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5年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模拟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统编版2025年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模拟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统编版2025年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模拟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统编版2025年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模拟测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统编版2025年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模拟测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升初模拟测试卷-2025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选择题(共6小题)

1.(2024•本溪)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则除(ti)栅栏(zhd)苔葬(xian)狼吞虎口日(yan)

B.蒙古(meng)酵母(xiio)虬枝(qiil)含情,脉(mb)

C.地域(yu)阿洁(jiao)裸露(luo)锲而不舍(q论)

D.慷慨(kai)褴褛(Ian)鸣口转(zhuan)苍劲有力(jing)

2.(2024•本溪)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神机妙算摸拳擦掌养尊处优手急眼快

B.不记其数金碧辉煌应接不暇理所当然

C.热血沸腾死得其所见微知著截然不同

D.全神贯注曝露无遗完美无瑕排山倒海

3.(2024•湖北)与其它句子表达方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五一小长假,襄阳北街人流如织,整个襄阳的人都涌上了街头,热闹非凡。

B.观看女排比赛时,我紧张得心都快提到嗓子眼了。

C.羽毛球公开赛即将开赛,我追不及待地打电话告诉“羽毛球迷”哥哥。

D.研究人员根据模型测算海底可能堆积多达1100万吨塑料垃圾。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心、察得像

〃纹一样。

4.(2024•湖北)下列中华传统习俗与寓意,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A.元宵节吃汤圆---平安团圆

B.清明节扫墓一一缅怀先人

C.中秋节吃月饼——年年有余

D.除夕夜守岁一一辞旧迎新

5.(2024•湖北)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为是其智弗若与?孰为汝多知乎?

B.我以日始出时本人近我欲乘风归去

C.江上往来人,但爱妒鱼美。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D.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好电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6.(2024•舞钢市)下列排序中正确的一项是()

①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

②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

③月光洒落在长江里。

④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万点光斑在跳动。

⑤夜深入静,我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

A.⑤④②①③B.⑤④③①②C.⑤②④①③D.⑤②③④①

二.填空题(共4小题)

7.(2024•长垣市)读拼音,写词语。

人的一生会有很多“朋友”相伴:shuji是朋友,潜心阅读可以获得知识,走向未知

的lingyu;大自然是朋友,仔细观察,就能从sikongjianguan的

现象中jidnweizhizhu,有所发现;苦难也是朋友,只要你勇敢地面对,kongzh

i好自己的情绪,Hzhi处理,就能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8.(2024•琪县)选出句中破折号的作用。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语音的延长

C.表示意思的转变

(1)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周一一总一一理

(2)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一一是有人偷了他们吧:

(3)今年的“五一”过得真快活!一一咦,你为什么没出去?

9.(2024•巧家县)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①万_______更新②见微知

③—____喜若狂④走马_______花

⑤一____湖四海⑥不可思

(1)国庆节这天,来自——的人们欢聚在天安门广场,一同庆祝祖国母亲的生日。

(2)传统文化不能局限在过去的框架中,在的时代,传统文化也需要年轻化的表达。

10.(2024•顺平县)古诗词填空。

【雨中看人】烟蓑雨笠,诗中常客:“黑云翻墨未遮山,”是苏轼的喜悦;“天

街小雨润如酥,”是韩愈的欣喜;“渭城朝雨泡轻尘,”是王维

的离愁;“,润物细无声”是杜甫的赞叹。

【月中寄情】月有圆缺,触景生情:“移舟泊烟渚,”是孟浩然的羁旅之愁;

“,不知秋思落谁家”是王建的思乡之情;“明月别枝惊鹊,”是

辛弃疾的愉悦之乐。

三.语言表达(共1小题)

11.(2024•肥乡区)建设大院里水管漏了,院子里到处都是积水,修理师傅答应马上来修,结果等

了一下午才见到他的影子。他问住户:“现在情况怎么样?”一位主妇说:“还好,在等你的时

候,孩子们已经学会游泳了。”

(1)主妇的言外之意是

(2)假如你是这位修理工,你会回答:“"

四.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2.(2024•宛城区)阅读《匆匆》选段,完成练习。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

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一一洗手的时候,

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

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

上蹲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湄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

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见过了。

(1)选文的作者是,这段文字紧扣“"两个字,细腻地刻画

了O

(2)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把自己的情感融入等

一系列寻常的小事中,形象地写出了o

(3)仿照画横线的句子,写一写自己对时间流逝的感触。

(4)选文连用“跨”“飞”“溜”“闪”四个动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13.(2024•宛城区)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擦不掉的鼓励

①十八年前,我还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小孩,自认为对画画独具天赋,意识深处有一个当画家的梦。

②那时候家里太穷,买不起画笔和画纸。于是在上学的时候,内心迸发出的画画冲动让我偷偷拾

起老师用过的粉笔头,在黑板上一展风采。

③有一天,一个戴着眼镜、长着鹰钩鼻子、笑嘻嘻的人头像出现在黑板上。同学们进来了,看着

这幅漫画哄堂大笑。因为大家知道,我画的是班主任老师-----位头发白了大半的老人。大家笑过后,

我开始害怕了,正想上去擦掉,老师却已大步走了进来。老师朝黑板上看了一眼,轻咳一声,眯起双

眼,表情严肃而凝重地说:“是谁画的?请站出来!”

④刹那间,教室里一片沉寂。谁都有种预感-----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⑤同学们紧绷心弦,始终没人应声,我吓得两腿发抖,准备迎接老师更为严厉的责骂。但没想到,

老师却微笑起来:“好,现在我再问一遍,这是谁画的?”同学们将所有的目光都聚向了我。半晌,

我才站了起来,嗫嚅地说:“是我。”然后惭愧地低下了头。

⑥老师来到我的身边,用手帕轻轻地抹净我沾满粉笔灰的脸,然后走向讲台,大声问道:“同学

们,你们看,这个人头像像谁呀?”

⑦同学们全都屏气息声,谁也不敢说像老师。于是,老师把目光转向了我:“你画的是我吗?”

⑧“是的。”我的声音细若蚊蝇。

⑨“那你说说,你画的是我什么时候的神态?”老师笑了,“不要怕,尽管说。”

⑩这时,我抬起头,看见了老师和颜悦色的脸。一时间,我忘了自己的过错,大声说道:“我画

的是老师高兴时的神态!”

⑪这时候,我看见老师笑着点了点头,眼神中满是赞许,我也笑了。我看了看老师,再扫了眼画

像,发现鼻子有一些偏差。我羞愧得红了脸。老师却手抚下巴,慢条斯理地说:“鼻子是大了点儿,

不过,这是漫画,漫画是允许夸张的。小画家敢于把我的鼻子拉长放大,说明他准确地抓住了我一个

最明显的特征。我们写作文也是同样的道理,抓住描写对象的基本特征去写,就能又简约,又鲜明。”

说着,他拿起粉笔,在嘴角处加了一道笑纹,立即,一个笑容可掬的人头像出现了。

⑫同学们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这时,老师向同学们打了一个手势,又说:“鱼儿在水里才能遨

游,我们这位小画家的画应该出现在哪里呢?应当出现在他的画本上,应当出现在学校的墙报上,应

当出现在漫画家的著作上。画在黑板上,往往容易产生不礼貌之嫌,而且也影响环境美。所以说,我

得擦掉它!”然后,我看见老师拿起黑板擦,往那个人头像擦去。随着那人头像一点一点地消失,我

的眼睛一点一点地湿润起来。老师那擦不掉的鼓励的话语,深深地留在我的心底。

⑬才八年后,我终于成了一名全国小有名气的青年画家。画作先是出现在画本上,然后是墙报上,

直至漫画家的著作上。逢人我便提起,是老师那个擦不掉的鼓励,让我实现了画家梦。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细读短文,回答问题。

1)“谁都有种预感-----场暴风雨即将来临”中的“暴风雨”指O

2)第⑥段中老师“来到我的身边,用手帕轻轻地抹净我沾满粉笔灰的脸”,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

(写出两个方面)

(3)文中第⑫段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

(4)短文第⑬段的结尾有什么作用?

(5)文中班主任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加以概括。

五.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14.(2024•东阳市)阅读。

魏文侯①与虞人②期猎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日:“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

将焉之③?”文侯日:“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

强。

(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文侯书》)

【注释】①魏文侯:战国时期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②虞人:侍卫。③焉之:到哪里。

(1)请你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魏文侯与虞人知猎

②乃往,身自胃之

(2)请你翻译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3)请结合文中内容分析一下,魏国为什么能成为当时的强国?

六.习作(共1小题)

15.(2024•即墨区)冰心说:“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每个人都曾拥有童年,那是生命长河中最美的浪花,是心中永不熄灭的灯塔。童年时光匆匆而过,

往事一幕幕浮现,那个曾经充满稚气与天真的自己仿佛还历历在目,令人难以忘怀。

请你以“那时的我真”(懂事、勇敢、自信、胆小、幼稚、冲动……)为题,

写一篇习作。

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回想一下事情发生的经过及自己的感受,然后写下来,把重点部

分写具体,注意详略,表达真实情感,文中不要出现真实姓名,不少于450字。

小升初模拟测试卷-2025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题号123456

答案CCCCCD

选择题(共6小题)

1.(2024•本溪)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剔除(tl)栅栏(zhd)苔野(xian)狼吞虎咽(yin)

B.蒙古(meng)酵母(xiao)乳枝(qiu)含情睥脉(mo)

C.地域(yu)皎洁(jiao)裸露(luo)锲而不舍(qie)

D.慷僻(kai)旗褛(Ian)鸣喉(zhuan)苍劲有力(jing)

【解答】A.有误,咽:读“ydn”,时,指使嘴里的食物或别的东西通过咽头到食管里去。读“yd

n”时,指口腔后部主要由肌肉和黏膜构成的管子。分成三部分,上段跟鼻腔相对叫鼻咽,中段跟

口腔相对叫口咽,下段在喉的后部叫喉咽。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路。也叫咽头。故“狼

吞虎咽”的“咽"应读"ydn”。

B.有误,蒙:读“m6ng”时,意为蒙胧。读“m@ng”时,意为欺哄。读“mdng”时,意为蒙古族。

故“蒙古”的“蒙”读作“m©ng”o“酵母”的“酵”应读“jido”。

C.正确。

D.有误,“鸣唠”的“喈”应读"zhudn”。

故选:Co

2.(2024•本溪)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神机妙算摸拳擦掌养尊处优手急眼快

B.不记其数金碧辉煌应接不暇理所当然

C.热血沸腾死得其所见微知著截然不同

D.全神贯注曝露无遗完美无瑕排山倒海

【解答】A.有误,摩拳擦掌:形容在采取某项行动或从事某项工作前,精神振奋、跃跃欲试的样

子。故“摸拳擦掌”的“摸”错误。手疾眼快:动作迅速,眼光敏捷。形容机灵敏捷。故“手急

眼快”的“急”错误。

B.有误,不计其数:没法计算数目。形容很多。故“不记其数”的“记”错误。

C.正确。

D.有误,暴露无遗:全部显露出来,一点也没有保留。多指坏人坏事完全暴露出来。故“曝露无

遗”的“曝”错误。

故选:Co

3.(2024•湖北)与其它句子表达方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五一小长假,襄阳北街人流如织,整个襄阳的人都涌上了街头,热闹非凡。

B.观看女排比赛时,我紧张得心都快提到嗓子眼了。

C.羽毛球公开赛即将开赛,我迫不及待地打电话告诉“羽毛球迷”哥哥。

D.研究人员根据模型测算海底可能堆积多达1100万吨塑料垃圾。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心辱得像

〃纹一样。

【解答】A、B、D项采用了形象生动的修辞手法,对事物进行了描绘和渲染,属于描写。

A项用“人流如织”“整个襄阳的人都涌上了街头”等词语形象地描绘了襄阳北街在五一小长假

期间的热闹场景。

B项用“心都快提到嗓子眼了”这一夸张的表达方式来形容紧张的心情。

C项只是平实地叙述了自己在羽毛球公开赛即将开赛时给哥哥打电话的事情,没有使用修辞手法

进行描绘或渲染,因此不属于描写,而是叙述。

D项用“心疼得像刀绞一样”来形象地表达听到大量塑料垃圾堆积海底的消息后的痛苦心情。

故选:C«

4.(2024•湖北)下列中华传统习俗与寓意,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A.元宵节吃汤圆一一平安团圆

B.清明节扫墓一一缅怀先人

C.中秋节吃月饼——年年有余

D.除夕夜守岁辞旧迎新

【解答】A、B、D正确。

C.错误。中秋节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

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

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

故选:C。

5.(2024•湖北)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为是其智弗若与?孰为汝多知乎?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我欲乘风归去

C.江上往来人,但爱妒鱼美。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D.今我来思,电雪霏霏。好明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解答】A选项中的两个“为"字,前者表示原因,可以理解为“因为“;后者是动词,表示“认

为所以A不满足条件。

B选项中的两个“去”字,前者表示距离,可以理解为“离“;后者是动词,表示''离开”或“前

往所以B也不满足条件。

D选项中的两个“雨”字,前者是指下雪,后者是是一种自然降水现象。所以D也不满足条件。

只有C选项中的两个“但“字,都是表示转折,可以理解为“只是所以,C选项中的两个加

点字意思相同。

故选:Co

6.(2024•舞钢市)下列排序中正确的一项是()

①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

②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

③月光洒落在长江里。

④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万点光斑在跳动。

⑤夜深入静,我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

A.⑤④②①③B.⑤④③①②C.⑤②④①③D.⑤②③④①

【解答】按照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排列,先写深夜“我”坐在甲板上“夜深人静,我悄悄地走到江

轮甲板上坐下来。”再写“我”看到月亮出来“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接着介

绍月亮“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

跳动。”最后写月亮照映的模样“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

约地展着。”

故选:D。

二.填空题(共4小题)

7.(2024•长垣市)读拼音,写词语。

人的一生会有很多“朋友”相伴:shuji书籍是朋友,潜心阅读可以获得知识,走向未知的

lingyu领域;大自然是朋友,仔细观察,就能从sikongjianguan司空见惯的现

象中jidinweizhizhu见微知著,有所发现;苦难也是朋友,只要你勇敢地面对,kongzh

1控制好自己的情绪,11zhi理智处理,就能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解答】答案为:

书籍领域司空见惯见微知著控制理智

8.(2024•琪县)选出句中破折号的作用。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语音的延长

C.表示意思的转变

(1)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周一一总一一理_B

(2)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一一是有人偷了他们吧:」

(3)今年的“五一”过得真快活!一一咦,你为什么没出去?_C

【解答】(1)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周一一总一一理

在这个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语音的延长。通过破折号的使用,可以感受到说话者在呼唤

“周恩来总理”时的情感投入和声音的拉长,表达了对周恩来的深切怀念。

(2)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一一是有人偷了他们吧:

这个句子中的破折号作用是表示解释说明。作者用破折号引出对前面问题的猜想或解释,即日子

之所以一去不复返,可能是被人偷走了,这样的表达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和思考空间。

(3)今年的“五一”过得真快活!一一咦,你为什么没出去?

在这句话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意思的转变。前半句分享了说话者五一节的快乐经历,而后半

句通过破折号转折,询问对方为何没有外出,从而改变了话题方向。

故答案为:

(1)B;

(2)A;

(3)C»

9.(2024•巧家县)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①万象更新②见微知著

③欣喜若狂④走马观花

⑤五湖四海⑥不可思」

(1)国庆节这天,来自⑤的人们欢聚在天安门广场,一同庆祝祖国母亲的生日。

(2)传统文化不能局限在过去的框架中,在①的时代,传统文化也需要年轻化的表达。

【解答】①万象更新②见微知著

③欣喜若狂④走马观花

⑤五湖四海⑥不可思议

(1)五湖四海:指全国各地。符合语境。

(2)万象更新:宇宙间的一切景象都换了新貌。形容初春的景象或欣欣向荣的形势。符合语境。

故答案为:

①象②著

③欣④观

⑤五⑥议

(1)⑤;

(2)①。

10.(2024•顺平县)古诗词填空。

【雨中看人】烟蓑雨笠,诗中常客:“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是苏轼的喜悦;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韩愈的欣喜;“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

新”是王维的离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杜甫的赞叹。

【月中寄情】月有圆缺,触景生情:“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是孟浩然的羁旅之愁;“今

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是王建的思乡之情;“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是辛弃疾的愉悦之乐。

【解答】“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出自宋代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其意思是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

珠碎石,飞溅入船。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出自唐代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意思是天

街上细密的春雨润滑如酥,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

“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出自唐代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其意思是渭城的早晨,

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自唐代杜甫《春夜喜雨》,其意思是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落下,

无声地滋润着春天万物。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出自唐代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其意思是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

沙洲旁,日落时新愁又涌上了心头。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其意思是今天晚上人们

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出自宋代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其意思是皎洁的

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仿佛听见了远处的蝉叫声。

故答案为:

白雨跳珠乱入船草色遥看近却无客舍青青柳色新随风潜入夜

日暮客愁新今夜月明人尽望清风半夜鸣蝉

三.语言表达(共1小题)

11.(2024•肥乡区)建设大院里水管漏了,院子里到处都是积水,修理师傅答应马上来修,结果等

了一下午才见到他的影子。他问住户:“现在情况怎么样?”一位主妇说:“还好,在等你的时

候,孩子们已经学会游泳了。”

(1)主妇的言外之意是你来得太晚了,院子里的水已经很深了

(2)假如你是这位修理工,你会回答:“我很抱歉,我现在马上去修理”

【解答】第一问:注意思考言外之意,抓住“学会了游泳”就是说水已经很深了。

第二问:要有礼貌,对自己的行为应该向业主道歉。

故答案为:

你来得太晚了,院子里的水已经很深了;

我很抱歉,我现在马上去修理。

四.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2.(2024•宛城区)阅读《匆匆》选段,完成练习。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

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一一洗手的时候,

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

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

上蹲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湄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

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见过了。

(1)选文的作者是朱自清,这段文字紧扣“匆匆”两个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的无

声流逝和作者对这种流逝的感慨。

(2)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自己的情感融入洗手、吃饭、沉默

等一系列寻常的小事中,形象地写出了时间在日常生活中悄然流逝。

(3)仿照画横线的句子,写一写自己对时间流逝的感触。

(4)选文连用“跨”“飞”“溜”“闪”四个动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解答】(1)本题考查作家及其作品。这段文字出自朱自清的散文《匆匆》。根据原文,“去的

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

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匆匆”,这个词贯穿全文,是文章的主题。

(2)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内容理解与概括。横线的句子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如“太阳他有

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赋予时间以生命力,形象地表达时间的流逝。

(3)本题考查句子仿写。例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时间以生命力,形象地表达时间的流逝。

可仿写作:漫步的时候,日子从脚步间溜走;看书的时候,日子从书页间滑落;聊天的时候,日

子从话语中飘散;当我回过神来,一天又悄无声息地消失了。

漫步的时候,日子从脚步间溜走:这句话模仿了原文中“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的结

构,通过“漫步”这一日常活动,形象地表达了时间在走路的过程中悄然流逝。

看书的时候,日子从书页间滑落:模仿了“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的结构,通过“看

书”这一活动,表达了时间在阅读的过程中慢慢消失。

聊天的时候,日子从话语中飘散:模仿了“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的结构,通过“聊

天”这一互动,表达了时间在交谈的过程中不经意地流失。

当我回过神来,一天又悄无声息地消失了:这句话总结了前面的分句,强调了时间的快速流逝,

与原文中的“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有异曲同工之妙。

(4)本题考查字词理解与赏析。

跨:这个动词用来形容时间像一个活生生的生物,能够跨过一定的距离。原文中“他便伶伶俐俐

地从我身上跨过”,形象地表达了时间在身体上快速移动的感觉。

飞:这个动词强调了时间的迅速流逝,原文中“从我脚边飞去了”,给人一种时间像风一样快速

掠过的感觉。

溜:这个动词则强调了时间的悄无声息,原文中“这算又溜走了一日”,让人感觉时间像小偷一

样偷偷溜走。

闪:这个动词强调了时间的短暂和瞬间,原文中“新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让

人感觉时间像闪电一样迅速闪过。

通过连用“跨”“飞”“溜”“闪”这四个动词,作者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迅速流逝,增强

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时间的匆忙和无情。同时,这些动词的使用也

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和动感,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体验到时间的流动。

故答案为:

(1)朱自清匆匆时间的无声流逝和作者对这种流逝的感慨;

(2)拟人洗手、吃饭、沉默时间在日常生活中悄然流逝;

(3)漫步的时候,日子从脚步间溜走;看书的时候,日子从书页间滑落;聊天的时候,日子从话

语中飘散;当我回过神来,一天又悄无声息地消失了。

(4)选文连用“跨”“飞”“溜”“闪”四个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时间的迅速流逝,增强了

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时间的匆忙和无情。

13.(2024•宛城区)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擦不掉的鼓励

①十八年前,我还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小孩,自认为对画画独具天赋,意识深处有一个当画家的梦。

②那时候家里太穷,买不起画笔和画纸。于是在上学的时候,内心迸发出的画画冲动让我偷偷拾

起老师用过的粉笔头,在黑板上一展风采。

③有一天,一个戴着眼镜、长着鹰钩鼻子、笑嘻嘻的人头像出现在黑板上。同学们进来了,看着

这幅漫画哄堂大笑。因为大家知道,我画的是班主任老师-----位头发白了大半的老人。大家笑过后,

我开始害怕了,正想上去擦掉,老师却已大步走了进来。老师朝黑板上看了一眼,轻咳一声,眯起双

眼,表情严肃而凝重地说:“是谁画的?请站出来!”

④刹那间,教室里一片沉寂。谁都有种预感一一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⑤同学们紧绷心弦,始终没人应声,我吓得两腿发抖,准备迎接老师更为严厉的责骂。但没想到,

老师却微笑起来:“好,现在我再问一遍,这是谁画的?”同学们将所有的目光都聚向了我。半晌,

我才站了起来,嗫嚅地说:“是我。”然后惭愧地低下了头。

⑥老师来到我的身边,用手帕轻轻地抹净我沾满粉笔灰的脸,然后走向讲台,大声问道:“同学

们,你们看,这个人头像像谁呀?”

⑦同学们全都屏气息声,谁也不敢说像老师。于是,老师把目光转向了我:“你画的是我吗?”

⑧“是的。”我的声音细若蚊蝇。

⑨“那你说说,你画的是我什么时候的神态?”老师笑了,“不要怕,尽管说。”

⑩这时,我抬起头,看见了老师和颜悦色的脸。一时间,我忘了自己的过错,大声说道:“我画

的是老师高兴时的神态!”

⑪这时候,我看见老师笑着点了点头,眼神中满是赞许,我也笑了。我看了看老师,再扫了眼画

像,发现鼻子有一些偏差。我羞愧得红了脸。老师却手抚下巴,慢条斯理地说:“鼻子是大了点儿,

不过,这是漫画,漫画是允许夸张的。小画家敢于把我的鼻子拉长放大,说明他准确地抓住了我一个

最明显的特征。我们写作文也是同样的道理,抓住描写对象的基本特征去写,就能又简约,又鲜明。”

说着,他拿起粉笔,在嘴角处加了一道笑纹,立即,一个笑容可掬的人头像出现了。

⑫同学们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这时,老师向同学们打了一个手势,又说:“鱼儿在水里才能遨

游,我们这位小画家的画应该出现在哪里呢?应当出现在他的画本上,应当出现在学校的墙报上,应

当出现在漫画家的著作上。画在黑板上,往往容易产生不礼貌之嫌,而且也影响环境美。所以说,我

得擦掉它!”然后,我看见老师拿起黑板擦,往那个人头像擦去。随着那人头像一点一点地消失,我

的眼睛一点一点地湿润起来。老师那擦不掉的鼓励的话语,深深地留在我的心底。

⑬才八年后,我终于成了一名全国小有名气的青年画家。画作先是出现在画本上,然后是墙报上,

直至漫画家的著作上。逢人我便提起,是老师那个擦不掉的鼓励,让我实现了画家梦。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细读短文,回答问题。

1)“谁都有种预感-----场暴风雨即将来临”中的“暴风雨”指老师严厉的责骂。

2)第⑥段中老师“来到我的身边,用手帕轻轻地抹净我沾满粉笔灰的脸”,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

(写出两个方面)

(3)文中第⑫段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

(4)短文第⑬段的结尾有什么作用?

(5)文中班主任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加以概括。

【解答】(1)考查了内容概况。根据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可知答案,文章讲述了“我”上学时在

黑板上画了老师的头像,“我“冒犯了老师,但他并没有因此而责骂”我“,而是正确引导、热

情鼓励”我“去实现当画家的梦想。表达了作者对这位老师的能够理解、宽容、爱护学生的美好

品质的赞美。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1)文章写了“我”画了一张老师的头像被老师发现了,

老师问学生们是谁画的,没有人作声。“谁都有种预感一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中的“暴风雨”

指老师严厉的责骂。2)解答时要阅读全文来分析。该段写的是老师知道是“我”画的头像以后,

并没有骂“我”,而是来到“我”的身边,用手帕轻轻地抹净我沾满粉笔灰的脸。因为“我”当

时很怕老师骂“我”,老师这样做的目的首先是为了消除“我”的紧张情绪;其次“我”已经意

识到画老师的头像是对老师的不礼貌,但是老师通过这以动作原谅了“我”的不礼貌;还肯定了

“我”的诚实,因为“我”勇于承认。可以回答出其中的两点即可。

(3)考查了句子理解。“我们这位小画家的画应该出现在哪里呢?应当出现在他的画本上,应当

出现在学校的墙报上,应当出现在漫画家的著作上”可知,三个“应当”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既对“我”在黑板上画画提出了委婉的批评,又在巧妙地引导“我”,鼓励“我”。

(4)考查了句段的作用。结合“十八年后,我终于成了一名全国小有名气的青年画家。画作先是

出现在画本上,然后是墙报上,直至漫画家的著作上。逢人我便提起,是老师那个擦不掉的鼓励,

让我实现了画家梦。”可知,篇末点题,首尾呼应,抒发了“我”对老师的感激、赞美与怀念之

情。

(5)考查了人物形象分析。根据“鱼儿在水里才能遨游,我们这位小画家的画应该出现在哪里呢?

应当出现在他的画本上,应当出现在学校的墙报上,应当出现在漫画家的著作上。”可知老师是

一个循循善诱,教导有方的人。

故答案为:

(1)文章讲述了“我”上学时在黑板上画了老师的头像,“我“冒犯了老师,但他并没有因此而

责骂”我“,而是正确引导、热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