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董家河镇中心学校中考化学三模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1页
2023年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董家河镇中心学校中考化学三模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2页
2023年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董家河镇中心学校中考化学三模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3页
2023年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董家河镇中心学校中考化学三模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4页
2023年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董家河镇中心学校中考化学三模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河南省信阳市沸河区董家河镇中心学校中考化学三模

试卷

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FI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

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4小题,共54.0分)

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B.石蜡熔化C.水蒸发D.铁生锈

2.2023年春节,南宁市在一定区域内实行“禁燃令”。下列图表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的是()

3.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

4.绿色碘盐、补铁酱油中的“碘”、“铁”指的是()

A.单质B.元素C.原子D.分子

5.下列化肥中,从外观即可与其他化肥相区别的是()

A.硫酸钾B.磷矿粉C.硝酸锈D.氯化钾

6.下列对水的净化过程中,可除去异味和色素的是()

A.过滤B.加活性炭C.投药消毒D.加絮凝剂

7.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进行实验探究的基础,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稀释浓硫酸

8.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

B.燃烧属于化学反应,爆炸也一定属于化学反应

C.化学反应常伴随能量变化,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

D.在氧气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也一定能燃烧

9.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描述,完全正确的是()

A.组成:C02.CO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性质:C02.CO密度均大于空气

C.用途:C0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用于气体肥料

D.危害:CO?会导致酸雨:CO会引起雾霾

10.如图X、Y、Z表示某些物质的pH值。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XYZ

IIIIIIIIIIIIII)

I234567891011121314pH

A.X一定是酸B.Y一定是蒸储水C.Z-定是碱D.Z可能是盐

11.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A.检验二氧化碳:CO2+Ca(OH)2=CaCO3I+2H2O

B.铁在氧气中燃烧:2F,OX

C.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Mg(OH)2+H2SO4=MgSO4+2H2O

D.洗去试管壁上附着的铜:Cu+H2SO4=CuS04+H2T

12.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打开盛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产生白烟

B.向稀硫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C.向稀盐酸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铜固体,固体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放出热量

13.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不能这到相应目的的是()

A.实验一可以验证浓硫酸具有腐蚀性

B.实验二可以验证硝酸核固体溶解时吸热

C.实验三可以验证CO2与NaOH发生反应

D.实验四可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4.为验证Zn、Cu和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现己有锌片和银片,还需选用的试剂是()

A.AgNO3溶液B.稀盐酸C.C11SO4溶液D.Zn(NO3)2溶液

15.如图为二氧化碳在Cu-Cui复合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制备乙烯(C2HJ的微观反应示意图,

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Q碳原子

・氧原子

°氢原子

Cu-Cul复合催化剂

A.生成物的微粒个数比为1:1B.该反应前后分子总数发生了变化

C.两种反应物之间的质量比为22:9D.催化剂在反应中被消耗,质最变轻

16.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Fe3+>Cr>NO3B.K+、NOJ、0H-

C.Na+、H+、HCO3D.NH*、OH:SOJ-

17.推理和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置换反应••定有单质生成,则有单质生成的反应••定是置换反应

B.在化合物中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则显正价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C.稀盐酸能用广金属表面除锈,则稀硫酸也能用「金属表面除锈

D.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稔定性,则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18.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的一组是()

A.CuS04BaCl2NaOHNaCl

B.Na2sO4BaCl2K2CO3NH4N03

C.HC1Na2CO3NaNO3H2SO4

D.NaClAgNO3CaClzNaNO3

19.常温下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渐加入镁条,充分反应(忽略挥发)。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A.②④B.②③C.③④D.①④

20.•定质量的木炭在氧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的密闭容器中燃烧产生CO和CO?,且反应后测

得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其中氮气的质量分数不可能为()

A.10%B.20%C.30%D.40%

21.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侯氏制碱法B.甲骨刻字C.粮食酿酒D.火药应用

22.下列厨房用品的主要材料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塑料保鲜膜B.橡胶手套C.防水尼龙围裙D.不锈钢油壶

23.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24.某同学课外实践时自制了500mL汽水,其配料表如图所示,其中不包含的营养素是()

【配料】2勺白糖、适量果汁、l.5g小苏打、水、1.5g柠檬酸

A.水B.维生素C.糖类D.蛋白质

25.2023年3月27日是第28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工下列标识与安全无关的是()

A

PVC

26.下列物质的构成微粒按照分子、离子的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A.C60.金刚石B.冰、干冰C.氯气、氯化钠D.硫酸铜、氮气

27.古籍《本草纲目》中记载,豌豆具有祛除面部黑斑的功效,其奥秘可能是豌豆中含有维

生素A(化学式为C20H3。0)。下列有关维生素A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维生素A中氢元素的含量最高

B.维生素A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

C.维生素A由三种元素组成

D.一个维生素A分子中含有50个原子

28.亚硝酸钠具有减缓肉制品腐烂的作用,常用于肉类食品添加剂.亚硝酸钠(NaNO。在

320。(:时能分解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A.HC1B.S02C.N2D.N02

29.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金属元素

B.15表示磷的相对原子质量

C.其单质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

D.该元素位于第三周期

30.为补充新移植的大树的营养,提高成活率,常采用“大树输液”这一园林处理技术。如

图为某树苗营养液说明司的部分内容,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xx树苗营养液

成分:天然BR.维生素KCG&OG),KNO3,KH2Po4,NH4cL镁、硼、铁等元素

A.图中只含有KNC)3一种复合肥料

B.NH4cl能防止大树叶片发黄

C.NH4cl不能与熟石灰混合施用,否则会降低肥效

D.KH2PO,能增强大树的抗寒、抗旱和抗病虫害能力

31.如图是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A.tJC时,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相等

B.tz笠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10

C.t/C时,硝酸钾和氯化钾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溶质质最

分数不变

D.12。0|・.硝酸钾饱和溶液比氯化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大

32.“对比法”是一种常用的科学探究方法.以下铁钉生锈实验的设计、结论错误的是()

A.对比①②可以说明快生锈一定要有氧化参加

B.对比②③可以说明铁生锈一定要有水参加

C.对比①③可以说明铁生锈一定要有水参加

D.对比①②③可以说明铁生锈必需水和氧气同时参加

33.从元素化合价和物质所属类别两个维度认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是较好的化学学习

方式.如图是碳元素的“汾类二维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物质甲可以是甲烷

B.乙的化学式为Na2cO3

C.CO与CO?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D.X处的物质类别是氧化物

34.将一定质量的丙醇(C3H8。)和氧气在密闭容器内充分反应,生成7再电0、8.8g(X)2和一

定质最的CO,则CO和C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A.1:2B.1:3C.1:4D.1:5

第n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

35.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二氧化氮分子o

(2)3个汞原子o

(3)最简单的有机物。

(4)高镭酸钾中阴离子。

(5)标出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36.化学在我们身边。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序号)。

A.硫酸铜B.硝酸钾C.水银D.氮气E.碳酸氢钠F.熟石灰

(1)农田施用的复合肥料是o

(2)可充入食品包装袋中防腐的物质是。

(3)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的盐是。

(4)常用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5)可用于焙制糕点的盐是。

37.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及神(As)、钱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H2He

1.0084.003

3Li4Be✓TX6C7N809FlONe

6.9419.01212.0114.0116.0019.0020.18

llNa12Mg13A114Si15P16S17C118Ar

22.9924.3126.9828.0930.9732.0635.4539.95

珅(As)钱(Ga)

(1)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o

(2)表中标号①的元素是,,

(3)X3+与。2-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x的元素符号是。

(4)下列元素组合中,两种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填序号)

①Na、Cl

②He、Mg

③F、Cl

④Ne、Ar

(5)神舟十六号载人匕船使用的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神化像太阳能电池。碎、像的原子结构

示意图如上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钱是金属元素

B.神和绿元素均位于元素周期表第4周期

C.神化钱的化学式为Ga3As5

D.钱易失去电子形成Ga3+

38.我国古代有“敞锅熬盐”,近代有“侯氏制碱法”。中国发展史就是•部文明发展史。

(1)侯氏制碱法以食盐为主要原料制取纯碱,Na2c。3和NaQ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tJC时,Na2c。3的溶解度为g。

②将t2℃时,分别将Na2(X)3和NaCI的饱和溶液均降温至tJC,此时Na2c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

数是。

③在tJC时,将5gNa2c。3固体加入试管中,加入25g水充分振荡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将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如图2所示),发现试管内的

Na2c。3固体逐渐溶解,请结合溶解度曲线说明理由:。

(2)《四川盐法志》记载,“敞锅熬盐”主要步骤为:①将黄卤水(主要成分是NaCl、MgSO4)

和黑卤水(主要成分是NaQ、Bad?)按照一定比例混合;②过滤,将滤液放入敞口锅中加热浓

缩,析出粗盐;③用“花水”冲洗粗盐获得精盐。步骤②中“敞锅熬盐”与的原理

相同。步骤③用“花水”冲洗粗盐,既可除去表面的MgS()4和MgCk杂质,又不损失NaCl,

则“花水”应当是(填标号)。

A.蒸储水

B.饱和NaQ溶液

C.饱和NaOH溶液

D.饱和BaCk溶液

39.化学是造福于人类的科学,请利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I、化学与生活

(1)病人在手术后,为了促进伤口的愈合,修补受损组织,从营养角度分析,应增加的营养素

是。

H、化学和环境

“光触媒技术”广泛应用于消除居室污染物甲醛仁”0)。最新研究中,将光催化剂和活性炭

250相结合,可实现高效除甲醛的目标。纳米级TQ光催化剂催化分解甲醛的原理如图1所示:

光照条件下,活性炭粉与纳米级TiO2光催化剂的比例不同(全碳、2:1、1:1.5、1:2)时,

甲醛去除效果差异如图2所示。

空气中的有害

物质甲醛等CO:、H:O

空气中的氧气空气中的水

图1

图2

(2)依据图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去除甲醛原理:。

(3)从图2可知,活性炭粉与纳米级Ti()2光催化剂去除甲醛效果最佳的比例为。

山、化学和新能源

(4)部分环保电动汽车使用氢氧燃料电池,在这种电池中,氢气和氧气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水。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o

A.氢气是未来最理想的绿色能源

B.该电池的使用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当前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备所需氢气成本很低

D.电解水正极产生的气体可作燃料

40.科技中国,绿色奥运。近年来,中国在实现伟大民族复钛合金

铝合金

兴梦的历程中,向世人展示中国智慧,结合图示及文字回答问

题。

(1)2023年5月28日,中国东方航空全球首架C919K机执行首

个商业航班由上海飞往北京,实现国人乘坐国产大飞机的梦想。

C919飞机使用了各种化学材料(如图)。

①玻璃钢属于材料(选填“金属”“有机合成”“复合”)。

②铁比铝的强度大,但制造大飞机却用铝合金面不用铁合金,主要原因是铝比铁具有更好的

抗腐蚀性和的特点。

(2)2023年2月24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十年成就展在国家博物馆正式开展。载人航天器中

常采用LiOH吸收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LiOH化学性

质与NaOH相似)。

(3)2022年北京冬奥会惧满举办成功。冬奥会新场馆“冰丝带”在建设中使用了大量的钢铁,

钢铁易生锈的原因是铁易与反应。“低碳”是本届冬奥会的主题,其速滑馆“冰丝

带”采用了当前最环保匕勺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该技术的过程之一,就是通过压力

将二氧化碳由气态直接转化为固态。从微观角度解拜这个过程O

41.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化学用语:空: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碘酒中的溶剂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形成的氧化物是O

42.合理调控化学反应能造福人类。烧烤时将木柴架空可以使火势更旺,其中的化学原理是

:烧烤结束后,能使燃着的木柴熄灭的措施有(写一条即可)。

43.压缩天然气是指经多级加压到20MPa左右后可作为燃料使用的气态天然气.从微观角度

解释天然气可以压缩的原因是;该气体完全燃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证明压缩天然气燃烧时有二氧化碳生成的方法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4.高氯酸铉(NHRI。。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运载火箭的动力,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其转化的化学方程式为:2NHC0=."1+工T+2QTTHQ其中x的化学

式是。

45.硫酸是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某新能源汽车铅酸蓄电池中含有溶质质量分数为24.5%的

硫酸溶液。实验室用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120g溶质质量分数为24.5%的硫酸溶

液,需要98%的浓硫酸g;配制该硫酸溶液的操作步骤是计算、量取、;某

同学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仰视读数,会使配制所得的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填“大于”

或“小于”)24.5%。

46.我国提出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减排、碳捕捉与封存、碳转化与利用等均是实现

碳中和的途径.某化学小组设计的二氧化碳捕捉过程如图所示,A是炉具清洁剂的主要成分,D

俗称熟石灰。

储存、利用、转化

(1)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0

(2)反应③体现F在生产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o

(3)该过程中可以被循环利用的两种物质是o

三、流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47.过氧化钙晶体(Cao?•xH?O)是优良的供氧剂.受热会逐渐失水.120。《时完全分解为CaC^

350。(:时Cao2迅速分解为CaO和。2。由Ca(OH)2为原料制备CaO2-8H流程如下:

Ca(OH)2H2O2

母液循环

【查阅资料】反应2及陈化的化学方程式:CaCl2+H202+2NH3-H20+6H20=CaO2.

8H20I+2NH4cl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1中加入NH4cl溶液时,通常把溶液喷成雾状的目的。

(2)取少量Cao?于试管中加过量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再加少量MnOz粉末,产生大量气泡。

静置、取上层清液,逐渐加入碳酸钠溶液。先产生大量气泡,再出现白色沉淀。Cao?和盐酸

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的气体是。

(3)请设计实验检验“洗涤、干燥”环节中固体已洗涤干净的方法:。

(4)制备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水和(填化学式)。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0.0分)

48.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氧化碳的还原性在冶金工业广

泛应用。如图为某实验小组设计的模拟炼铁装置。

(1)选择仪器并组装装置:从环保角度考虑,此装置应如何改

进?

(2)收集证据:该实验中证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的证据是什么?(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9.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写出一个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为探究维生素C泡腾片和水反应生成的气体,应选择哪个装置作为制取该气体的发生装置?

(3)制取某气体时只能用D作为收集装置,说明该气体具有哪些性质?

50.对金属进行回收再利用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方式之一.利用金属的性质对工业承法炼

锌的铜镉残渣(主要成分为Zn、Cu和Cd)进行处理,【可收金属铜,主要工艺流程如图。过滤器

中得到的滤渣是金属铜,镉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

(1)写出该流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由该流程能否得出Zn、Cu和Cd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若能,请说明原因;若不能,请

写出还需要补充的实验(简述操作)。

粉碎过翱盐酸

铜镉渣

产品

酸溶槽过滤器干燥器

51.化学小组的同学利用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方法,设计了将含有MgC%、Ca"的粗盐进行提

纯的实验,步骤如卜.图所示:

(1)上述步骤中有一处错误,请指出该步骤并改正错误,

(2)写出加入试剂a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设计实验证明步骤⑥未滴入稀盐酸前溶液中的杂质。(简述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52.水与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我们可以从多角度大识水。

【角度一:化合反应郑州氢燃料公交车为绿城建设提供了助力,请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

式.

II角度二:分解反应科学家发现氢气能燃烧生成水后,又研究了水的分解实验。如图1是摸拟

史实探究水的组成实验.依据实验回答问题。

(1)图1为电解水的简易装置,生成的氢气在(填“a”或"b”)管中。

(2)图2是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图中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由图可分析

出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理论依据是。

6

图3图4

in角度三:复分解反应化学兴趣小组对中和反应进行了实验探究.将氢氧化钙溶液逐滴加入一

定量的稀盐酸中,用数字化仪器对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进行实时测定,得到如图3所示曲线.图

4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1)请在图4虚线框内将图3b点时溶液中的微粒补画完整。

(2)取图3a点时的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

(3)若改用与该氢氧化钙溶液等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该稀盐酸,b点可能会(

填“左移”或“右移”).

IV角度四:置换反应氨气(NH3)常温下能液化,本身也不含碳元素,其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

下完全反应生成水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这为期作为清洁能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若燃

烧340g氨气,生成的水的质量是多少?

五、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53.某兴趣小组通过以下实验探究气体的制取方法和性质

(1)写出装置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2)用氯酸钾制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某气体可以用C装置夹收集,则可推测这种气体具有且难溶于水的性质。

(4)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选择发生装置B的优点在于。

(5)装置E是实验室制备干燥力的装置(部分固定装置省略),图中容器④内所装药品名称是

(6)某同学利用下图微型装置制氧气并验证氧气性质,使用该微型装置的优点有°(回

答一点即可)

带火星

的棒香

竖立

HzO:

六、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54.我国古代人民积累了许多对物质变化的认识,早在战国时期,《周礼・考工记》中记载

有“深帛”方法,即人们利用''蜃"(贝壳灰)和“灰”(草木灰)混合加水所得溶液来洗涤丝

帛,使其顺滑亮丽,化学小组对“混合加水所得溶液”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加水,过滤

贝壳灰步骤I

pH对蚕丝胶蛋白溶解性的影响

图2

【查阅资料】①草木灰和贝壳灰主要成分分别为K2c。3、CaOo

②脱胶率越高,所得丝常越顺滑亮丽:浓度为10%的K2c。3的PH=11.6,浓度为1%KOH的

pH=12.20

【提出假设】“混合加水所得溶液”的成分

猜想I:只含有K0H

猜想H:含有KOH、Ca(OH)2

猜想IH:含有KOH、K2CO3

猜想IV:含有KOH、Ca(OH)z、K2CO5

(1)如图1所示,步骤I的反应为(吸热或放热)。

(2)猜想肯定是错误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探究】

(3)小组同学将烧杯丙中混合物过漉后得到澄清溶液,并对该溶液成分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证明该溶液中没有

①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通入C02无明显现象

②另取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溶液—证明溶液中不含有K2c

【交流讨论】有同学提出步骤②得到的结论不够准确,原因是:

【拓展提升】根据图2数据分析,选用溶液洗涤丝帛效果更好。

七、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到0.1%)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酒精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石蜡熔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水蒸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铁生锈,铁锈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o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酒精挥发、石蜡焰化、水

蒸发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答案】B

【解析】解:A、该图标是节约用水的标志,不合题意;

B、该图标是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标志,符合题意;

C、该图标是循环使用标志,不合题意;

D、该图标是禁止吸烟标志,不合题意。

故选:Bo

本题主要考查对生活中常见公益图标的识别,可根据图标的意义和平时生活经验进行辨析。

图标的含义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指导作用,特别是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几种常见的图标,在化学

实验室和其他危险场合最常见,明白它的含义,不但能保隙我们的人身安全,该知识也是化学考

查的热点之一。

3.【答案】A

【解析】解: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

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氮气在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

故选:A.

根据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和性质来I可答本题,本题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含量较多且性质不

活泼”.

本题难度不大,熟记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掌握它们的化学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4.【答案】B

【解析】解:绿色碘盐、补铁酱油中的“碘”、“铁”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

里所指的“碘、铁”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Bo

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碘、铁”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

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杳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确解答此类

试题的关键.

5.【答案】B

【解析】解:A、硫酸钾为白色晶体。

B、磷矿粉是灰白色的固体。

C、硝酸钱为白色晶体。

D、氯化钾为白色晶体.

硫酸钾、磷矿粉、硝酸锈、氯化钾从外观看均为白色晶体,只有磷矿粉是灰白色粉末,故从外观

看与磷矿粉可与其他化肥相区别。

故选:Bo

根据磷矿粉是灰百色的,碳酸铉、氯化钾和硝酸钾都是白色的晶体,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常见化肥简易鉴别,解题的关键是了解磷矿粉颜色与其它化肥的不同.

6.【答案】B

【解析】解:A、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但不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合题意;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加入活性炭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符合题意;

C、投药消毒可以杀死水中的病菌、微生物,但不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合题意;

D、加絮凝剂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加速其沉降,但不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合题意:

故选:Bo

根据净化水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水的净化方法、原理和相关操作等。然后结合实验情景和问

题情景,细致地分析题意和实验信息,并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选择好净化的方法,进行净化实

验操作,或者是通过细心地思考、探究,来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等。

7.【答案】B

【解析】解:A、给液体加热时,①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其体积的:,防止沸腾溅出:②试管与桌

面成约45。角,故A错误;

B、测定溶液pH,图中操作E确,故B正确;

C、称量固体:托盘天平只能精确到0.1g,图中错误,故C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容器内壁缓缓注入浓硫酸中,会沸腾溅出,可能伤人。图中操作错误,

故D错误;

故选:Bo

A、给液体加热时,注意试管内液体的量,试管的倾斜度等;

B、检验溶液的性质:取一小块试纸在点滴板或玻璃片上,用沾有待测液的玻璃棒或胶头滴管点

于试纸的中部,观察颜色的变化,判断溶液的性质;

C、固体药品可垫一张纸,或易潮解,有腐蚀性的,用烧杯盛放,且应“左物右码”;

D、稀释浓硫酸时,沿烧杯内壁将硫酸缓缓加入水中,边加边搅拌.

本题主要了解各操作的注意事项: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了解溶液酸碱度的测定;考查液体

的加热方法和稀释浓硫酸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8.【答案】C

【解析】解:A、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不一定能燃烧,还需与氧气接触,故选项说法错误。

B、燃烧属于化学反应,但爆炸不一定属于化学反应,如自行车车胎爆炸,属于物理变化,故选

项说法错误。

C、化学反应常伴随能量变化,燃烧是〜种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在氧气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不一定能燃烧,如铁在氧气中能燃烧,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o

A、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爆炸分为物理性爆炸和化学性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燃烧的条件、爆炸分为物理性爆炸和亿学性爆炸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A

【解析】解:A、C02,CO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CO的密度比空气小,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C、CO不可做气体肥料,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故选项说法错误;

D、CO?会导致温室效应,CO会引起中毒,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诜:Ao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CO?、CO的化学性质与用途、二氧化股对■环境的影响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

键。

10.【答案】D

【解析】解:A、X的pH小于7,呈酸性,但不一定是酸,故错误;

B、蒸储水呈中性,但有些盐溶液也呈中性,所以Y不一定为蒸馅水,故错误;

C、Z物质pH>7,呈碱性,但不一定是碱,可能是盐,如碳酸钠,故错误;

D、Z物质pH>7,呈碱性,可能是盐,如碳酸钠,故正确。

故选:Do

根据物质的pH图可知:Z物质pH>7,呈碱性;X物质pH<7,呈酸性;Y物质pH=7,呈中性。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顺利解题的关键.

11.【答案】A

【解析】解:A、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选项正确。

B、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F,2(),Ff,故选项错误。

C、氢氧化镁和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2HC1=

MgCl2+2H2O,故选项错误.

D、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的位置排在氢的后面,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Ao

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

反应条件是否正确;T和1的标注是否正确。

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

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

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12.【答案】C

【解析】解: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和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会形成盐酸

小液滴,则打开盛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产生白雾,故A错误;

B、向稀硫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牛成硫酸钠和水,不会产牛白色沉浮,

故B错误;

C、向稀盐酸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铜固体,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可观察到固体消

失,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故C正确;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生成二氧

化硫是结论不是现象,故D错误。

故选:Cu

A、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逆行分析;

B、根据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进行分析;

C、根据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进行分析;

D、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生成

二氧化硫是结论不是现象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耍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

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3.【答案】D

【解析】解:A、小木棍上沾上浓硫酸时,一会儿小木棍沾上浓硫酸的部分变成黑色,说明浓硫

酸具有腐蚀性,说法正确;

B、将硝酸核放入水中,并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观察到温度降低,由此说明硝酸铁固体溶

解时吸热,说法正确;

C、向装有等体积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内加入等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水,振荡,观察到A瓶变瘪

的程度比B瓶大,由此说明CO?与NaOH发生反应,说法正确;

D、锌粒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该反应是在烧杯中进行的,生成的氢气逸出,天平不能

再保持平衡,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说法错误。

故选:D。

A、根据浓硫酸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硝酸铉溶于水吸热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实验设计以及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选用药品和装置应考虑:①只有用天平称量质量没有变化的化

学变化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②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反应,或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

应该诜用密闭装置。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

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

断。

14.【答案】C

【解析】解:A、锌可以置换AgNOj溶液中的银,证明锌的活动性比银强,银和AgNOj溶液不反应,

不能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此方案不可行;

B、试剂中铜、银都不能与稀盐酸反应,无法比较金属铜与银的活泼性的大小,此方案不可行;

C、锌可以置换CUSO4溶液中的铜而出现红色固体,证明锌的活动性比铜强;银和CUSO4溶液不反

应,证明铜比银的活动性强,可以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此方案不可行;

D、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银都在锌的后面,不能与硫酸锌反应,不能比较铜和银的活动性

顺序,此方案不可行;

故选:Co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否合理,可根据金属与酸、盐溶液“反应则活泼,

不反应则不活泼”进行分析判断,通过分析方案所能得到的结论,确定是否能得出Zn、Cu、Ag三

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同学们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设计实验,去验证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前边的金属会与酸反应,

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具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但也要注怠,

与金属反应酸一般是指稀硫酸和盐酸,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

15.【答案】C

【解析】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水在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了乙烯和

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2HV—"MXo

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两种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3或3:1,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分子的数目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两种反应物之间的质量比=[2x(12+16X2)]:[2x(1x2+16)]=22:

9,故选项说法正确;

D、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

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催化剂在反应中质量不变,并不会变轻,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o

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以及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来分析,然后再根据各选项内容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反应中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明确每个模型表示的含义,这是解决这类题目

的关键。

16.【答案】B

【解析】解:A、Fe3+、Cl,NO]三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但Fe3+的

水溶液呈黄色,故选项错误;

B、K+、NO]、OFT三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

故选项正确;

C、H+、HC03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不能共存,故选项错误;

D、NH:、OFT会生成氨气和水,不能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Bo

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本题还要注

意能得到无色溶液,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

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

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

17.【答案】C

【解析】解:A、置换反应有单质生成,但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为置换反应,如

(()(u()=(:>i.CO»故选项推理错误。

B、在化合物中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但显正价的元素不一定都是金属元素,如硫酸铜中硫元素

显+6价,故选项推理错误。

C、稀盐酸、稀硫酸均能与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反应,稀盐酸能用于金属表面除锈,则稀硫酸

也能用于金属表面除锈,故选项推理正确。

D、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但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也可能是液态纯净

物,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Co

A、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B、根据化合价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酸的化学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溶液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

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18.【答案】A

【解析】解:A、观察四种溶液,溶液为蓝色的为CuSOv将C11SO4溶液分别滴加到剩余的三种无

色溶液中,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的则为Bad2,观察到产生蓝色沉淀的为NaOH,无明显现象的为

NaCl,则四种溶液不需要其他试剂就能鉴别,故A正确:

B、将四种物质的溶液相互滴加,都没有明显现象的为NH45K)3,出现两次沉淀、一次无明显现象

的为BaCk,剩余Na2sO4、K2cO3实验中都能观察到一次沉淀、两次无明显现象,则无法鉴别,故

B错误;

C、将四种物质的溶液相互滴加,都没有明显现象的为NaNC)3,出现两次气泡、一次无明显现象

的为Na2c。3,剩余HQ、H2s北实验中都能观察到一次气泡、两次无明显现象,则无法鉴别,故C

错误;

D、将四种物质的溶液相互滴加,都没有明显现象的为NaN()3,出现两次沉淀、一次无明显现象

的为AgNO3;剩余NaCl、CaC12实验中都能观察到一次沉淀、两次无明显现象,则无法鉴别,故D

错误。

故选:Ao

在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的题H中,首先找到有特殊颜色的物质,将有颜色的溶液鉴别出来,然后

再借用这种溶液鉴别其它溶液把其它没有确定出的物质确定出来;如果都没有颜色就将溶液两两

混合,根据混合后的现象进行判断。

本题难度较大,解此类题的思路是:先用物理性质,一般先看颜色、闻气味;再用化学性质,用

已鉴定出的药品依次去鉴别其他物质,有不同现象时方可鉴别。

19.【答案】A

【解析】解:①金属与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溶液的温度逐渐升高,当反应结束后,温度下降,

会恢复到原温度,该选项不正确。

②镁与.盐酸反应牛成氨化镁和氢气.反应过程中气体的体积不断增加,盐酸反应结束,气体的体

积不再增大,该选项正确。

③常温下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渐加入镁条,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氯化镁质量最

初为0,随着反应进行氯化镁质量不断增加,反应结束,氯化镁质量不再增大,该选项不正确。

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氢元素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该选

项正确。

故选:Av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疏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

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并且金属越活泼,越容易先和盐溶液反应。

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

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20.【答案】A

【解析】解:设该混合气体的质量为100g.则混合包体中含碳24g,则原来木炭就为24g,假设木炭

燃烧完全生成二氧化碳,由化学式求出此时氧元素的质量为:

24g+首一24g=64g,求出此时氮气的质量为100g-24g-64g=12g,故氮气的质量分数为:

提x100%=12%

100g

假设木炭燃烧完全生成一氧化碳,求出此时氧元素的质量为:24g-24g=32g,求出此时氮

气的质量为100g-24g-32g=44g,箫x100%=44%;氮气的质量应在这两个值之间.故氮

气的质量分数也是在12%到44%之间.

故选:A.

设该混合气体的质量为100g.则混合气体中含碳24g,则原来木炭就为24g,假设木炭燃烧完全生成

二氧化碳,求出此时氮气的质量,假设木炭燃烧完全生成一氧化碳,求出此时氮气的质量,氮气

的质量应在这两个值之间.

本题是一道考查混合物质中根据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来求的另外几种物质或者元素的质量分数,方

法有多种,但可以用排除法做类似的题目:难度较大,培养学生的创新和逆向思维能力.

21.【答案】B

【解析】解:A、侯氏制碱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纯碱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B、甲骨刻字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止确。

C、粮食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D、火药应用的过程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故选:Bo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2.【答案】D

【解析】解:A、塑料薄膜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错误。

B、橡胶手套是用合成橡胶制成的,合成橡胶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错误。

C、尼龙围裙是用尼龙制成的,尼龙是合成纤维的一种,合成纤维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

项错误。

D、不锈钢是一种铁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正确。

故选:Do

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

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成材料的三大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分类是正确解答此类

题的关键所在。

23.【答案】C

【解析】解:A、氧气验满时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已集满,不是将木

条伸入集气瓶中,故选项实验操作不正确。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需要在集气瓶底部预留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

瓶底,故选项实验操作不正确。

C、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将导管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气密性良好,

故选项实验操作正确。

D、倾倒液体时标签要向着手心,防止残液流下腐蚀标签,故选项实验操作不正确。

故选:Co

A、根据氧气验满的方法来分析;

B、根据铁丝燃烧实验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C、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来分析;

D、根据倾倒液体时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

此类试题的关键。

24.【答案】D

【解析】解:白糖属于糖类,果汁中含有维生素,小苏打属于无机盐,同时汽水中含有水,所以

不包含的基本营养素是蛋白质。

故选:Do

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正行分析

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种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等是止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5.【答案】A

【解析】解:A、该图标是可回收标志,与安全无关,故正确;

B、该图标是有毒品标志,与安全有关,故错误:

C、该图标是易燃气体标志,与安全有关,故错误;

D、该图标是禁止吸烟标志,与安全有关,故错误。

故选:Ao

解答本题可根据图中所示标志的含义及与安全有关进行筛选解答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个标志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6.【答案】C

【解析】解:A、C60是由C60分子构成的;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

故选项错误。

B、冰(固态的水)、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分别是由水分子、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

物,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戌的,故诜项正确。

D、硫酸铜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氮气属于

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氮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Co

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包括气

态的非金属单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

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

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7.【答案】C

【解析】解:A、维生素A中援、氢、氟元素的质量比为(12x20):30:16,可知碳元素的含量

最高,故A错误:

B、维生素A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x20):30=8:1,故B错误;

C、维生素A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C正确;

D、一个维生素A分子中含有20+30+1=51个原子,故D错误。

故选:Co

A、根据元素的质量比进行分析。

B、根据元素的质量比进行分析。

C、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

D、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

28.【答案】D

【解析】解:A、反应物中不含有氢元素和氯元素,不能生成氯化氢,该选项不正确。

B、反应物中不含有硫元素,不能生成二氧化硫,该选项不正确。

C、氮气是没有气味的气体,该选项不正确。

D、反应物中含有氮元素和氟元素,二氧化氮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物可能是二氧化

氮,该选项正确。

故诜:Do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

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

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29.【答案】D

【解析】解:A.磷字带有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错误;

B.元素名称的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即磷的原子序数为15;元素名称的正下方数字表示相对

原子质量,因此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0.97,故错误;

C.磷空气中燃烧产生白烟,不是雾,故错误;

D.元素名称的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即璘的原子序数为15;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因

此磷元素的核电荷数为15,核外电了排布为2、8、5,周期数=原子电了层数,因此该元素位丁笫

三周期,故正确;

故选:D。

元素周期表一格中信息: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右上角符号表示元素符号,中间汉字表示元

素名称,方格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据此分析。

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掌握周期表的结构特点及原子结构知识即可

解答。

30.【答案】A

【解析】解:A、KNO3中含有营养元素钾和氮,属于复合肥,KH2P。4中含有营养元素钾和磷,属

于亚合肥,故说法错误;

B、NH4cl含有氮元索,能防止大树叶片发黄,故说法正确:

C、NH4cl与熟石灰混合施用,会产生氨气,降低肥效,故说法正确;

D、磷肥能抗寒、抗旱,钾肥抗病虫害,KH2P。4能增强大树的抗寒、抗旱和抗病虫害能力,故说

法正确。

故选:Ao

A、根据复合肥的概念进行分析;

B、根据K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