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病例分析课件_第1页
胆囊炎病例分析课件_第2页
胆囊炎病例分析课件_第3页
胆囊炎病例分析课件_第4页
胆囊炎病例分析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秦皇岛市海港医院药剂科(北京天坛医院进修课件)白东玉胆囊炎白东玉解剖生理生理功能

(分泌.贮存.浓缩.输送胆汁肝细胞分泌胆汁:800-1200ml/日胆汁功能:乳化脂肪,抑制内毒素,刺激肠蠕动,中和胃酸分泌调节:神经内分泌胆汁代谢:胆汁酸、胆固醇、胆色素、磷脂酰胆碱肠肝循环胆囊炎的定义、分类、临床表现

定义右上腹―胆囊炎、胆石症上腹和左上腹―胰腺疾病上腹/右上腹―消化性溃疡右下腹麦氏点―阑尾炎×××血常规:WBC、中性粒细胞增高尿常规:肝功能:腹部平片胆囊造影:胆囊或肝穿造影发现胆囊形状改变及结石阴影。B超:最主要检查手段,胆囊增大,壁增厚,双层。胆囊结石反射波。CT发现胆囊炎,胆道梗阻和胆石症的征象。MRI辅助诊断病理(一)急性胆囊炎1、胆囊管梗阻(结石、蛔虫、炎性渗出物、胆管畸形、肿瘤等)↓

内压升高↓粘膜层充血水肿→急性单纯性胆囊炎↓波及全层,浆膜脓性渗出→化脓性胆囊炎↓血循障碍,组织坏疽→坏疽性胆囊炎↓胆囊穿孔→弥漫性腹膜炎(二)慢性胆囊炎

胆囊炎症反复发作胆囊纤维组织增生↓胆囊管闭塞慢性炎细胞浸润

↓胆囊积水胆囊萎缩临床表现慢性反复发作性上腹部隐痛,腹痛常于晚上和饱餐后,呈持续样疼痛。消化不良对脂肪饮食不耐受、腹胀及反复发作的餐后上腹部胀痛不适的患者,超声检验显示胆囊结石、囊壁增厚、胆囊萎缩者可确诊胆囊结石概述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表示:遗传因素是造成这种发病率差异的主要原因。生活方式如饮食习惯也是造成本病差异的原因

二战后的日本东京胆石症的发病率翻了一倍,类型也从胆红素型转到了胆固醇型。日本饮食的西方化可能是其原因胆结石的形成基本成因:胆汁成份和理化性质改变,胆汁中胆固醇过饱和易沉淀析出,结晶促成核因子,分泌大量粘液、糖蛋白胆囊收缩功能,胆汁淤滞风险因素长期TPN高位脊索损伤妊娠口服避孕药、黄体酮、氯贝特、有报道称头孢曲松钠(发生率20%-50%)等药物雌激素年龄大幅度的体重减少肝外胆管结石——原发性、继发性

寄生虫感染:

1.致胆道感染

2.虫卵、虫体残骸成为结石核心胆道感染:胆道感染→大肠杆菌繁殖结合胆红素↓↓产生β-葡萄糖脱酸酶胆色素结石←游离胆红素+钙胆汁淤滞:胆道感染和胆汁淤滞:基本因素危险因素胆囊结石静止性胆囊结石——20%-40%终生无症状胆绞痛消化不良临床表现急、慢性胆囊炎Mirizzi综合征胆囊积液继发胆总管结石胆源性胰腺炎胆囊十二指肠瘘胆囊癌变并发症胆囊炎的治疗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的治疗胆囊无功能或萎缩结石直径>2-3cm合并糖尿病、且已控制者老年人和(或)有心肺功能障碍急性结石性胆囊炎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内科治疗方案一般治疗:卧床休息、禁食,伴严重呕吐者胃肠减压,使胆汁分泌减少,有利于胆汁的引流。并静脉补充水、电解质和营养等。解痉、镇痛:阿托品、硝酸甘油、哌替啶、美沙酮等----解除肝胰壶腹括约肌痉挛利胆治疗:硫酸镁有松弛胰壶腹括约肌作用,利于胆汁排出,50%硫酸镁,10ml,3/日,po抗感染治疗:预防菌血症和化脓性并发症胆囊疾病的抗感染治疗病原菌的感染

正常胆汁无菌抵抗力下降时,防御机制被削弱致病因素诱导(如梗阻、操作过程污染、Oddi括约肌切开或胆肠吻合等)菌群异位致病菌主要来源于肠道,直接胆道逆行或经门脉系统移行经十二指肠乳头逆行感染为主胆道系统感染病原菌肠源性G->G+和厌氧菌肠杆菌(大肠杆菌、克雷伯肺炎杆菌、肠杆菌等):占60%~80%肠球菌(14%)、厌氧类杆菌(10%)和梭状芽胞杆菌(7%)混合感染率增加,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厌氧菌的感染

其他致病菌的感染早期一般无铜绿假单胞菌参与,后期才可能出现铜绿假单胞菌有胆肠吻合或胆道支架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率高病情越复杂,混合感染越多,急性胆管炎多见近年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感染率增加胆源性菌血症40%~50%重症胆管炎,可发生菌血症病原菌:大肠杆菌占一半以上其次是肠杆菌和非发酵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

类杆菌约占20%梭状芽胞杆菌占6%肠球菌感染率增加,感染不易控制在培养中反复出现时,应考虑为致病菌抗生素的选择理想抗生素的选择:有效对抗和覆盖病原菌维持较长时间的有效血药浓度在胆汁中有高浓度的抗生素及其组合用药方案应增强病人的抵抗力,及时对感染灶进行引流,才能达到最佳的感染的控制和治疗效果选药原则应选对G-肠道杆菌有较强活性、细菌耐药性较少的广谱抗生素对重度感染和复杂病例,应联合用药覆盖铜绿假单胞菌和厌氧菌首选肝、胆组织和胆汁浓度高的抗菌药物绝大部分经肾脏排泄为主,合并有肾功能不全时,必须减量胆汁浓度高的抗生素氨苄西林、美洛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哌酮、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克林霉素、利福平、红霉素等哌拉西林、头孢哌酮和头孢曲松胆药浓度:达到血药浓度10倍以上环丙沙星:梗阻情况下分泌到胆汁不受影响,仍有较高胆药浓度,且超过血药浓度抗生素的选择一般情况下,抗生素给药后在胆汁中的浓度越高,抗胆道细菌能力越强临床实践证明一些在胆汁中分泌很少的抗生素如庆大霉素,也能治疗胆道感染治疗选择用药时,除了考虑抗生素胆汁药物浓度外,还应注意血药浓度抗菌药物名称胆汁/血药浓度比值抗菌药物名称胆汁/血药浓度比值青霉素0.5氨曲南0.6氨苄西林1-2亚胺培南0.04哌拉西林1-15美罗培南0.3-3美洛西林1-10庆大0.1-0.6苯唑西林0.2-0.4妥布霉素0.1-0.6双氯西林0.05-0.08阿米卡星0.3头孢唑啉0.7链霉素0.4头孢噻吩0.04-0.08环丙沙星2头孢氨苄0.16左氧氟沙星1-2头孢呋辛0.4红霉素8-25头孢西丁0.3四环素0.2-32头孢哌酮8-12多西环素0.2-32头孢噻肟0.1-0.5克林霉素2.5-3头孢唑肟0.1-0.3氯霉素0.2头孢他啶0.3利福平5-20头孢曲松10万古霉素0.5头孢吡肟5磺胺甲恶唑0.5-0.7甲硝唑1甲氧苄啶1-2常见三、四代头孢药代动力学比较头孢吡肟头孢唑肟曲松哌酮他啶头孢噻肟半衰期(h)2.01.781.91.81.5血清峰浓度(mg/L)80851501007045胆汁/血清浓度5>1108-120.30.1-0.5排泄代谢途径肾肾肾、肝胆肾、肝胆肾肾、肝胆肾功能不全时调整剂量+++++----+++抗生素使用策略抗生素滥用导致:细菌谱改变,细菌耐药性明显增加国内的细菌耐药监测结果:胆道细菌耐药性明显增加致病菌对常用抗生素不同程度耐药,尤以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属、葡萄球菌属的多重交叉耐药严重抗生素使用策略降阶梯疗法:先强后弱,先广谱后窄谱病原菌未明前应结合当地常见致病菌菌谱及其对抗菌药物敏感性,选用既能覆盖G+球菌,又能覆盖G-菌,甚至厌氧菌的广谱抗生素或联合使用不同抗菌谱的药物,扩大抗菌谱和加大抗菌力度肝胆外科感染的经验用药方案

肝胆系统中、重度感染,推荐选用下列经验治疗方案(均经静脉给药):方案1(广谱青霉素):哌拉西林(2~4g,1/8h)加甲硝唑(1g,1/12h)替卡西林/克拉维酸(3.2g,1/6h)氨苄西林/舒巴坦(3g,1/6h)氨苄西林(2g,1/6h)加阿米卡星(0.6~0.8g,1/24h)加甲硝唑(1g,1/12h)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g,1/6h)肝胆外科感染的经验用药方案方案2(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哌酮(2g,1/8h)加甲硝唑(1g,1/12h)头孢哌酮/舒巴坦(2g,1/8h)头孢曲松(1~2g,1/12~24h)加甲硝唑(1g,1/12h)或克林霉素(0.4-0.61/8h)肝胆外科感染的经验用药方案肝胆外科感染的经验用药方案肝胆外科感染针对性治疗肝胆外科感染针对性治疗原则胆道感染应及时收集标本(胆汁、鼻胆管引流液)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临床与实验室报告不符,应以临床为主,如病情好转,但报告细菌耐药,不需更换抗生素,感染重者可考虑加用一种细菌敏感的药物方案实施后72h评定疗效,不宜过早换药及频繁变动病情不好转甚至恶化,应认真分析原方案,进行必要调整肝胆外科感染针对性治疗肝胆外科感染针对性治疗肝胆外科感染针对性治疗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

首选万古霉素,次选替考拉宁粪肠球菌:首选青霉素、氨苄西林,可加氨基糖苷类次选万古霉素,可加氨基糖苷类屎肠球菌:

首选青霉素、氨苄西林,可加氨基糖苷类次选大剂量氨苄西林、替考拉宁也可试用万古霉素万古霉素耐药粪肠球菌:

首选大剂量氨苄西林次选利奈烷酮(1inezolid)万古霉素耐药屎肠球菌临床感染症状体征变化(如发热、出汗、唇指发绀、血压偏低、尿少和神志恍惚或烦躁不安)实验室检查结果以下指标正常3d后可以考虑停药:

(1)体温

(2)心率(<90/min)(3)呼吸(<20/min)(4)白细胞计数(≤10×109/L)评价指标临床疗效不好的原因和对策适应证:(1)急性胆道感染(2)病情较复杂,预计胆汁有菌(3)胆总管或肝内胆管结石(4)合并胆管狭窄(5)高龄(>65~70岁)(6)有伴发病如糖尿病、免疫低下、肥胖症等病例分析日消化内科入院急性胆囊炎患者一例临床病例一般项目:主诉:于2天前进食油腻,上腹胀痛,伴恶心呕吐2次,呕吐后腹痛无明显缓解患者,女性,43岁,10月7日入院。

入院前2天,患者进食脂餐后出现呕吐,伴腹部持续胀痛,呕吐后无缓解,无发热,无停止排便排气。医师检查有轻度腹膜炎体征。入院前门诊就诊--------

临床病例现病史临床病例既往体健,无用药史,无烟酒史,无不良嗜好。有红花油、止痛药过敏史。,无烟酒嗜好,药物依赖。对无红花油无无、止痛药过敏。既往史

腹稍膨隆,右上腹及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Murphy’s症阳性,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4次每分,双下肢不肿,余(-)。体格检查辅助检查1、AST、ALT、T-BIL、LDH、CK、CK-MB、ALB、GGT、TP、尿素氮、肌酐、PLT、尿淀粉酶225u/L、空腹血糖、血钠、钾、氯、钙正常,WBC16.72×109/L,GR81.2%

;2、乙肝标志物:HBsAb(+),Anti-HBeAg(+),Anti-HBc(+);3、便潜血(—)便霉菌(-)尿常规(-)尿沉渣(-)4、凝血象:纤维蛋白原9.00g/L,急性炎症5、腹部超声:胆囊增大,胆囊壁增厚,考虑急性胆囊炎诊断明确,超声胰腺显示不清,不能除外胰腺炎,入院后复查淀粉酶并进一步完善腹部CT,6、胃镜:轻度萎缩性胃炎入院诊断

1、腹痛待诊?(1)急性胆囊炎(2)急性胰腺炎?鉴别诊断:1、消化性穿孔2、肠梗阻入院后的药物治疗(10.7~10.10)

奥硝唑氯化钠0.25gBid静点5%GS500ml,kcl10ml,vB6200mg,qd,静点氨曲南1g,氯化钠100mlBid静点

MG3500ml,kcl5ml,qd,静点,Vk110mg入壶。20%中长链脂肪乳250ml,20.65g复方氨基酸(18AA-Ⅶ),qd静点,

法莫替丁20mg,氯化钠100mlBid静点10月10日,患者入院3天用药三天后,患者仍间断上腹部疼痛加剧,无恶心,呕吐,发热,Murphy’s症阳性。WBC13.24×109/L,GR81.0%,

血沉57mm/h,,TG2.25mmol/L(0.56—1.7mmol/L),CHO3.23mmol/L,(3.1—5.7mmol/L)Ca2.13mmol/L(1.1—1.32mmol/L).治疗方案调整1.患者血脂高,停用脂肪乳及氨基酸.2.患者血象仍高,考虑调整抗生素,因患者青霉素、头孢替安皮试(+),氨曲南调整为甲磺酸左氧氟沙星.200mg,Bid,静点.3.针剂法莫替丁改为口服法莫替丁,20mg,Bid,口服.患者调整用药后2天10月12日,患者好转,偶有上腹胀痛,无恶心,呕吐,发热.查体:BP105/70mm/Hg,体温脉搏呼吸正常,心率72次/分,右上腹及剑突下压痛较前减轻,无反跳痛和肌紧张,Murphy’s症(-),血常规、尿常规、生化大致正常,WBC8.24×109/L,GR63.6%.10月12日,患者好转,诉腹泻,一日2次,偶有上腹胀痛,无恶心,呕吐,发热.查体:BP105/70mm/Hg,体温脉搏呼吸正常,心率72次/分,右上腹及剑突下压痛较前减轻,无反跳痛和肌紧张,Murphy’s症(-),血常规、尿常规、生化大致正常,用药调整:1、改为清流食,2、停用补充电解质溶液。停止Vk1入壶静点。3、给予地衣芽孢杆菌胶囊0.5gTid口服,4、10.13日,利复星改为口服,200mg,Bid,停止奥硝唑静点。10.13

患者用药利复星200mgBidpo整肠生0.5gTidpo法莫替丁20mgBidpo患者10.14日病愈出院Bp110/72mmHg、T36.2℃、P68次/分、R20次/分,Murphy’s征(-),各项化验室指标正常患者出院带药利复星200mgtidpo硫糖铝10mltidpo整肠生0.5gtidpo讨论分析分析病人基本情况分析药物的使用分析可能发生的

不良反应病人药物ADR病例分析治疗前的三个考虑1.既往用药史、过敏史、家族史?2.既往有何疾病?(用药对疾病的影响)3.患者基本状况?(年龄、MBI、肝肾功能等)

身高154cm、体重63kg、26.6年龄43、肝肾功能正常、病人药物的选择药物的剂量药物的给药时间药物的溶媒药物的配伍给药途径的选择用药回顾:药师对于抗生素类药物选择的考虑抗菌药物选择取决于感染类型病程严重程度致病菌种细菌敏感性胆汁药物浓度

价格因素合并肝肾功能损害,需考虑到抗生素的排泄途径氨曲南应用合理吗?氨曲南的给药量、给药间隔合理吗?抗生素用药合理吗?抗生素用药合理吗?2、因为患者是一自费的病人,因而,医师并没有做常规的药敏实验,而是根据经验-----腹腔感染多为阴性菌感染,选用了氨曲南和奥硝唑连用。氨曲南1g,2/日,患者用药四天后疗效不理想,用量偏小?一般感染:3~4g/d,分2~3次给予。严重感染:1次2g,1日3~4次。无其他合并症的尿路感染:只需用1g,分成1~2次给予。静滴:药物1g,加液50ml以上溶解(浓度不超过2%),滴注时间20~60分。3、用药经济吗?

患者全部费用6074.75

药费2618.3

检查费2950.0

奥硝唑可否用甲硝唑替换?甲硝唑3.5元奥硝唑37.5元氨曲南和甲硝唑存在配伍禁忌?4、利复星与整肠生整肠生为活菌制剂,对喹诺酮类敏感,禁止与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类合用。利复星,血消除半衰期(t1/2β)约为5.1~7.1小时。对G+球菌及G-杆菌均有较长的PAE,在MIC时,其PAE为1-2h,浓度6mg·L-1时,各药的PAE可持续2-5h。抗菌效果主要取决于药物总量,而不是作用频率,入院后的药物治疗(10.7~10.10)

奥硝唑氯化钠0.25gBid静点5%GS500ml,kcl10ml,vB6200mg,qd,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