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上册期末联合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重庆市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上册期末联合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重庆市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上册期末联合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重庆市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上册期末联合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重庆市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上册期末联合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合检测

历史试题

历史测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考古发现,在河姆渡文化遗址中普遍发现有稻谷、稻壳及稻叶、稻茎的堆积,最厚处

达七八十厘米。还发现有大量野生植物的果实及野生动物的骨骼,包括象、犀牛等热带动

物的遗骸。这一考古发现说明河姆渡文化()

A.最早驯化并且种植水稻B.原始农耕与渔猎、采集并行

C.处于父系氏族社会阶段D.与南方热带地区有物质交流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的中国。

根据材料可知,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稻谷等堆积表明了农耕的存在。同时野生植物果实

和野生动物骨骼的发现,说明当时人们也从事渔猎和采集活动。B项正确;仅凭材料信息无

法直接得出河姆渡人最早驯化并且种植水稻的结论,表述不准确,排除A项;父系氏族社

会是指在氏族社会中,男子在社会和家庭中占据主导地位,财产按照父系继承,世系随父系

计算的社会形态。仅凭材料中的信息无法判断河姆渡文化是否处于父系氏族阶段,排除C项;

热带动物遗骸可能是某种形式的物质交流,也可能是气候和环境变化的结果,排除D项。

故选B项。

2.西周初年曾进行两次大规模的分封,情况如下表。对于西周初年的分封,认识正确的是

()

周武王克商,对先代贵族的册封,称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

为“褒封”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武王的弟弟康叔被封在殷商故都,建立卫

周公平定武庚(殷商遗民)及“三监”叛国;召公熊被封到邺,建立燕国:周公之

乱后册封宗族子弟和功臣,称为“实封”子伯禽被封到曲阜建立鲁国;开国元勋功

臣姜尚被封在营丘,建立齐国

A.褒封封国是西周分封的主体B.实封是对原有统治势力的承认

C.褒封体现了血缘政治的原则D.实封加强了周王对地方的管理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时期的中国。根

据材料“周公平定武庚(殷商遗民)及‘三监'叛乱后册封宗族子弟和功臣,称为‘实封'”可知,

实封是根据血缘政治的原则,将宗族子弟册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从而

拱卫西周的统治,D项正确;“实封”封国是西周分封的主体,排除A项;据材料“周武王克

商,对先代贵族的册封,称为‘褒封'”可知,褒封是对先代贵族的册封,是对原有政治势力的

承认,排除B项;实封体现了血缘政治的原则,排除C项。故选D项。

3.《汉书・循吏传》记载“(文翁,蜀郡太守)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

弟子……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之始

云。”下图为成都羊子山汉墓出土画像砖《文翁讲学图》拓片,该文物可以用于印证

()

A.统治者崇文重教的理念B.九品中正制的全面推行

C.成都成为全国文化的中心D.四川地区私学的发展兴盛

【答案】A

【解析】

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汉代(中国)。据题干

及结合所学可知,汉代画像成《文翁讲学图》与《汉书》关于文翁兴学的记载相互印证,说

明汉武帝时期推崇儒学,在郡国设立官学,崇文重教,A项正确;九品中正制全面推行是魏

晋以来,排除B项;只依据官学兴办不能说明成都是全国的文化中心,排除C项;文翁兴

学是办官学而非私学,排除D项。故选A项。

4.《资治通鉴》中概括记述了北魏孝文帝改姓氏的措施,“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

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这

一记述反映出北魏统治者()

A.维护鲜卑族特权地位B.试图缓和社会矛盾

C.具有华夏认同的理念D.重视学习儒家文化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时期的中国。根

据材料可知,北魏统治者改汉姓,拓跋氏改为元氏,理由是魏之先祖出于黄帝,与汉族同源

共祖,这反映了北魏的统治者具有华夏认同的理念,c项正确;改姓元氏是在向华夏文化靠

拢,试图将鲜卑族纳入华夏文化体系,并没有突出鲜卑族的特权,排除A项;改姓元氏更多

的是在文化层面的变革,不是缓和社会矛盾的直接措施,排除B项;鲜卑族改汉姓主要是在

民族起源和文化认同上与华夏民族建立联系,而不是针对儒家文化学习的体现,排除D项。

故选C项。

5.据史书记载:976年宋太祖下令“宴从臣于会节园,还经通利坊,以道狭,撤侵街民舍益

之“:1079年,朝廷开始征收“侵街钱”,宋徽宗时期(1082-1135年)则征收“侵街房廊

钱”。上述变化反映出宋代()

A.专制皇权不断强化B.极力维护旧有坊市制度

C.民众赋税负担沉重D.商业活动突破传统限制

【答案】D

【解析】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

宋初统治者因为城市道路受到民舍侵占,下令清除恢复原样,后来政府征收“侵街钱”,实际

对于此种现象予以承认,反映出宋代商业活动突破传统的限制,D项正确;专制皇权强化是

指皇帝个人权力的加强,此变化与皇权强化无关,排除A项;商业活动突破传统坊市限制,

出现街市,商户占道经营“侵街”现象日益普遍,统治者的政策也随之调整,承认其合法性,

排除B项;商户占道经营征收“侵街钱”,不是赋税,排除C项。故选D项。

6.元征服江南之初,在扬州设江淮行省,管辖浙东、浙西、江东、淮东、淮西等地十五年

后,江淮行省所辖的江北州郡改由新设的河南江北行省管理,并改江淮行省为江浙行省

(如下图),只辖浙东、浙西、江东等地。这一调整旨在()

河南江北行省、江浙行省

示意图(局部)

A.加强君主独裁权力B.推动经济重心南移

C.削弱宰相行政职权D.强化地方有效控制

【答案】D

【解析】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元

初江淮行省管辖范围较大,且所辖地域是国家财赋重地,后元朝将江淮行省所辖的江北州郡

划归新设的河南江北行省,目的是防止行省势力膨胀,旨在强化对地方的有效控制,D项正

确;行省辖区调整主要关乎中央集权,与君主独裁直接关系不大,排除A项;南宋时期经济

重心南移已完成,排除B项;元朝时期的宰相是中央机构中书省的左右丞相,行省辖区调整

主要影响地方行政,而非宰相权力,排除C项。故选D项。

7.明初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至明中期以后内阁出现首辅与次辅、群辅之分。严嵩为

首辅时,其他阁臣“皆不预闻票拟事,政事一归嵩”;首辅张居正父丧还乡时,神宗“戒次辅

吕调阳等,有大事毋得专决,驰驿之江陵,听张先生处分”。这表明当时()

A.首辅权力失控B.阁臣之间存在权力制约

C.专制皇权加强D.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

【答案】C

【解析】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

明朝中期出现内阁首辅权力较大情况,严嵩专政、张居正受倚重都是皇权赋予的,表明专制

皇权加强,C项正确;首辅权力受皇帝制约,并非失控,排除A项;材料内容未体现阁臣间

权力制约,排除B项;中央集权核心特征是中央对地方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内阁问题

是中央内部权力分配,与中央集权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8.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学者洪亮吉指出,“闻五十年以前……米之以升计者,钱不过

六七;布之一丈计者钱不过三四十……一人食力,即可以养十人。”“今则不然,为农者十

倍于前,而田不加增:为商贾者十倍于前,而货不加增。”这可用来说明当时()

A.商品经济日益繁荣B.社会发展隐含危机

C.高产作物持续推广D.吏治腐败不断加剧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时期的中国。根

据材料可知,洪亮吉指出从五十年前到当时的变化,如米、布价格变化,农商人数增加但产

出未增等,显示人口与资源、生产与消费的矛盾,说明社会发展存在危机,B项正确;材料

不仅涉及商业繁荣,还有农业问题,不能单从商贾人数增加就判断商品经济繁荣,排除A项;

材料未提及高产作物推广的相关信息,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吏治腐败强调的是统治集团

内部的问题,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9.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主张在广东虎门外的沙角、大角二处设立造船厂、火器局各一

处,聘请美、法有关官员及工匠来华制造船械、枪炮,并辅教行船演炮之法,责令闽粤精

兵巧匠悉心学习。这一主张()

A.找准了国家发展出路B.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诞生

C.蕴含了师夷长技观念D.反映了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答案】C

【解析】

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

中国。魏源主张在广东沿海设造船厂、火器局,聘请美、法人员传授技术让中国工匠学习,

也即是主张学习西方军事技术,蕴含了师夷长技观念,c项正确;晚清中国贫穷落后的重要

根源是封建制度,魏源提出的学习西方科技的主张,未能从根本上变革封建制度,无法取得

成功,未找准国家发展出路,排除A项;魏源主张的主要是学习西方军事技术,且其主张在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前未能实施,在刺激民族资本主义诞生方面直接作用有限,排除B项;

洋务运动反映了早期现代化的尝试,排除D项。故选C项。

10.有学者指出,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政治动荡与派系斗争不断,但两院制或一院制的国

会一直存在。从1912到1928年间,北洋政府共组成五届国会,颁布七部宪法,国家元首

更换十次,而大总统、副总统名义上均依法“民选”产生。该学者意在强调当时()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民主政治形式得以维持

C.政治制度变革成效显著D.宪法体系不断完善健全

【答案】B

【解析】

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洋政府统治时

期(中国)。根据题干及结合所学可知,北洋政府时期虽政治动荡、派系斗争频繁,但国会

一直存在,国家元首名义上“民选”,表明民主政治形式得以艰难维持,B项正确;当时社会

混乱、政局动荡,未体现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排除A项;政局动荡表明当时制度变革与

实践存在局限,排除C项;多部宪法未保障稳定,宪法成为政治斗争工具,不是完善健全的

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

11.五四运动时期,大量进步知识分子到码头工人中开展演讲,组织工人群众开展劳工运

动。他们称赞世界上只有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宣传“劳动创造世界”的观点,宣称“劳

力者治人,劳心者治于人”。这说明()

A.马克思主义学说得到了初步实践

B.劳工的社会地位明显提高

C.舆论宣传成为劳工运动主要方式

D.社会阶级矛盾的尖锐激化

【答案】A

【解析】

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五四运动时期的中国。

根据材料可知,五四运动时期,进步知识分子到工人中宣传“劳动创造世界”等观点,组织工

人开展劳工运动,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关于劳动创造价值以及工人阶级力量的部分学说在

现实中的初步实践,A项正确;仅通过知识分子的宣传,不能直接得出劳工的社会地位明显

提高,排除B项;舆论宣传是劳工运动的一种方式,但不能说主要方式就是舆论宣传,排除

C项;材料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初步实践,并未突出社会阶级矛盾尖锐的情况,排

除D项。故选A项。

12.1924年国民党一大制定了《中国国民党总章》,“国民党之本体不变,主义不变,政纲

之原则不变。此次改组,采用俄国委员制”,新党章规定了各级权力机关和相应的执行机

关,同时借鉴了俄共的监察委员会、党团制度安排,并将党纪专门列入党章。由此可见,

国民党意在()

A.改良组织提升政党凝聚力B.走苏维埃俄国革命道路

C.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理论D.强化国民党的统治地位

【答案】A

【解析】

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4年的中国。根据

材料可知,国民党效仿苏俄建党,其基本宗旨是很明确的,那就是从技术层面来学习苏俄,

俄国最大优势是善于组织,这是国民党缺少的。由此可见,国民党意在以俄为师改组自身

组织,A项正确;国民党的革命目标和理念与苏俄仍有本质区别,早期走的是苏维埃俄国

革命道路,排除B项;孙中山在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重新解

释的三民主义,即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对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民族主义;建立一般平民所共

有的民主政治的民权主义和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并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民生主义,与题意无

关,排除C项;1924年,国民党尚未实现全国的统治,其重点是改组自身组织方式,排除

D项。故选A项。

13.陕甘宁边区政府宣布,只要拥护中共政策,私塾先生仍可以从事教书工作,继续强调

教育为工农大众服务,同时允许工厂主、地主和富农子弟入学并升入初中。这一政策的执

行()

A.培养一批专业技术人才B.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基础

C.推动了土地革命的开展D.适应了民族战争的需要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

根据材料可知,全民族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允许私塾先生继续从事教书工作,强调教

育为工农大众服务,同时允许工厂主、地主和富农子弟入学并升入初中。在民族危机日益严

重的情况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成为首要任务。由此可见,这一政策的执行

有利于调动各阶层的抗日积极性,适应了民族战争的需要,D项正确;当时处于抗战时期,

边区的教育政策更多是从抗战大局出发,并不是单纯为了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排除A项;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的一系列斗争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的基础,排除

B项;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了土地革命运动,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4.下图是创作于1951年的漫画《“斩草除根”储画面中,镰刀上写着“严厉镇压反革命分

子”,手上写着“抗美援朝”“人民”。该漫画表明镇反运动()

A.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B.彻底铲除了封建剥削制度

C.借助了抗美援朝运动的有利契机D.推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进程

【答案】C

【解析】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1年中国。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建国初期,残留在各地特别是广大新解放区的土匪、恶霸、国

民党特务以及各种反动会道门头子等,不甘心他们的失败,伺机进行破坏和捣乱。朝鲜战争

爆发后,他们自以为梦寐以求的美蒋“反攻大陆”的时机到了,更是明目张胆地抢劫物资,杀

害干部和进步群众。为了肃清反革命分子,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1950年10月,中共中央

发出《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要求各级党委对一切继续进行反革命活动的分子,必

须坚决予以严厉制裁。漫画中象征人民的有力的手使用铁锹、镰刀,对反革命分子"斩草除

根”,漫画中还有“抗美援朝”字样,表明镇反运动借助了抗美援朝运动的有利契机,C项正

确;镇反运动最重要的影响是在国内,打击了反革命势力,有利于巩固人民政权,维护社会

秩序,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新中

国成立以后所进行的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剥削制度,排除B项;材料反

映镇反运动与抗美援朝的关系,未体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排除D项。故选C项。

15.深圳特区将产权改革作为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1983年组建新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企

业;1986年出台《国营企业股份化试点暂行规定》,率先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九十年代

初积极推动深振业、深物业等国企上市。这反映出()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C.非公有制经济获得迅速发展D.国营企业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

【答案】A

【解析】

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80至90年

代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深圳特区从1983年组建股份制企业,到1986年探索混合所有制

改革,再到九十年代初推动国企上市。这些举措体现了深圳特区在国企改革方面不断推进,

改革内容不断深化,反映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逐步深入,A项正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在21世纪初才基本确立,排除B项;材料主要围绕国企改革,并非强调非公有制经济发

展,排除C项;材料中的股份制企业组建、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及推动国企上市等内容,均未

涉及国营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继续拓展边疆,“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其对疆土

的认识十分具体,如“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

夏”。这些方位与地名,即为秦边疆的具体范围。汉武帝时期,通过远征匈奴和设立河西四

郡等,进一步加强边疆区域的郡县化管理,要求边疆民众与内地民众一样承担赋役义务。

秦汉时期,对边疆地区也采取“因俗而治”的灵活治理机制,如秦在岭南仅设南海尉而不设

郡守,保留部分民族原有社会结构。同时,长期执行徙民实边政策,逐步推进边疆与内地

一体化,体现了大一统理念与文化差异的兼顾。

—摘编自卜宪群、袁宝龙《秦汉边疆治理思想的演进历程、实践经验与教训》

材料二元代的边疆治理在依然采用“因俗而治”模式的同时,不断推进边疆内地化发

展。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内地一样划分行政区域统治,设置辽阳、岭北、云南等行省,

任命流官管理,加强中央对边疆的管控。元之前,内地王朝并未直接统治云南等地区,故

未形成完善的户籍管理制度。“至元以后,除军户人匠外。凡需承担赋役的诸色户计均纳入

地方户籍。”以往的羁縻之地“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此外,元世祖重视边疆儒学教育,

“至元十九年夏四月,命云南诸路皆建学以祀先圣”,此后多次下令在云南兴办学校,推动

文化发展。

—摘编自陈跃《“因俗而治”与边疆内地一体化》等

材料三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清政府统一新疆天山南北路以后,设伊犁将军统

辖全疆,将军之下设都统和参赞等大臣,实行把生产、赋税等民事交给少数民族首领管理

的伯克制、札萨制……1877年,左宗棠在指挥清军平定阿古柏叛乱收复北疆后,明确提出

在新疆“设行省,改郡县”的主张,获得朝廷认可1884年,新疆正式建省,实行与内地一致

的行政管理制度,结束了长期以来由武官统辖的历史,开始了文官治理的新时期。同时,

取消伯克、札萨制,贵族首领原来占有的土地变为国家所有。

——摘编自季云飞《清代新疆建省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秦汉边疆治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元代边疆治理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趋向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政府在新疆建省的历史意义。

【答案】(1)内容:追求疆域大一统,有边疆具体范围的认识;强化边疆区域郡县化管理;

采取“因俗而治”灵活治理机制;实行移民实边政策,推动边疆与内地一体化。(任三点即可)

(2)表现:设置行省管辖,行政管理体制与内地趋同;推广完善户籍制度,加强人口管理;

按内地方式征收赋税;推动儒学教育,兴办学校。(4点)

(3)意义:利于缓解边疆危机,维护国家主权;利于加强中央对新疆的管辖,巩固统一多

民族国家;推动新疆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促进民族交融。

【解析】

[小问1]

本题是特点题。时空是秦汉时期的中国。由材料“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继续拓展边疆,‘海

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其对疆土的认识十分具体,如'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

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这些方位与地名,即为秦边疆的具体范围。”可得

出追求疆域大一统,有边疆具体范围的认识;由材料“汉武帝时期,通过远征匈奴和设立河

西四郡等,进一步加强边疆区域的郡县化管理”可得出强化边疆区域郡县化管理;由材料

“秦汉时期,对边疆地区也采取‘因俗而治’的灵活治理机制”可得出采取“因俗而治”灵活治理

机制;由材料“长期执行徙民实边政策,逐步推进边疆与内地一体化,体现了大一统理念与

文化差异的兼顾”可得出实行移民实边政策,推动边疆与内地一体化。

【小问2】

本题是特点题。时空是元朝时期的中国。由材料“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内地一样划分行政

区域统治,设置辽阳、岭北、云南等行省,任命流官管理,加强中央对边疆的管控。”可得

出设置行省管辖,行政管理体制与内地趋同;由材料“元之前,内地王朝并未直接统治云南

等地区,故未形成完善的户籍管理制度。”“至元以后,除军户人匠外。凡需承担赋役的诸

色户计均纳入地方户籍。”可得出推广完善户籍制度,加强人口管理;按内地方式征收赋

税;由材料“元世祖重视边疆儒学教育,’至元十九年夏四月,命云南诸路皆建学以祀先

圣',此后多次下令在云南兴办学校,推动文化发展。”可得出推动儒学教育,兴办学校。

小问3]

本题是影响题。时空是清朝时期的中国。由材料“1877年,左宗棠在指挥清军平定阿古柏

叛乱收复北疆后,明确提出在新疆'设行省,改郡县”的主张,获得朝廷认可1884年,新疆

正式建省,实行与内地一致的行政管理制度,结束了长期以来由武官统辖的历史,开始了

文官治理的新时期。”“取消伯克、札萨制,贵族首领原来占有的土地变为国家所有”及所学

可得出利于缓解边疆危机,维护国家主权;利于加强中央对新疆的管辖,巩固统一多民族

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还可以从推动新疆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促进民族交融等角度说

明。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书院之名始于唐代,到宋代书院兴盛,遂成定型。宋代书院的“山长”(主持

负责人)同时又是主讲教授,多由当时著名的学者担任。朱熹主持白鹿洞书院时,曾制定

《白鹿洞书院揭示》,对书院的办学宗旨、教学内容、教师选聘、计费来源、组织管理、图

书收藏等都有明确的规定,对当时书院的学规风气影响极大。宋儒通过书院进行讲学,宣

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整顿士习民风;传播自己的学术观点,与不同的学派论

辩,反对佛、道等“异端”思想。书院讲学不限于本院教师,凡当世名儒诸家学派的代表人

物均可以应邀开座讲学,学生可以自由择师,不抱门户之见。

—摘编自杨渭生《宋代书院与欧洲中世纪大学之比较》

材料二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著名办学

方针。无论对于何种流派,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即可,并没有绝对的是非对错。他认为只

有在不同学派、不同思想的交融和碰撞中,形成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才能够拓宽学生的

视野和思路,发现更具有创新和价值的新想法。蔡元培更是聘请胡适、陈独秀、梁漱溟等

一批有识之士来北大任教讲学,不问门第与出身,只看其是否术有专攻。正是这样兼容并

包、开放自由的学术氛围,新旧思想交融与碰撞,使得北京大学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中

心。……美国哲学家杜威这样评价蔡元培先生,“以一个校长身份,能领导一所大学,对一

个民族和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以外,找不出第二个人。”

—摘编自刘乃歌《蔡元培高等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之初,政务院批准通过的《高等学校暂行规程》指出:“高等学校

要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培养通晓基本理论并与实际运用的专门人才,并且课程要根据国

家的需要以及理论与实际相一致的原则制定。”1952年,教育部根据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

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的方针,以华北、东北、华东为重

点进行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工作。1953年综合性大学的数量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49所

跌至14所,下降了71.4%,而工业院校的数量增加了35.7%,师范院校的数量也增加了

75%。与此同时,我国开始陆续接管由外国传教士建立的教会大学,将私立大学全部公有

化。从1955年开始将沿海城市高校的部分院系和学科迁往内地省市,用以支援内地省份建

设学校以及扩大办学规模。1955-1957年的局部调整工作结束后,我国的院系调整工作至

此告一段落。

——摘编自刘金霞《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院系调整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书院的办学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杜威对蔡元培的评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院系改革调整的背景,并

概括其历史意义。

【答案】(1)特点:兼有教育和学术研究职能;形成完整的管理制度;教学内容以儒家经典

为主,注重学生的道德修养;提倡学术的自由开放。(任三点即可)

(2)理解:蔡元培在北大的教育改革,有利于新思想的传播和新文化运动发展;北大培养

了大批优秀青年学子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人才基础;五四运动爆发对近代中国社会历史

发展有重要转折意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背景:新中国建立,工业化建设对专业人才的需要;学习借鉴苏联的高等教育经验;

旧中国高等教育存在的诸多弊端。(3点)

历史意义: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制;改善高等教育不均衡的局面,促进中西

部地区教育发展;培养众多专业技术人才,促进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发展。(3点)

【解析】

【小问11

本题是特点题。时空是宋代中国。特点:据材料“进行讲学”“传播自己学术观点”并结合

所学得出,学者在书院讲学和进行学术研究,书院兼有教育和学术研究职能;据材料“朱熹

主持白鹿洞书院时,曾制定《白鹿洞书院揭示》,对书院的办学宗旨、教学内容、教师选

聘、计费来源、组织管理、图书收藏等都有明确的规定”得出形成完整的管理制度;据材料

“宣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整顿士习民风”得出教学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注重

学生的道德修养;据材料“书院讲学不限于本院教师,凡当世名儒诸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均可

以应邀开座讲学,学生可以自由择师,不抱门户之见”得出提倡学术的自由开放。

【小问2】

本题是认识题。时空是民国初年的中国。理解:据材料“这样兼容并包、开放自由的学术氛

围,新旧思想交融与碰撞,使得北京大学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得出蔡元培在北大的教

育改革,有利于新思想的传播和新文化运动发展;结合所学,北大是近代中国重要的高等

学府,培养了大批优秀青年学子;据材料“一所大学,对一个民族和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

用”并结合所学可知,北京大学的发展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它除了是中国新文化

运动的中心,也是五四爱国运动的策源地,北大学生是五四运动的先锋,北大培养先进知

识分子和爱国学生,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人才基础,五四运动爆发对近代中国社会历

史发展有重要转折意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小问3】

本题是背景题、影响题。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国。背景: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培养

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得出新中国建立,工业化建设对专业人才的需要;结合所学,新中国

成立初期的工业化建设借鉴了苏联模式,高等教育院系改革服务于工业化建设,也相应借

鉴了着重培养专业人才的苏联的高等教育经验;结合所学,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院系

改革也是为了纠正旧中国高等教育存在的诸多弊端。历史意义:据材料“综合性大学的数

量……降了……而工业院校……师范院校的数量……增加”得出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院

系改革调整对高等院校布局结构进行了调整,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制;据

材料,,将沿海城市高校的部分院系和学科迁往内地省市,用以支援内地省份建设学校以及扩

大办学规模”得出改善高等教育不均衡的局面,促进中西部地区教育发展;据材料“培养工

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得出培养众多专业技术人才,促进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发展。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土地政策大事年表(部分)

1928年6月,中共六大通过《土地问题决议案》,提出无代价的没收豪绅地主

阶级土地归苏维埃,分配给无地及少地的农民。1928年底毛泽东制定井冈山《土地

法》,提出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

1937年2月,在《中共中央致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电》中提出停止没收地主土

地之政策。1937年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