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学第四版》课件-国际金融学第四版_第1页
《国际金融学第四版》课件-国际金融学第四版_第2页
《国际金融学第四版》课件-国际金融学第四版_第3页
《国际金融学第四版》课件-国际金融学第四版_第4页
《国际金融学第四版》课件-国际金融学第四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外汇市场与外汇交易

第一节

外汇市场概述

外汇市场(foreignexchangemarket)是外币供求双方互相买卖不同货币的交易网络、交易设施及其组织结构和制度规则的总和。

一、外汇市场的类型

有形外汇市场(具体的外汇市场)

无形外汇市场(抽象的外汇市场

外汇零售市场

外汇批发市场(狭义的外汇市场

外汇批发市场和外汇零售市场构成广义外汇市场

头寸(Position)

一笔有特定用途的资金及其数额大小。

敞口头寸,openposition

头寸裸露(暴露)

positionexposure

(cover)

多头头寸,头寸过多

longposition

空头头寸,头寸不足

shortposition

buylong,sellshort

l自由市场

l平行市场

l外汇黑市

l全球市场和地区市场

二、外汇市场参与者

l外汇指定银行

l非金融机构

l个人

l经纪商

(1)直接交易:无经纪商

(2)间接交易:有经纪商

l非银行金融机构

l中央银行

l做市商

MarketMaker,又称

Jobber

做市商,或坐市商,错误的翻译:造市商

三、外汇市场的交易模式

竞价驱动(指令驱动)

:集中交易

场内交易(共同动手方)

与交易所办理清算和交割

询价驱动(报价驱动):场外交易(OTC)

(一对一交易)

不与交易所办理清算和交割询价交易过程

A:GBP5MioA(银行)询价:GBP兑USD,金额500万

B:1.6773/78B(银行)报价:

价格为:GBP1=USD1.6773/78A:MyRiskA不满意B的报价,在此价格下不作交易,

A可以在数秒内再次向B询价。

A:NOWPLS

A:再次询价

B:1.6775ChoiceB:1.6775请选择买入还是卖出

(当银行报出choice时,一定要做交易)

A:SellPLS

A:选择卖出英镑,金额500万

MyUSDToANY我的美元请汇入A(银行)的纽约帐户

B:OkDone

B:此交易达成

At1.6775WeBuy在1.6775我买入英镑500万,

GBP5MioAGUSD美元支付

ValMay—20交割日为5月20日

GBPToMY我的英镑存入B银行伦敦的英镑帐户

LondonTKSforDeal,Bye

第二节外汇市场交易

套汇交易:在不同市场、不同货币、不同期限之间进行外汇买卖,以获取买卖差价的行为。

l地点套汇:在汇率较低的市场买进,同时在汇率较高的市场卖出的牟利行为。

直接套汇

USD1=JPY121.72/76(纽约,日元买入价)

USD1=JPY121.78/81(伦敦,日元买入价)

间接标价:低的是卖出价,高的是买入价或经过倒数换算来判断买入价和卖出价

间接套汇

伦敦:GBP/EUR=1.4702-1.4706(2)

纽约:GBP/USD=1.9699-1.9703(3)

法兰克福:EUR/USD=1.3372-1.3374(1)

伦敦是间接标价;

法兰克福的欧元较低

远期外汇交易:以将来约定的时间办理交割的外汇交易

l

特点:场外交易

掉期(时间套汇):同时买进和卖出数量相等,币种相同,但交割期限不同的货币。

根据第一笔交易的交割时间,掉期可分为即期对远期(spotagainstforward)和远期(近期)对远期。套期保值:买进或卖出一笔将来交割,且价值等于未到期的外币负债或资产的外汇。

多头套期保值

空头套期保值

4项原则

(1)币种相同或相近

(2)期限相同或相近

(3)方向相反

(4)数量相当外汇期货:约期交割的标准化外币合约的交易

l标准化合约

l保证金制度

l逐日盯市

l看准行情仍然可能损失芝加哥交易所外汇期货合约币种交易单位币种交易单位英镑62500日元12500000瑞郎125000澳元100000套利

期货价格一般以现货价格为基础,不能无限偏离现货价格。但是如果现货市场规模不够大,现货价格不能对期货价格产生有效制约,期货价格就可能极度偏离现货价格。

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或不同期限的期货价格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基差来表示,即

基差=现货价格-期货价格

=近期价格-远期价格随着到期日的临近,期货价格应收敛于现货价格,即基差的绝对值应随着到期日的临近有逐步减少的趋势。并且,在期货合约的到期日,基差应为零。这是由套利行为决定的。如果在合约到期日,期货价格高于现货价格,套利者就可以买入现货资产、卖出期货合约来获利,从而现货价格上升,期货价格下降,直到基差逐步缩小为零。同理,当期货价格小于现货价格,套利者就可以买入期货合约、卖出现货资产来获利,从而使基差缩小为零。正常基差基差基差过大过小卖出买进卖出买进金融套利的原理可运用于所有价格联动的金融品种:

1.同一物品的不同市场(巴林银行),即跨市套利;

2.同一市场的关联品种(股票与权证或转债),即跨品种套利;

3.不同期限的交易品种,跨期套利,如股票现货与股指期货。

需要考虑的因素:交易成本;基差扩大外汇期权:

在某一特定的时间按合约确定的汇率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外币的权利的交易。交易方买方卖方权利买进或卖出外汇收入期权费(权利金)义务付出期权费(权利金)卖出或买进外汇看涨期权(认购期权)

l看跌期权(认沽期权);

l欧式期权;l美式期权

美式期权的优势:在套期保值方面具有时间选择的灵活性,弥补外汇收付时间的不确定性形成的风险。

l场内期权;l场外期权

l标准期权;l内嵌(隐含)期权

(embeddedoption)

期权的优势:

对不确定的外汇头寸进行套期保值X:执行汇率E:盈亏平衡点S:执行合同时的即期汇率(动态变量)

投机(speculation)的要素

1、需要对行情变动作出预测;

2、需要对交易行为承担风险:

如果行情判断正确,就可能

获利,反之,则会发生亏损。

结论:投机是以承受风险为代

价试图获取风险收益的行为。稳定性投机与非稳定性投机

金融互换:货币互换和利率互换

利率互换:

A公司和B公司的融资成本A公司B公司利差信用等级AAABBB固定利率11.5%14%2.5%浮动利率LiborLibor+1%1%差额1.5%货币互换

A公司和B公司的融资成本A公司B公司利差美元利率10%11.5%1.5%瑞郎利率5%6%1%差额0.5%B公司为A公司筹措瑞郎,

A公司支付利率5.5%;A公司为B公司筹措美元,

B公司支付利率10.75%。A公司瑞郎融资成本:5.5%瑞郎利率+10%美元利率-10.75%获得B公司支付=4.75%B公司美元融资成本:10.75%美元利率+6%瑞郎利率-5.5%获得A公司支付=11.25%AB10.75%(美元)5.5%(瑞郎)以10%利率借入美元以6%利率借入瑞郎第三节中国的外汇市场

外汇市场的会员

/fe/Channel/22308

1994年,我国设立银行间外汇市场,启动集中交易(竞价驱动)模式。

2006年引入做市商制度,形成询价驱动模式,同时改进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形成方式,波动幅度1%。

竞价交易和询价交易同时进行

银行间外汇市场

人民币对外币的即期交易:

美元、港币、日元、欧元、英镑、林吉特、卢布、澳元、加元外币对外币即期交易人民币对外币远期交易

人民币对外币掉期交易:即期和远期

人民币对外汇货币掉期交易:货币互换

(利率互换)

人民币对外币期权交易

没有期货交易2011年2月16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人民币对外汇期权交易有关问题的通知》,批准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在银行间外汇市场组织开展人民币对外汇期权交易,自2011年4月1日起施行。为了严防风险,《通知》规定,人民币对外汇期权只有到期才能交割,且不允许客户卖出期权。

《通知》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明确产品类型为普通欧式期权。二是规定客户办理期权业务应符合实需原则(套期保值)。三是对银行开办期权业务实行备案管理,不设置非市场化的准入条件。2011年11月外管局发布了《关于银行办理人民币对外汇期权组合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允许银行办理人民币对外汇看跌和看涨两类风险逆转期权组合业务自2011年12月1日起施行。

期权组合是指客户同时买入和卖出一个币种、期限、合约本金相同的人民币对外汇普通欧式期权所形成的组合,包括看跌和看涨两类风险逆转期权组合业务。

通知规定,银行对客户办理期权组合业务应遵循实需交易和整体性管理等监管要求。

零售市场:远期结售汇2011-01-31上海证券报

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外汇指定银行对客户人民币外汇货币掉期业务有关外汇管理问题的通知》,3月1日起企业可参与人民币外汇货币掉期人民币离岸交易

1.香港CNYNDF(无人民币交割远期)

2.香港人民币即期交易(CNHspot)和(有人民币交割)远期交易(CNHforward或CNHDF)

2010年7月香港建立离岸人民币可交割市场。

恒生银行执行董事冯孝忠透露,CNH的日均交易量节节攀升,目前已达至30亿至50亿美元,约等于美元和港元之间的日均外汇交易量(2011年12月22日中国新闻网)2006年8月28日(中国时间)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推出了人民币对美元、欧元及日元的期货和期权交易。该交易以美元结算差价,不办理人民币交割,故也称NDF(futures)。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外汇交易中国外汇交易中心银行银行银行

企业和个人

企业和个人

企业和个人

中国人民银行第四章汇率理论与学说

第一节国际金本位制度下汇率的决定基础

19世纪初,英国确立了金本位制度,接着,其他西方国家也纷纷效尤。由于各国金本位制度之间存在完全的一致性,在这种共同的基础上就形成了所谓的国际金本位制度。在国际金本位制度,尤其是金币本位制度下,各国均规定了每一单位货币所包含的黄金重量与成色,即含金量(GoldContent)。这样,两国货币间的价值就可以用共同的尺度,即各自的含金量多寡来进行比较。

金本位条件下的两种货币的含金量对比叫铸币平价(MintPar)。铸币平价是决定两种货币汇率的基础。例如,在1929年的“大萧条”(GreatDepression)之前,英国规定每1英镑含纯金7.3224克,美国规定每1美元含纯金1.504656克,这样按含金量对比,英镑与美元的铸币平价为7.3224/1.504656=4.8665,即1英镑=4.8665美元。这一铸币平价就构成了英镑与美元汇率的决定基础。金本位条件下的汇率决定第二节

国际借贷(国际收支)论和汇兑心理论

一、国际借贷论

英国学者乔治·葛逊认为,外汇汇率由外汇的供求关系决定,而外汇的供求又是由国际借贷引起的。商品的进出口、债券的买卖、利润与捐赠的收付、旅游支出和资本交易等都会引起国际借贷关系。在国际借贷关系中,只有已经进入支付阶段的借贷,即流动借贷,才会影响外汇的供求关系。至于尚未进入支付阶段的借贷,即固定借贷则不会影响当前的外汇供求。

当一国的流动债权(外汇收入)大于流动债务(外汇支出)时,外汇的供应大于需求,因而外汇汇率下降。一国的流动债务大于流动债权时,外汇的需求大于供应,因而外汇汇率上升。

一国的流动借贷平衡时,外汇收支相等,于是汇率处于均衡状态,不会发生变动。

葛逊所说的流动债权和流动债务实际上就是国际收支,所以该理论是国际收支论的雏形。

该理论的缺陷在于没有说明影响汇率的具体因素。

二、国际收支论CA+KA=0

进口主要是由本国国民收入(Y)、汇率(S)、相对价格(P、P*)决定的;出口主要是由外国国民收入(Y*)、汇率(S)、相对价格(P、P*)决定的。

因此:

CA=f(Y,Y*,P,P*,S)

资本项目取决于本国利率(i)、外国利率(i*)、对未来汇率的预期(Se)。即:

KA=g(i,i*,Se

) 国际收支均衡条件为:

BP=h(Y,Y*,P,P*,i,i*,S,Se

)=0

从而均衡汇率为:

S=k(Y,Y*,P,P*,i,i*,Se

各变量变动对汇率的影响 国民收入的变动

Y↑→M↑→外汇需求↑→S↑;Y*↑→X↑→外汇供应↑→S↓。 价格水平的变动

P↑→本国产品竞争力↓→CA恶化→S↑;P*↑→本国产品竞争力↑→CA改善→S↓。 利率水平的变动

i↑→资本↑→外汇供应↑→S↓;

i*↑→资本↓→外汇需求↑→S↑。

Se↑→资本↓→外汇需求↑→S↑

因此,国际收支论的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各变量变动对汇率的影响以其他条件不变下为基础。而实际上,这些变量之间本身存在着复杂的关系。例如:本国国民收入的增加,导致进口增加;造成货币需求的上升而造成利率上升,这又带来了资本流入;可能导致对未来汇率预期的改变。↑国际收支论在国际借贷论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影响国际收支(国际借贷)的具体因素,更完整地解释了相关因素对汇率的影响,因而比国际借贷论具有更重要的学术价值。

但国际收支论仍然只能解释汇率的短期变动,无法揭示国际收支平衡时汇率为什么会有不同点位。

三、汇兑心理论

法国学者阿夫达里昂认为,人们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除了需要购买外国商品之外,还有满足支付、投资、外汇投机、资本外逃等需要,这种外国货币所带来的效用构成了其价值基础。因此,外国货币的价值决定于外汇供求双方对外币所作的主观评价,即外币价值的高低是以人们主观评价中边际效用的大小为转移的。

外汇的边际效用递减,而购买外汇的边际成本递增,市场上的外汇汇率取决于外汇的边际效用与边际成本之比。在一定的汇率水平上,如果人们认为外汇提供的边际效用大于边际成本,就会大量购买外汇,导致外汇汇率的上升,直至边际效用等于边际成本。反之,当人们认为外汇的边际效用小于边际成本时,就会抛售外汇,促使外汇汇率下降。由于人们对外汇的效用和成本所作的主观评价会随各种情况而不断变化,因而汇率也会相应变动。

汇兑心理论揭示了学术界以前所忽视的人们的主观心理活动和预期对汇率的影响作用,因而有其合理性。由该理论演变而来的心理预期论至今还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解释外汇投机、资本外逃等因素对汇率的影响方面该理论有很强的说服力,故而特别适用于国际金融动荡时期。但汇兑心理论也只能说明短期汇率,而不是长期汇率的影响因素,且无法据以从数量上确定汇率的实际水平。

第三节购买力平价论

理论要点:人们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是因为它在外国具有商品的购买力,因此,两种货币的汇率,主要是由这两国货币各自在本国的购买力之比,即购买力平价决定的。

假定一组商品,在英国购买时需要1英镑,在美国需要2美元,两国的货币购买力之比为2:l,那么这两种货币的汇率就应该是1英镑=2美元。由于货币的购买力主要体现在价格水平上,即货币购买力是价格水平的倒数,因此,购买力平价可以下式表示:

上述购买力平价表达式有一个重要缺陷,即一国的价格水平无法用精确的数量来表示。为此,卡塞尔又推导出了另一个表达式,并将其称作相对购买力平价,而将上述的等式称作绝对购买力平价:数学推导求导数:如果K=1,则绝对购买力平价成立;否则,相对购买力平价成立绝对购买力平价考察的是时点现象;相对购买力平价考察的时期现象。结论:

(1)如果能找到一个历史上符合A、B两国绝对购买力平价的汇率,即绝对购买力平价成立,并将其作为基期汇率,那么就可以根据以后一段时期里这两个国家的价格指数变动情况推算出这两国货币的当前的购买力平价。(2)如果绝对购买力平价不成立,只要导致汇率与绝对购买力平价偏差的因素具有稳定性,则相对购买力平价依然成立。

购买力平价论由于抓住了货币内在的特性──货币的购买力,即价格水平这一影响汇率的核心因素,并首次使理论汇率的确定得到了量化的尺度,因而长期以来一直深受学术界的推崇,占据主流地位,至今仍有极大影响。尤其是在严重的通货膨胀时期,购买力平价论的可靠性更为突出。罗纳德·麦金农:

自2005年7月到2006年年中,中国的物价水平只上涨了1%,而美国上涨了4.1%,其中3.1%的差异刚好接近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年度增幅3.3%。

中国应当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平稳上升,上升幅度为美国通货膨胀率与中国设定的通货膨胀率目标值之差。

——《中国金融》,2007.6

尽管如此,购买力平价论也存在许多缺陷。

首先,该理论的成立需要具备以下假设条件:(1)所有的货物和服务都可以进行国际贸易;(2)国际贸易可自由进行,不受任何限制;(3)国际贸易的交易成本,如运费和关税为0。在满足以上条件时,如果外汇交易的汇率明显偏离购买力平价,则经汇率换算以后,一国的相对价格水平就会与另一国出现极大偏差,这就为商品套购(commodityarbitrage)提供了机会,进而实现一价定律。

黄金套购

goldarbitrage

利息套购,简称套利

interestarbitrage

外汇套购,简称套汇

foreignexchangearbitrage

arbitrage不宜翻译成套利例如,假定外汇市场上的汇率是1英镑=1美元,偏离了上述的购买力平价,人们就会用英镑从英国购买大量的商品,并出口到美国,并把获取的美元在外汇市场上抛出,兑换成英镑。结果,英镑的汇率随之上升,而美元的汇率相应下降,直到与购买力平价相一致。这种现象就是所谓的“单价法则”,又称“一价定律”(thelawofoneprice或thelawofsingleprice),即在自由交易条件下,由于存在商品套购,任一商品在不同地方都只能是同样的价格。

事实上,上述假设条件并不存在。由于有些物品,如旅游资源是非贸易品(non-tradable),劳动力在国际间不能自由转移,再加上高昂的交易成本,使得许多物品的套购无法进行,这就导致汇率经常会偏离购买力平价。

例如,墨西哥的理发费用很低,但美国人依然在美国理发。其次,相对购买力平价的基期汇率难以确定,无可靠的标准可依。如果选定的基期汇率本身已经偏离绝对购买力平价,则由此算出的相对购买力平价必有很大误差。

第三,价格指数的选择亦无严格的标准,究竟应该以国内生产总值消胀指数(GDPDeflator)、批发价格指数、生产价格指数(PPI)还是消费价格指数(CPI),这很难从理论上提出科学的依据。

第四,购买力平价论把价格与汇率的关系完全看作是单向的因果关系(causalrelation),其中价格是因,汇率是果,这也有悖现实。实际上,价格与汇率之间是一种互为因果关系(interrelation),两者相互影响,汇率的变动反过来也会影响价格水平。例如外汇汇率上升以后,进口消费品和投资品的价格相应上扬,由此会推动国内价格水平的涨升。

最后,购买力平价论受到的最致命的抨击是其完全忽略了资本项目差额对汇率的影响。二次大战以来,随着整个世界货币化程度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提高,国际间的资本往来和金融交易的金额不断增长,其增长速度已远远超过了经常项目交易额的增长速度。因此,资本项目差额对汇率的影响作用正在日益增强。从发展趋势来看,购买力平价论作为一种传统的汇率理论,其有效性将会不断减弱。

综上所述,按照购买力平价论,在一定条件下,市场汇率会自然地向购买力平价这一理论汇率靠拢,换言之,两种货币的汇率的变动趋势会追随这两国的价格水平的变动趋势。但现实生活中经常有人本末倒置,试图通过精确计算购买力平价来人为地“发现”并以此确定一个“合理”的汇率水平。然而,由于绝对购买力平价根本无法精确计算,因此,迄今为止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成功地用购买力平价来确定其货币的汇率。

购买力平价与实际汇率的关系:

若绝对(相对)购买力平价成立,则两国价格水平的变动会等比例地导致名义汇率(S)的变动,因此实际汇率(Q)恒等于1(或常数),换言之,一价定律成立。

P*

Q=S──

P

若实际汇率和名义汇率的变动出现背离,这意味着购买力平价并不成立。

第四节利率平价论

抵补利率平价:远期差价由利差决定

设初始时 英镑的利率为10%;

美元的利率为8%;

外汇市场上的即期汇率为£1=$2;远期差价为平价,远期汇率也是£1=$2。

由于英镑的利率较高,由此就会形成获取利差为目的的资金从美国流向英国的套利现象。即期外汇市场上表现为抛售美元,争购英镑,导致英镑的即期汇率上升。为防止日后收回英镑本息时英镑汇率下跌,兑换成美元时发生亏损,套利者就会在远期外汇市场上将英镑兑换成美元。

结果,英镑的即期汇率上升,远期汇率下跌,直至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之比与这两种货币的利率之比恰好相等,套利者的无风险收益等于0,市场即恢复均衡。由此可使下列等式成立:

(远期汇率/即期汇率)

=1+美元利率/1+英镑利率

=美元到期本利/英镑到期本利

若英镑的即期汇率上升至£1=$2.02,且套利的期限为1年,按上述公式,1年期的远期汇率应为

2.02×(1.08/1.10)=1.98

结论:

利率较高的货币的远期差价应为贴水,利率较低的货币的远期差价应为升水。利率平价论的数学推导

注意汇率的标价法

利息套购(套利):在利率较低的市场获得资金,同时在利率较高的市场投放资金以获取利差收益的行为。

(1)抵补套利

(2)无抵补套利

抵补套利是利息套购与掉期业务的结合

上述讨论的是抵补利率平价(coveredinterestrateparity,CIP),其理论上的数学表达式为:

有些经济学家认为,即使用预期汇率取代远期汇率,在无抵补(风险中立或中性)的利息套购作用下,这种平价关系同样成立,这就是所谓的无抵补利率平价(uncoveredinterestrateparity,UIP),即

若再将风险溢价因素纳入UIP,就成为修正的无抵补利率平价。

利率平价论的成立意味着远期汇率的无偏性(forwardrateunbiasness)

人民币升值可以降低当前的通胀压力吗

外汇汇率与本国货币供应量成正比,与外国货币供应量成反比;

外汇汇率与本国国民收入成反比,与外国国民收入成正比;

结论

灵活价格货币论是对购买力平价论的推广,即汇率由两国的价格水平决定,而价格水平则取决于两国的实际货币余额。

影响经济的因素并非名义货币供应和需求,因为即使货币的名义供求数量不变,但若价格上升,则原有的货币数量就会相对不足,因此,在考察货币数量的实际变化时,必须将货币数量与价格水平进行比较,由此形成实际货币余额(即M/P)以及相应的实际货币余额的供应和需求。

粘性价格货币模型:假定资本可以充分流动

●货币市场均衡:价格与本币汇率正数相关

价格上升→实际货币余额下降→利率上升→资本流入→本币汇率上升

●商品市场均衡:价格与本币汇率负数相关

价格上升→需求减少

本币汇率下跌→需求上升

实际汇率不变,商品市场均衡

粘性价格与汇率过调现象

粘性价格货币模型的启示:

1.解释了汇率在短期里过度波动的原因;

2.汇率在短期里可能偏离长期均衡点;

3.汇率在短期里受货币供求(利率变动、资本流动)影响较大,而货币供求又缺乏稳定性,故汇率在短期里容易出现过度波动。第六节汇率的资产组合论

一、资产组合论概述

二、资产组合论的基本模型

三、对资产组合论的检验与评价第七节

新开放宏观经济学的汇率理论

一、新开放宏观经济学的创新点二、新开放宏观经济学的汇率理论创新

三、新开放宏观经济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八节汇率的微观分析

一、宏观汇率理论的缺憾

“完全信息”和共识信息;

⊙信息融入汇率的过程是“黑箱”;

“交易量谜团”⊙“汇率制度谜团”,又称“过度波动谜团”;

⊙假设无抵补利率平价成立,远期汇率无偏性;

⊙远期差价谜团、远期汇率无偏性谜团、远期升水谜团或远期贴水谜团、“Fama谜团”二、微观分析的基本思路

(一)外汇市场的层次

(二)指令流

(三)三回合交易模型

(四)信息融入即期汇率的机制

人民币升值对证券市场的影响第五章

国际收支理论与学说

第一节弹性论

弹性分析法示例

假定:本币贬值10%;

进出口价格均以本币计值;

EM表示进口需求的价格弹性;

Ex表示出口需求的价格弹性。

例1EM+Ex=0.5+0.5=1

相对价格数量变动差额

进口+10%-5%支出5%

出口0 5%收入5%

合计

0

结果:贸易收支不变

例2Em+Ex=0.6+0.5=1.1

相对价格数量变动差额

进口+10%-6%支出4%

出口0 5%收入5%

合计 1%

结果:贸易收支改善

例3Em+Ex=0.4+0.5=0.9

相对价格数量变动差额

进口+10% -4%支出6%

出口05%收入5%

合计 -1%

结果:贸易收支恶化

进出口需求的价格弹性不足意味着贸易条件恶化由马歇尔—勒讷条件又可反证出一个推论:如果一国的进出口需求的价格弹性的绝对值之和小于1,则通过本币升值引发的进口价格的相对下降和出口价格的相对上升同样有助于改善贸易收支,这一推论可称为“反向马歇尔—勒讷条件”

形成J曲线效应的原因1、对汇率波动作出反应的时滞;2、决策过程引起的时滞;3、货物发运的时滞;4、补充存货的时滞;5、生产过程的时滞;6、以本币计值导致的收汇减少。结论:马歇尔—勒讷条件在短期里不存在。

第二节贸易乘数论

贸易乘数的推导

开放经济中宏观经济的均衡条件为:

Y=C+I+G+X-M(1)

设C是Y的线性函数:

C=C0+cY

(2)

式中,C0为自主性消费量,c为边际消费倾向。

再设M是Y的线性函数:

M=M0+mY(3)

式中,M0为自主性进口量,m为边际进口倾向。

将等式(2)和(3)

代入等式(1),再求解Y,得:

1

Y=───(C0+I+G+X-M0)

(4)

1-c+m

出口的增加会导致收入的增加,

1

Y+△Y=───(C0+I+G+X+△X

-M0)

1-c+m

11

Y+△Y=───△X+───(C0+I+G+X-M0

1-c+m1-c+m

等式两边减去Y(等式4):

1

△Y=───△X

1-c+m

△Y1

──=───(5)

△X1-c+m

该等式就是贸易乘数。

由于进口和消费是收入的组成部分,因此,c+m<1,且c>m,即等式(5)的分母小于1,所以

1

───>1

1-c+m

亦即

△Y

──>1

△X

结论:

从等式(5)可知,一国的出口可通过贸易乘数使国民收入得到扩大。

B=(X-M0)•(1-c)/(1-c+m)

-(C0+I+G)•m/(1-c+m)

结论:

出口的增加有助于改善贸易收支,而自主性消费(C0)

、自主性进口(M0)

、私人投资(I)和政府支出(G)的增加则会恶化贸易收支。

第三节国际收支的吸收论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均衡模型可以表示为:

Y=C+I+G+X-M

亚历山大把(C+I+G)定义为吸收(A),把(X-M)用贸易差额(B)表示,就得到吸收论的表达式:

Y=A+B

或B=Y-A

与吸收论类似的一种分析国际收支的思路是“双缺口模型”:

宏观经济均衡模型可以表示为:

支出Y=C+I+G+B

(1)

或收入Y=C+Sp+T

(2)

等式(2)-(1):

B=Sp+(T-G)-I

B=Sp+Sg-IB=S-I

即S-I=X-M(3)等式(3)表示储蓄投资缺口(S-

I)必然等于外汇收支缺口(X-

M)。换言之,一国的超额储蓄造成的超额供应可以通过等量的出口净额得到消化,反之,一国的储蓄不足形成的超额需求则可凭借进口净额得到维持。

近年来中国的贸易收支的持续顺差和美国的贸易收支的持续逆差似乎可以用这个模型予以解释。1980年代,美国的消费占GDP的比重为67%,2005年达到72%;1995年美国的个人储蓄为4%~5%,2004年仅为0.2%,2005年甚至为负数。过度的消费超出了生产能力,必然表现为大规模的进口,导致贸易收支的巨额逆差。预计2006年贸易逆差占GDP的比重上升到6.6%。按照这一比重,美国对外净负债在未来10年将达到GDP的50%,未来25年将超过100%。

相反,2006年中国的居民消费需求占GDP的比重下降到38%,为历史最低点。

美国的国内储蓄率与投资率

35%美国人被“讨债公司”追债

刘莉

发表于2014-07-3108:18

美国是一个超前消费大国,借贷消费、寅吃卯粮的消费方式是美国消费者最显著的特点,没有之一。

曾听有人戏言,典型美国人月收入的90%用于消费,10%用于还贷以及利息,终其一生债务也是还不完的,但至少活着的时候日子也过得不算太坏;还听人开玩笑说,非典型的亚裔美国人如果哪天商量好了一起去银行提款,那么各大美国银行的存款都将一下子被提空。虽说是笑话,有夸张的成分,但由华盛顿智库城市研究所(UrbanInstitute)编写的关于美国人债务违约的研究报告也反映了同一个问题。

中国的储蓄率第四节货币论

Ms=Md

Md=P·L(Y,i)

Ms=

·(D+R)

·(D+R)=P·L(Y,i)

R=-

D

B=-

D

汇率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Md=E·P*·L(Y,i)

当E上升为E

时,Md随之上升,造成货币供不应求,根据前面的说明,这进一步导致外汇储备的上升和国际收支顺差的出现。因此,一国可以通过调整汇率以改善国际收支。第五节国际收支的政策配合论

一、政策配合论的基本思想

短期里,一国的内部失衡可以通过外部的反向失衡予以弥补,从而使整个宏观经济依然能维持均衡格局。

一国的贸易收支不可能维持永久性失衡。所以,宏观经济的均衡最终必须依赖外部均衡和内部均衡的同时实现。

米德冲突和丁伯根法则

表5-5内部失衡与外部失衡的各种组合

情形内部失衡外部失衡1经济衰退或失业增加经常项目逆差2经济衰退或失业增加经常项目顺差3通货膨胀经常项目逆差4通货膨胀经常项目顺差二、斯旺模型

经验法则:支出增减政策和支出转移政策的搭配区域经济状况支出增减政策支出转移政策Ⅰ通货膨胀、贸易收支逆差紧缩本币贬值Ⅱ经济衰退、贸易收支逆差扩张本币贬值Ⅲ经济衰退、贸易收支顺差扩张本币升值Ⅳ通货膨胀、贸易收支顺差紧缩本币升值三、蒙代尔模型经验法则: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区间经济状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Ⅰ通货膨胀、国际收支顺差紧缩扩张Ⅱ经济衰退、国际收支顺差扩张扩张Ⅲ经济衰退、国际收支逆差扩张紧缩Ⅳ通货膨胀、国际收支逆差紧缩紧缩

第六章汇率制度

第一节汇率制度的类型

一、固定汇率制度

(一)固定汇率制度概述

固定汇率制度(FixedExchangeRateSystem)是以某些相对稳定的标准或尺度,如货币的含金量作为依据,以确定汇率水平的一种制度。由于据此确定的汇率水平一般不会轻易发生大幅度变动,故称为固定汇率制度。(二)货币局制度

香港的联系汇率制

《国际金融报》(2012年06月15日

01版)

香港金融管理局前任总裁任志刚日前一篇《香港货币体制的未来》的文章,对香港当前实行的港元与美元的联系汇率制度提出质疑。认为可考虑将联汇制与人民币或其他货币一篮子挂钩,实施浮动汇率。

(三)美元化(无独立法定货币,Noseparatelegaltender)

2015年07月10日新华网

2009年初津巴布韦联合政府正式宣布弃用津元,允许使用外国货币,成为世界上少有的流通多种货币的国家。美元和南非兰特目前是津巴布韦的流通货币。

2014年津巴布韦央行代行长曾表示央行有意允许包括中国人民币、印度卢比和澳大利亚元等外国货币在津境内流通。

二、浮动汇率制度

1.自由浮动和管理浮动

2008.6.11《上海证券报》:

面对美元汇率的持续下跌,美国财长保尔森表示:绝不排除干预汇市的政策。

7国集团联合干预日元汇率《国际金融报》,2011年7月26日,

第2版

7月25日,美元兑日元逼近78.10,创4个月来新低。日本央行(BOJ)行长白川方明随即表示,将密切关注日元涨势,防止升值过快影响日本出口、企业营收及消费信心。

日本财务相野田佳彦也于7月24日表达了对日元升值过快的担忧,他表示,必要时会采取果断措施干预汇市。

《新民晚报》,2011年8月4日,A9版

日本财务大臣野田佳彦今天宣布,日本政府和央行当天上午在外汇市场售出日元,以阻止日元进一步升值。

2.单独浮动、钉住浮动和联合浮动

钉住一篮子货币

有的发展中国家为了稳定与一些国家,而不是某单一国家的经济往来,就选择若干种同本国经济贸易关系密切的国家的货币和对外支付使用最多的货币,以加权平均的方法组成一个货币篮(CurrencyBasket)或者直接以特别提款权或欧洲货币单位(现为欧元)作为货币篮,并将本国货币钉住该货币篮,使本国货币与这些外币的汇率保持相对的稳定,而对其他国家的货币则随该货币篮浮动。

钉住浮动汇率制度和联合浮动汇率制度虽然在字面上被冠以“浮动”二字,而且实行这种汇率制度的国家的货币的汇率也确实对“货币锚”(CurrencyAnchor)以外或区外货币上下浮,但从实质上看,由于这些国家的货币与经济关系最密切的其他国家的货币的汇率保持着稳定的汇率关系,货币当局又频繁地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干预,因此,从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方面看,这种汇率制度在性质上更接近于固定汇率制度而不是浮动汇率制度。三、中间汇率制度

(一)汇率目标区:强政府和蜜月效应

弱政府和离婚效应

(二)爬行钉住

IMF:AnnualReportOnExchangeArrangementsAndExchangeRestrictions_2010

把中国列为类爬行钉住制度(Crawl-likearrangement)

(三)爬行带内浮动

(四)BBC规则

四、汇率制度的具体分类第二节不同汇率制度评析

一、货币局制度评析

(一)货币局制度的主要特征

(二)货币局制度的优劣

二、对美元化的评析

三、浮动汇率制度的利弊

浮动汇率制度的优势

1、有助于发挥汇率对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作用。

当一国发生国际收支逆差,外汇市场上就会出现外汇供不应求,在浮动汇率条件下,汇率就会迅速作出反应,通过外汇汇率的上浮,可刺激外汇供应,抑制外汇需求,国际收支趋于平衡。

此外,对外经济管理也变得简便易行,灵活主动。可见,浮动汇率制度可避免货币当局不恰当的行政干预或拖延实行调节措施,以及由此形成的汇率高估(overvaluation)或低估(undervaluation),以至国际收支迟迟得不到改善。平价制度下的汇率调节

2、防止国际游资的冲击,减少国际储备需求。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国际游资,尤其是投机资金往往通过抛售软货币(又称软通货,SoftCurrency),即可能发生贬值的货币,抢购硬货币(又称硬通货,HardCurrency),即可能出现升值的货币,以便从中谋利。

而且,投机者常常表现出一致的行为,即共同抛售某一种货币,抢购另一种货币,形成所谓“单向投机”(One-waySpeculation),杀伤力极大。由此会导致软币国家出现货币危机,国际储备大量流失。

而硬币国家的货币当局则被迫行外汇干预,收进外币,投放本币,最终酿成输入型通货膨胀(ImportedInflation)。国际金融市场也会因此而动荡不宁。

在浮动汇率条件下,由于软货币的汇率会及时下跌,硬货币的汇率及时上升,从而可化解国际游资的冲击。而且,货币当局没有必须进行外汇干预的义务,因而不必保留过多的国际储备。

3、内外均衡易于协调。

在一国经济出现衰退,国际收支存在逆差时,在固定汇率条件下只能通过紧缩性的财政货币政策来改善国际收支,但这却会加剧经济衰退。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可由汇率来调节,实现对外均衡,国内均衡则可依赖财政货币政策,内外均衡就不致发生冲突(米德冲突;丁伯根法则)。此外,在固定汇率制度下,紧缩政策或扩张政策的效能常常会因外资的流入或流出而受到削弱。

在汇率浮动时,外汇汇率的急剧下跌使外汇持有人处于不利的汇兑地位,因而可抑制外汇的流入。而在外汇大量流出之际,外汇汇率会相应上升,抑制资金流出。显然,浮动汇率可避免资本流动对政策效能的不利影响。

浮动汇率制度的弊端

1、不利于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

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的经常波动及其水平难以预测,使国际贸易和投资的成本、收益不易准确核

算,原先有利可图的交易会因为汇率的变动反而蒙受亏损,因而人们不愿缔结长期贸易和投资契

约。

进出口商不仅要考虑进出口货价,而且要注意避免汇率风险。由于要考虑到汇率的变动趋势,往往报价也不稳定,还容易引起借故延期付款或要求减价、取消合同订货等现象。这种状况显然阻碍了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

2、助长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投机活动。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虽然“单向投机”不复存在,但汇率波动的频率和幅度的加大却为日常的外汇投机活动提供了机会。

3、可能引发竞相贬值。

在浮动汇率条件下,一国往往可通过调低本币汇率的方法来改善国际收支,但这会使其他国家的

国际收支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其他国家也会竞相调低本币汇率,引发周而复始的竞相贬值

(CompetitiveDevaluation)现象。

合成谬误(CompositeFault,n-1problem)外汇网

(G20)公报草案:G20承诺避免使用竞争性货币贬值政策

20国集团(G20)周三(2010年10月20日)公布的公报草案显示,G20财长和央行行长承诺“避免使用竞争性货币贬值政策”,这意味着G20在“货币战争”的问题上已采取了明确的立场。

4、诱发通货膨胀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政府为了维持汇率水平,就不能以可能引发通货膨胀的速度增加货币供应量,以免本币受到贬值压力,这就是所谓的货币纪律约束(MonetaryDiscipline)。

但在浮动汇率制度下,由于国际收支可完全依赖汇率的自由浮动而得到调节,在缺乏货币纪律约束的情况下,货币当局就会偏好采取扩张性政策来刺激国内的经济增长,而不必顾忌其对国际收支的不利影响。

本币汇率的下浮固然有助于改善国际收支,但进口商品的价格却会上扬,由此又带动国内价格水平的涨升(恶性循环),而在价格刚性(PriceRigidity)的作用下,货币汇率上浮的国家的价格水平并不下跌(棘轮效应,RatchetEffect)。这种种因素都会推动整个世界的通货膨胀。第三节最优货币区理论

一、货币区与最优货币区

二、最优货币区理论

蒙代尔:生产要素的流动性

麦金农:经济开放度

英格拉姆:金融一体化

哈伯勒和弗莱明:通货膨胀率

凯南:产品多样化

欧债危机表明,财政政策的一致性同样是最优货币区的重要条件,这一点以前没有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三、

GG-LL模型

新民晚报,2001.8.17

非洲中央银行行长会议宣布:非洲计划在2021年实现单一货币

东亚货币合作与最优货币区/070526/166/meow.html

第四节汇率制度的选择

一、浮动恐惧症

二、中间制度消亡论

三、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四、三元难题

第五节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

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特点:

1.客户通过银行买卖外汇;

2.银行通过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平衡头

寸;

3.中国人民银行通过中国外汇交易中

心买卖外汇,稳定汇率;

4.实行钉住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

5.资本项目的外汇交易受到严格管制。

人民币汇率走势第六节外汇冲抵干预

一、外汇干预

二、冲抵干预概述

冲抵干预

无冲抵干预

全额冲抵干预

部分冲抵干预

三、我国央行的外汇干预

冲抵方法:

国债

央行票据

回购(正回购:收缩;逆回购:扩张)

存款准备金比率

第七章国际储备

第一节国际储备的涵义及特征

一国货币当局所实际持有的、不以本币标价的、流动性较好的、可直接或通过有保证的同其他资产的兑换而在对外支付时为各国所普遍接受的金融资产。

厉以宁的观点

外管局投资对冲基金

赚入储备(EarnedReserve)

通过向外国居民提供商品和服务所获

取的国际储备。

自有储备(OwnedReserve)

最终所有权完全属于本国货币当局的

国际储备,主要来源于经常项目顺差。

自有储备主要由赚入储备构成,但有

少量属其他来源,如特别提款权。

借入储备(BorrowedReserves)

以负债方式获得的国际储备,其最终所有权属外国居民。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国际投资头寸表,截至2012年6月末,我国对外金融资产49462亿美元,对外金融负债31974亿美元,对外金融净资产17488亿美元,储备资产33148。净资产<储备资产,表明有15660亿美元属借入储备。

国际储备既可以表现为流量,也可以表现为存量,即总量。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体现的是国际储备的流量概念,是不断发生的国际经济交易的累计结果,即增减变化,体现为增量。

国家外汇管理局规定,国际收支平衡表只记录因交易而发生的储备资产变化,非交易活动引起的储备资产变化则通过国际投资头寸表得当反应。

国际储备的存量与流量

借方贷方差额

经常项目-95

资本项目100

平衡项目

官方储备0

误差与遗漏-5

合计0

在浮动汇率条件下,官方储备不会发生变化,如果不考虑误差与遗漏,经常项目差额应该等于资本项目差额。《国际金融报》(2011年07月27日

01版)

第一季度外汇储备增加了1973亿美元,来自国际收支交易的新增外储为1380亿美元,其中的差额597亿美元为已有外汇储备的资产价格变动和汇率变动引起的增值。

第三季度外汇储备变化国家外汇管理局(2011):

2001-2010年我国非银行部门结售汇顺差累计达到2.62万亿美元,占同期外汇储备增量的94%,2010年该比例为85%

国际储备的增减与一国的汇率制度密切相关。在完全的自由浮动汇率条件下,一国的国际收支会随汇率的变动而自动获得平衡,因而国际储备不会发生增减变化。但是如果一国的货币当局通过外汇市场以买卖外汇的方式,即所谓的外汇干预(foreignexchangeintervention)来影响汇率,国际收支就无法自动取得平衡,在这种情况下,国际收支的差额就会转化为储备资产的增减。

国际清偿能力的定义:

一国在不至使国民经济的结构受到严重破坏的前提下获得国际支付手段,以平衡国际收支的能力。

国际清偿能力的表现:

1、该国所实际持有的、可以计量的国际储备;

2、该国通过其他国家政府、国际金融机构和国际金融市场筹措外债的能力;

3、该国货币当局在必要时能够动员的本国商业银行或其他私营部门所持有的外汇和黄金以及对外长期债权;

4、在本国货币可以自由兑换的条件下,外国居民愿意持有该种货币的意愿;

5、一国通过提高利率水平或改变利率的期限结构等方法以吸引资本流入的程度;

6、刺激侨汇收入增加的各种可行的措施;

7、潜在的出口能力等等。

国际清偿(能)力:一国货币当局动员和筹措对外支付手段的潜在能力。

国际储备强调现实性,国际清偿力着重于可能性。

国际清偿力有两部分内容组成:

1、无条件国际清偿力,即国际储备;unconditional

2、有条件国际清偿力,即筹措对外支付手段的能力。conditional

因此,国际清偿力是一个比国际储备的内涵和外延更广的概念,能更完整地反映一国的对外支付能力。

第二节国际储备的构成及现状

(一)黄金储备

黄金由于(1)历史惯性和(2)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因而仍然被各国用作储备资产,但其流动性和收益性较差,所以在储备资产中的重要性正在不断减弱。

收益性:黄金难以估值

(二)外汇储备

(三)特别提款权

1、是基金组织发行的记账单位,非实体货币

2、价值由4种货币的加权平均值确定

3、按成员国的份额(Quota)分配

4、可在成员国之间或对基金组织支付

周小川有关非主权货币的建议

中国IMF份额由第六升至第三

(四)储备头寸:对基金组织的权益

第三节国际储备管理

国际储备不足,容易使本国经济在受到外来冲击时出现剧烈振荡,但国际储备过多,也有不利之处,如资源闲置、引发货币过度发行等。

据2007年3月19日《上海证券报》载:

摩根士坦利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称:中国买入美元资产,这意味着中国正补贴着美国的利率;同样,中国在产品方面也在向美国提供补贴。

持有国际储备的机会成本:

静态机会成本与动态机会成本

特里芬在1947年就撰文提出了国际储备需求会随世界贸易增长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建议以国际储备与进口的比率(R/MRatio)作为衡量国际储备充裕程度的指标。

后来,他在《黄金和美元危机》这一经典著作中更完整地提出了这一观点。在该书中,他根据对一些国家国际储备和进口状况的长期观察,形成了所谓的“经验法则”(ruleofthumb),即当一国的国际储备与进口的比率在40%以上时就具有充分的能力维持其货币的可兑性,当这一比率低于30%时,一国政府就很可能采取外汇管制措施。

后来,有些学者又在此基础上稍作推广,将国际储备的最优水平引申为能否满足3~4个月的进口支付,即以5~30%的储备与进口比率为标准,若过度偏离这一标准,就可认为国际储备短缺或过剩。

2012年我国的进口额为1.8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总额为3.2万亿美元,能满足20个月的进口。

以储备与进口的比率来衡量国际储备是否充裕,并不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国际储备主要是用于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的一种缓冲库存(BufferStock),而不是用于贸易融资的交易余额。

如果一国的国际收支能维持持续的平衡,则其进口额的增加并不需要国际储备量的相应增加。换言之,除非逆差额的增长与进口额成比例,否则,储备与进口的比率的下降就未必表示储备短缺状况的恶化,因为这种下降完全可能是由以下

因素造成的,如:

(1)弥补国际收支逆差变动的国际储备需求的上升速度低于贸易规模的增长速度;(2)基期的国际储备存在过剩现象;(3)持有国际储备存在规模经济。由此可见,即使是从贸易的角度来看,撇开出口,单纯以进口作为衡量国际储备最优水平的依据显然有失偏颇。

此外,国际储备在功能上是为不确定的将来提供安全保障,以防不测之需,进口额作为已经发生的指标很难据以推断一国未来的对外经济状况。

历史数据表明,整个世界的国际储备量与进口额之间并不存在稳定的联系,储备与进口的比率表现出了剧烈的起伏波动。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影响国际储备量的其他变量太多。

此外,不同时期的国际收支调节弹性也大相径庭。例如与1919~24年的浮动汇率时期相比,1927~29年金本位时期的储备与进口的比率就会有很大的差异。

即使从经常项目来看,一国的对外支出也不限于进口,服务和借款利息也是必须支付的项目,有些外债较多的国家的利息支出占支出总额的比重高达20%。

因此,任何反映一国国际储备的相对充裕性的比率都应该使用“对外支出总额(GrossExternalExpenditures)”作为计算标准。这包括所有的对外支付项目,如进口商品、外国居民提供的服务、对外借款的利息、外来投资的利润、官方的对外支出、官方和民间的单边转移等,即经常项目的所有借方合计数。

储备与进口的比率的另一个主要的缺陷是忽视了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在现代世界经济一体化条件下,国际间的资本流动正以惊人的速度急剧增长,其数量已成倍超过整个世界的国际储备量。

在这种情况下,各国为防止资本流动对本国的冲击,必须持有一定数量的国际储备,以满足外汇市场干预的需要。为了弥补储备与进口比率的缺陷,一些学者又建立了若干包括国际储备的趋势变动和存量调整的指标作为补充,如国际储备与货币供应量的比率;国际储备与对外短期负债的比率;国际储备与国际收支差额的

比率等。

但是这些比率同样未能有力说明其本身所含的哪些内容能构成最优水平,也未能说明什么因素最能影响最优水平。因此,仅仅根据这些比率无论是得出某一时点还是某一时期的结论,都是相当值得怀疑的。

储备与进口比率虽然存在种种致命的缺陷,不能作为衡量国际储备最优水平的可靠指标,但其揭示了出口与国际储备在一定程度上的相互关系,因而具有部分的参考作用。此外,该项比率简便易行,操作性强,在目前尚无其他实用方法可以替代的情况下,在有限的范围内利用该指标作为国际储备最优水平的一种粗糙的估算工具还有一定的价值。国际储备结构管理的目标:安全性

货币当局对特定储备资产的控制和支配程度的充分性。

如果一种储备资产在用于对外支付时有可能受到约束和限制,则其货币功能就会受到削弱,这种资产的安全性也就相应下降。黄金储备的安全性优于外汇储备,持有人对其具有充分的控制力和支配力。如果一国的黄金储备存放在国外,则其安全性也可能受到不利影响。2013年02月26日东方早报

自2012年5月以来,外汇局通过在英国注册的全资子公司GingkoTreeInvestmentLtd.已作出至少四笔投资,投资对象包括水务公司、学生公寓,以及伦敦和曼彻斯特的写字楼,涉及金额超过16亿美元。

据透露,国家外汇局的计划是把大约5%的外汇储备资金分配给另类投资,例如私募和房地产。

问题讨论:你是否赞同这种做法?

对我国外汇储备的讨论:

1.外汇储备持续大幅度增长,总量达到世界第一。

我国外汇储备增加状况

2.除了资本项目,贸易收支顺差也成为外汇储备的重要来源。

3.学术界的主流观点认为我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过多,但仍然有部分学者对此持否定观点。

4.人民币升值、国际收支顺差、外汇储备急增和流动性过剩已成为相互紧密关联的问题引起广泛关注。

外汇占款:

金融机构(包括央行)买进外汇时投放的人民币数量,也就是以人民币计价的外汇的数量。

在讨论我国的外汇储备时,外汇占款通常指央行因买入外汇所投放的人民币数量。

金融机构外汇占款=

商业银行外汇占款(代客结售汇差额-向央行结售汇差额

+

央行的外汇占款(对央行的结售汇差额)

截至2012年9月,我国金融机构外汇占款258533.48亿元,其中央行外汇占款236669.93亿元,其它金融机构的外汇占款21863.55亿元。

/publish/diaochatongjisi/3767/index.html

文献讨论1外汇占款的增加导致CPI上升证券时报2013-03-20

中国人民银行昨日公布的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央行外汇资产增加了3515.06亿元。

据央行此前公布的全口径外汇占款数据,我国金融机构1月新增外汇占款6836.59亿元,创出历史最高水平,是外汇占款连续第二个月上涨,并超过2012年全年的新增外汇占款4946.47亿元。外汇管理局网站:

2013年1月,银行代客结汇1818亿美元,售汇892亿美元,结售汇顺差926亿美元;银行自身结汇66亿美元,售汇612亿美元,结售汇逆差546亿美元。同期,银行代客远期结汇签约312亿美元,远期售汇签约218亿美元,远期净结汇94亿美元。

2013年1月,境内银行代客涉外收入2639亿美元,对外付款2085亿美元,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顺差554亿美元。2011年11月,银行代客结汇为1289亿美元,银行代客售汇为1297亿美元,银行代客结售汇逆差为8亿美元。这是该数据自2010年1月按月公布以来的首次逆差。

国家外汇管理局2012年1月2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12月,我国银行代客结汇为1425亿美元,银行代客售汇为1578亿美元,银行代客结售汇逆差为153亿美元。这也是我国银行代客结售汇连续第二个月逆差。周小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