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4.8.2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课后习题新版北师大版_第1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4.8.2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课后习题新版北师大版_第2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4.8.2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课后习题新版北师大版_第3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4.8.2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课后习题新版北师大版_第4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4.8.2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课后习题新版北师大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6食物的消化和养分物质的汲取一、选择题1.

下列各项中不是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特点的是()A.

小肠内壁有小肠绒毛

B.

小肠中有很多消化腺,能分泌消化液

C.

小肠上端与胃相通,下端与大肠相通

D.

小肠绒毛壁仅有一层上皮细胞2.

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A.

肝脏

B.

胰腺

C.

唾液腺

D.

肠腺3.

把如图4支试管放在37℃温水中10分钟,取出后冷却,向每支试管滴入碘液.若要探究“温度影响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这一试验,应选择的两支试管是()A.

甲和乙

B.

乙和丙

C.

丙和丁

D.

甲和丙4.

下列与“食物的消化和汲取”有关的内容中,正确的是()A.

胆汁是由胆囊分泌的

B.

唾液中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

C.

肠液和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酶

D.

细嚼馒头有甜味,有甜味的物质是淀粉5.

不经消化而能干脆被人体汲取利用的养分成分是()A.

脂肪、糖类、蛋白质

B.

葡萄糖、无机盐、维生素

C.

脂肪、水、无机盐

D.

糖类、水、无机盐6.

食物中不经过消化酶的作用就能被汲取的养分物质是下列哪一组()A.

麦芽糖、葡萄糖、维生素

B.

氨基酸、维生素、无机盐

C.

无机盐、脂肪、氨基酸

D.

水、维生素、淀粉7.

在汲取过程中,干脆进入毛细淋巴管的物质是()A.

甘油和脂肪酸

B.

水和维生素

C.

葡萄糖和氨基酸

D.

脂肪酸和维生素8.

下列器官分泌的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是()A.

小肠分泌的肠液

B.

口腔唾液腺分泌的唾液

C.

肝脏分泌的胆汁

D.

胃内胃腺分泌的胃液9.

人体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腺能够分泌消化液,有利于食物的消化,下列哪种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所含消化酶的种类最少?()A.

唾液腺

B.

胃腺

C.

D.

肝脏10.

人体内的最大消化腺是()A.

肝脏

B.

C.

D.

肠腺11.

医生从小王消化道中某器官里取出少量的液体,经化验发觉含有葡萄糖、麦芽糖、淀粉、氨基酸、脂肪、维生素等物质,该器官是()A.

口腔

B.

C.

小肠

D.

大肠12.

有些对胃刺激性较强的药物,通常都是装在用淀粉制成的胶囊中.这样做的好处是()A.

病人用药时,简单吞咽

B.

能减缓药物对胃的刺激

C.

保证药物全部进入小肠

D.

抑制药物的汲取和药效13.

淀粉、脂肪、蛋白质在人体消化道内被化学性消化的先后依次正确的是()A.

淀粉、脂肪、蛋白质

B.

脂肪、蛋白质、淀粉

C.

蛋白质、淀粉、脂肪

D.

淀粉、蛋白质、脂肪二、多选题14.

消化道中,消化蛋白质和淀粉的起始部位分别是()A.

B.

口腔

C.

小肠

D.

肝脏15.

下列关于消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物理性消化变更养分物质的结构,化学性消化不变更养分物质的结构B.

胃液中有胃蛋白酶,可初步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C.

大肠有消化功能,是粪便形成的场所D.

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器官,小肠内的胆汁可以把脂肪乳化成脂肪酸和甘油三、填空题16.

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______,其分泌的______是一种没有消化酶的消化液.四、试验题17.

下表是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试验记录表,据表格分析回答问题:试管编号ABCD加人物质淀粉、清水淀粉、唾液淀粉、唾液淀粉、唾液温度37℃37'℃100℃:0℃时间10分钟10分钟10分钟10分钟加碘液后的现象变蓝不变蓝变蓝变蓝(1)若以A和B为一组,则______是试验组.

(2)若以B、C和D为一组,则试验的目的是______.

(3)不能构成一组比照试验的两支试管编号是______.

(4)通过试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______等条件下,唾液中含有______,可以消化淀粉.18.

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爱好小组,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进行了以下试验,请回答下列问题:试管编号123馒头碎屑或块碎屑适量碎屑适量碎屑适量唾液有无2mL唾液A2mL唾液是否搅拌充分搅拌充分搅拌不搅拌保温37℃水浴保温10分钟加入碘液2滴(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______与1号试管起比照作用.

(2)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______两只试管进行比照试验.

(3)试验结果是______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缘由是______.

(4)通过以上试验可知,淀粉在口腔被消化成______.五、简答题19.

某初中学校生物探讨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更”课题时,设计的试验方案和获得的试验结果如下表:试管编号1号2号3号形态碎屑碎屑碎屑小块清水或唾液2mL唾液2mL清水2mL唾液振荡后保温37℃水浴中保持10分钟

加入碘液2滴结果不变蓝变蓝变蓝请回答下列问题:

(1)1号试管和2号试管这组比照试验的试验变量是______.

(2)分析1号试管和3号试管的试验结果,说明:______.20.

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蛋白质的初步消化场所是______(填序号),最终在13所示的结构中被分解为______.

(2)肝炎病人怕吃油腻食物的缘由是[3]______分泌的胆汁不足,影响了对脂肪的消化.

(3)养分物质中的水分、无机盐、维生素的汲取器官有______.

(4)图中番号11是______,分泌的消化液含有多种消化酶.食物的消化和养分物质的汲取【答案】1.

C

2.

A

3.

B

4.

C

5.

B

6.

B

7.

A

8.

C

9.

D

10.

A

11.

C

12.

B

13.

D

14.

AB

15.

ACD

16.

肝脏;胆汁

17.

B;探究温度对唾液消化作用的影响;A和C;相宜的温度;唾液淀粉酶

18.

2ml清水;1号和3号;1;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麦芽糖遇碘不变蓝.;麦芽糖

19.

唾液;牙齿的咀嚼有利于淀粉的消化

20.

10;氨基酸;肝脏;小肠和大肠;胰腺

【解析】1.

解:A、由于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的存在,使小肠的消化和汲取面积大大增加,可达200平方米以上,这是与小肠的消化汲取功能适应;

B、小肠中有很多消化腺,能分泌消化液能分泌消化液,这是与消化功能相适应的;

C、小肠上端与胃相通,下端与大肠相通,与它的消化和汲取功能没有干脆的关系;

D、小肠绒毛的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汲取养分物质.

故选:C.

小肠汲取和消化的结构特点:小肠长,长约5~6m;内表面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内表面积;绒毛壁薄,只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绒毛内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消化液种类多,据此解答.

小肠是消化和汲取的主要器官,这与它的结构特点相适应,是常常考查的内容,同学们肯定要好好记忆.2.

解: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成人的肝脏重约1.5kg,大部分位于腹腔的右上部,肝脏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分泌胆汁、代谢功能和解毒功能等.

故选:A

人体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和肝脏,胃腺和肠腺是位于消化道内的小消化腺,肝脏、胰腺和唾液腺是位于消化道外的大消化腺.

关键知道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3.

解:要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作用的影响,就要以温度为变量设置比照试验,在一组比照试验中,为了确保试验结果只是由试验变量的不同引起的,就应当使这两种环境中除试验变量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分析甲、乙、丙、丁四个试验装置可以发觉:乙、丙就是以温度为变量形成的比照试验;而甲与乙是以唾液为变量形成的比照试验;乙与丁是以酸碱度为变量形成的比照试验.

故选:B.

在探讨一种条件对探讨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试验,叫比照试验.

科学探究中,限制变量和设置比照试验是设计试验方案必需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4.

解:A.胆汁是由肝脏分泌的,不是由胆囊分泌的,A错误.

B.唾液是有唾液腺分泌的,含有消化淀粉的唾液淀粉酶,不是消化蛋白质的酶,B错误.

C.肠液和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够参加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C正确.

D.细嚼馒头有甜味,有甜味的物质是麦芽糖,不是淀粉,D错误.

故选:C.

食物的消化和汲取是有消化系统来完成的,肝脏分泌胆汁,唾液腺分泌唾液.

食物的消化和养分物质的汲取,是学习和考试的重点.5.

解:食物中含有六大类养分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淀粉、脂肪、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必需经过消化分解成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氨基酸才能被人体汲取;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是小分子物质,不经过消化就能被汲取.

故选:B.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养分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其中,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养分物质人体可以干脆汲取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养分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需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汲取.

知道三大养分物质的消化终产物:淀粉→葡萄糖、蛋白质→氨基酸、脂肪→脂肪酸和甘油.6.

解:A、麦芽糖不能干脆汲取,故不符合题意;

B、氨基酸、维生素、无机盐都能够被干脆汲取,故符合题意;

C、脂肪不能被干脆汲取,故不符合题意;

D、淀粉不能被干脆汲取,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食物所含的养分物质中,水、无机盐、维生素是小分子的物质能够干脆被人体消化道汲取,而蛋白质、淀粉和脂肪是大分子物质需经过消化后分别变成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小分子物质才能被汲取.

了解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终产物,是做好此题的基础.7.

解:小肠是消化管中最长的部位,小肠是主要的汲取器官,小肠绒毛是汲取养分物质的主要部位.小肠很瘦长,盘曲在腹腔内.小肠全长5~6米,小肠粘膜形成很多环形皱褶和大量绒毛突入肠腔,每条绒毛的表面是一层柱状上皮细胞,柱状上皮细胞顶端的细胞膜又形成很多细小的突起,称微绒毛.小肠黏膜上的环形皱襞,使小肠粘膜的表面积增加600倍,达到200平方米左右.内表面积越大,汲取越多.另外,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很薄,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结构特点使养分物质很简单被汲取而进入血液.小肠的巨大汲取面积有利于提高汲取效率.小肠汲取的养分物质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进入小肠中的毛细血管,而甘油和脂肪酸则进入小肠绒毛内的毛细淋巴管.故选:A.

本题考查的是小肠的汲取功能,首先明确小肠是消化和汲取的主要场所.

对于小肠是消化和汲取的主要场所,可结合着小肠的结构特点驾驭.8.

解:A.肠腺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故A错误.

B.唾液腺分泌的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故B错误.

C.肝脏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把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脂肪的消化;故C正确.

D、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故D错误.

故选:C

人体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和肝脏,它们的功能分别是分泌唾液、胃液、肠液、胰液和胆汁等消化液.

胆汁中虽然不含用消化酶,但脂肪的消化离不开胆汁.9.

解:A、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消化淀粉的酶.A不符合题意;

B、胃腺分泌胃液,含有胃蛋白酶;B不符合题意;

C、胰腺分泌的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C不符合题意;

D、肝脏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把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脂肪的消化.D符合题意;

故选:D

(1)人体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和肝脏,它们的功能分别是分泌唾液、胃液、肠液、胰液和胆汁等消化液.

(2)各种消化液中含有的消化酶是不同的:唾液中只有唾液淀粉酶,胃液中只含有胃蛋白酶,胆汁中不含消化酶,肠液和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胆汁中虽然不含用消化酶,但脂肪的消化离不开胆汁.10.

解: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成人的肝脏重约1.5kg,大部分位于腹腔的右上部,肝脏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分泌胆汁、代谢功能和解毒功能.

故选:A

人体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和肝脏,胃腺和肠腺是位于消化道内的小消化腺,肝脏、胰腺和唾液腺是位于消化道外的大消化腺.

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11.

解: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起先的,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起先的,脂肪的消化是从小肠起先的;最终在小肠内淀粉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被分解为氨基酸,脂肪被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题目中的液体含有葡萄糖、氨基酸,说明该液体取自于小肠.

故选:C.

人体所需的类养分物质中,有些是小分子的物质可以干脆被人体汲取,而有些的大分子的,如淀粉、蛋白质和脂肪,需分别被消化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等小分子物质才能被汲取.小肠是人体汲取养分质的主要器官.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驾驭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过程和消化的终产物.12.

解:胃液内的胃蛋白酶只能把蛋白质初步消化为多肽,胶囊的成分是淀粉,胃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因此将对胃有较大刺激性的药物放在淀粉制成的胶囊中,胶囊会完好的进入小肠,胶囊在小肠内被消化液分解消化,这样可以削减对胃的刺激,起到爱护胃的作用.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胃的消化,明确的是胃液含有的胃蛋白酶,只能对蛋白质初步消化,而不能消化淀粉.

驾驭三大硬物质在消化道内的消化状况,知道:在胃中这种酸性环境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丢失,不能再消化淀粉.13.

解:淀粉在口腔中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初步分解成麦芽糖,通过食道和胃进入小肠,在多种酶的作用下最终被分解成可以被小肠汲取的葡萄糖,蛋白质在胃中在胃蛋白酶的作用被分解成多肽,进入小肠,在多种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可以被小肠汲取的氨基酸,脂肪的消化起先于小肠,在胆汁和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被小肠汲取的甘油和脂肪酸.综上所述,蛋白质、淀粉、脂肪在人体消化道内被消化的先后依次是淀粉、蛋白质、脂肪.

故选:D

淀粉的消化起先于口腔、蛋白质的消化起先于胃、脂肪的消化起先于小肠,据此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事物的消化过程的理解.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14.

解:淀粉的消化从口腔起先,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起先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

故选:AB(依次不能颠倒)

食物中含有的蛋白质、糖类、脂肪等大分子的养分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需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汲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可以汲取的养分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蛋白质、糖类、脂肪在消化道内的起始消化部位不同.

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中的起始消化部位分别是口腔、胃、小肠,要记住,这是有些同学简单混淆的问题.15.

解:A、物理性消化不变更养分物质的结构,化学性消化变更养分物质的结构,A错误;

B、胃液中有胃蛋白酶,蛋白质在胃液的作用下被初步分解成多肽,B正确;

C、大肠的主要功能是进一步汲取粪便中的水分、电解质和其他物质(如氨、胆汁酸等),形成、贮存和排泄粪便,大肠还分泌杯状细胞分泌黏液中的黏液蛋白,能爱护黏膜和润滑粪便,使粪便易于下行,爱护肠壁防止机械损伤,C错误;

D、小肠的是人体消化和汲取的主要器官,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其分泌的胆汁不含消化酶,不能进行化学性消化,只能进行物理性消化,把脂肪颗粒乳化成脂肪微粒,D错误.

故选:ACD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胃有短暂储存食物和初步消化蛋白质的作用,小肠是消化食物和汲取养分物质的主要场所;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脏等,其中,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其分泌的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

小肠是消化食物和汲取养分物质的主要场所,口腔和胃只能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大肠没有消化功能16.

解: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能分泌胆汁,胆汁里面不含消化酶,但能对脂肪起乳化作用,将大的脂肪颗粒乳化为小的脂肪微粒,对脂肪进行物理性消化.

故答案为:肝脏;胆汁

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肝脏能分泌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驾驭胆汁不含有消化酶.17.

解:(1)若以A和B为一组比照试验,则试验变量是唾液,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加入唾液的B组是试验组,未加入唾液的A组为比照组.

(2)若以B与D、B和C为一组比照试验,则试验变量是温度,目的是探究高温或低温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3)A和C组(A和D组)有两个变量,温度和唾液,不能形成比照试验.

(4)通过A试管和B试管的比较可以知道唾液中含有对淀粉有消化作用的酶,即唾液淀粉酶;通过B试管和D试管的比较可以知道高温破坏了唾液淀粉酶的活性;通过B试管和C试管的比较知道,低温抑制了唾液淀粉酶的活性.通过B、D和E的比较可知,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的最适温度是37℃;分析以上试验结果可知,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的所须要的条件是相宜的温度.所以本试验的结论是在肯定的温度下,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可以初步消化淀粉.

故答案为:(1)B

(2)探究温度对唾液消化作用的影响

(3)A和C(A和D)

(4)相宜的温度;唾液淀粉酶

(1)在探讨一种条件对探讨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试验,叫比照试验,一组比照试验分为试验组和比照组,试验组,是接受试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比照组是不接受试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为了确保试验结果只是由试验变量的不同引起的,就应当使试验组和比照组中除试验变量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

(2)从表中数据可知,该试验设置了两组比照试验:A与B、B与C、D,这两组比照试验设置的变量分别是唾液、温度,分别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低温、高温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比照试验的设计原则.18.

解:(1)要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应以唾液为变量设置一组比照试验,因此在2号试管中应加入2ml清水和1号试管形成比照.

(2)1号试管与3号试管形成了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为变量的比照试验,该组试验的结果表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助于淀粉的消化.

(3)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在条件相宜的状况下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因此1号试管滴加碘液不变蓝;2号试管加入的是清水,清水对淀粉没有作用,滴加碘液后变蓝色;3号试管虽然加入的是唾液,但由于馒头快没有切成碎屑,淀粉与唾液淀粉酶的接触面积小,不能被充分消化,因此滴加碘液后仍旧变蓝色.

(4)1号试管与2号试管形成了以唾液为变量的比照试验,该组试验结果证明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在口腔内淀粉被分解为麦芽糖.

故答案为:(1)2ml清水

(2)1号和3号

(3)1;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麦芽糖遇碘不变蓝.

(4)麦芽糖

在探讨一种条件对探讨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试验,叫比照试验,在试验中,限制变量和设置比照试验是设计试验方案必需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该试验设置了两组比照试验:1与2变量是唾液、1与3变量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

淀粉遇碘变蓝色,淀粉的这个特性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试验中常常用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