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海淀区名校高三上学期开学练习语文试题(解析
版)
北京市海淀区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练习语文试
题
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青年,多么美好的字眼,总能引发人们的无限向往。毋庸置疑,
青年是社会发展中最富有生气的力量之一,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
蒙尘。中国青年深切感受到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他们的觉醒,点燃
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五四运动前后,一大批有志青年率先选择了
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传送新思想、新文化奔走呼告,促进了中华民族
自鸡片战争以来的第一次全面觉醒。1921年7月,平均年龄仅28岁
的13位代表齐聚嘉兴南湖,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开启了民族
复兴的新纪元。1922年5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中国青年
运动翻开了新篇章C
回首百年,中国青年爱党、爱国、爱人民的赤诚之心始终未改。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青年不惧牺牲,敢于斗争,经受了生与死
的考验,为争取民族独立抛洒热血。内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
国青年勇于拼搏,甘于率献,经受了苦与乐的考验,为描绘新中国的
美好蓝图发愤图强c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青
年开拓创新,勇立潮头,经受了得与失的考验,为推动中国赶上时代
发展的步伐拼搏奋进。
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中国青年展现
了亮丽的青春风采,进发出豪迈的青春激情。他们拥护党的领导,刚
健自信,胸怀天下,担当有为,奋力走在时代前列,展现出前所未有
的昂扬风貌:他们追求远大理想,心中铭刻着对马克勿思主又的崇高
信仰、对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他们深植家国情
怀。
与国家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彰显着鲜明的爱国主义精神气质;
他们传承奋斗担当,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取材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
材料二
“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这是五四青年先驱对
青春的歌唱。近代题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在他们的激情呐喊与奋斗
拼搏中,迎来了黎明的曙光。时代变换,今天的中国青年为什么还要
奋斗呢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百年来,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
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当审,成为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
起来的先锋力量。国家领导人曾勉励青年“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
扣好”“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
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青年应该勇做追梦者,敢当国
梦人,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任。
青春是活力的代名词,青年的字典里永远没有不可能。梁启超在
《少年中国说》就曾经把少年比作“朝阳”“乳虎青年应把人生志
向转化为奋斗动力,不怕苦、肯吃苦,耐得住寂寞,经得住风雨,就
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创造出无限的可能。自然,青春并不仅仅
是美好的年华,还是一种积极的心境,更是一种奋斗的精神。青春与
否,无关年龄。用意义定义人生,以奋斗礼赞时间,这不仅是青年应
有的追求,也是每一个与时代同行之人该有的姿态。
不可否认,如今的青年,有成长的烦恼、工作的焦虑、现实的压
力。青春只有一次,如何度过才能无悔青春之路千万条,走哪一条
才会成功只有承担过的青春才会更加厚重。与其埋头抱怨,不如奋
起改变;与其庸腐碌碌,不如策马向前。这才是青春该有的样子。
李大钊先生在《青春》中说:“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
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
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中国青年,自当如此。
(取材于《人民日报》等相关网络文章)
材料三
时代造就青年,盛世成就青年。新时代的中国繁荣发展,充满希
望,中华民族迎来了新飞跃。新时代中国青年生逢中华民族发展的最
好时期。
中国青年拥有更优越的发展环境。他们的物质条件更为优越,超
过2500万贫困青年彻底摆脱贫困,迈向小康,消费需求从满足生存
转向享受生活,消费方式从大众化迈向个性化。他们精神成长空间更
为富足,基于社会公共文化设施的不断完善,服务水平的显著提高,
中国青年见识阅历更加广博,精神品位不断提升。尤其是互联网的高
度普及,使得青年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方式发生了深刻的改变。
中国青年拥有更广阔的成长空间。更多青年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据统计,2021年中国各教育阶段学生在学总规模达4430万人,居世
界第一。青年职业选择丰富多元,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逐
渐成为青年就业的主要渠道,特别是近年来快速兴起的新产业、新业
态,催生了电竞选手、网络作家等大量新职业,充分体现了时代赋予
青年的更多机遇、更多选择。青年发展流动畅通自由,一批批农村青
年走进城市,安家落户,通过城乡之间的发展流动更好地融入城市生
活,实现发展跃迁c
中国青年有着较为全面的保障支持。法治保障不断完善,宪法明
确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
发展”,为建立青年法治保障体系提供了制度依据。政策保障日益完
备,国家“十三五”和“十四五”规划鲜明体现青年元素,科教兴国、
人才强国等国家重大战略充分关注青年群体,青年发展得到越来越多
的顶层设计支持。社会保障更加健全,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多渠道
灵活就业、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等政策。组织保障坚强有力,中国共
产主义青年团、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等组织始终重视维护青年发展权
益,努力为青年健康成长、奋发成才服务。
塑造青年才能塑造未来,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新时代的中国
青年,充分享有成长成才,死展才华的人生母台,必将奋勇前行,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劲、持久的澎湃动力。
(取材于《经济日报》等相关网络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五四运动前后,中国青年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中华
民族的第一次全面醒。
B.十三位代表齐聚嘉兴南湖,宣告了中国共青团的诞生,开启了
中华民族复兴的新纪元。
C.中国青年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期,都经受住
了生与死的严酷考验。
D新时代中国青年有着亮丽的青春风采和豪迈的青春激情,展现
出前所未有的昂扬风貌。
2.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近代五四青年先驱通过情呐喊和奋斗拼搏,为苦难的旧中国迎
来黎明的曙光。
B.青年人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应该勇做追梦人,担当起
中华民族复兴大任C
C.青春是年轻人专属代名词,青年把人生志向转化为奋斗动力才
能创造无限可能。
D.只有承担过的青春才会厚重,青年人应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
活工作中的压力。
3.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时代青年拥有更优越的物质条件,消费方式和消费需求都有
了很大的改变。
B.新时代互联网得到快速发展和善及,促使中国青年网民的精神
品位不断提升。
近年来许多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兴起,电竞选手等新职业成为青年
们选择之一
D.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社会保障的政策,帮助青年解决就业和住房
等多方面困难。
4.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近现代中国百年历史充分证明,中国青年在国家每一个阶段都
发挥了主要作用。
B.中国青年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他们自己的青春奋斗融入党和
人民事业当中。
C.奋斗是对中国青年最高的礼赞,青年人要得住寞经得住风雨才
能战胜困难。
D.新时代中国青年生逢伟大盛世,一定要在奋斗之中把好建功立
业的人生际遇。
5.材料二中,作者为什么说:“中国青年,自当如此"请你结合
上述三则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共18分)
论荣
王符
所谓贤人君子者,非必高位厚禄、富贵荣华之谓也,此则君子之
所宜有,而非其所以为君子者也。所谓小人者,非必贫贱冻馁、辱恶
厄穷之谓也,此则小人之所宜处,而非其所以为小人者也。
奚以明之哉夫桀、纣者,夏、殷之君王也,崇侯、恶来,天子
之三公也,而犹不免于小人者,以其心行恶也。伯夷、叔齐,饿夫也,
傅说胥靡①,而井伯虞虏也,然世犹以为君子者,以为志节美也。
故论士苟定于志行,勿以遭命,则虽有天下不足以为重,无所用
不足以为轻,处隶围不足以为耻,抚四海不足以为荣.况乎其未能相
县若此者哉故曰:宠位不足以尊我,而卑贱不足以卑己。
夫令誉从我兴,而二命②自天降之。诗云:“天实为之,谓之何
哉!”故君子未必富贵,小人未必贫贱,或潜龙未用,或亢龙在天,
从古以然。今观俗士之论也,以族举德,以位命贤,兹可谓得论之一
体矣,而未获至论之淑真也。
尧,圣父也,而丹凶傲;舜,圣子也,而叟顽恶:叔向,贤兄也,
而船贪暴;季友,贤弟也,而庆父淫乱,论若必以族,是丹宜禅而舜
宜诛,附宜赏而友宜夷也。论之不可必以族也若是。
昔祁奚有言:“鲸殛而禹兴,管、蔡为戮,周公佑王。”故《书》
称“父子兄弟不相及”也。幽、厉之贵,天子也,而又富有四海。颜、
原之贱,匹庶也,而又冻馁屡空。论若必以位,则是两王是为世士,
而二处为愚鄙也,论之不可必以位也,又若是焉。
故曰:仁重而势轻,位蔑而义荣。今之论者,多此之反,而又以
九族,或以所来,则亦远于获真贤矣。
昔自周公不求备于一人,况乎其德义既举,乃可以它故而弗之采
乎由余生于五狄,越蒙产于八蛮,而功施齐、秦,德立诸夏,令名
美誉,载于图书,至今不灭。张仪,中国之人也;卫鞅,康叔之孙也,
而皆谗佞反覆,交乱四海。由斯观之,人之善恶,不必世族;性之贤
鄙,不必世俗。中堂生负苞,山野生兰芷。夫和氏之璧,出于璞石;
隋氏之珠,产于蜃蛤。故苟有大美,可尚于世,则虽细行小瑕,曷足
以为累乎
是以用士不患其非国士,而患其非忠;世非患无臣,而患其非贤。
陈平、韩信,楚俘也,而高祖以为藩辅,实平四海,安汉室;卫青、
霍去病,平阳之私人也,而武帝以为司马,实攘北狄,郡河西。惟其
任也,何卑远之有然则所难于非此土之人,非将相之世者,为其无
是能而处是位,无是德而居是贵,无以我尚而不秉我势也。
(有改动)
【注释】
①胥靡,一种罪刑的名称。②二命,指处于宠位和卑位。
6.下列对各组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昔自周公不求备于一人备:完备
求全责备(《论语•子路》)—备:完备
B.令名美誉,或于图书令:美好
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令:美好
C.故苟有大美,可尚于世尚:尊崇
好仁者,无以尚之(《论语•里仁》)_尚:超过
D.是以用士不患其非国士,而患其非忠—患:祸患
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论语•阳货》)患:忧
虑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此则君子之所宜有然则所难于非此土乏人
B:以为志节美也—而高祖以为藩辅
C.而未获至论之淑真也惟其任也,何卑远之有
D.越蒙产于八蛮,而功施齐、秦无是德而居是贵
8.下列对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是()(3分)
A.奚以明之哉—奚:什么
B.无所用不足以为轻所:指(拥有的)财富
C.论之不可必以位也,又若是焉焉:哪里
D.今之论者,多此之反者:……的人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子贤人是可以享受高官厚禄、富贵荣华的。
B.出身卑微、生活困厄不必自以为耻、妄自轻贱。
C.君主选用人才不必过于严苛、要求十全十美。
D.作者对位卑性贤以及寡德高位之人嗤之以鼻。
10.本文以“论荣”为题,请根据文意回答什么是判别“荣”的核
心标准,并简述作者的论证思路。(6分)
(二)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共6分)
①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论语•为政》)
②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J(《论语•子路》)
③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
④子绝四:母意,毋必,毋困,毋我。(《论语•子罕》)
11.对第①则中的“已”有两种解释,一是句末语气词,无义;
二是停止之意。你认可哪一种解释请解释第①则的意思。(2分)
12.第②一一④则中,孔子认为对与自己思想不同的人应持怎样
的态度,请简要概括。并从②一一④则中任选一则,联系现实谈谈
孔子的这种态度给我们的启示。(4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T5题。(共12分)
早蝉①
白居易
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
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
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
西风殊未起,秋思先秋生。
忆昔在东掖,宫槐花下听。
今朝无限思,云树绕流城。
注:
①此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年),写《琵琶行》的次年,此时白
居易任江州司马。
②“东掖”,宫中东侧的旁门。
13.以下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四句写秋季未至而蝉已鸣叫,透露出诗人听到连绵的蝉鸣时
内心的震动与惊悸C
B.再四句写诗人的感慨,六月之初,秋风未起,竟然听到蝉鸣,
思乡之情自然涌上心头。
C.尾四句借助今昔听蝉的不同感受的对比,表达了谪居渝城后理
想破灭的无限失意之情。
D.此诗用最简单的语言阐述人间至情,正体现了白居易诗歌通俗
平易但绝不平庸的特点。
14.下列同为咏蝉诗,与本诗的情感最接近的一项是()(3分)
A垂矮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
南《蝉》
B.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骆宾
王《在狱咏蝉》)
C.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李商
隐《蝉》)
D.一声清海暑,几处促流年。志士心偏苦,初闻独滋然。(雍裕
之《早蝉》)
15.“今朝无限思”表明作者内心有着复杂的情感。请结合整首
诗,简要分析这“无限思”
中包含了哪些具体情感(6分)
16.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每空1分,共8分)
《饮中八仙歌》勾勒出酒中八仙的群像,而文人与酒确有着不解
之缘。因受门阀制度的压抑,满怀愤懑的鲍照想要以酒来宽慰自己,
“(1)举杯断绝歌《拟行路难》“:归隐田园的陶渊明
在醇酒与美景中自得其乐,他能够“(2),眄庭柯以怡颜
”;与朋友推杯交盏的李白不看重富贵的生活,只愿久处醉乡不愿清醒,
“(3),;款待来客的杜甫酒意渐浓,兴致渐高,他
不禁发出“(4)肯与邻翁相对饮—,”;贬谪于潺阳的白居易面对美
景,只能以独自饮酒来排遣沦落之情,"(5),—”;而在
泛舟赤壁的苏轼笔下,“一世之雄”的曹操有着“(6),
横槊赋诗”的英姿。
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21题。
从自卑亭往上走
①岳麓山脚有自卑亭,始建于清康熙年间。“自卑”二字典出《中
庸》:“君子之道譬如远行,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意思是说
君子修身立德,好比长途跋涉,必须由近及远;又好比登临高山,必
须自下而上。自卑亭原处登山要道,欲上岳麓必过此亭。
②世人知有岳麓山的,必知岳麓书院;知有岳麓书院的,必知书
院门联。湘人历来也颇好以此联夸耀: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从自卑
亭的谦恭笃实,到岳麓书院的踌躇满志,相距不过一箭之遥。湘人的
狂傲,似乎不盾掩饰。又因外人对门联中的发语词“惟”字误读,似
乎湘人真是自大。
③湘楚自古固多狂士,而真狂士应是狂而不妄。那位“凤歌笑孔
丘”的楚狂接舆藉贯本无详考,不妨把他认作湖湘第一位狂士。如此
攀附先古颇有些牵强,听凭冬烘先生们笑写去。不管是孔门圣经《论
语》,还是颇有些抑孔的《庄子》,里面写到的这住狂人都可敬可爱。
他看破世道沦落,方才隐而不仕,佯作狂狷,笑讽夫子。这位狂士孤
高超尘,一直被有些史乘奥典尊为神仙。
④楚狂接舆之后,湘楚大地代有狂士C只不过后来的狂士们,多
不甘于林泉寂寞,而
是抱负鸿鹄青云之志。同为楚地狂士,风骨襟怀颇为异殊,与自
卑亭西的岳麓书院大概深有渊源。岳麓书院草创于唐而盛大于宋,为
北宋“四大书院”之首,当年与之齐名的白鹿洞书院、嵩山书院、应
天书院如今仅存残垣,只有岳麓书院仍薪火相承。一座文脉千年不绝
的书院,自会出狷介高古的狂士。遍访岳麓书院旧联古碑,自会知晓
历代诸多狂士的掌故。晚清与岳麓书院有关的狂士尤多,从陶渤、曾
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到王先谦、郭嵩森,他们身上无不带有狂狷之
风。孔子有道:“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这些狂狷湘人,虽讲究
用行舍藏,可他们最重的心念却是行而不是藏。晚清以来家国天下多
危难,容不得湖湘的真学子们扮隐士。近代登高振臂多湘人,应者影
从遍天下。
⑤岳麓书院虽地处湖湘一隅,而其学统流布超越三湘四水,气接
华夏九州。正如清代山长罗典亲撰长联所言: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
虎气;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王闺运虽无岳麓书院游学经历,
而此处与他曾经主持过的衡山书院实为气脉相通。岳麓书院看一名联
趣闻,后人多把它附会在王阅运身上。说的是王闭运曾去江浙讲学,
颇受当地读书人轻慢。江浙千古繁华,文人骚客向来自负。王阅运恰
恰其貌不扬,苏杭士人仙裾飘选,对他很有些不敬。于是,王闭运撰
联高挂堂上: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江
浙士子见了,再也不敢孟浪。咸丰年间,王闿运曾为权臣肃顺幕宾。
一日威丰读到肃顺的折子,惊叹其文采,问是何人所草。肃顺奏对;
“湖南举人王闿运J咸丰问:“为何不给他官做”肃顺说:“此人非
衣貂不肯仕J咸丰说:“可以赏貂!”王闿运因会试不第仍是布衣,而
依制只有入了翰林方可衣貂。只因皇上偶然宠幸而赐官,王间运仍耻
于出仕,做骨可见一斑。袁世凯做了民国大总统,王阅运应邀出任国
史馆长兼总统顾问,不久他便看出自己尴尬之境,作联道:顾我则笑,
问道于育。联嵌“顾问”二字,明里自嘲,实则狂傲。他调侃袁世凯
的对联更是有趣:民犹此也,国犹此也;总而言之,统而言之。袁世凯
为独夫,而将“民国总统”暗嵌于联讥讽之,非王闿运这等狂士不敢
为。后人多以王闿运助袁世凯称帝而诟病之,自然无人敢替他辩白。
然而狂士谋国心鲁性直,书生用世难免迂阔,终不能笼统以一己之私
而论之。
⑥自岳麓书院援木依藤而上,沿路可见许多高家大墓。从黄兴、
蔡铐到陈天华、禹之谟,许多近代仁人志士都长眠于此。累累墓葬装
订成册,就是一部中国近代史。湘人之狂。狂在遇事多不惧死。埋葬
于此的陈天华愤恨蹈海,只为警醒国人自救自强。陈天华之前欲以身
死醒国人,还有葬在浏阳的谭嗣同。谭嗣同、陈天华他们在俗人看来,
不但是狂,几近于癫和傻。禹之读墓不太起眼,位于半山腰之小径旁,
几乎快要没于芜草C这位湘人竟敢在清廷眼皮底下聚集长沙民众公祭
反清志士陈天华,今人观之简直胆大包天!禹之谟之不畏死亦近于狂,
而当时的长沙民众更是义薄云天。蔡揩之墓规模宏大,庄严肃穆,配
享墓庐。蔡铐将军为了讨袁拔剑南天,以一隅而抗天下,自言明知无
望,亦不为争胜利,只为争四万万同胞之人格。这等义举,非有狂气,
断不敢为。
⑦登岳麓山必经自卑亭,而自卑亭的精神实为岳麓山的根柢。岳
麓书院固然布许多大气磅薄的联语,也更看诸如“实事求是”等朴真
致性的箴言。自古湖湘狂士无不从“自卑”而入门径,又以“敢为人
先”、“经世致用”而纵横天地。没有狂气,不成湘人;只知狂傲。亦非
真湘人。
(选自王跃文散文集《拍手笑沙鸥》,有删改)
17.下列词语在文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踌躇满志:语出《庄子•养生主》,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咋常
得意。文中指从岳麓书院学成后胸怀大志的样子。
B.青云之志:语出《滕王阁序》,指远大的志向。文中指狂士们不
甘于隐居,以解救国家的危难为远大志向。
C.薪火相承:语出《庄子•养生主》,也作“薪尽火传”,比喻学
问和技艺代代相传,文中指岳麓书院建筑与格局至今保存完整。
D.用行舍藏:语出《论语•述而》,意思是被任用就出仕,不被任
用就退隐。文中指狂狷湘人既有隐居生活的准备,更有为国家赴难的
行动。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②段中岳麓书院的门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一方面彰显
了岳麓书院对湘楚的深远影响,另一方面也看出了湘人不加掩饰的狂
傲。
B第⑥段写自岳麓山沿路而上所见的高家大墓,赞颂黄兴、蔡铐、
陈天华、禹之谟等志士的警醒国人、自救自强、不怕牺牲、敢于担当
的精神。
C.本文显示出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厚重的历史感,如“凤歌笑孔丘”
“濂溪一脉”和蔡铐拔剑南天讨袁等就具有人文气息或历史的厚重。
D.③到⑥段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借助湖南籍历史名人写出了湘楚
狂士深厚的学问、孤高超尘和狷介狂妄的气质以及身死醒国的精神。
19.文章第⑤段描写了王闿运的轶闻趣事,这些轶闻趣事写出了
王闿运哪些特点写这些轶闻趣事的用意是什么(6分)
20.试分析画线句“累累墓葬装订成册,就是一部中国近代史”
这句话的含义及作用。(5分)
21.结合全文,分析作者为什么以“从自卑亭往上走”为题。(6
分)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5分。
语言基础运用(5分)
时至今日,智能手机、移动支付、刷脸识别等已成为常用工具。
但近段时间以来,“老人无健康码乘公交车被拒、乘地铁受阻”、“老
人购物不懂微信支付被拒收现金”等新闻频出。
①老人无健康码被拒乘,表面看是技术因素,实则反映出这样一
个问题:一些相关部门在社会服务过程中缺乏俯下身子实地调研。②
唯有提供人性化的管理,老年人才能感受到城市的温度。③当然,老
年人融入时代不能只靠外力,更需家庭关怀。④让老人们赶上智能时
代步伐、共享科技红利是年轻人义不容辞的责任。⑤这需要子女们帮
他们熟悉新设备新技术,帮他们更新对世界的认识,从而给老人们多
一些陪伴和关爱。⑥让老年人跟上时代,让时代携手老人前进,这是
对尊老敬老最直接的表达,也符合社会、家人、行业、市场的共同愿
望。
2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②中“唯有……才……”应改为“唯有……就……二
B.④“红利”是形象性说法,可用“成果”一词替代。
C.中画波浪线语句可删除,它偏离了本段核心话题。
D.⑥用“这”指代前面两个“让”句,使表达更清晰。
①中画线部分有语病,请修改,并把修改后的语句写在答题纸上。
(2分)
24,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1)日前,2021北京网红打卡地推荐榜单正式发布,北京植物园
(樱桃沟)、京西五里坨、
798艺术区、来今雨轩茶社上榜,还有多处入选提名推荐目的地。
你是否也有自己心目中的网红打卡地请选择北京一处地方,为其写
出推荐语。要求:语言简明,条理清楚。150字左右。
(2)2022年,北京人艺迎来70周年院庆。剧院从多年来排演的
300多部作品中,选出了10余部经典剧目重新搬上舞台,以此表达
对经典的敬畏和珍惜。请你对人艺这一做法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
观点明确,条理清楚。150字左右。
(3)有人说高三是一座桥。请你以“桥”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
段抒情文字。要求:情感真挚,语言生动。
25.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把题
目写在答题卡上。(1)《从自卑亭往上走》一文在开头引用《中庸》
句云:“君子之道譬如远行,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意思是说
君子修身立德,好比长途跋涉,必须由近及远;又好比登临高山,必
须自下而上。
以上内容引发了你的哪些联想和思考,请结合你的生活或阅读体
验,以“登高必自卑”为题作文。
要求:自定文意,可议论,可叙述,可抒情,文体不限。700字
以上。
(2)有时候,和解是一个完美的结局;有时候,和解只是一个故事
的开头。有时候,和解是消除争议的方案;有时候,和解只是无奈的
选择。有时候,我们需要和解;有时候,我们拒绝和解……
关于“和解”,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和解”为题目,写
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
写清晰。
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
练习语文试题
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青年,多么美好的字眼,总能引发人们的无限向往。毋庸置疑,
青年是社会发展中最富有生气的力量之一,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
蒙尘。中国青年深切感受到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他们的觉醒,点燃
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五四运动前后,一大批有志青年率先选择了
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传送新思想、新文化奔走呼告,促进了中华民族
自鸡片战争以来的第一次全面觉醒。1921年7月,平均年龄仅28岁
的13位代表齐聚嘉兴南湖,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开启了民族
复兴的新纪元。1922年5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中国青年
运动翻开了新篇章C
回首百年,中国青年爱党、爱国、爱人民的赤诚之心始终未改。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青年不惧牺牲,敢于斗争,经受了生与死
的考验,为争取民族独立抛洒热血。内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
国青年勇于拼搏,甘于率献,经受了苦与乐的考验,为描绘新中国的
美好蓝图发愤图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青
年开拓创新,勇立潮头,经受了得与失的考验,为推动中国赶上时代
发展的步伐拼搏奋进。
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中国青年展现
了亮丽的青春风采,进发出豪迈的青春激情。他们拥护党的领导,刚
健自信,胸怀天下,担当有为,奋力走在时代前列,展现出前所未有
的昂扬风貌:他们追求远大理想,心中铭刻着对马克勿思主又的崇高
信仰、对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他们深植家国情
怀。
与国家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彰显着鲜明的爱国主义精神气质;
他们传承奋斗担当,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取材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
材料二
“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这是五四青年先驱对
青春的歌唱。近代题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在他们的激情呐喊与奋斗
拼搏中,迎来了黎明的曙光。时代变换,今天的中国青年为什么还要
奋斗呢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百年来,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
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当审,成为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
起来的先锋力量。国家领导人曾勉励青年“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
扣好”“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
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青年应该勇做追梦者,敢当国
梦人,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任。
青春是活力的代名词,青年的字典里永远没有不可能。梁启超在
《少年中国说》就曾经把少年比作“朝阳”“乳虎工青年应把人生志
向转化为奋斗动力,不怕苦、肯吃苦,耐得住寂寞,经得住风雨,就
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创造出无限的可能。自然,青春并不仅仅
是美好的年华,还是一种积极的心境,更是一种奋斗的精神。青春与
否,无关年龄。用意义定义人生,以奋斗礼赞时间,这不仅是青年应
有的追求,也是每一个与时代同行之人该有的姿态。
不可否认,如今的青年,有成长的烦恼、工作的焦虑、现实的压
力。青春只有一次,如何度过才能无悔青春之路千万条,走哪一条
才会成功只有承担过的青春才会更加厚重。与其埋头抱怨,不如奋
起改变;与其庸腐碌碌,不如策马向前。这才是青春该有的样子。
李大钊先生在《青春》中说:“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
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
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中国青年,自当如此。
(取材于《人民日报》等相关网络文章)
材料三
时代造就青年,盛世成就青年。新时代的中国繁荣发展,充满希
望,中华民族迎来了新飞跃。新时代中国青年生逢中华民族发展的最
好时期。
中国青年拥有更优越的发展环境。他们的物质条件更为优越,超
过2500万贫困青年彻底摆脱贫困,迈向小康,消费需求从满足生存
转向享受生活,消费方式从大众化迈向个性化。他们精神成长空间更
为富足,基于社会公共文化设施的不断完善,服务水平的显著提高,
中国青年见识阅历更加广博,精神品位不断提升。尤其是互联网的高
度普及,使得青年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方式发生了深刻的改变。
中国青年拥有更广阔的成长空间。更多青年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据统计,2021年中国各教育阶段学生在学总规模达4430万人,居世
界第一。青年职业选择丰富多元,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逐
渐成为青年就业的主要渠道,特别是近年来快速兴起的新产业、新业
态,催生了电竞选手、网络作家等大量新职业,充分体现了时代赋予
青年的更多机遇、更多选择。青年发展流动畅通自由,一批批农村青
年走进城市,安家落户,通过城乡之间的发展流动更好地融入城市生
活,实现发展跃迁,
中国青年有着较为全面的保障支持。法治保障不断完善,宪法明
确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
发展”,为建立青年法治保障体系提供了制度依据。政策保障日益完
备,国家“十三五”和“十四五”规划鲜明体现青年元素,科教兴国、
人才强国等国家重大战略充分关注青年群体,青年发展得到越来越多
的顶层设计支持。社会保障更加健全,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多渠道
灵活就业、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等政策。组织保障坚强有力,中国共
产主义青年团、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等组织始终重视维护青年发展权
益,努力为青年健康成长、奋发成才服务。
塑造青年才能塑造未来,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新时代的中国
青年,充分享有成长成才,死展才华的人生母台,必将奋勇前行,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劲、持久的澎湃动力。
(取材于《经济日报》等相关网络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五四运动前后,中国青年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中华
民族的第一次全面醒。
B.十三位代表齐聚嘉兴南湖,宣告了中国共青团的诞生,开启了
中华民族复兴的新纪元。
C.中国青年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期,都经受住
了生与死的严酷考验。
D新时代中国青年有着亮丽的青春风采和豪迈的青春激情,展现
出前所未有的昂扬风貌。
2.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近代五四青年先驱通过情呐喊和奋斗拼搏,为苦难的旧中国迎
来黎明的曙光。
B.青年人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应该勇做追梦人,担当起
中华民族复兴大任,
C.青春是年轻人专属代名词,青年把人生志向转化为奋斗动力才
能创造无限可能。
D.只有承担过的青春才会厚重,青年人应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
活工作中的压力。
3.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时代青年拥有更优越的物质条件,消费方式和消费需求都有
了很大的改变。
B.新时代互联网得到快速发展和善及,促使中国青年网民的精神
品位不断提升。
近年来许多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兴起,电竞选手等新职业成为青年
们选择之一
D.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社会保障的政策,帮助青年解决就业和住房
等多方面困难。
4.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近现代中国百年历史充分证明,中国青年在国家每一个阶段都
发挥了主要作用。
B.中国青年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他们自己的青春奋斗融入党和
人民事业当中。
C.奋斗是对中国青年最高的礼赞,青年人要得住寞经得住风雨才
能战胜困难。
D.新时代中国青年生逢伟大盛世,一定要在奋斗之中把好建功立
业的人生际遇。
5.材料二中,作者为什么说:“中国青年,自当如此”请你结合
上述三则材料,简要分析。(6分)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相关内容,做好选项
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
(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
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
对,确认正确选项。
(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准确
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相关内容,做好选项和文
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
(4)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
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
对,确认正确选项C
(5)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进行筛选、归纳、概括和分析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型,考之通读所有材料,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对材料进行筛
选整合。
【解答】(1)A.“中国青年”错误。根据材料一原文“五四运动
前后,一大批有志青年率先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可知,选项扩大
了范围。“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全面觉醒”错误。根据材料一原文“促
进了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的第一次全面觉醒”可知,选项扩大了
时间范围。
B.“宣告了中国共青团的诞生”错误。根据材料一原文“平均年
龄仅28岁的13位代表齐聚嘉兴南湖,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可
知,宣告的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而不是中国共青团的诞生。
C.“都经受住了生与死的严酷考验”错误,根据材料一原文“改
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青年开拓创新,勇立潮头,
经受了得与失的考验”可知,中国青年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的新时期,都经受住了得与失的考验。
故选:Do
(2)C.“青春是年轻人专属代名词”错误。根据材料二原文“青
春与否,无关年龄”可知,青春和年龄无关,并不是年轻人的专属代
名词。
故选:Co
(3)B.“新时代互联网得到快速发展和普及,促使……”因果
关系错误。根据材料三原文“基于社会公共文化设施的不断完善,服
务水平的显著提高,中国青年见识阅历更加广博,精神品位不断提升
”可知,促使中国青年的精神品位不断提升的是社会公共文化设施的
不断完善,服务水平的显著提高。
故选:Bo
(4)A.“中国青年在国家每一个阶段都发挥了主要作用”错误。
原文没有表述“每个阶段都发挥了主要作用”,无中生有。
故选:Ao
(5)根据材料二“李大钊先生在《青春》中说:'为世界进文明,
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
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丁”可知,“中国青年,
自当如此"意思是说,中国青年应当自觉践行李大钊先生《青春》中
所说的,小至家庭,大至宇宙,中国青年要为世界进步和人类幸福而
奋斗奉献。
青年自身特点:根据材料一“青年是社会发展中最富有生气的力
量之一,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材料
二”青春是活力的代名词,青年的字典里永远没有不可能……青年应
把人生志向转化为奋斗动力,不怕苦、肯吃苦,耐得住寂寞,经得住
风雨,就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创造出无限的可能”可知,青年
人富有生机和活力,中国青年本就应救于挑战不可能,吃苦耐劳,创
造无限可能。
青春价值实现:根据材料二“用意义定义人生,以奋斗礼赞时间,
这不仅是青年应有的追求,也是每一个与时代同行之人该有的姿态”
“青春只有一次,如何度过才能无悔?青春之路千万条,走哪一条才
会成功?只有承担过的青春才会更加厚重”可知,青春只有一次,中
国青年只有奋斗拼搏才使得青春更有意义和价值。
国家发展要求:根据材料一“回首百年,中国青年爱党、爱国、
爱人民的赤诚之心始终未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青年不惧牺
牲,敢于斗争,经受了生与死的考验,为争取民族独立抛洒热血”“十
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中国青年展现了亮丽
的青春风采,进发出豪迈的青春激情”、材料三“时代造就青年,盛
世成就青年。新时代的中国繁荣发展,充满希望,中华民族迎来了新
飞跃。新时代中国青年生逢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可知,百年历
史中,中国青年始终心系国家和民族未来;新时期中国青年生逢盛世,
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拥有着优越的发展条件和施展人生才华的广
阔平台,更应该心怀国家和民族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答案:
(1)D
(2)C
(3)B
(4)A
(5)“中国青年,自当如此”意思是说,中国青年应当自觉践行
李大钊先生《青春》中所说的,小至家庭,大至宇宙,中国青年要为
世界进步和人类幸福而奋斗奉献。
①青年自身特点:青年人富有生机和活力,中国青年本就应救于
挑战不可能,吃苦耐劳,创造无限可能。
②青春价值实现:青春只有一次,中国青年只有奋斗拼搏才使得
青春更有意义和价值。
③国家发展要求:百年历史中,中国青年始终心系国家和民族未
来;新时期中国青年生逢盛世,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拥有着优越
的发展条件和施展人生才华的广阔平台,更应该心怀国家和民族未来,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共18分)
论荣
王符
所谓贤人君子者,非必高位厚禄、富贵荣华之谓也,此则君子之
所宜有,而非其所以为君子者也。所谓小人者,非必贫贱冻馁、辱恶
厄穷之谓也,此则小人之所宜处,而非其所以为小人者也。
奚以明之哉夫桀、纣者,夏、殷之君王也,崇侯、恶来,天子
之三公也,而犹不免于小人者,以其心行恶也。伯夷、叔齐,饿夫也,
傅说胥靡①,而井伯虞虏也,然世犹以为君子者,以为志节美也。
故论士苟定于志行,勿以遭命,则虽有天下不足以为重,无所用
不足以为轻,处隶圉不足以为耻,抚四海不足以为荣。况乎其未能相
县若此者哉故曰:宠位不足以尊我,而卑贱不足以卑己。
夫令誉从我兴,而二命②自天降之。诗云:“天实为之,谓之何
哉!”故君子未必富贵,小人未必贫贱,或潜龙未用,或亢龙在天,
从古以然。今观俗士之论也,以族举德,以位命贤,兹可谓得论之一
体矣,而未获至论之淑真也。
尧,圣父也,而丹凶傲;舜,圣子也,而叟顽恶:叔向,贤兄也,
而船贪暴;季友,贤弟也,而庆父淫乱,论若必以族,是丹宜禅而舜
宜诛,酎宜赏而友宜夷也。论之不可必以族也若是。
昔祁奚有言:“鳏殛而禹兴,管、蔡为戮,周公佑王。”故《书》
称“父子兄弟不相及“也。幽、厉之贵,天子也,而又富有四海。颜、
原之贱,匹庶也,而又冻馁屡空。论若必以位,则是两王是为世士,
而二处为愚鄙也,论之不可必以位也,又若是焉。
故曰:仁重而势轻,位蔑而义荣。今之论者,多此之反,而又以
九族,或以所来,则亦远于获真贤矣。
昔自周公不求备于一人,况乎其德义既举,乃可以它故而弗之采
乎由余生于五狄,越蒙产于八蛮,而功施齐、秦,德立诸夏,令名
美誉,载于图书,至今不灭。张仪,中国之人也;卫鞅,康叔之孙也,
而皆谗佞反覆,交乱四海。由斯观之,人之善恶,不必世族;性之贤
鄙,不必世俗。中堂生负苞,山野生兰芷。夫和氏之璧,出于璞石;
隋氏之珠,产于蜃蛤。故苟有大美,可尚于世,则虽细行小瑕,曷足
以为累乎
是以用士不患其非国士,而患其非忠;世非患无臣,而患其非贤。
陈平、韩信,楚俘也,而高祖以为藩辅,实平四海,安汉室;卫青、
霍去病,平阳之私人也,而武帝以为司马,实攘北狄,郡河西。惟其
任也,何卑远之有然则所难于非此土之人,非将相之世者,为其无
是能而处是位,无是德而居是贵,无以我尚而不秉我势也。
(有改动)
【注释】
①胥靡,一种罪刑的名称。②二命,指处于宠位和卑位。
6.下列对各组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昔自周公不求备于一人备:完备
求全责备(《论语•子路》)备:完备
B.令名美誉,或于图书令:美好
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令:美好
C.故苟有大美,可尚于世尚:尊崇
好仁者,无以尚之(《论语•里仁》)—尚:超过
D.是以用士不患其非国士,而患其非忠—患:祸患
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论语•阳货》)患:忧
虑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此则君子之所宜有然则所难于非此土乏人
B:以为志节美也—而高祖以为藩辅
C.而未获至论之淑真也惟其任也,何卑远之有
D.越蒙产于八蛮,而功施齐、秦无是德而居是贵
8.下列对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是()(3分)
A.奚以明之哉—奚:什么
B.无所用不足以为轻所:指(拥有的)财富
C.论之不可必以位也,又若是焉焉:哪里
D.今之论者,多此之反者:……的人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子贤人是可以享受高官厚禄、富贵荣华的。
B.出身卑微、生活困厄不必自以为耻、妄自轻贱。
C.君主选用人才不必过于严苛、要求十全十美。
D.作者对位卑性贤以及寡德高位之人嗤之以鼻。
10.本文以“论荣”为题,请根据文意回答什么是判别“荣”的核
心标准,并简述作者的论证思路。(6分)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含义的掌握能力。
解答时,学生要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也可以借助语境、语法知识来
推断。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解答时,学生要了解虚词的用法,结合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
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解答时,学生要了解虚词的用法,结合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
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学
生要理解文本的内容,再结合选项比对判断。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者观点及梳理行文思路的能力。解答
此类题,学生要先找到文本中对应的信息点,再对其进行准确翻译的
基础上概括分析。
【解答】(1)A.正确。句意:过去周公对人不求全责备。/过分
挑剔,要求完美无缺。
B.正确。句意:美好的名声。/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这种人是少有仁德的。
C.正确。句意:如果(一个人)具有崇高的美德,就可得到社会
尊崇。/完全喜好仁的人,没有谁能超过他。
D.错误。第一个患:担心。句意:因此,用人不担心他不是国中
最优秀人,而担心他不忠诚。/当他没有得到的时候,担心得不到。
当他已经得到了,又唯恐失去它。
故选Do
(2)A.副词,表判断,是。/连词,那么。句意:这些(高官厚
禄、富贵荣华)都是君子所应该享有的。/既然这样,那么所排斥的
不是本土之人。
B.介词,因为0/介词,让。句意:因为(他们)志向高洁、节
操高尚。/而高祖让他们为重臣。
C.助词,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句意:但未能获得正确
评价(人)的真谛。/只看他们的能力,哪管什么地位低下关系疏远
呢?
D.都是连词,表转折,但、却。句意:越人蒙出生在蛮地,但功
绩及于齐、秦。/没有这样的德行却得到这样的尊贵(地位)
故选D。
(3)C.焉:末尾语气词。句意:不一定以门第论人,就是这个
道理。
故选C。
(4)D.“作者对位卑性贤……之人嗤之以鼻”错,结合原文“夫
桀、纣者,夏、殷之君王也,崇侯、恶来,天子之三公也,而犹不免
于小人者,以其心行恶也。伯夷、叔齐,饿夫也,傅说胥靡,而井伯
虞虏也,然世犹以为君子者,以为志节美也”“宠位不足以尊我,而
卑贱不足以卑己”“论之不可必以族也”“论之不可必以位也”等句子
可知,作者对“位鸵性贤”之人是十分尊崇的,而对“寡德高位”是
嗤之以鼻的。
故选D。
(5)文章前三段是第一部分。第一段采用对比手法指出,“所谓
贤人君子者,非必高位厚禄、富贵荣华之谓也……”“所谓小人者,
非必贫贱冻馁、辱恶厄穷之谓也……”,对比指出贤人君子与小人的
区别不在地位和身份上。第二段由“奚以明之哉?”引出后面的举例
论证,反例有“桀、纣者,夏、殷之君王”,正例有“伯夷、叔齐、
傅说、井伯虞”,通过正反对比阐明“志节美”才是君子的标准。第三
段进一步分析“故论士苟定于志行,勿以遭命”,得出“宠位不足以
尊我,而卑贱不足以卑己”的结论。可见这部分通过对比分析君子小
人,阐明宠位不足为荣,卑贱不足为耻,指出判别“荣”的标准在于
心行善、志节美。
文章四五六段是第二部分。第四段先指出“君子未必富贵,小人
未必贫贱”,分析指出俗士“以族举德,以位命贤,兹可谓得论之一
体矣,而未获至论之淑真也第五段主要是举例,以尧、舜、叔向、
季友为例阐明“论之不可必以族也若是二第六段在引用名言论证之
后正反对比举例,幽、厉为反例,颜、原为正例,得出“论之不可必
以位也二这部分通过对比举例,指出以出身、地位来判别“荣”的荒
谬错误。
文章七八九段为第三部分。第七段先指出“仁重而势轻,位蔑而
义荣。今之论者,多此之反,而又以九族,或以所来,则亦远于获真
贤矣二第八段主要举例论证,举出周公、由余、张仪、卫鞅等例子,
阐明“人之善恶,不必世族;性之贤鄙,不必世俗”,并指出“故苟
有大美,可尚于世,则虽细行小瑕,曷足以为累乎?”第九段以陈平、
韩信,卫青、霍去病为例,阐明“非将相之世者,为其无是能而处是
位,无是德而居是贵,无以我尚而不秉我势也二这部分通过对比举
例,进一步明确判别“荣”的标准,并阐明“荣”的具体内涵。由此
得出作者认为判别“荣”的核心标准是:有仁德,行道义。
答案:
(1)D
(2)D
(3)C
(4)D
(5)“核心标准”要点:有仁德,行道义。
“论证思路”示例:第1-3段通过对比分析君子小人,阐明宠位
不足为荣,卑贱不足为耻,指出判别“荣”的标准在于心行善、志节
美。
第4-6段通过对比举例,指出以出身、地位来判别“荣”的荒谬
错误。
第7-9段通过对比举例,进一步明确判别“荣”的标准,并阐明
“荣”的具体内涵,
参考译文:
所谓贤人君子,不一定指的是高官厚禄、富贵荣华之人,这
些(高官厚禄、富贵荣华)都是君子所应该享有的,但不是判断(其)
为君子的依据。所谓小人,不一定指贫穷卑贱、屈辱困顿的人,这些
(贫穷卑贱、屈辱困顿)应该是小人所承受的,但不是判断(其)为
小人的依据。
怎样来阐明这一道理呢?桀和纣,一个是夏的君主,一个是殷的
君主,崇侯、恶来,居于三公之位,但还是免不了被称为小人,因为
他们品行恶劣。伯夷、叔齐是挨饿之人,俾说是囚徒,百里奚也作过
俘虏,然而天下人仍然视他们为君子,因为(他们)志向高洁、节操
高尚。
因此,如果论士以他的品行(为标准),不论他的遭际命运,
那么即使(他)富有天下也无须看重,一元所有也不必看轻,身处奴
隶囚徒的地位也不必以之为耻,占有四海也不必以之为荣。何况人之
间的悬殊未必能有这样大呢?所以说:地位再高也不必自傲,身份卑
微也不必自卑。
好名声靠自己取得,富贵贫穷的命运由老天安排。《诗经》上
说:“老天一定要这样,又有什么办法呢!"所以君子未必富贵,小人
未必贫贱,有人像潜藏在地下的龙不能发挥作用,有人像在天空腾飞
的龙,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如今看那些见识浅陋之人的观点,(他们)
根据家族门第推举(所谓)有德之人,根据地位给予人以贤名,这可
以说是从人的某一侧面来评价他,但未能获得正确评价(人)的真谛。
尧,是个圣明的父亲,可儿子丹朱凶残骄纵;舜,是个圣明
的儿子,而他父亲瞽叟却愚妄而桀鳌不驯;叔向,是个贤德的兄长,
可弟弟酎贪婪凶暴;季友,是个贤德的弟弟,可哥哥庆父却荒淫无道。
假如一定以出身论人,那么丹朱应该受禅,而舜应该被杀,射应该得
赏赐,而季友应该遭灭杀。不一定以门第论人,就是这个道理。
以前祁奚说过这样的话:“鳏被杀而禹成功,管叔、蔡叔被诛,
周公辅佐成王J所以《尚书》认为“父子兄弟各不相干二周幽王、
周厉王贵为天子,而又富有四海。颜渊、原宪是地位卑下的平民,又
受冻挨饿常处贫困C论人要是一定看地位,那么两位帝王就是贤能之
士,而两位贫士就是愚昧鄙陋之人。不一定以地位论人,就是这个道
理。
所以说:(论人要)重视仁义而轻视权势,蔑视地位而称赞德
义。如今论人,多与此相反,凭借亲族或是出身,这就更加难以得到
真正的贤人了。
过去周公对人不求全责备,何况[对)德义双全的人,难道
可以因为其他原因而不选用(他们)吗?由余出生在五狄之地,越人
蒙出生在蛮地,但功绩及于齐、秦,德布于华夏,美好的名声载于史
册,流传至今。张仪,是中原人,卫鞅,是康叔的子孙,却都谗邪奸
佞反复无常,祸乱天下。由此看来,人的善恶,不一定由家族出身(决
定),性格的贤鄙,也不一定按世俗眼光(评判)。中堂长有贫草和苞
草,山野中却生长兰草与白芷。和氏之璧,出于藏玉之石;隋侯之珠,
孕于蛤蚌。所以,如果(一个人)具有崇高的美德,就可得到社会尊
崇,即使有一些小瑕疵,美名怎能因此而(被)玷污呢?
因此,用人不担心他不是国中最优秀人,而担心他不忠诚;
朝廷不担心没有臣子,而担心他不贤能。陈平、韩信,都是从楚俘虏
来的,而高祖皇帝以他们为重臣,结果平定了天下,安定了汉室;卫
青、霍去病,都是平阳公主的亲属,可汉武帝任他们为司马,结果驱
逐了北狄,立郡于河西。只看他们的能力,哪管什么地位低下关系疏
远呢?既然这样,那么所排斥的不是本土之人,(也)不是出身于将
相之家的人,而是那些没有这种能力却处在这个位置上,没有这样的
德行却得到这样的尊贵(地位),(所以)没有什么(令)我尊崇(的
德能)就不要掌控我(赋予的)权势。
(二)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共6分)
①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J(《论语•为政》)
②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③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
④子绝四:母意,毋必,毋困,毋我。(《论语•子罕》)
11.对第①则中的“已“有两种解释,一是句末语气词,无义;二
是停止之意。你认可哪一种解释请解释笫①则的意思。(2分)
12.第②一一④则中,孔子认为对与自己思想不同的人应持怎样
的态度,请简要概括。并从②一一④则中任选一则,联系现实谈谈
孔子的这种态度给我们的启示。(4分)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
能力。更认可“已”为句末语气词,无义。也可更认可“已”为停止
之意。只要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并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先要理
解材料内容,再概括孔子的态度,最后结合自己的理解谈带给我们的
启不。
【解答】(1)译文:孔子说:“做事情过或不及,都是祸害啊!”
本篇孔子强调学习研究当走正道,而不要走异端。异端:不符合
正统思想,指中庸的两端,指“过”和“不及二孔子讲究中庸,主张
执两端而用其中,亦即不要偏执一端。孔子认为对于异端不要闭目塞
听,也不要盲目听信。可以去研究它,了解它的弊端在哪儿,从而提
高自己的认知与辨识能力,但不能当成正统。
第①则的意思可有如下解释:
①已:语气词°攻:攻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期房转卖协议书
- 2025年和excel相关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企石中级焊工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三级真题试题及答案详解
- 机电管理协议书
- 村里挖沟协议书
- 果树租种协议书
- 枣树出租协议书
- 架设电线协议书
- 柴油合同协议书
- GA/T 1211-2014安全防范高清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 2023年招商银行(哈尔滨分行)校园招聘模拟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LiteraryTranslation教学讲解课件
- 2023年盐山县卫生健康系统事业单位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养老医疗护理员培训培训课件
- 三类汽车维修管理制度doc-收费标准
- 网络与信息安全安全应急预案-提供
- GB 15579.8-2014 弧焊设备 第8部分:焊接和等离子切割系统的气路装置
-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 2022年精益智能工厂三年规划
- 公务员职务和级别工资档次套改及级别对应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