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部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练习卷(广东专用)含答案_第1页
2024-2025学年部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练习卷(广东专用)含答案_第2页
2024-2025学年部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练习卷(广东专用)含答案_第3页
2024-2025学年部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练习卷(广东专用)含答案_第4页
2024-2025学年部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练习卷(广东专用)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部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练习卷(广东专用)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莫高窟兴于十六国时期,历经北魏、隋、唐、宋、西夏,而讫于元代。据此可知()A.佛教深入人们的生活 B.艺术创作手法多样C.历代开放的社会风气 D.雕塑艺术长期发展2.在封建时代,像李世民和李隆基那样主动限制皇权,发挥相权的人可以说是绝无仅有。正是唐玄宗的放权,开元期间才出现了姚崇、宋璟、张九龄这样的千古名相,国家用人得当。以上内容体现了“开元盛世”的具体表现是()A.经济发展 B.军事强盛 C.政治清明 D.民族交融3.唐太宗道:“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役繁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使民衣食有余。”为此,他()A.完善三省六部制度 B.增加科举考试科目C.打击敌对官僚贵族 D.减轻人民劳役负担4.唐末黄巢起义后,藩镇割据才普遍出现,部分实力雄厚的藩镇先后被封为王,所建立的封国实际上已是高度自主的王国。唐朝灭亡后,各地藩镇纷纷自立,其中地处华北地区、军力强盛的政权控制中原,形成五代⋯⋯材料反映了()A.黄巢起义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B.藩镇割据形成于唐朝灭亡后C.五代是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 D.五代十国时期各地战乱不已5.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库。经考古发掘,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仓窖口径最大的达18米,最深达12米。这反映出隋朝()A.疆域辽阔B.社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C.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D.加强中央集权提高了行政效率6.《古今画鉴》中描述阎立本《步辇图》说:“画太宗坐步辇上……曲眉丰颊,神采如生……后有赞普使者,服小团花衣,及一从者。”《步辇图》所反映的相关历史事件是()A.唐太宗大破东突厥 B.唐王朝与吐蕃和亲C.新罗使者来唐朝觐见 D.唐太宗被尊为“天可汗”7.辽宋澶渊之盟规定“双方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每年送给辽钱物”;宋夏和约规定“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钱物”。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些议和的价值在于()A.促进了辽与西夏经济的发展 B.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C.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D.对北宋来说都是屈辱的8.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客观存在,历史观点是对于历史的主观理解。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A.宋元时期在商业、贸易、文化、交通等方面都十分发达。B.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了《资治通鉴》,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C.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D.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军队首先进攻西夏,在蒙古军队的进攻下,1227年西夏灭亡。9.诗史互证。下面是唐朝诗人杜甫创作的两首诗歌,这反映出唐朝社会的变化是()忆昔(节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无家别(节选)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A.先南后北统一B.经济重心南移C.由开明到专制 D.由繁荣转衰落10.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作品《裴将军诗》(如下图),形式感强,字形结构长短、大小、粗细变化较强,碑中行草书由楷书的笔法调和而来,加以篆籀沉稳苍茫之风,吸收了张旭草书的肆意浪漫。这反映了()《裴将军诗》A.汉字演变趋势由繁至简 B.书法艺术脱离了底层民众C.唐代书法家的融汇创新 D.行草书创作严格遵循规制11.唐朝坚持开明的民族政策,这有利于唐政权与周边各少数民族建立良好的关系。以下史实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①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②唐太宗被尊奉为“天可汗”③日本派遣唐使来到唐朝④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12.唐朝诗坛气象万千,名家辈出。下列诗句共同体现了唐朝“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以上诗句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全面展现了唐朝()A.对外开放 B.民族交融 C.盛世气象 D.经济繁荣13.《全球通史》中指出:“唐朝首都长安是一座1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宽阔的大道纵横交错,大道上时常挤满了波斯人、印度人、犹太人和各种中亚人……唐朝统治下的中国比其他任何时期都更加开放。”这反映出当时的时代特征是()A.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 B.社会的动荡与变革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14.下面是某中学七年级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开展的活动。据此判断活动的主题是()活动内容阅读书籍《灿烂辉煌的开放世界:隋唐五代》观看视频《大运河》《中国通史·贞观之治》《中国通史·开天盛世》搜集图片三彩釉陶载乐骆驼图片、玄奘(600—664)西行求法(邮票)图片A.繁荣与开放的时代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D.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15.下表出自《新唐书·地理志》,出现图中数据变化的原因可能是()时期户数人口数全国耕地面积唐太宗贞观十三年(639)304万余1235万余

460万顷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769万余4141万余680万顷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841万余4814万余850万顷唐玄宗天宝三年(745)906万余5288万余1400万余顷A.统治者励精图治,重视农业 B.社会风气开放C.藩镇割据的破坏 D.人口大量南迁16.小江同学在整理史料时,摘抄如下资料。它描述的史实是()1206年,统一草原各部。1227年,灭西夏。1234年,灭金朝,收服吐蕃诸部,兼并云南大理政权。1247年,西藏开始接受中央政府的管辖。A.唐统一过程 B.宋统一过程 C.明统一过程 D.元统一过程17.任何事物都是在特定而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存在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下列选项中,对相关历史事件、现象发生的时间与地点,有完整表述的是()A.755年,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发动叛乱B.宋朝时海路航线增多,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C.明朝商品经济非常活跃,出现很多大城市D.1616年,努尔哈赤基本统一了女真各部18.宋代所造海船,载重量一般有数百石至五千石,最大载重量可达万石。宋代海船设置了水密隔舱,增加了抗沉性和横向强度。船上使用指南针,能准确地辨别航向。以上叙述表明宋朝()A.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B.具备发展海外贸易的技术条件C.注重发展文教事业 D.财政收入中外贸所得占比增加19.历史学习要有宏观视野,也要有板块意识,通过阅读教科书目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阶段特征,把握内容主旨,下图可以反映的历史阶段特征是()●北宋的政治●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元朝的统治●金与南宋的对峙●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宋代经济的发展●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A.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社会变化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20.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A.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B.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C.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 D.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21.历史事实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历史事件的原因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A.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大兴为都城B.宋朝,广州、泉州、明州所造的海船配有指南针C.经济重心的南移,与大量中原汉人南迁到江南地区密切相关D.明长城以城墙为主体,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沿线设立卫所22.某历史小论文中包含了下图所示表格,这篇论文的观点可能包括()北方省份南方省份朝代陕西河南山西直隶江苏浙江江西福建隋9113112……4唐3211322418442029北宋127252043861845南宋4………………741853663A.南北方治水活动数量相对均衡 B.国家统一有利于实施治水活动C.治水活动与政治经济关系不大 D.经济重心不断南移的趋势明显23.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旧唐书·高祖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旧唐书·太宗本纪》“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举战于泾州,败绩。”《新唐书·高祖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七月,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新唐书·太宗本纪》A.唐高祖与薛举战于泾州 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24.唐诗是诗人记录当时心情的载体,从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的情怀。下表是部分唐诗的摘录,由表中诗句可推断出()李白《南奔书怀》秦赵兴天兵,茫茫九州乱杜甫《哀王孙》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戴叔伦《抚州对事后送外生宋垓归饶州觐侍呈上姊夫》骨肉无半在,乡园犹未旋A.文学作品可以直接证史 B.诗歌能够反映社会现实C.唐诗真实再现社会全景 D.唐诗风格各异类型众多25.从图片、文物、遗迹等史料中获取历史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下列图片可以用于研究唐朝()A.宗教文化的发展 B.民族交往的频繁C.中外文化的交往 D.绘画艺术的进步26.下图是孙光宪在《北梦琐言》一书中所举唐朝事例,据此说明唐朝·阿史那思摩【突厥人】太宗时授右武卫将军·契苾何力【铁勒人】太宗时授镇军大将军·白孝德【安西人】官至安西、北庭行营节度·崔致远【新罗人】僖宗时一举及第,授具尉·卑路斯【波斯王子】高宗时官拜右武卫将军·阿倍仲麻吕【日本人】又名晁衡,任安南都护A.中外交往活跃 B.民族关系和睦C.社会经济繁荣 D.文学艺术灿烂27.下表是605年发生的重大事件,从中可以得到的有关隋炀帝的结论是()①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②好大喜功,发动战争③不恤民力,奢侈无度④隋炀帝的这些举动给百姓带来无休止的徭役和兵役⑤隋炀帝的这些举动全是为了个人享乐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28.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A.①建立隋朝②灭亡陈朝③开凿运河B.①灭亡陈朝②建立隋朝③开凿运河C.①开凿运河②建立隋朝③灭亡陈朝D.①建立隋朝②开凿运河③灭亡陈朝29.下面的思维导图反映出辽宋夏金时期的阶段特征是()A.宋与西夏的互市 B.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C.夏金与南宋的对峙 D.中外交流促进社会发展30.下列是两则有关北宋时期的史料记载,共同反映了这一时期()《成都古今集记》川蜀地区“正月灯市、二月花市、三月蚕市、四月锦市、五月扇市……”《汴都赋》京城汴梁市场上的商品有“安邑之枣,江陵之橘,陈夏之漆,齐鲁之麻”A.市坊界限逐渐打破 B.南方农业相当发达C.商品贸易相当繁荣 D.政府重视经济发展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0分)31.繁盛一时的隋朝材料一隋文帝选官不问门第,令各州每年向中央选送三人,参加秀才、明经等科的考试,合格者录用为官。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这一制度产生后,把读书、应考和做官三者联系起来,成为以后士人做官的必由之路。一般地主子弟甚至贫寒子弟也可能由此走上仕途。——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出“这一制度”的名称并分析其作用。材料二《隋朝大运河示意图》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在已有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凿的。它利用黄河自然地形趋势,贯通不同水系之间的水陆交通,成为连接富庶经济地区与国都的纽带。隋朝大运河手绘图(2)依据材料二,将手绘地图补充完整(写在地图上);并说出隋朝大运河的特点。结合所学,说说大运河所起的历史作用。材料三以下摘编自统编版义务教育历史教科书中对两位皇帝的描述隋文帝发展经济,编订户籍,核实户口,减轻百姓赋役负担,统一币制和度量衡;加强中央集权,修订和减省刑律,简化机构,提高行政效率。隋炀帝急功近利,不恤民力,奢侈无度。多次巡游,乘坐高大华丽的龙舟,随行船只浩浩荡荡,仅拉纤民工就多达数十万。还三次征辽东,役使大量农民,百姓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动。(3)古代统治者的治国思想会对国家治理产生相当影响,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两位皇帝行为造成的不同结果及启示。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学会看历史地图是地理与历史学科综合学习的途径之一。辽、北宋、西夏时期形势图(1111年)金、南宋、西夏时期形势图(1142年)材料二1005年,北宋与辽议和,双方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每年送给辽钱物,称为“岁币”。……1044年,北宋与西夏进行和谈,订立和约。材料三1141年,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送钱物;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材料四辽、宋、西夏时期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呈现出相互吸收的特点。在辽朝,契丹族上自皇帝下至臣僚百姓,大都向往汉文化。西夏王室同样重视吸收汉族文化。宋朝虽然自以为是文化大国,但仍然吸收了辽夏的某些文化成分。——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A政权的名称和建立B政权的民族,并归纳材料一反映的时代特征。(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①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北宋与辽订立了什么和约以及北宋与西夏和约的内容。这些和约分别对宋辽、宋夏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②宋金达成和议后,双方形成什么局面?依据材料三,指出双方的分界线。从中可以看出南宋统治者什么态度?(3)依据材料四,指出辽、宋、西夏时期民族文化交往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此交往对当今民族关系的处理有何借鉴意义。33.某校七年级(2)班展开以“元朝的统一与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与探究。【实现统一】材料一在古代历史上,“中国”一词既是地域概念,又用来指称政权,同时又是一种美称。不仅汉族政权自称“中国”,少数民族及其政权也自称“中国”,“中国”的概念存在一种复数现象。元朝实现了从复数“中国”到单数“中国”的转变。—摘编自赵永春《从复数“中国”到单数“中国”—试论统一多民族中国及其疆域的形成》【边疆治理】材料二历代中原王朝处理与周边民族关系的方式,其中的一种类型是:历代中原王朝设立行政机构对周边民族进行直接统治,并将少数民族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国家各级管理机构中来。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疆域巨大,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摘编自《怎样看待历代中原王朝和周边民族的关系》【民族交融】材料三元世祖仿效汉法进行改革,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发展。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人没有什么区别。来自中亚、西亚的人移居中国,同汉、蒙、畏兀儿等人,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形成一个新的民族。【科技文化】材料四图A转轮排字法示意图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材料五到了南宋,西北陆路交通受阻……与中国通商的国家和地区有50多个,大多数分布在南洋群岛及亚洲东南、南部、西南部的沿海地区。……元代使用统一的货币,遵奉着同一的政令,陆运、河运和海运畅通无阻,无远不至。东欧、西亚、非洲、日本、朝鲜、南洋各地,都有商队、使团来到大都。与泉州有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近百个。……与中原的“重农抑商”观念不同,元代实行的是重商政策,对外贸易开放,无论水陆均“往来互市,各从所欲”。——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史·下册》(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实现从复数“中国”到单数“中国”的转变的标志性历史事件。元朝在加强地方管理上实施了什么制度?(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在中央和地方分别设置了什么机构对西藏地区进行管理?这些机构的设置有何历史意义?元朝还设置了什么机构管理台湾?(3)材料三中所述的“新的民族”是哪一个民族?依据材料三,指出元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4)图A转轮排字法的发明者是谁?依据材料四,概括元曲艺术的鲜明特点。(5)依据材料五,概述元代对外贸易的新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对外贸易发展的因素。结合材料五,请你为①处拟定一个小标题。(要求:主题鲜明,语言凝练)答案1-5DCDCB6-10BCADC11-15CCDAA16-20DBBBB21-25CDCBC26-30ADABC31.【答案】(1)科举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