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一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_第1页
主题一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_第2页
主题一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_第3页
主题一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_第4页
主题一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题一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第1课时主题一: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考点聚焦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针对演练重难解读重难解读应用示例应用示例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解读应用示例考点1:知道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1.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夏朝商朝西周起止时间约公元前21世纪—约公元前16世纪约公元前16世纪—前1046年前1046—前771年开国国王启汤武王亡国国王桀纣幽王都城阳城殷镐京特别提示(1)夏、商、周著名暴君:夏桀、商纣、周厉王(2)公元前1046年,牧野大战中周武王取得决定性胜利,商朝灭亡。(3)夏、商灭亡的共同原因是统治者施行暴政,失去民心。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解读应用示例

2、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西周的政治统治,实行分封制。巩固西周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由周王把土地、平民、奴隶封赐给同姓或异姓贵族,建立起许多诸侯国,历史上称为“授民授疆土”。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④、诸侯的权利、义务:——从周天子那里得到土地、平民、奴隶,被封为诸侯;在封国内有相对独立的统治权,分封下级卿、大夫、士。——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定期朝见周王述职,向天子缴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勤王)。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

①、目的:②、内容:③、基础:权利义务⑤、性质:1、(07·连云港)有人说“‘封邦建国’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这主要是评价A.世袭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分封制2、(08·泰州)“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3、史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这反映了西周A.实行禅让制B.实行分封制C.确立世袭制D.推行郡县制4、(09·汕头)《左传》中记载:在一个重要的仪式上,司空(官名)冉季代表周天子向周武王之弟康叔分赐疆土,司徒(官名)陶叔代表周天子向康叔分赐平民、奴隶。这一仪式反映出西周实行的制度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奴隶制D.分封制5、(09·恩施)国家建立后面临的严峻现实,就是如何管理广大地区,巩固统治。西周时期,国王实行了一种新的制度,这种制度是A.禅让制B.奴隶制C.世袭制D.分封制6、(08·汕头)在西周时期,既赋予诸侯相关权利,又要求诸侯履行相关义务的制度是A.郡县制B.分封制C.礼乐制D.中央集权制针对演练7、(10·东营)第十一届全运会于2009年10月在山东省举行,“和谐齐鲁风,精彩全运情”等是本届全运会的宣传口号。那么,用齐鲁代表山东应追溯于古代的什么制度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郡县制8、(10·苏州)“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孔子周游列国”,与“诸侯”“列国”的产生相关的制度是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9、(2010年·佛山)如右图,镐京与曲阜的关系是A.王都与封国都邑B.均为封国都邑C.王都与郡府D.均为郡府10、《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A.封号和耕牛B.土地和耕牛C.土地和人口D.人口和铁犁针对演练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解读应用示例考点2:了解春秋和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知道商鞅变法主要史实,知道孔子并了解“百家争鸣”主要事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一、了解春秋和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P31页)东周建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后人称平王东迁以后的周朝为“东周”。分春秋战国两个时期。1、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奴隶社会瓦解时期;2、战国时期:前475年——前221年,封建社会形成时期。3、春秋争霸:①、春秋五霸:齐桓公(第一位霸主)、宋襄公(吴王阖闾)、晋文公、秦穆公(越王勾践)和楚庄王先后称霸,史称“春秋五霸”。

②、争霸过程:齐桓公称霸,任用管仲改革,打着“尊王攘夷”旗号,第一位中原霸主;晋楚争霸,晋文公“退避三舍”称霸中原、楚庄王“问鼎中原”;吴越争霸,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成为霸主。4、战国七雄:①、战国七雄:韩、赵、魏(三家分晋)、楚、燕、齐、秦。②、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魏国庞涓——齐国孙膑,“围魏救赵”;马陵之战,齐魏大战,孙膑“减灶诱敌”;长平之战,秦赵争战,奠定秦国军事优势,“纸上谈兵”。

城濮之战,是我国春秋时期晋、楚争霸中原的一次具有决定意义的战争。居于劣势的晋国,正确地分析了当时的客观形势,恰当地选择了战场,采取政治外交联盟,造成对楚优势,掌握主动权,处于有理、有利的战略地位。然后,避楚锋芒,退避三舍,诱敌深入,合兵突击,取得决战胜利。此战的“退避三舍”方针,是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重要发展。

问鼎中原

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直到现在,中国人仍然有一种鼎崇拜的意识,“鼎”字也被赋予“显赫”、“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等等。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旌表功绩,记载盛况。

“问鼎”的典故语出《左传·宣公三年》,大意是:楚庄王为讨伐外族入侵者来到洛阳,在周天子境内检阅军队。周定王派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借机询问周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说:政德清明,鼎小也重,国君无道,鼎大也轻。周王朝定鼎中原,权力天赐。鼎的轻重不当询问。楚庄王问鼎,大有欲取周王朝天下而代之的意思,结果遭到定王使者王孙满的严词斥责。

后来就把图谋篡夺王位叫做“问鼎”。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解读应用示例(一)单选题。1.春秋时期,几个大的诸侯国之间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争。他们争霸的主要目的是()①争夺更多的土地②争夺更多的人口③为了争夺财产④为了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是()A.晋文公

B.齐桓公

C.楚庄王

D.越王勾践3.齐桓公即位后不计较个人恩怨,用以为相的是他的宿敌()A.伊尹B.姜尚C.管仲D.鲍叔牙4.城濮之战中交战的双方是()A.齐楚B.晋楚C.吴越D.吴楚5.“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是古人对哪一时期政治局面的描述?()

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

(二)将下面成语与对应的历史人物连线:

问鼎中原越王勾践

尊王攘夷

楚庄王

退避三舍

晋文公

卧薪尝胆

齐桓公

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解读应用示例考点2:了解春秋和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知道商鞅变法主要史实,知道孔子并了解“百家争鸣”主要事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二、知道商鞅变法主要事实(P34页)

1、时间:2、背景:3、目的:4、结果:5、性质:6、意义:7、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8、商鞅变法的启示:

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一场改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由于守旧贵族的反对,商鞅被处死,这说明了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商鞅虽死,变法还是获得了成功。这主要是因为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同时商鞅推行的新法顺应了历史趋势,深得人心,所以秦国虽然杀了商鞅,而商鞅制定的新法仍继续推行。思辨升华知识补遗: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守李冰负责修建了都江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使成都平原约300多万亩土地变成了肥沃的良田。

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解读应用示例2011年陕西中考21.(13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调整经济政策和结构,是我党关注民生,富民爱民的体现。小华与同学们以“探究经济发展政策,思考富民道路”为主题,进行历史探究活动。请你也加入其中。【以农为本的变迁】材料一:中国古代以农立国,以农为本,商鞅变法采取了重农轻商的措施;宋代时期,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轻商的观念有了一些改变,商业、海外贸易繁荣。然而,随着近代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经济处于落后状态。(1)商鞅变法哪一措施体现了“重农轻商”的观念?(1分)请举一例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2分)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上》材料二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简明中国史读本》●(2013·江苏南京)31.(8分)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商君”改革的两项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是如何为“始皇”“并天下”奠定基础的?(4分)2.有学者认为:“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外国朋友要了解“孔子之道”可以参阅A.《韩非子》B.《道德经》

C.《论语》D.《墨子》3.董仲舒认为,与儒学相异的学术“皆绝其道”,使文化的一统与政治的一统相一致。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A.焚书坑儒B.八股取士C.设立太学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措施: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2分)分析:改革使秦国成为最富强的国家(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2分奖励耕战(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乃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材料二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孝文帝要求南迁的鲜卑族一律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

——北师大版教材材料三忽必烈即位之后大力推行以采用汉法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推行重农政策,……取得显著成效。

——北师大版教材请回答:(1)材料一中“商君”是谁?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次改革的性质。(2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实行这些改革的主要历史作用?(1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两例说明忽必烈重视农业的主要表现。(2分)(4)综合上述改革,从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1分)13.有学者在论及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民众的贫穷、愚昧既是统治者造成的,又成为它得以长存的最好社会条件。”以下最符合该论断的制度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D.闭关锁国政策C商鞅或公孙鞅;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针对演练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解读应用示例[扶一把]齐桓公称霸、商鞅变法等历史现象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A.争霸称雄与社会变革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D.统一国家的建立解析A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归纳能力,通过“齐桓公称霸、商鞅变法”两个历史事件考查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化的理解与归纳。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最能触犯奴隶主贵族特权的是(

)A.承认土地私有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C.奖励耕战D.推行县制

CA应用示例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解读应用示例阅读下列材料: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战国策·秦策》请回答:(1)材料中的“商君”是谁?(2)“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和“决裂阡陌”各指什么?(3)“教民耕战”的具体措施有哪些?其作用是什么?解析本题通过材料考查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从材料中“商君、秦无敌于天下”可知为秦国变法。第(1)问考查秦国变法的主持者。第(2)问考查学生知识记忆、总结归纳与概括能力。第(3)问从商鞅变法中可以得知,考查学生记忆能力。答案(1)商鞅(公孙鞅、卫鞅)。(2)“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统一度量衡(在秦国范围内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决裂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买卖)。(3)措施:奖励生产(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奖励军功(按军功封爵)。作用:激发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军队战斗力;削弱贵族世袭特权;富国强兵;为兼并六国打下坚实基础。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解读应用示例考点2:了解春秋和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知道商鞅变法主要史实,知道孔子并了解“百家争鸣”主要事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三、知道孔子并了解“百家争鸣”主要事实:P111页。

1、孔子①、思想:“仁”、“为政以德”(核心);治国思想、教育思想。②、影响:……对塑造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人类思想文明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宝贵遗产。③、认识启示:和谐社会、教育公平。2、儒家孟子112页:3、墨家墨子115页:4、道家老子113页:5、道家庄子114页:6、法家——韩非子114页:7、兵家——孙子115页: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解读应用示例考点2:了解春秋和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知道商鞅变法主要史实,知道孔子并了解“百家争鸣”主要事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四、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P5页1、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征:社会急剧变革、诸侯争霸称雄。诸侯林立、群雄并起、争夺霸权;兼并战争不断、逐渐趋向统一。2、社会变化的原因:3、主要表现:4、影响: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解读应用示例

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四十二条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进行了战略部署,实现城乡教育的公平、均衡、同步发展成为改革的目标之一。下列人物的思想与此一致的是()A、墨子的“兼爱”思想B、孟子的“合理利用资源”思想C、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D、韩非子的“法制为人服务”思想

2、2006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这一思想与下列哪位古代人物紧密相关()A、老子B、孙子C、孔子D、韩非子

应用示例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解读应用示例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解读应用示例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解读应用示例第1课时、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考点聚焦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解读应用示例考点1中国境内的原始人类

1.元谋人发现于云南省元谋县,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遗留人类化石残骸最多的是北京人。北京人上肢的进化比头部快,说明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他们过着采集和狩猎的生活。2.北京人学会了把石块打制成简易的工具。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考古学上称之为“旧石器时代”。第1课时┃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解读应用示例考点2原始农耕文化1.半坡人:发现于陕西西安半坡村。生活情况: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过着定居生活,住半地穴式的房子,制造彩陶,用纺轮制作麻布。2.河姆渡人: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已经使用磨制石器,种植水稻。过着定居生活,住干栏式的房子,饲养家畜,会捕鱼,制造陶器等。3.南、北方的先民都使用磨制石器,使用这种石器的时代,考古学上称之为“新石器时代”。第1课时┃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解读应用示例考点3中华民族的祖先1.华夏之祖: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后人尊称炎帝和黄帝为人文初祖。2.历史上以原始民主方式推荐部落首领的惯例,称之为“禅让”。第1课时┃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解读应用示例[送一程]1.“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是在网络上颇为流行的诗句。下列远古人类,生活在云南省的是(

)A.半坡人B.北京人C.元谋人D.河姆渡人2.一代伟人孙中山的诗句“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反映了我们经常讲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是从下面哪一人物开始的(

)A.黄帝B.炎帝C.舜D.禹CA第1课时┃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重难解读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解读应用示例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有何意义?(1)“夏传子,家天下”是指禹在位时,大力培植自己的儿子启,使伯益的威望不及启。禹死后,启利用已有的权势,杀死了伯益,继承了禹的权位,从此国王权位被视为一家一族的私产,实行父死子承,兄终弟及。(2)王位世袭制的实行,破坏了原始时代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禅让制度,由“公天下”变为“家天下”,它标志着原始公社制度的瓦解,保护私有制度和剥削阶级的国家机器已经产生,它是一次巨大的社会变革,这种制度基本上确立了我国的君主政治制度,直到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制度才结束。1、有关西周分封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封制是西周为加强统治而实行的一种政治制度B.分封制赋予诸侯的权利也规定诸侯必须履行的义务C.分封制没有起到了加强统治的作用D.分封制也是最终导致周天子大权旁落,徒有虚名的原因之一2、《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