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5古诗文阅读(六)
考点06鉴赏诗歌思想情感价值观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谢寺①双桧②
刘禹锡
双桧苍然古貌奇,含烟吐雾郁参差。
晚依禅客当金殿,初对将军映画旗。
龙象界③中成宝盖,鸳鸯瓦上出高枝。
长明灯是前朝焰,曾照青青年少时。
【注】①谢寺:即法云寺,原是东晋大都督谢安的住宅,后其姑母削发为尼,遂改住宅为寺,故世称
“谢寺”。时诗人30岁,因回忆曾在杜佑军中任职所作。②桧:一种常绿乔木。③龙象界:佛界。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能力。这是一首怀古咏史诗,分析诗人感情时要考虑到诗歌的题
材特点。“晚依禅客当金殿,初对将军映画旗”是写古桧现在与禅客为伴,也曾与战旗相互辉映,见证了
将军的赫赫战功。"龙象界中成宝盖,鸳鸯瓦上出高枝”写现在的桧木高大茂盛,为佛寺遮阴装饰,枝条
高耸于寺瓦之上。这两联表达了诗人也想像桧木一样,既能与当年主人的丰功伟绩相呼应,也能为现在的
佛寺蔽阳遮雨,生有所用,为国家建功立业。“长明灯是前朝焰,曾照青青年少时”是写古桧木历经沧桑,
时过境迁,如今仍青翠生机,让诗人产生了对往事的感怀之意。答题时,不能只答情感,而丢了分析。答
出具体抒发了什么情感后,要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答案】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怀念,对建功立业的憧憬向往。谢寺前的古桧木历经沧桑,时过境迁,
如今仍青翠生机,让诗人产生了对往事的感怀之意。同时,诗人也想像桧木一样,既能与当年主人的丰功
伟绩相呼应,也能为现在的佛寺蔽阳遮雨,生有所用,为国家建功立业。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壬辰寒食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①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②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冶城:今南京市朝天宫附近。安石父王益为江宁(南京)通判,死后葬于江宁牛首山。此诗是
作者寒食节为父亲扫墓时所写。②轩冕:古代公卿大夫的车服,代指官位爵禄。
★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结合“杨柳”“客”
分析可知,抒发思乡之情;“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结合注释“此诗是作者寒食节为父亲扫墓时所
写”分析可知,抒发哀悼之痛。“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作者用“雪”与“朱”两个颇具色彩的字
生动形象地描述了自己头发与容颜因操劳过度而出现的未老先衰的状况。“雪”与“朱”相对,产生强烈
的色彩对比,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自己虽然身居官位,却
丝毫没享受到当官本该有的乐趣,一心想推行新法,又遇到重重阻力,自己呕心沥血、婵精竭虑,以至于
才过而立之年就华发早生、苍颜毕现,世事实在是太艰难了,引发了他潜藏于心中的归老田园、渔樵为生
的意愿。
【答案】①思乡之愁。首联诗人以杨柳喻乡思,表达了客居他乡的愁绪。②哀悼之痛。颔联写诗人寒
食扫墓,思念已故的亲人,悲痛万分。③早衰之叹。颈联写世事艰难,华发已生,朱颜早凋,发出早衰的
深沉感叹。④为官之苦。尾联写诗人虽身居官位,却没有享受到“轩冕之乐”,表现出了归老田园、渔樵
为生的意愿。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解析】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的意思是:
一向广阔辽远的万里江山,如今尽入图画,浓缩于窗子大小的尺寸之间。并非“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
欣赏这幅画作”。
【答案】C
★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先答出尾联的含意,再根据含意去分析作者对这幅画的评价。理解尾联的含意,首先,要理
解诗句的表面意思;其次,要结合诗题和前面的诗句理解其深层含意。“此中有佳句”,意思是许道宁的
画意境优美,蕴含诗意,文人墨客可以据此创作出诗词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纵使写尽这些佳句,
也与画的意境不相关,足以看出画家技艺的高超和画意的优美,致使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诗人的评价:
从尾联的含意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其意境深远,韵致悠长,令人玩味不已。
【答案】第一问:画中蕴含着诗意,但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第二问:这幅画意境深远,韵致悠长,
令人玩味不已。
(2020新高考I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赠别郑炼赴襄阳
杜甫
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①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觇首②春。
为于耆旧③内,试觅姓庞人④。
【注】①把:握,执。②叽首:幌首山,在襄阳。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B.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答案B
【解析】“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理解错误。“把君诗过日”的“过日”是典故,《南史》记
载,隋文帝使后主节饮,既而曰:“任其性,不尔,何以过日。”“把君诗过日”是说在这样艰难的世道中,年老多
病的“我”靠着读郑炼诗以度时日。但“此别”后可能就没有友人的诗篇相伴了。
★(2)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帆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峨眉山位于蜀地,崛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遥远;②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的远离,不舍之
情见于言外。
【解析】“峨眉”是诗人的居住地,“觇首”是襄阳庞德公隐居的地方,也是郑炼将要前往之地。上句“峨
眉晚”,写出离别之际因天色薄暮,诗人不得不与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下句想象友人到达襄阳,正是春光
明媚之时,表达对友人一帆风顺抵达目的地的美好祝愿,体现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友情。用“地阔”“天高’
刻画出峨眉与叽首两座山相距遥远,诗人借景抒情,抒发离别之后两人分居两地,相隔遥远的孤独寂寞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南歌子
苏轼
带酒冲山雨,和衣睡晚晴。不知钟鼓报天明。梦里栩然蝴蝶、一身轻。
老去才都尽,归来计未成。求田间舍笑豪英。自爱湖边沙路、免泥行。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既写了天气由雨转晴的变化过程,又写了作者归来后疲惫而又自在的状态。
B.本词化用庄周梦蝶及许汜贪恋置产的典故,既增添了思想容量,又使其显得典雅含蓄。
C.“笑豪英”是说自己讥笑某些所谓的英豪,只知置办产业,谋求私利,无远大志向。
D.本词具体写了词人冒雨回家、和衣而睡、酣然入梦,再到湖边漫步的过程,因事抒情。
★2.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的情感变化过程。
【答案】1.C
2.(1)轻松愉悦之情,上片写词人冒雨赶路,归来酣睡,轻松愉悦。
(2)老来一事无成的苦闷。下片写词人醒后想到归来后“老去”、“才尽”,胸无大志可能会被英雄豪杰
嘲笑,心情苦闷
(3)摆脱红尘俗物后的旷达淡然之情。湖边沙路漫步,豁然开朗。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技巧的能力。
C.“是说自己讥笑某些所谓的英豪……”错误,联系上一句“老去才都尽,归来计未成”可以知道词人情
感的变化,转为了老年一事无成的自嘲,因此“笑豪英”应该理解为被豪英嘲笑。
故选Co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变化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考生应答出“情感变化的过程”。
如上阕描写旅途中冒雨赶路的辛劳以及归来后歇宿的情景。开头两句写冒雨归来,和衣而眠,接着“梦
里栩然蝴蝶、一身轻”用典,表示行旅生活结束后的一身轻松。这里流露出轻松愉悦之情。
如下阕前三句抒写归来后的牢骚情绪以及进退两难的矛盾心情,“老去才都尽,归来计未成”,这两
句借用前人诗意,集中抒发了内心的不平和牢骚,接着笔锋一转,“求田问舍笑豪英”中“求田问舍”这
一典故用来比喻辞官归隐,“笑豪英”是说为英雄豪杰所耻笑,因为退隐等于放弃自己早年立下的报国的
壮志,在自嘲中写出了一事无成的苦闷。
如下阕最后两句“自爱湖边沙路、免泥行”抛弃世俗的功利之心,与开头写人、马在雨水泥泞中艰难跋涉
的情景相呼应,表现出此次行役归来后轻松、欣慰的旷达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对梨花赠皇甫秀才
韦庄
林上梨花雪压枝,独攀琼艳不胜悲。
依前此地逢君处,还是去年今日时。
且恋残阳留绮席①,莫推红袖诉金卮②。
腾腾战鼓正多事,须信明朝难重持③。
(注)①绮席:盛美的筵席。②金卮:酒器的美称。③明朝难重持:语出沈约《别范安成》:“勿言一樽
酒,明日难重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以梨花起兴,运用比拟手法写出了花开的繁盛,并以乐景反衬哀情。
B.颔联将过去与眼下交织在一起,看似平铺直叙,却内蕴情绪,充满沧桑感。
C.五句写相逢会饮时的情景,夕阳西下,而饮宴不散。虚词“且”字意味深长。
D.六句劝慰友人,美酒当前,莫辞一醉。“红袖”指佐酒歌女,用了借代手法。
★2.本诗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A
2.①对相聚的珍惜之情。去年今日,两人此地相逢,时隔一年,有幸重新会面,诗人倍感珍惜,饮宴至黄
昏时分。②对分别的不舍之情。明朝分别后,可能再也难得把酒言欢,诗人不胜悲伤,依依惜别;③对国
事的忧虑之情。多事之秋,干戈扰攘,诗人满腹愁情,忧虑重重。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分析能力。
A.“比拟”错,应为“比喻”。诗的首句“林上梨花雪压枝”中将盛开的梨花比喻成雪,此处是比喻的修
辞方法,不是比拟。
故选Ao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诗的首联“林上梨花雪压枝,独攀琼艳不胜悲”写出了写作此诗的季节和作者当时“不胜悲”的情感,作
者是为何事悲伤呢?接着诗的颔联解答了这一疑问,“依前此地逢君处,还是去年今日时”,去年的此时
此地与友人相别,而今天又故地重逢,所以会“且恋残阳留绮席”,和朋友饮宴直至黄昏时分,表现了作
者对这次重逢倍感珍惜之情。
诗的颈联“且恋残阳留绮席,莫推红袖诉金卮”,是说今天就让我们喝酒喝个痛快。尾联是承接上联而来,
“腾腾战鼓正多事,须信明朝难重持”中“腾腾战鼓正多事”表明此时正是国家多事之秋,国家战事频仍,
从中可体会出作者对国家命运前途的深深忧虑之情。
而“须信明朝难重持”则是又上联形成呼应,明朝分别后,可能再也难得把酒言欢,表现了作者对今日相
聚的珍视和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游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
裴迪
不远浦陵边,安居向十年。入门穿竹径,留客听山泉。
鸟啜深林里,心闲落照前。浮名竟何益,从此愿栖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王维在辆川时期所写诗歌比较接近。
B.首联中的“浦陵”即霸陵桥,是唐时人们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诗人以此指代长安。
C.颔联和颈联都采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描绘了寺中昙兴上人山院的空寂幽静。
D.诗人最后感叹世间浮名无需在意,而像昙兴上人无所挂碍、安心于禅才是真谛。
2★.叶嘉莹先生在《唐诗应该这样读》一书中谈到王维与裴迪等山水诗人的诗:它只是一种平静的叙述。
你同意吗?为什么?
【答案】LC
2.示例:同意。平静的叙述,是指诗歌以白描手法勾勒景物,画面安静淡雅,情感深蕴于画面中。“竹径
“山泉”“鸟嘴”“深林”以简淡的笔墨描绘出寺庙山院的清寂,着色清淡素雅,在平静淡然的勾勒中,
传达出对县兴上人的崇敬和仰慕,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昙兴上人远离尘世的清静生活的向往。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C.“颔联和颈联都采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错误,颔联全写动态。颔联:“穿”“听”二字动态感十足。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首先应该理解“平静的叙述”的含义,是指诗歌以白描手法勾勒景物,画面安静淡雅,情感深蕴于画
面中。诗歌中“入门穿竹径”“鸟嘴深林里”运用了白描手法对昙兴上人所居住环境的勾勒,画面闲适、
安静、淡雅,属于一种“平静的叙述”。
“安居向十年”“心闲落照前”“浮名竟何益,从此愿栖禅”写出了昙兴上人的“心闲”,作者对昙
兴上人的生活感到艳羡,宁可放弃“浮名”,从此“栖禅”,远离尘世,表现了作者对安闲隐逸生活的无
限向往。
【技巧点拨】
此类试题一般时题干中给出名家就诗歌某方面的内容的评价,然后考生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答
题时要先明确题干中名家评价语的含义,往往有一些专用的术语,要认真读题干,明确其内容所指,然后
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分析时基本上就是列举事例佐证名家的观点即可。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一2题。
归燕诗
张九龄(注)
海燕虽微渺,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注)张九龄:唐玄宗时期名相,直言敢谏。由于李林甫等毁谤,玄宗疏远张九龄。开元二十四年,张被
罢相,《归燕诗》大约写于这年秋天。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中的“海燕”暗指作者本人,海燕之“微渺”隐喻自己出身不高。
B.颔联“岂知”与“只见”形成对照,突出玉堂在燕子心目中地位很重要。
C.第六句中的“日几回”用数量词写出了燕子在华堂衔泥作巢,整日辛劳。
D.本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细致地描绘燕子的体态和神韵来表达感情。
★2.尾联写到的鹰隼有何含义?诗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
【答案】LD
2.(1)“鹰隼”暗指李林甫等人。(2)①诗人告诫李林甫等人,我无心与你争权夺利,不必猜忌;②表
达自己要忠于朝廷,尽力为朝廷做事的想法;③自知不是李林甫等人对手,不得不退让,心中有牢骚和无
奈。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
D.本诗没有细致描写燕子的体态和神韵,而是多用叙述与议论抒发感情。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意象及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根据注释“由于李林甫等毁谤,玄宗疏远张九龄。开元二十四年,张被罢相,《归燕诗》大约写于这年秋
天”,再看“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两句,可知,作者是借海燕表明自己的心意,说自己无心与鹰隼
竞争,请鹰隼不要猜疑。既然他是受到李林甫等人的毁谤,那么可见鹰隼暗喻李林甫等人。
首联诗人借“海燕”之“微渺”来隐喻自己微贱之身,暗含着自己不像李林甫那样出身华贵。“乘春亦暂
来”是说,海燕乘着春天的美好时光而来,即使时间不长但也来了,借燕子的春来秋去来暗示自己在圣明
的时代暂时来朝廷做官。一个“暂”字,暗示了自己来朝为官时间不长,寓情于景,抒发了自己为民做事,
忠于朝廷的情怀。
颔联“岂知泥滓贱”,“泥滓贱”喻指李林甫之类的小人,暗示自己对李林甫这样的小人还认识是不太清
楚。一个“贱”字,不但写出了李林甫这样的卑微,也表现出诗人对李林甫之流的厌恶。
颈联表现出自己为朝廷效忠和大度的胸襟,“时双入”即每天双双(指诗人和李林甫)进入朝廷,没有把
李林甫当成有敌意的人,从而表现出诗人为了朝廷而忘记个人的私事,也表现出诗人为朝廷、为国家而所
具有的开阔心胸,更表现出对朝廷忠心耿耿。
尾联表现出诗人对朝廷的忠诚而忘却自己之情。“无心与物竞”是说,我没有心思和精力与外物竞争,实
际上表明了诗人尽心工作,为朝廷效力。末句“鹰隼莫相猜”,诗人表面写的“猛禽”,实则是在告诫李
林甫之流,我无心与你争权夺利,不必猜忌,更不必中伤。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
过扬子江二首(其一)①
杨万里
只有清霜冻太空,更无半点荻花风。
天开云雾东南碧,日射波涛上下红。
千载英雄鸿去外,六朝形胜雪晴中。
携瓶自汲江心水,要试煎茶②第一功。
(注)①隆兴二年(1164)宋金议和,约定金宋两国皇帝以叔侄相称。此诗为淳熙十六年(1189)杨万里
从临安赴淮河迎接金国使者途中所作。②扬子江畔的金山绝顶有座吞海亭,每当北使来访,按例延请至此
亭烹茶。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撷取清霜、荻花等意象,用“只有”“更无”等平实之语,描写了扬子江上的初秋景象。
B.颔联写出了云开雾散、旭日初升、光芒四射的壮丽景象,境界阔大,色彩鲜明,格调雄浑。
C.颈联的“晴”字对前两联作了概括,指天气晴朗;和“六朝形胜”相连,也暗含局势平静之意。
D.本诗融写景、抒情于一体,既是一首气象不凡的山水诗,也是一首含蓄深沉的感时伤怀之作。
★4.诗歌最后两联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3.A
4.①对英雄远逝的感慨。颈联上句写千载英雄已如飞鸿远逝,杳无踪影,抒发了对英雄的缅怀和时无英雄
的叹息。②对南宋朝廷苟且求安的忧虑。颈联下句写六朝故地暂趋平静,触发诗人对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
的担忧。③对屈辱现实的无奈。尾联写诗人过江汲水煎茶,身负接待金使之命,想起延请使者至金山吞海
亭烹茶的惯例,国耻身辱,齐聚心头。
【分析】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艺术手法的能力。
A.“初秋景象”错误,结合首联“霜冻”并联系颈联的“雪晴”,可知应为冬日。
故选Ao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颈联对句的一个“晴”字,将前两联的描写作了一个概括。但与“六朝形胜”连在一起,其意就不止于描
写气候的晴朗了。扬子江畔,为六朝故都所在,而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左,又与南朝十分相像。此时宋金
已缔结和议,宋朝以屈辱的条件,换得了一个苟安局面,因此扬子江畔,这古战场也渐趋平静。这里的“晴”
字,除指气候外,也含有形势平静之意。
“雪”字与出句“鸿去”呼应。此处“飞鸿”,指“千载英雄”,也就是杨万里同一年在《初入淮河四绝
句》中提到的岳飞、韩世忠、赵鼎、张浚等名将良相。昔日的英雄如飞鸿一去,渺然难追,空于山川形胜,
照应着雪霁晴空。在山川形胜中寄寓了对英雄人物的感怀和对局势的忧虑。
尾联回到题上,“汲江心水”,正是过江之时,携瓶及水,煮清茶一杯,此时诗人正在迎接金国使者途中,
将在金山绝顶的吞海亭煮茶招待金使,这两句看似旷达,实则流露了对现实的无奈。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
西亭子送李司马①
岑参
高高亭子郡城西,直上千尺与云齐。
盘崖缘壁试攀跻,群山向下飞鸟低。
使君五马天半嘶,丝绳玉壶为君提。
坐来一望无端倪,红花绿柳莺乱啼,千家万井连回溪。
酒行未醉闻暮鸡,点笔操纸为君题。
为君题,惜解携②。草萋萋,没马蹄。
(注)①乾元二年五月,岑参任虢州长史,本诗是作者于虢州西山亭子为送别友人(李司马,生平未详)
而作。②解携:别离,分手。
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标题“西亭子送李司马”,说明这是一首送别诗,点明了送别地点和送别的对象。
B.“使君五马天半嘶”衬托出西亭之高;“丝绳玉壶为君提”为下文“酒行未醉”埋下伏笔。
C.“坐来”三句,以“望”字领起,由远及近写登亭后所见,有声有色,透露着春的气息。
D.“草萋萋,没马蹄”以景结情,想象友人途中情景,借萋萋春草表达别情,意味隽永。
★6.前人评说此诗“飘飘有凌云之气,无限凄婉”,请结合诗歌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5.C
6.①“飘飘有凌云之气”,是说诗中所写西亭子之景给人以凌驾云天之感,既通过"与云齐"''无端倪’
的直观感受,突出凌空之势,又借助“群山向下”“飞鸟低”等意象,营造了深远开阔的意境。②“无限
凄婉”,是说后六句抒写诗人不忍与友人别离的愁情:“为君题”的复唱,流露出深厚的友情;“惜解携”,
直写心怀,感情诚挚动人;结尾处以景抒离情,凄切感人。
【分析】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由远及近写登亭后所见”错误。“无端倪”是写总的感受。“红花绿柳莺乱啼”描绘了西亭子周围景
色,是近景。“千家万井连回溪”是俯望山下景色,是远景。这几句景物描绘,由近及远,用笔极自然,
深远的景物中透露着春的气息。
故选C。
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及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诗的开头四句写登亭。首句点出西亭的方位及其“高高”的特点,次句承首句以“直上千尺”来直写其高,
以“与云齐”来陪衬其高,西亭子之景给人以凌驾云天之感。三、四两句则写登亭,用“群山”“飞鸟”
来烘托西亭之高,并点出已登上。营造了深远开阔的意境。这体现出“飘飘有凌云之气”。
诗的后面六句写“送”。先以不觉时间流逝,写愿与友人相聚长久,留恋不忍别离,接着又两处点出“为
君题”,这种复唱的句式,与上文“为君提”一样,流露出友情的深厚。“惜解携”,直写心怀,感情十
分深挚。诗的结尾两句:“草萋萋,没马蹄”,是诗人对送别的联想。友人就要跨马登程,而路上春草却
要没过友人的马蹄。以景写情,“惜”字从中得到含蓄的表现。体现出“无限凄婉”之情。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7-8题。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辛弃疾
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①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②、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
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④,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⑤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
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英舞,君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借款合同模板
- 2025年度服务器设备预防性维护与维保服务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大豆育种研发合作协议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党建联学共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低碳环保住宅项目房地产开发居间协议
- 2025版级配碎石在高速公路服务区施工合同
- 2025年度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服务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进口食品检验检疫合同
- 2025年高效节能电气系统安装施工合作协议
- 2025年度版权转让合同担保协议书
- 股东债务共同承担协议书
- 遗传学第三章第三节基因互作与环境
- 食源性疾病应急预案演练脚本
- 脑结构与功能
- 齿轮式攻牙机安全操作规程
- 水蓄冷节能方案
- 高中新教材化学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人教版)
- GB/T 15168-2013振动与冲击隔离器静、动态性能测试方法
- GB/T 1266-2006化学试剂氯化钠
- 恶性心律失常的识别与处理课件
- (新版)心理学专业知识考试参考题库500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