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国际收支
第一节国际收支的基本涵义
一、国际借贷和国际收支
国际经济交易一旦发生,就会引起各种债权债务关系以及与之相联系的货币支付。例如,一国居民出口一批商品,由此就获得了一笔对外债权,而进口一批商品则会发生一笔对外债务。在国际金融学中,我们对这种国际间的债权债务关系用国际借贷(BalanceofInternationalIndebtedness)这一术语予以表示。所谓国际借贷是指一国在一定日期(例如,某年某月某日,一般为年底)对外债权债务的综合情况。国家外汇管理局会按季度发布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该表主要体现了我国对外金融活动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没有包含货物和服务往来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鉴于货物和服务往来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通常会在短期里了结,而且部分会通过金融性的贸易融资得到反映,因此,国际投资头寸表的内容可以大致说明我国的国际借贷状况。
国际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必须在一定时期内清算、结算,债权国应收入货币,了结其对外债权;债务国应支付货币,清偿其对外债务。这种清算、结算或支付就形成了国际收支(InternationalBalanceofPayments)。所以,国际收支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也可自某年某月某日至某年某月某日)的对外收入和支付的情况。因此,国际借贷是产生国际收支的原因,国际借贷的发生,必然会形成国际收支。由此可见,国际借贷和国际收支虽然是两个密切相关的概念,但其涵义却有很大的差异。除了这种因果差异以外,国际借贷和国际收支的第二个差异是,从时间序列的角度看,前者表示的是一定时点(apointoftime),后者表示的是一定时段(aperiodoftime)。国际借贷和国际收支的第三个差异是,前者表示一国对外债权债务的余额,即最终结果,是一种“存量”(stock),后者是指一国对外收付的累计结果,是一种“流量”(flow)。此外,这两个概念包括的范围也不同。除了国际借贷以外,侨民瞻家汇款、馈赠等单边转移行为也会导致国际收支(支付)现象,但并未发生债权债务关系,因而不包括在国际借贷范围之内。所以,国际收支的范围要比国际借贷的范围更加宽泛。
国际收支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其外延随着国际经济交易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国际收支概念最初起源于17世纪初期。当时国际经济往来的基本形式是货物贸易,位居经济学主流的重商学派(mercantilist)把国际收支简单地解释为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差额,即贸易收支(BalanceofTrade)。这反映了资本主义形成时期货物交易在国际经济往来中占统治地位的状况。
在这以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国际金融界一直通行这一概念。即使在现代经济条件下,由于货物贸易仍然在国际经济往来中占有重要地位,人们有时还会以贸易收支指代国际收支,因此,狭义的国际收支就仅仅指这种贸易收支。
贸易收支:实体经济的主要体现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由大规模移民形成的侨汇和战争赔款构成的单边转移、国际投资导致的资本流动,使国际经济交易的形式明显增多。此外,金本位制度开始解体,黄金逐步退出流通领域,纸币流通日益盛行,外汇已成为国际贸易、国际结算和国际投资的主要支付手段。这使得外汇收支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这时,各国通行的国际收支概念就由贸易收支推广到了外汇收支,即把所有涉及外汇收付的内容都包括在内。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收支概念又有了新的发展。由于国与国之间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往来更加频繁和广泛,贸易方式更加灵活,各种形式的对销贸易,如易货贸易、互购贸易、回购贸易、补偿贸易和记账贸易迅速发展,而这些贸易方式并不涉及外汇收支,于是,为了完整考察一国的对外经济活动,就必须把不发生外汇收支的交易也纳入国际收支的范畴,由此形成了以所有国际经济交易为外延的国际收支概念。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国际收支是在一定时期内,一个经济实体(economicentity,economy)的居民同非居民之间所发生的全部经济往来的系统记录。在这里,“经济实体”是指作为单独财政结算单位的国家或地区;“居民”(Resident)是指在这个经济实体的境内居住1年以上的政府机构、个人、企业和事业单位,否则即为非居民(Non-resident)。但是一个国家的外交使节、驻外军事人员,尽管在另一个国家居住1年以上,仍是派出国的居民,是居住国的非居民,因为其收入来源主要是派出国而不是居住国。一个企业的国外子公司是其所在国的居民,是其母公司所在国的非居民。外管局定义:
中国居民是指:(一)在中国境内居留1年以上的自然人,外国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在境内的留学生、就医人员、外国驻华使馆领馆外籍工作人员及其家属除外;(二)中国短期出国人员(在境外居留时间不满1年)、在境外留学人员、就医人员及中国驻外使馆领馆工作人员及其家属:(三)在中国境内依法成立的企业事业法人(含外商投资企业及外资金融机构)及境外法人的驻华机构(不含国际组织驻华机构、外国驻华使馆领馆);(四)中国国家机关(含中国驻外使馆领馆)、团体、部队。
例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在新加坡的子公司是新加坡的居民、美国的非居民。该子公司与母公司的业务往来是新加坡和美国之间的国际经济交易,因而须纳入国际收支范畴。国际性机构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不属于任何国家的居民,而是所有国家的非居民。居民与非居民身份的划分以1年作为期限并无严格的理论依据,是人为的设定。其出发点是,在一个经济实体长期存在的个人和法人,其主要的经济交易都发生在该实体之内,因而不能视为国际经济交易。 二、国际收支的重要性
国际收支概念从仅仅指简单的贸易收支发展到把全部国际经济交易都包括在内,充分说明了国际收支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早期的重商学派认为,一国的出口若大于进口,由此产生的贸易顺差可导致对外净收入,作为货币的金银就会流入,货币供应量相应增加,利率随之下跌,这有助于促进投资和经济增长。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各国政府都比较重视国际收支,并以争取国际收支顺差作为制定贸易政策的出发点。
后来,古典学派强调在金本位制度下,黄金的流入和流出可对国际收支起自动调节作用,政府无需对国际收支进行调节。而且这一时期盛行自由贸易,一些西方国家通过对殖民地及附属国的出口使其国际收支始终处于顺差,因而对国际收支问题不予重视。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收支问题再度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为大规模短期资金流动与巨额战争赔款转移,由此造成的国际收支严重失衡对各国经济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此外,1929~1933年世界性的经济大萧条,迫使各国相继放弃金本位制度,国际经济关系陷入了极度的混乱之中。各国为了维护本国利益,竞相实行贸易管制、复汇率制度、货币贬值等措施,以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二次大战以后,由于国际经济的一体化趋势日趋增强,各国之间的经济关系日益密切,国内经济对国际经济的依赖也更为突出,国际收支状况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愈益显现。同时,随着凯恩斯主义的流行,西方国家加强了政府对宏观经济的管理,国际收支成为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目标之一。1960年代后,美元与英镑不断发生危机,国际间投机性短期资金流动频繁,再加上19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导致西方国家不断出现国际收支危机。所有这一切使得当今各国对国际收支重要性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情况只有通过具体的统计数字才能得到切实的体现,这就涉及到国际收支平衡表(BalanceofPaymentsStatement)。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反映一个经济实体在一定时期内(如年度、半年度或季度)以货币单位表示的全部对外经济往来的一种统计表。所以,国际收支平衡表实际上是国际收支的外在表现形式。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按照复式记账的原理编制的。按照这种记账原理,一切收入项目或负债增加、资产减少的项目都列为贷方(credit),或称正号项目(plusitems),以“+”号表示;一切支出项目或资产增加、负债减少的项目都列为借方(debit),或称负号项目(minusitems),以“-”号表示。每一笔交易都须同时记录相应的借方和贷方,金额相等。因此,原则上,国际收支平衡表全部项目的借方总额与贷方总额总是相等的,其净差额为零。
但实际上,国际收支平衡表每一具体项目的借方和贷方(即收入和支出)却是经常不平衡的,收支相抵总会出现一定的差额。当收入大于支出,即贷方数额大于借方数额时,差额为正数(+),我们称之为顺差(Surplus);反之,当支出大于收入,即贷方数额小于借方数额时,差额为负数(-),这表示逆差(Deficit)。各项目收支差额的总和,便是国际收支总差额。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内容
国际收支平衡表包括的内容按经济性质分为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和平衡项目三大类,每一大项目可再分为一些分支项目(sub-accounts)。
(一)经常项目
经常项目(CurrentAccount)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项目,主要记载表现为货物和服务的国际交易。该项目又可细分为贸易收支(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收益(初次收入)和转移收支(二次收入)等项目。
经常项目的收入记贷方,支出记借方 l.货物(MerchandiseTrade),又称为有形贸易收支(VisibleTrade),指货物的进出口。它是国际收支中一个最重要的项目。
按国际收支统计的原理,出口记入贷方,进口记入借方。 2.服务贸易(ServiceTransaction),又称无形贸易收支(InvisibleTrade),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项目:
(1)运输。即货运、客运、港口、仓储、邮电等费用的收入和支出,通称贸易从属费用。
(2)旅游。指旅游者和其他访问者在外国旅游时所支付的费用,如食宿、交通运输和娱乐费用。
(3)银行和保险业务收支。指银行及保险业从外国得到的收入和对外国的支出。在银行业务中计列利息和手续费的收入和支出,在保险业务中计列货物保险、人寿保险等各种保险的保险费、保险额的收入和支出。
(4)军事支出。指在国外的军队开支,包括食品、电力、运输及在国外需要的供应品,其中并不包括运往外国的供应品和设备。
(5)政府往来。如使领馆经费支出、外交人员个人支出等。
(6)其他服务收支。如办公费、专利使用费、广告宣传费、签证费及其他租赁费等。
服务收入记贷方,支出记借方。
3.收益,包括职工报酬和投资收益。投资收益由两个组成部分:一是国际直接投资产生的收益,如股息、红利及利润的收支,二是国际间接投资如延期付款、信用贷款、证券投资、外债等的利息收支。
本国从国外获得收益记贷方,外国从本国获得收益记借方4.经常转移(currenttransfer),即转移收支(transferpayment),是指不发生偿还或收益报酬的单边支付,是无对等的交易,所以又称单边转移(unilateraltransfers),或不偿还的转移(unrequitedtransfers),如货物、服务、现金等的单方面转移。在民间方面,有侨民汇款、养老金、宗教团体、教育机构、财团法人捐赠钱款物资,各种奖金及奖学金等;在政府方面,有对外经济和军事援助、战争赔款、没收走私货物、政府间的馈赠、捐款及税款等。
收入记贷方,支出记借方
上述4个项目差额的总和就是经常项目差额。
(二)资本(和金融)项目
资本项目(CapitalAccount)主要记录表现为资金形态的资本流出(借方)和流入(贷方)情况,可分为长期资本和短期资本两大类。
1.长期资本(Long-termCapital)
长期资本指期限在1年以上或未规定期限(如股票)的资本。它又可分为政府长期资本和私人长期资本。2.短期资本(Short-termCapital)
短期资本指期限为1年或1年以下的资本,也可分为政府短期资本和私人短期资本。短期资本流动主要包括进出口信贷、套汇套利交易、跨国公司的资金调拨、金融机构的头寸调整,以及资本外逃和投机性资金流动等。短期资本流动,尤其是游资,其流动性很强,经常在国际间频繁转移,是造成国际金融局势动荡的重要因素。资本流入(capitalinflow)是指资本从国外流入国内,它意味着本国对外国的负债增加,或外国对本国的资产增加,或本国在外国的资产减少,或外国对本国的负债减少。
资本流出(capitaloutflow)是指资本从国内流向国外,它意味着本国在国外的资产增产,或本国对外国的负债减少,或外国在本国的资产减少,外国在本国的负债增加。在投资方面,资本项目记录的是本金在国际间的转移,至于投资收益,则因其不断形成,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经常性,故而列入经常项目,并不反映在资本项目中。
例:外资企业利润再投资的记录:
贷:来华直接投资(资本项目)
借:收益(经常项目)
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
国际投资头寸表
2012年4月24日《国际金融报》: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对记者表示,“虽然经常项目顺差不小,但净资产还是减少,说明国内投资没有渠道,资本外流。这也是市场的正常反应,热钱撤离,债权外流。”/zOlyq2N
课堂讨论:资本外流是否导致我国债权外流和净资产减少?(三)平衡或结算项目
平衡或结算项目(BalancingorSettlementAccount)包括官方储备和净误差与遗漏。
l.储备资产
又称官方储备,是一个国家的货币当局,即专门负责货币金融事务的政府部门,包括财政部、中央银行(简称央行)、外汇管理部门等持有的可用于对外支付的资产及其对外债权。一国的官方储备主要包括4个组成部分:即黄金、外汇、特别提款权和在IMF的储备头寸。
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其对外收入大于支出,这部分差额就会转化为官方的储备资产;而在逆差时,由于收入小于支出,政府就必须动用相应数量的官方储备对外支付,导致官方储备的减少。可见,官方储备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平衡国际收支。官方储备的增减是国际收支数量变化的结果。
2.净误差与遗漏
这是一个人为设立的平衡项目,用于轧平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借贷两方的总额。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统计数字出现错漏是不可避免的,这是因为:
(1)资料来源不一。由于商务部、财政部、海关、税务和银行等各部门的统计口径不一,导致汇总数字不符。如我国的进出口数据来自海关,直接投资(非金融领域)数据来自商务部,境外上市融资数据来自证监会,境外投资收益数据来自外管局。
(2)资料不全。有些国际经济交易未经过对应的部门办理,如走私及私自携带现钞出入国境。
(3)资料本身错漏。有关部门提供的统计数字也不能保证绝对准确无误,有的仅仅是估算数字,也有错漏。由于上述原因,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贷方总额总会出现差额。
设立净误差与遗漏项目后,就可以将无法平衡的差额记入其中,用于轧平总的差额。
借方贷方差额
经常项目-80
资本项目100
平衡项目
官方储备-15
误差与遗漏?
借方贷方差额
经常项目-80
资本项目100
平衡项目
官方储备-15
误差与遗漏-5
合计0
按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理,官方储备属于资产项目,因而其增加用负号(-)表示,而减少则以正号(+)表示。
借方(—)
贷方(+)进口100(支出项目)
出口
80(收入项目)银行存款80(资产增加)100(资产减少)延期收款80(资产增加)
延期付款
100(负债增加)合计180180单边转移
1、收到现金捐赠
银行存款-100(资产增加)
单边转移+100(收入增加)
2、收到实物捐赠
进口-100
单边转移+100
所以,每个项目并不是独立的,相互之间有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还表现在各个项目差额可以相互抵补,如服务收支顺差可以抵补贸易收支逆差,资本项目顺差可抵补经常项目逆差,等等。
我们通过下面列出的一张标准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原理和内容。
以上介绍的是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原理,实际上,各国往往根据本国的特定情况和习惯按自己的分类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
IMF为了比较各成员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于1948年首次颁布了《国际收支手册》,要求成员国按统一的统计口径和格式报送国际收支平衡表,并于1950年、1961年、1977年、1993年和2008年修订再版。
《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1993版),对各个项目的分类进行了较大调整,基本内容如下:1.经常项目
该项目主要包括:(1)货物;(2)服务;(3)收益;(4)经常转移。
2.资本与金融项目
该项目主要包括:(1)资本项目(资本转移和非生产性、非金融性资产收买和放弃);(2)金融项目(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和储备资产)。
3.误差与遗漏项目
国际收支手册第六版
从2015年起,我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开始按照《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手册》第六版,即2008年版编制和发布国际收支平衡表(参见国家外汇管理局官网)。与之前相比,主要变化是:
(1)将储备资产纳入金融账户统计,并在金融账户下增设“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与原金融项目包含的内容基本一致;
(2)项目归属发生变化,如将经常项目下的转手买卖从原服务贸易调整至货物贸易统计,将加工服务(包括来料加工和出料加工)从原货物贸易调整至服务贸易等;(3)项目名称和细项分类有所调整,如将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和金融项目等重新命名为经常账户、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将收益和经常转移重新分别命名为初次收入和二次收入等;
(4)金融项目用资产和负债而不是借方和贷方表示;
(5)借方项目和资产项目用负值表示。这种分类方法把官方的储备资产与非官方的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等经济交易合在一起,统称资本与金融项目,不利于区别和分析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现象。因此,国际学术界在对国际收支进行分析和研究时往往把储备资产从资本与金融项目中剔除,形成狭义的资本与金融项目,而且仍然简称为资本项目。我国公开发布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也采取这样的分类方式(见表1-1)。本书后文所谓的资本项目就是指剔除了储备资产后的资本与金融项目。
第三节国际收支的平衡
一、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概念
国际收支平衡表从其编制原理来看,在某种程度上总是平衡的,其平衡的表现有两个方面:(1)由于采取复式记账原理,因此,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方总额和贷方总额总是相等的。(2)由于设立了平衡项目,由此,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合计差额最终总是可以通过官方储备的增减和误差与遗漏项目得到平衡,以至最终的账面差额必然为零。
从另一方面看,国际收支又常常是不平衡的,其不平衡的表现也有两个方面:(1)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各个项目一般是不平衡的,总会出现一定的差额。(2)撇开国际收支账面上的表象的平衡,一国的国际收支在性质上仍然可能是不平衡的。为了把握国际收支在性质上是否平衡我们首先要把国际经济交易划分成自主性交易和调节性交易。
所谓自主性交易,又称事前交易,是指事前纯粹为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如降低成本,增加收益而主动进行的交易。调节性交易,又称事后交易,是有关国家的政府为了弥补自主性交易各项目所发生的不平衡而直接进行,或通过各种政策措施致使经济主体,如企业和个人所进行的交易。
将所有国际经济交易划分为自主性交易和调节性交易,可作为判断国际收支性质上是否平衡的依据。一国国际收支中的自主性交易如果达到平衡,不需要作事后调节,则我们可认为该国的国际收支在性质上是平衡的。如果一国的自主性交易出现不平衡,只是在采取了调节性交易后才实现了平衡,那么,由于这种账面上的、形式上的平衡是虚假的、暂时的,缺乏牢固的基础,不能长久维持,因此其国际收支在性质上仍然是不平衡的。
按交易性质判断国际收支性质上是否平衡固然具有理论上的精确性,但在实际上有时却很难区分不同的交易。例如国际收支逆差国政府常常会对顺差国政府施加一定的压力,要求其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其本国企业增加从该逆差国的进口。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无法确认究竟哪一笔进口是由于政府行为所造成的调节性交易。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采取的一种粗略的方法,是把不同类别的国际经济交易按自主性程度由高到低排列,并在中间划一道横线,将线上项目(itemsabovetheline)近似地看作自主性交易,线下项目(itemsbelowtheline)则近似地看作调节性交易。由此可得出考察国际收支性质上是否平衡的四个口径:
(一)贸易差额(TradeBalance)
一些对自主性交易性质的尺度把握十分严格的学者认为,判断交易性质的横线应该划在贸易收支下方,因为贸易往来通常都是出于自然的经济原因,其中的调节性交易所占比重最小,所以,只有贸易收支才能在总体上反映一国的自主性交易的状况。如果一国的贸易收支出现严重的不平衡现象,那么不管其他项目的收支是否平衡,其国际收支在性质上可以说是不平衡的。
此外,从贸易收支另一方面的重要性来看,虽然其仅是整个国际收支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能完全代表国际收支整体,但是对许多国家来说,贸易收支在全部国际收支中所占的比重相当大。因此,为了简便起见,可将贸易收支作为国际收支的近似代表。贸易收支往往能综合地反映一国的产业结构、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状况,是实体经济的重要体现。虽然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本项目所占比重很大,但仍然十分重视贸易差额。不少经济学家认为,以资本项目的差额弥补贸易收支差额的做法是不能持续维持的,因为资本流动是不稳定的,其流向终究会发生逆转。许多国际收支调节理论也以贸易收支指代国际收支。
(二)经常项目差额
不少对自主性交易性质的认定持宽松态度的学者则把界限划在经常项目下方,其依据是,除了贸易以外,国际间的服务往来和投资收益一般也是出于自然的经济原因。而且,随着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其在整个国际收支中的地位呈上升趋势,有些国家的对外经济甚至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服务贸易和投资收益。因此,以经常项目差额来考察一国的国际收支是否达到性质上的平衡更为全面。
(三)基本差额
有的学者认为,长期资本相对于短期资本来说是一种比较稳定的非投机性资本流动。它以市场、利润及获取资源等为目的,因而在很大程度上也属于自主性交易,并反映了一国在国际经济往来中的地位和实力。因此,他们主张把判断交易性质的横线划在长期资本下方,将经常项目差额和长期资本项目差额合在一起,称为基本差额(BasicBalance)。基本差额能反映一国国际收支的基本状况,所以成为许多国家,特别是那些长期资本流动规模较大的国家判断和观察其国际收支状况的重要指标。
(四)官方结算差额
对自主性交易的尺度持最宽松态度的学者更是进一步把横线挪到了私人短期资本下方。他们认为,私人的短期资本往来,包括投机资金的国际转移,无非是出于避险获利的目的,其决定因素仍然是国际经济的基本结构和其他状况,因而同样可看作自主性交易。由此形成的基本差额再加上私人短期资本差额就构成了官方结算差额(OfficialSettlementBalance),
因为这一差额必须通过官方的短期借贷或官方储备的相应变动才能得到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的考察口径
贸易收支
──────────→贸易差额
服务收支TradeBalance
收益
转移收支
──────────→经常项目差额长期资本往来CurrentAccountBalance
──────────→基本差额
私人短期资本往来BasicBalance
──────────→官方结算差额
官方短期借贷OfficialSettlementsBalance
官方储备
综上所述,尽管一国的国际收支在账面上始终是平衡的,但其各个项目却总是不平衡的,尤其是从性质上来看,按不同的口径进行考察,国际收支的不平衡是一种经常的现象,国际收支的平衡只能是一种偶然的现象。
二、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
如前所述,按不同的口径来看,一国的国际收支在性质上经常是不平衡的。造成国际收支的这种性质上不平衡的原因固然十分繁多,但主要的原因则有以下四个方面: 1.经济周期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经济周期的影响,一国经济会周而复始地出现繁荣、衰退、萧条、复苏等四个阶段。周期的不同阶段会对国际收支产生不同的影响。在繁荣时期,由于国内需求旺盛,进口相应增加,出口反而减少,国际收支可能出现逆差;而在萧条时期,由于需求不足,进口就会下降,出口反倒上升,就会出现顺差。随着周期的阶段性演变,这种不平衡现象也交替发生。这种因经济周期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就称周期性不平衡。 2.国民收入
随着一国经济增长率的高低变化,其国民收入也会相应增加或减少。有关的研究结果表明,一国的进口与国民收入之比,即进口倾向(PropensitytoImport)存在稳定的比率关系。因此,国民收入的增加引起的购买能力的上升会导致进口的增加。另外,服务、捐赠、旅游及投资等方面的对外支出也会因此上升。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话,其国际收支就可能出现逆差。这种由国民收入的变化而产生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就称收入性不平衡(IncomeDisequilibrium)。
上财课题组(2016.7)测算,中国的出口和进口的收入弹性分别为4.4和1.2,因此,中国出口的恢复将主要取决于世界经济回升和国际对中国产品需求的改善。
一国的进口增量与国民收入增量之比,即边际进口倾向(MarginalPropensitytoImport)存在稳定的比率关系。因此,国民收入的增加引起的购买能力的上升会导致进口的增加。
△M
边际进口倾向=———=C
△Y
C:Constant,常数
M
平均进口倾向=——
Y
3.货币价值
一国货币在国内的实际购买力的变动,也会影响其国际收支。当一国出现较严重的、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通货膨胀时,国内的价格水平就会过度上升,致使其货币购买力明显下降。这就导致其货物和服务的出口竞争力减弱,出口必然减少。与此同时,国外的货物和服务的价格则显得相对低廉,进口由此受到鼓励,致使国际收支出现逆差。这种由货币价值变化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就是货币性不平衡(MonetaryDisequilibrium),或称价格性不平衡(PriceDisequilibrium)。
4.经济结构
(1)产业结构
当一国的产业结构与整个世界的产业结构不相一致或不相协调时,其货物和服务的出口就会发生困难,以至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发展中国家由于历史的和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劳动力数量和质量、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原因,主要生产农产品、矿产品、畜产品等初级产品,即使是制成品的生产方面也仅限于附加值和技术含量很低的产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经济结构性变化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对初级产品需求相对下降,而对制成品的需求急剧上升。由此造成国际市场上初级产品的价格上升速度极为缓慢,制成品的价格上升速度很快。
恩格尔法则
(theEngle'sLaw)
人们对初级产品的需求随收入
的增加而减少。
PT制成品初级产品
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及时将生产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结构转向制成品为主的经济结构。面对日益恶化的贸易条件(TermsofTrade),这些发展中国家的初级产品的出口收入增加不多,而为了维持经济增长所必需的原材料、能源、机械设备等进口制成品价格的大幅度上扬,使其进口支出猛涨,国际收支因而出现持续的逆差。
这里的贸易条件是指一定数量的出口商品能够换取的进口商品的数量,其数学表达式为
T=PX/PM
式中,T表示贸易条件,PX表示出口商品的价格,PM表示进口商品的价格。
出口商品的价格变动率与进口商品的价格变动率之差可用来表示贸易条件的变动情况。
(2)宏观结构
主要表现为内部经济失衡,如储蓄与投资的失衡。
上述由于国内产业结构与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错位或内部经济失衡而形成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就称结构性不平衡(StructuralDisequilibrium)。
三、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对策
一国的国际收支如果发生暂时性的不平衡,即指短期的、由非确定或偶然因素引起的不平衡,那么这种不平衡一般程度较轻,持续时间不长,带有可逆性,即不需要采取政策调节,不久便可自行得到纠正。但是,如果一国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属于持续性不平衡,即由于一些根深蒂固的原因造成的,且属巨额顺差或逆差,那么这种不平衡没有可逆性,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纠正。客观地说,一国国际收支无论是出现持续性的巨额顺差还是逆差,都对本国经济有所不利。持续性的逆差会导致官方储备的不断流失,使国内经济活动受到紧缩压力,抑制经济增长;
反之,持续性的巨额顺差,又会导致本国货币汇率上升,削弱出口竞争力,或者会引起官方储备的过多积累,这意味着放弃实际资源的使用权,引发通货膨胀,有时还会产生并加深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形成贸易争端。但相比较而言,逆差国由于直接面临官方储备减少的局面,因而较之顺差国承受了更直接、更紧迫的调节压力,否则,其官方储备就可能彻底耗竭。因此,所谓的国际收支不平衡主要是指持续、巨额的逆差现象。
(一)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作用
古典学派的研究表明,市场经济可通过一系列经济变量,在所谓的“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下自动地由失衡转向均衡。英国的学者大卫·休谟(DavidHume,1711-1776)在其1752年发表的《贸易收支》(TheBalanceofTrade)一书中对金本位条件下贸易收支,即狭义的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过程:“价格—金币流动机制”(PriceSpecieFlowMechanism)作了完整的描述。在国际金本位制度的条件下,一国的国际收支(贸易收支)如发生逆差,则迫使该国货币汇率下跌至黄金输出点而使黄金外流。黄金外流导致银行准备金降低,从而使货币发行量减少,由此引起价格下跌,进而增强其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因而促进出口,同时,国外价格水平的相对上升也抑制了进口。这样,外来收入增加而对外支出减少,逐步消除逆差,使国际收支恢复平衡。
“价格-金币流动机制”流程图
国际收支逆差
黄金外流
通货紧缩
价格下跌
出口增加,进口减少
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逆差黄金外流货币供应下降价格下降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国际收支顺差货币供应上升黄金内流价格上升出口减少进口增加
在纸币流通条件下,一国的国际收支已无法借助黄金的输出入而自动调节,但在市场机制得到充分发挥的情况下,经济的“内在稳定器”(InternalStabilizer)仍有一定的功效。例如,国际收支的逆差会引起外汇的供不应求,促使本国货币汇率下跌,进口价格相对上升,出口价格相对下降,导致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国际收支由此改善。但在现代的不兑现纸币本位制度中,由于金融资产的品种不断增多,功能日益丰富,以至金融体系的复杂性愈益强化,更何况政府在宏观经济管理方面的作用也明显加强,这使得国际收支自动调节的效果受到了极大的削弱。货币供应↓
利率↑
逆差外汇储备↓
资金流入增加利率效应:改善资本项目收入效应:改善经常项目相对价格效应:改善经常项目减少国内支出收入↓
进口↓价格下降出口↑
进口↓资金流出增加
利率↓
货币供应↑
外汇储备↑
顺差增加国内支出收入↑
进口↑价格上升出口↓进口↑
(二)国际收支的调节手段
国际收支的调节(adjustment)是指一国政府,尤其是货币当局通过一定的政策措施使原有的国际收支变化趋势得以逆转,从而恢复平衡。
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措施从其作用途径来看可划分成两大类型:
1、支出转移政策(Expenditure-switchingPolicies)
这类政策主要是通过改变支出的流向,鼓励用于购买货物和服务的支出由国外转向国内,最终改善国际收支。具体而言,这类政策包括:(1)调低本国货币汇率,使得经汇率折算以后,外国的货物和服务的价格相对上升,本国货物和服务的价格相对下降;
(2)采取复汇率制度(MultipleExchangeRateSystem),即对不同的交易实行不同的汇率,从而刺激某些商品的出口,限制某些商品的进口;(3)提高进口关税,增加进口成本;(4)实行进口配额,限制进口数量,提供出口补贴等等。这类政策主要通过改变进出口商品的相对比价,借以提高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能力,结果,出口收入增加,进口支出减少,国际收支由此得到改善。 2、支出增减政策(Expenditure-changingPolicies)
这类政策是通过增加或减少国民收入,以改变可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数量。支出增减政策又可分成两种,即支出增加政策(Expenditure-increasingPolicies),如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以及支出减少政策(Expenditure-reducingPolicies),如紧缩性的财政货币政策等。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采取支出减少政策,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减少政府支出,增加税收;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支出减少政策的核心是减少国民收入,迫使本国支出下降,用于进口的支出也相应下降。此外,随着经济紧缩,国内的价格水平也会降低,有助于刺激出口。最后,较高的利率水平还可吸引外国资本的流入,以获取利息收益,使资本项目得到改善。
(三)平衡国际收支的融资手段
采取一定的调节措施虽然能使国际收支得到平衡,但由此可能产生经济增长减慢、经济衰退、失业增加、通货膨胀、贸易条件恶化等副作用。因此,在有些情况下,尤其是国际收支逆差不很严重时,就可采取融资措施。
融资措施(finance)是指以筹措资金的方式来填补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缺口。这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内部融资(InternalFinance),即当一国持有充足的官方储备时,可直接用官方储备,或动员和集中国内居民持有的外汇来满足对外支付的需要;另一个是外部融资(ExternalFinance),即通过从外国政府、国际金融机构或国际金融市场融通资金,以弥补国际收支逆差。融资措施虽然能暂时应付国际收支逆差,能由于其没有改变国际收支的变动趋势,因此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际收支逆差问题,尤其是持续的巨额逆差。
(四)直接管制
直接管制(DirectControl)是政府通过强制性的行政手段,如法规和条例,对进出口和外汇买卖予以规定的做法。直接管制的出发点是限制涉及对外支付的交易,如进口和购买外汇;鼓励涉及外来收入的交易,如出口和卖出外汇,从而达到改善国际收支的目的。对进出口的直接管制通常称作贸易管制,而对外汇买卖、收支、存兑的直接管制则称作外汇管制。在改善国际收支方面,直接管制由于不受时滞的影响,因而效果比较迅速和显著。此外,直接管制措施的选择性较好,可以根据不同的交易有针对性地予以限制或鼓励,而不会累及其他交易。因此,对于因局部因素造成的国际收支逆差,直接管制措施具有很大的优越性。直接管制的缺陷在于其常常会扭曲市场机制,损害市场效率,不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
而且,直接管制措施并未从根本上消除导致国际收支逆差的原因,由此形成的国际收支平衡只是表面上的平衡,“内隐逆差”依然存在,一旦取消管制,这种内隐逆差即刻就会转换成“外显逆差”。
最后,直接管制是改变国际竞争的力量对比的不公正手段,因而在限制进口的同时会使有关的国家出口受到不利影响,这些国家也会采取报复措施,相应限制进口,使直接管制的效能大打折扣。
如何理解国际收支不平衡
的可维持性(可持续性)?
国际收支不平衡已达到的严重程度:货币当局必须采取对宏观经济可能产生巨大不利影响的政策才能实现国际收支的平衡
所谓可维持的国际收支差额,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在不采用危害国内经济目标的措施的前提下,国际收支差额可以被下一段时间内的国际收支反差额所弥补或者国际收支某个项目的差额可以被另一个项目的反差额所弥补。因此,只要国际收支差额是可维持的,则主动采取措施进行国际收支调节的紧迫性就降低了。
2010-10-16
上海证券报:
央行行长周小川近日在《中国金融》撰文指出,在改革转轨时期,货币政策要立足于中国国情,把握好实现币值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四大目标之间的平衡点。第二章外汇与汇率
第一节外汇
一、外汇的概念
在通常情况下,一国的货币只能在该国境内使用,所以在国际经济交易中至少有一方需要使用以外国货币表示的支付手段,由此就形成了外汇(ForeignExchange,简称Forex)的概念。从完整的角度来看,外汇具有动态(Dynamic)和静态(Static)两方面的涵义。
1979~82年进出口计价货币的比重单位:%资料来源:YoshioSuzuki,JunichiMiyake,andMitsuakiOkabeed,"TheEvolutionoftheInternationalMonetarySystem",1990,第178页。出口进口美元本币美元本币美国98988585日本60.933.893.02.0德国7.282.333.142.8英国17762938法国11.662.428.735.8整个世界54.854.3
外汇的动态涵义是指把一国货币兑换成另一国货币的国际汇兑行为和过程,即藉以清偿国际间债权债务关系的一种专门性经营活动。可见,外汇的动态涵义所强调的是外汇交易的主体,即外汇交易的参与者及其行为。外汇的静态涵义则是指以外币(外币是外国货币的简称)表示的可用于对外支付的金融资产。静态涵义所强调的是外汇交易的客体,即用于交易的对象。不过,在人们日常的经济生活中最广泛使用的是外汇的静态涵义。
我国2008年8月5日修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第三条对外汇的范围作了这样的规定:“本条例所称外汇,是指下列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作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
(一)外币现钞,包括纸币、铸币;
(二)外币支付凭证或者支付工具,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银行卡等;
(三)外币有价证券,包括债券、股票等;
(四)特别提款权;
(五)其他外汇资产。”
根据以上有关外汇概念的描述,我们可以发现,外汇是包括外币在内,但比外币的范围更广的概念。
二、外汇的特征
根据外汇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出外汇的三个基本特征:
第一,外汇是一种金融资产。
所谓资产,是具有货币价值的财物或权利,或者说是用货币表现的经济资源。资产可以是实物性的,即所谓的实物资产(PhysicalAssets),如土地、机器等,也可以是金融性的,亦即金融资产(FinancialAssets),如现金、存款、商业票据、有价证券等。既然外汇只能以货币形态得到表现,因此它必然属于金融资产。所以,实物资产和版权、专利权等无形资产不能构成外汇。
第二,外汇必须以外币表示。
少数国家的货币,如美国的美元由于种种特殊的原因而在国际间被普遍接受,因此,美国居民常常可以直接用美元对外支付。但美元对美国居民而言,显然只是本币(本币是本国货币的简称),所以,尽管美元有时具有对外支付的功能,美国居民仍然不能由此将其看作外汇。第三,用作外汇的货币必须具有较充分的可兑性。
一国货币一般不能在另一国流通使用,因此,一种外币(如英国英镑)的持有者(如法国居民),就不得不将英镑按一定的比率兑换成另一种货币,如加拿大元,以便对加拿大居民进行支付。显然,如果一种货币不具有可兑性,即不能兑换成其他货币,则其对外支付的能力就几近丧失,外国居民就不愿持有该种货币,其结果就是无以具有外汇的功能。货币可按其可兑性程度分成以下3类:
(l)完全的可自由兑换货币
(2)有限的或部分的可兑换货币
当一国政府对本币兑换外币的行为实行某些方面的严格限制时,该国的货币就成为有限的或部分的可兑换货币。这种限制通常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按居民身份实行限制,如外国居民可以自由兑换,本国居民则不能兑换;二是对与经常项目交易有关的货币兑换没有限制,但对涉及资本项目交易的兑换仍施加限制。
(3)不可兑换货币
有些国家对贸易收支、服务收支和资本项目收支都实施严格的外汇管制,境内没有外汇市场,所有本币对外币的兑换行为都须经过政府审批。这些国家的货币就是不可兑换货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了促进国际经济交易的发展,因而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八条“成员国的一般义务”中规定,各成员国不能对因经常项目交易而发生的货币兑换要求予以限制。我国自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对外经济实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外汇管理方面,市场经济体制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育,国际收支状况不断改善,外汇储备迅速增加,因此,1996年11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致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宣布从1996年12月1日起接受《基金组织协定》第八条款,基本实现了经常项目交易的人民币自由兑换,成为所谓的“第八条款成员国”。
但我国对少部分经常项目交易的兑换,如服务收支方面的出国旅游、留学和转移支付方面的侨汇、捐赠等仍实行一定的限制。不过,随着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的不断改善和外汇储备的增加,人民币自由兑换的限制也在持续放宽,正在实现经常项目交易的完全自由兑换。同时,资本项目交易的人民币自由兑换也在逐步推进。2007年8月20日外管局批准天津滨海新区开展境内个人直接对外证券投资业务试点,居民个人可以自有外汇或人民币购汇直接对外证券投资,初期首选香港,俗称“港股直通车”。上海证券报,2011-01-11
温州日前发布《温州市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方案》,允许18周岁以上拥有温州户籍并取得因私护照者可赴境外投资。根据试点方案,投资者可以使用自有外汇资金、人民币购汇以及经市外汇局核准的其他外汇资产来源等进行境外直接投资。投资者境外直接投资所得利润可留存境外用于其境外再投资。
中国证券网
外汇管理局表示,“十二五”时期要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有序拓宽资本流出渠道。此外,我国还建立了“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制度”(QualifiedDomesticInstitutionalInvestor,QDII),允许境内金融机构在额度购汇,投资于境外金融市场;实行“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QualifiedForeignInstitutionalInvestor,QFII),允许境外金融机构在额度内用外汇兑换人民币在我国证券市场进行投资。
2013年9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目标是在区内试行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
货币的可兑性与金融市场开放虽然紧密相关,但在概念上并不相同。例如即使一国允许外国居民用外币兑换本币,但其金融市场仍然可以限制外国居民的参与。
不规范的文字表述:资本项目开放
严格的外汇定义的补充条件:
能不受限制地存入货币发行国的商业银行的账户,以便进入国际结算过程。
第二节汇率
一、汇率的概念与标价
外汇的动态涵义引出了不同货币的折算问题,这就涉及到了汇率。汇率(ExchangeRate)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即用一国货币所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兑换比率。换言之,汇率就是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比价,它反映一国货币的对外价值。由于汇率为外汇买卖确定了标准,因而又称外汇牌价,简称汇价,或外汇行市(ForeignExchangeQuotation)。
中国(的)汇率?
美国(的)汇率?
为了表示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比价,先要确定用哪个国家的货币作为标准,由于确定的标准不同,因而便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汇率标价方法。
(一)直接标价法
直接标价法(DirectQuotation)又称应付标价(GivingQuotation),是指一国以整数单位(如一、一百、一万等)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折算为若干单位的本币的标价法。在直接标价法下,外币数额固定不变,汇率涨跌都以相对的本币数额的变化来表示。一定单位的外币折算的本币增多,说明外汇汇率(ForeignExchangeRate)上升,或本币汇率下降。
反之,一定单位外币折算的本国货币减少,说明外汇汇率下跌,或本币汇率上升。由此可见,在直接标价法下,汇率数值的上下起伏波动与相应的外币的价值变动在方向上是一致的,而与本币的价值变动在方向上却是相反的。
(二)间接标价法
间接标价法(IndirectQuotation)又称应收标价(ReceivingQuotation),是指一国以整数单位的本国货币(如一、一百、一万等)为标准,折算为若干数额的外国货币的标价法。间接标价法的特点正好同直接标价法相反,即本币金额不变,其折合成外币的数额则随着两种货币相对价值的变化而变动。如果一定数额的本币能兑换成更多的外币,说明本币汇率上升;反之,如果一定数额的本币兑换的外币数额减少,则说明本币汇率下跌。
美国长期以来一直采用直接标价法,但在二次大战后,随着美元在国际结算和国际储备中逐渐取得统治地位以及国际外汇市场的高速发展,为了与各国外汇市场上对美元的标价一致,美国从1978年9月1日起,除了对英镑(以及后来的澳元和欧元)继续采用直接标价法外,对其他货币一律改用间接标价法。我国对人民币兑主要国际货币的汇率也采用直接标价法,但人民币兑某些次要货币,如马来西亚林吉特和俄罗斯卢布的汇率则采用间接标价法。
在间接标价法下,汇率数值的上下起伏波动与相应的外币的价值变动在方向上刚好相反,而与本币的价值变动在方向上却是一致的。
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之间存在着一种倒数关系,即直接标价法下的汇率数值的倒数就是间接标价法下的汇率数值,反之亦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
由于在不同的标价法下,汇率涨跌的涵义恰恰相反,因此我们在谈论某种货币汇率的变动时,必须说明具体的标价方法,否则就容易引起歧义。我们也可以在汇率之前加上外汇或本币等限定词,以说明外汇汇率或本币汇率的变动情况,如外汇汇率上升或本币汇率下跌。 按国际金融界的惯例,若对标价法不作特别说明,则通常是指采用了直接标价法。
在战后兴起的欧洲货币市场上由于银行相互间买卖的都是外币,没有本币,因此各种货币的报价都以美元作为基准,形成了所谓的美元标价法(Dollarquotation),其他货币之间的汇率则按照各自对美元的汇率进行套算得出。基准货币(BaseCurrency)
指一个“货币对”中作为被计价标的(标准)的货币。
套算汇率的定义
/terms/c/crossrate.asp
套算汇率,又称交叉汇率,是
国际外汇市场上一种外币(关键货币,keycurrency)与其他外币的汇率,其功能是用来套算本币与该种外币的汇率。
/us/forex//home.action
套算汇率的应用
设美元为一国的关键货币,可按下式套算本币与英镑的汇率:
(本币/英镑)
=(本币/美元)×(美元/英镑)
已知基本汇率为6.3,国际外汇市场上美元对英镑的汇率为
1英镑=1.50美元
则本币对英镑的汇率便可通过上述公式套算而得,即
6.3×1.50=9.45
即1英镑折合9.45个单位的本币。
银行买卖外汇:
买入汇率(买入价)
卖出汇率(卖出价)
注意直接标价与间接标价的区别
大额交易往往采取支付佣金的方式。
交易日(transactiondays)
工作日(workingdays)
营业日(businessdays)
周四、周五、周六、周日、周一现汇现钞期汇
包含价格变动因素的双边实际汇率(bilateralrealexchangerate,BRER)可以下式表示:
P*
e=E──
P
其中,
e:实际汇率;
E:名义汇率;
P*:外国的价格(指数);
P:本国的价格(指数)。
由于价格数据无法获得,因此实际计算时通常使用价格指数。
设1994年至1996年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始终为8.30元,同期美国和中国的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PriceIndex,CPI)分别为106和127,1996年美元对人民币的实际汇率按上式计算为:
8.30×(106/127)=6.93
这意味着同样的1美元,在1996年虽然仍然能兑换8.30元人民币,但其在中国只能买到相当于1994年价值6.93元人民币的商品和服务。换言之,人民币兑美元的实际汇率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上升。
欲使1996年人民币兑美元的实际汇率保持在1994年的水平,则可变换上述等式,求得名义汇率,即
P
E=e──=8.30×127/106=9.94
P*
亦即只有当人民币对美元的名义汇率提高到9.94元时,才能使实际汇率与1994年相等。这说明实际汇率会随名义汇率同步升降。
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1996年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相对于1994年出现高估。
影响经济的因素是实际汇率而不是名义汇率。当我们讨论名义汇率上升和下跌对经济的影响时,我们所假定的是,实际汇率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影响实际汇率的3个因素:名义汇率、本国的价格水平、外国的价格水平。
注意标价法的差异!!!
有效汇率:
加权平均的多边汇率
名义有效汇率:
不考虑价格对比的多边汇率
实际有效汇率:
纳入了相对价格变动因素
综合衡量一国货币汇率的指标是实际有效汇率(realeffectiveexchangerate,REER)《国际金融研究》2007.4,P57
2006年7月《第一财经日报》选择了美元、欧元等11种货币作为基础进行测算发现,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在2005年下半年维持上升态势,到2005年12月达到顶峰,自2006年1月起进入下降通道,到2006年7月,又基本回到汇改前的水平。《上海证券报》2007.7.23
据BIS公布的最新数据,2005年7月底~2007年6月底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上升4.2%,实际有效汇率上升4.41%,2007年上半年上升0.72%。
有效汇率通常采取间接标价,以便汇率变动与该种货币的价值变动保持同一方向。
/statistics/eer/index.htm
/releases/H10/Summary
/rmbei/index.html2012年01月05日国际金融报
陈净:
经合组织国家(OECD)GDP增速每下降1%,将会拉低中国出口增速约3.5%(收入效应);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每上升1%,将会抑制中国出口约1.5%。按照这一比例,如果2012年OECD国家经济仅增长0.8%,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却上升6.2%,则2012年中国出口增速将掉至个位数,仅为8.9%。
第三节汇率变动
一、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
(一)利率
通常情况下,一国的利率水平较高,在该国表现为债权的固定收益类金融资产,如存款、贷款、存单、债券、商业票据等的收益率也相对较高。这就会吸引大量国外资金的流入,以投资于这些金融资产。结果,在外汇市场上,外汇的供应就急剧增加,从而导致本币汇率的上升。
所以,各国利率的变化,尤其是国内外利差,是影响汇率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由于国际上追求利息收益的短期资本对利率的高低十分敏感,会对利率变动迅速作出反应,因此,利率对汇率的影响可在短期里很快发生作用。从各国的政府行为来看,提高利率往往成为稳定本国货币汇率,防止其大幅度下跌的重要政策手段。1992年9月16日英格兰银行卖出100亿英镑外汇,相当于其外汇储备的40%,并将基准利率从10%提高到12%,再提高到15%。
9月17日上午英格兰银行宣布退出欧洲货币体系,实行浮动汇率,并将基准汇率回复到10%。
中外利率比较
(二)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的变化也是影响汇率的重要因素。一国国际收支发生顺差,这意味着外汇收入大于支出,这在外汇市场就表现为需要卖出的外汇数量大于需要买进的外汇数量,亦即外汇供过于求,外汇汇率就会下跌。若为逆差,则该国对外国货币需求增加,外汇供不应求,外汇汇率随之上升。可见,国际收支差额及其大小对汇率有很大的影响。但是,由于国际收支差额对汇率的影响须通过外汇市场上的供求状况的变化才能逐步体现出来,这就需要一个时间过程。因此,国际收支对汇率具有中期的影响作用。汇率外汇数量0出口(外汇供应)进口(外汇需求)贸易收支(进出口)对汇率的影响汇率外汇数量0出口(外汇供应)进口(外汇需求)贸易收支顺差(出口增加)对汇率的影响汇率数量0出口(外汇供应)进口(外汇需求)贸易收支逆差(进口增加)对汇率的影响
(三)价格水平
一国价格水平的上升,势必削弱该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对出口不利,同时却会鼓励进口,这样将造成进口增加,出口减少,使国际收支出现逆差,以至外汇市场出现外汇供不应求的现象,进而导致该国货币汇率下降。
由于价格水平的变动须通过国际收支,进而是外汇供求才能对汇率产生影响,况且价格水平的变动本身具有趋势特征,因此,价格水平对汇率具有长期的影响,往往成为影响汇率变动趋势的因素。
(四)货币当局的直接干预
由于汇率变动对一国的进出口贸易和资本流动等有着直接的影响,并转而影响到国内的生产、投资和价格等,所以各国货币当局为了避免汇率波动,尤其是短期内的剧烈起伏波动对国内经济造成不利影响,往往对汇率进行干预,即由货币当局在外汇市场上买卖外汇,当外汇汇率过高时卖出外汇,回笼本币,而在外汇汇率过低时则买进外汇,抛售本币,使汇率变动有利于本国经济。这种干预有三种情况:一是在汇率变动剧烈时使它趋于缓和,二是使汇率稳定在某个水平上,三是使汇率上浮或下浮到某个比较合适的水平。货币当局的外汇干预削弱了汇率对外汇供求,进而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由此造成的国际收支差额则通过国际储备的增减得以弥补(即融资)。
宣告效应(pronouncementeffect)
恶性循环(viciouscircle):
本币贬值对价格水平的影响
本币贬值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出口增加,进口减少价格上升
一、价格效应
1、进口消费品价格上升形成增加工资的压力,否则就意味着实际收入下降;
2、投资品investmentgoods
价格上升导致生产成本增加;
3、进口替代,非进口品价格上升;
4、通货膨胀预期导致价格上升惯性:
预期的自我实现
Inflationfeedsitself.
二、数量效应
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导致总供应减少;
三、货币效应
外汇储备增加导致本币投放增加。
M2=mB
结论:本币贬值具有扩张效应;本币升值具有紧缩效应
讨论:人民币升值是否会导致资产泡沫2011-02-28上海证券报
厦门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和经济参考报26日联合发布“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2011年春季预测报告,模型假设人民币连续两年平均对美元升值15%,模拟结果,CPI平均每年下降3%左右东方早报2011-04-24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表示,未来通胀新动力将是输入型通胀,“这个时期适当地加快升值,有助于抑制输入型通胀。”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胡晓炼本周亦撰文称,“要增强汇率弹性,减缓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第四节外汇管制
强制结售汇
1994年起,中国人民银行对外汇指定银行的结售汇周转头寸,即结售汇综合头寸的外汇数量实行限额管理,若银行用于结售汇业务周转的外汇资金超过核定的区间,则必须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平补,即卖出外汇;如果低于核定的区间,也可以通过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平补,即买入外汇。如果银行间市场在整体上仍然不能平衡头寸,则可通过央行的结售汇最终平衡头寸。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加强外汇资金流入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2013-05-09)
各银行当月结售汇综合头寸下限=(上月末境内外汇贷款余额-上月末外汇存款余额×参考贷存比)×国际收支调节系数”。其中:中资银行的参考贷存比为75%,外资银行的参考贷存比为100%,国际收支调节系数为0.25。资本管制的主要表现:
IMF把涉及资本管制的现象划分为43个项目,我国采取严格管制的主要集中在3个项目:(1)外商直接投资需要审批;(2)境外负债有严格限制;(3)跨境金融投资必须通过QFII和QDII获得配额。外汇管制通常与本币汇率高估有关,我国是特例。
反向管制:限制结汇;银行以外汇缴纳存款准备金
外汇管制的利弊
有利方面
(1)改善国际收支和稳定汇率的效果比较明显;
(2)能充分利用供求价格弹性;
(3)保护本国婴幼行业“InfantIndustry”
不利方面(1)汇率、税收和补贴的最优值难以确定;(2)形成额外的行政管理费用;(3)容易产生腐败、滥用权利和不负责任等官僚主义;(4)引起贸易伙伴国的报复;(5)市场机制扭曲;(6)不公平竞争。
第五节外汇风险管理
外汇风险的涵义
外汇风险是指以外币定价或衡量的资产、负债、收入与支出以及未来经营活动中可能产生的净现金流量,在用本币表示其价值时因汇率波动而产生损失或收益的不确定性(uncertainty)。
意义:
1、即使有收益也存在风险;
2、为衡量风险提供了明确的统计尺度,如方差和标准差。
第三章外汇市场与外汇交易
第一节
外汇市场概述
外汇市场(foreignexchangemarket)是外币供求双方互相买卖不同货币的交易网络、交易设施及其组织结构和制度规则的总和。
一、外汇市场的类型
有形外汇市场(具体的外汇市场)
无形外汇市场(抽象的外汇市场
)
外汇零售市场
外汇批发市场(狭义的外汇市场
)
外汇批发市场和外汇零售市场构成广义外汇市场
头寸(Position)
一笔有特定用途的资金及其数额大小。
敞口头寸,openposition
头寸裸露(暴露)
positionexposure
(cover)
多头头寸,头寸过多
longposition
空头头寸,头寸不足
shortposition
buylong,sellshort
l自由市场
l平行市场
l外汇黑市
l全球市场和地区市场
二、外汇市场参与者
l外汇指定银行
l非金融机构
l个人
l经纪商
(1)直接交易:无经纪商
(2)间接交易:有经纪商
l非银行金融机构
l中央银行
l做市商
MarketMaker,又称
Jobber
做市商,或坐市商,错误的翻译:造市商
三、外汇市场的交易模式
竞价驱动(指令驱动)
:集中交易
场内交易(共同动手方)
与交易所办理清算和交割
询价驱动(报价驱动):场外交易(OTC)
(一对一交易)
不与交易所办理清算和交割询价交易过程
A:GBP5MioA(银行)询价:GBP兑USD,金额500万
B:1.6773/78B(银行)报价:
价格为:GBP1=USD1.6773/78A:MyRiskA不满意B的报价,在此价格下不作交易,
A可以在数秒内再次向B询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租赁合同设计方案
- 长尾医疗市场在2025年医保支付改革中的机遇与挑战报告
- 2025年特色小镇特色小镇生态环保设施资金申请项目评估报告
- 高考录取大学专业协议书
- 花草绿化管理合同协议书
- 济南救护车采购合同范本
- 签定珠宝展活动合同协议
- 电商供应商合同协议模板
- 自愿现金赠与协议书模板
- 网约车替班司机合同范本
- DL-T997-2020燃煤电厂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废水水质控制指标
- (正式版)YBT 6328-2024 冶金工业建构筑物安全运维技术规范
- 2022年袋鼠数学竞赛真题一二年级组含答案
- 2024年内蒙古交通集团赤峰分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诊所中药饮片清单
- 零信任安全架构-第1篇
- 物业客服主管的角色与职责解析
- 职业倦怠量表MBIGS (MBIGeneral Survey)
- AOI直通率持续提升报告
- 鼎捷T100-V1.0-销售管理用户手册-简体
- 低泡碱性除油剂配方技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