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德阳历年中考作文题与审题指导(2002-2023)_第1页
四川德阳历年中考作文题与审题指导(2002-2023)_第2页
四川德阳历年中考作文题与审题指导(2002-2023)_第3页
四川德阳历年中考作文题与审题指导(2002-2023)_第4页
四川德阳历年中考作文题与审题指导(2002-202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德阳历年中考作文试题与审题指导(2002—2023)目录2023年四川德阳中考作文题 22022年四川德阳中考作文题 22021年四川德阳中考作文题 32020年四川德阳中考作文题 52019年四川德阳中考作文题 52018年四川德阳中考作文题 52017年四川德阳中考作文题 52016年四川德阳中考作文题 62015年四川德阳中考作文题 62014年四川德阳中考作文题 72013年四川德阳中考作文题 72012年四川德阳中考作文题 72011年四川德阳中考作文题 82008年四川德阳中考作文题 82007年四川德阳中考作文题 82003年四川德阳中考作文题 82002年四川德阳中考作文题 9

2023年四川德阳中考作文题【作文原题】季羡林先生曾经说过:“时间从来不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回首你的成长,时间给出了怎样的回答?回溯历史,时间又给出了怎样的答案?请以“时间的答案”为题,写一篇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名师解题】2023年四川德阳卷中考作文题是命题作文。材料内容分为三部分:季羡林先生的一句话和后面的两个问句。季先生的话明确了时间“不语”和“回答了所有问题”的特点;后面两句问话则要我们从个人的成长、(国家的)历史两个角度来思考时间给出了怎样的答案。可见,本文可以写“小我”﹣一个人成长中时间给出的答案;也可以写“大我”——国家发展中时间给出的答案。作文题为“时间的答案”,关键有“时间”和“答案”。“时间”强调的是一段时间,有前后时间点;“答案”说明前后时间点上,一个是“问”(或“寻”),一个是“答”。我们要注意的是,题目没有表示“过程”的提示词,但前后时间点既然有问答关系,“问”与“答”就可能构成因果逻辑,后面的时间点呈现的是结果,前面的时间点呈现的是问题。那么,中间的时间段呈现的应是为找到“答案”而尝试、努力、奋斗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考生要着力去写的内容。【审题指导】材料开头引用季羡林的名言,主体部分则从“个体成长”与“历史发展”两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立意。因此,题目“时间的答案”不仅仅是个人在发展路上的回顾与反思,更是国家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上、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自我审视”与“再回首”。写作时,若只关注“回首自我”,而忽略了从国家与世界的角度“回首历史”,会导致主题的局限和不完整。学生可以从切身的生活经验出发,谈谈时间让自己得到了什么,再延伸至国家乃至世界的历史启示。这种思考,可以是横向的,从不同的历史事件中提炼出多角度的启示,主题趋于多元;也可以是纵向的,选择某一种启示在个人、社会等层面进行解读,主题趋于深刻。最后,文章的落脚点要回到题目“时间的答案”,阐述“答案”对未来发展的指导意义。【构思角度提示】“小我”入题。写自己的成长过程。写自己在成长中不停寻找答案,又在不经意间觅得答案,悄然成长。可以用时间“一线串珠”,呈现层次性;也可以用一事一物一情串联全文,总之一定要呈现层次。“大我”呈现。“大我”即“家国”。写一个国家的发展和变化。突出前后对比,尤其注意要在行文中详细描述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做出贡献的人,这是引发结果的关键。家国主题的文章要注意有切入点、层次和内容,否则容易出现空对空。2022年四川德阳中考作文题【作文原题】有同学在体育锻炼中不但提高了身体素质,还磨炼了意志;也有很多同学在各类体育运动社团里找到了交流的平台,收获了友谊;还有学校倡导学生每天跑步三公里,等到初中毕业时就相当于从学校跑到了首都北京……请以“我______体育”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不限文体(诗歌除外),文体明确;③600字以上;④不得出现人名、地名、校名等真实信息。【思路要点】这道半命题作文的材料从三个层次介绍了体育的作用:从提升个人身体素质与精神意志,到为同学之间交流与建立友谊提供途径,再到学校层面的体育目标,范围逐渐扩大。体育之于人的积极意义既有外在表现也有内在精神,既有对于个人的也有对于集体的,考生研读材料就可以基本确定写作范围和立意方向。题目的第一个关键词是主语“我”,考生若选择写记叙文,那么就要写自己亲身经历或亲眼所见的事例,表达真实的感受或想法,不可写成第二人称或者第三人称。第二个关键词是“体育”,体现了新时代“五育(德智体美劳)”并举全面发展方针的精神,考生既可以写体育爱好、体育项目,也可以写体育的精神、体育的力量等。题目要求除诗歌外没有限制文体,考生既可以叙写体育故事,也可以描写抒情,还可以发表自己对体育的看法、对国家体育现状的思考,开放度高。【写作指导】(1)审题立意。“我”应指现实中的自己,不是想象中或虚拟的自己。“体育”是以发展体力、增强体质为主要任务的教育,通过参加各项运动来实现;也可知指体育运动。本题可指概括的体育或体育运动,也可指具体的体育课或体育项目。补写,应表示出“我”“体育”的关系,可补成偏正关系,如我的体育;可补成并列关系,如我与体育;更多的是补成支配关系(或主谓关系),如我爱好体育、我讨厌体育、我看待体育、我评价体育等。立意上,应表达出对体育的态度,以及由此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如身体素质提高、意志品质增强等,应蕴含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和对祖国富强的美好愿望和期盼。易写成记叙文。(2)选材构思。应根据自己对体育的理解,补全题目,如我喜欢体育。然后,叙述自己与体育的故事。最好要有具体的体育项目,如打乒乓球、篮球、长跑等,要写清楚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要用心理描写写出自己的感受,用议论抒情语句点明自己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构思角度提示】1.叙事抒情类,如《我“恨”体育》。叙写“我”与体育的“爱恨情仇”。聚焦一项体育运动,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先简单叙写体育运动带给自己的痛苦和磨难,再写一个过渡性的语段,使文势转折,最后写自己在体育运动中的收获和成长。2.以小见大类,如《我爱体育》。选择一次体育比赛,详细描绘场上赛况,自己随着场上形势变化而时而激动时而紧张,当运动员坚持到底完成比赛时,所有观众为运动员鼓掌欢呼。结尾处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由体育赛事上升到“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体育精神。3.议论思辨类,如《我看体育》开篇提出自己对体育的观点,如“体育给人以积极力量”,中间采用并列式结构,以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三大方式论述,结尾可呼应开头重申观点,呼吁人们“相信体育的力量”,也可以提升到国家视野、国家方针的高度,对全体国民提出“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号召。2021年四川德阳中考作文题【作文原题】大作文(50分)利哈乔夫说:“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请以“教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确;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名师解题】2021年四川德阳的中考作文题是一道命题作文题,材料来源于部编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苏联作家利哈乔夫《论教养》一课,相信对于大部分考生而言,在审题立意上都不会有太大的难度。这一题目也体现了命题者尊重教材,紧跟新课标要求回归教材的理念。材料明确指出“有教养的人”都“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考生在构思立意时要综合考虑这两点。“愿意尊重别人”一定是由内而发的,而“善于尊重别人”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方法。同时,尊重别人其实就是尊重自己,我们要想获得别人的尊重,首先要自尊自爱。在选材方面,考生应立足生活,选择自己熟悉的事来写,这样才能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写出真情实感。此外,题目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考生应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进行写作。如果写记叙文,可尝试按照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通过什么事情体现出其教养这样的思路来构思文章;如果写议论文,可以用正反对比的方法来论证教养的本质。【构思角度提示】1、餐桌礼仪是教养的体现。家庭聚会时,不同年龄的家人聚在一起,小孩子不能仗着年纪小,随意挑拣食物,要让长辈先动筷品尝,吃饭期间也不能大声喧哗。这些不仅是一个人教养的体现,更是家庭教育的综合体现。2、礼貌用语是教养的体现。见到同学、朋友打招呼,见到老师、长辈要问好,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礼仪。但有些孩子对他人的态度很不客气,更有甚者,其言语还十分粗俗。但当一个孩子真正明白礼貌用语是一个人教养的体现,他就会主动做出改变。3、尽力做事是教养的体现。见到需要帮助的人,主动上前帮忙,是有教养的表现;见到被他人随地乱扔的垃圾,主动收拾,是有教养的表现;公共场合,举手之劳的事主动做,是有教养的表现。【审题指导】作文导语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本《论教养》中俄罗斯作家利哈乔夫的一句话:“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这句话句意简单,表意明确,同学们容易理解,不会出现审题的障碍。这里要提醒同学们的是,认真审读导语材料是立意和选材的关键,它可以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启迪,帮助我们打开思路。二、审读题目作文题目是“教养”,独词为题,指向明确,有利于考生发挥出自己真正的写作水平,也有利于阅卷老师阅卷。三、审读写作要求“文体特征明确”就是要求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对熟悉的材料,写自己相对擅长的文体。这个题目开放性极强,同学们既可以把它写成谈论时事或者个人修养的议论文,也可以把它写成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四、关于构思独词为题,这样的作文题目比较适合用“问题引领法”来化难为易、化大为小,使题旨变得具体明白,便于构思行文。同学们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来进行快速构思: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比如:教养是什么?为什么要有教养?有教养会怎样?没有教养会怎样?最后得出结论。这不就是一篇议论文吗?我们也可以采用“虚实转换法”,比如说“教养”是一个比较“虚”的词语,我们可以自问自答: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通过什么事情体现出教养?这就是一篇记叙文的构思啊!最后,我们在写作的时候,除了联系自己,还可以联系社会现象和平时的阅读积累来谈“教养”。2020年四川德阳中考作文题【作文原题】飞流而下,涛声如雷,这是壶口瀑布,是大自然的美;热情如火,舞动似风,这是安塞腰鼓,是民俗的美;坚定如钢,昂扬而行,这是逆行的背影,是时代英雄的美……联系引文,自选角度,请以“美的瞬间”为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明确《诗歌除外》;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一、分析题目。本次作文题目“美的瞬间”,它的关键词有两个,一个是“美”,另一个是“瞬间”。“美”要求文章立意选材一定要积极、健康、向上,“美”可以指具体的事物,也可以指某种情感或精神;“瞬间”要求作文写的是在一个极短时间内感受到的“美”,它给你怎样的吸引力,如何震撼到你。因此,我们可以写成一篇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可以写成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也可以写成一篇夹叙夹议的文章。二、选材和立意。根据题目的形式,立意上,作文一定要写与“美”有关的内容;选材上,可以写自然界的各种美,可以写民风民俗之美,可以写新闻中、现实生活中某种精神之美、意志之美……作文时写出“瞬间”的内涵,是文章成功的关键,在那个“瞬间”里发生的事情对我们有什么触动,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积极的意义。行文中要挖掘“美”的深层含义,展现出我们对身边事物或现象独特的关注与思考。2019年四川德阳中考作文题【作文原题】穿越铁轨到高高的月台,父亲用无言的行动诠释着自己沉甸甸的责任;穿越荒漠到只手撑天的发射架,邓稼先用“两弹”的成就承载着对国家民族的责任;穿越西班牙的硝烟到中国的抗日战场,白求恩用生命践行了一个国际主义战士的责任。请以“责任”为题目,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2018年四川德阳中考作文题【作文原题】曹操征途中登碣石遇见沧海,宗璞失意时遇见紫藤萝,张岱湖心亭遇见赏雪人,杨绛人生路遇见老王…………请以“遇见”为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2017年四川德阳中考作文题【作文原题】古往今来,面对夜空,人们有多少追忆和遐想啊!“手可摘星辰”的李白“不敢高声语”的夸张奇语;金黄圆月下,一个十一二岁少年手执钢叉向猹尽力刺去的唯美画面;把“苦难的诗”写成“颤抖的星星”的深情凝望……你面对浩瀚的星空,又会想起什么请以“仰望星空”为题目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600字以上,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2016年四川德阳中考作文题【作文原题】很多人之所以没有进步,更没有成功,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找到自己的起点。请以“起点”为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1.字数在600字以上。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有真情实感,不能套作,更不得抄袭。4.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2015年四川德阳中考作文题【作文原题】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40分)孤独可以是一种正能量。孤独是杜小康成长中注定的磨难,孤独是信客用一生对“信”的坚守,孤独是镰刀头羊最后走入彩虹的灿烂……请以“孤独”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不限(有明确的文体特征),诗歌除外;(3)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思路要点】单从“______孤独”这个题目来看,考生是看不出题目有任何要求的,但本题的写作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性,脱离了这种规定性去写,自然也就不符合要求了。这种规定性来自作文的引导材料,值得重视。孤独是一种主观上自觉地与他人或社会隔离与疏远的感觉和体验,而非客观状态;孤独是一个人生存空间和生存状态的自我封闭,孤独的人会脱离社会群体而生活在一种消极的状态之中。《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孤独”的解释则是“独自一个;孤单”。显然,这是一个情感灰暗的词语,还带有一点儿消极色彩。但是,引导材料的第一句话“孤独可以是一种正能量”,就将“孤独”一词的内涵引到了正能量的方向上去。后面的三个分句是对“正能量”的具体阐释。“孤独是杜小康成长中注定的磨难”,亦即“孤独是我们成长中注定的磨难”。“孤独是信客用一生对‘信’的坚守”,“信客”,普通人也;“信”,诚信也。从大的方面看,“信”是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是传统美德的弘扬;从小的方面看,则是个体的基本品德,是做人的底线。因此可将“孤独”解读为“普通人用一生对道德底线的坚守”。“孤独是镰刀头羊最后走入彩虹的灿烂……”,“镰刀头羊”有杰出人物的隐喻,“彩虹的灿烂”是对他们在孤独中做出的杰出贡献和人格中所闪现的伟大精神的赞美,因此此句将考生的思路引向了时空的远方,着力考查考生对孤独的价值和意义的深刻思考。以下角度可供参考。1.人与人的彼此相守:有“我”在,你不孤独。当今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许多人在外工作谋生,“留守”与“空巢”现象比比皆是。留守儿童与空巢老人的隔代错位相守,并不能改变他们孤单的心灵。考生可以以儿童的责任和担当为主旨,写他们相依为命,使彼此不再孤独的故事,这一下子就有了时代感和社会意义。2.人与物相伴,使人获得向上的力量,不再孤独。考生可以写自己以书为伴,或以篮球为伴,即使是一个人的时候,也不会感到寂寞。从这样的孤独中获得向上的力量,是每个人都有的经历。思路一打开,定当文思泉涌。2014年四川德阳中考作文题【作文原题】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文人自古伤离别,既有"莫愁前路无知己"的豁达赠言,也有"执手相看泪眼"的婆娑对望,还有"劝君更进一杯酒"的且行且惜.现当代,有"作别西天的云彩"的轻轻挥手,也有"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悠扬唱和.道别,总是有说不尽的话.请以“与道别”为题,写作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要求:(1)请把题目补充完整.(2)自定体裁,诗歌除外;(3)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2013年四川德阳中考作文题【作文原题】也许你只是一滴甘露,你却能滋润小草;也许你只是一棵小草,你却能沐浴阳光……请以“我是的一分子”为题,写作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要求:(1)请把题目补充完整。(2)自定体裁(诗歌除外),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2012年四川德阳中考作文题【作文原题】请以“一路上有你”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600字以上。(60分)要求: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县(市、区)名、校名、人名,如出现请用××代替。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名师讲堂】这是一道没有给出提示性材料的二选一式作文题。作文题目“一路上有你”和“成长的滋味”理解起来并不困难,因此,这种选择式的作文题给了我们更多的发挥空间。题目一“一路上有你”读来充满了感激的味道,要求表达的是写作者对“你”在一路上给予的照顾或指引等的感激之情。对于这个题目,重点是对题眼“你”的理解:“你”既可以指人,也可以进行扩展,指物或情感、品格等。扩展了“你”所指代的范围,会给我们的写作带来更大的自由度、更多的创新空间。以下立意均可判定为符合题意:①一路上有母亲的关怀照顾,我们オ得以健康快乐的成长。描述母亲在我们成长过程中为我们所做的点点滴滴,赞美母亲身上所表现出的美好品质和伟大的母爱。②一路上有书的陪伴,才让我们得以有了更开阔的眼界、更丰富的知识。描述从书中得到的收获,表达对书的感激之情。2011年四川德阳中考作文题【作文原题】以“保护”为题,按要求作文。要求:1.自定体裁(诗歌除外),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2.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2008年四川德阳中考作文题【作文原题】请以“最好的回答”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1、自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