云的美景啊。)

4.火烧云形状的变化是这样多,这样快。你能用几个四字词语来概括吗?(千变万化、千姿百

态、形态万千、变化多端)

设计意图:

用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读课文,感受课文是怎样把火烧云的形状变化写具体的,理解课文

内容,体会作者对火烧云喜爱、留恋的感情。

四、回顾总结,感受美好。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领略了火烧云绚丽缤纷的色彩和千姿百态的形状,了解了火烧

云瞬息之间由清楚到模糊再到最后不见的过程。火烧云的绚丽多姿和丰富多变,给我们留下

了美好的印象。

【板书设计】

24火烧云

,红彤彤

,马

颜色金灿灿形状

变化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

狮子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教学反思/

本课课后有两个积累任务,一个是背诵第3飞自然段,另一个是积累文中表示颜色的词

语,再说几个类似的。这两个旺务都可以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自然地融入,而不是孤立地进

行。

比如,要求背诵的第3飞自然段正是课文的教学重点,可以在重:点品读之后,提取课文中

的一些关键词语、句子作为辅助背诵的支架。第3自然段可以借助表示时间的词语“一会儿”

来记。第4~6自然段在分开学习时,同样可以借助“过了两三秒钟”“一转眼”这些表示时间

的词语来记,而如果要求把这3个自然段连起来背诵,可以用“天空出现一匹马”“忽然又来

了一条大狗”“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等起承接作用的句子作为线索。

、、口语交际:劝告

-A教学堆计7一

【教学目标】

i.能根据具体的情境选择恰当的方式尝试劝告别人。

2.能采用合适的语气,从别人的角度着想进行劝告。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巧设情境,话题导入。

1.同学们,在老师的心目中,你们个个能说会道,并且善解人意。所以,今天老师是来请你们帮

忙的,你们愿意伸出热情的双手帮助我吗?

2.多媒体出示课件。(有一个同学,下课时坐在楼梯的扶手上往下滑)

3.你认为这个同学这样做对吗?你打算怎样劝告他呢?

二、小组讨论,交流看法。

1.出示课本中三位同学说的话。

读读这三位同学说的话,你认为这个同学更有可能接受谁的劝告?

2.小组内交流。

3.小组选出代表在班内谈看法。学生进行评价,老师适时点拨。

三位同学说话的角度不同,但目的是一样的,都在劝那个同学不要这样做。第三位同学是

用关心的口吻说的,更容易让人接受。

三、模拟情境,尝试实践。

1.出示课件。(有同学违反交通规则,横穿马路)

2.学生模拟,劝他不要这样做。

3.师生评价。

劝别人时要做到:注意说话的诺气,不要用指责的口吻。多从别人的角度着想,这样别人更容

易接受。(板书)

4.出示课件。(表哥喜欢玩电脑游戏,一玩就是一整天)

5.学生在小组内练习劝告,组内成员分角色表演。

6.学生合作表演,师生评价表演效果。

同学们的表演很投入也很动情,劝说者劝说时的态度很诚恳,理由很充分,表达也很婉转,

听了劝告者的话,被劝者心悦城服。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模拟劝告情景,感受到了劝告是一门语言艺术。有效的劝告可以

使人身心放松,豁然开朗;能使人认识并改正到自身的错误,更加优秀。真诚的劝告如同明媚

的春光,温暖人们的心灵。希望同学们都能掌握劝告的诀窍。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劝告

注意说话的语气,不要用指责的口吻。

多从别人的角度着想,这样别人更容易接受。

---------------------A教学反思r------------------

劝告,是通过讲道理说服别人,让别人接受意见,改正不良的言行。用怎样的语言、怎样

的说话方式进行劝告,才能使别人认识到错误并乐意接受劝告,对三年级学生而言是有一定

难度的。这就需要教师巧妙地用好教材提供的材料,引导学生明白应该怎样劝告别人。再创

设符合实际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劝告别人的能力。

、.习作:国宝大熊猫

-------------------A教学役计/--------------------

【教学目标】

1.能查找资料,整合信息,围绕提示的问题写一写大熊猫。

2.通过自评和互评,能用修改符号修改不准确的内容并补充新的内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件,激趣导入。

1.出示多媒体课件:大熊猫。

2.教师介绍大熊猫。

大熊猫是哺乳动物,为黑白两色,它有着圆圆的脸颊,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锋利

的爪子以及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

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大熊猫主要

分布在四川、陕西和甘肃等地。

看到可爱的大熊猫,你想知道哪些问题呢?

3.出示教材中的问题。

4.这次习作,我们就围绕这些问题,介绍一下大熊猫吧。

二、捕捉信息,明确要求。

1.课件出示表现大熊猫生活习性的画面。

2.出示课本中的图表。

3.明确要求。

⑴这次习作要围绕课本中提出的三个问题或其他问题介绍大熊猫。

(2)写作时可参考教材图表中提供的材料,也可以再查找其他资料。

(3)写完后注意修改,同学之间可以互评。

三、教师点拨,指导习作。

1.明确要求,拓展思路。认真阅读需要解答的问题,明确习作的内容,抓住大熊猫的特点和生

活习性进行描写。

2.搜集资料,选择材料。描写大熊猫的外形特点,要仔细观察它的头部、尾部、毛色、四肢是

什么样的;描写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要抓住它怎样吃食、怎样游戏、怎样睡觉等内容来写。

3.突出重点,表达心情。描写大熊猫的样子,要侧重于静态描写;描写它的生活习性,要侧重于

动态描写。按照从静态到动态,有条理、有层次地进行观察和描写,就能把习作写得生动感人。

在描写大熊猫的时候,也要表达自己的感情。

4.细致描写,条理清晰。描写大熊猫时,耍细致描写,认真刻画。特别是在描写它的生活习性

时,要注意准确地使用动词,再现它的活动情景。

在描写时一定要想好怎样开头,怎样结尾,全篇文章怎样组合,把这些想好之后再动笔。

这样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四、试写初稿,修改完善。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写作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自己反复朗读,进行修改。

3.在小组内进行互评互改。

4.习作互评互改注意事项。

习作互评互改时建议关注三个方面:能否整合有关信息,能否从几个方面介绍大熊猫,介

绍大熊猫的内容是否准确。

教师应指导学生围绕这二个方面进行自评和互评习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